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心,看不见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49547159
作者:桑格格
页数:396页

作者简介

睽违四年,《小时候》作者桑格格最新作品
生命中不经意的妙趣,或是不可承受之轻,其实我们都记得,只是有时想不起来。
和桑格格的前两部半虚构性的自传一样,这本书的主题依旧是成长与时光、生命的妙趣与分量。但由于它的写作经历了作者特殊的一段心路历程,梦境与现实在昼夜间浑然交错,生命在黑暗底色中呈现出不易察觉的幽光,《小时候》和《黑花黄》里颠倒琐碎的散点叙事,转化成为本书中被或明或暗的线索连为一体的文字意象。记忆的人事、想象的风景、白天的山川、夜里的海洋在时间的卷轴中徐徐展现,不经意间抖落出一天、一年、一生或只是一瞬。
李娟
我很喜欢《小时候》肆无忌惮、泥沙俱下的行文。相比之下,老格这部新文字明显“规矩”了许多,但我知道她并非试图表现不同的自己,只是放慢了脚步而已,仍沿着同样的路固执往下走。尘埃仍不肯落地。情状仍红头花色,气血旺壮。
史航
读桑格格的书,总想顺便斗嘴。她新书叫《不留心,看不见》,我就想说看见了又怎样,反正你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嘛。但再想想,留不住,永远不是个值得庆祝的事情。我当初也是个擦黑板都惋惜“这个粉笔字就要不存在啦”的孩子。我其实是羡慕格格的。她有她自己的黑板世界,一块都不用擦,就一直写下去。

书籍目录

【诗】
那么早的时候
只是
大柳树
纯正的孤独
我想
陪我到最后
坏了的伞
小男孩
饺子
点心
一朵云在下雨
和母亲去江南
帽子

公车
半夜醒来
雪原
小兔子
灯泡塔
蒲公英
【文】
彩苹
丑舅舅
云福儿
情书
偶像蔡国庆
院坝头又来了收破烂的
小黄猫
桑格格当官记
黄美丽
蒋碧蓉
豆豆
我的420厂
爸爸的心愿
早上的声音
成都初春的早晨
黄瓦街
麻烦去文殊院
不留心,看不见
我叫小勾
最好的手艺
北京又到秋天
学陶记
你是北方的马
和伊立奇在一起的一天
小雪
小狗旺旺
二师兄
老展
吾友郁达夫
孤独的达利
火车上的风景
我们有足够的葵瓜子
九色鹿

内容概要

桑格格
70年代末生于成都,曾工作生活于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现定居北京,专职写作。
已出版作品《小时候》、《黑花黄》。


 不留心,看不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4条)

  •     1.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本夹杂着四川话的书,诶哟,四川话写成书原来是这个样子说!生活类杂文看的多了,但这本还是最特别的呢,一来是前半部分作者对自己小时候生活和父母辈经历的描述,在桑格格的笔下生动地再现(脑补)了,作为四川人,直想说,一毛一样啊!2. 虽然四川话跟普通话也不是完全不同的语系,但是看书的时候两种方言真是两种思维和体验啊(或许这就是英语老师强调的thinking in different language?)看书的时候脑子会默念的,有时候刚想用普通话看吧,她给你突然来一句,“狗日的邓安儿那个哈包...”,一读心头像被拧紧的衣服搬纠结,算了,还是用四川话吧!3. 80后文艺青年爱耍宝调侃的痕迹在后半部分显露无疑,对一些读者而言趣味可能是上来了,但深度也是下去了。个人觉得在深度这点上赶不上李娟,当然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嘛(等等,杂文你跟我谈啥子深度,爱看看,你以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说)。4. 书中夹杂的小诗是亮点,增加活力,调节阅读节奏。就像吃面要配点青菜才感觉爽快一样,小诗有意思,作者对生活很敏锐呢。5. 真是不留心,看不见,尤其是小时候的事(尤其是对我这种很少回家乡又迟钝健忘的人)。就像村上君说的,“当所有人一心往前走的时候,我就是负责帮人们拾起从兜里滑落的扑克牌的人。“这也是桑格格的书受大家欢迎的原因之一吧。6. 题外话。说起村上,此书中引用过李娟的一句话,她说,村上的文字是有希望的文字,是一种到最后也不放弃温暖的文字。couldnt agree more啊,村上君的小说跟他摩羯座的性格是一样的,温水煮青蛙,但又有无比强大的毅力,never surrender, 近看《多琦作》里作对女友的追求、《1Q84》里天吾青豆对邪教势利的挑战,远看《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里对影子的不懈寻找、《海边的卡夫卡》里...
