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心理学 > 习得性无助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20
ISBN:9787111322672
作者::(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 (Christopher Peterson)史蒂文·迈尔(Steven F.Maier)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
页数:282页

作者简介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之一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教授的经典之作
塞利格曼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最重要的核心代表作之一就是本书,这也是他后来确立“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源头。
人或动物因为不可控事件而不断遭受挫败,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每个人对不可控事件的解释归因风格不同,也会造成不同后果。因“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和意志消沉,成为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
学习成绩差、工作拖延低效、年老多病、失业、悲观抑郁、家庭暴力、拥挤现象……大量处于困境中的人身上,都常常会出现 “习得性无助”的特征。
习得性无助还具有扩散效应——看到别人多次遭受挫折,自己也会产生“无望”的感受。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给以难受的电击,狗逃避不了;多次实验后取消逃避障碍,仍给以电击,此时狗本可以逃生,却非但不逃,反而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自此,这一著名的心理学概念与这只“无助”的狗紧密相连。
随后的很多实验也证明 ,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也会发生。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就会瓦解,斗志也随之丧失,最终会放弃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绝望。
“习得性无助”自被提出以来,既广受关注又充满争议。这本经典之作再现了这一实验过程,并结合有关研究和社会现象,深度剖析了深陷困境中的个体,以及“不可控事件”对人的影响。

书籍目录

序言
第1章绪论
无助现象以及个人控制
习得性无助理论
习得性无助的三种含义
习得性无助:向内、向下以及向外
为什么习得性无助备受争议
为什么习得性无助如此广受关注
第2章动物的习得性无助
第一个习得性无助实验
习得性无助理论
争议话题
接近性对关联性
表征和预期
我们所知道的
我们所不知道的
第3章习得性无助的生物学基础
去甲肾上腺素
伽马氨基丁酸(GABA)
内源性鸦片样物质
神经递质、神经调质以及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被忽略的话题
我们所知道的
我们所不知道的
第4章人类中的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标准
实验室中习得性无助的操作定义
有关人类无助研究的一项元分析
人类无助的其他方面
习得性无助在人类中的普遍性
认知与自我报告
其他解释
我们所知道的
我们所不知道的
第5章从归因角度进行的修正
历史背景:归因理论及从归因角度进行的理论化
因果解释与控制点
修正后的习得性无助模型
评估解释风格
有关解释风格的实证研究
我们所知道的
我们所不知道的
第6章习得性无助与抑郁
什么是抑郁
对有关抑郁的习得性无助模型所做的修正
现代性和抑郁
争议话题
我们所知道的
我们所不知道的
第7章习得性无助与社会问题
习得性无助的标准
对相关应用所做的调查
我们所知道的
我们所不知道的
第8章习得性无助与生理健康
一些基本规律
导致疾病的危险因素
机制
动物以及人类身上的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对比
我们所知道的
我们所不知道的
第9章结语
一部简要的选择史
控制的重要性
习得性无助:科学争论和发展的一种模式
习得性无助和个人控制时代
乐观主义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前言

当经历过不可控事件后,有机体认为它们对于未来的事件将会失去控制时,它们的动机、情绪以及学习可能会出现失调的状况。这一现象被称为习得性无助。有关习得性无助的描述始于20世纪60年代,自那以后这些描述已经引发了基础和应用领域的多项研究。在本书中,我们会讲述自这些描述出现以来同习得性无助有关的历史。这是一个和我们各自的经历有关的故事。史蒂文·迈尔和马丁·塞利格曼最初作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生在动物学习实验室中观察到了习得性无助的现象。克里斯托弗·彼得森之后加入了这一研究行列,他最初与迈尔一同在科罗拉多大学进行研究,尔后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与塞利格曼一起研究。我们会以研究参与者的角度,详细阐述习得性无助的有关研究是如何展开的,以及为什么它一直以来既广受关注又充满争议。我们会试着说明同习得性无助有关的已知和未知的内容。我们将把习得性无助放置在一个更大的、以推崇个性化以及个人控制为特征的社会背景中加以讨论。研究工作远非一己之力即可完成,因此,我们想要感谢那些对其研究做出贡献进而对本书做出大量贡献的人。在过去的数年中,我们的许多研究还得到了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以及美国国家老龄研究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海军研究署以及麦克阿瑟基金会的资助。

