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与社会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08639178
作者:[美] 托马斯·索维尔
页数:402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反思及批判“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学名著,也是研究当代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从观念、经济、社会、媒体、法律、战争等6个方面全面陈述了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中的舆论导向作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官方政策的形成都会受到知识分子所塑造的舆论氛围的影响。 当代知识分子不仅影响力胜过以前,而且发挥影响力的方式也大有不同。他们并不是通过塑造执政者的观点或引导执政者的行动来影响事件进程,而是通过影响民主社会中的执政者的行动的各种方式,来塑造公共舆论,最终影响事件进程。无论执政者是否接受知识分子的一般构想或者决策,知识分子的这种影响都会实现。《知识分子与社会》通过大量历史和现实的案例,深入、全面分析了知识分子导致社会变动的背景、诱因和巨大后果。

书籍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一章 知识与知识分子
第二章 知识与观念
第三章 知识分子与经济学
第四章 知识分子与社会想象
第五章 媒体和学术界中的可选择现实
第六章 知识分子与法律
第七章 知识分子与战争
第八章 知识分子与战争:重复的历史
第九章 知识分子与社会
译名对照表

内容概要

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美国当代杰出的经济学家、最具影响力的社会评论家。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哥伦比亚大学以及斯坦福大学讲授经济学课程,现为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共政策高级研究员。 托马斯·索维尔在经济学和广泛的人文社科领域均有重要建树。他撰写了包括《基础经济学》、《被掩盖的经济真相》、《美国种族简史》在内的30余部著作,多本被翻译成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和日文出版,其中多本是亚马逊网上书店的超级畅销书。他还在《福布斯》、《财富》、《新闻周刊》、《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并担任多家著名媒体的专栏作家,广泛讨论各种社会问题。 他获得的荣誉包括由美国企业研究所颁发的、备受尊敬的“博伊尔奖”(Francis Boyer Award)、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奖章”、布莱德雷基金奖等。


 知识分子与社会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6条)

  •     从十七世纪开始,知识分子逐渐脱离对权贵的依附,成为一个新兴的独立阶层。几百年来,对于知识分子的崇拜与质疑从未间断。知识分子一方面作为人类前进的导师,具有任何阶层都不具备的持久而深远的国家影响力乃至世界影响力。他们一面继承“帝王师”的角色,引领社会与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一面继承牧师与乡绅的角色,规范社会道德,捍卫社会正义。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则以“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形象遭到社会的质疑。人们既不相信他们有能力指引社会与历史的发展方向,也不相信他们有足够的道德力量以至于能够担任全人类的道德训导者。二十世纪以来,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人们对知识分子抱有越来越多的质疑,包括来自知识分子的自我反思与批判。其中对知识分子质疑最深入者,当属保罗·约翰逊的《知识分子》与托马斯·索维尔的《知识分子与社会》。在《知识分子》一书中,作者对知识分子的个人道德充满了不信任。在作者看来,知识分子们(包括最伟大、最有成就的知识分子)最大的毛病在于重视抽象的理念甚于重视具体的个人。他们全都自称对人类抱有真诚而无限的爱,但对于身边的亲友,他们却表现得十分不近情理甚至异常残酷,比如“人类的朋友”卢梭将五个私生子女送进育婴堂,从此不闻不问。在我看来,知识分子的这种道德缺陷最大的危害尚不在于对其家庭与亲友的毁灭,而在于对整个社会的误导。二十世纪的人类历史早已证明,当理念高于个人成为社会共识,人类便会面临灾难。无论是纳粹政权还是共产极权,无不建立于知识分子的乌托邦幻想之上。为了实现一个虚幻的乌托邦,知识分子与极权者便联袂鼓吹国家或集体高于个人,集体理想的实现高于个人价值的实现。人本身成为国家机器的零件,成为知识分子乌托邦实验的小白鼠。正如作者所说:“思想的残酷就在于以为可以迫使人类去适应它”。为了乌托邦理念的实现,知识分子或主张“必要的暴力”(萨特),或主张“预防性战争”(罗素),保罗·约翰逊将之归结为知识分子对于暴力的迷信。我认为,这种迷信根源于知识分子重视理念甚于重视人的道德缺陷。迷信暴力恰恰是这种道德缺陷的一种具体表现。与保罗 ·约翰逊的着眼点不同,托马斯·索维尔无意批判知识分子的道德缺陷,而是致力于论证知识分子并不具有正确引导人类社会与历史发展的能力。