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书评

出版日期:2015-10-15
ISBN:9787533942787
作者:易中天

依旧是享受,但多了些思考。

就像上个评论,我就说过,看此书真的很享受。这本依旧延续了之前的风格。除此之外,易中天的语言很简练,而且有些论点,需要读者多多思考,才能明白,易中天为什么这么说。作者不会啰啰嗦嗦把所有观点都说好几遍,说的特别透。需要思考。而且正文174,注释从175到205,后面还有两三页的年表。可见作者为此小书,阅读研究了多少相关的资料。赞一个。作者本册受讲谈社影响很大,关于圆仁,可能是我看的书太少了,我是只在本书和讲谈社隋唐卷里看到讲他。其余唐朝史,几乎没有提过。而且作者比较喜欢引用讲谈社隋唐卷的东西,注释里不止一次,出先讲谈社隋唐卷(好吧,强迫症犯了。跑去数了下:21次)。不过本卷有个瑕疵,发现一处错别字:142:隋文帝就曾任命皇五子汉王杨琼为统帅,——此处杨琼应为杨谅吧?多说几句宇文恺吧。每次阅读到这个宇文恺和他的观风行殿,都跟第一次知道似的,太震撼了,怎么会这么厉害,这么壮观,如此天才啊。即使现在要建一个这样的也不是很容易吧。从本册开始变成蓝色封面,而且在书脊的书名后面标了册数,如“易中天中华史13”。整体感觉没有黄色那些硬实了。其他的还好。

隋唐定局

《隋唐定局》是易中天先生的中华史的第十三本,这本主要是讲隋 唐时期的。不知道为什么,从这本书开始突然换了封面,虽然看起 来比原来淡雅有深度,不过给收藏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哦,这也许 是所以没有一次性出版完的书的通病啊。隋唐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封建社会在此时发展到了 极致的繁荣。隋唐两朝皇帝均为胡汉混血,在血统上又有亲缘关系 ,以隋朝两代为奠基,唐初为发展,到唐玄宗时期终于来到了顶点 ——开元盛世!而后盛极一时的大唐急转直下,藩镇割据,五代更 迭,来到了历史上极其动荡的一个时期。易中天先生在这本书里仍 然用他的史观来对各个历史事件作出了不同的解读,比如对一般认 为的暴君隋炀帝,又比如对史书称颂不绝的唐太宗,易中天先生都 给出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易中天的书,仍然是主要看的是他的史观,而不是历史事实,隋唐 两代精彩纷呈的历史事件当然不可能在薄薄的209页的一本小书里 面写完,主要看的是易先生对事件的解读和不同的认识,是否对自 己的想法有所启迪,一味追求某件事的具体细节,每个事件的详细 时间这并不是我们普通读者所要追求的。

有了易中天,什么样的历史都有了八卦气质

飞机晚点了,不想喝咖啡,不想回邮件,不想看手机,走到首都机场那些不大不小的中信书店里溜达,在易中天和黄宇和中选了老乡易老师,一个月里的几次飞行之后这书就读完了。回家放到床头柜上压在几本书的下面,有一晚竟也想起来又掏出来看了一阵子,推荐给朋友也读了两遍。隋唐定局主要是从制度上来分析隋唐社会的整体状态,其中有几段写得挺有意思,譬如,当时唐代国际化生活方式,女性装扮风格崇洋媚外,还有隋炀帝做出的伟大功绩却命苦运差,写得挺有趣。比很多烂电影相比,此书算是值回书款了,看网友回复说,这本算是写得最不好玩的,立马在kindle买了另外几本,看完再来捣鼓。