内容概要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创始人之一,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讲座教授,牛津大学出版社积极心理学手册丛书总编辑,《积极心理学》杂志顾问编委,国际积极心理学会秘书长,世界上论文被引用最多的100位心理学家之一著有《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
史蒂文•迈尔 美国心理学家,任职于科罗拉多大学。与塞林格曼教授共同完成了习得性无助的研究。
马丁•赛利格曼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当代认知心理治疗的创始人之一,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他是第一位获美国心理协会两项大奖的学者——威廉詹姆斯奖及詹姆斯卡特尔奖,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曾登上《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众多流行杂志,著作超过20本,被译成多种语言,畅销全球。

章节摘录

这个月对罗拉来说非常糟糕。发生了两件令她觉得未来无望的事情。首先,她在变态心理学期中考试中得了一个“C”,如果那还不算太糟的话,她随后听说在整个高中阶段一直同她关系很稳定的男朋友已经和另一个人订婚了。自那以后,她感觉非常沮丧,她会一直哭到睡着为止。她觉得她现在做任何事都无法使自己考上心理学研究生,她预期自己永远也找不到爱人。她觉得自己没有天赋,没有吸引力并且是令人失望的。早晨的时候,单单爬下床并开始一天的生活这样的事情就令她非常痛苦,她总是愿意待在床上不下来。有一天晚上她突然在餐桌上大哭并扭头就走。她不论如何都不会感到饥饿,在两周的时间内她轻了5公斤。罗拉认为她或许还是死了更好,她清晰地设想过自己吞下室友的一整瓶安眠药的场景。对在NBA中失利的反应回顾一下1982年和1983年的体育版的话,我们可以看到,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当时处在极其乐观的状态。当他们失利的时候,队员们将原因归结为诸如“球就是进不去”以及“那一投对我们的打击太大了”,注意,这些原因所指向的因素都是来自于队员自身之外的。这些原因是同某些比赛场次联系在一起的,而且过去它们也一直存在着。而新泽西网队则恰恰相反,他们在失利后听上去很沮丧。他们找出的原因是例如“我们就是没打好”以及“我们没搞定这场比赛”,网队队员通过自责来解释他们的失败。他们的陈述反映出的原因是普遍的而非局部的,长期的而非暂时的。一所疗养院的死亡率在亚当之家疗养院的两个楼层内大约住了100名病患,他们的平均年龄是80岁。两位心理学家——朱迪·罗丁和艾伦·兰格,决定为这家疗养院增加一些美好的事物:电影和装饰性植物。在一个于疗养院一楼召开的会议上,主管告诉病患们:我很惊讶地发现你们中的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能够对在这儿的生活产生影响。这是你们的生活,而且你们可以按照你们想要的方式来过日子。你们在来这里之前已经做了决定,并且你们现在也该做出这些决定。我想利用这个机会,给你们每人一份来自亚当之家的礼物。(植物在病患间传递,每个病患选择一盆。)这些植物是你们的了,按照你喜欢的方式去照料它。最后,我想要告诉你们的是,下周有两个晚上我们会放一部电影,周四和周五。你们可以决定你想要在哪个晚上去看。在二楼,在不同的条件下,病患们接受了同样的事物。以下是主管和他们所说的话:我很惊讶地发现你们很多人不知道你们可以得到的一些事物。我们感觉到我们有责任使这里变成一个令你们自豪的家,我们想要尽我们所能地帮助你们。我想利用这个机会给你们每人一份来自亚当之家的礼物(由护士向每个病患分发一盆植物)。这些植物由你们保存。最后,我想要告诉你们,下周四和周五我们会放一部电影。我们之后会告诉你们被安排在哪天观看电影的。一楼的病患对于他们生命中的新事件拥有控制力,而二楼的那些病患,接受同样的事物,却没有这样的控制力。一楼的住户慢慢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更加朝气蓬勃,并且较少有抑郁的状况。18个月之后,他们中有更多的人仍然活着。

