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书评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544283143
作者:[日] 奥田英朗
页数:242页

嘿,我就是不走寻常路的作家奥田英朗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是奥田英朗 “怪医伊良部系列”第一弹。在这场近似荒诞的人间喜剧里,有爱慕虚荣、总觉得有一大群男人跟踪自己的美丽模特,被劈腿却无法释放抑郁、导致持续勃起的懦弱男子,还有深陷乏味生活、总觉得家里会起火的中年大叔……登场的各色人物,就像你我一样,都有不愿向他人吐露的烦恼。每天都有各种情绪来烦扰你,感到痛苦的时候怎么办?有人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但是,我受到了生活的暴击,眼前满地是鸡毛,都暴躁如雷了。你说我怎么能不悲伤、不心急? 还有人说:“快看看治愈系的书吧,哭哭就好了……”拜托,我哪还有眼泪流出来?西湖夏天都会蒸发,我的泪也快干了,哪还有工夫感时花溅泪,为了书里的小情绪酸鼻子? “心情苦闷?可以去大街上袭击地痞流氓呀。如果你被人追杀,连小命都难保,还有时间为家庭和公司的事烦恼吗?”等等,这位伊良部医生,你是在开玩笑吗。“你们都别笑,我在一本正经地讲道理!!!”从进门那一刻起,这位怪医伊良部就用神奇的治疗方法,寻找适合每个人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这本叫人嗷嗷大笑的神书,究竟是怎样的作者写出来的?必须膜拜一下。这位神奇的作者奥田英朗,1959年生于岐阜县,从小就特立独行,像个观察者,用一双清醒的眼睛看着周围的世界。都已经上了(类似中国的)高考补习班,却执意不走确定好的人生路线,没有选择去上大学。比起现在,那时更是注重学历的时代,他却只有高中文凭,毕业后毫无疑问地成了一个无业游民,时而做做广告撰稿人。今天,大家看到奥田英朗获得了直木奖,都会说:“能做出这种事的人,果真不一样啊!”但当年,他对家里人说出“我不上大学了”的时候,全家人恐怕都掬一把心酸泪吧。晃晃悠悠到了三十四岁,其间各种艰难不表,好在都靠着豁达的心态和幽默的天性撑下来了。如果他走上音乐道路的话,可能会是另一个薛之谦吧。但是他另辟蹊径,这一年,他觉得“继续依靠人脉工作已经到了极限”,就想从事没什么人际往来的职业,遂执笔写起了小说。这番作风颇有村上春树的风范,村上中年不得志,也是在棒球场边喝着啤酒看比赛,灵光一现,就决定写小说了。和一般作家出道的方式不同,奥田英朗不是通过获得新人奖出道的,而是直接拿着写好的稿子去出版社,然后出了书,自此正式出道。说到理由,他说是因为不想被不喜欢的作家乱评分。其实,他的作品风格相当多变,经常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比如那部很多人正在追的家暴题材热门剧——杀了老公逃到上海去的《直美与加奈子》;被翻拍成韩国电影的《南方大作战》,当然,还有怪医伊良部系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动画。对于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做法,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解释。(前方高能↓)偶尔说点秘密——大家对我的印象是能写出很多不同类型作品的作家,我却不是有意这么做的。大家知道我的名字,是因为《最恶》和《邪魔》这两本推理小说卖得好,出版社当然要我走这条线路。但我就是不听,接下来写出了幽默小说“伊良部系列”。因为我不想被贴上“推理小说家”的标签。后来,这个系列获得了直木奖,成了大畅销书。当然,出版社又要我继续写几本这样的书。但是,我又没听他们的。“伊良部系列”是我老老实实写出来的,但它只是“作家奥田英朗”的一个方面。还有,我得了直木奖,老家就炸了锅,把我推举为“故土的自豪”。我真是相当为难。我痛感,所谓畅销就是接受善意的误解呀。哼,你们不要擅自吹捧我,我可不是个安全的人哦!所以,我又写了下一本颇受争议的书《六宅一生》(即《LaLa popi》,出版后,很多读者都评价这是一本小黄书)。这下,我就可以果断从善男善女中挣脱出来了。我就是一个像《猫和老鼠》那样的作家。我不顺应读者的期待,也不顺从编辑们的要求。我的作品风格千奇百怪,就是这个原因。您明白了吗,奥田英朗就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作家,并且写出了不按理出牌的怪医伊良部。

幽默,本不该成为书的标签。

观点扔在开头:这本书内容五星,一星扣在,作者高估了中国读者阅读时的思考能力。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看到豆瓣评分不错,加入收藏夹。等我时隔两个月,趁着优惠,从收藏夹买到手,读完之后,才发现评分降了很多。(究其原因,大概是愿意思考的人,都会第一时间购入好书,等好评如潮,很多读胜过阅的人来买,心里有落差,评分也就落下了。)意料之中,却依旧失落中国大部分的读者,被网络惯的有点娇贵。对于信息的处理上限,大概也就只有140个字。超过140个字,就得配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几个有点暴露的小图片,才能不断集中注意力,促使人读下去。阅读的碎片化、信息的爆炸化与受众接受信心能力衰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综上,这本书的意义,远不止幽默、好玩那么简单。正如我短评中说的那样,读完这本书,至少可以有两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第一,性格才是不治之症,而社会这个塑造我们性格的罪魁祸首,究竟该拿它怎么办才好。第二,医者都在生病,那我们该怎么办。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其他小问题可以思考:病态的思维没有负效果,真的是病态吗?等等。而大致浏览了评价,大概也都是:好笑,也没那么好笑,幽默,从头读到尾。而幽默,本就不该是一本书的标签,私以为,书写完不是为了取悦人,而是为了警醒人。而很多人,缺乏思考的能力,真的很让人难过。之前,在某新闻软件,看到一篇好书推荐,看到有人评价《嫌疑犯X的献身》,是一本写为了喜欢的人杀人的小说。写下如下评论:很多中国人读书的品味还处于小学一二年级,那种看个热闹,不用动脑子的阶段。《嫌疑犯X的献身》竟然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为了喜欢的人杀人。其手法背后,所折射的人性的勇敢与懦弱、社会问题都熟视无睹。也难怪,会有人钟情于“厕所化”的网络文学了。总觉得,日本作家、台湾导演,是高估中国人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两拨人,而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更应该慎重的对待他们的作品。以上,最近友善度爆棚,饼画的有点大,见谅。

遇见怪医伊良部一郎

因为偶然的机会,朋友给我拿来了一本书——《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它陪我度过了两天愉快的阅读时光。 这是一本分作5篇的中篇小说集,篇与篇之间除男主和女主相同外,故事并无牵连。这正好符合我的阅读兴趣(大部头的著作对我有种压迫感,阅读的过程并不轻松),每读完一篇,我可以停下来,在脑子里再反刍一会儿。5篇中的第二篇题为《持续勃起》,它一下子吸住了我的眼球。“就从它开始吧!”我告诉自己。初介入故事,直觉得奥田英朗的文风轻松幽默,是很容易让人继续读下去的那种;他塑造的主人公都有够奇怪。男主人公,一位综合医院的精神科大夫,长得像一只“胖猪”,胸前白大褂上别着个名牌——“医学博士 伊良部一郎”,喜欢目不转睛、凑过来近距离地盯着患者被打针,见到每一个患者都不忘说一句:来,先打一针吧!等到患者脑子转过神来,全书的女主——真由美——一位极性感的女护士已经麻利地拿起了注射器,准备扎针。而在女主扎针的片刻时间里,患者们总能突然发现那暴露在眼前的乳沟和雪白的大腿,让人血脉偾张(除女性患者安川广美外)。精神科诊室位于地下一层,当求诊者迈入这间昏暗的房间时,这一连贯的场景就会出现在每个故事的开头。正常的心理医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没有真正碰见过这样的人。影视剧中,那些所谓的心理医生,大都安静庄重地坐在一个有格调、秩序井然的房间里,无法验证其真实性。书中的伊良部一郎,刷新了我对心理医生的看法。持续勃起的这位“仁兄”其实是患了抑郁症而不自知,特别爱面子,连自己深爱的妻子出轨了,也只是说了句“你走吧”就完了(正常人,或者说一般人都会勃然大怒)。读完《持续勃起》后,就能发现伊良部除相貌丑陋外,身上还有显著的怪癖:恋注射癖以及恋母癖。但是,伊良部从情绪排遣出发竟然把这个患持续勃起症的男子给治愈了。让人一改对他的怀疑、厌恶的情绪,开始想象这人在一副“臭皮囊”之下,是有真本领的!作家先抑后扬地刻画人物,看来故事并不简单!接着,这位“变态”医生碰上一个又一个“变态”患者的精彩故事不断上演。我们这位胖乎乎的怪医又分别接诊了患焦虑症的大森和雄、自恋狂安川广美、手机依赖症重度患者熊太以及令人疯狂的强迫症患者岩村义熊,并且成功地让这些人从精神困扰中走了出来。对于僵化的人生模式不胜其烦的和雄,通过游泳舒缓了焦虑;过于自恋,感觉无时无刻不被跟踪的广美,在貌似更加自恋的伊良部面前,终于看清这当中的荒谬,回归平静;除了睡觉,几乎一刻不停地玩手机、联络好友的熊太,最后发现自己其实没有朋友,圣诞夜的欢乐时光里,唯独伊良部和真由美欢迎他的到来;至于杞人忧天、老是担心糟糕的事情即将发生的义熊,在伊良部一切想干就干的精神诱导下,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备受称赞的守护天使般的人物。这其中的治疗过程我无意去叙述,只说说伊良部在给病人排解痛苦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那就是他竟然有意无意地切入到这些人的生活中去了。什么意思呢?我一时想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姑且做个比喻,这群精神科的患者好比舞台上的演员,一般的心理医生就像台下的观众,很多时候充当的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而伊良部却跑上台去,和“演员们”一起表演起来,并且本色出演,让人瞧不出破绽。作者奥田英朗在小说最后,也给了伊良部颇高赞誉:伊良部天生也是当精神科医生的料,因为他天生就是一个让人放松的角色。医生,真正变身成了病人的朋友;伊良部自然地获得了病患的信赖。从被怀疑,到被相信,再到被依赖,伊良部无论是在患者心中还是读者心中,都获得了一个华丽的转身。书中出现在不同人身上的精神问题——焦虑症、抑郁症、极度自恋、手机依赖症、强迫症、暴露欲、恋母癖等等——都是伊良部所说的“心病”,平凡如你我,或多或少也都沾染了些心病和癖好。那么,我们如何去解决呢?或许,遇上像怪医伊良部一郎一样的人,也是不错的相逢。

谁有伊良部的电话

生活很复杂,多半是自己弄复杂的,事情多半是自己想出来的,不想又是做不到的,一个小情绪困扰,不知道如何处理,到后来,焦虑抑郁,肠子疼,肝疼,痔疮,溃疡,躁狂,悲伤,食而无味,结果几天不大解,小解一小时两三次,一吃就饱,不吃就晕,吃完罪恶,不吃烦躁。不知何时流行一句话“每个人都有病”,我更喜欢“别给自己脸上贴病。”我一直想知道那些到处询问,自己是不是“强迫症”,是不是“精神分裂”,是不是“社交恐惧”,有没有“惊恐发作”,会不会“抑郁症”,这又不是店里买衣服,试试这件,换换那件。很多人对自己太纵容了,衣橱里放了一大堆“毛病”衣服,今天心情不好不想见人就穿“社交恐惧”的裙子,工作压力大怕完成不好,戴上“自卑”的帽子吧。做事犹豫不决,嗯,穿一件“从小没得到父母认可”的毛衣吧。想跳槽的人整日踩着“我要换岗位,我正被领导折磨的手机成瘾,不敢不看手机,一有消息就焦虑”的雨鞋。如果少掉这些人,恐怕咨询师要少很多收入,还有些真的是一个很小的事,走不出来,最后想成了焦虑。伊良部如果是真实的治疗师,恐怕不符合人们需求,有时候人们就是喜欢你同情他们的过去,就是来找同情的,同情让他们觉得安全,或者和他们一起咒骂老板,再或者,到底要什么呢?我的心里就有一个伊良部,他是暴露疗法,阻断疗法,行为疗法的超能力实践者。一针生理盐水下去,睡上一觉,醒了吗?醒了,再打一针,然后,什么做你自己,没人听不懂这句话,没人知道怎么做,告诉别人做自己等于没说,“如何做?”伊良部做给你看,什么叫做“随便世界怎么样?”“最简单的逻辑解决复杂问题。”“行动起来才知道接下来怎么样。”“再不行,还是打针吧!”每个人身边如果都有一个伊良部,生命会开阔许多。谁要是有伊良部的电话,请一定豆邮我!

