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书评

出版日期:2014-5-1
ISBN:9787550227748
作者:白岩松
页数:268页

白岩松采访日本

2007年时白岩松采访日本时候的记录。他采访了日本政界、文化界、演艺界等著名人物。最令我感兴趣的就是采访作家渡边淳一。此书叙述了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诸多方面,可谓是非常全面了。其中谈到了中日关系、靖国神社等敏感话题......似乎总觉得没有百分之百的说出心里话,只是为了写书而写书。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

第一次写评论,用手机居然不知道在哪里写。。。写了好多,就剩下一点。。。白岩松,喜欢很久的一个主持人,喜欢他犀利的语言,总能说出我想说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的话。从他出第一本书,痛并快乐着就开始看。我是个看书不多的人,但是他出的书我还都认认真真的看了,第一本是高中图书馆借着看的,第二本,大学时候自己买来看的,第三本,也就是这本,我已经到韩国,很少的回国机会,逛书店,正好看到他出了新书,开心的毫不犹豫买下回来看。但是,说实话有点小小让我失望了。。。写的是07年时候日本的经历吧。从开头几页彩页来说,和本书没任何关系,难道是想衬托白岩松有多牛逼?我想慕名买书的人都了解吧。我不想吐槽。就当是为了商业利益吧。不过也是有收获的,印象最深的是垃圾分类处理那一块。分的好细,我们如果可以借鉴,哪怕是略微分类,也许环境也会美好很多吧。还有个小细节,厕所有手纸,深有体会,韩国也是到处有手纸。不过我相信,很快,中国也会的。还有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日本人防灾意识。我更加深信了一个观点,国家地区的地理位置可以决定这个地区民族的人的性格和特性好多方面。比如日本,多灾多难的国家造就了他们严谨的性格,再比如韩国,资源极度缺乏的弹丸小国,造就了非常勤奋的韩国人,地大物博的中国,就造就了相对慵懒,自给自足,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中国人。以前对于日本的看法是片面的,甚至于非常不屑,仅仅因为新闻上经常出现的篡改教科书之类的时间。通过这本书,想自助游去日本看看,体验一下这个民族,真正的感受一下。真应该有颗包容的心,多去了解别人才能更好的了解和完善自己。还有一点是对于传统的东西,文化或者是习俗,在中国可能继承下来的都在农村,被视为是一种老土,然而韩服,和服在韩国和日本,让人觉得是一种传统,非常正常的现象。在韩国我也去参加过韩国人婚礼,父母和重要亲属长辈都是身着韩服,也许这就是对传统的一种尊重吧。就要中秋节了,现在街上各种买孩子韩服的。也许他们的传统不那么多,他们才会更加那样的珍惜和继承吧。对于我们来说总是对外宣称我们是五千多年的历史传统,但是如果让每个人详细说说你继承了什么,到底学到了什么,恐怕很多人得语塞了。对于我们的传统,我们能做的不仅仅得表面上的保护,还得真正去了解。碰到外国人可以自豪的和他们说起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那才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做到的。现在,我在努力着~总之,看了这本书还是让我小小失望,但是也学到了一些吧。只希望以后在出书可以多走心,不要那么商业,可以给读者更多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真实的一次了解

这本书是作者白岩松透过记者参访角度看待日本,只能对日本进一步的了解,纪实 。靖国神社--本为对战争中英雄的供奉之地。1978年秘密的将二战中包括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在内的14名甲级战犯供奉于内,政府要员的公开参拜造成了国民对于此情的愤怒,日本右翼对于这段历史的扭曲,将侵略中国的战争定义为“支那事变”的事实看起来更是可笑的。每年约600万人的参拜,对于日本年轻人来说不能正确的接受历史看起来是没有办法能接受的实情。和平博物馆--立命馆大学(影响力仅次于早稻田大学)的和平博物馆更多的展现的是理性的声音。与靖国神社截然不同,这里陈述了二战期间日本犯下的罪行,赤裸裸的展示了侵华、罪证的事实。但此管之小,无法对比靖国神社庞大并不断增加的拜访数字,日本右翼也一直在街道不断的宣传扭曲的“街头政治”。神风特攻队--自杀式攻击的巨大牺牲品,其实多数的飞机并未到达目的地便已失去动力掉入海中,日本对于这场战争中国破家亡希望带来无战争的和平,但并未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场惨烈的战争,这是目前日本绝大多数需要反思的问题。渡边恒雄--《读卖新闻》日本第一、世界第一大报。作为老总的渡边发自内心的要讲述理性的声音,反对首相对晋国神社的参拜。防灾--作为地震的高发国家,从小学生开始对灾难意识的建立。政府对于避难所、避难所中物品的准备无疑是非常到位的,实物、水、应急灯、便携厕所等,食物还有1年到期前,全部作为食用,随之换新。防灾物品的商店几乎随处可见,家家户户定期都会购买,有一种可以保质长达5年的饮用水。中国人对于灾难通常都是避讳的,缺乏面对的勇气。涩谷--亚洲流行的发源地,引领东京至日本至亚洲的时尚。相扑--在日本国民心中,相扑手拥有崇高神圣的位置,相扑选手的学习需自食其力,低级别选手需要给高级别选手洗衣做饭(只吃火锅,需要更大的体重)按摩。横纲选手为最高级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加入日本的相扑,不免让日本人有些不满,尤其是近年来自蒙古国的横纲级-朝青龙。垃圾处理--环保意识从娃娃抓起,垃圾细分到了17种,比如瓶子细分了颜色,瓶子和瓶盖的分开。超市的包装盒、白色塑料盒都是在逐步的提高回收率。每家每户的这种执行和对环保的意识,是比较值得让人尊重的。道顿崛--天下厨房,好吃的都在这。日本人离不开你刺身与寿司。日本的乌冬面来源于中国的乌龙面,现在却成为了很多大阪人的一日三餐。银色一族--日本的老人退休后往往都会寻找一份职业,比如日本的出租车行业几乎见不到年轻人。日本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为社会服务,也给老年人保障老有所养。老年人发挥兴趣对社会服务,充分的尊重。动漫--动漫产业可谓是日本的象征。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藤本弘、藤子不二雄的《机器猫》可谓是中国观众接触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也是日本漫画史的代表。中曾根宏康--中日邦交的历史活化石,与周恩来、邓小平、胡耀邦的关系都很好,他执政时间奠定了中日友好的基础。东京地铁--东京地铁很方便,几乎能到达你所想去的任何地方,不仅普通人,高官、企业总裁、教授也很少开车日常出行都是地铁。地铁内的环境十分安静,大家各自读书、睡觉,生怕打扰别人,红色区域禁止打开手机。另外设有女性车厢,小学生以下的孩子或者老弱也可以使用,设计的考虑还是非常之人性化的。樱花--花期只有7天,从南(九州岛)到北(北海道)依次盛开。在公园赏花一早提前到达公园占位 ,人们出来赏樱更像是全家人的聚会,朋友们的聚餐等等,但绝对会维护环境,不会产生垃圾的随意丢弃。书后观点:日本的文字、文化几乎都是起源于中国,但是为什么当今的中国软实力却在落后日本。不能以中国人口基数大作为理由,还是在于思想中根本的意识就是薄弱的。虽不能完全改变我们的国家,但应当还是洁身自律的去适当影响他人。