图书封面


 习得性无助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前段时间遇到了人生中很大的挫折,大到差点以为自己得了抑郁症,当时搜索了很多有关抑郁症的文章,希望借此自己能够尽快从失落的困境中走出来。但局中人哪能轻易看破迷局。几经周折,现在终于心境释然了些,遇到了这本习得性无助,觉得里面描述的一些现象很像当时的我,寥寥几笔总结一下。定义;当经历过不可控事件后,有机体认为对于未来的事件将会失去控制时,它们的动机,情绪以及学习可能会出现失调的状况。这一现象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含义:无关联性,预期无助,被动行为。真正的习得性无助要具备三个成分,个人行为和结果之间的无关联性,对于这一结果在未来不会具有关联性的预期,被动行为。习得性无助的三种解析向内:分解(归因等)向下:生物学过程向外:实际应用习得性无助受到关注原因:从被所处环境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影响着的人,到对结果进行选择并且控制所处环境的人。但对个人控制的过分依赖可能导致增强抑郁,让人难以找到生活的意义。
  •     我有习得性无助(看书之前不知道),所以非常受用。改变了好多。但是还是得说,觉得原书的例子读起来太头疼了,跑去翻文献了。推荐大家看两本相关的书,比这本书更容易读:1.是一篇硕士论文。中学生习得性无助感及其与学业自我效能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作者:赵莉莉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2010 )2 是一本书 书名: 《体育心理学》 作者: 商虹 在学校的数据库就能搜到。都是中国的学术文献,虽然理论可能不是前沿的,但是很实用,很符合本土的情况书好想读完那啊啊啊
  •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1967做一个经典的实验。实验中把狗被关进笼中,蜂音一响就给予狗难以忍受的电击,重复多次后,当蜂音再次响起时,取消电击打开笼门,没有电击的狗非但没有逃跑,反而倒地发出难受的呻吟和颤抖,就像遭受了真实的电击般难受。这就是习得性无助。重新认知你的失败,拒绝卢瑟(loser)思维定式。人类在婴儿状态,自脱离母亲的子宫后,就开始一段全然无助的生活,有的婴儿甚至连吸允都需要后天的学习。人都会无助,但习得性无助是指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帮助,结果都不会改变。因为在一件事情的上失败,而否认其他所有的尝试的可能。举个例子,张同学三次高考失利,她认为自己注定失败,不再参加任何考试,也无法面试工作。这种因为一片树叶,否认整片森林的心理,过分夸大了生活中某个普通的事件,而普及(Pervasive)到生活中每一个层面。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可以掌控的。譬如说,我们眼睛的颜色,种族,中东的干旱。习得性无助者倾向把失败进行内归因于自己,也就是个人(Personal)。并且延续悲观者思维定式,现在如此,未来也将继续如此,问题将会永恒(Permanent)不变的。但是,塞利格曼认为人类的思维习惯并非一成不变,每个人都可以重新选择自己思考问题方法,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问题或许是可以解决的。不同的解释风格,不一样的“卢瑟”Freud's view 弗洛伊德 VS. Seligman's explanation塞利格曼的解释an illness 一种精神疾病 vs. a severe low mind一时严重低落的情绪a prisoner of the past conflicts过去冲突的囚徒 vs. set off by present troubles由当前问题引发bring uopn yourself 你自己招致的 vs. Sth just descends upon u 事情刚好发生在我身上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认为抑郁患者是对自己生气,是因童年成长中的矛盾冲突的产物。你现在的种种不幸都和过去童年成长息息相关。塞利格曼的解释,用更加积极的心态看问题。抑郁就像精神上的感冒一样普遍,而无需过度紧张。学会反驳自己,ABC理论。A. 叙述事情本身。B.你对这件事的直接反应,情绪行动等。C.反驳观点B,对自己的情绪或行动进行批判。举个例子,A:我没有时间写这篇文字。B:我认为自己太笨啦,乱费时间,又没多少人看,不想写啦,,,C:发时间写这篇文字可以梳理自己学习,把你所理解的内容传播出去,就算没有多少人看见,对自己来说,也是再次学习和提升的机会。。。每一次遇到挫败后,留心自己内在的对话,是否过于消极,被动,拒绝,尝试用ABC方法正面回击自己内在的解释风格。不仅仅坚持身体慢跑,要学会精神慢跑 Moral Jogging都说这是最好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不论80,90后,我们都是“我一代”("me "generation),个人主义的盛行,我们只关注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得失,自我的膨胀,只要我们想要,我们似乎无所不能。当那个无限放大的自我,在遇到自己人生的滑铁卢的时候,往往也会认为,失败是自找的,完全是自己的过错,自责到不能自己,因为那儿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塞利格曼引入精神慢跑 Moral Jogging, 倡导人们走出自我,投入更多的时间到社区中去,去关心其他人,花费真正的时间和金钱去关注他人。譬如说,每周你可以和街上乞讨者坐下来,聊聊天,给他们一些零钱。只有当你懂得慈悲,真心的付出给予关爱的时候,个人的得失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我们最为远大的理想,是创建乐观主义研究中心,人们在这个中心李克用进行同个人控制有关的基础研究,并随后将它们应用于学校、工作场合以及社会之中。
  •     了解习得性无助,了解积极心理学,打开心扉,远离抑郁~
  •     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它的时候,完全是因为它是一本从来没有人借过的新书才借回家的。由于封面,第一印象还以为又是什么励志的书,当随意翻到第5章《从归因角度进行的修正》时,我决定要好好看看这本书。。。
  •     很专业心理学知识!
  •     积极心理的根源是从自助到自信的培养……
  •     好看,值得阅读
  •     学术作品。大师作品。汪星人慎入。每一页都在讨论如何电击狗。
  •     书还是不错。。。理论性东西比较多。。。

