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的游历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49550111
作者:陈丹青
页数:324页

作者简介

从2009年到2011年,陈丹青应《华夏地理》之邀,每年赴一地,先后游历了土耳其、俄罗斯、德国和匈牙利四国,并写成长篇游记,极具个人特色地勾画出了彼时彼地的人文、自然景观,牵连出此时此地的所思所想,本书即为这四篇文字的结集。除游记本身外,本书还附有300余幅历史和现场图片,以及陈丹青旅途中所画速写手稿。

书籍目录


游历和游记
航向拜占庭(上篇)
航向拜占庭(下篇)
雅斯纳亚•波里亚那(上篇)
雅斯纳亚•波里亚那(下篇)
雅斯纳亚•波里亚那(尾声)
从布达佩斯到拜罗伊特

内容概要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


 无知的游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以前就看过陈丹青的书,大多是关于美术,博物馆,城市面貌,还有一些有关社会的尖锐批评,读着还是有些酣畅的,毕竟尖锐得指出中国各种问题还能出版的文字不多。可是无知的游历却让我有些失望,全书除了他对艺术(也就是他的领域,油画,壁画等)的描写比较好看外,那些“游记”“感想”在我看来有充字数的感觉,累赘又矫情
  •     并非《无知的游历》无意中看到这本书,正好京东有活动,就买了,陈丹青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不仅仅因为我也学过美术,更因为陈丹青的文字很朴实,没有太多的玄虚和术语。书名“无知的游历”当然是一种谦虚,不过现在很多土豪,竞相走出国门,游遍世界,却是真正无知的游历。而且这种无知往往还要打扮成一种曾经沧海的傲慢,到一个地方漫无目的游逛,不去景点,窝在青年旅舍里喝咖啡,就过了一整天,然后奚落那些做了好多功课,拿着LP和打印出来的攻略一个一个地方去走的人。的确走的地方多了,就会发现人多的地方没有风景,风景越有名气,越容易引起失望,越是偶然的发现越能够打动心灵。可是这一切都不是不做功课的理由,做了详细的功课以后,依然可以率性而行。甚至可以走得更加自由,忽略也就忽略了,功课已经做足,去不去也无所谓了。记得二十岁的时候在银川,本来都买好了到兰州的火车票,就因为在汽车站里看到了一趟前往武威的汽车,就决定改变行程,因为我更喜欢西北的客车,一路上可以在很多地方停留。所以做功课并不妨碍你的旅行,就好像余秋雨写的《文化苦旅》,里面其实写的是历史,当你走过承德,走过敦煌,走过苏州,你为什么没有相似的感受?那是因为你的功课没做够,如果你为一座城市做了几年的功课,那么你再做在它的青年旅舍中喝咖啡,你的感受绝对不同。打开才发现这里面的文章曾经看过,原来就是陈丹青为《华夏地理》写的三篇游记,我常年订阅《华夏地理》,当年在杂志上看到陈丹青的文章时,还挺意外,陈丹青的风格比较感性和《华夏地理》不太搭调。看了书前面的序言才知道,是《华夏地理》原来的编辑安排的这三次旅行,由编辑部出资,陈丹青完成游记,原来是“公费”旅行。原本准备去更多的国家,可是因为编辑的撤换,这个项目提前终止了。书里面还提到有读者写信给陈丹青,说他的游记里面地理的成分不多。其实《华夏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的中文版,国家地理的内容绝不仅仅限于地理,不过整体的风格却很理性,强调知识性,并不是那种《世界知识画报》的风格,也不是《旅行》。所以纯粹的游记在里面出现,的确有点与众不同。当然我还是喜欢陈丹青的文章,也喜欢《华夏地理》,只是觉得两者放在一起,并不搭调而已。陈丹青的三次出游,一次去的是土耳其,一次去的是俄罗斯,一次去的是德国。其中陈丹青最熟悉的应该说是俄罗斯了,那个年代长大的人,沉浸在俄罗斯的文化和绘画当中,能够亲眼目睹青年时期的梦想,当然会有很多感受。不过像我这样的七零后,对俄罗斯的感情就没有五零后那么痴迷。