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身体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108042071
作者:云门舞集舞蹈教室,杨孟瑜
页数:228页

作者简介

!!!林怀民、蒋勋、杨照 撰文推荐 !!!
一直以来,我们强调自身智性的发展,却忽略身体的重要性;
总是向外追求成绩,却忘了往内探求静定的力量以及人与人之间温暖接触的感觉;
我们甚至很少拥抱,不会“呼吸”,失去了重心,也丢掉了安静和专注。
本书八堂身体课,从自己与身体的关系出发,谈拥抱的力量、呼吸的美学、重心的困扰、安静的滋味、专注的迷人、跌倒的启示,也谈亲密与陪伴。
回归身体,重新倾听自己。
“传统的文化,让我们回避身体,忘了身体是我们毕生的朋友,是生命的起始也是终结。我们没有倾听身体的习惯,只把它当做机器,用它,操作它,直到它尖叫、罢工、生病。 ”——林怀民
“身体的记忆太多细节,太真实,太具体,我们抽象的文字语言无法重复叙述” ——蒋勋
“希望给孩子一个饱满、敏锐、健康、好奇的身体,带着这样完整的配备,去接触、去学习,进而去给予、去奉献、去付出。 ”——杨照

书籍目录

目录
序:
回归身体/ 林怀民
身体最初的记忆/ 蒋 勋
一个敏锐、好奇的身体/ 杨 照
第一课
拥抱
不分年纪的拥抱 / 林怀民
「贴身」与「贴心」
拥抱的力量
不只「拥抱」 ,更是「怀抱」
实践:创造各种「体贴」
第二课
呼 吸
呼吸,所以存在/ 蒋 勋
呼吸大学问
「呼吸」大自然
一呼一吸的艺术美学
实践:深深吸,慢慢吐
第三课
重 心
身与心的修正/ 蒋 勋
平衡身体的奥妙
现代人的「重心」困扰
近天,近地
实践:寻找身体的重心
第四课
安 静
动与静/ 蒋 勋
安静的滋味
等待「安静」
发呆让你更「聪明」 / 杨 照
静下来才能聆听
静定的引导
实践: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第五课
专 注
给感官「专注」的机会/ 杨 照
在杂沓中找到专注
打开绘本,让专注「活」起来
专注就这么发生了
专注的启蒙
实践:美好的心领神会
第六课
跌 倒
人生最早的跌倒/ 蒋 勋
当孩子跌倒时
跌倒后的逆境指南
以动防跌
爱自己不一样的身体
实践:跨越障碍的乐趣
第七课
亲 密
包饺子/ 蒋 勋
家的甜蜜
亲密关系,重质也重量
一家人的亲密连结
实践:亲密好游戏
第八课
玩 伴
我最早的玩伴/ 蒋 勋
亲密关系
小玩偶,大能量
孩童的玩伴需求
不一样的朋友
实践:一起玩

内容概要

云门舞集舞蹈教室:
为了从身体上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云门以三十五年的舞蹈艺术经验开创出云门舞集舞蹈教室教学系统,生活律动、专业舞蹈、武术、课程。透过肢体的开发,学习更多身体的可能和生活的乐趣。
杨孟瑜(1965年3月18日~2010年6月15日):
热爱文字与文化,历任《远见》杂志资深记者、《人本教育札记》总编辑、云门舞集《云门通讯》主编、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电台中文部驻台特约记者。
十七岁立志做新闻记者,尔后得逢机缘,撰写多位艺术大师传记,包括《探险天地间──刘其伟传奇》、《刻画人间──艺术大师朱铭传》、《飙舞──林怀民与云门传奇》,以及《少年怀民》等。另著有《阅读萧万长》。


 回归身体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我曾经看过云门的舞蹈,坦白说看不懂,但确实觉得很美。就像你听不懂鸟叫,但并不妨碍你觉得清晨树林中的鸟鸣很动听一般。我始终觉得真正的艺术就应该如此能让普通大众感知到美的力量。两年前有朋友向我推荐此书,当时的我忙于奔波,根本无心也无暇关注这样的一本书。年纪渐长,阅历波澜,慢慢的开始学着向内看。于是又想起了这本书,然而各大网店已经全部缺货。某宝上得价格已经是涨了4、5倍的了。颇费周章的找到一个卖家,有货,拍下付款,告知我无货,不过没关系,他在连锁同业那里找到一本,会帮我寄来。