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集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7208122601
作者:章小东
页数:232页

作者简介

《火烧经》《吃饭》作者章小东,文笔如刀解剖人性幽微。
二十一封私信,勾勒文坛巨匠的人生百态;
二十一张珍贵照片,还原中国文人的精神风骨。
文学史上的这些著名人物,在小东的笔下以某种特殊的真实跃然纸上。——余华
《火烧经》及《吃饭》作者新作,章小东在《文景》杂志及《南方周末》的“私信”专栏作品集合。《尺素集》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封信,写给她文学上的先辈、老友,或是虽不得见面却神交已久的故人。《尺素集》还原那些文学史上赫赫有名人物背后的真实,完成个体化的生命记实;其中既有不为人知 的文坛秘闻,也有作者独到的观察见解。

书籍目录

自序
墙(致巴金)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致张充和)
“鹿园”的守望者(致聂华苓)
迷雾当中的红楼一梦(致端木蕻良)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致莫言)
今夜的更声打着了多少行人? (致辛笛)
洋场恶少(致施蛰存)
从“礼物”到“遗物”(致朱安)
含英咀华(致王元化)
锲而不舍 久必有成(致李俍民)
你是《收获》的主编(致父亲)
私奔(致母亲)
假如(致孙寒冰)
一条河(致萧红)
江南才子(致黄源)
阳台上的张看(致张爱玲)
多变(致柯灵)
红色知识分子(致罗竹风)
一座山(致高行健)
死了没有遗憾  活着也很高兴(致夏志清)
人生有如大海行船(致孔罗荪)

内容概要

现代文学大师靳以之女。出身名门,本应成为闺阁中的上海小姐;命途多舛,最终为吃饭远渡异乡。在美国端过盘子,打过零工,却依然守着自己的文学故乡。当年许多老一辈的文学巨匠都是她家的座上宾,到了异乡以后,更有国内外的文化名人叩响她的家门。虽然她已经不再迷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 高”,却依旧笔耕不辍,将自己的半生漂泊写成《火烧经》《吃饭》两部书稿,惊艳文坛,成为“最老练的小说新手” 。


 尺素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章小东,对于读者来说还是小说新手,实际上,却已经是一位文坛“老人”了。举目一看,文坛到处是她的熟人:施蛰存是她的“施爸”,张充和是她的“姨妈”,巴金是她的“老巴金”,李泽厚、夏志清、刘再复是她的忘年交,阎连科是她新作最早的大陆读者。这些我们在书本里才能亲近的“大人物”,都与她有过真实而密切的来往。章小东家学深厚,她的父亲靳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创作甚丰的作家、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师,更是一位了不起名的编辑家。1934年他与郑振铎合编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量级杂志《文学季刊》。(曹禺的《雷雨》就是在他的推荐下发表在《文学季刊》上的。)1957年,他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本大型文学刊物,为其命名《收获》,并邀巴金共同主编。在章小东的笔下,父亲靳以温和敦厚,对学生和年轻人爱护有加。也正因为如此,章家总是名人云集,青年才俊往来不绝。