一个值得我们尊重的日本

看完《行走在爱恨之间》我现在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日本真的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国家,诚然,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我并不喜欢它,我有太多太多太多的理由去讨厌它,但我也一定有一个理由去尊敬它,在我看来,日本人最值得我尊敬的是能够将一些在我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做的细致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比如,细致的垃圾分类,人们会将垃圾分成十几类,甚至几十类,以至于初次进行垃圾分类的人会搞得一头雾水,所有的垃圾都有固定的收取时间,错过了会等一周的时间,在中国很难想象会有人将垃圾在家中放置一周,但是日本人的确做到了这一点。更令我惊奇的是,人们在超市购买了牛奶,居然会将牛奶的包装纸袋送回超市,包装食物的一次性饭盒居然会在洗刷干净之后送回超市回收,并且,提出回收这个想法的居然不是厂家,而是顾客自发的,而超市也居然真的就这样认真的坐着这项工作,不得不说我们每天都享受着各种各样的理所应当的服务,可我们真的就把它当做是理所应当的,可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理所应当的事!日本的地铁与其他地方一样,拥挤仍旧是无法避免的话题,这到真没什么可避讳的,到日本地铁的一个小细节让我很受触动,日本地铁的座位在早晚高峰期会自动的竖起,在十点钟后会自动放下,这当然是为了方便上班族,到这其中的合理性不言而喻,同时日本让我吃惊的还有老年人中心,这是一个帮助退休老人再就业的一个机构,帮助退休老人焕发生命的第二春,日本人退休后并不是像大多数的中国人安度晚年,而是再就业,赚点“零花钱”这些钱真的就是零花钱,因为它仅仅是达到了最低的工资标准,并且是一些年轻人不爱做的事情,但老人们却处之泰然,他们只是想通过这一件事情来证明自己,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与我们中国人的观念的确大不相同,不过我又想到,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老年人再就业,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新兴行业,我想以后的确可以考虑一下这个产业。说了这么多日本的优点,当然日本也有太多的不如意的地方,诸如日本人对历史的认知,并且我很难想象,像安倍弯人这种外祖父是二战甲级战犯的人居然也能当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并且他的外祖父岸信介居然也在战后担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我无语,真的很无语,简直奇葩!虽说,日本固然有立命馆大学开办的国际和平博物馆这样有历史良知的地方,但毕竟这样的地方真的是少数,拜访的人数连参观靖国神社的人的零头都不及,并且参观立命馆大学国际和平博物馆的人大多数中年与老年人,而参观靖国神社的人可是越来越年轻化,我能当想到这一点都感到可怕。日本像大多数欧美国家一样,硬件设施与中国相比,只能用落后来形容,毕竟中国的基础设施都是在十几年内修建起来的,但是日本的软实力的确让人敬佩,白岩松在日本采访的末期正好赶上日本樱花的盛开,和中国一样,美景总是受到人们的追捧,日本亦然,早早地就有人在樱花树下铺上硬纸板,抢占地盘,插图上男人们在硬纸板上睡着了,这一幕与那些街头上的流浪者并无分别,但人群散后,地面却干干净净,这一幕的确熟悉而又陌生。白岩松说他看到一个类似于中国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地方的厕所,以为你们日本人注重细节,城市里的公厕有手纸,这里可就不一定了吧,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一卷刚放进去不就的手纸,白岩松说这背后需要多大的组织协调才能做到这一点,单单这一点就足以让我肃然起敬。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日本的印象就是日本的风俗产业,动漫产业,以及中日的历史,日本的种种美好总是在传说之中,到今天我看到了日本的可取之处,我们的GDP超越了日本,但我们的国民素质,我们的一些生活习惯要真正的达到日本的高度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说了这么多,日本这个国家我还是不喜欢,但他的确多了一个让我尊敬的理由。我们讨厌日本,但我们只有看到日本的长处,尤其是在今天中日矛盾日益激化,我们只有知日,才能真正的战胜日本!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断断续续的把白岩松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看完了,作为一本电视节目的文字版,图文并茂,读起来不枯燥,文字也浅显易懂,不费神,很适合现在的自己阅读。在序里,白岩松写了一些关于中国和日本现在的政治局面,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关系,中日双方这几年的关系等等,说实话不太看得懂,不过大概明白了为什么07年就做的电视节目,要到14年又重新做一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对方,同时也了解自己。这既是一次节目的记录,也是一次认识日本的旅程。书里分了好多章节,分别介绍了对日本的初印象,靖国神社、和平博物馆等,还有对日本政界、财经界、影视界、文化界、音乐界等代表人物的采访。但让我印象深刻却不是这些,是那里的国民意识,有许多值得探讨和学习的地方。首先是防灾。日本作为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有防灾的意识无可厚非,并不惊讶。但想到上一个星期的刚刚发生的长江沉船事件,又觉得灾难的不可预见性,让人害怕。有一个细节很特别,在东京市,“区”的概念要比北京小的多,但没个区都建立了防灾教育和体验项目,重点对未成年人进行灾前预防训练,且一些学校就被设为周边的第一避难所,并设有专门放置防灾资材的铁皮房子。特别的不是这些,而是每一个铁皮房子里存放的给予人民生存保障的食品保质期是5年,一般到第四年的时候就会更换,更换下来的食品又会在进行各种防灾演习时让们吃掉,所以不会浪费。就是这样常态化的管理,才让幼小的孩子都能不惧怕灾难的突然来临,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应对灾难的逃生技能。而我们呢?其次是日本的环保。舞洲垃圾处理工厂外形五颜六色,像个大型的儿童乐园,十分干净,不是印象中的垃圾堆埋区那种又脏又臭的样子。许多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介绍环保知识的大屏幕、科普观摩走廊,亲身体验垃圾处理的流程,不得不说,这个国家真的非常懂得“一切从娃娃抓起”。变废为宝,让这个自负盈亏的大房子在投资巨大的情况下,既能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100%的无害化处理,居然还能保持略有盈利,这才是“双赢”。我们也开始有了垃圾分类的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分类垃圾筒已经在大街小巷遍布开来,但是有几个是能真正按着分类正确投放的。细致的垃圾分类箱分为许多,有投入垃圾塑料瓶的,有投入新闻报纸杂志的,有厨余垃圾的,有回收电池的,细致的垃圾分类可以分到17类。不同的类别分期分时收集,给每个家庭逐步养成习惯,这个过程或许会非常漫长,但却是非常值得学习的。细致的分类,可以减少多少人工分类的时间,我们不会再在微博上看见环卫工人满是伤痕的双手,不再担心会有垃圾桶里的玻璃碎片划伤他们。环保,该是全民的环保。第三,日本的落语,厦门的南音。书中有一章,专门介绍了日本的单口相声——落雨。本不懂,却忽然记起了和好友三人在厦门旅行时,一定要去寻找的厦门古老乐种——南音。同是民间曲艺演出的小剧场,虽已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却仍在变化的时代中寻找生存空间和传承的传统表演艺术形式。第四,饮食。关于吃,众所周知的有日本的拉面、生鱼片、抹茶,还有非常有特色的日本寿司。现在我们习惯将一些国家的食物用料理来称呼,比如日本料理、韩国料理,它们都具有一种将食物和器具完美融合的美感。就像书里说的,“日本的饮食是很在意仪式感的,不光在于味道,他们很注重食物的摆放和美,甚至切的薄片要用底下有颜色的盘子衬托出来。”比较喜欢关注各色各样的家居用品,最爱在淘宝上闲逛那些有特色的碗、盘子、茶杯等等,不难发现,带有日式风格的许多日常用品,已慢慢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好多女生的心头爱,而我们传统的茶具、青花瓷、漆器已经逐渐淡出生活,在年轻人眼里成为了“古董”。当然,或许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不代表所有,但这种美感却是让人记忆深刻的。第五,银色一族。千叶县的老人求职中心为不少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找到重新就业的机会,开启了银色一族的“第二人生”。感觉被社会需要,是这些前来登记求职意愿的老年人最重要的理由。他们会有自己非常明确的工作意愿,而工作人员也会尽可能地按照老人们的要求为他们安排合适的工作,例如:自行车停车场的整理、公园清扫、垃圾分选、园木修剪等一些轻体力劳动,把工作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同时还能增加点收入,便成为了更愉快的事情。老龄化的问题每年都提,要不要延迟退休日期成了多方专家争论的话题,其实,我们也不妨尝试这样的办法,让愿意工作的老年人继续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上继续发光发热,继续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结束时,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在日本,我们总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比如文字,比如建筑,比如唐诗和宋词。同样在日本,我们也时刻感受到日本当代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比如动漫,比如时尚,比如流行音乐。那么,我们当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多吗?回答是否定的,这个答案并不让人愉快。我们的确该底下头来仔细的想一想。”合上书,仿佛跟着笔者的足迹粗略的游览了一遍日本,东京的樱花、京都的街道,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映在脑海里。而不可忘却的历史也会像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里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深深映在心里。