既然相见恨晚,那,打个针吧

新经典开始做奥田英朗了!文库第一本居然不是获得131届直木奖的《尖端恐惧》而是《持续勃起》,看来这套的排序也是谜一样的。哦,更正一下,在这里它叫《在游泳池》。对于这个更名,我深感欣慰,如果维持原名的话,这本书我是绝不会在办公室和路上读的——太容易让人产生遐想了,总会有被当成“工具书”或是“ED”疗法这类的错觉吧。至于奥田英朗本人,除去若干文学大赏的光环,也是涉猎广泛,与酒友东野圭吾多只是喜欢客串自己的作品不同,奥田英朗更倾于改编自己的作品,切实参与到在创作中。这位被三木聪称为神的男人,亦是口味清奇,笑点凛然。至于一个善写变态的作家是不是个变态,这点不予置评。其实奥田英朗起初是这个正直(chang)的人,处女作《盂兰盆的森林》便是高起点,从文化差异切入,探究生死态度,而后的《最恶》,便立足洞悉人性写起犯罪小说,接着的另一部代表作推理小说《邪魔》在唤醒良知敲打人性这条路越走越远,那么问题来了,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说变态就变态了呢?这里还是就又要提一下东野圭吾。两人有太多共同点:第一,同是大器晚成。奥田英朗写《盂兰盆森林》那年已经三十七岁了,而东野圭吾虽然二十七岁凭《放学后》获得江户川乱步奖出道,但之后十年一直不温不火,按他自己的话说,甚至去买自己的书来拉升销量,直到一九九六年《名侦探守则》那本才得以翻身;第二,同是直木奖沦落人。东野圭吾的五次陪跑便不用说了,奥田英朗从《邪魔》开始也是几次陪跑,包括我们今天说到的这本《在游泳池》,也是陪跑作品。第三么,便是爱喝酒,东野圭吾在《最后致意》中提到大奖结束后,便会有官方的宴会,获奖者落选者觥筹交错,各怀心事,那么同为落选者的二人,便更是英雄惜英雄,相约共同加油,来年再战,多么热血的情节,基情四射。那么问题就来了,奥田英朗到底是啥时候变了态的呢?仔细考据无良分析后,那一定就是在认识了东野圭吾之后,才开始走起歪门邪道的,罪恶之源便是“坏笑”小说系列带的歪路!转型后的奥田英朗,马上吃到了甜头,在作品畅销的同时,发现严肃的文学奖原来也吃这套,《在游泳池》虽然没有最终斩获直木奖,但也脱颖而出成功入围,这种信心坚定了其在变态这条不归路上,快马加鞭,越走越远。其中代表作品,成为系列的,首推便是这套“怪医伊良部”系列,由于文笔幽默,轻松易读,发人深省却不说教,迅速成为新的大IP,先是《变态怪医Dr.伊良部》问世,略带崩坏的伊藤润二式画风并没有开个好头,漫画中的伊良部猥琐得就像个中年肥胖版的双一,而后改编的电影《在池中》,出自脱力系导演三木聪再加小田切让的号召力,取得了不错的评价,美中不足是真由美的还原度不够高,一方面是演员问题,另一方面是服装问题,呃呵呵。待到《空中秋千》那本问世,这次则由师奶杀手宽叔来饰演,伊良部从未如此帅过,同样,也从未如此瘦过。美中不足的还是真由美的还原度不够高,一方面是演员问题,另一方面是服装问题,呃呵呵。同样的问题日剧也不能幸免,相比前两部,日剧最糟,年轻性感的真由美变成了大妈,只凭这点而言,你穿的再短,露得再多,也挽回不了对观众心灵的创伤。就个人而言,理想的伊良部饰演者,年轻点的应该是塚地武雅的样子,而老些的就是西田敏行那样才行,至于真由美么,唯有坛蜜,再无二人。既然伊良部医生这么受欢迎,那他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如果你脑补的是豪斯医生那种性格桀骜医术超群的主儿,恐怕就要失望了。我们的这位伊良部,更胜一筹,他可是游走在大智若愚和大于弱智间的男人,属于基本上,人格魅力基本没有,外形魅力更是甭提。肥胖的身形邋遢的着装,莫名的自信和天真源自三十多年如一日母亲的关爱,想到就去做是其座右铭,“多去尝试才能体会到人生更多的乐趣,而眼前的烦恼,较之更大的烦恼而言,也就不算烦恼了吧,那烦恼就解决啦!”即便看似这么白痴,可患者们在经历最初的厌恶之后,都会对他慢慢产生一种信任和依赖,信任源于伊良部的坦诚,他会感同身受到比病人还要变本加厉,于是便有了书中,夜探泳池和变身跟踪狂和短信狂魔的故事。当你觉得他的脑内一片空白,而轻视他的时候,却又猝不及防得被他回光返照的智慧震惊,这就是书中《持续勃起》和《坐立不安》的故事了。也许正因难以捉摸,才显得越发有趣。至于依赖,是那种嬉笑怒骂间潜移默化的影响,患者看着发蠢的伊良部,亦如自观。细说起来,这倒有点像空椅子技术中的自我对话,伊良部仅凭一招,将患者问题放大,使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直至应用问题。不是所有的病都可以治愈,心病尤其顽固。很多人都执着于解决问题,却从未想去和那些问题共存,找到相处之道。伊良部的每次诊断,对他来讲都是一段愉悦的经历,这不只是每次见面先打针的快感,而是他可以从中获取一种新的生活,有了这种平常心,在别人看来的病,在他眼中便是乐,事情本身并没有变化,而是看问题的角度变了,看问题的角度可以变,是因为当事者的高度变了,这一切顺其自然,不加以说教,水到渠成。这才是这本书希望传达给读者的感受吧。话都说了这么多,那,打个针吧。

我们都需要伊良部

这本书里面多多少少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通过里面的患者渐渐被治愈,我们也一遍又一遍地明白了那些其实我们都懂但不是总能做到的道理。1⃣️在无形的压力中迷失的自己。某一天迷失的自己找到了一个方向突然就像是找到了精神的救命稻草,一直抓着不放,觉得如果放手,我一定又会精神恍惚。等到突然有一天,我在那个方向之外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我看看周围,世界是美好的,而以前我却很少注意到周围不一样的风景。可我为什么非抓着一样不放呢?2⃣️不能真实的自己。明明该把真实的自己表现出来,该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却忍住了,理由是自认为的自尊什么的,就这样一直委屈着自己,让自己越来越卑微,有时候现实社会不就是这样吗?有时间现实把自己逼得都没有办法做自己,可谁不想做自己呢?等到突然有一天,终于受不了了,终于情绪崩溃了,才终于释放了自己。人不能靠压抑自己过日子,会疯的。3⃣️自我膨胀的自己,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无论有意无意地表现,都能看出那种自我感觉良好过头的样子,包括我自己在受到夸奖的时候都会存在飘飘然的感觉,这是正常的,这是人喜怒哀乐中该有的,但是该有一个度,也就是不能太自恋了,有人夸你赞美你的时候,欣然接受即可,不要一直活在这一刻。你要有让人一直赞美你的资本,你长得美,但不是美到无人能敌,每个人的审美标准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世界上这么多人,不是所有侧目看你的人都觉得你美。不要借别人的口把自己捧上天。维持优秀是需要付出努力的,而不是空想,这样的自己是不现实,是死了的。等到突然有一天,你受到了重创,重新认识了自己,你才是又活过来了。但是现实不是小说,要把握好受重创的时机,要不然可能活不过来了。现实需要你早点意识到自己。4⃣️害怕孤独的自己,我想要有很多朋友,放假的时候有很多活动,而不是一个人呆在家里。我害怕别人知道我是缺少朋友的,甚至没有朋友。所以我努力去把自己融入到朋友圈里,靠自己的努力去维持朋友的关系,我希望有自己的朋友圈,就算我付出再多也没有关系,可是到头来我才发现,原来我没有真正的朋友,我只是一个可有可无,可在场可不在场的玩伴,并没有人非我不可。我是那个替朋友想得多的朋友,也是让朋友想的少的朋友。我太在乎了,是因为我怕孤独,而也许我的太在乎不符合我朋友们的胃口吧。等到头了,我发现朋友们并不在乎我的时候,那是比任何时候都孤独的。等到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能承认自己孤独的时候,那些朋友对我来说也变得可有可无了,我的心变平静变舒服了。5⃣️无法给自己安全感的自己。看到最后一篇的时候,我很惊讶,原来不是我一个人会做这种瞎担心的事情啊。我经常担忧我是否出门前锁好了门,我也曾因不确定而又花了半个小时跑回家去确认。妈妈经常不带手机出门,到了回家时间也没办法联系的情况会让我坐立不安,会想象很多不好的事情发生。每次都是如此。才发现自己也是一个担心人的角色,而不是被担心的人。无形中自己给自己强加了“主观责任”,因为总觉得都是和自己相关的,总是担忧着。等到突然有一天,发现其实这个毛病也并不是坏事啊!像这样想太多担忧太多的人会有对应的需要想太多需要担忧太多的事情吧。生活有时候不就是这样吗?有些事情总要人去做去担忧,即使是很小很小看起来很没有必要的小事情。安全隐患意识的存在,说明有这样意识的人大有人在啊,并且是需要的。想象一下所有的人们都没有安全隐患意识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当然,开玩笑了~这是不存在的!以上所有的“突然有一天”的发生,都是伊良部下的“套”啦~作者把现实的人们稍微写的极端化一点,用幽默讲故事的方式让看到的人去自行感受。我觉得这五篇故事都隐隐约约地贯彻着一个概念:做自己。精神病并不是一个不好的词,时至今日,不敢说精神没有问题的人占大多数,太多都是很轻微很轻微的症状。工作或生活都会影响到精神状态,就看我们自己怎么去调节,所以生活中如果真的有伊良部该多好,他总是会用他独特的方式带你找回自己。希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得已的人们,能在内心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平静。PEACE