尽管父亲靳以在章小东幼年就早早离世,章家又经历十年动乱,知交零落,但家学传统一直都深深烙印在小东心里。正因如此,生长于特殊时代的章小东把自己在“文革”期间的耳闻目睹记录在小说《火烧经》里。由于家庭的关系,她经历了从天堂坠入炼狱的苦痛经历——原本父亲声名卓著,母亲出身富庶,她的童年幸福而安逸。父母洋派的生活方式留给她许多浪漫而美丽的记忆,好婆、小娘娘、干妈、保姆们的宠爱给予她无限温馨,无数名流在她家往来不绝,又给了她一般人不能企及的见识。然而,父亲去世,动乱开始,家道中落,世情冷暖一下子赤裸地展现在她的面前,眼见善良的受迫害,为恶的畅行无阻,敦厚的被侮辱,恩将仇报的称霸一时,世界在她眼前濒临崩溃。所有这些,在《火烧经》当中都有真实到近乎残忍的书写。同样也是因为她身份的特殊,她亲眼见证了她身边同伴们颠沛流离的遭际。这些本该无忧无虑的孩子,一朝树倒猢狲散,各自境遇皆有不同,用章小东在《火烧经》里的话说,她的眼睛就像一台相机,把一切真实地记录下来:他们有的从“上只角”流落到“下只角”,一生都想着翻盘;有的阴错阳差到了远离尘寰之地,成了地地道道的“蛮人”;有的远赴边境,在极端恶劣的生活环境中沦落到与禽兽为伍;有的沉溺于残忍暴行不能自拔;有的在荒诞的世界里荒诞地死去……很少有这样一部作品,能够以这样宽广的视角,展示那个特殊的时代,同时却完全依托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这都要得益于章小东特别的身份和经历。尽管章小东八十年代末就去了美国,但是她与自己的文学故乡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就此中断。初到美国,她在一家华人报社当记者、编辑和排版。五年以后,她学习电脑技术,接着在一家电力设计公司工作了十年。这份工作看来与文学关系不大,但章小东一直在暗自用功,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她就在国内外的报刊杂志上陆续发表散文,她的文章散见于《联合报》、《中央日报》、《传记文学》、《明报月刊》、 《香港文学》、《大公报》、《世界日报》、《十月杂志》、《光明日报》、《文汇报》、《人民日报》、《新民晚报》,等等。在其中的很多文章中,她深情追忆了自己的文坛老友们。虽说她远在异乡,与他们很难相见,甚至她所记述的对象与她早已阴阳两隔,她还是在这些文章里勾勒出一个鲜活的“昨日的世界”。在书信体的作品《尺素集》里,章小东将那些对于我们来说伟大而陌生的名字再次还原成实在的真人,他们性格各异,各有各的可爱。她讲曹禺:“我在北京见到曹禺,曹禺飞一样地跑过来,喊一声‘我的孩子’,把我抱在怀里。我在心里说:我的万叔叔。”她讲巴金:“你(巴金)坐在门厅里大笑起来,你说:‘门卫打电话进来,我一听就知道你,只有你才能做得出这种无法无天的事情。……’我听了不搭腔,只是一个劲地嚷嚷:‘热煞啦,热煞啦,让我先去冲个冷水澡,我浑身是汗……’你连忙说:‘有热水的,不要贪凉感冒……’”她讲张充和:“你(张充和)还不止一次地告诉过我,父亲在听你唱戏的时候,你还没有哭,父亲倒哭出声来了,就好像自己也是戏中的人一样。难怪我在2004年,第一次到耶鲁拜访你的时候,你抱着我和我的儿子看了又看说:‘小东,以后不要叫我张先生,就叫我姨妈……’”她讲聂华苓:“你(聂华苓)一提到你的丈夫,声音立刻变得温柔起来。你指着一张安格尔和一位法国作家的合影说:‘你们看,这两双手,法国人的线条是那么柔软,而Paul则是这样的坚硬、有力度。’你一边说,一边抚摸了一下照片里的双手,又效仿照片,做了一个两手合握的动作。”她讲莫言:“……你(莫言)坐在那里,两只不大的眼睛透过落地玻璃门,久久地注视着户外的景象。终于你站起身来,打开玻璃门,踱入我的院子里。外面有些阴冷,我抓起你的外套跟了出来。