三篇中最喜欢的是土耳其,看过几本关于土耳其的书,土耳其虽然不大,但是却是一个旅行的好去处,热气球、蓝色清真寺、以弗所、棉花堡、爱琴海……风景迥异,从古希腊的文明,到石头山的荒凉,从爱琴海的蔚蓝,到清真寺的奢华,让你总是会感觉到很惊讶。喜欢土耳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和巴黎铁塔,英国塔桥相比,土耳其并没有那种世人皆知的名胜,可是当你去了,却会美得让你目瞪口呆,所以去土耳其的感受往往很棒。另一个原因也很重要,那就是土耳其的消费水平很低,在土耳其旅行,和在国内旅行消费差不多,而且机票也比去欧洲便宜很多。十天的自助游,算上机票不到一万也可以下来,和去一趟海南差不多。可是风景要比海南好不知道有多少倍。看了陈丹青的书,更向往土耳其了。多做几年功课,以后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     断断续续看完了陈丹青的《无知的游历》,时间上的间隔并不影响对这本书的认知,大概是因为书的类别的缘故,你对上一章节的记忆并不影响你对下一章节的理解,一切都是新的,在淡白色的纸上铺陈开来,将你的目光引向那世界的更远处。游历中的陈丹青只描述了在四个国家的见闻:土耳们与苏联这个国家千丝万缕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我本想在书里大肆欣赏一番陈丹青的绘画作品,毕竟其,俄罗斯,德国和匈牙利。其中,俄罗斯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给予了最多的关注,还有回忆的最深的牵挂。这大概是陈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共同点:他我早先知道陈也是以他"画家"的身份开始的,而且这也是本书的卖点之一:内含陈丹青旅行过程中创作的多幅速写作品。没想到这个"多"就是指书中的几页版面而已,我对绘画作品向来了解不深,肚子里仅有的几个描述画画的形容词也不过是"真好看"和"真像"而已,当看到他那几幅速写时,我忽然意识到,"画得像"要远比"画得好看"下更多的功夫,因为你所看到的是不可更改的,而想象力和创造力则是不受约束的。由此看来,陈丹青对于艺术的热爱足够真切,有时候你都会觉得傻得可爱。陈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你能从他的叙述风格中很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他并不是所有都想到什么说什么,在某些敏感的节点,那些必然要顾及自己言论的节点,你会感到他隐隐的愤怒,失望与无奈:在面对土耳其那些遍地皆是的历史的遗迹的时候,你会疑惑同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的我们,那些过去都变成了书本上的文字,而真正留下来的可以触碰的见证都不见踪影;在俄罗斯,更确切的说,在他的挚爱托尔斯泰的故乡—雅斯纳亚·波里亚那,他回忆起那段他开始接触并热爱上文学的青葱岁月,也正是文学作为"毒草"不得见天日的时期;在德国透过陈丹青的眼光,你会看到这世界上,那些真正留存于世,留存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不是权力,无关政治,,他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映着湛蓝色的天空,"才离北京,欧洲的天空过于蔚蓝澄澈,简直罪过",他意外发现的山脚下的一座不起眼的小村落—梅宁根,居然是许多音乐家—巴哈,李斯特,勃拉姆斯的常驻之地,"多少中国小城的历史与光荣,被埋葬,被遗忘,今时的骄傲,顶多是乡镇企业或工业园区吧";在布达佩斯,站在"匈牙利事件"纪念馆"恐怖之屋"前,他看着那些布满好几面墙的遇害者的小小照片,"越过他们的脸,看见那排遗像,那尊绞刑架,内心是对匈牙利人的伤痛与尊敬,还有锐利的,带着苦味的嫉恨—我只能称之为嫉恨—这小小国家能有这样一座纪念馆,我们没有,什么也没有。"