疯子那么多,还得傻子治

在伊良部医院的地下室,常年坐诊的是精神科的“富二代”医生——伊良部一郎,在他的身旁,是性感但凶巴巴的小护士真由美。病人并非络绎不绝,但每一个门可罗雀怨声载道的患者,最终却均以欢乐而归告终。作为医院的继承人,伊良部先生并非一届神医的模样,亦绝不是一位想象中的“高富帅”,相反,如果要一言以蔽之概括他的特质,大约以“不像样”最为恰当。医生的外貌油腻而丑陋,无论何种病灶,先来一针,然后辅以各种稀奇古怪的治疗方法,最终让患者痊愈,让读者啼笑皆非。除了医生特立独行,精神科的患者亦超越常规。在《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中,收录了伊良部一郎医生的五个病例,他们或工作压力巨大、或夫妻失和、或自我认知困扰,皆因心因性的问题出现了生理上的痛苦症状:腹泻到全身无力的和雄、持续勃起的哲也、迫害妄想症的广美、手机依赖的雄太以及患有强迫症的义雄。他们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疯子,相反正常如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有点纠结、有点自恋、有点孤独。因为自知如常人,当这些患者无意或勉强地遇见伊良部医生时,多带着不屑,甚至觉着神神叨叨如他,不仅像个傻子,甚至比他们更像疯子。伊良部的确是个很特别的存在,三十好几,无家室无朋友,却仍没心没肺地生活。面对他的病人,他最为基本的治疗方式便是比他们更胜一筹。他孜孜不倦地尝试追求极为自恋的女接待员广美,甚至和她一起参加演员海选,最终一同败北,寻回自我;他不停地给手机依赖症的中学生雄太发消息,尽是鸡毛蒜皮。通过矫枉过正,他的患者渐渐失去了面子,撕下了面具,最终寻回了自我。这个世界有太多假模假式的人,因而为自己而活真正洒脱的伊良部显得极为格格不入。那些看似正常人的疯子,不过是因为面具带久了压抑得失去了自我,最终身心窒息,成为了痛苦的现代人。要治好这些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也许只有伊良部这样的傻子医生才做得到。撕下变态的伪装,如若不是鲜血淋漓,就要更为变本加厉的下狠招。读伊良部医生的故事,思索其中的黑色幽默,会释然,会会心一笑。也许我们也早已疯了,正在等傻子治疗。

人人都有不正常

最近在一刻上看到推荐奥田英朗的书,说是拿了直树奖,很有意思的作者。于是下载了电子版,在繁忙的间隙,零散的看了这本《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就像很多日本轻小说,设定了一个环境,一个固有的流程,在本书里,则是一个有着怪癖和恋母情结的土豪大夫,一个有暴露癖的护士,还有一个在地下的诊室。迎来了各色的病人,有手机依赖狂的中学生,有习惯性强迫症的记者,有妄想症的漂亮模特,有运动依赖症的公司职员,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我喜欢奥田英朗的态度,解析这些人背后的故事,隐约透露出大夫和护士自己的故事作为主线,将各个病患的故事串联起来。其实不论是轻小说还是电视剧,医院的故事大多是这样的。然而喜欢奥田英朗,是喜欢他对于这些人的解析,并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说什么正常什么不正常,其实世界上本就没有什么正常,一切都是有因必有果,强制性的让人克服困难反而不如顺其自然,顺其自然的态度便可以将纠结的事态慢慢捋顺。就像我在努力克服的一些问题,当我以一种斗争的态度面对的时候,事态反而变得更糟糕,现在放松下来顺其自然反而会更好一些。伊良部从来不从正面带领大家直击病魔,也不会觉得病人都是变态。他总是用一种随性的方式,刺激病情更严重,反而能让人以一种莫名的方式解脱出来,当然,我想现实生活中不会有人这样做,然而在小说中,这样的做法确实会让我觉得很心安。与众不同往往导致两个极端,一种令人艳羡,一种人人喊打。人类的心态本就如此,与自己不同会导致无知,无知导致恐惧,而恐惧的出口,无非是臣服或者暴力。新闻上总是有电击网瘾少年,强制治疗同性恋,黑人被暴力执法等等。其实悲剧的开端都是对未知的恐惧,当初送所谓网瘾少年去戒断的父母,大多成为了老年网络依赖者,美国恐同协会会长自己跑去跟同性结婚了。人性就是这么诡谲,即使身处其中,也无法避免伤害别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有权利伤害自己,同时有权利不被别人伤害,更有义务不能去伤害别人。每个人都不是自己父母的财产,不是爱人的所有物,不是孩子的保险柜,每个人都是自己而已。当你觉得别人不正常,那是因为你没走过别人的人生。同样的,在别人眼里,也许你也是个变态。人人都与众不同,如果你的不同之处没有伤害别人,也许你就没必要惊慌的要改变自己,要从众,也许放松下来你会觉得这些奇怪的小毛病也没什么,也许放松下来你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再等你发觉的时候,这些问题已经消失不见了。我们生而为人,都有特立独行的地方,也许是性格造就了经历,也许是经历塑成了性格,曾经发生的一切,造就了现在的我们,也许不够完美,也许有很多问题,但是如果一切都是所谓的正常的,那我们的个体也就不再存在,我不敢说感谢一切使我成为了今天的我的人和事,但是至少,我乐于成为今天的我。很多时候,我们不妨像伊良部一样,抱有既然没什么伤害就随遇而安主义吧。

这是一本好污的书,里面的人都有病

这是一本好污的书。有多污?它的原名叫《持续勃起》,为了在天朝能正常上市销售才改成了《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请想象一下如果你拿着一本封面写着《持续勃起》的书在拥挤的地铁里阅读,会是多么特别的体验呀。书中的精神科医生伊良部是个猥琐的中年胖蜀黍,有着恋母情结,有着观看患者打针并从中获得快感的特殊嗜好——“针扎下去后,伊良部把脸凑过来,鼻孔张得大大的。”伊良部的护士是年轻性感的真由美,有着露胸部和露大腿的特殊嗜好(所以男性患者才会心甘情愿打针呀)——“白大褂的扣子差不多解开了三个”,“大腿从开衩的白大褂里露出来”。书里的人都有什么病?有因为感觉生活压力而开始胸闷腹泻肾痛的和雄;有因为意外而导致不可描述部位持续勃起的哲也;有总是感觉有人在跟踪她,自以为自己很美的广美;有极度依赖手机的学生雄太;有自行诊断为强迫症的现场记者义雄……呀,身心疾病有了,性障碍疾病有了,衷情妄想和被害妄想也有了,人际交往障碍有了,强迫症也有了……还有怪怪的医生和护士,这都是些什么鬼?怪怪的医生伊良部是怎么治病的呢?如果我问,你有个讨厌的上司,你有没有勇气去毒死他。你肯定会说没有,对吧?也就是说,这里的应激性反应牵涉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把原本就有的东西给扼杀掉,只是无谓的努力。因此,你最好还是多转移一下注意力。比如说,你可以试试在繁华的商业街上暗杀地痞流氓。这无非就是麻醉剂,无聊的烦心事可以借此一扫而空。因为你会被人家追杀啊,对吧。连小命都难保的时候,你还有时间为家庭和公司的事烦恼吗?这是伊良部对和雄说的话。这也太犯规了吧?!不,这根本就是乱来,要是在天朝,他得被吊销执业资格啊。可是后面和雄怎么样了呢?他还真听取建议开始游泳(就是转移注意力呀),结果是“真是爽呆了,爽死了”,还带上伊良部一起去游泳,两人都获得了运动的快感(太基情四射了)。最终,和雄身体恢复正常,夫妻感情也变好了,夫妻生活也正常了。这……所以伊良部的胡说八道也有治疗效果?才不是呢。是因为和雄的问题根源来自他错误的生活方式,当他发现游泳的乐趣后,他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不再忙于应酬,不再看什么都不顺眼),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所以就是伊良部歪打正着咯?那对有持续勃起问题的哲也,伊良部又是如何治疗的?他先是突然用膝盖去撞击哲也的不可描述部位,发现并没有什么卵用。又在哲也的面前和自己的妻子激烈地吵了一架,让哲也感叹:“这两个家伙被解放出来了,从理性、社会和人情义理中解放出来了。他们自由地活着,以人这种动物原本该有的样子活着。即使自己处于同样的立场,恐怕也不会让感情这样爆发出来,原文自己根本没有发火的能力。所以,生殖器才会替自己发怒,让感情爆发。”如果不是有了这样深度的思考,哲也也不会在后来终于把情绪发泄出来,从持续勃起中解放出来。所以伊良部这是有意为之的?对于有衷情妄想和被害妄想的广美,伊良部的所作所为更是离经叛道,他直接就追求起广美来。他站在广美的角度去认同她,“哦,又增加一个?广美姑娘,因为你富有魅力,所以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甚至还学广美去面试电影演员——结果当然是两人都失败了。可是,伊良部这么瞎搞,真的起作用了。广美卸下了她从前的盔甲——化妆和迷你裙,整个身心都十分畅快。但是伊良部还是想追求广美呀!结果当然是很污很污的……更搞笑的是对有手机依赖的雄太,伊良部居然说:“我还从来没有用过手机呢。”然后开始叫雄太教他怎么用手机。之后又疯狂地给雄太的手机发短信,就好像在故意骚扰他一样。之后又莫名其妙带雄太去看什么塑胶模型展,还抽中了唯一的一等奖又不肯让给同样抽中的小孩,让雄太居然羡慕起他的天真——“他像孩子一样,做事从不迎合别人,因此谁都不在乎。在当今世上,这俨然是最强大的武器。”之后继续给雄太发骚扰短信,竟然引出了雄太的心里话,卸下了雄太的自我伪装。所以就是胡乱发骚扰短信能够治疗手机依赖问题?才不是。伊良部是通过这样奇葩的方法让雄太意识到自己刻意讨好别人并不能减少自己的孤独感。当问题被看见之时,也就是问题被解决的开始。有强迫症的义雄又是如何被治愈的?哦,他没有被治愈,最后还不得不选择寄宿生活,因为他自己一个人总会担心这担心那。但是,最起码义雄接受了自己的这种状况。所以治疗失败了吗?不,治疗成功了。明明强迫症状还在,为何说治疗成功?因为义雄能够和强迫症状共存,甚至因此获益,几次上了新闻,成为英雄一样的人物。而之前他的强迫症状已经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妨碍。这就是成功。伊良部是怎么做到的?他带着义雄去扔石头。“这个地球上,没人的地方比有人的地方大得多。就算你闭着眼睛扔石头,也是砸不到人的概率大。”他还带义雄去卸对面医院院长的奔驰车的轮胎。“要守护就让别人去守护吧,关我什么事!我们只需要袖手旁观就行了。担心的事只管交给别人就是。比如我们乘坐公交车,几乎所有人都要在下一站下车,比如小区前或是车站前之类的。这时根本不需要按下车铃,让别人去按就行了。没事的,肯定会有人按,大家都不愿意坐过站。”这样的话对义雄来说就是当头棒喝啊。不好转才怪。伊良部是个怪医,他用他特殊的方法,让这些有着各种毛病的人,得到帮助。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假如你觉得受到了生活的暴击,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来看看这本书吧,真的好污好治愈。