我看到你西装革履皮鞋铮亮,笔笔挺的站立在院子的当中,两只脚一踏上泥土地,就好像接上了地气,立刻活泛起来。你对着土地说:‘多好啊!’”《尺素集》还原那些文学史上赫赫有名人物背后的真实,完成个体化的生命记实;其中既有不为人知的文坛秘闻,也有章小东独到的观察见解。二十年在异国的生活,章小东坚守自己的文学故乡;同样,这二十年的生活也经由她的手中笔,凝练成一部精美的作品《吃饭》。章小东称《吃饭》为无心之作,相比起《火烧经》对人性几乎残酷的逼视,《吃饭》要柔和得多。但章小东绝对不是一位温和的作者,即便是舒缓平凡的日常生活,她也可以凭借一直妙笔,揭示出其中的残酷与尖锐。正像刘再复在序言中所说,吃饭是争取吃的权利、说的权利。章小东一家人在海外打拼几十年,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吃的权利,更有了说的冲动。于是,在小东笔下出现了一个个关于吃饭的故事,它们或温暖感人,或残忍骇人,或凄凉苦涩。章小东很有“不虚美,不隐恶”秉笔直书的气概,生活在她笔下显出原形,既不那么好,也不那么坏;置身于其中的人必须要拼全力找到自己的吃饭之道。其实,在章小东的小说里,“吃饭”是一个重大主题,早在《火烧经》中,吃的温暖与残酷就无处不在。《火烧经》中有一个故事,东东的姐姐被关押在学校写交代材料,突发疾病,大人怕受牵连不敢去接姐姐回家,小小的东东不得不长途步行,用轮椅把已经发烧得恍恍惚惚的姐姐推回家。那条回家的路显得无比漫长,好像永远到不了头。姐俩用仅有的一点零钱买了个面包,分着吃了。两个人一边吃,一边回想过去快乐的时光,想像面包的各种吃法——配果酱、挞黄油,一家人聚在餐桌旁。冰天雪地里,小姐倆快乐起来,世界也变得温暖而和善。在章小东的笔下,吃饭无疑是与家和希望密切相关的。因此,《吃饭》虽然写了人寻找吃饭所必须面对的残酷和荒诞,它真正的主题确仍旧是家庭和希望。在《吃饭》中,章小东把这本书献给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人,其中就有她儿子:我的这本《吃饭 》是为我的儿子写的,我要让我的儿子知道 ,“无论在何时何地 ,最要紧的是吃饭 ——民以食为天!”而现在,章小东专门写了一本儿子成长经历的作品《小狮子》,小狮子是她儿子的小名,全书讲述了小狮子从出生到成年的故事,和《吃饭》一样,叙述重心也落在了她和小狮子远赴美国之后。小狮子五岁的时候和母亲去跟在美国的父亲团聚,在中国的幼儿园,他被认为是有点笨的孩子,一开始连做操都是同手同脚,到了美国之后,他也因为不会讲英文又没有朋友,被同学欺负讥笑。再大一点进入小学,小狮子也因为调皮捣蛋,经常被罚坐在校长室外的“反思凳”思过,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孩子,长大后进入了耶鲁大学,后来又去牛津大学深造,成为年轻的生物科学家。和市面上很多同类书不一样的是,章小东并没有大讲她的育儿理论,有的只是一个个最平实的小故事,展现的是一个普通孩子最真实的成长历程:小狮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她把孩子送去学武术,因为“要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狮子不喜欢做家庭作业,她是怎样用行动说服孩子,让他主动爱上学习;一个偶然的机会,小狮子参加了学习的拼字比赛,她怎样鼓励孩子再接再厉,一举夺得全校冠军;孩子和“慢班”里的孩子交往,到底要不要学孟母三迁,她认为最重要的是“兴趣爱好”,怎样把孩子引导到正确的兴趣爱好上面,这里面是有很多的学问,最不可行的就是“硬碰硬”,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方法,这里面首先要花费的是真心和时间。她就是从小培养小狮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才让孩子在一次次竞争中脱颖而出。《小狮子》是一个中国妈妈记录的最真实的美国教育,值得所有中国家长们参考学习。