文笔尖锐

其实我看完《行走在爱与恨之间》后觉得白岩松文笔简单如流水,后来看了《痛并快乐着》才知道白岩松的文笔的基本功如此扎实犀利,才理解为什么写《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要写得如此平淡客观,因为要客观的描述去日本的所见所闻所想,不带一点色彩,越是简单平实的的文笔越是体现白岩松文笔尖锐,思想独到,格局之大!

看完的一点点感受,不多

这本书就前言来看的话应该算作《岩松看日本》的衍生物。没有看过那一档节目,所以直接看书,其实感觉也是还不错的作品。可能看节目会有更深的体会吧。其实这本书的名字大家听起来应该都会蛮熟悉的感觉。行走在爱与恨之间。乍听上去好像是什么伤感文学的名字。后面听说是白岩松写的,关于日本的,想了一想,好像挺到位。真正就决定要看是上学期的文学课老师有推荐。没有说他写的有多好,只是说,你们可以通过这本书,去初步的了解一下日本。再加上那是刚开始学日语,就去看了。从这本书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正的不能再正的三观。我们对日本的态度,和日本的关系发展,行走在爱与恨之间。后面,在这本书出版了7年之后,也就是2014年,岩松老师有在书中补充了一个观点,行走在爱与恨之外。我们仅仅把日本看做一个和我们平等的国家,不要因为它侵略过我们或是其他的什么而干扰我们对他的看法和态度。这是很重要的。不要因为以前发生过的什么,就认为日本什么都是坏的。其实有的时候日本民众比韩国还要明事理些,不然怎么说中日友好靠韩国呢>,<整个日本行程都是源于一个观点的,那就是知日。有一本杂志也叫这名字,目的应该都是一样的。不要有偏见,正确的认识我们的不足,更要认识日本,很他们对中日关系的看法。所以白岩松团队去了日本,在中日关系紧张的2007年,去中国人人人都知但却有不了解的靖国神社,去采访日本的经济大亨,流行歌手,也去了解相扑,动漫,垃圾分类。。。。。我奶奶至今还说去日本留学是卖国,当然因为时代差别,但是,我们新一辈的应该要有正确的观点,首先就要了解日本。最后,想要提出的一点点问题,部屋不是只指日本传统运动相扑师门的简称,最主要的是房间的意思。。。。。文里一点点翻译不到位会产生误解的地方

