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513311144
作者:[美] 梅维恒 主编
页数:1466页

作者简介

本书全面描绘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各类景象,且以世界文明史、文学史为参照。年代跨度自远古迄当代,而叙述对象还包括了中国港澳台地区作家、海外华人的文学作品。首次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为主题划分篇章,而第一篇章总括介绍中国文学的关键要素。每篇章内容以时间为序,独立成篇,其中涉及到的话题包括:相关作品的历史背景、流行文化的影响、佛教的冲击、女性的角色、与少数民族文学语言的交流,等等。
西方汉学界公认的中国文学史经典读本
本书在英语世界享有极高的口碑,近年来一直是作为了解中国文学史的必备参考读物;
重在阐述中国文学中的议题,省略了不必要的原文征引,叙述流畅,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主编梅维恒在国际汉学家享有极高的地位,他的博大、奇妙的视野使得这部著作的格局不同于现有的文学史著作。
全面叙述全球华人的文学创造,算得上是首部全球华人文学史。
季羡林生前推荐引进,出版社历时十年周折*终翻译出版
汇聚全球*汉学家,以国际化视野颠覆传统研究方式
海外知名学者夏志清、宇文所安、康达维、顾彬、李欧梵、王德威、白亚仁、白安妮、何莫邪、柯慕白、施文林、刘禾等联袂推荐

书籍目录

I     中文版序
III 引言
VII 序
XIII  致谢
001 导论:文人文化的起源和影响
第一编/基础
第一章  语言和文字
第二章  神话
第三章  早期中国的哲学与文学
第四章  十三经
第五章  《诗经》和古代中国文学中的说教
第六章  超自然文学
第七章  幽默
第八章  谚语
第九章  佛教文学
第十章  道教作品
第十一章  文学中的女性
第二编/诗歌
第十二章  骚、赋、骈文和相关体裁
第十三章  公元前200至公元600年的诗歌
第十四章  唐诗
第十五章  词
第十六章  宋诗
第十七章  元散曲
第十八章  元诗
第十九章  十四世纪的诗
第二十章  十五至十六世纪的诗
第二十一章 十七世纪的诗
第二十二章 十八至二十世纪早期的诗
第二十三章 清词
第二十四章 现代诗
第二十五章 诗与画
第三编/散文
第二十六章 史书的文学特征
第二十七章 早期传记
第二十八章 说明性散文
第二十九章 志怪
第三十章  游记
第三十一章 笔记
第三十二章 二十世纪散文
第四编/小说
第三十三章  唐传奇
第三十四章  话本小说
第三十五章  章回小说
第三十六章  传统白话小说:不太知名的作品
第三十七章  晚期的文言小说
第三十八章  清末民初的小说(1897—1916)
第三十九章  二十世纪的小说
第四十章   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海峡两岸的小说
下 卷
第五编/戏剧
第四十一章  传统戏剧文学
第四十二章  二十世纪的话剧
第六编/注疏、批评和解释
第四十三章  前现代散文文体的修辞
第四十四章  经学
第四十五章  文学理论和批评
第四十六章  传统的小说评注
第七编/民间及周边文学
第四十七章 乐府
第四十八章 敦煌文学
第四十九章 口头程式传统
第五十章  地区文学
第五十一章 少数民族文学
第五十二章 译者的转向:现代中国语言和小说的诞生
第五十三章 朝鲜对于中国文学的接受
第五十四章 日本对于中国文学的接受
第五十五章 越南对于中国文学的接受
附录
中国朝代表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内容概要