  •     章小东的少女时代正逢“文革”。“那是个没有书读的年代,我从小学到高中基本上都是在读《毛主席语录》。”大约18岁的时候,一本卷了边的、因长久翻阅而厚出许多的小册子通过同学间的几度辗转来到章小东手上。那便是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不难想象,这本“另类小说”会给她带来怎样的触动。当时的阅读感受塑造了章小东对张爱玲作品的最初印象:“刻薄!怎么能那么刻薄!”但这“刻薄”并不是一种贬义,而是对刻画得入木三分的天赋的极大赞叹。“她的描摹怎么能够那么深入,真实得令人发抖?”“她的小说就是直进直出,给人回味无穷。用词都是非常深刻的。所以,一定要静静地拿在手中看,放在电脑上是绝对读不出味道的。”“有人问我是不是效仿张爱玲,我是实在学不了的,只能尽量做得好一点,去接近她而已。”她一直感慨的是,张爱玲写《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时候只不过20岁出头,怎么就能有半百之人都没有的老辣笔调和入微观察?现在,张爱玲的小说几乎是章小东的枕边书,时不时的,她总会拿起来重读。而最初读到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仍是她最钟爱的一本。“就是这样先入为主的,一读到张爱玲的小说想到的就是这一本。”第一次看到的那本《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少了开头和结尾的残本。开头是这样的:“你知道么?每天我坐在这里等你回来,听着电梯工东工东慢慢开上来,开过我这层楼,一直开上去,我就把一颗心提了上去,放不下来。”这是“朋友之妻”娇蕊对男主人公振保说的话。其实位于小说的中段,振保已经经历过一个巴黎妓女和天真烂漫的“白玫瑰”。这“工东工东”的声音给章小东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因为,那时候的她也正在恋爱,微妙似乎全在这电梯上上下下的声音之中,“那时候,期待一个男子的感觉非常美好。”残本终于振保的妻子烟鹂出场之前,“所以当时,我以为这是一本写女人的小说。”章小东说。故事戛然而止,无头无尾,章小东开始自己给男女主人公编织起他们的前世今生:从娇蕊的形象、爱情的开始直到终结。而男主人公振保则“不是个好东西,我当时就想让他在结尾死掉。”振保和娇蕊的命运随着章小东的想象飘浮在半空。章小东1978年才看到完整版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她记得是在师专的图书馆,男女主人公的结局那时才在她心里尘埃落定。这时,章小东才知道: “这并不是一本写女性的书,而是一本写男人的书。”再读《红玫瑰与白玫瑰》,章小东写下了一篇散文《阳台下的张看》,以书信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张爱玲的看法。“张爱玲那么聪明的一个人,将那么多人看透了。但一遇到自己的事情怎会那么傻。”小说中,娇蕊和振保的妻子烟鹂都是悲剧命运。“但是最激烈的就是娇蕊。她是一个新女性,她爱一个男人,全心全意,什么都可以不要。”至于苍白、懦弱的烟鹂,则是章小东最不喜欢的女性类型。“张爱玲描写烟鹂都用这些词: ‘很白净,苍白、白到发青、笼统的白’ ,还说她‘因为程度差,不得不捡一个马虎的学校去读书,但这个人是坏学校里的好学生,兢兢业业和同学也不甚来往。’”章小东认为,这就是张爱玲的“刻薄”之处:“这些描写,到底是说她好,还是说她坏?”