另类医生的另类治愈系

文/文小妖第一次读奥田英朗的作品,是新经典文化出版的《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这本小说。小说由五个短篇组成,而伊良部综合医院地下一楼“精神科”的一个四十岁出头的胖医生伊良部一郎则是贯穿整部小说的主线。说白了,就是一个精神科的怪蜀黍与五个有心理疾病的患者之间的故事。这部小说似乎有些不正经,甚至很怪诞。病人去医院咨询看病,医生也不多问,直接上来就喊一个叫做真由美的护士给病人来一针。甚至面对一直腹泻、全身无力的一号患者、不知何缘故持续勃起的二号患者、总觉得一直被人跟踪的三号患者、手机依赖症的四号患者以及随时担心起火的强迫症五号患者,伊良部医生似乎不像一个称职的医生,他甚至建议患者“你可以试试在繁华的商业街上暗杀地痞流氓”,亦或是“你能不能去勾引一下那女人(伊良部医生的妻子),把她带到酒店里”……此类的荒唐建议不胜枚举,甚至伊良部医生更是身体力行,亲自陪着患者一起“疯”,一号患者去游泳,他也跟着去;三号患者去参加“第一届影星大赛”,他也不甘示弱,也跟着去参选……以上的不正常举动,哪像一个医生?可是正是这样一个不正经的医生,却如一把利剑看穿了病人的心理,甚至让病人正视自我,找到了治愈的方式。想来不可思议,如果说奥田英朗只是为了写小说而故意构思这些荒诞的故事的话,那么也无可厚非。可是偏偏奥田英朗的笔下的精神科医生伊良部一郎的这些做法实际上在心理学领域这块是具有一定实用性和特效的。美国著名作家、医学博士、心理治疗大师M·斯科特·派克的心理书籍《少有人走的路1:心智成熟的旅程》中就提及到,“如果治疗者不能体验到患者的痛苦,又有什么资格要求患者承担面对现实的痛苦呢?作为心理医生,只有了解自身和他人,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别人提供有效的指导。”其实,心理医生面对患者,无非就是要患者把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说出来,鼓励患者说出真话。我们都知道,心结最难解,一旦人有心结,而又不愿吐露,随着时间推移,会使人的愧疚或压力集聚,因而导致心理疾病。伊良部医生面对患者的这些行为虽有些怪异,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看,这何尝不是他了解患者的另类方式之一。然而面对这样怪异的医生,患者彷佛能从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心理暗疾,从而进行反思。在我看来,伊良部医生一直充当着患者的“镜子”,直照患者内心。虽然《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的五个故事让人不禁发笑,可是反观里面的五个患者,不由倒吸一口气,有的人可能会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比如,《朋友》里手机短信依赖症的四号患者熊太,一旦手机离手,他马上就会变得坐立不安,觉得会失去多少个朋友的重要信息。然而事实是,他不停地给朋友发短信反而招人反感,而他不自知,反而乐此不疲。直到一直模仿他的伊良部医生不停地给他发各种短信的时候,他才逐渐似乎看到朋友眼中的“另一个自己”,才发现自己并不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在朋友心中那么重要。一切都建立在自己的世界(幻想)之中,而这一切才是自己依赖手机的最主要症结所在。而今的我们当中不乏很多手机依赖症患者,一旦没了手机和wifi,多少人会变得无所适从?然而正是这高科技的手机出现,让我们失去了太多的自我和亲人、朋友。可又有多少人能意识到这点呢?所以从奥田英朗的小说里则能看到很多现代人心里的暗疾和存在的心理问题,确实值得每个人反思。最后,奥田英朗写到,“性格才是一种不治之症”。那么,在我们无法太多改变性格的时候,就好好的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学会调节自身,让那些困扰自己的心理暗疾统统走开。这样的话,也挺不错的!所有文字皆为原创,若转载或另作他用,请豆邮告知!

我要挑战心身病!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亚马逊9.9元秒杀活动时抢购,一直搁置没看。9月14日在微信“豆瓣最新热门图书”推送中,偶然发现这个系列第二本“空中秋千”已出版发行,推介语:“奥田英朗真是一片清流里的一股泥石流,一群东野圭吾中的一位傅园慧”。这两句介绍成功的勾起了我的兴趣,在感慨第二部已经推出的同时,默默拿起本书开始阅读。购买日期:2016年7月14日阅读日期:2016年9月15日-9月17日。阅读地点:家里初看第一个故事“在游泳池”的时候,觉得作者很无聊,笔下的医生比病患更不正常,好在文字没有晦涩难懂,我勉强支撑着继续看下去。第二个故事“持续勃起”,讲述“小弟弟”不正常,觉得无厘头,对故事内容还是无感。从第三个故事开始,慢慢品出味道,越看越觉得好,整本书看完后,又再看了一遍。作者是用略带夸张的手法生动刻画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内心世界,渴望被了解,但无人理解,孤独一人苦苦挣扎,经常处于不安、焦虑状态。不过,不用害怕,一个白白胖胖的伊良部横空出世,使用各种匪夷所思的方法,通过陪伴、鼓励、肯定,慢慢慰藉、减轻病患内心的苦闷,治愈的不仅仅是书中人物,还包括读者你我他。在游泳池病患:大森和雄,38岁,胸闷、呼吸困难、持续腹泻,肾脏附近钝痛。“内脏就像是乱了套的班级一样”。诊断:应激性健康不良,由生活和工作的紧张苦恼引起的腹泻疲惫。治疗方法:转移注意力,不要只顾着工作,最好多运动运动。“心身病可是神的旨意,人是无法抵抗的。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办法。”持续勃起病患:田口哲也,35岁,妻子出轨,三年前离婚。诊断:长期压抑自己导致的阴茎强直症。治疗方法:“从理性、社会和人情义理中解放出来,自由地活着,以人这种动物原本该有的样子活着。”“按照自己的欲望行动,想嚷就嚷,想笑就笑。让感情爆发。”在日常生活已经乱成一锅粥的情况下,人就更要活得洒脱一些。自己坚信这样做病会好,就可以通过实践把自己治愈了。接待员病患:安川广美,24岁,全身倦怠,夜不能寐,呼吸困难。“分昼夜,感觉被人跟踪,那是一种纠缠不休的充满欲望的眼神。”“就像蝴蝶都喜欢美丽的花朵一样。可问题是,连蛾子都来了。” 诊断:觉得自己太美会被尾随的有偶像包袱的自恋症,以及自我意识过强,被害妄想症。治疗方法:从肯定的角度开始治疗。“对于失眠的人,你命令他睡觉也没用。既然睡不着,干脆就不睡就得了,这样一说,患者也会放松下来,结果反倒睡着了。”自己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别人的相关举动,都会暗自琢磨是否与自己有关。抛开自己的伪装、自己的盔甲,会发现“视野突然敞亮起来,云雀的鸣叫冲入耳朵。”“恍如隔世一般”。朋友津田雄太,高中二年级,一离开手机,左手痉挛。通过手机,与他人联系,就会产生一种自己不是孤零零一个人的安心感。强烈认为“绝对有朋友为无法给自己发送短信而苦恼,说不定还会受到伤害”。从未拒绝过朋友的邀请。生怕自己不在时会漏掉好玩的事,所以一向是来者不拒。认为日程填得满满,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如果日程表空空如也,会不安得要命。诊断:无法自拔的手机依赖症治疗方法:关机。学会接受独处的时刻,享受孤独。记得微信刚开始的时候,时时看,生怕自己漏了什么消息,没有及时回复,自己也是朋友圈频频晒照,仿佛得到大家的点赞、关注,就是人生的意义了。最终将会发现:“拼命想取得联系的只有自己,别人都各自享受着生活。”“冬天的星星比夏天更亮,发出凛凛的点点星光,就像勇敢地守卫着孤独城堡的北国美女一样。”坐立不安岩村义雄,三十三岁,单身,担心香烟是否熄灭,只要是用手碰过的东西,事后他都担心起来。习惯性的确认行为。荒谬的想法与自己的意愿相悖,反复在大脑里出现,即使自己想停止,也无法让它停下来。最坏的场景浮现在大脑里。你告诫自己不在意,本身就是在意了。心绪不宁。自己也知道这很荒谬,却无法停止这种不安的想象。诊断:总担心发生意外、老爱瞎操心的强迫症治疗方法:自我调节。这个故事也有深刻体会,自己也是出门经常折回,担心门未关,其实一次也没有出现过差错,经常焦虑会不会因为自己的疏忽、自己的提议,而造成无一些法挽回的悲惨后果。“世间真是充满了神奇。每个人的角色都无法改变。性格才是一种不治之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精彩呈现了人生五态,它像一面镜子,让每个人可以更清楚的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对话自己。如何获得内心的平静,是每个人都需要去思考、摸索的。我已经记住了这位怪异的医学博士伊良部一郎,很期待尽快读到这个系列的下部作品“空中秋千”。写于2016年9月19日

有人同样好奇谜一样的D罩杯护士吗?

每翻开书中的一个故事,都觉得在那个不起眼的精神科诊所中,如果说伊良部是神一样的存在的话,那一直给病人打针的D罩杯护士就是谜一样的存在。因为在每篇故事中,她的出现总是那么的恰如其分,有时想捕捉关于她的更多信息,却都在剧情推动中戛然而止了……所以我不禁严重怀疑,作者设置这个角色是不是就是吊人胃口用的啊?就跟漫画里的女生都是水手服一个样,不那样画就没多人会买了……╮(╯▽╰)╭想不到日本写小说的都是心机满满啊!不过细想一下,倒也可以理解。小说嘛,讲的是故事,就是要让人可以暂时逃离现在的生活,一个激灵地钻到虚构的奇幻世界中遨游。如果连这里都是那么一板一眼,看小说也就失去其乐趣了。生活是需要刺激的,但现实往往是平淡的生活才是主旋律。每天往返于公司和家之间,说着同样的话,坐着同样的事,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着。那改变去做刺激紧张的销售工作吧?又限于口才做不来……所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拿起一本特别的书,比如像这本精神科的故事这种特殊题材的小说。在特定的精神科的环境下,和主角一起去感受“伊良部的精神科”里的奇特经历,倒也是一个不错的找回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方法。与其唉声叹气,自怨自怜,不如翻开一本书,暂且放下现在的迷茫与抱怨。所以有时候,我也会想,一个劲的看书会不会也是一种精神癖好?比如我要努力学习啦,看几本书;不开心,看几本书;工作不顺,看几本书;好无聊呀,看几本书……看书真是万能的解药啊,但万能的解药有时也会是一种毒药,会上瘾。最后就变成了某种特别的爱好,哈哈哈,要真是有这个心理疾病的话,倒也挺想的伊良部的精神科走一趟了,找D罩杯护士来打一针,啧啧啧。

