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5-10-15
ISBN:9787533942787
作者:易中天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的笔记-第1页 - 1

据说易老师目前居于江南某镇,潜心写作,完成《中华史》,这一本应当算是其中的一册吧。
如果作者不是易中天,想这本书不会出版。内容属泛泛而谈,浅显之论,想隋唐煌煌四百余年,区区二百页的小书哪里能说的深透?而且立意并无新意呀,简直是平铺直述,寡淡如自来水。阅读此书的一大乐趣是伴随文字的推进,脑子里经常播放起易老师尖锐的喉音来。
总之不如之前读过的同一系列的《魏晋风度》,可能自己是对于隋唐的了解,要远超于魏晋吧。
不过所谓开卷有益,收获是有的。易老师在书中调侃了隋炀帝句号的。方才晓得“炀”是谥号,拜李世民所赐,大意是昏庸残暴,不爱惜人民且不尊从礼教。以前潜意识里觉得这个炀字还蛮大气辉煌的,看来可不能想当然。
谢谢易老师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的笔记-第一章 - 第一章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的笔记-第三章 大背景 - 第三章 大背景

官治:官员治国和官员代理。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的笔记-新政治 - 新政治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成良 而不是 忠。
取得了好的效果,功劳都是领导的。
也可理解,毕竟决定权在领导手里。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的笔记-第三章 官僚政治—大背景 - 第三章 官僚政治—大背景

贵族管理采邑叫齐家,治理邦国叫治国,维持国际秩序叫平天下。但,无论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尽义务而非被雇用,因为家和国都是他们自己的。因此,他们并无俸禄和薪酬,有可能腐化,不可能腐败,是为贵族政治。
为别人而干,才会腐败哦。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的笔记-第一章 - 第一章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的笔记-隋末群雄割据图 - 隋末群雄割据图

隋末群雄割据图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的笔记-第8页

兩千年表現為兩種趨勢。大體上說,上半段是先進行制度革新(秦和隋),然後變成世界帝國(漢和唐);下半段則是先進行制度改革(宋和明),走向糜爛後再由少數民族政權(元和清)來輸血和救場。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的笔记-全文 - 全文

2016-02-26
原文:他似乎早就想到了这一天,以至于摸着脖子对萧皇后说:这么好的脑袋,谁来砍呢?

2016-02-27
原文:不妨来看《隋书》的记载。 那是一个昏暗的夜晚,病入膏肓的隋文帝忽然接到一封送错了的信。这封信是杨素写给杨广的,内容是回答杨广的问题:万一皇帝龙驭上宾,应该如何应对。隋文帝读后已是满腔怨恨,碰巧宠妃陈夫人又来控诉杨广对她非礼。一怒之下,文帝决定召回废太子杨勇,重新确定接班人。

2016-02-27
原文:与高颎一样惨遭不幸的还有三阶教,这个中国佛教的宗派在杨广被立为太子后,也被隋文帝下令禁止传播,时间都在开皇二十年(600)。但如果我们知道,高颎是三阶教最大的支持者和赞助商,就不会对此表示惊讶

2016-02-29
原文:父子相见恍如隔世。秦王扑到皇帝怀中,亲吻着父亲的乳头泣不成声,李渊也老泪纵横抚摸着孝顺的好儿子,双方都心领神会的交易则在抱头痛哭时暗中达成:做皇帝的父亲将交出最高权力,接班的儿子则保证他安享晚年。

2016-03-02
原文:突厥不可不防。 但,突厥固然是北方的狼,李渊也不是看门的狗。他的野心比谁都大,也更狡猾。为了夺取天下,他不惜放下身段向始毕可汗俯首称臣,而且此事的主谋就是李世民。

2016-03-03
原文:魏徵说,自古以来,上书都是言过其实的,因为非如此不能引起君主的注意。唐太宗也马上明白过来。他说,朕如果治这个人的罪,以后谁还再敢说话?

2016-03-03
原文:这其实并不容易。毕竟,皇权的使用没有法律限制,舆论的监督也没有制度保障。在这样一种前提下,要造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环境和风气,为君者固然需要气度和雅量,为臣者更不但需要勇气,还需要技巧和智慧。

2016-03-03
原文:魏徵说:当然。忠臣是只管提意见,不考虑对方能不能接受,结果自己丢了性命,人君也背上恶名,并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让君主成为明君,自己成为良臣

2016-03-03
原文:第三,主张君臣一体,共治天下。唐太宗说,没有人真能日理万机。而且就算能,也不能保证不犯错误。如果所有的决定都出自一人,那么,只要一天犯一个错误,十天就是十个

2016-03-03
原文:实际上,这也是当时的最佳选择,甚至是唯一选择。在我们这样一个古老而又早熟的农业民族中,以及在这片广袤而又开阔的农耕土地上,不可能自发地产生民主政治,也不可能自发地产生资本主义。我们只能选择君主制,并从“三级分权”的邦国制(封建制)走向“中央集权”的帝国制。 在此前提下,开明专制便是理想。

2016-03-03
原文:贵族的时代也有四个阶段:西周是王的时代,东周是诸侯的时代,春秋是大夫的时代,战国是士的时代。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贵族阶级每下愈况,邦国制度也终将解体。没有哪种制度和政治会是永恒的,新的国家制度必然诞生

2016-03-03
原文:同样,由于天高皇帝远,九五至尊对许多具体事务都鞭长莫及,这就给官员的权力寻租留下了广阔空间。再加上官员在帝国这家公司并无股份和分红,势必利用代理皇权的机会上下其手牟取私利,终致腐败不可遏止。