  •     女作家桑格格属于特定年龄的读者群,上点年纪的人会错以为是桑塔格。两者还真是八竿子打不着。桑格格本名贺蓉,出生在成都,和比她小四岁的颜歌同属写作上的“川派”,将一口成都话码得麻辣鲜香,大气、匪气、上档次。桑格格在论坛敲成名作《小时候》的时候,正好二十六七岁,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离成熟还有一口气。一不小心,就引领了“80后”的怀旧风潮,成为后来大行其道的“小”文化的先锋人物。她的特定读者群也大多是80后,这是一群青春期特别漫长,成长格外苦逼,即使进入而立之年,仍要立志往前回忆的一代人。“消费童年”就在这片群众土壤上应运而生。但桑格格的“小时候”显然不同于郭敬明的“小时代”。她不腹黑,就像她标志性的光头板寸,脉络清爽,看着慰心,有英姿飒爽的纯真范儿。桑格格说自己:“我不怀旧/只是喜欢记住/有趣的事情”。她是彪悍的存在主义者,有着让“文青”傲娇的特立独行的经历:十几岁跑去找导演“用我拍电影”,交过一个被她称作“黑社会”的男友,没有读完大学就跑到北京找工作,花了80元买一个假文凭,没用上就凭自己的文字找到了出版社的工作。这样一份简历,搁在台湾就是三毛,搁在法国就是萨冈,在哪儿都是一块谈资的好料。桑格格的文字就像一只大苹果,咬一口,透出的是个性鲜明的作者本人:追男孩,对朋友特好,特别有正义感,外加省着花钱。从带点病态的文艺女孩,到被爱情感化,成为“文青”中的正能量女神,桑格格是幸运的。她的单亲家庭,她的辍学与闯荡,她的抑郁症,她和男友“九色鹿”的爱情,皆成了励志的温暖典型,仿佛让人看到了三毛与荷西的依稀身影。和前辈一样,桑格格可以毫无违和地把离异的父母亲、自己的男友、闺密写成令粉丝爱戴、追捧的镜前人物。这完全是人格使然,她的炽热目光足以把寻常人物定格,升华为传奇。文艺的功能正在于升华与宣泄。桑格格的风格,后来被一系列“我的父母是奇葩”之类的网络作者模仿。敢于出丑,把悲惨的事用逗乐的方式写出来,是这个族群的特征。看桑格格写童年,就像进了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她写和邻家男孩海娃在水泥筒子里享受“两毛五分钱的硕果”——一包大头菜的甜蜜场景,是这样温情脉脉:“我递给海娃,他接住,说你也吃噻。”。她又话唠发作,补上一段令人捧腹的自我点评:“天地良心,我八岁的时候,就可以给我心爱的人购买奢侈品了,我妈还说我混得差。”暌违五年,《不留心,看不见》延续了之前《小时候》、《黑花黄》的风格,又更多了一些文学上的扩张,在非虚构写作的边缘快速游走。开篇的《丑舅舅》把一个丑孤儿追求幸福人生写得唯美而荡气回肠,并以一种让人哽咽的方式收场:丑舅舅以“流氓罪”被逮捕枪毙,罪名竟然是“丑娃儿早年间一天到晚打个光胯,还偷看人家大姑娘”。时代并不是虚无的,书里既有80年代初极为严酷的“严打”(《丑舅舅》),也有90年代商品大潮中冲昏头脑的全民下海(《蒋碧蓉》)。即使小时候,也是在大时代笼罩下的小时候。她对于女性的回忆,又是一路挽歌。《黄美丽》是老段子了,早熟、混社会,被迫退学,这样美丽又妖娆的女孩让人想起路内笔下的技校生“路小路”系列。但桑格格的感染力可以扯掉虚构与非虚构之上的那个天棚,一个“活得太热烈”的旧时光中的女子,不管她有几分真实或虚构,还是像一梭子弹,叫你疼心窝子——“再也没有见过她。但是冥冥中我总觉得她可能过得不好,甚至都可能死了。她活得太热烈了。算起来她都该三十五岁了。”《小黄猫》里林花篮阿姨一家人,尽现“舔舔伤口就走掉”彪悍的女性主义。玉米穗子头、波点裙、蹦恰恰、“南泥湾服装店”、未婚先孕……那个年代的时髦与悖逆,皆成了这个年代的怀旧。“至于我妈,她现在也没有找到男朋友,一个人生活。小黄猫埋在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每逢清明节,我还要去扫墓。