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全3册)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13313087
作者:[英]尼尔•麦格雷戈
页数:736页

作者简介

◎ 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100件藏品 / 讲述人类200万年历史
◎ 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 联手打造
◎ 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 / 历时4年,动员100多名馆员,400余位专家参与
◎ 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
◎ 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人类史上空前绝后的巨献。——《纽约时报》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由大英博物馆和BBC联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全面展现 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
这是一项“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了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纽约时报》盛赞其为“空前绝后的巨献”。
以完美的冷静笔触穿越各个大陆、各种文化与各个时期,本书是以收藏全球文物为宗旨的博物馆在当今世界上何以仍能保有重要地位的明证。本书让人欲罢不能,充满了深厚的人文关怀,文明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阅读。——《华尔街日报》
世上其他的博物馆可能想要效仿大英博物馆的这项巨献,但恐怕“没有一个能够与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广度相比拟”。——《纽约时报》
大英博物馆拥有真正的全球视野,既具严谨的智识,又有开放的心胸,这个项目所达到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博物馆的藩篱。——“艺术基金奖”颁奖委员会

书籍目录

序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导言 来自过去的讯息
第一部分 人之所以为人
第二部分 冰河时代后的食与性
第三部分 最早的城市与国家
第四部分 文学与科学的开端
第五部分 旧世界,新势力
第六部分 孔夫子时代的世界
第七部分 帝国缔造者
第八部分 古代享乐,现代香料
第九部分 信仰的兴起
第十部分 丝绸之路及其延伸
第十一部分 宫墙之内:宫廷的秘密
第十二部分 朝圣者、入侵者和商人
第十三部分 地位的象征
第十四部分 与神相见
第十五部分 现代世界的入口
第十六部分 第一次经济全球化
第十七部分 宽容与褊狭
第十八部分 探索、剥削与启蒙运动
第十九部分 批量生产,大众宣传
第二十部分 我们制造的世界
地图
文物清单
致谢

内容概要

尼尔•麦格雷戈 // Neil MacGregor
大英博物馆馆长,伦敦古文物学会成员,英国著名艺术史学者。
1946年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在牛津大学研修德文与法文,后在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之后在爱丁堡大学修习法律,1972年取得苏格兰律师执照。1973年在英国首屈一指的艺术史学院考陶德艺术学院研修艺术史。
1975年至1981年,在英国雷丁大学教授艺术与建筑史。1981年至1987年,主编英语世界历史最悠久的美术及装饰艺术期刊《伯林顿杂志》。1987年至2002年,主持英国国家美术馆。2002年至今,任大英博物馆馆长。2010年,获英国女王颁赠功绩勋章。
主要作品有《目睹拯救:艺术作品中的基督形象》《大师之作的诞生》《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等。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全3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0条)