他认为知识分子可以分为两种:持“悲观构想”的知识分子与持“圣化构想”的知识分子。前者肯定人类自身的局限与缺陷,对各种乌托邦持保守与批判态度。后者则满怀对乌托邦的神圣构想,并充满实现乌托邦的激情与信心。这两类构想可以对应马克思·韦伯提出的两类伦理观:“悲观构想”对应“责任伦理”,“圣化构想”则对应“信念伦理”。持“悲观构想”的知识分子并不认为人类终将发展出一个“美好新世界”,而是对人类的前途充满担忧,对人类的道德与能力充满不信任。因此,他们认为知识分子与当权者在提出理论或作出决策之前,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现实的责任而不是圣化的理想。与之相反,持“圣化构想”的知识分子往往滥用“知识分子的一个让人惊讶的特权”,即“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极度愚蠢,而丝毫无损于他们的声誉”。这种“特权”不仅可以使他们避免承担由其错误理念导致人类灾难的道德责任,而且可以消除来自良知的谴责与内心的不安——仅仅因为他们的信念是神圣的。托马斯·索维尔所批判的正是持“悲观构想”、“信念伦理”的一类知识分子。与保罗·约翰逊一致,他也以柬埔寨红色高棉政权的知识分子领袖为例,指出“圣化构想”对人类社会的巨大破坏。比较来看,保罗·约翰逊与托马斯·索维尔共同批评了知识分子的一个致命缺陷:置圣化的、抽象的理念于世俗的、具体的个人之上。他们的反思对于坚持几十年“社会主义理想”的中国是极有价值的。一方面,他们的论证揭露了乌托邦与理想国的虚妄与荒诞。另一方面,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应当从中获取教益,在逐渐获得相对的言论自由与经济独立的同时,重新反思知识分子的责任与使命。对于中国的普通民众而言,我们要“提防知识分子”以及其“圣化构想”,“任何时候我们必须首先记住知识分子惯常忘记的东西:人比概念更重要,人必须处于第一位,一切专制主义中最坏的就是思想专制。”(保罗·约翰逊)
  •     看了豆瓣的几个书评,包括译者自己写的,都非常精彩了。偶然的机会,买了这本书。但一直没有读。晚上拿出来翻了翻,很有共鸣。知识分子之于社会,大概类似于幕僚之于企业吧。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对幕僚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核心的观点就是幕僚对最终结果不承担责任,容易瞎指挥,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一观点与本书作者如出一辙。知识分子往往对常识和经验缺乏基本的尊重,会根据自己想象中的理想情况,提出各种观点和建议。这些观点和建议部分是有益的,部分是——添乱。
  •     这本书是从爸爸的书架上淘来的,却在我的书架上搁置至今。这几日翻完,觉得很发人深省。自古以来,士农工商的排序似乎就一直把知识分子供在神坛上,可知识分子是否真有如此神圣?他们对社会起到的是否仅仅是正面作用?先来看看知识分子的定义:知识分子是指一种职业种类,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处理理念,这些人有作家、学者等等。他们的成果,即其终端产品,是由理念构成的。知识分子的工作开始于理念并终结于理念,不管这些理念可能会对具体事情带来何种影响;理念所影响的这些事情和理念所带来的这些影响,往往并非由知识分子所承担,而是由别人所承担、承受的(比如政府的智囊团)。理念本身不仅是知识分子功能的核心,而且也是知识分子成就的评判标准,同时还是这种职业经常具有的危险诱惑力的根源。最可怕的是,对于知识分子的终端产品,是缺乏外部检验标准和问责的,即知识分子是不对外部世界负责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一个原则。这一让人惊讶的特权,使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极度愚蠢,而丝毫无损于他们的声誉。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医生可能要赔付上百万美金,而知识分子无论是面对普通公众促进圣化构想时还是在某个人自己的个人标准意义上都几乎没有任何约束。一些未被定义为知识分子的人(但他们的工作同样需要大量的智识),如工程师、金融家、医生等,可能要比一些或者大多数知识分子更加频繁、更为严格地坚持知识检验程序。而知识分子却更擅长用辞令回避知识准则,反而去促进非知识的内容或者甚至是反知识的内容。这一点在公共知识分子身上尤甚(理查德·波斯纳教授认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行动显示出一种“公共知识分子的媒体知名度与其学术声誉正好相反的趋势”)——“他在广泛的主题上侃侃而谈,在其中一些领域内他是绝对的专家;但在另一些领域,他所发表的观点可能仅仅来源于他碰巧浏览到的某本书中的几页内容。在这两种不同情形下,他留给别人的权威印象却是完全相同的。”要特别注意的是,就总体知识量而言(尤其是在常识性知识上),所谓的知识分子掌握的知识量实际少得可怜,且他们倾向于排斥他人的一手经验。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人士的无敌、偏见和群体性思考,也仍然是无敌、偏见和群体性思考。因此,“专家极有用,但也不是神”。对于广阔范围中的社会决策制定来说,专家并不能替代体系性过程。谈及知识分子对商人的偏见,作者提到大部分知识分子对于经济一无所知,这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经济零和观:任何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所获得的利益,就正好反映了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相应损失。