唯独对美的热爱,和无尽不懈的追求。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眼光,去看看这个世界 。如果没法理解,那么只是欣赏与驻足亦足够。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两年前买的书,之前一直读不进去,这次翻开,倒觉得还不错。虽然依然读不惯陈丹青的文字,但看他笔下的土耳其、俄罗斯、德国和匈牙利,却着实心向往之。遗憾的是,诚如书名所言,自己对很多历史的无知,很多点到为止的地方,并不能读懂。也许等哪一天能多少了解了这些知识,读起来应该又是另一番感受了。 最后从编辑角度讲,这本书可以做得更用心体贴一些,比如图片排版上,可以尽量避免插在断句的地方,现在很多处都是如此,导致阅读的不顺畅。还有很多地方都让人觉得“此处应有注释”。
  •     编者说本来想走七八个地方然后出书,然而现在才写三篇还是出书了==当然重点是内容,一方面我和陈先生一样不爱看游记,另一方面这本与其说是游记,不如是带现场照片的作家画家音乐家阅后感,尚少闪光点的碎碎念和流水账,略失望
  •     【阅读】《无知的游历》 陈丹青 今年读的第100本书,慢慢读的畅快。至为受打动的是作者在交待自己猝不及防的提前撞到苏里科夫庞大的画作《女贵族莫洛卓娃》时的丧魂落魄,应该是作为画家身份的作者最真的感受:“再也逃不掉了,我蹑手蹑脚走向它,脚步移动,横长的全画,占据整墙,比我想象的大多了,渐渐靠近了。犹如被推进法庭,又如童年误入弄堂打斗的陷井,胆战心惊,我撞见一个又一个绝对招架不住的狠角色在四面站稳了……”陈丹青后来在《局部》中再次谈到这一经历,俄罗斯画家是他的心病,年轻时一想起列宾和苏里科夫这两个名字心里就会发抖,那是封闭环境下一种单一想象的无限扩大。 没有比文艺更为诚实的脉息,可资诊断那段长长的黄金岁月。感谢陈丹青在这样一个时代提供给我们的眼睛。
  •     木心:今后诸位走访列国,必要熟读该国的人文与史迹,有备而去,才是幸福的出游。陈丹青显然是有备而去的,不够深刻,但好读。
  •     go
  •     相片拍得不错呀,不愧是学艺术的 陈丹青虽然没什么思想,但胜在不迂,可爱
  •     读万卷书,是寻找时间上的远方;行万里路,是寻找空间上的远方。陈丹青先生自谦游历为“无知”,实际却传递出了带有历史文化印迹城市的故事。 “魏玛光荣三百年,统统交付三个名字、一群学院——欧洲人真是疯了:诗人、音乐家、建筑家,有那么重要么?”这就是文化血脉的延续。
  •     在莫斯科机场转机 前前后后加起来18小时的长途飞行 才得以有阅读完一整本书的时光 刚好写俄罗斯 看陈丹青说“斯拉夫的女人好美,她们才像是有故事的人” 文化性的游记 总也逃不出文化苦旅的调调 然而真好 我觉得陈丹青那一辈对俄罗斯的情感 看到阿赫玛托娃故居会流泪会心颤的心情 是只有真切经历过文革的人 才会有的 还有他对欧洲小镇历史的思考 真的还蛮赞同的 “思考的高度和行走的广度” 讲真 一个都不能少啊
  •     陈丹青真是实诚,不知为不知,有趣
  •     封面给人的预期太高了。。。
  •     当时读的蛮艰难的,可能是我的问题
  •     严谨来说,这是一本不是游记的游记。作者更多的是引导读者从历史遗迹中发掘历史真相并对历史问题加以思考。
  •     看完好想去旅游 去看美女帅哥 华夏地理的编辑把陈丹青看得很高哇
  •     读越多的书 行越长的路的人 愈发认为自己无知和浅薄
  •     温情寡淡。
  •     陈丹青总是有一种自贬性的自傲,但我还是喜欢看这种游记的。看完很想去俄罗斯啊……
  •     多看,多旅行,多思考
  •     母上顺手买的,先天不喜欢陈丹青,于是有强烈的主观情感,一眼看到把歌剧写成了音乐剧先打个二星再看着玩玩儿吧hhh
  •     类似自序的那篇挺有意思的,两篇弃(村上欧洲游记顺带阅读系列)
  •     我迷恋一些表情 不知如何解读 也不想解读
  •     好一个外表冷峻,内心澎湃的人
  •     跑步7天读完一本、没那么好 也不坏 适合边走边看、一遍游历一边学习、无知真的是最好的知识