  •     虽说只是一本通俗科普读物,但丝毫不亚于学术专著的严谨性。作者从大英博物馆藏800万件文物中,精选出能够代表整个人类历史的100件藏品,并将人类200万年历史分成20个阶段,每个阶段以5件代表物品进行解读,深入浅出,文句幽默,旁征博引,内容丰富。从物品中窥见人类历史,正是物质文化的典型写作方式。非常好的枕边读物。
  •     全书按照年代列举有代表性的藏品,可以了解到同一时代世界各地大概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能学到如何去“看门道“。首先是物品上的文字信息,然后是物品上图像的特征,再是物品的组成材料,最后是物品本身经历,如何经过多人之手到博物馆里来。一件物品的信息量是很大的。
  •     确实是一部非常适中的历史普及读物,不论是趣味性还是专业性都恰到好处但重点是,为什么总是会对基督教有意无意的攻击。并且这种攻击非常明显是很不负责的言论,以致让人很怀疑整部作品的严谨性。比如讲大洪水板(p95)中,因其成文时间比《圣经》早了400年就据此认为圣经只是神话的一部分。这么匆忙的结论只适合出现在快餐新闻贴吧论坛一类的地方,对于一本历史读物(虽然很简)似乎是太过玩笑了。就算是对《圣经》抱有某种偏见与似有似无的玩味(通篇可见),但个人情绪已经影响了客观的论述,对《圣经》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圣经所记录的洪水时间大致回溯到公元前2370年,直至摩西时被神启示才写下成文,作者的质疑是先否认了这一圣经说法的可能性,然后在这一基础上推测出了另一个结果——即圣经只是对远古神话故事的改造。另一处明显攻击在对希西家的描述上(p128),讲到希西家完全战败投降,接受条件,突然就说道“ 《圣经》略过这些不光彩的事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暗指非常明显。可以明显看出作者所在立场,但踩着这个立场去给大众传播自己都没有搞明白的东西着实让人愤愤不平。列王纪下,18:13-16节明确记录了作者所说的,圣经避讳的不光彩历史,如下:“希西家王十四年,亞述王西拿基立上來攻擊猶大的一切堅固城,將城攻取。猶大王希西家差人往拉吉去見亞述王,說:“我有罪了!求你離開我,凡你罰我的,我必承當。”於是亞述王罰猶大王希西家銀子三百他連得、金子三十他連得。希西家就把耶和華殿裡和王宮府庫裡所有的銀子都給了他。那時,猶大王希西家將耶和華殿門上的金子和他自己包在柱上的金子都刮下來,給了亞述王。”对于圣经持有异议的人很多,说法也很多,但是至少异议者都会有一套相对缜密的逻辑关系,起码具有“可辩性”。而对于这种莫名其妙的攻击,先站在作者个人的结论上,再把能用的不能用的有利证据一股脑的塞给大众,对于圣经知识匮乏的读者来说,和强买强卖也没什么差了。商品被强卖了就是花个冤枉钱,而一不小心思想被无良商人强奸了,自个儿还在享受着高潮实在是一件让人悲愤的事。所以在读正本书的时候,我怀着极度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实在是一本挺有意思的书,可是全程夹紧双腿,唯恐一不小心被塞下什么作者自以为正确却漏洞百出可是我也不知道你是不是正确所以我不知道有漏洞所以我就相信你是正确的然后我就一辈子也不知道我从作者获知的知识是不是正确认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已购。
  •     每章节都比较跳跃,通常是以小见大,历史基础不行的人看着可能有点晕乎,不过对于参观展品还是有不错的借鉴意义。
  •     在去大英博物馆前前后后的时间里读完了这套书,这或许就是我爱逛博物馆的原因吧。在一个小小的空间内,走过历史长河,走遍世界各地。下个目标读英文版,重温的同时学学英语。
  •     一周听完有声书,以小见大,以微观见宏观的史学写作方法引人入胜,许多细微处让人收获良多,期待去看展啦!
  •     12 缺失了一本(第一本),好不好算自己读完呢?这些闪闪发光的宝物,笔者有心思的特意挑选出来,让人们从中看到,人类是怎样走过这千万年的,非常喜欢。这套书值得珍藏。
  •      “吾乃奥兹曼迪亚斯,万王之王。功业盖世,强者折服!” 此外空无一物, 废墟四周,黄沙莽莽。 寂静荒凉,伸向远方。
  •     在权威性和全面性方面,目前为止,无书能及。
  •     读这本书之前,不敢说读过历史,读完后,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懂兴衰”
  •     棒呆了,100件文物将全球史串联了一遍。一点都不无聊啊,不是那种生硬的介绍文物,而像说故事,让人随着作者的时间轴遨游了一圈。
  •     #2017·16#民族身份认同和跨越时空始终有所互动的世界文明演变史。
  •     简直读得热泪盈眶
  •     细腻 娓娓道来
  •     我想要一张世界地图,仿佛一边走一边看奇观文物。也许6月上海展能与其来一场相会。
  •     非常值得一读
  •     没有刻板的说教与灌输,如同一位长者娓娓道来一般向你讲述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种种成就与骄傲。通过由点及面再到立体的方式,由一件文物提到它的今生前世,所处之背景、产生之影响,言简意赅,让人受益无穷。
  •     赶在看展前最后一天看完这三本书。对于世界历史薄弱的理科生如我来说,的确是一套很好的充电书。通过文物讲述历史背景,叙述故事性很强,有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