直到有一天,那块地被开发成了楼盘,叫做二十四城。” 行文至此,被时代强行割裂的忧伤感扑面而来。《蒋碧蓉》则是对一面之交的乡村女孩的回忆。那个拉着自己去中学门口拍照的蒋碧蓉,安安静静却让人心甘情愿听她命令的蒋碧蓉,在打工的小作坊里发生火灾时死了。“她被烧死在那个锁着的仓库里。老板赔了一笔钱,弟弟辉娃子用这笔钱上了大学。” 这就是残酷却合情合理的当代现实。而来城里打工的蒋碧蓉在中学门口等“我”,把装满一铁皮文具盒的笋壳虫,特地拿给“我”的场景,更像是一场格外小心翼翼的易碎的梦。 “这条街直直的,她的背影很久才消失在看不见的远方。我想了想,把脚边几只没有被踩坏的绿虫子捡起来放在了文具盒里。”在故事之外,我更喜欢作者本色而直接的抒怀: “我真怕成都冬天的早上啊,阴冷潮湿晦暗,我像是一头小羊驼那样隐忍,悄无声息地吃完丰盛的早餐,就去学校忍受一天的学业。……在上学的路上还有其他同学,大家都缩在日常冬衣里,一脸没有睡醒的不情愿和不得不上学的隐忍,隐约还有一丝上进的积极和对未来的忧虑,这就是我见到的大部分人少年时代的底色。”距《小时候》已七年之遥,似乎80年代生人共同回忆的那股浪潮还未退去。就像百度“桑格格”词条下的注释:她30岁了,但她的心态——至少她笔下的心态——仍停留在“小时候”。“作为写作素材的个体记忆必须经过时间的积淀”。因此,这本书里写得最好的是上述这些有距离的回忆。过于贴近现在和作者自身的人物,如官员“吾友郁达夫”,闺蜜“豆豆”,男友“九色鹿”,女汉子“老展”,反倒有一种不够真实的碎粒感。画久远的事物,视力清晰。写近处的人,容易碎嘴。这就是非虚构写作的难处。《不留心,看不见》到后半场,令人遗憾地碎了,搅了,写来一地麻雀。绿妖曾在评论桑格格的第二本书《黑花黄》时有过中肯的评论:“里面有些散文让我看得很是松一口气:原来格格也不是一出手就写得那么好。但另一些文本却比《小时候》时的桑格格更让人不容小视。让我松口气的那些文章,属于文学青年流毒未散,不经意间的抒情和小资。大部分文学青年,会在青春期过去以后很长时间内,仍然前辈附体,阴魂不散,用前辈的感慨感概,前辈的抒情抒情。”这是正确而清醒的认识。这种“文青范儿”的写作风格,就是大多数人年轻人——包括优秀的川派女作家桑格格——必须克服的现实。
  •     桑格格的新书《不留心,看不见》是我迄今为止读得最快也最欢实的一本书了。或许这跟我和她同为西南人有关吧。书里高密度的四川方言——也就是历史上曾经所谓的西南官话,让我这个漂泊在北京的异乡人,心里倍感温暖。一行文字读过去,几乎毫无障碍。那些跳动的字引入眼帘,并组成一串串音符,在我的齿间留下了美妙而灵动的音乐,真正口颊留香。我喜不自胜地向周围的人推荐:如果你是四川人的话,要看《不留心,看不见》;如果你不是四川人的话,就更要看《不留心,看不见》哦。典型的《快乐大本营》的谢幕致辞,是我的造次。因为这本书里,除了那些妙趣横生的方言带给读者畅快的阅读感受以外,还有那些穿透语言背后的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笑着笑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是我的真实感受。快乐的小忧伤。一部分是快乐,它能让我们哈哈大笑;而另一部分则是忧伤,它能让我们掩卷沉思。但是忧伤毕竟很“小”,它挡不住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可以哭着微笑,也能笑着流泪,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体验。而在这本书里,你都能找到。这是一部散文和短篇小说的合集,包含的是桑格格琐碎的情感片段。