平淡的叙事

印象中知道白哥做过关于日本的节目,应该是比较早的事情了,当时也是粗略的看看,并未深入了解。这本书是在亚马逊买书时满99的赠品区获得的,原因就是他是白哥写的书,并未实质性的关注内容去。今日终于抽出一下午的时间将其看完。时隔这么些年,再把当时岩松看日本的文书整理下,重新发表,我的理解是可能现下中日之间关系冷淡,低迷及各种冲突,不得不让我们再一次去审视那个我们不了解的国度。书中最后提到我们了解他们吗?不!他们了解我们吗?是!我就在想是怎样一种意识形态让我们在认识对方的时候产生如此巨大的差别。可能更多的是我们带有无比愤怒的情绪以及对方始终放低姿态学习(当然右翼势力除外)的缘故。我并不是在美化这个国度,而是真的对于普通百姓的我们也许能做的少之又少,但是增加对更多的了解,以及通过这六七年来第一次比较全面的介绍日本到现在,我们做了些什么,又学习到了什么,那些我们曾经学习的他们的软实力又做到了吗?我们国度任何事情永远让人感觉雷声大雨点小,任何一个政策刚开始都是轰轰烈烈,可最终过不了多久就会淡泊,淡然。就如前段时间的红绿灯管控,真正起到效用的又有那些。以至于我偶尔会装逼的思考我们到底缺少了些什么。我愿意把他归结到叙事性文学的类别下。对靖国神社的解读,对二战中各方面的反思,国民素质的教育,各领域有影响力人物的专访,饮食,娱乐,财经,生活的描写,像叙家常似得给我们娓娓道来,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其垃圾分类的成功和从小对防灾意识的教育,又让想起来我们不争气的国足,说了多久的从小抓起,究竟抓到了什么。除了日本动漫,多多少少了解日本还是通过我大学同学,现在的好朋友XXX。最近了解是通过知日,才知道了秋叶原,涩谷,武士道精神,日本天皇等等。以至于向来对日本电影比较反感的我还静下心来看了部叫做丈夫得了抑郁症的电影。书中内容也不用过多的探讨,权当是了解日本的一本读物。其实很多时候静下心来做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浅显的了解日本

看了老白《行走在爱与恨之间》,它是2007年《岩松看日本》系列电视节目文字版本,让我对日本的了解相对以前多前进了一步,不得不说,看完以后,书的质量有点失望,是呀,毕竟是央视的节目,必然会带有政治的色彩,编订成书,言语之间必然是平和、不犀利、不尖锐的,但是透过文字还是让像我这样的老百姓对日本有别于以往的感受。【本土对战争的看法】主流的思想是含糊不清、暧昧不已的,他们认识到战争的痛苦和苦难,却有意或者无意地回避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的罪恶,右翼团体用“宣传车”在日本大肆宣传所体现的“街头政治”浩浩荡荡,看到这就想到“耳濡目染”这个词,就像电视的广告,不断地循环播放,即使你无心去听,但是它也会给你的思想埋下一粒种子,在某一瞬间,你自然而然的就会从口中说出一样的广告词,这也是种子发芽的时候,右翼的思想在民众中依然成为了日本对战争,对英雄推崇的主流思想,即使是央视那样的贴近的走入日本,也无从知道年轻的日本人到底是盲从,还是有意识地去膜拜。反观我们本国,有时候很忧虑,我们的年轻人在面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态度是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还是重复别人的论调,希望我们国家有更便利的场所,更全面的资源,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去走进这段历史、了解这段历史、思考这段历史,相信经过自我思考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去牢记历史,对未来的探索会更直观,想得更深。【日本人的思想】老白用了日本首相和发言人在国际言论的例子去佐证,这一切都和日本人注重细节不重视宏观,注重输赢不注重对错的传统文化心理有关。曾经,我也想去探索一下他们的思想根源,可是,我总是在恐惧中却步,以下仅代表我个人看法,无论西方的国家、中东、非洲等等,至少在表层是对某些东西的敬畏,呈现出来有阳光、向上、积极的因素,因为他们有宗教,这个宗教根深蒂固,宣扬的多是向善的。但是日本,每每想到他们把婴儿抛向举起尖刀的样子,我总在想,难道他们就没有同比心吗?假如他们的孩子也被这样,假如他们的母亲、姐妹也变成了慰安妇;假如他们的兄弟也成为别人杀人游戏的道具.......他们会怎么想?在某一瞬间他们会这样想吗?可能有很多人会说,你根本不了解真正的日本文化,就在这里自己臆想,是呀,谁能告诉我日本到底敬畏什么呢??【值得学习的日本】很多报道都宣扬的防灾意识、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等等,这些都是大众熟悉的,所以也不想多说,我常在想,日本的家庭为什么能有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垃圾的分类,大概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一个不需要工作的家庭主妇,放在我们中国,普通家庭一个人的工资怎么能养活一家人呢?两个人工作还不一定够呢。(哎......一幅推卸责任的嘴脸)不得不说垃圾分类给日本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都是巨大的,作为一个后起国家,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比现在好的,然而并没有,主要是没有形成那个意识和习惯。书本中说道日本传统的一些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和我们一样的问题,其实在传承文化中,是可以借鉴的,像日本的以“落语”(单口相声)为内容的动画片《落语天女》受到了日本儿童的喜爱,既能够让小孩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能够解决儿童对动画片的需求,我们的动画片也不会总是《熊出没》系列了,后来想想,其实我们的民间艺术不是有很多素材吗?只希望央视能够放低姿态,去拍一些更接地气的东西;还有就是日常的东西像房屋的质量,虽然我们可能不会像日本一样一年365天都在地震,可是我们也希望房屋能有保障;我们也希望能够更多的使用我们本国自己创造的车子,有质量还能有特色的符合我们国人的各种习惯......希望未来更加美好!(PS:整本书讲的东西很全,但是会让你找不到它所要表达的观点,找不到经过深刻的思想所反映的东西,是一本打着白岩松旗号的商业性质的书。实话,非常不喜欢!不禁想到了BBC拍摄的日本系列,有好也有坏,而且看采访的时候,那些日本人被问到尴尬问题时那种真实)