但这种思维方式却忽略了这一事实:除非双方都发现实施这些交易与不实施这些交易相比更为可取,交易才能得以实施;否则经济交易将不可能持续发生。在这一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偏袒”理念,结果总是使双方都变得更糟,这是对福利国家的批判。而在法律领域,那些不受被圣化者欢迎的社会成员(即企业家、商人等),并不具有和普通大人相同的权利,更不要说去与那些在被圣化者看来更受欢迎教授特权阶层相比较了。大多数知识分子认为:法律某些被选定的社会群体更验证或者更容易记得对另一些社会群体的诉讼。简而言之,知识阶层想要的“结果”是:将淮责任转嫁给雇主方。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普遍是尊敬甚至盲从的(可惜我们的盲从对象往往是“公知”,或被媒体加工处理过的知识分子的某个片面性论断),可是我们是否想过:知识分子是否掌握足够全面的知识?他们是否滥用了公众的信任?他们是否坚持了正确的逻辑和检验过程?他们是否由于问责制的缺乏而为所欲为?他们的是否用高超的辞令粉饰自己的反知识?坚持批判性思维,冷静面对知识分子。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去tmd政治正确~
  •     当然他们没错,他们怎么会错呢,错的是社会,谁不承认就是不客观。
  •     尽管索维尔将本书的对象对准了美国和法国的公共知识分子,但是我们看到索维尔在书中所列举的案例就会发现,公知在全世界都是不受欢迎的。全世界人民都要和平与稳定,反对到处煽风点火。从这个意义上,索维尔是不折不扣的保守主义者,他的敌人是一群依靠理念武装起来,到处贩卖神圣理想的知识分子。最后一章对于公知的吐槽,真是经典。
  •     不断灌输知识分子也是一种强权。对客观现实和标准的抑制,甚至触及他们不擅长的领域,就来自于“自我欣赏这一特性”。知识分子善于表达,可以用各种办法修饰和强化他的观点,占领传播高地,让大众视其为专业和权威,但实践却未必正确。后面几章较弱,有拼凑之嫌,另外再一次诟病中信的翻译。
  •     把公知黑的一塌糊涂
  •     凑合,可以用作打脸但循环论证太明显,
  •     “抛开这些问题的倾向性不说,即使是一个诚实的尝试也未必理性。”
  •     岔开说西方有《知识分子与社会》一书,几乎黑遍所有领域的思想者。唱反调容易,它确实好过一潭死水,然以全知视角凌驾过去人,真真落得鄙陋。社会变迁非思想产物可轻易撼动,该是天时地利人和发酵出运动的生命线。如果种子不死,生根发芽,“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群体不可控,是个人初始意志的锅咩?
  •     反智
  •     2014第47书。《知识分子与社会》。讲了当代西方人文知识分子与观念,经济,理想,媒体,法律,战争,社会等七个方面的关系与作用,有些反智,在公知臭大街之当下,可谓正逢其时。在俺看来,知识分子容易高估自己,其实,百无一用是书生,刘项原来不读书。再高妙的知识,也只是二手货,原装的得靠自己实践。知也易,行也难。
  •     这书中:知识分子更应该写成社会精英。 最后作者就和他批评的知识分子一样,圣化了自己的观念,而没有给出论证,与其观念不同者,给与道德的鄙视。
  •     
  •     一上来就怼马克思和罗尔斯我实在没法读下去
  •     索维尔对美国左派知识分子的讽刺与批判还是很到位的,尤其是学界脱离现实,把人当做符号而缺乏对单个人的观察这点,还有一点就是左派知识分子往往缺乏经济学常识,所学仅限学科壁垒之内,缺乏宏观的感知,看得出作者对马克思有好感,他把马克思同现在的左派区分开,因为作者认为马克思是对经济运行规律深有研究,可与亚当斯密相比较的。还批判了左派知识分子的vision,认为一个理想状态下的完美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由这个vision所导致的短视或是选择性忽略其他问题,例如萨特等左翼文学家忽略苏联的现实而鼓吹苏联模式。
  •     应该是今年读过最棒的书,这种反思是对人性和人类整体的反思
  •     知识分子影响力越大,越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责任与义务是统一的。
  •     大家都是人,肚子里有点墨水不见得就能改变世界,总是标榜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大抵是想用墨水换点钱
  •     虽讲的是自由国家的知识分子,但天朝诸多公知何尝不是如此,批判多过实干,对专业之外的领域无所不谈,其实缺少基本常识;对热点的追逐不亚于娱记,却难以对某具体问题保持专注,并最终推动改变发生;用特长的辞令技巧抨击异议,自我合理化。
  •     知识分子最核心地理念:社会中存在现有机制制造出的“问题”,而知识分子能够研究出针对那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     同样,两年前
  •     ”大学演讲以主观标准为法则,经常带有对那些表达了愚昧观念的人实施‘再教育’的内容“||很想看看作者对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的公共知识分子的描写,可惜作者不是生存与那个世界中的反思者。
  •     观点与颜李学派类似。不过知识分子不谙实务的论点,却是用来替共和党经济自由意识形态保守的观念站桩。若论自负愚昧和节操不足,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绝不在白左知识分子之下。有意思的是国内自由派公知还在推荐此书,套用果戈里的话,“你们笑什么?笑你们自己!”