她笔下的那个童年以及少年成长的基地420厂、那个曾经仙风道骨如今已然拆除的文殊院、那些街头巷尾的熟悉邻居、那些偶然邂逅的陌生路人、那些至真至爱的亲人以及那些微小的一草一木一只猫,都显得是那么立体而生动,就仿佛是从书本中走下来就能马上和你聊上两句的四川老乡,就仿佛是你在四周环境里触手可及的一事一物。四川人在全中国的分布应该是最广的了吧。因为他们最能吃苦,也最勤劳,最苦最累的活儿,别人不愿意干,他们抢着也要干。他们是多么朴实和憨厚的人哪。就像《丑舅舅》一文中全村唯一来参加婚礼的老村长,就像《小黄猫》一文中不经意间许诺要给作者一只小黄猫的阿姨林花篮,就像《蒋碧蓉》一文中踏实上进的乡村女孩蓉蓉,他们就像是一颗颗散落在作者心田上的闪亮宝石,照耀着也温暖着写故事和每一个读这些故事的人。依稀记得,我的童年小伙伴儿里也有一个叫做“*美丽”的女孩。跟作者笔下《黄美丽》的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名字里的“美丽”二字。相比黄美丽招摇过市的热烈青春,我的那位朋友就显得有点太过内敛。甚至可以说是木讷。用现在的话说,冠以“美丽”之名却并不可人,就是最好题材的“反讽”。甚至有段时间,我们都要就那位女同学的名字来侃大山。也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嘲笑吧,但我知道,那滋味儿肯定是不好受的。她和黄美丽的命运坎坷却是如出一辙。以至于我在看这篇小说时,她的脸还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想着她如今的际遇。童年里,父母也许是最愿意操控我们的人。他们要让我们朝着他们规划好的路线成长。她在文中写到,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把东西扔到窗外去?这个“他们”,其中之一就是父母。童年的桑格格是一个很另类的孩子,她是独立于校园里各大帮派的“独行侠”,却在面临小黄猫被妈妈从楼上摔下惨死的悲剧时却只能痛苦的哀嚎。小时候,身边能有一只活物,每天见着它们一点点长大,心中的幸福感就会一点点膨胀,进而整个生活都会充满希望。我的童年里,也曾有过要养一只中华田园犬的奢望。同样,妈妈以玩物丧志为名拒绝了我的要求,爸爸更是从医生的专业角度告诉我狗儿身上能有多少万个细菌,让我最终望而却步。那种想要而不能得到的感受,我从桑格格的笔下看到了另外一个童年的自己。掩卷唏嘘之余,只剩下忧伤。一点一点。名家史航评价桑格格的书,用了这样的一句话:她有自己的黑板世界,一块都不用擦,就一直写下去。也就是说,她可以就那样一直流畅地写下去,写过的改也不用改。那些妙趣横生的辞藻,就那样一个接一个地从脑海里冒出来,在纸上跳起舞来。只有搜肠刮肚咬文嚼字的写作者才知道,这是多么难得的敏捷才思。她对事物的观察也细致入微,几乎每一个细枝末节,她都能敏锐地捕捉并准确地记录下来。书中还有些短诗。从用词和选材都能感觉她散漫中的随性,譬如她的《只是》,就短短的三句:我不怀旧/只是喜欢记住/有趣的事情。那标题更像是闭上眼睛用手指一点,然后睁开双眼看到哪一个词语就认定了一样。一个作者的写作风格从她的笔端可以很好的辨认,她从不避讳在行文过程中使用脏话,也许在她看来,那才是有七情六欲的人,最立体的三维感官吧。我喜欢她的随性,也喜欢她的细腻。这看似矛盾的两者在她身上的完美契合,让我想到了一句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是笑里藏刀,不是刻意拧巴,就像曾在她身上的抑郁症“小怪物”,其实是小忧伤。小忧伤,掩盖不了快乐。所以你看,她依旧开心地笑,酣畅地骂。原来,小忧伤有个名字,它叫“快乐”。一不留心,就真的看不见了。此文发于《兰州晨报》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前半本真的是非常打动人 少不入川老不离蜀啊朋友们 喜欢得遭不住