“一针”即安

日本属于高压社会,人们都很忙碌,曾经纪录片拍摄留学生的打工经历,真的很艰辛。《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给人们带来了开怀一笑,并反映着现代社会的各种现象。作者奥田英朗,日本著名作家,多次获奖,代表作《空中秋千》、《邪魔》等。本书围绕着伊良部综合医院为核心,讲述了伊良部医生独特的治疗模式。在内容上,描写了五个小故事,依次为一直为腹泻困扰的人;精神紧张造成身体某种器官失调的人;幻想症者;手机依赖者,最后是一位强迫症患者。在写作风格上,作者幽默风趣,伊良部医生的独特方式,使病患内心的紧张情绪得以放下,心理病症立即消失。“先打一针”的口头禅贯穿了整部书,同时,它也是病患的安心针。五个故事中的病症正是现代社会中突出的现象。《在游泳池》的和雄,典型的生活压力大。在伊良部医生询问的过程中发现工作、家庭使得他一点放松的空间都没有,兴趣爱好也消失了,当他问到多久没有锻炼、游泳时,他才仿佛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游泳成为解救自己的良药,而伊良部陪他游泳,也证实了他的病症所在。反问自己,有多久没有做一件喜欢的事情了,整天都在忙碌,到底为了些什么呢,人活着短短的几十载,有多少的时间是给自己的呢。《持续勃起》中的哲因为情感的经历,造成了身体某部位的不适,而哲本人内心的压抑,使得他的病没有起色。他的现象容易得上抑郁症,所以医生想让他得到彻底地释放,让其他医生“观看”,这样的形式也许别人不能理解,可是我亲身亲历过,所有年青的医生围着你,那种奇怪的眼神,可以让人有骂人的冲动,伊良部正是利用人内心的愤怒,让病人的压抑爆发出来。《接待员》主人公其实是一个自大的人,有幻想症。现代的刚出大学的青年,很多都有对自己太良好的性格,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失败,才能治愈,认清自己。《朋友》里的雄太是智能手机时代的代表者,手机不离手,其实根本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最后一个故事《坐立不安》的义雄强迫症,虽然暂时还没有得到最终治疗结果,但也有了好的方向。告诉我们遇到糟糕的事,也要慢慢地解决,向好的希望所想。每一位病人进入医院,伊良部都会给他们打针,看似只是一针,却把医生和患者的内心安静了下来。喧闹的都市中,需要这样的“针”为我们的生活、心理、精神带来空间与平静。

救救年轻人!

最近收到一位读者的来信,问我:“中国的年轻人还有救吗?”“因为至少在我身边,所有的孩子都暮气沉沉,没有梦想,没有希望。”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怒吼:“救救孩子”。可是,都100年过去了,为什么还是一样需要被救呢?或许吧,无论哪个年代哪个地方,青年困境都是相似的:缺钱丢梦、没有话语权、性生活也总是不够。不应害怕。来看几个年轻人的故事。1. 男人最怕的是什么?“与其这样,还不如变阳痿好呢。”听到小王这句话,你绝不会相信自己的耳朵。男性恐惧的序列难道不是 没钱<绿帽<阳痿 吗?还有比阳痿更厉害的东西?是持续勃起。据说,放在整个现代医学史上,这也是非常罕见的病症。并非不可治。但常规的药物几乎不起作用。最长的记录是180天。不过也没有太实际的伤害,就算疼痛忍忍就可以。如果还要上班的话,想办法遮挡一下。听到医生的描述,小王差点昏厥过去。“可是大夏天的裹得严严实实的很奇怪,你们是医院啊,这都是什么鬼。。。”唉,我看呐,你这问题应该更多源自心里的负担,不如去精神科看看。在精神科医生的引导下,小王回到了坚挺病症初现的时刻。那天早上他梦见了自己的前妻。在思慕然后羞耻然后愤怒的情绪中,小王惊醒了……五年前,小王遇见了前妻,一见倾心。彼时的前妻肤白貌美,刚刚研究生毕业,小王是一个小老板,其貌不扬连高中都没毕业。猛烈攻势下,二人结合。孩子慢慢出生,小王的生意越做越大。“她什么也不用干,就生生孩子,我甚至还找了我妈来照顾她。。。我拼命工作家都没空回家,好包好衣服伺候着她,还天天请助理帮我给她发示爱短信。。。万万没想到,有一天,她居然拉着我的助理出现,对我说什么对不起我爱上了你的助理。我当时气得快晕过去。但还保有一点点对自己的控制,觉得闹难看了也没好处,就默默办好了离婚。然而,之后每每想起这件事我都想回到那时冲她大喊一句婊子,再狠狠扇她几个耳光。”“清楚了。你就是太憋屈。唯一的自救方式就是释放。比如呢,你去雇一波水军,把那个婊子的事情全部抖出来。奸夫淫妇欺负老实人这种喜闻乐见的题材,放肆搞。把那婊子弄得凡有互联网处皆无立足之地,你这口恶气肯定就出干净了。那怪病吗,自然也就好了。”这算什么医院!!!小王愤怒地离开了精神科。回到家。只想忘掉尴尬坚挺好好睡一觉,小王喝光了家里所有的酒。趁意识尚未褪净,他刷了刷朋友圈。正看见前妻与前助理的恩爱度假自拍。在没开灯的房间里小王痛苦嚎叫起来。。。然后他掏出了口袋里精神科医生硬塞给他的水军名片。2. 空巢青年会好吗?大学毕业第五年。小张终于摆脱了合租的命运。那些上完厕所不冲水,吃完泡面堆在客厅直到长蘑菇也不扔,不停换妹子带来家里鬼哭狼嚎,音乐不分时间永远开到最大声,还有随便进人房间拿东西的那些家伙……都可以给老子滚蛋啦。小张快乐地搬进了自己新租的开间里。坐在一堆纸箱上,小张美美地打量了一番,虽然面积比以前的单间大不了多少价格还涨了一倍,小张依然快乐得上了天。只是,这种快乐没能持续太久。小张越来越不敢出门。大概是住进来的第四个月,他突然想起来自己写过一篇文章:香烟的火种很顽强,如果落到坐垫之类的东西上面,可以酝酿好几个小时才起火。他越来越担心香烟是否熄灭的事情。思来想去却根本找不到破解的办法。从此,一旦出门超过一个小时,小张就会看见家中起火甚至爆炸的情景。近在眼前,而且越来越逼真。他也琢磨过不然戒烟算了。然而薄荷糖吃了一箱棒棒糖含到牙倒他也没能摆脱一写稿就想点上一支烟的冲动。这种坐立不安的焦虑一直持续。甚至好几次会开到一半啥也来不及解释就突然起身冲回了家。直到那天他采访某位知名画家。在咖啡厅里,画家不时对着手机说话,手机里断续传来狗狗的叫声。感到好奇的小张得到了画家的回答:“就是那种监控婴儿的摄像头,我家小狗最近自己在家的时候老出问题,所以我就多盯着点儿。”如获神启。小张立马给自家安了一个监视器。焦虑果然迅速退散。唯一的缺陷是时刻盯着屏幕太累。更危险的是,如果遭遇马拉松会议、坐飞机等没有网的情况,他的焦虑就会十倍增长。苦恼中灵光突现,他速度注册了一个直播账号,24小时直播自己的房间,并呼吁网友帮他盯防。有效极了。而且,乐于分享独居经验的小张迅速蹿红,成了人气主播。盆满钵满,最后还娶了一个胸大腿长的女粉丝。婚后,他同妻子搬进了一间大房子。两人都是烟民。却再也没担心过。离开家反而成了更快乐的事情。3. 如何写出10w+?“今天就写健身婊吧。”望着会议室里呆滞的年轻编辑,小马突然想要呕吐。不是比喻,是生理上的反应。不好。莫非我已经写过这个啦?贱人、丑逼、不要脸、春药、舔屏、婊、口红……对,这些都轮流排列组合过。健身婊应该是没有写过的。嗯,没有那么像我的风格。但是……等等,好像也是写过的,虽然可能用的不是这个词。“嗯?我们之前有操作过类似的选题吗?”没有异议。赶紧散会。看着编辑们离开会议室的背影,小马再次感到胃部一阵抽搐。不行。我得赶紧查一下。打开笔记本,小马花了将近一个小时,从头到尾把公号翻了一遍。果然没有。小马舒了一口气。想要呕吐的生理反应持续快半个月了,去医院吃药输液都没有任何缓解。尤其是每天的选题会上,小马感觉真的快要忍不住了。“马老师,您看看这个吧。。。”是小马的助理,拿着一篇文章递到小马面前。“不必回应。”真是的,小马心里默默地回想了一下,这一年来都多少这类攻击文章了,不过是想要蹭我们的热度罢了,居然还要我来教你处理,有用没用啊。唉,果然是不行现在的小孩子,要么是面前这种唯唯诺诺啥也不会,要么猖狂得能上天。还批评我轻浮无知,我这种当红女作家怎可能是你想骂就骂得来的。你可知我是堂堂北大文学博士。老子写张竹坡的时候你们都不知道在哪儿呢。要写点严肃的东西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儿吗!想到这里,一股恶心突然直冲上喉头。。。完全刹不住。糟糕。这次居然真的当众吐了出来。“马老师马老师您没事吧。”冲进洗手间的小马一阵狂呕。《兽交:溯源中国狂热分子的俄狄浦斯情结》,半年前自己写过的一篇文章历历在目。那是她苦心构思的转型大作,翻阅了无数资料,深入思考了很多社会问题,破解了好些艰涩的文化批评理论。过程极度痛苦,但小马写完后成就满满。《小马的进化之道:从都市鸡汤转身公众教育》,连通稿都一并准备好了。小马信心满满。结果,除了寥寥几位同行表示出赞许外,这篇文章遭受了小马写作生涯中最彻底的冷遇。连公司老板都婉转地表示了不满。就当没发生吧,小马的老公安慰道。只好重新捡起之前的风格。果然,大家都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切照旧,水涨船高。4. 手机依赖症有得治吗?注:上面四个故事不完全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因为最近很迷奥田英朗的小说,就找了几个题来重写:第一篇叫做《持续勃起》,第二篇叫做《坐立不安》,第三篇叫做《女作家》,第四篇叫做《朋友》。幸运的是,奥田英朗和出版社根本不在乎。不但没有把我骂作洗稿的,还抱了一摞书送给我。开心!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这个地球上,没人的地方比有人的地方大得多

现代文明如洪水猛兽般袭来,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增添了许多新的烦恼。且不说富贵病(即现代文明病),如果你没得过诸如强迫症、手机依赖症,甚至于持续勃起症(