“烟鹂这样的女性,我是绝对不喜欢的,只能说是很同情。”她让章小东联想到鲁迅的太太朱安。“鲁迅说自己的婚姻不幸,但其实真正不幸的是他的原配夫人朱安。”《尺素集》收录了记述章小东对巴金、靳以、张爱玲、萧红、莫言等文坛名宿印象的散文。其中一封就是为朱安所写。“这样的女性实在是太贤惠,贤惠得有点傻了。”少女时代的章小东看到张爱玲在小说中写道:“振宝一路走来只觉得荒凉”,心里咯噔一下。彼时,她当年尚无法体会那种荒凉。现在,章小东依然口角锋芒、性情直率,但离开故土20多年,这种荒凉早有感受。“就像我在美国,一开门,周围的人与你都没什么关系,长得不一样,说不一样的语言。那真是荒凉。”至于《红玫瑰与白玫瑰》,在她眼中也是“荒凉”二字。“其实仔细看上去,振保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因为内心的‘荒凉’。”原文地址:http://yicai.com/news/2014/06/3973600.html
  •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即是书信,还是藏在鱼肚中的,所以《尺素集》制作上也显得古典的矫情。这不是贬义,看书的调子:昵软黄缎面的封皮,小本,64开左右,21封书信体文章。端庄的放荡,矜持的闷骚。除了大家文脉的遗韵,更有趣的就是八卦名人事了。文学上,有种给予叫做近水楼台,血缘传承,名门出生的作家(或者说名媛,贵胄)随手拈来一段旧事,就来了味道。章小东因为父亲靳以关系,中国的当代文学圈就是她的日常生活:和巴金熟如家叔,叫张充和姨妈....每一篇故事,每一个人物,章小东都有种在场感。书中流露出一种强烈的文化身份认同感,以及浓烈的文化自尊。跟每一个的文坛巨擘交往,文字似乎漫不经心,又骄傲无比,带几丝淡淡卖弄和嘲讽。 章小东臧否人物,很多已经盖棺定论的人,她也直言不讳。比如萧红,这个有着无比才华的作家,在她看来私生活却极不检点、要强又自私、很会利用他人,人品要打折扣。萧红跟每个男人在一起的时候都怀着其他男人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生下来丢掉,第二个孩子生下来不久也死掉了,章小东甚至怀疑她杀死了自己的孩子,所以不但鄙视她,还说“真的是想当场掴她一个耳光”。萧红的悲剧命运是跟一长串的男人连在一起: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章小东似乎对跟萧红有关的人都不见有好感,端木的软弱带给了萧红的痛苦。萧军生活颇为不检点,跟朋友的妻子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她当面求证黄源,文学圈子内都知道萧军跟“黄太”暗通款曲,只她直率的当面问了黄源,搞得接近90岁的文坛老将来了大红脸,害的丈夫急忙来打圆场。鲁迅的原配朱安,外人看来,他们的包办婚姻是个悲剧,朱安是万分配不上鲁迅的,众人也是万分的同情鲁迅。她笔下的朱安,却有了几分可怜,“大家都说封建婚姻带给鲁迅很多的不幸,我说他没有一点不幸,鲁迅蛮开心的,他在上海有老婆有小孩,可怜的是朱安一辈子像个活死人”朱安也是出生大家,婚后也曾试图讨好鲁迅,却总不得欢心。里面最有趣的章节是写到了鲁迅曾经的妥协,希望朱安能把包好的小脚解缠,朱安拒绝了,这个细节被作者解读为朱安跟鲁迅最后一次斯图的调和失败,这个女人跟五四以来中国文坛最犀利的导师级人物之间的悲剧故事就有章可循。而朱安最后的遗愿都是想跟鲁迅葬在一起的心愿,也是卑微到不得称心如意。所以章小东对鲁迅颇有微词,借姨妈之口讽表达了了观点,她为上海鲁迅纪念馆向她的充和“姨妈”求字,却被罕见地回绝,因为张先生觉得“这个人和我不是一回事”。章小东的犀利,还写父母的私奔,以至于仍居上海的姐姐哭笑不得“小心爸爸妈妈晚上来抓你噢”。