梅维恒(Victor H. Mair)
1943年生,哈佛大学中国文学博士,著名汉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亚洲及中东研究系教授、宾大考古及人类学博物馆顾问,还担任京都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兼任教职;精通中文、日文、藏文和梵文,被认为是当代西方汉学界最具开拓精神的学人,著述宏丰,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中古史、敦煌学。
附:
梅维恒的学生如此评价的学术成就:“梅维恒一直大面积撒网,他能透过我们在课堂上阅读的文献,不断以他出人意表的观察来让我们感到惊奇。今天,人们总是以跨学科的名义来试图仿效世界主义,但对于那时的梅维恒而言,这并非时尚:他只是拥有难以餍足的求知与开拓的欲望。无疑的是,突破界限是我们这位导师主要的学术风格,这种风格不断从地理、范畴方面追问哪里是这些边界之所在。尽管从不玩弄时髦术语,但梅维恒却一直追问着这样的现象与议题——它们都涉及到多元文化、复杂性、他异性及底层,他又能对其工作加以认真的语言分析。语言学常被认为是十九世纪的遗留之物而被唾弃,而梅维恒证明了语言学的成功,因为以其探讨了二十一世纪的议题。”(Victor has always cast his nets widely, and he could routinely amaze uswith observations far afield from the Chinese text we were reading in class. Todaypeople often attempt to simulate this cosmopolitanism under the rubric ofinterdisciplinary study, but for Victor, it was quite untrendy: he simply hadan insatiable appetite for knowledge and pushing boundaries. Indeed,border-crossing has been our mentor's dominant mode of scholarship, a mode thathas constantly interrogated where those very borders are both geographicallyand categorically. Though never sporting fashionable jargon, Victor has alwaystaken on phenomena and issues that engage aspects of multiculturalism, hybridity,alterity, and the subaltern, while remarkably grounding his work in painstakingphilological analysis. Victor demonstrates the success of philology, oftendismissed as a nineteenth-century holdover, for investigatingtwenty-first-century concerns.)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为什么需要重新书写中国文学史?↓梅维恒:汉学家、干尸研究者、翻译家欣赏书影请挪步→https://site.douban.com/newstarpress/widget/photos/9970074/
  •     编者梅维恒的引言,对于了解本书的写作意图、成书过程以及写作方法很有帮助。首先,梅维恒承认关于中国文学的研究在20世纪六十至就是年代有较大的进展,新的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可观之处。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作一部“言之凿凿的中国文学史也便毫无意义”了。自然,他所承认的是“言之凿凿”之不可能,而非“毫无意义”。紧接着编者就指出研究视野和范式的变化不可避免——根据朝代或者文学类型来编排中国文学史的预设已经遭到极大的挑战。那么,本书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答案是:“我们以超越时间与文类的全新棱镜来审视中国文学史。”本书所涵盖的文学史现象,是“从其发轫期到当今的中国文学史全景”,同时“最多的注意力留给了前现代时期”,因为“它本身的浩繁,也因为后帝国时代(1911年之后)的中国文学在主题和形式上都日益国际化”。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揭示中国文学的核心特征,这样对中国文学完全不熟悉或者仅了解中国文学的某一领域的读者能够对它有更深的理解、更全面的把握”。贯穿全书的议题和主题包括:1、思想和宗教如何影响中国文学的发展;2、精英与民众之关系对于中国文学的重要性;3、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互动;4、语言(文言与白话)在决定特定文本性质方面的考察及其引出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全国语言和地方语言。编者将中国文学视为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存在,认可“文学不是自在自为之物,而是社会政治的力量和文学事实之无尽序列的产物。每一章都尽可能多地揭示这些交织互动关系”。以下几点也值得关注:1、这本文学史与当前市面上可见的同类书籍有较大不同,它的看待问题的视角,切入问题的角度,较有新意。2、“参考文献”部分列出的著述,“索引”中提供的有关文献记录,可以帮助研究者大略的知道西方的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诚如梅维恒所说“言之凿凿”的中国文学史大概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可以说不可能达到。本书的贡献,在我看来,宏观而言是展示了一种研究范式,微观而言则展示了对于具体问题的相对丰富的研究。至于文学史所关涉到的具体作家作品之评价的高低,大可不必太在意。就个人阅读者而言,如果你觉得高了,可以下调,低了则可以上调。更重要的,或许是对于史实的展示。基于这样的原因,读一读是有益处的。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本来想一个月看完的书结果拖到了两个月,说实话,越看到后来越觉得这套书很鸡肋。全书更像是一个命题论文集,前后的贯通衔接不好,而且因为执笔者众多,导致质量参差不齐,有好有坏,且明显华人执笔的章节要明显好于其他人写的。就因为各章节过山车般的质量,导致没法中途放弃,不推荐好奇者阅读
  •     出书真心不要拖,高三还是大一时就知道这本书要出中文版,翻译出版居然拖到现在,剑桥版出了之后这一套价值相形见绌啊……(说是这么说还是会入手看看的……)
  •     可以用來作為參考書,但不能作為教科書,太亂了,完全不是以人和時間作為線索來展開講述中國歷史,而是以主題作為線索,而且很多觀點都太西方了
  •     不是护短,是作为一个拿到实体书的人,向那些根本没看到这本书就对其加以否定的朋友们做一些解释。1.你真的知道柯马丁等人对本书的批评是基于何种动机吗?文人相轻,但作为一个有判断力的读者,还没看过本书,就被自己并不清楚内幕的学界纠葛蒙蔽了双眼,并且逢人便传播这个否定观念,这样好吗?2.有读者提出“目录中的‘志谢’”,实体书上并无此错误,仅是网络上的录入错误。这本书校对勘正工作做得如何,希望大家至少去书店翻翻实体书后再加以评论。3.本书体例独特,西方的视角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相较一般的文学史作品可读性更强,这方面见仁见智,就我个人而言是比较喜欢的。没有最好的文学史,而本书作者尽是汉学名家,怎会不值得你一读...总之,希望大家的否定结论是在亲身了解、独立思考之后才下的。以上。
  •     终于阅毕。好处在视角广阔多元,分题论述,可是却因此遗漏很多(比如说词竟然没提南唐二主),而且多重复内容。宏观清晰,个体破碎
  •     当作参考还行·······说是号称最好的文学史就宣传过头了··。没有特别有价值的了解。有一些观点则是典型的西方学者视角,不能接受。书出后,柯马丁和 Robert Hagel 刊登长篇书评痛批此书。
  •     「成名要趁早」,在劍橋史中譯本之後再譯,受人詬病之處比比皆是,按照文體分章重迭往復、支離破碎,但草創之功還是值得尊敬的,有不少國內文學史限於意識形態而鞭長莫及的亮點。揮之不去的是論文式不統一文風的晦澀以及西方文論固有論點。壹陸讀#080
  •     对中国的了解比中国还深入,佩服外国人的钻研精神。
  •     看到目录里「志谢」就直接拖回收站了(doge脸)
  •     除了体例之新外,可取之处不多。
  •     体例很赞,内容泛泛,封面考究,用纸不精,墨迹不清,,,当然梅维恒比宇文所安好5倍!!!
  •     吹吧吹吧……这好看么……? 资料不少 眼界一般……
  •     每篇章内容以时间为序,独立成篇,其中涉及到的话题包括:相关作品的历史背景、流行文化的影响、佛教的冲击、女性的角色、与少数民族文学语言的交流,等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