叫我安心等待。几日后收到的竟然是邮局通知取包裹的短信。薄薄的一本书拿到手里顿时充满喜悦,回到家这座城市已经顿时大雨倾盆。真是幸运。就着大雨一气读完了这本书。这是讲什么的呢?好像是讲怎么教小孩子成长的。又好像是在讲怎么找回自己的。淡淡的文字,不深刻却极耐人回味。古人说言传身教,教给孩子的事情说一万次,不如大人做一次。如果我们找不到自己,又如何在这世间安身立命,又如何让孩子能认知到真实自我的存在。那些话语用东方文化的觉知浅显易懂的诠释了自我成长这件被西方文化以心理科学角度去描述的状态。文化的相通会让人更好理解很多东西。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并不相悖。学会向内看,才会知道如何望向更远的远方。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才能明白人世是怎么回事。关注自己的身体,爱惜它,不是给它今天做个嫩肤,明天换套华服。而是更多的应该去学会听懂它的诉求,它生长的声音。身体是人这一世的栖息地,当我们说爱护地球的时候,你会觉得这离你很远,但不妨先才爱护自己的身体,让灵魂的栖息可以更加舒适和自在。孩子是大人的一门必修课,你陪着他们变老,他们也在和你一起成长。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有机缘看到这本书,能够有所斩获。
  •     在季风看到这本书,被封面上的孩童照片吸引,拿起来翻了翻,最后买下。其实对于“回归身体”这个主题,我并不十分感兴趣,因为我自觉没有这方面的需 要,只是觉得这本书为“身心灵”课题提供了一种观察角度,是我过去比较忽略和不暸解的,况且我自己的肢体语言一贯不甚流畅自然,或许学习一下也好。文字是台湾人特有的娓娓道来的笔触,平淡、生活化,像是一个健谈的人坐在你面前,有条不紊、慢条斯理的谈话,四周弥漫着一种舒服的温度。作者来自云门舞集舞蹈教室,所以多从与舞蹈相关的身体练习谈起,探讨现代人与身体的关系,不少篇幅涉及亲子间的互动、教学,台版书名叫《亲子玩身体》,或许更切合主题——亲子共同发现“身体好好玩”,一起去认识身体。只是这个书名在大陆恐怕容易引起误解,遂改成了“回归身体”。“回归身体”这个题目就比较大了。相对于书名而言,这本书体系性不强,结构较松散,更像是一部谈话录,但也因此平易好读。书中少有理论,多见当事人的亲身经验和生活小节的记录,以“身教”配合“言传”,使人印象深刻。“专注”中有一小节,讲一位老艺术家坐在池塘边吃番茄,一口一口吃得很专注,好像在细细品味番茄的真滋味,让旁观者觉得那番茄超有味的。记起我小时候吃甘蔗,也是端一只小碗,里面放了大人切好的几小段,坐在自家阳台上,静静地吃、慢慢地吃,食毕回屋报一声“吃完了”,再去做别的事。那样的状态想来也是很专注的吧。虽然我对云门舞集的舞蹈没有多少共鸣,但我觉得他们的训练方式和理念还是不错的。因为他们不停留于身体、动作的表面,而是关注到了更深层次的能量来源。他们讲的“回归身体”并非“身体至上”,着眼点仍在于心灵的平静与均衡。舞蹈是动态的,但是好的“动”中,蕴涵着深层的“静”;舞者的体态贵乎轻盈自在,但是看似轻松的弹跳、旋转,其诀窍却在于找准重心;至于“呼吸”“专注”,也都是教人在面对起伏、变化的同时,拥有平稳安定的内力。内外、轻重、刚柔、动静、举止、吐纳……看似相对的因素,其实是可以互相交融以达和谐共生的。一言以蔽之,“回归身体”不是让人满足于感官体验,而是重在探索身心关系:了解我们的身体,于动静、收放之间,体悟自然的美与法则,使身心协调、平衡。身、心、人、我、社会、天地……从“道”的层面上看无不是相通的。回归身体,也是回归心灵。