对父亲的仰慕是女性生下来的情节,写95岁的冰心辞世前四年在医院贴着她的耳朵轻轻说:我爱你的爸爸。这哪跟哪,带着一丝丝的暧昧!当然 ,除了写八卦,人物的也是入木三分,尤其写莫言,写到他的木纳、谈到他的腼腆和拘谨,但是莫言对土地的感情却让人动容,土地让莫言在陌生的相处中找到了节奏,他在章小东家园子里教授怎么挖土开荒的那段,特别的有影像感,跟莫言的小说尤其的契合,一个外木内心温良的文学形象跃然纸上!看《尺素集》不自觉的比较起章怡和《往事并不如烟》,一个笔调沉重压抑,一随意调侃口无遮拦。这些“文二代”父辈和父辈身边的人物构筑了一个精神世界,他们传承了这个血脉。历史给了父辈一个不公正的结局,到了文二代这里就显得特别的需要倾诉和控诉。两本书一个是散文似的回忆日常,不带苦的那种,一个是泣血的控诉,字字见血。一个擅长于故事的构架,一个更显出自己的性情。因为是女性的作者,情感细腻,情绪也爱憎分明,爱者溢美,恨着的挖苦讽刺。但都因为熟悉,笔下的人物有了更多的生命力,在宏大叙事之外,给了很多的细节。文坛前人多大多远逝,死者为尊为大,他们的日常也掩盖在贡献之下。这些八卦就具有了真实的质感。还原了一个个真实的人物,他们怪癖但有血有肉。走下高不可攀的文坛,他们就是食肉饮汤的一员。《尺素集》——中有尺素书,八卦藏其中。而且,书的字数也不多,64k大小,拿在手里,一手可握着,2小时可以读完,当八卦看看也感觉甚好!

精彩短评 (总计34条)

  •     一本……吾辈可能永远写不出来的书
  •     有不少料!
  •     免不了的刻薄
  •     文人往事
  •     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 根本不意外她是个以张爱玲为效仿喜爱对象的女人 就像看了本文人墨客私生活大曝光 classical着矫情 端庄着闷骚 茶余饭后当个乐看看得了
  •     没值回书价
  •     二十一封私信,二十一张照片,写出了不一样的21个现当代文化人物。正如她在自序中写的,“用我的这本小书来寻找真实,这就是我所追求的”。正面写的有:巴金、张充和、聂华苓、莫言、辛笛、施蛰存、朱安、王元化、李俍民、父亲靳以、母亲、孙寒冰、张爱玲、高行健、夏志清、公公孔罗荪。另一面写的有:端木蕻良、萧红、黄源、柯灵、罗竹风。文中所述多为作者亲历的往事,渗透着往昔的温暖或寒冷,由于家庭背景的缘故,使作者接触到这些现当代著名文人,也在经历过的那段岁月中切身感知世态炎凉,因此她的笔下,很多大人物失去了光环,还原出凡俗的肉身。
  •     柯灵被扒得狠,可见作者心中有多恨
  •     酸腐文人攀那点破烂事
  •     看过的第二本章晓东写的书,以书信的方式娓娓叙述各位文人的轶事,但感觉没有《吃饭》好看
  •     一生成长在文人气息包围中的人
  •     全书以写信的形式。酸腐文人攀那点破烂事
  •     凤凰读书榜
  •     本来看着小小的喜欢,可随身,看过后真的很好。可是记得记录过已读呀,健忘星人表示如果都没记,这多半年看过什么已想不起来。。。
  •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补墙 罗伯特·弗罗斯特 我的安东尼亚 薇拉·凯瑟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国古典小说 死了没有遗憾 活着也很高兴 人生有如大海行船
  •     那个时代,那些人,虽然是个人的视角,不管如何很喜欢
  •     写巴金筑高墙,聂华苓与鹿园,张充和“鲁迅与我不是一回事”,莫言“甩开膀子就在院子里种地”。辛笛文革后捐献15万美金,施蛰存讲真正的玉,让其感受“糯”。王元化写“含英咀华”,李俍民翻译《牛虻》等六百万字寂静离世。胡兰成的聪明“就好像一敲头顶脚底板就响一样”,张爱玲收信从不拆看;萧红自私伪自由,端木蕻良幻想的鴜鹭湖竟成真。还有柯灵、罗竹风、夏志清等等等等。文笔是一出手就成熟的老,氤氲出来的底气他人难比,但也有部分细节与陈述让阅读不适,道德卫士痕迹过重,爱憎分明少怜悲。