  •     桑格格的所有灵气好像都用在写成都的部分了。写外地生活文章全无灵性
  •     文字简单却又极富感染力。
  •     真诚。
  •     后半本书像一口气死活都喘不上来 彻底放弃
  •     “记忆这回事其实并不是恪守原样保存的,只要你记得这样东西,哪怕一直都没见过,在心里你其实也是悄悄在帮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新模样的。”很会讲故事的桑格格,写的小诗性情又轻灵,少女时和成年后的她,经过时光的芦苇荡、院坝头、军绿挎,来来去去的乡亲们,以及各色山河湖海,还是一样真挚、宽厚、热忱,容易惦念也伤感,喜欢刚烈倔强的川味儿。一如她的文字,她活得认真,敏感,慷慨,忘乎所以。“第一次睡了个无比香甜的无梦的觉。清晨醒来,站在七层窗边,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看过自己的家乡,原来它也这么开阔!群楼漠然林立,纹丝不动,似无情之物,但是有群鸽翻飞,十十五五,各自成行,搅动众生之气,呜呜有声。我觉得心里特别踏实,觉得自己的难受有人理解。我开始可以听见树叶、虫子、鸟儿的话,和它们交谈。我开始可以体会人世间很多…”
  •     一些生活中的小事,通过作者的描述像是回到了之前那个年代,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     《丑舅舅》、《蒋碧蓉》、《郁达夫》这三篇让我落泪
  •     居然看哭了
  •     丑舅舅 小黄猫
  •     前半部分留了心,后半部分全然不见
  •     从《小时候》到《不留心,看不见》,我看中的便是那一个不循规蹈矩的女孩的生活历程,有趣又恣意。《丑舅舅》一篇在最前,让我见识到了桑格格正经的讲故事原来这么也可以这么感人,《九色鹿》一篇在最后,让我看见了欢脱的桑格格背后那个伟大的男人。希望格格健康,何安秀女士健康。
  •     读的酣畅淋漓 读完放下 某1天突然再次拿起的时候又会读1遍 然后放下 某1天又会重复这样的行为 可以说 从未腻过 1直喜爱
  •      挺好 可我还是比较喜欢李娟
  •     20160917,是在网易云阅读上随意点开的电子书,没想到很认真地看完了。这几年越来越迷写人记事的书,毫无疑问桑格格写人很棒,她有敏锐的观察力,把四川话码得好玩有趣,又善用文字调侃所谓的苦难。但是当然她也摆脱不了文青的自恋自负和抒情泛滥的习气,所以虽然前半部分篇篇精彩,丑舅舅、小黄猫、黄美丽、二师兄等等都非常好看,后半部分却大多叫人失望,以吾友郁达夫为最无聊。这年头的书都流行虎头蛇尾吗?要说写人记事类,至今最爱的还是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多来点这样的经典吧。
  •     两星给前面半本,丑舅舅真的超不错……后面半本想给零星,郁达夫那篇简直了!什么鬼男闺蜜,够了好么,也是够狂妄的
  •     像是攒足了力气一股脑使出来 却发现越到后面越无力
  •     大爱桑格格的风格,简直吃货一枚,什么时候都忘不了吃!比如“闻到消毒水的味道我怕得要死,幸亏一会儿要吃肥肠粉”
  •     文笔鲜活,故事微妙
  •     小孩儿长大了,开始写起了诗,开始长成规规矩矩的大人。但是大人,也有一些大人,是看得见只有小孩儿才能看见的东西。
  •     丑舅舅那篇最好 其他一般般 不如小时候惊艳
  •     小时候故事有趣
  •     桑格格的书,必须推荐,少有的成年人保有的童心
  •     【2016读书计划•壹柒玖】《丑舅舅》太棒了,其他的偶有佳作。读着感觉有李娟的味道,没想到桑格格和李娟还真是好友啊!