  •     第一课 拥抱触觉会影响到孩子的体重、身高和注意力。触觉系统影响的范围,会造成小朋友在饮食、衣物穿着上的困扰以及冲动控制上的问题。他往往不能等待,情绪控制力差,喜怒变化很大。熊秉真。人文科学学者。港中大。精品课程《记得当时年纪小……》http://baike.baidu.com/view/3804836.htm?fr=aladdin熊秉真,美国布朗大学历史学博士、哈佛大学理学硕士。曾任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等校历史系、所教授,现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致力中国历史上儿童生活与健康问题研究,近年发表相关中西文论文数十篇。代表作《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台北:麦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幼幼:传统中国的襁褓之道》(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5年),《安恙:近世中国儿童的疾病与健康》(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9年),另外编有《礼教与情欲:前近代中国文化中的后现代性》(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年)。怀抱在膝提携鞭策:鞭子形同父母身体臂膀的延伸,双亲用管教的网予以约束,也给予包围。文化观点来看拥抱,应该有三个层次:身体上的拥抱,情感上的拥抱以及精神上的拥抱(或说心灵上的拥抱)。--------------------------------------------------------------------------------------第二课 呼吸《You——你的身体导览手册》2006天下文化出版。腹式呼吸法。净化呼吸法,源自印度人古儒吉大师(Sri Sri Ravi Shankar),创立“生活的艺术”基金会。台湾由廖碧兰自1993引进。熊卫《太极心法》。逆式呼吸。--------------------------------------------------------------------------------------第三课 重心日本作家栗山茂久《身体的语言:从中西文化看身体之谜》。西方芭蕾中中心在云端。东方现代舞重心更贴近地面。伊莎朵拉·邓肯。玛莎·葛兰姆。玛莎·葛兰姆技巧:把身体从云端抓回地面。--------------------------------------------------------------------------------------第四课 安静《妈妈是最好的老师》蔡颖卿,十年教养札记。其中有一篇《值得的等待》。让孩子把话说出来,比反应快更重要。语言是表达心思的工具,他还会从工具演变成一种艺术,无论如何,都应该让孩子慢慢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曼谷国际学校的“真”安静背后,没有魔力,只是尊重。杨照:安静,为了理解,为了思考。安静,为了看到、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需要的。安静的本质,是在一段特定的时间中,暂时停止密集接收外来的感官刺激,也暂时停止快速的内在反应。钢琴家李明蒨,讲授音乐身心灵疗法,推荐New Age,莫扎特。New Age带给人一种神游大自然的空间感。莫扎特作品频率偏高,节奏较规律,小孩子容易被频率偏高的音乐所吸引,规律的节奏较能稳定情绪。老师与父母相同,稳重安静的心情与神态,通常可以赢得爱戴。希望孩子听话,自己的心情先安静下来,才有引导的力量。英国著名的社会学与教育学家赫伯特·史宾赛(Herbert Spencer)。《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第五课 专注大小绘本馆,庄世莹。庄世莹形容,自己读绘本的方式“很素朴”,没有花俏的道具、夸张的语调,只是全心投入,展现绘本的原汁原味。从封面、作者、内容,一步一步介绍,读出一字一句,也把书轻轻转向各角落,让每个孩子都可看到。她认为,太花俏的方式,反而会让孩子失去读绘本的“重心”。