  •     本以为是本八卦翻来一乐,结果越看越起反感,到最后心里一团烦躁到睡不着觉,倒有些觉得不看反到好,也没什么损失,也不至于看书看出个脾气。 文字不会骗人,字里行间犹如人的举手投足,出来的都有一股气质。本书的气质,大概就叫做“无法与草根相融”。 另外,“单纯”的作者真如其母所说,“天不怕地不怕”。去探望高龄的黄源,人家还是一位病者呢,居然就能当面问人家“萧军当年和你老婆是不是乱搞”。这样“无畏”的质问全书见的不少,加上通篇“你”啊你的,“我”啊我的,面对路漫漫其修远兮,已上下而求索过了的长者,作者一来是个十足的晚辈,二来在文学上并没太大建树,这样毫无谦卑之姿对话的底气,真是叫人佩服。 只是对人情世故这么的不敏感,让我对作者对旁人的观察与洞察力,没办法信任,于是连八卦的价值,都失去了……
  •     贵死,就完全无法理解
  •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很雅致的书名啊~但其实,就是墙内人爆料墙内人的八卦,给我们墙外人瞅瞅。文章主观意向忒浓,最喜欢莫言的那篇,对土地的热爱,很让人感动~
  •     文人拜访,文人生活。
  •     极真诚,文字毫不做作。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巴金、夏志清、萧红、靳以、孔罗荪……
  •     文人相亲,文人相轻 作者实在太过文人酸腐气 贩卖其他文人的隐私秘事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 很有意思吗
  •     端木蕻良为了混迹文学圈,装作女人给鲁迅写信,要给鲁迅打毛衣。。。。。
  •     有点史料价值,写的不好看。
  •     图书馆美好的偶遇,虽不认可她对萧红的评价,仍喜欢这本各种直言与坦诚交汇文字中的书信集。
  •     人生,就是一趟求真之旅。
  •     冲着书名和作者家世看下去,因为免不了的刻薄看不下去
  •     对施蜇存那一篇印象比较深刻,再就是写莫言对土地的感情,和巴金筑高墙,还有对和鲁迅不对付的张充和。无他,这本书包装的比较好看,拿在手上读起来是享受,但是章小东的文风和文字中想要表达的东西我并不是那么的喜欢与赞同。
  •     如果《万象》还在,每一篇都可以收入当高级八卦了。扒皮柯灵惨不忍睹。
  •     恩,名人评名人,里面总有一股酸腐。但是有几篇我自己很喜欢的。好多作者的态度我并不支持
  •     之前有幸读过章小东老师的《吃饭》,就喜欢上了她的文笔和叙事方式。她说人活一辈子就是为了吃饭,吃好饭。花一下午读罢这本从图书馆借来的《尺素集》,一位位昔日高大的人物在她笔下都成了平铺直叙,毫不夸张造作。面对长辈连一个“您”也没有,不是批评她目无尊长,是太熟了反倒成了最亲近的朋友,那些凡俗倒显得客气多余。论是思想上再伟大的人都有其普通人的本性,或悲剧的一生,或浪荡的人生,或被人敬仰的一生,在她眼中都被她一一评价过了。得到的启示是:人生不过大海行船,风雨同舟的人当要珍惜。要竭尽时间,沉浸浓郁,含英咀华。
  •     因为家父的缘故和文人墨客有来往,却一点儿也不知道通情达理、知人论世,全是尖刻的挖苦和讥讽,要说这是纯真和良善,还真是侮辱了这两个词。写萧红,写朱安,写张爱玲,不见得一点点同为女人的悲悯,写这些信到底是几个意思呢?显得自己很优越吗?
  •     如此深刻的文笔。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