人生时而像部烂片,不如欣赏其中笑点

很多意义上,这本书给人暑气弥漫的感觉。不单是出版时间,亦非封面凉爽配色,也不是标题里吸引人的“在游泳池”字样。盛夏阳光猛烈,万物原形毕露。生活在这本书里的人们,就是行走于夏日里的万物,自身那些毫不起眼的阴暗旮旯和疯狂念头,在湿漉漉扑面而来的热风包裹下暴露无遗。本书是奥田英朗的伊良部医生系列之一,由五个就诊小故事组成。该系列不少故事被改编成漫画、动画和电影,以夸张讽刺却不乏真实治愈的情节赢得不少好评。相比简体版清爽的书名,原本的名字或许能让人体会到该系列的一丝疯狂气息——《变态怪医Dr.伊良部》。画鬼易,画猫狗难,最难则是把猫狗和鬼画一幅图里,还能让人察觉不到异常。小说亦如此,单纯夸张描述容易,把日常写得入木三分困难,最难是日常与异常彼此融合,让读者逐渐忘了两者的分界。在创作伊良部医生系列这样的“猫狗鬼”画作之前,奥田英朗更偏爱写实的故事,虽有夸张,但本质是现实主义,叙述条理分明,结局包含正义与治愈。他尤其擅长刻画形形色色的普通人:失意的上班族,勾心斗角的白领,因为小利益一步踏错的小市民。后来,也不知是想寻求突破,还是单纯脑洞大开,纯粹基于日常展开的故事再无法满足奥田英朗。于是,为解决现代人的现代病而诞生的极具现实感的狂人伊良部医生诞生了。伊良部医生肥头大耳,有着中年人臃肿的身体,心智却更接近天真烂漫的孩童,孩童般单纯且愚蠢,孩童般狡猾与残忍。从文中只言片语透露的信息可知,伊良部家族势力庞大,除了经营伊良部综合医院,触手还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但医生却情愿待在医院阴暗走廊尽头那间属于自己的小小精神科,与我行我素的年轻护士为伴,对各式各样被医院其他科室打法来就诊的乖戾病人说——“欢迎光临!”既然是讲述精神科医生与病患的故事,病人当然是最大看点。书中的病人五花八门,工作狂、自恋者、恐惧症病人、强迫症患者……所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病。有些病症读者看着只是一笑而过。毕竟,身体某个部位持续充血、或是总觉得有一群色狼在跟踪自己这样的事不是每个人会遇到。另一面,担心出门时没有熄灭香烟导致屋子着火、由于持续焦虑而辗转反侧又拉肚子的事就让人不那么轻松。等读到孤独的少年拼命花钱买友情的段落,甚至快要哭出来……看病人们因病情恶化逐渐走投无路,仿佛自身也浸渍于闷头的暑气里无法上浮。这时,伊良部医生开始施展自己游戏般的刺激疗法,像举着高转速风扇,不止带来凉风,更像是要把你吹到高空,好好审视一番生存的大地。我管伊良部医生的疗法叫“感冒式治愈”。感冒无论服药与否,从开始到痊愈必须经历一个周期,而炎症最激烈时,也正预示着离结束不远了。伊良部医生正是采用了同样的治疗方法——先不断刺激、挑逗甚至恶化病人的顽疾,只要病人越过临界点,一切柳暗花明。这样胡来的救治方法在现实中很可能完全是错误的,甚至导致与初衷相悖的结局。但是,伊良部系列本来就不算是现实描写,故事里的人没有绝对的常识,有的只是面对人生这幕蹩脚闹剧所要抉择的生存姿态。作家伊坂幸太郎说过:“在人生面前,大家都是新手。”故事里的病人各有烦恼,究其原因,是一直在自己主演的剧本里客串路人。而伊良部医生的治疗方式,就是通过强烈的刺激与暗示,让这些迷路的人找回做主角的感觉。因为是主角,就不要太在意别人眼光;因为是主角,就沿着自己觉得正确的方式走下去。当人生的剧本烂而冗长,伊良部医生说“来一针吧”,帮你挑拣出那些值得捧腹的地方,告诉你生活并非一直在失去,在看不见的地方,你也收获了不少趣味。反正已山穷水尽,没什么可损失的,不妨一笑开怀。当一个人找回了自我,暑气随之消散殆尽,清风自远方拂来,人生也少了点负担。很多意义上,这本书给人暑气弥漫的感觉。也许,这本书真的最适合夏天来读。让里面嘉年华一样欢快的文字消解冗长高温的郁闷,让夏季晴朗蓝天的色彩转移读者的注意力,不至于体会到文字背后、真实世界的心酸苦涩。也许,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小小的伊良部在自己陷入低潮时“胡来”一下。也许,精神科门外昏暗的廊道是暗示潜意识下本我的觉醒。有那么一瞬间,喧嚣传入耳畔,你若有所失,感觉行进在人生的道路上力不从心。你犹豫起来,不知如何是好。你绞尽脑汁,想在先验知识里找出一个解决方法。然后,你听到脑海深处一个明亮又滑稽的声音——“欢迎光临~~”

真正的疗愈是来自生命本身的真实

近来看了两本精神科的故事,这是第一本,先看这本再看的《空中秋千》,那本据说得了直木奖的书。看这本书的时候有点煎熬。作者以带点搞笑和夸张的方式对那些有着或大或小精神问题的人们所面临的状况进行描述,既不严肃,也不认真,而我每每读到一个个小故事的最后,发现伊良部其实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时候都会有种用错了力道的错位感。虽然很多人都把这本书跟《解忧杂货店》相比,但这本书真的跟《解忧杂货店》大不相同,因为在那本书里作者用到了超越时空的力量,我们一开始的期望一一实现,那本书好看,却并不如东野圭吾通常的悬疑和深刻。然而解忧杂货店掩卷便是终结,而我却迟迟终结不了这本书。不是因为那些精神疾患的问题没有解决,而是因为我仍然在不断地校正伊良部这个医生。这家伙没长大,跟着病人一起玩,放纵自己的欲望,对看病人打针有着强烈的执著,虚荣,经常向病人提出无理或是无稽的要求…… 而且是个中年胖子(所以千万别去用电视剧里的伊良部来建立自己对他的认知,电视剧选择的演员单从形象上会让人有好感,与“欢迎光临”的那个胖胖的有些猥琐的伊良部,完全不搭界)他的医治水平看起来也不高,这本书五个病例好了两个,而《空中秋千》五个病例,一个都没治好。只是,为什么我依然觉得心里有些什么东西被触动了呢?书里那个有被害强迫症的接待员故事最后,伊良部承认一开始他就知道这是受害强迫症,但对这个情况提醒是没有用的。我刚刚看到了点睿智的曙光,然后伊良部就又开始要求病人跟他约会了。突然想起来,所有的故事中,病人都愿意去找伊良部。他被他们接受,他们甚至觉得伊良部才是有精神病的人,他们相比他来说,正常多了。再回头想想,精神疾病真的是可以治愈的吗?那几个治愈的故事,比如不敢在真实生活中表达愤怒的人,小弟弟替他表达愤怒,而在终于把内心深处的愤恨发泄之后,问题解决。那个自恋的接待员病况越来越严重,丢了工作,而最终不知怎么的好了。想起一句话“时间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只是需要给时间一点时间”。而精神科的医生除了给点药,打点维生素,不过是一个可以陪他们走走,说说话的人。更多的是治不好的,坐立不安老觉得没关煤气没关这个没关那个的人最后搬去了公寓,虽然不方便,但至少不用再担心。这让我想起了Beautiful Mind里的纳什,他也同样选择了停药与他的幻像共处,只是在遇到陌生人的时候叫个学生来帮他看看这是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我想,这才是精神疾病的真相。我大约看了太多的小说,看了太多作者可以以上帝视角和上帝之手去操纵角色命运的东西,已经不习惯接触真实,才会每每有用错了力道的失落。再想想,那十个故事里,难道没有我们的影子?难道我们就没有不知道锁门没有,再回身去推推门,或者打电话叫家人看看煤气有没有关的时候?难道我们就没有愤怒无法表达时的郁郁和烦躁?只是我们幸运在于这些时候不多,或者还不足以影响生活。但生活就是生活,我们这些普通人太多的时候选择了用面具来掩盖自己,用社会规范来规范自己,不敢让真实的自己表现出来。伊良部的放纵欲望,未尝不是作者在反映真实的病例的同时,给了我们内心深处欲望的一个出口,童真的直率,不必顾及面子及后果的放纵,这,才是两本小说中唯一的不真实。

走出方寸之间

文/叶子夏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之后,整个地球就成为了地球村。而人身自由的我们,更是可以随意出行,游走于天地之间。但正是这么自由的我们,却有很多人困于原地,困于心灵的枷锁。正所谓“心若自由,身沐长风”,走出心灵的一尺三寸之地,才能更好的感受生活与世界的美好。强迫症、拖延症、密集恐惧症……这些现代人多多少少都患有的“精神疾病”对我们来说已是耳熟能详。不过却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些是精神疾病,大概是这些症状没有严重影响到个人生活吧。但若是你的生活因此天翻地覆,你还会不正视这些精神疾病吗?奥田英朗的作品《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通过风趣幽默的手法叙述了五个患有现代社会各种通病的普通人生活,让读者意识到原来我们都多多少少的患有这些症状,从而被生活束缚,疲惫不堪。明明感觉生活没什么大问题实则却充满苦恼,导致持续腹泻、全身无力的患者一号大森和雄,甘于平庸的生活,大学毕业之后再也没有运动过,听从医生运动的建议之后却依赖上了游泳这项运动,一旦有事不能游泳整个人就会极度不安,最后这种症状却在以为警察要来抓捕自己极度紧张的瞬间治愈了。幽默风趣的小故事却折射出现代人生活过于平淡、不爱运动的现状。生性懦弱导致持续勃起的患者二号田口哲也,在一次肆意发泄自己脾气的同时,治愈了这个难以启齿的症状。这折射的大概是现代人多生活在各种无形的条条框框中,束缚了自己。觉得自己非常优秀非常漂亮的安川广美总觉得有无数人在跟踪自己,惶惶不可终日,最终在一次影星大赛上精神失常,反而治愈了这“被害妄想症”,折射出现代人自视甚高,反而被自己所困的症状。而患有手机依赖症的雄太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写照,一时半刻看不见手机就觉得不舒服好像错过了什么重大信息。可是在几次阴差阳错之后,雄太认识到,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人需要自己,看重自己,也没有那么多人会通过手机联系自己,在失望过后,对手机的依赖自然减轻。而我们,也应该重新认识手机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患有强迫症的岩村义雄从开始担心家里烟头没熄灭会导致火灾,直到开始担心所有经他手的事,这种症状虽在最后没被治愈,却也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但是岩村义雄大概一辈子都会被这个症状所束缚吧。五个简单的小故事,却折射出现代社会中很多人的现状,这样的现状非常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是否在不知不觉间就禁锢了自己的自由,这种禁锢比人身受限更为痛苦,且不知如何治愈。既然如此,不妨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做做与平常完全不一样的事。也许心灵会得到释放,自己也就走出那无形的方寸之间。另外,本书对每个人物的性格塑造非常成功,寥寥几笔,人物便跃然纸上,让读者跟着他们走,为他们焦虑,也为自己担忧。但正如李安所说,电影不是把大家带到黑暗里,而是把大家带过黑暗,在黑暗里检验一遍,再回到阳光底下,你会明白该如何面对生活。这本书也是如此。它让你窥见神秘莫测的精神世界,了解现代人层层重压下的真实欲望,也让你在阅读完本书之后,能够更好的调节自己,不为方寸所困。2016.7.8本文为笔者原创,若需使用或转载,请豆邮,谢谢!