--------------------------------------------------------------------------------------第六课 跌倒庄世莹:儿童文学作品肯定孩子内在的力量,相信孩子自身就有能力面对挫折和化解危机,其实成人经常矮化了孩子自愈的能力。透过一个文学构建的世界,孩子不用直接赤裸裸地面对现实,可以先建立好面对挫折的“强健体魄”。易君珊。--------------------------------------------------------------------------------------第八课 玩伴玩伴是孩子许多自我和他人角色的投射。《想象同伴与创造他们的小孩》(Imaginary Companions and the Children Who Create Them)泰勒(Marjorie Taylor)学龄前是假象游戏的大发生期。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你的肉身 你的呼吸 你的感知 才是你真正老师
  •     体察自我。
  •     非常好的一本书,从这本书开始,我才可以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刚刚去办公室外面活动了一下,现在坐在电脑前,没有那么痛苦了。这是这本书带给我的苏醒。拥抱,呼吸,重心,安静,专注,跌倒,亲密与陪伴,我看了这本书后明白了好些事情。以后再遇到像我一样行动迟缓肢体僵硬的人便明白了,啊,原来,他、她小时候跟我一样,没有呆在爸爸妈妈身边,没有得到倾听与关注,所以与外界不是一体的。我生下来吃奶六月毕,就被扔给了奶奶。此后我的世界里没有拥抱没有声音没有玩伴,直到很久以后,我回归了大家庭,但是那种隔阂是伴随我一生的。我无法跟人建立亲密关系,我在人群中感到紧张,饭局上我总是角落里埋头苦干的那个,独来独往,我跟别人缺乏互动,我对这个世界缺乏信任,我害怕别人,我不爱自己。这些都是慢慢自己体会到的。现在,我在改变。
  •     看到云门舞集舞蹈教室出版,第一个感觉是一个舞蹈感知的书,当翻开阅读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一种对话和一种劝慰,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感受。时常听到周围有人说无聊有人说烦躁,但很少听到有人说我在静心,觉得静心是一种浪费,是一种奢侈行为。越来越多的人,很少能安静的把一本书看完,地铁里面更多的打游戏,看片子,拿本书静心变成异类。没有学会找到自己平衡,如何做到前行的坚定,找找自己身体在哪里吧!!!
  •     其实是很好的亲子教育书
  •     这也能出书,不如读《尼各马科伦理学》。
  •     静静拥抱,深深呼吸,先把安静和专注给自己~~~
  •     回归身体的主张与朴实灵络的文风相搭。将目光聚集在身体、肢体之上,内化,凝视,还是有点难吧。
  •     尤其是妈妈可以看看,有很多关于孩子的有用之说
  •     极好的一本书,适合慢慢读,慢慢感受,慢慢修正自己的生活。
  •     还不错,就是读到后面感觉有点牵强。
  •     最近在练习跑酷,看书过程中有了很多感想,一下子有了制定训练计划的灵感。也有很多教育小孩子的细节,很不错的书,了解更多云门舞集的思想。
  •     和学堂在线的《了解身体》一起看很好,所以还想读《body movement》。舞蹈呀武术呀瑜伽呀医学啊等等这些回归身体的异曲同工之处。
  •     三联书店买的,教会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     让你开始关注自己,从生活里最普通的拥抱开始,了解自己的内心。最好是有小娃的人看,可以和孩子一同成长。
  •     听从自己的身体,回归真实。好多亲子游戏。
  •     好书! 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接纳自己的身体。推荐给有小孩的朋友
  •      糊糊推荐的书,都没有失误过~!
