拐点下的困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1
ISBN:9787300170480
作者:陶冬
页数:304页

作者简介

中国经济迎来大拐点,深化改革箭在弦上。
迷局暗潮汹涌,该如何抢占先机?
本书是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观察中国经济18年的集大成之作,透过剖析世界经济格局及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预言处于新一轮改革下的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从冷静客观的视角,精准分析发展的利弊得失,为读者拨开迷雾,展开一幅拐点下的中国经济形势大地图: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措施迎来一片欢呼,这股“东风”带来的下一个投资机会在哪里?

怎样乘着中国十年一变的经济大浪潮,寻找最具潜力的商机?

金融危机后的欧美各国再次奇招迭出,中国真的准备好新对策了吗?

地方债、影子银行乱象丛生,如何认清现实,规避风险?

楼市发展一片迷雾,是“无房族”应跟风买房,还是“多房族”该抛售持现?

中国消费市场、人口政策展开新格局,钱,要怎么花才不亏?

书籍目录


前言 拒绝“定格”,把握每个人生拐点
壹 寻找下一个投资大机会
1.1
出手、出海、留钱
1.2
中国经济五大看点
1.3
寻找下一个投资大机会
1.4
十年一变的大趋势
1.5
刘易斯拐点,今后十年的最大拐点
1.6
呼唤吉尔德式商界领袖
贰 拐点下的困惑
2.1 对今后五年国内外大环境的假设
2.2 盖茨比曲线与机会的固化
2.3 中国经济六大悬念
2.4 中国经济企稳,改革仍是必需
2.5 伪周期与机遇
2.6 银行去中介,经济去实业
2.7 去杠杆下的中国
2.8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中国
2.9 美联储退出,中国准备好了吗?
2.10 中国超越美国并非必然
2.11 国家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叄 楼市大棋局
3.1 房价涨跌谈
3.2 房地产的小阳春与冰河期
3.3 房价会大跌吗?
3.4 海南的房产泡沫
3.5 怎么投资二三线房地产?
3.6 中国需要发展的是廉租房
3.7 在香港,不买房了
肆 金融危与机
4.1 银行暴利时代的终结
4.2 利率正常化,你准备好了吗?
4.3 后发与后发优势:反思华尔街模式
4.4 影子银行
4.5 城投债炸弹何时爆?
4.6 全民高利贷
伍 投资弄潮者
5.1 在流动性和风险中弄潮
5.2 资金大腾移
5.3 资金被迫攀爬风险曲线
5.4 商品价格与经济需求脱钩?
5.5 强势美元
5.6 看好中国,不一定买入人民币
5.7 金价短期升跌难测
5.8 炒黄金还不如炒鸡翅?
5.9 页岩气改变石油供需格局
5.10 我看好今后十年的医疗业
5.11 对冲基金的生死劫
5.12 债券熊市
5.13 别错过“非洲热”
陆 政策进与退
6.1 三中全会改革的中期影响更重要
6.2 习近平的经济改革思路
6.3 经济的出路在哪里?
6.4 上海自贸区
6.5 货币环境正常化,不能只说不做
6.6 利率市场化起步
6.7 SHIBOR上升的背后
6.8 现金流危机
6.9 外汇储备的尴尬
6.10 外汇储备投资应该化整为零
6.11 不改变人口政策,就是慢性自杀
6.12 涨工资,惊险的一跳
6.13 一个时代的结束
柒 欧美浮沉录
7.1 全球去杠杆已经开始
7.2 国家信用陷阱
7.3 货币政策的退出风险
7.4 四大央行暗战QE3
7.5 通胀两难
7.6 欧元的末日
7.7 美国国债会不会违约?
7.8 2020年的中美关系
7.9 超主权货币没有未来
捌 亚洲新趋势
8.1 劣币驱逐良币
8.2 港币的尴尬
8.3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危矣
8.4 澳门的荷兰病
8.5 新兴市场的崛起
8.6 新兴市场的信贷扩张
8.7 QE退出,新兴市场必陷泥潭
8.8 从人口数据看龙象之争
8.9 印度基建业骑虎难下
8.10 美国为何不指责日本汇率?
8.11 日元的贬值之路
附录 金融外的世界,困惑中的领悟
尼亚加拉瀑布随感
爱尼岛记
旧金山机场落难记
青海湖印象
法国小子皮埃尔

内容概要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
荣获2011年“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外资)殊荣。其财经博客访问量高达2000万次,拥有多个财经专栏。
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做出过前瞻性预警和分析。
曾在美国、日本任职,自1994年起长驻香港地区。1998年加入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主管亚洲区经济研究,侧重于对中国经济的研究,同时兼顾亚洲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此前曾任香港地区宝源证券高级经济分析师及中国研究部主管。
美国犹他大学博士、经济学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