  •     相比前几本,耐读性略低
  •     全书最好的,我觉得是《丑舅舅》和《我们有足够的葵瓜子》。正像桑格格自己所说的,“因为我自己就是写家常文字的人,才知道家常不容易做到。”妙趣横生又小中见大的文字。对于故乡的热忱,对于土地的热爱,对于过往年岁在回忆和沉思之间成长,交织出她从《小时候》,《黑花黄》,到《不留心,看不见》的写作思考。我算是从小读她的书长大的成都人,还真想趁春天去看看她的四二〇厂。
  •     因为高中看过桑格格的小时候,到时看着笑出声。便看了这本书,前半部分还不错,丑舅舅,小黄猫,当官记,蒋碧蓉,黄美丽。到二师兄开始感觉像学生作文,太平铺直叙。
  •     看到最后才发现作者也有抑郁症。这个世界被抑郁症患者承包了嚒。还是说我现在看谁都有抑郁症。所以果然这本书比《小时候》的基调悲伤了许多。而且一旦脱离了四川话的叙事风格,感觉书里的内容也有些黯然失色。还是喜欢《小时候》里的那个桑格格。不过更感谢她把《不留心》里的桑格格表现出来。人,就是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     我就喜欢说话不检点的,
  •     看的过程中很有趣很好玩, 结尾缓缓的流入心里留下淡淡又深刻的感动 她叫王美丽
  •     老成都的笔下蓉城。
  •     一个个会在酒桌上听到的关于相知相识的社会故事。其实想想,我有时候喜欢去父辈的饭局,是因为会遇到有趣的人,听到有趣的故事。桑格格就是这样一个有自己故事又有别人故事的人。猴年的最后一本书,以它为结尾。甚好!
  •     丑舅舅
  •     留了心看,什么也没看到。不自觉的想和李娟做比较,差得远。
  •     又一本别人的故事的书籍,看评论,褒贬不一,有憧憬动人也有泛泛而谈,学陶记,吾友郁达夫,九色鹿,都是有温度的文字,有温度的人,以及带着瑰丽的梦幻的色彩,远观而不亵玩
  •     希望以后能遇到和老展一样性格的朋友。
  •     买了一本给自己,买了一本送suya,四川女娃写的东西,该会有趣
  •     看到熟悉的四川话不禁大笑
  •     “活着不易,带着感情活”
  •     2016(37)
  •     格格长大了,可我更喜欢小时候的你。
  •     零星.片刻. 时间仿佛可以带走一切,可有些人,事,物却似乎被安放在记忆的浪潮中,宛如被遗留在沙滩上的贝壳,等待着被拾起的一天。不知为何,在你的述说中,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与你相比,年少时的我,或许没你那么倔强,或许没你那么叛逆,可我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善良的。
  •     前半部分是挺好看的。
  •     有趣的格格。
  •     有意思,我也想有天能写出这样的随笔。
  •     很生活
  •     一年前买的书,终于陆陆续续看完了。很喜欢桑格格的文笔,简单质朴,看她的文字就像和她在对话,自然又充满感情,和《小时候》不一样,这本书基本将她的情况都讲了,每个感性的瞬间,每个欢喜的瞬间,彷佛在书里看到了属于她的一生。
  •     不愧是我最喜欢的作家的作品呀,还是那样活灵活现,兼杂无厘头,有的笑,有的困。
  •     刚开始看的时候是比较喜欢的,语言活泼接地气,诗虽然没什么看点,小说或散文还是很好的,尤其丑舅舅,林花篮一家,碧蓉这几篇。但是后面越来越不知所云,越来越敷衍,只能走马观花地看,尤其《吾友郁达夫》这一篇读来甚是暧昧,不像是在记叙一个有趣重感情的忘年交,反而像肤浅的女子炫耀显摆自己的蓝颜一样,整个不对劲,太差了,在前面那么多不错的文章里放一个这种水准的故事不丢人吗。综合来说,前半本是留心的,后半本什么都看不见。早先看过一部分《小时候》,天然段子手讲童年和成长,还挺有趣的,现在认真看了看这本,也就这样吧。
  •     一种对生活的记录。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