老白的一次马失前蹄?

命题太敏感,虽已不愤青,但是依然不能接受名嘴收着被侵者的钱再去传播一个侵略者的所谓文化(何况还一直不认罪)。我们需要学习,需要进步,更需要骨气。我们是发展中的巨人,各种主义不愿看到我们社会主义的成功与强大,这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厚积薄发的能量与恒心。很后悔这次支持了老白!

骗子,完全翻版

尼玛,太坑人了除了续是新的,和几张照片别的完全是重印太,商业了吧,你换什么名字气……!还嫌我短,往长了写什么看过《岩松看日本》的这本就免了,不要再花钱也太商业了吧,这书出的2007年的故事,就那样吧

政治与生活不同

原来挺喜欢白岩松的,花了一下午读了,有点失望.立意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文字只是记录,有必要出书吗?好像看到杨澜的访谈录,主持人:嘉宾:。这种题材看电视好了,非要出版。圈钱啊?一点保存价值没有。也许是因为央视的背景,看不到不同的立场观点。也就变成执政党的宣传工具。也是适合2007年,时间已经迈入2016。获得信息渠道更多,读者可以更独立客观看待问题.你可以提供信息,但是我有我得判断。

过度渲染历史是另一种背叛

我们的观念被太多固有的东西所束缚,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让我们认为所接受的认识是理所当然的,没能让我们学会从基本的事实出发理性的看待现实。至少中国人民对日本太陌生、太不熟悉,我们沉浸在受虐的痛苦中不能自拔,被历史的包袱压得无法正视历史面对现实。毫无疑问,在历史上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我们身为历史的受害者应该怎样总结历史、走出历史、走向未来。在一定程度上,普通的日本人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在这一惨痛的历史面前,没有人是胜利者,死者已死,活者仍然承受着心理上的伤痛和自残。对于历史的追究能不能有个界限?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过度渲染历史难道不是另一种背叛,一味地指责只能更加割裂双方的心里纽带,会更能煽动民族极端势力的复活,包容、和解才是走出伤痛的唯一途径。本书虽然只是展现了日本的冰山一角,但它理性客观的态度值得赞赏,中国的媒体不能只是“宣传的工具”,要学会引导而不是煽动民众。

中国人行走在日本的一点点体验

这是对此书的一点点感悟与亲身体验……(白岩松著)三月的日本,一段“暖春之旅”的切肤体会。岩松说:爱是一种快乐,恨是一种痛苦,每一刻都痛并快乐着。对于日本,我想说,老人们对于这个国家的负面情绪大一点,原因自然不言而喻,日本近百年来对于华夏的侵略与战争,以二战至上。年轻的一代对于它则多为崇尚与推崇,这也赖于日本精湛的现代文化输出引领亚洲的时尚潮流,加之动漫对于全球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而我对它,现在想来,可能仍是又爱又恨,爱它的国民素质,环保环境,艺术风貌…恨它的狭隘的民族性格,死不认错的历史,野蛮的掠夺…当然,这也要一分为二看,前者是日本国民的行为方式的体现,而后者是当权者政客的虚伪与利益。东瀛之国,给我留下的很多都是好印象,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都说日本把术做到了极致,而恰恰忽略了道(尽管日本很多东西都贴上了道的标签,而中国则谦虚的把它们称其术,比如剑道,武术)其集大成而深远者,还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日本只是学起皮毛罢了。以前可以这么说,现在,还不得不承认日本把术上升到了世界认可的文化输出了,以至于很多西方国家都接受和认可日本文明的优越性而忽略了文明的奠基者和老师:中国。东渡扶桑,感受最深的是日本人的谦卑和他们骨子里的双重性格。日本人的快节奏和高效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而不想影响到他人,不给别人制造不便同样如此执着而坚韧的履行着。在日本,我们总能看到中国文化对于日本的影响,比如文字,建筑,比如唐诗和宋词。同样在日本,我们也能感受到日本当代文化对于中国的影响,比如动漫,现代城市生活,比如流行音乐和普通话。都说中国人实用,可去了日本,发现他们不仅实用,而且美观。那种几近苛刻的精致和实用主义,在日本的街上是随处可见的。小是小,但不乱,错落而有致。反思历史,一个又一个巧合,接连而发现。课本上说到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发生的时候十分接近。1894甲午大海战,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最后一次蒸汽铁甲舰海战。还有明治与光绪,第一个字都是光明之光的意思,都是太阳。只是一个民族蒸蒸日上,另一个沉睡的巨狮,则日薄西山。很难站在很客观的角度去评价日本,去看待今日的中国。我知道,我还可以写很多,关于日本人的优缺点…硬件我们已经不输给他们,但是软件的提升,仍是任重而道远。放下思考已久的心吧,听一听菊次郎的夏天,欣赏一下宫崎骏的漫画,深呼吸的回忆电影紫日里唯美的镜头,这些,都可以在一个慵懒的下午,或明媚的清晨,坐着日本的火车,一路回味,或是在暴走关西的路上……