 拐点下的困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本书是陶冬自2009年到2013年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随感文章。以过去十年的平均货币指标看,中国货币环境正常化其实才刚开始,收银根、去杠杆化恐怕在今后几年都会继续下去。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在于货币环境十分宽松,政府需正视城投危机,要警惕工资上涨带来联动式通胀。利率市场化时代,银行的暴利时代已经开始结束。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弱增长周期,背后是弱信贷周期、弱出口周期、弱房地产周期、弱中小企业周期。富士康迁厂的地方就是下一轮房价上升中的新星。作者看好廉租房前景,认为保险公司可以进去。中国的城镇化、农村消费、信用扩张、人民币升值等将使整体消费能力提升一大步。看好中国,不一定投资在中国,与看好中国公司、中国物业,许多时候并不是一回事。香港地区房价、铁矿石需求、巴西雷亚尔汇率、日本机械订单,受惠于中国的资产比比皆是。对外而言,美元走强,对新兴股市、债市均属利空。对冲基金的成功取决于投资技巧、风险管理和价格错位。在高风险中寻找商机,在非洲,其实投资政局最稳定、治安相对较好、具有法制传统的一些股市。在地质学上,不同板块不均匀的运动,带来扭曲、碰撞、带来异象;同理适用于经济与市场。三个要素打造新兴市场神话:首先生产线转移,产品外包,为新兴国家带来就业;其次中国需求带动拉美和非洲经济;第三,全球流动性泛滥的低利率使经济建设和消费变成可能。但之后的QE通过三个渠道夹击新兴市场:首先炒作农产品(食品通胀);其次追逐原材料(商品通胀);在这资金流向新兴债市、股市(干扰当地货币供应)。靠印钞票,打造不出经济强国,鼓励不起科技创新,也不利于经济转型。抽离了历史渊源、社会认知、商业交易,虚拟货币不过是水中月而已。书中也提及一些地区的看法,如市场软环境较差的上海建设金融中心、荷兰病的澳门、印度进入整固期的基建。
  •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形势总体不算让人乐观。虽然说勉强保持了经济增速不减,但是影子银行和城投债的阴云密布,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的增锋相对,都体现出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于是中国经济高层对于目前的经济提出了降杠杆,调结构的要求。甚至愿意为此付出经济增速短期下滑的代价。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按照通常的说法需要GDP保持8%以上的增速才会保持就业增长。而这意味着中国经济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势,如同一位保持着微妙平衡的杂技演员。在这种情况下阅读一位投行经济学家几年来文章的结集,不能不说有着一种特殊的意味。这位经济学家就是陶冬,他的名气很大。作为瑞士第一信贷的亚洲区经济学家,他的意见既被资本市场所重视,又能够作为决策层的参考。而作为一位早年成长在内地,又在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走出国门留学并最终落户于香港的经济学家,他和张化桥,谢国忠等人有着相同的背景。但是相对于其他几位经济学家,陶冬十分低调。并没有被明确的看空或者看多观点,也因此没有被冠以空军司令等的头衔。但是他也没有就满足于作一位纯粹的投行经济学家。作为在内地成长,经历过早期高考考验的智者,作者始终没有遗忘作为一位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责任心。虽然工作繁忙,但是作者仍然在工作当中将对中国经济的思考不断的化为文字。作者早就已经功成名就,对于中国经济的建言也不是他的义务。但是他仍然不断的为中国经济提出自己的建议。而在几篇随笔中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文字功底可以说是十分灵动的。作为财经人士,要写出好的报告往往需要良好的文字功底,但是这种文字功底主要表现为文字的严谨和条理性强,但是作者几篇游记运用的文字体现出了作者不但能够写经济分析文章,还有着丰富的内心和敏锐地感受。正是因为作者对于经济形势和世界万物的敏感,因此作者才能不断的将感受和思考华为文字。而这些文字虽然由于作者工作性质的原因说体系性不强,涉及到了房产,汇率,利率等多个方面,但是里面有着很多的真知灼见。而作为投行工作人士,在辛苦的工作之余攒出这样一本书,也是十分不容易的。在书中作者详解了投行工作的快乐与辛苦:虽然能够享受光鲜的五星级酒店和头等舱的待遇,能够常常在媒体上露面享受镁光灯的保卫,但是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和汗水。他没有大块的休息时间,需要不断的接受新的知识跟上时代的脚步。笔者对金融界有所了解,深知能够长期站在金融界的精英人才都是付出了常人不及的艰辛。金融界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和作者一起走入这个行业的人已经湮没无闻或者另有高就,而作者仍然屹立在浪潮的前端。在这本书中可以发现作者的秘诀首先是好奇心强,不愿意接受安守现状的生活,因此他不断的接受新知识进行新尝试;再然后是强大的分析能力,作为投行经济学家最重要的职能是预测,而经济学由于变量非常多元化,因此预测从来都是一件苦差事。在大家的信息接收来源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要做出好的预测就需要背景知识强大和清晰的分析能力。比如作者对于中国房地产的预测就观察到了城投债和鬼城的趋势难以避免,几年前就发出了预警。而基于这点的预测是由于作者对于中国政府决策极致的娴熟了解。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形势似乎印证了作者的一些预测。作者对于中国的经济建言可以概括为推动更加走向市场化,政府机构减政化的道路。而目前的政府思路可以说也是作者所支持的。但是面对复杂的利益集团,经济转型不会一蹴而就。正如同作者在文章中所指出的,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结构都有着隐忧。内地会不会也在这方面犯下错误?香港的经济学家是内地的宝贵资源,中国政府有必要更加在政府智囊建设上发挥他们的作用。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内容不说了,专栏文章的合集,不过前言看起来很有意思,颇喜欢开篇的小故事:上班的第一天,人事部门的主管给了我一张收入表,我定睛一看,入职第一年的收入、花红,入职第二年的收入、花红……一直到第二十年的。“天呐,难道我的这一辈子,就已经如此被决定了吗?难道我就要在这间办公室日复一日地工作,静候着时间表上早已注定的下一次加薪和退休吗?”我很难满足于这个现状,我要寻求一种可能性,寻求一个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回报的职业生涯。我希望去接受挑战,接受一种充满活力和不确定的生活。
  •     草草翻过,只能说各有观点吧!
  •     内容太熟悉。。
  •     学到了很多 商业经济学家和学者经济学家果然不同 但私以为 不管是哪种 让更多的人读懂才能促进知识的传播
  •     范范翻了一下 还可以 有些独特思考 大概属于博客杂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