  •     越来越无法接受这位先生晦涩的文字了。(貌似从来就没有给他的书好评过)
  •     我真心看不懂,不懂西方古典音乐和油画,完全没法和陈先生共鸣。惭愧
  •     俄罗斯的写的最好,文学和绘画都打动了我,特地买来《俄罗斯名画的诞生》对照来读,仔细的观察苏里科夫。土耳其和匈牙利,也是感兴趣的地区,但是读过却云雾缭绕,印象不深。
  •     也许是中学时代对普希金托翁尚有印象,俄罗斯一章读来倒有几分故人之感,回味有余。不过作为曾经东罗马帝都的拜占庭,现今为土耳其首都的伊斯坦布尔和李斯特其人其事就不免生疏多了,只能草草收兵,汗。总体来说文笔舒畅,用词用句,简单素练却又不失美感,间或回忆往事,笔下也是风淡云轻,多了些豁达通透,赞。
  •     额
  •     很喜欢陈丹青老师的这部游历书作,带我们走进土耳其,认识古希腊文化、拜占庭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交相辉映的国度。横跨欧亚大陆的大桥、蓝色清真寺、索菲亚大教堂在作者笔下描写如真实跃然眼前。后面也有介绍前苏联以及匈牙利德国的一些文学艺术现象,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航向拜占庭》部分。
  •     好。我一直以为旅行得有一种超过旅行的意识才行。陈丹青很清楚自己在写什么,有趣也有意思。记得他在托尔斯泰的墓前内心里大叫:兄弟我来啦!从小就看你的小说!(记不清了…非原文)
  •     文字好
  •     很喜欢他文字里的那股子随性的知性气息
  •     西伯利亚!!
  •     跟随一个艺术人的眼光游览欧洲,历史故人仿佛都在眼前
  •     不一样的眼光
  •     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 可能就是get不到陈丹青牛掰的点吧
  •     有收获。
  •     看看画家旅行后的“作文”。
  •     不喜欢游记,中规中矩。
  •     如果可以忍受陈丹青破碎扭捏的文笔,仅作者细腻别致的观察视角和真诚谦卑的感悟(同样是游记,不得不又吐槽余秋雨放之四海皆准拿来即用都不用费任何精神做什么总结和感想的“救救孩子”、“怜悯众生”和”古人好牛逼“主题)就值得一看。最后,配图很美。
  •     文学之旅,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先生如此自谦,晚辈该当自惭形秽,已然面目可憎了。
  •     到底是是陈丹青,胸中自有笔墨
  •     无知是一种难以追求的状态 太多人喜欢对事物评头论足而非真的去感受去接纳
  •     对于俄罗斯的章节真的很触动我
  •     随便翻翻,类似于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另外这个定价真的是贵了,不会再翻第二遍。
  •     随着目的去开展的游记真心不好看,不如那种“兴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与洒脱。
  •     陈丹青的书面语有一种做作的优美和典雅,好在流畅,能看得下去,然而看完有什么特别感动吗?没有。看到俄罗斯的各种博物馆的时候,被撩的不行,当天定下了暑假出游的计划和驴友,就是这本书的功劳了。
  •     仅仅看了很多图片,对于他的感情,可能时代不同,实在很难以接受
  •     他的游记明显不如杂文
  •     对书中的一句话深有感触:“ 新到一国而使我油然动衷的一刻,正是无知。”然而我对本书只是走马观花似地跳读,一来是因为对陈老师的遐想缺乏共鸣,二来则或许因为我同样对游记不感冒,毕竟出游的快乐是无法仅仅通过文字体会得到的。不过这本书还是激起了我对欧洲的向往,只愿将来能有机会周游欧洲!
  •     看了他的书有点不想去土耳其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