重新认识日本

读了几天终于在今天看完了这本书,白岩松的书一如既往的好看,不管是他写日本还是写自己的生活,都很喜欢。以前看日本,只是停留在电视上面看到的他们侵略中国的罪恶场景,给予我的内心留下不太好的印象。但是另外一方面来说,早就听说过日本的很多东西都做的很好,电子产品,动漫,日本汽车等等都很先进的时候,让我不得不去重视这个离中国很近有很发达的国家。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了日本的很多方面。通过一本书来了解一个国家显然有点片面,但是这本书从多个方面来介绍了这个国家为什么能走到今天,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在环保方面做得很好,把资源回收再利用;对退休老人的照顾,整个国家的自然环境的保护,公共场所井然有序国民素质的体现等等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我可以很容易的了解到一个国家。今天我了解到的日本,给我对这个国家有了很重要的影响,可以指引我在以后的世界观,价值观,对待人以及这个世界的事情上面产生一些影响,好的影响。让我会想,为什么那么小的一个国家可以发展到那样的一个程度,人口素质那么高,他们有事怎么样做到的呢?但是,我想一定在很多地方都做的足够好的时候,对生活足够用心的时候,有一些人能够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一个国家才能够进步。还有一个收获就是作者所给与我的影响:他在跟人交流的时候,那种不卑不亢的态度,还有在访问的时候,提出的各种各样的精彩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很值得我去学习。延伸一下,比如在日常交际中我应该怎么样跟人聊天呢,现在通过看这些我就知道。我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来了解一个人,跟人交流,这很重要!对的,书的名字行走在爱与恨之间。想起女朋友她一直很喜欢日本,我想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今天我觉得我也有点喜欢上这个国家了。

快餐读本

一本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能读完的书,内容涵盖了有关于日本经济、政治、文化、思想、态度、动漫、环保、明星、生活、旅游等方面的书,都只是简单的说明,作者字里行间都站在客观的角度评价和介绍日本的风土人情,读过之后谈不出印象深刻,都只是点到为止,似乎没有娓娓道来感受很刻的事务!只能说还行!但是有两句话可以记住:日本精神的浓缩,坚忍的性格、超凡的意力、相素的品格。日本传统文化心理是注重细节不注重宏观、注重输赢不注重对错。

不是一句对错就能说的清楚

时间的车轮在不停的往前走,做为受害者的国家,对于下一代的教育里面饱含了对另外一个国家的仇视,甚至很多时候在降低自己的地位来哭诉一些东西,该到改变的时候了!历史应该被还原成客观的存在感,警惕慢慢的替代仇恨,爱还很难,但是需要沟通交流。

因了解而生兴趣 —— 读白岩松《行走在爱与恨之间》

公司之前有组织过去日本的团体旅游,身边也有同事对日本有极大热情,一去再去。而我自身,虽有对宫崎骏的极端喜爱,却一直对这个国家没有萌生过特别大的好奇与向往。但读完了这一本媒体人眼中的日本之后,突然升腾起该去这个国家看看的愿望。整本书是以了解为动机,把日本作为一面反观自身的镜子。作者以最敏感的历史问题切入,介绍日本的三个历史代表建筑——全部与中国有关—— 靖国神社,立命国大学和平博物馆,神风特攻队和平会馆,从中探究日本人对历史的反观态度。以下的话虽然说起来有点羞耻,但我作为一个小知识分子,其实对于那段本该被铭记的历史却是并不熟知的,或者说当别人谈论到参拜靖国神社时,那种所谓的愤怒也多是流于口头的。这或许跟中国的历史教育有关,战争史民族难的讲授并不是从提升民族意识出发的,而是从升学角度出发的,这或多或少打压了大家的了解欲望。其次,学习仅仅停留在课本文字上而缺乏更实地更直观的教学资源,效果肯定是打了折扣的。书中另外一大块是对日本公共设施的参观了解,如地震演习,环保工厂,老年工作,地铁交通,而这一块也是让我震动最大的,当然也是国内最需要学习的地方。这些事情的落实一方面是政府与企业为了保障社会与经济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也确确实实渗透到了全民的意识中,才得以贯彻持久。当然了,会有人说中国是big country big problems,但不开始做永远没有做成的时候。取之于民且用之于民的事终归是好的,普及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当然中间是需要多方努力的。除了这些相对偏社会政治的内容之外,作者一行也对日本文化进行了调查体验,如涩谷的时尚,大阪的相扑,道顿掘的美食,东京的动漫节,鹿儿岛的沙浴及最后的樱花雨。作为一个游客的角度,这些可能是更吸引人的,也是更容易被体验到的东西。希望有机会去亲身感受。书中还有很多篇章是对日本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时尚等各界要人的采访,但包括滨崎步在内,这些人物都在我的了解之外,因此也不能产生太多的共鸣。但正如作者所说,日本人对中国的态度还是很多元的,同时,日本对中国的了解也是比较充分的,能够清楚中国所隐含的机遇与挑战。至于中国现在对于日本的研究状态,毕竟书中记录的是07年的采访,时隔近十年,不知道是否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呢。