【笔记】混血王朝,世界帝国

3p 所谓青史,斑斑血迹。17p 天下苦秦久矣,却未必苦隋久矣。所以,炀帝死后,普天之下竟同声哀悼,宇文护化一般人等则成了过街老鼠。18p 隋文帝不是暴君和昏君,反倒更像一个艰苦朴素的老农民:勤政如秦始皇、节俭如梁武帝、出手阔绰如汉高祖,严刑峻法如秦孝公。18p 隋炀帝这位“超级富二代”,追求大作为和大功德,大手笔和大排场的做派。何况此人天资聪明精力旺盛,又刚愎自用目空一切。因此他的战车一旦发动引擎,就再也停不下来。20p 前无古人的大事业,虽然在帝国朝野上一片歌颂功德。只不过,丰功伟绩的背后,是普通民众的血汗和尸骨。于是,祸乱之源,从此埋下。好大喜功和急功近利让民众的承受能力迅速达到极限,这时,奔溃的就不仅是他们的心理了。23p 帝王苦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问题不在于隋炀帝干了什么,而在于他干得太快又太密集,结果自然是虐用民力。至于原因,当然不是及时行乐,否则也不会去巡突厥、征高丽,而是由急于表现自己的雄才大略,迫不及待地希望早出成果,一气呵成地完成宏图大业,功追三皇,名超五帝…唐太宗有此前车之鉴,深知民心重于政绩,明白权利不可乱用。同样当唐太宗稳坐江山大权在握以后,各种欲望便都开始膨胀。唐太宗和隋炀帝,不过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27p 夺嫡斗争的真相已被魏徵和司马光们掩盖和歪曲,也被后世酸腐文人作了低级趣味的解读,尽管那才是第二帝国的秘密所在。29p 政变,是政治路线的改变,其背后不仅是利益集团的权力斗争,也是政治派系的路线斗争。改朝换代来得容易,实际上不过是同一统治集团内部换届,并不危害到集团的根本利益,反倒能获得更多的红利。在经历了长时期的动荡和分裂后,真正的中华皇帝都想打通南北(唐太宗还完成了融合胡汉)。可惜,炀帝在执行政治遗嘱时急功近利又矫枉过正,以至于得罪了整个关陇集团,结果大运河功德无量,自己却身败名裂。34p “主权在民”和“民贵君轻”的差别是巨大的,隋炀帝其实是被自己拥有的绝对权力所杀。40p 官修正史,不可轻信。为了把李世民抬高乃至塑造成唐帝国的真正塑造者,官方史学家不惜制造或采信伪证,为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就得做“整容手术”,以满足其“鉴戒”意义的需求。45p 举义旗不举反旗,规避人臣造反的罪名,在政治上立于不败之地—道德制高点。56p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懂政治,才战无不胜。有内乱,则必败无疑。作为依靠武力威胁和掠夺致富而建立的松散联合体,很快就无法维持下去。61p 魏徵:乱世之民人心思治,反倒比骄奢淫逸的久安之民更好治理。这就好比一个人又饥又饿,只要给他吃的喝的就能解决问题。64p 魏徵:威德所加今非昔比,人心所向今不如昔。自古以来,上书都是言过其实的,因为非如此不能引起君主的注意。68p 人治的特点是人亡政息,根本不能保证长治久安。因此它只适用于动乱时代(如三国)和雄主时期(如刘彻),承平之世却只能靠制度(官治)。76p 权属不清,就责任不明,左右摇摆。结果,如果皇帝强势,就是皇权政治;皇帝弱势,就是官僚政治。92p 隋唐与两汉、宋元和明清对于权力的规范上,更侧重于制衡和相应的保障,以小制大,而非分工。在这种制度下,尚书省只管执行,中书省有决策权和匿名权,门下省有审核权和封驳权,御史台的台官(监察)仅弹劾权(无权处分)、垣官(言谏)有批评权,还规定言者无罪,一言不发反倒是渎职。98p 官员选举(选择·提拔):察举(各级-分科,生冒牌货)->荐举(豪门-分级,生寄生虫)->科举/自举(考试)。103p “天下英雄入吾彀(圈套/牢笼)中(太宗)“,“赚得英雄尽白头(赵嘏)”。年复一年的落地举子对他们个人自然是不幸,对于帝国却是大幸。因为这些有可能成为不安定因素的读书人,或者已经为其所用,或者只能在考场蹉跎岁月,根本成不了气候。111p 政策虽新,伎俩却是老的,即恩威并施。125p 毫无疑问,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邻居的强盛对于大唐也未必总是福音。事实上吐蕃的后继者并没有松赞干布那么好说话,终会成为让人头疼的麻烦。128p 外交只能挽回面子,在实惠方面从来都是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利用天时地利大发横财。134p 名流带头,追星族岂会无动于衷?163p 有魅力就有传播力,有传播力就有生命力。外国人期望融入大唐的理由:①财富,聚宝盆、销金窑;②机会,建功立业,济济一堂;③制度,先进且可移植;文化,生活方式趣味诗意,崇尚知识、智慧和才情。173p 开放和包容是自信的表现:前者对外,任何人都可以进来,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后者对内,任何外来文化都能为我所用,国民则完全可以各取所需。没有限制,没有区别,没有条条框框,没有清规戒律,只有博大胸怀。