适合生活在紧张繁忙的都市中人群阅读的一本小书

这本书有着神奇功效,阅读时常被作者幽默诙谐的笔墨逗得笑出声。哈哈,应该说我是被那位可爱、滑稽又本真的精神科伊良部医生的匪夷所思又不无道理的逻辑所迷住,也彻底被他治愈各种奇葩患者的“高深且无人能效仿之”的功力所深深折服。每一个小故事中带出的精神病例和每一个人物都被作者刻画得生动有趣,让我不忍释卷,感觉像“嗑药”般上瘾。不到两天就读完了,喜爱至极!这绝对是深处繁忙大都市中的我们所需要的一剂“灵丹妙药”,它能使我们轻松愉快并在笑完以后再度回味其中,引以自省。译者功力了得,翻译得十分传神。绝对诚心推荐!!!!

骨子里的精神病

快速的翻完,不知怎的,突然想起前两天看的某本书里的一段话,大意是说相较于性格的难于改变,如何如何,想起浪潮之巅里讲述的『公司的基因』,又想起自己曾经写的一篇小文『被选择地道路:性格』。毫无例外的,性格的绑定简直无法推诿。胖乎乎的伊良部,中年男子,常年栖息于综合医院的地下精神科,一个充满个性与诱惑的女助手真由美。凡是来精神科的,或多或少都有些行为上的强迫症,伊良部同志毫无例外地融合进他们,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样的手段,总会让伊良部自身最终变成一个分裂人格,但是后来,种种迹象表明,其实他是抽离开的,无论再怎样融入,他总还是他。一个人可以顽固到什么程度?大概就是如此吧。我们总说谁谁谁是老顽固,但我们自身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基因里的东西,仿佛骨血不可更换,性格的羁绊,终其一生。既然一切都是注定的,为何不好好利用这份天赐呢?享受你的所有,便足够了。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最要紧的是自由

日剧《直美与加奈子》的热播,让奥田英朗这位沉寂许久的作家再一次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中。事实上,奥田英朗的作家之路在最开始还算坦荡,三十八岁时以一部约翰•列侬的同人小说《盂兰盆的森林》出道,反响尚且不错,七年后便以《尖端恐惧》(又译《空中秋千》)一作斩获直木奖。在十分看重文学奖项的日本文坛,斩获直木奖几乎意味着一个作家已然跻身顶级作家的行列。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直木奖之后,奥田英朗并未能交出更加出色的作品——即便被改编成大热日剧,但即使是在2014年出版的《直美与加奈子》原著小说,依旧饱受诟病。尽管如此,奥田英朗笔下的“精神科的故事”(台版译作“怪医伊良部”)仍然是很出色的短篇连作系列作品——直木奖作品《尖端恐惧》即出自这一系列。而此次简体版率先推出的《在游泳池》,则是这一系列的首部作品。故事的中心舞台是“伊良部综合医院”地下一层的精神科诊室,这里有热衷于看人打针和提供不靠谱建议的奇怪医生,以及疑似有暴露癖好、总是冷冰冰的护士小姐。“正常的患者”来到这里总会感到困惑,即使到最后自己的生活恢复了常态,这种莫名其妙也不会消散——这大概也是为何这间诊室会坐落在地下的原因吧。奥田英朗始终以多变的风格著称——也许是太过于追求风格本身的诡谲,他的任何一部作品都难称通透完美。但在风格之外,他尝试进行刻画的,始终是现代人在社会中的异常状态。这种异常的表现,可能是“杀了丈夫然后逃到上海”(《直美与加奈子》),也可能是“在人生困境中忽然卷入更糟糕的深渊”(《最恶》)。但最直接的方式,可能就是察觉到难以容忍的精神异常,然后诉诸“现代医学”——求助于“精神科”。因此,奥田英朗——或者说“精神科的故事”系列的高明之处,便在于在描写“异常”的同时,作品设置了一个所谓的“正常”——或者说是“可提供治愈手段”的所在。在其他作品里,这种“异常的另一面”往往因可以不言自明而被隐去。就像是森村诚一的经典作品《人性的证明》,被异化的人性是因为违背了读者内心自在的“常理”,而凸显出其悲怆与无力。但在伊良部的故事里,这个在常理中意味着“正常”的“诊室”,恰恰又是“最不正常的”——医生终日无所事事,只顾“寻欢作乐”;护士粗鲁而冷淡,除了打针只负责露大腿。但他们却以这种不正常的姿态,营造出最为自在,甚至是让所有在“正常社会”中感到困扰的患者们——包括读者们都无比羡慕的舒适状态。倘若仔细想来也不难发觉,他们之所以如此“舒适”,最关键之处,是在于他们无比自由——从不在意旁人的眼光,只是独自作乐、独自生活。以这样的“反面”,奥田英朗将现代人的“异常”进行了精辟而叛逆的剖析——无论是患上“手机依赖症”的少年,还是总在怀疑自己被与日俱增的跟踪狂骚扰的美女接待员,亦或是患上强迫症、无时无刻不在担忧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地起火的现场记者,他们的症结,归根结底都在于将自己生活的权力,“让渡”给其他存在。少年的生活全然依赖于自己的朋友圈,因而想要千方百计获得瞩目和爱戴;美女则无时无刻不在追逐曝光度,却又恐怕自己招惹到不速的“癞蛤蟆”;而充满正义感的记者先生,则需要为一切不当寻到责任的源头,便不自觉恐惧起自己会不会成为恶行的“肇事者”……“我们越担心什么,越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因为某种冥冥中的命中注定,而是因为当我们担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确信了某事的必然发生——印证我们“天生的悲观”的“发生”,不过只是个时间问题。但从根本上说,没有人愿意悲观处世,可这又是种逃不开的“宿命”。和小说中的“病号”比起来,正常人大概也不容易到达他们的这般境地——在束缚与自由之间游走,才是生活的常态。自由多一点,生活也便会快乐一些,可根本上,这又是命中注定的东西,毕竟,“性格才是一种不治之症。”

怪怪怪的治愈系

No one is perfect!——前言本书的故事真要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一个看起来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医生样子的心理医生通过各种看起来特别不靠谱的方法治愈精神障碍者的故事。Dr.伊良部系列作,在还没有出简体中文时,已经观赏过此系列的电影版和动画版,演员大咖们的卖力表演还有动漫中的视觉冲击在那时就已经给自己留下“这也太太太有趣了吧”的第一印象,如今读了书才发现,原著才是最“不可思议”的存在,可以说,不管你有没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你都可以享受到赛高的阅读乐趣。电影中的伊良部由日本硬汉男星阿部宽扮演,大帅哥一枚,动漫中的伊良部变成了戴着巨大熊头罩的外表变来变去的男孩子(?),回到原著中,伊良部原来是个白白胖胖的天真大叔,不变的是那一句标志性的“欢迎光临”,还有对扎针乐此不疲的美女护士真由美以及脑洞大开的治疗方法,从结果上看,绝对是温馨治愈系,可是这充满黑色幽默的剧情,却在这治愈系前面加了“怪诞”二字。作为曾经在学习重压下患上洗澡强迫症的我来说,真的能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讯息:对于大多数精神障碍者,普通的心理学理论真的不是特别适用。外人可能会想,你阳光一点,想开心的事儿,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可真的处于其中,就会发现,精神障碍已经不仅仅只是精神层面上的折磨,根本就是肿瘤一样的生理层面的疾病,只要不从根本上切除毒瘤,很难跨越,我也是高考后,才转过弯,一点点好转过来,真应了书中那句话,性格才是不治之症。所以看到书中一刻不游泳就浑身难受的他,阴茎持续勃起的老实的他,总觉得有跟踪狂的她,离不开手机的他,强迫症严重到坐立不安的他,我想和大家说一句,我真的都懂,尤其是当今的社会,压力这么大,不能说每个人都不正常,但精神问题一定是普遍存在的。伊良部能治愈这么多奇怪的病症,靠的可不是单纯的说教,要自己想通了那才是真正的摆脱:通过和伊良部夜闯泳池差点被抓的惊魂记;通过不再顾忌自己心中条条框框的大闹一场;通过没有丝毫形象的当众疯魔;通过让自己卸下所有伪装的诚实面对;通过既然无法改变,那就坦然接受的因祸得福,他们可能要感谢伊良部,但更要感谢自己放过了自己。过后想来,有一些寻死觅活的纠结真的没有必要,没有必要压抑自己,没有必要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其实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引人关注,而且大多数的不适多是出于你对这种“不正常”的恐惧,有些强迫坦然接受吧,说白了可能就只是一瞬间的事儿,那一瞬间你抓住并捏碎了心中的毒瘤,也就解脱了!可以看到,在每一个患者的治愈过程中,伊良部都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陪着患者疯,身体力行地告诉他们什么才叫真正的“不正常”,不管这是出于天真大叔伊良部单纯想要观察患者的恶趣味也罢,还是伊良部本着一颗“仁心”的默默行动,他的患者们确实从他的行动中,或者在他的带动下,走出了内心的禁锢,最终把伊良部一系列的“恶搞”行动当成了高尚的医德和照亮他们的阳光。我要是那时候也能遇见伊良部医生,说不定高考能考得更好吧。其实,作者奥田英朗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最普通不过的道理,大家都要好好享受人生的乐趣啊!就算不能游泳,还有更多可以消耗体力的运动,比如嘿嘿嘿~