  •     看了不下两遍的书。
  •     认识自己的身体
  •     拥抱带来的力量让我想起一个好朋友,不经常见面,但是一见面,总是看见我热情的拥抱,正因为不经常与人拥抱,所以那种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带来的力量总是让人难以忘怀。挺好的
  •     读完拥抱篇,很温暖。不过看到一大侠动辄就“好想回到母亲的子宫里面”,并“渴望再次被羊水环绕”,有种抒情到口水滴答到我脸上的错觉。。。真想跟丫神交,并且在精神上鞭笞丫。
  •     正好最近在打球锻炼,重心、平衡的很多东西,看到以后,有不一样的感觉。
  •     大人如何与小孩相处,人如何与自身相处,专注于当下,给人温暖的拥抱,适时的安静与自己对话〜以后有了孩子后,再会看一遍〜
  •     分类是亲子/文化,前一半很精彩,后一半有拼凑的感觉。
  •     很不错的一本书。让人静下心来。
  •     与云门舞集相关的还不错,拥抱、呼吸、重心都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其他部分:安静、专注、跌倒、亲密、玩伴更是一种生活理念及方式。
  •     舞蹈是身体的艺术。这本书教会你去体会自己身体的感觉,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提到了亲子教育。
  •     拥抱——呼吸——重心——安静——专注——跌倒——亲密——玩伴。
  •     适合有孩子的妈妈读。关于亲子教育与亲密关系的培养。
  •     深入浅出吧,挺好的。
  •     感觉适合新妈妈看
  •     第二次读这本书,还是常常有感触。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     提醒那些长大成人后遗忘的事情,也很想看看云门舞集的现场表演。ps:看完后翻到书尾发现上架理由是亲子,所以也推荐给为人父母的同志们
  •     我开始每天找段时间,放开一切,学着认认真真地呼吸。
  •     推荐有小孩的父母仔细读一读这本书,以后如果我有小孩,一定也要再读一遍。从大三开始,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攘外必先安内”,我是以自身为划分内外的标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认同自己,和自己做朋友,再奋斗,再追逐。这就像一个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故事,安定自己永远都有重要的意义。而这本书,则是从身体方面教人如何安定自己的身体。
  •     拥抱,呼吸,平衡,书里教的事情都是最原始最本真的东西,不仅是教大人怎样对待孩子,也是在教每个阅读者如何与自己与外界和谐共处。和cover的颜色一样,非常温暖的一本书。
  •     作为云门舞集的FANS、儿童教育工作者以及即兴喜剧和舞蹈的爱好者,这本书不能更对胃口!
  •     身体与自然,应该珍视。
  •     刚看第一章,觉得有点扯
  •     专注,就在当下,心无旁骛。以后当妈妈了更适合翻出来一读。
  •     如何与生活、与自己和谐相处~~
  •     拥抱、呼吸、重心、安静、专注、跌倒、亲密、玩伴。上完这八堂回归身体的课程,我觉得我又该练瑜伽了。挺想看云门舞集跳舞的,自己也去学学应该会很不错,可惜没机会。当然还是无疑的最喜欢其中蒋老师的文笔和讲述故事的方式。
  •     买了很久,偶尔会翻一翻;7月末租好了房子,看着家里的书台上,想带两本书走,抽出两本,一本是《目送》,一本是《回归身体》
  •     认识身体才能带来质的改变~
  •     这两天在高铁和宾馆里读完的,书的视角非常好。准备再买几本送有小孩儿的姐姐们。
  •     缘是奇妙的,相信磁场效应。在电脑上搜索到这书时并不知它是云门舞蹈教室出的,也不知道还有蒋勋.....当拿到书翻目录时,会心一笑,而内容正是我需要的,特别是前几章,启发很多啊!
  •     很好! 比《日日是好日》启发性系统性都更好些。会经常看的书。ps:不太喜欢里面蒋勋的文章
  •     怎么说呢?须得修炼到一定程度,才会觉得这本书有意思。
  •     一个上午读完。其它都有接触过,没什么新意。重心那一章是个惊喜,凝聚了东西方不同的智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