【书评】格笔致知

  易中天老师用他一以贯之的文风,从三分归晋、帝国三部曲,扩展到了中华全史。  说到文风,对当下的以互联网技术为主导的新媒介阅读来说,更像是一个陌生的东西,却又因如此而愈发的宝贵。现如今,网络对纸质媒体的冲刷也是势不可挡,单不说所造成的事实上的模糊和认知上的混乱,但从文字的形式上来看,玲琅满目的书封背后却越来越像是千面一人,更好像是一个作者在写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面给同质化的观看者。  于是,大数据下的文字,逐渐成为了所谓的"人工智能",不但让抄袭剽窃愈演愈烈,还让冗余拖沓、晦涩不明、夸张不实、单调乏味等卷土重来,这背后,可以说是写作者们的一种对轻率和真相的恐惧。这样一来,从现今的书籍中再去获取知识,与在互联网的体验便越来越相似了。  不能否认的是,易中天老师没有百家讲坛的为人所知,就无法让自己现在能偏安一江南隅,去细细构想他的三十六部。但是更要看到的是,他没有想很多在三角区成名的人那样去揽钱揽物揽权,也没有闲云散鹤不知所踪,更没有戏谑糟蹋毕生所学。而是认认真真的做起研究,将他所感所学真诚地反映在文字之中。这种经世为众的人格,既通过他的言语和写作行为来展现,更重要的,还是通过他的文风所体现的作品来体验。  其实,对于读者来说,可能不太关注写作索要付出的幸苦,但是都知道的是,现代人不爱读书有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阅读太消耗时间和精力了。多少学究总认为这是读者的错,却没有想过如何通俗化,总用专业化为幌子。而实际上,从历史来看,好的作品极少利用所谓的"高度"而使自己贵族化,而是想尽办法让更多的人能观赏,所以,名家名师都会想尽办法让阅读让这个过程更轻松。  而为了达到这一点,文风就非常重要。它把内容与美学结合在一起,使读者与作者建立起联系,也与主题建立起联系。而向这样的书本学习有利于改变思考和归纳总结,即能够识别可比的数据和事实,并把这种模式应用于未来——吸收为自己的知识,然后内化为个人的智慧。  易中天老师的文风,就能给我这样最大的特点。他用一种易于上手却处处体现严谨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态度,从多种角度的注解历史。与他人的史书相比,特色颇多:  首先,是他“努力发现、极少断言”,完全尊重“历史就是个怪胎”这一句箴言,在事实不明之处表达不解,绝不臆断;  其次,是他“直面热点,追根溯源”,一面将酸腐文人的低级趣味解读剥离,一面也有理有据地挑战主流观点的问题所在;  再次,是他“热情分享,带人入境”,完整展现其研究思路和具体方法,甚至如何抓住关键点的步骤也是言无不尽,并附上完整引证;  最后,是他“谦虚谨慎,严谨细致”,加入多种解读历史的角度(政治、经济、军事等),看待所有的资料"不亲信"还给出保留的理由,而且对于读者的反馈和质疑也极其上心。  具体就本书《隋唐定局》来说:  为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对现朝和前朝做“整容手术”,以满足其“鉴戒”意义的需求,并把李世民抬高乃至塑造成唐帝国的真正塑造者,官方史学家不惜制造或采信伪证。  民贵君轻的背后,是权属不清,就责任不明,左右摇摆。,导致人治、官治跌宕,但从未"主权在民"。  夺嫡也好,政变也好,都不是后宫剧,也不是阴谋论,而是政治路线的改变,其背后不仅是利益集团的权力斗争,也是政治派系的路线斗争,更深层的原因,则的的确确是为了中华大统一和大团结。  在权力规范上,限制、制衡以及相应的保障,都无法一劳永逸,更不过只是形式而已,隋唐的三省六部的权力制约制衡制度在现今人看来也非常的完善强大,可也并未避免未来发生的剧变。  统治阶级利用科举来缓解社会政治压力是有理有据的:天下英雄入吾彀,赚得英雄尽白头。让年复一年的落地举子蹉跎岁月,根本成不了气候。  ………………………………  希冀通过易中天老师的中华史系列就像了解全部的中国历史,那样肯定会失望,而实际上,没有任何的著作能做到这一点。而易中天老师做到的是,在他的文风下,历史变得有趣味、有深度、够系统,够开放,对我们现今的人产生长远的启蒙,并指导帮助我们去看待其他人的历史著作,看待外国史,看待国情,看待那些以前吐槽却实际上一无所知的事情。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