听奥田英朗讲精神科的故事,紧绷的神经也该松弛了

知乎上有个热帖,讨论的是包括抑郁症、强迫症、被害妄想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问题。众多网友跟帖讨论,一时间场面非常壮观。但如果读了日本作家、直木奖获得者奥田英朗讲述的精神科故事,那么可能会让大家那紧绷许久的精神顿时就松弛下来。《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里讲了五个故事,每个故事的主角都不尽相同,他们之中有杂志社编辑、有普通的公司职员、有事务所的接待员、有高中生、有现场记者。虽然工作不同、身份各异,但这些人都是因为身体或心理出现不适,才来到伊良部综合医院就医。在家医院的精神科有一位很怪异的医生,叫伊良部一郎。这位不修边幅的白胖子算是彻底颠覆了患者对医生的既有印象。他的口头禅是“欢迎光临”,最大的癖好是看着小护士真由美给患者打针。每当他盯着注射器刺进患者皮肤时,就会亢奋起来。再来说说精神科的护士真由美小姐,她年轻美貌并且穿着暴露,对患者总是冷冰冰的态度,最喜欢翻看杂志,当患者有问题咨询时,也是爱答不理的样子。一个医生,一个护士,都让人觉得精神科里的人真不正常。可是,正常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正常的标准又是谁来定的呢?与其他一本正经为患者诊治的医生不同,伊良部给人的印象完全就是个不靠谱的傻大叔,看起来胖头胖脑、行为怪异,还长了一副小孩子脾气,偶尔还对着女患者挤眉弄眼,表现得很猥琐,而对高中生患者讲话时又是一副同龄人的言行。这让每一个来到精神科求医的患者都冷汗直冒:这家医院,到底是个什么鬼?!伊良部根据不同病患给出的治疗方案也是五花八门,让读者看了都觉得此人简直是脑洞清奇。比如,杂志社编辑大森和雄精神紧张、全身乏力,还伴有持续腹泻的症状。伊良部医生轻描淡写地指出,不过是应激性健康不良,他随即给出治疗方案:在繁华的商业街上暗杀地痞流氓,“连小命都难保的时候,你还有时间为家庭和公司的事情烦恼吗?”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富有刺激性,伊良部又提议两人在午夜时分从区民体育馆的厕所窗口偷偷溜进去,要连续游上五个小时。怎么样?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精神科的伊良部医生行事风格挺欢乐的?虽然伊良部医生治疗患者的方式很不正经、很不着调,以至于让我们觉得这作者有些“胡编乱造”,但这些故事里的患者所患的心身疾病却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所以说,伊良部医生的做法虽然有些脱离现实,但故事里提到的这些心理问题还是比较普遍的。比如高中生雄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手机依赖症患者。每时每刻手机不离手,只要不能收发信息就会出现诸如心慌、呼吸困难等身体不适。吃饭时看手机,上课时看手机,雄太的心里只有手机,以至于父母为此多次训斥他,可雄太依然没有改掉这毛病。无奈之下,雄太的妈妈给他预约了精神科的伊良部医生。对此,雄太还是非常排斥的,尤其是听到伊良部医生那些奇谈怪论之后,更是从内心产生了抵触情绪。但是,伊良部医生虽然看上去神神道道,可就是有一种本事,让病患们愿意掏出自己的心里话,虽然这个过程比较曲折,可无一例外的,这些病患们最终都通过伊良部医生开出的“另类疗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治愈了心身病症。当伊良部医生与雄太成为朋友之后,雄太终于把堆积在心底许久的想法说了出来。原来,雄太不仅有手机依赖症,更患有人际交往焦虑症。曾经的雄太,性格老实内向,根本交不到朋友,为了逃避这种被孤立的滋味,雄太想到了逃学。读高中之后,雄太改变了自己的性格,很努力地结交朋友并维系着这些“友谊”,而这正是雄太每天疯狂发短信的原因,因为他需要通过手机来维系人际往来关系。正是这种自我伪装的日子过得太久了,雄太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但幸运的是,雄太最终在伊良部医生的帮助下找到了问题根源,并且勇敢地面对它,从而以轻松的心态面对以后的生活。你看,这篇讲述手机依赖症、社交焦虑症的《朋友》,是不是挺贴近现实、戳中内心的?与其他那些压抑自我、迎合他人、迎合社会的人相比较而言,伊良部医生的种种言行确实也称得上是“坦坦荡荡”,从来不隐藏自己的缺点,虽说可能让人觉得厌烦,可至少他本人活得比较自在,他的很多行为就像个孩子一样,甚至有些比较“污”的言谈也毫不避讳。他真实地活着,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坦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完全不在乎其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评价自己,而他这种独有的“馊主意治疗法”看似荒诞不经,读来却觉得笑点十足。本书作者奥田英朗用一种轻松、幽默的笔调讲述着那些看似黑暗的故事。最幽暗的不过是人心,最难以直接面对的无非就是自己的性格。每个人的性格必然是阴有时、晴有时,适当地改变性格以便更好的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这无可厚非,但这些故事让我们明白,在很多时候真的不必刻意地压抑自己,同时也要注意情绪疏导的方式。书中说“性格才是不治之症”,所以说,即便真的感觉自己的性格不完美,甚至问题诸多,也没必要因此而过于恐慌、烦恼。如果一个人能够与自己的不完美以及性格上的问题“和睦相处”,或许真的就会活得洒脱起来、开心起来。【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头条号:妖精】

从内心开始腐蚀的都市病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是本治愈系小说,它探讨的问题和我们息息相关,都市人的生活、工作压力山大,谁都或多或少有点轻微的神经官能症,虽然书里故事荒谬不覊,但却也折射了现实中的种种实情。 众所周知,现代人的文明病很多,强迫症、妄想症、暴露狂等屡见不鲜,而本书固定角色的伊良部一郎,绝对的怪医,就是专制这些令人头痛疾病的精神科医师。有别于严肃专业的正统医生,伊良部不仅作风幼稚无厘头、有恋母情结、视规范于无物,还有喜欢看针孔扎入人皮肤的奇特癖好。和伊良部搭档的还有一个波霸护士,是个暴露狂,就这两点便突显此书的与众不同。 怪咖伊良部的诊疗方式也和正常的不同,异于传统的听诊开药,他总喜欢以胡闹瞎搞的怪异举止“意外”破除患者心病,仅仅通过交谈互动,误打误撞找出病根,而生病的人也莫名其妙参透道理,解开心结,被治愈了。这部看似很不合理的作品,其实本来就不是该以常理看待,因为作者是奥田英朗,是个异想天开、天马行空的家伙,但下笔却每每能明确地直捣现实问题的核心。 这本由短篇故事所组成的《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主角除了疯癫的伊良部之外,还另有五个性格特质大异其趣重点人物,分别代表不同征状烦恼的他们,轮流在各个章节担任主述者,不管身心失调因素为何,这些人都因生活、学习、工作的重重压力而产生心理防御机制。 其中一篇是一个讲患有手机依赖症的男孩,对当下机不离手的低头族而言,不啻当头棒喝。我觉得篇名取得很好,叫《朋友》,极具讽刺意味。主角中学生熊太一刻不停地用手机发短信给朋友,最后发现只要一离开手机,手就开始颤抖,后来在父母的要求下,他去看精神科,找到了伊良部。 熊太的心病的症结在于,他总是用很多新奇的事物来收买人心,认为只要一直买东西分享给朋友,朋友就会喜欢他,他也到处去结交朋友,以手机联络感情,其实这是种脆弱的友谊。又一次,熊太的手机坏了,他很着急,担心自己的朋友联络不到自己会很难过,怀着这种自责的心情,他到学校跟朋友道歉,也买新手机发短信跟网友说对不起。谁知道根本没有人在乎,他又成了以往被大家孤立的男孩。直到后来,熊太很好奇伊良部跟护士小姐为什么没有朋友也能活下去,护士以冷淡的口气告诉他,没有人烦她才乐地轻松。熊太似乎领悟到自己的行为根本不能抓住朋友的心,心结渐渐打开。 针对人生困境的无奈,奥田英朗舍弃深切谴责的态度,反而采用夸张、出人意表的方式表达。他以戏谑的口吻描绘职场、婚姻、生活中的身不由己,精准指向我们日常生活可能遇见或已实际发生的窘况。他特有的诙谐幽默手法带来警惕,温柔提醒现代人反思:这种似曾相似的感觉是不是代表我和他们一样病入膏肓而不自知?顺带在笑语中为紧绷的人际关系寻找立足之地,淡然抚慰疲惫麻木的心。

省下这份钱买个西瓜吧,买这书干嘛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是没有听说过奥田英朗这个人的,看完以后还专门去百科了一下这位先生的介绍,介绍有这么一句话:“……充满都会风格,作品有别于一般大众之作。其笔调看似轻松,却将内心刻划得十分深刻,讲述高潮迭起的故事功力更是入木三分。”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区别于一般大众之作这个评价着实中肯,因为这是我读的过程中不止一次想从五楼把它扔下去的一本书,这种体验,仅此一次。整体书的章节设计并没有看出“别于一般大众之作”,算是中规中矩,而且每一章一个小故事的方式其实应该是受大多数读者欢迎的。但是,书里的语言风格也好,情节设计也好,真的是特别糟糕,甚至某些情节的设计让人觉得这家伙是不是有些心理变态。提到诊所里的女护士麻由美,一定会涉及到“白皙的大腿”、“低胸白衣”……等等情节,从故事的整体架构来看,麻由美完全就是一个配角,只要履行自己给“病人”注射镇定剂就足够了,不知道,为什么作者要刻意的花这么多笔墨描写腿和胸上来,可能有些角色的设定是有意无意的让有些读者带来一些消遣和心灵上的愉悦,但是,护士这样一个角色显然不应该如此这么被赤裸裸地娱乐化消费着。前两章看完,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卖鸡汤的人很多,但是这个大神,连鸡汤加的都那么的突兀。通过人物的对话,突然说出一段意蕴深刻的名言:“想到什么就立刻去做,没有什么是“到时候”才去做的”等等这样在社交平台上流行了N年的句子,语言风格极其值得吐槽,让我记起了小学时记日记的风格“可恶,为什么以前都没发现这么让人愉悦的事情呢”,“游泳算是一种有氧运动,对于调整身体的状况可是效果良好呢?”这种句子在文中每隔几分钟会出现一次,不排除这其中有译者的翻译的成分在,但这个锅至少得有人背吧?总之看完这种文学作品,我顿时感觉“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了呢”书中不少情节设计到“基”、“腐”、“贱”的成分,这种东西我觉得应该是译者自己夹带的“私货”,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商业推广的需求或者自降品味来迎合部分市场的成分,但是我是排斥的,不,是完全抵制的。到第三章,涉及到一些庸俗的调情的语言和情节,而且就精神科医生“伊良部”,翻译的糟糕,不知道是原作者是个死宅,还是译者是个死宅,糟糕,太糟糕了。天气这么热,听我一句劝,有闲钱买个西瓜吃吃,也比买这么一本读物好得多,选择在这么一个时间点,来看这么一本书,真的是一件很闹心的事情。

无论你多不正常,你的精神科医生都比你更不正常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奥田英朗,他用荒诞的笔法写下了强迫症、暴露狂、手机依赖症、受害妄想症、压力无处宣泄从而产生心理障碍的种种人物,这些人物都在治疗过程中来到了伊良部的精神科治疗。伊良部是医院院长的儿子,具备心理学博士学位,然而同时他又是一个恋物癖、恋母情结严重的人,甚至他的护士都是一个暴露狂。无论病人得到的是什么心理疾病,伊良部都会本着“如果没有实际的害处,就不去管它,我就是这种原则。”的原则与病人们相处,然而在伊良部医生眼里,这些心理疾病都没有实际的害处,他在与病人相处的过程中首先会认同病人的行为,甚至会比病人表现的症状更为严重,最后在越发荒诞的过程中病人会渐渐从伊良部的行为中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最终得到治愈。不知道伊良部是真的有独特治疗方法的高明的医生,还是只是顺着自己的心意胡闹。 由于我现在正在坚持健身,书中有一段话让我很有共鸣“如果每天都进行跑步或者游泳等有氧运动,不知不觉间,它们就会变成生活的全部意义。所以,一旦不运动了,精神会无法保持稳定,比如说因为意外无法运动了,就会产生一种失去家人般的失落感。”这确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解读坚持运动这个大多数人认为的良好的习惯,或许只是为了获取运动中大量分泌的多巴胺,从而获得快感吧。初读书的时候,对于这种实在过于荒诞的写法我不是很适应,我喜欢恰到好处小小的荒诞,比如伊坂幸太郎的写作风格,然而奥田英朗这种极度的荒诞有点让我无法欣赏。不过在读的过程中,会发现他在荒诞的笔触下表现的确实为当前社会都会出现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那这就是现实的社会和人类共同的问题。虽然体会到作者是带有深意,或者说是关注人类,利用具有社会责任的笔触来写作的,然而我对他作品的感受还算一般吧,或许他的受众男性会多一些。

没事消遣看看

之前看豆瓣评价挺好,才买的,以为能很有意思。实际看完觉得日本人的幽默挺冷的,书里每个患者心理略略阴暗,比较爱抱怨,看的时候也没觉得特别搞笑,就是每看完一个故事觉得挺温暖,而且看完心情还不错,所以就一直看了,也买了第二个系列。都是happy ending,比较治愈系。每个故事都不长,很快能读完,推荐下吧,没事可以看看。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