2016-03-03
原文:实际上,汉武帝打破先封侯后拜相的惯例,任命平民出身的公孙弘为丞相,就说明他已经意识到贵族地主不能成为统治阶级。遗憾的是,他们防得了功臣,躲不过外戚,掌握政权的还是贵族地主。

2016-03-03
原文:除分管领导和秘书长外,尚书省还有一个总办公厅,叫都省,也叫都堂。各部的办公厅,则叫部堂。六部尚书和侍郎,每天上午都要到都堂集中开会,下午再回本部办公。如果尚书要出席国务会议,就由侍郎主持工作

2016-03-04
原文:。贞观二十一年(647)五月,他在翠微殿发表讲话,内容之一就是:贵中华贱夷狄由来已久,只有朕爱之如一,因此各族人民都视朕为父母。

2016-06-06
原文:依照《谥法》,炀的意思有三种:好内远礼(贪恋女色不遵礼法),去礼远众(破坏礼制背弃公众)

2016-06-06
原文::贼人多杀曰桀,残义损善曰纣,简直就是十恶不赦

2016-06-06
原文:没错,隋是短暂的。短短三十八年,相对于三千七百年的中华文明史和两千一百多年的中华帝国史,可谓弹指一挥间。然而,这个短命王朝完成的工作量,却相当于其他朝代的数倍;它留下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和政治遗产,比如大运河、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则直到明清两代都让人受用无穷。这样的王朝,难道可以小看?

2016-06-06
原文:更何况,正如汉帝国不过是秦政治的遗嘱执行人,隋王朝也是唐文明的历史开创者。

2016-06-06
原文:因此,如果以朱全忠灭唐为界,中华帝国的历史便可以分为上下两段。上半段一千一百二十八年,下半段一千零四年,两段的时间差不多,堪称上下两千年。 两千年表现为两种趋势。大体上说,上半段是先进行制度创新(秦和隋),然后变成世界帝国(汉和唐);下半段则是先进行制度改革(宋和明),走向糜烂之后再由少数民族政权(元和清)来输血和救场。也就是说,上半段是上坡路,下半段是下坡路,鼎盛与辉煌是在唐宋。

2016-06-06
原文:如果以朱全忠灭唐为界,中华帝国的历史便可以分为上下两段。上半段一千一百二十八年,下半段一千零四年,两段的时间差不多,堪称上下两千年。 两千年表现为两种趋势。大体上说,上半段是先进行制度创新(秦和隋),然后变成世界帝国(汉和唐);下半段则是先进行制度改革(宋和明),走向糜烂之后再由少数民族政权(元和清)来输血和救场。也就是说,上半段是上坡路,下半段是下坡路,鼎盛与辉煌是在唐宋。

2016-06-06
原文:何况萧皇后在隋炀帝那里并非摆设。从嫁到晋王府那天起,她跟炀帝就如影相随,影响力也众所周知。因此,如果说隋炀帝是因为赖在江都而得罪了骁果,萧皇后就该负连带责任;如果说炀帝是因为贪恋女色而怠慢了朝政,那么,作为六宫之主,她应该负领导责任。
:不是所有女人都能像独孤皇后那样可以影响自己的男人。那个社会毕竟还是男权社会。
2016-06-06
原文:成年男子可以有三年不纳租调,不服徭役,这样的免税政策秦王朝又何尝有过?

2016-06-06
原文:。杨素是隋炀帝夺取政权时的帮手,宇文恺是隋朝最著名的建筑家和设计师,杨达则是武则天的外祖父——营建洛阳时,他把女儿嫁给了来自太原的木材供应商武士彟(读如获)。

2016-06-07
原文:显然,问题并不在于隋炀帝干了些什么,而在于他干得太快又太密集,结果自然是虐用民力

2016-06-07
原文:乱世之民人心思治,反倒比骄奢淫逸的久安之民更好治理。这就好比一个人又饥又渴,只要给他吃的喝的就能解决问题。

2016-06-07
原文:作为真正的“天下之中”,无论调配物资还是调遣军队、发号施令,洛阳都比长安方便快捷。定都洛阳,其实更有利于建设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想法:洛阳居天下之中,四通八达,在交通便利上洛阳占有优势。而长安居关中之地,东有崤函天险,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易守难攻,一旦东方出现变乱,便可以坐镇长安,进可攻,退可守。并且,西汉、隋唐都在北方和西北方面临匈奴、突厥那样强大的草原民族的威胁,长安靠近边疆,是链接内地与西域的纽带,时经营西域、反击草原民族的重要基地
2016-06-07
原文:君主的个人魅力和道德品质都是不可靠的,人治也从来就不是中国传统政治的主旋律。个人政治的特点是人亡政息,根本不能保证长治久安。因此它只适用于动乱时代(如三国)和雄主时期(如汉武帝),承平之世却只能靠制度。

2016-06-07
原文:事实上,贞观之治是典型的人治,它的成功主要由于太宗和魏徵。如果魏徵遇到的是隋炀帝,早就人头落地;如果太宗身边都是封德彝,也难免重蹈覆辙

2016-06-07
原文:人,又怎么靠得住? 太宗自己也靠不住。贞观初年,他确实谦虚谨慎。到了中期,就开始骄傲自满。就连他表扬和推崇魏徵,也未尝没有自鸣得意的成分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的笔记-贞观路线 - 贞观路线

在魏征看来,国家利益绝对高于个人恩怨,大唐何去何从也远比李家兄弟谁是谁非更为重要。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的笔记-权力的制衡 - 权力的制衡

五花判事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的笔记-新政治 - 新政治

民为邦本,君道有德,共治天下。—理想的君主政治。魏征的抱负。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的笔记-败家子 - 败家子

古代历法四月有31日的哇?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