真实的一次了解

这本书是作者白岩松透过记者参访角度看待日本,只能对日本进一步的了解,纪实 。靖国神社--本为对战争中英雄的供奉之地。1978年秘密的将二战中包括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在内的14名甲级战犯供奉于内,政府要员的公开参拜造成了国民对于此情的愤怒,日本右翼对于这段历史的扭曲,将侵略中国的战争定义为“支那事变”的事实看起来更是可笑的。每年约600万人的参拜,对于日本年轻人来说不能正确的接受历史看起来是没有办法能接受的实情。和平博物馆--立命馆大学(影响力仅次于早稻田大学)的和平博物馆更多的展现的是理性的声音。与靖国神社截然不同,这里陈述了二战期间日本犯下的罪行,赤裸裸的展示了侵华、罪证的事实。但此管之小,无法对比靖国神社庞大并不断增加的拜访数字,日本右翼也一直在街道不断的宣传扭曲的“街头政治”。神风特攻队--自杀式攻击的巨大牺牲品,其实多数的飞机并未到达目的地便已失去动力掉入海中,日本对于这场战争中国破家亡希望带来无战争的和平,但并未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场惨烈的战争,这是目前日本绝大多数需要反思的问题。渡边恒雄--《读卖新闻》日本第一、世界第一大报。作为老总的渡边发自内心的要讲述理性的声音,反对首相对晋国神社的参拜。防灾--作为地震的高发国家,从小学生开始对灾难意识的建立。政府对于避难所、避难所中物品的准备无疑是非常到位的,实物、水、应急灯、便携厕所等,食物还有1年到期前,全部作为食用,随之换新。防灾物品的商店几乎随处可见,家家户户定期都会购买,有一种可以保质长达5年的饮用水。中国人对于灾难通常都是避讳的,缺乏面对的勇气。涩谷--亚洲流行的发源地,引领东京至日本至亚洲的时尚。相扑--在日本国民心中,相扑手拥有崇高神圣的位置,相扑选手的学习需自食其力,低级别选手需要给高级别选手洗衣做饭(只吃火锅,需要更大的体重)按摩。横纲选手为最高级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加入日本的相扑,不免让日本人有些不满,尤其是近年来自蒙古国的横纲级-朝青龙。垃圾处理--环保意识从娃娃抓起,垃圾细分到了17种,比如瓶子细分了颜色,瓶子和瓶盖的分开。超市的包装盒、白色塑料盒都是在逐步的提高回收率。每家每户的这种执行和对环保的意识,是比较值得让人尊重的。道顿崛--天下厨房,好吃的都在这。日本人离不开你刺身与寿司。日本的乌冬面来源于中国的乌龙面,现在却成为了很多大阪人的一日三餐。银色一族--日本的老人退休后往往都会寻找一份职业,比如日本的出租车行业几乎见不到年轻人。日本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为社会服务,也给老年人保障老有所养。老年人发挥兴趣对社会服务,充分的尊重。动漫--动漫产业可谓是日本的象征。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藤本弘、藤子不二雄的《机器猫》可谓是中国观众接触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也是日本漫画史的代表。中曾根宏康--中日邦交的历史活化石,与周恩来、邓小平、胡耀邦的关系都很好,他执政时间奠定了中日友好的基础。东京地铁--东京地铁很方便,几乎能到达你所想去的任何地方,不仅普通人,高官、企业总裁、教授也很少开车日常出行都是地铁。地铁内的环境十分安静,大家各自读书、睡觉,生怕打扰别人,红色区域禁止打开手机。另外设有女性车厢,小学生以下的孩子或者老弱也可以使用,设计的考虑还是非常之人性化的。樱花--花期只有7天,从南(九州岛)到北(北海道)依次盛开。在公园赏花一早提前到达公园占位 ,人们出来赏樱更像是全家人的聚会,朋友们的聚餐等等,但绝对会维护环境,不会产生垃圾的随意丢弃。书后观点:日本的文字、文化几乎都是起源于中国,但是为什么当今的中国软实力却在落后日本。不能以中国人口基数大作为理由,还是在于思想中根本的意识就是薄弱的。虽不能完全改变我们的国家,但应当还是洁身自律的去适当影响他人。

爱恨交织的情感

这是一本全程没有困点的书籍。提到日本,作为中国人必然会想起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历史,这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中国人对日本的抵制体现在了很多方面,例如抵制日货,烧日系车。国耻故不能忘,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借鉴也是不可少的。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日本的印象就是物价贵,科技发达,人们穿着时尚,日本的樱花很美。这本书让我看到的首先是日本思想的多元化,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美化那段侵华历史,有些人是尊重历史本来的面貌的,只是右翼的声音更尖锐。然后我看到的是日本各界人士对于中日关系的见解,有政界的要员,有经济的掌控者,有演艺界的相关人士也有日本界的泰斗级人物他们对中日关系都是抱有积极态度的,并致力于中日关系的发展,这让我们对中日关系充满信心。当然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日本人的态度,执着认真的态度。日本的环保,日本的防震防灾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是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章节。日本的文化也是多元的,最为大家熟知的便是动漫。看到这种种,也不由得从心底觉得我们要学习和借鉴的还有很多。我相信只要我们用辩证的角度看问题,中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好。(PS:想去日本看樱花呢! ^ - ^ )

客观,但是不深入

整本书给人的基调是开始努力的做个新闻人,然后慢慢的投入进去之后不再考虑民族感情,而是客观的记录日本的所见所闻,因为有很好的资源和后盾,所以采访遍及日本的各个主要方面。只是感觉用这样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累积起来的不深入。或者说是这个只是采访记录的文字版,为了出一本书,从而累积起来的。前脚看完《看见》后脚来看这本,落差有点大!