  •     偶然入手,看展前当作地铁读物。器物的魅力在于它背后承载的历史故事,人的故事。
  •     看完以后,发现所记录的文物,绝大部分是国家,宗教,和战争的衍生物。歌颂部落的英雄战士,国王以“神”的名义对自己的统治加深宣传;战争的胜利品,侵略的证据,战争的败落;宗教的诞生和传播,宗教的统治;土著社会,非洲社会,欧洲社会,惊人的一致的国家统治方式,尽管在互不相侵的时代,却也能构建大致相似的社会等级政治环境,尽管土著的武器和生活方式落后,其复杂而流畅的统治方式不比当时的所谓文明国家差。当然,上等阶级对下等阶级的残忍迫害几乎是没有差别的。 宗教与宗教,宗教与帝国,帝国与人民之间的斗争都用血写在历史的长河里。里面有句话特别深刻,“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而失败者只留下无声的物品。”每一件没有文字记录的文物背后,就是一个在历史的抗争中失败的灵魂或者部落或者国家,甚至一种文明的没落。
  •     用一百件文物讲述世界史,文笔不错。我要去国博看展!
  •     有脸叫世界简史。翻译也很糟糕。
  •     后悔去大英博物馆之前没有看这套书。操蛋,英国佬写的东西总是这么细腻温柔,嘤嘤嘤嘤
  •     图真不错,内容也不错
  •     因为本是bbc的电台节目,所以语言文字格外妙趣横生。读起来轻松享受,又能填补认知空白。非常赞同本书的立意,以物叙史,不需要确定一定肯定才能去讲文物故事,想象是一种参与历史的方式,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文物故事。书的英文题目很好“A History of the world” 这只是大英博物馆讲述世界史的一个版本~
  •     图文并茂!读完去看展览!
  •     其中49件出现在了国博。对于了解上古至今的世界史,及各大帝国的特点、概况,这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     通过物品去思考那些遥远的世界,确实是充满诗意过程,也恰是这本书比其它历史书更具可读性的原因。物品是否比文献能更全面平衡的展现史实,在我看来都不重要,那个探究的过程才是享受。
  •     R 20170303
  •     书已经被我翻烂了,装订不好。以往我一直避免世界史和近代史,这算是补充我知识体系的开端吧
  •     人类学必看,图不错。
  •     表达了一种「全球史观」,世界历史并非不同文明的截面,文明间存在天然的接触,彼此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每件文物都在述说着故事,让我们与遥远时空中的人相连接,体味历史展望未来。
  •     不管是石头、纸、黄金、羽毛还是硅,人类必定还会不断创造出各种塑造或反应自身世界的物品,它们将帮助后人定义今日的我们。
  •     从古物身上重构当年的历史,分享前人的喜悦,重新排列历史的顺序,站在中心看待不同文化、时间的巧合。用直观的文物来看历史,能更好的对比,想象,更增添趣味性。能看到人类的审美,生命哲学。有些真的能看哭,感动,在世界中回归自我认同。
  •     在苏梅岛的雨声中读完这本厚厚的书,期待走进大英博物馆后的共鸣~
  •     个人感觉有点跳,但是主线上还是不偏的
  •     我们塑造了物品,物品也同时定义着我们。
  •     一个星期看完,严谨又有趣,这应该是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何况还有哪个馆藏能比得过搜刮遍四大洋的大英帝国呢。
  •     看到了即将要展出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入手了这本书。不然到时候如何看展呢
  •     大英博物馆带了100件藏品来国博,进天安门广场范围安检要排队,进国博还要排队。还好网友带了两本书,更喜欢网友了。
  •     后世又将如何视今呢?
  •     人类的来龙去脉 在不同时期的标志 深刻
  •     刷了遍世界地图。
  •     公正的历史其实更需要实物来印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即使亲眼去看也未必能感受到,书中对人类历史的梳理。虽然大半的文物都包含侵略、奴役、杀戮,这不正是历史的常态,它们摆在那里就是事实,而非文字粉饰过的假象。20170102
  •     人类一家,从走出非洲开始,在整个地球各自繁衍生息,创造出不同样但同样绚烂,同样伟大的文明,以文物观历史,这本书让我改变了对大英博物馆的看法。
  •     亲眼见识了书中的49种文物
  •     也没有特别有趣啦
  •     大英博物馆东西牛掰,但是这书写的太浅太略。一百件文物,每件拿出来都够引申成一本书,写在一块也难为作者了。
  •     寒假读的全册,躺在被窝里读真的超级温暖,而且很感动。突然感觉做一个人真的蛮好的。
  •     通过100件文物管窥世界史,视角独特,原来一件文物可以包含那么多的信息,有收获有启发。也为接下来去国博观看此次特展做好了知识储备。
  •     跟着目录去参观有一种朝圣的感觉。。
  •     人类漫长的历史简直让人动容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