  •     昨天看《理性乐观派》的时候想起这本书,很多时候人们宣传悲观的目的可能不是真的悲观,而是悲观的论调往往比乐观的更能吸引眼球,于是想起这本书里写知识分子们有时候的做法,并不是出于知识,而是想借这些论调获得名声、财富与地位。
  •     一个知识分子写了一本书来批评知识分子。
  •     知识分子在人类历史进步中的作用,和其反思,对我们这些文人有很好的启示,收敛下傲慢和理论的炫耀。
  •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讲了知识分子的弱点,对经济缺乏了解,容易圣化构想,可以谬误而不负责,意识容易左倾,更相信精英主义,还有公共知识分子对舆论也有很强的控制性。虽然作者提到的知识分子病作者本身也有,其实像我们这种半桶水何尝不是经常对自己的观点过分自信,刚愎自用,确实发人深省。
  •     依靠理念贩卖神圣思想的公共知识分子本身存在很大的缺陷。感觉此文是对美国和法国公知的吐槽,又是对世界范围内知识分子这一职业的批判。黑的经典,哈哈~
  •     第三章写的实在槽多无口。
  •     作者自身就是他所批判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
  •     “我不是在说你,而是说在座的各位作家、记者、教师、经济学家……都是辣鸡”
  •     虽然党派立场有时有些过分,但绝对不失为一本好书。
  •     完全是在为新自由主义背书,他宣称马克思和罗尔斯是错的,却始终拿不出有力的反驳来,大概作者也是他所说的那类“大部分攻击马克思的人,从来都没有读过《资本论》”的人吧
  •     很有意思的扯蛋。仅此而已。
  •     黑知识分子的论述很有看点啊
  •     可以用来打脸网民了
  •     看到第二段就醉了,欺负今日老美大众不读马克思就胡说一气随意抹黑,都是些下三滥手段。存在过的反知主义之中只有李卓吾这唯一一例是战略性的、清明的。
  •     反政治正确
  •     真的很想知道,到底是谁给我推荐的这本书,很想骂天地,浪费我的时间,翻译垃圾,充满bs。先不谈一个科普读物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事实疏忽,这本书仅仅在最简单的三段论逻辑上都错漏百出,在不停的反驳知识分子扭曲数据的同时自己也选用扯淡的数据,以及,他预设“读者肯定会这么想啊你看读者被知识分子引导了”,噗,正常人都不会这么想,你以为大众真的会这么傻逼吗,一个统计范围都可以讲半天我真的不知道这本书些给谁看的,推荐初中生观看,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就不要看了。
  •     感觉太右了,但关于左翼知识分子的讽刺也挺有道理的。
  •     分析知识分子与媒体人鞭辟入里
  •     对正过来说也行反过来说也好有道理的不太感冒
  •     从结果倒推来论历史不能信服啊 而且作者自己也是被打脸的一员吧……
  •     新中国对知识分子的贬抑残害断尽了中国传统的文脉;欧美的知识分子又以学术自由为名,不负责任地生产着各种圣化构想和观念,蒙蔽搧动普通大众,获得存在感,影响经济政策和司法立法,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作者反复痛斥这些自以为是死不悔改的公知时,我总不尤要想起老毛对知识分子的深恶痛绝,有种荒诞感油然而生……
  •     自恋的傻逼文人一无是处,只会做极权的外围婊和帮凶
  •     从理念到理念,凭借一无所知而化身全知,横加指责社会而自身不做实效,知识何时成了罪孽?
  •     对知识分子的反思,非常刷三观。头尾章节很有力,中间的论证略弱了些。推荐对比阅读:理查德·波斯纳《公共知识分子》
  •     为什么应该警惕政治正确。
  •     对我影响非常大的一本书。保守主义启蒙。
  •     知识分子作为一种职业类型,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处理理念,其终端产品由理念构成。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始于理念并终结于理念。亚当·斯密从未经营过商业,但他是知识分子,他的理念深深地塑造了社会的现实形态,而其影响,由整个社会来承担。故而,不妨如此判断,知识分子这种职业具有危险的诱惑力。
  •     的确蛮深刻的,但是要注意,作者对“公知”的定义,与我们平常的用法是不同的。本书中的知识分子定义实际上是囊括了我们所谓的“公知”和“五毛”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