观看、思索、思辨——《行走在爱与恨之间》

正如白岩松在开篇的序里提到的那样,“我们注定永远拥有一个不会搬家、以为很熟悉其实却很陌生、关系已经到冰点的邻居——日本。”提起这个国家,似乎每位国人都有满腹难言,一方面曾经的东京掀起过席卷亚洲的时尚狂潮;一方面对两国对历史的不同认知又让彼此摩擦不断。书中提及,在日本的主流媒体和报刊中,对于中国的大事小事其重视程度与报道篇幅绝不亚于美国,日本对中国的了解自始至终都是清晰而深刻的;但是我们对与日本的态度呢?打砸日本车辆等物件的行为屡见报端,不去赞赏也绝不评解的媒体用暧昧的态度纵容着这种盲目、无知的“爱国”行为。除了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报道,我们的媒体人、我们普通人真的敢说对这位邻居很了解么?“日本依然了解我们,可我们并不了解日本,面对未来,这是危险的!”用一下午时间泡在图书馆看完这本书,感觉白岩松的立场基本还是理性、客观的。通过对新闻节目的记录,通过对日本史观、环保、老龄化问题、防灾、动漫、饮食、政客与明星、传统文化的保护等选题的走访与审视,采用口语化的写作、采访图片、走访形式的记录,让我们更有趣地看下去。“与其说这是在看日本,不如说是换个角度看中国,这才是我们出发的另一个目的。”印象比较深的一是日本人在环保和防灾上培养的无意识的重视;二是老龄化环境下对老年人生存方式的探寻;三是理性爱国与文化坚守。北京的雾霾在被调侃多年后仍不见好转,我们寄希望于相关政策的出台、企业的转型、政府的监管……想到了自身如何减少雾霾的伤害,却想不到如何从自身做起,为我们自身、为我们的儿女与子孙保住一片青山绿水。书中讲解了舞洲垃圾处理厂如何将垃圾处理和旅游、青少年环保教育有趣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我孙子市(这个名字真的很特别)普通人家对于垃圾分类的做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现代化的城市契约文明。我国在努力地实现现代化、推进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应该注意,城市化的建设不是楼房有多高有多少,而是人们在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好转的同时,能够学会城市的契约精神。

略微失望

1·记得白岩松在序言中说:“责任重大,我更多的是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去看日本。“但他把整本书写成了随行日记,而且是以新闻人的身份去看待日本,我并没有从中更加了解这个国家。2·文章结构太零散。3·白岩松发表了很多言论,单独成句来看还行,但写成一篇文章来看就略显松散,不知道他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其实我们需要的是包容和学习

这是本新闻采访记录册,反复的看了两遍,心中还是有些感慨!文章记录的内容是2007年的采访节目,内容中部分和当下社会有一定的差距,但并不妨碍我们的理解和对比。日本这个词对于我们的生活其实并不陌生,我们每天都在与这个词打交道。新闻中自然不用说了,几乎隔几天就有现在安倍政府改革政府,否认二战罪行类似的新闻播出,每天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的人肯定都了解一些。对于政治,我们这些普通老板姓是有很大距离,这里只是谈谈自己身边遇到的是事情的感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接触到日本相关事物是日货、赴日旅游和留学生。日货,大多数国人都用过,从日产汽车、数码制品到生活中的护肤品、纸尿裤等等,生活中到处都是日货的身影。近几年兴起了代购风潮,日货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情况就更多了,最近还有新闻称游客在日本的抢购风潮已经从马桶圈变成了感冒药。这样的新闻很多,网络上有人评论说这是不爱国的行为,应该抵制日货,相信国货。其实这样的事情陆续的发生,究其原因大概为这样几条吧!1进口产品赋税高,国内外的价格差距大.趁着去国外的机会多买一些,省钱!这也是代购兴起的原因。2.国外的产品质量比较好,相对于国内产品,性价比更好,更划算!3.国内同类产品质量堪忧,市场混乱,国外的产品质量有保障,即使价格贵,用的心理给放心。这种情况在婴幼儿用品上面表现尤为突出。朋友家的宝宝是个“国际宝宝”,用的是日本产的纸尿裤、欧洲产的奶粉、澳洲出的衣服等等。朋友夫妻也觉得进口的产品贵,但是国内的产品质量堪忧,家里就这一个宝贝,宁愿贵也要给他买好的。4.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觉得国外的东西就是好,去国外买些回来送人也有面子。国人爱跟风,这样的风潮也是不少!对于日货,作为平常百姓的我们,考虑更多的还是性价比!以我自己的生活来说,我用着日产的护肤品,效果的确还不错,更重要的相对于国内产品,价格效果还有有很大的优势。朋友夫妻觉得价格贵也坚持买国外产品,担心的还是国内产品的质量。真正想要在生活中做到“抵制日货”,要提高的还是国内产品的质量,做到高性价比,而不是仅仅是不断地在喊“抵制日货”的口号。对日旅游,现在家庭条件富裕一些家庭都有条件选择去旅游。现在网上有很多舆论说:去日本旅游就是不爱国。这样的言论,我是不敢苟同。旅游本来就是件放松身心、快乐的事情。日本作为邻国、文化渊源很深,去旅游是最平常不过,正常的选择。去日本旅游就是不爱国的说法未免太偏激,以偏概全!留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过接触过不少。我的高中、大学同学中也有好几位去日本留学,有两位留在了日本定居生活。留学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大事情,对学生来说去国外生活也是一种挑战。上大学时,见到过不少的日本留学生,其实从外貌、身形来说,与国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除了在大冬天,看到日本留学生中的女生光着大腿穿短裤表示惊讶外!在朋友聚会中,同位留日同学聊过,聊到了他一些感受。日本地狭人稠,社会压力很大,礼仪、社会等级要求比中国要严格得多,相对与日本,感觉在国内的发展会更好一些。留日朋友说:日本物价高,压力大。但很多领域还是领先于中国。向她学习的专业是工业设计,这个专业在日本的发展优于中国,在日本好好的学习和工作几年,积累一定经验,回国内还是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也积累一定的资金和海外背景。在平时的生活里还是有很多的方面会和日本相连,我们把更应该抱有包容学习的态度。我们的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还是落后于日本,有很多需要学习进步的地方,对于同日本有关的事或物完全持否认态度,这样的态度是不可取!

一本专为中国人写的日本科普书。

读完书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便是:在爱恨之前,先了解。是的,我们曾无比仇恨日本,但当历史越来越远是,年轻人之所以恨日本是因为父辈恨,是因为我们国民历史教育的倾向是恨。但,只能恨吗?读完《行走》之后,才知道日本有那么多值得学习和深入的优点,甚至他们的那种效忠天皇的决心。我更愿称这本书为日本科普书,专为中国人而写,它阐述了中国人最应知道却“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又以为“知道自己知道”的日本现状。从书中我才了解到,对于中日战争,日本内部不仅有“靖国史观”还有些认清历史呼吁和平的声音出没在朝野。我们不应该片面地、“激励”地、无理智的对待日本,毕竟,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嘛。


 白岩松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