    主要问题:翻译太烂了。。。。。
  •     学术性比较强,需要有心理学基础。
  •     好学术。。。。。。
  •     实验内容及描述太多,读得很枯燥
  •     适合有孩子家长阅读,非常受益!
  •     学术性很强。速读。介绍了习得性无助的概念以及相关后果。本书最出彩的一段来自结尾处有关习得性无助和现代社会,科技进步的直接联系。“技术世界提供了一个快速解决方案,它就像是心理意义上的垃圾食品。研究表明了为什么即刻给出回应的结果会如此受人欢迎---它们让人精力充沛,它们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某样东西……我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对于技术工具成瘾了,因为其他可能带来满足感的事物在回应性上无法望其项背。我们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部分就是让每个人都拥有无限的期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总统、网球冠军、电影明星或者首席执行官。这里面没有一种角色是容易做到的。实际上,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的成就水平也和这些相去甚远。毫无疑问,人们在个人控制时代不得不付出这样的代价。
  •     我喜欢塞利格曼,但这本书挺难懂的,需要研读再研读。
  •     赛里格曼的作品啊,鼎鼎大名的习得性无助!
  •     习得性无助,如果是业内人一定好好研究,想改变要动起来
  •     很快,给朋友买的生日礼物,很及时!
  •     习得性无助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积极心理学的开创者。
  •     为什么我们要积极
  •     书刚到,发货配送都很给力,书的印刷也很好,我提前看过介绍了,内容应该也是我想看的。哈哈!
  •     好书,学习学习
  •     没有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部分看不明白。。。http://www.ted.com/talks/martin_seligman_on_the_state_of_psychology.html
  •     值的拥有,更值得品读,细究!
  •     过于理论、单调还是本身语言没组织好?没有半点吸引力。
  •     还没有细细阅读力求从中探寻一些走出无助学习的路子从而乐观学习乐观受益从理论的层面指导学习是实践应该是本好书
  •     还可以,不过没有细看,应当不错,值得买。
  •     草草翻了一遍。翻译太差了,更坚定了自己好好学英语的决心。。 不过书的内容还是很不错的
  •     觉得书不像是正版~~
  •     这本书不错,看看还挺适合的。
  •     正是我想要的书,不错
  •     前几章是生物,后几张才是心理学。“内在 全面 稳定”的评价风格,说的就是我吧。积极地心态也许只是自我欺骗但是能让人活的更久。
  •     跳着看的 但应该是比较严谨的一本书
  •     p131,解释风格
  •     看一看把自己框進去了
  •     理论性相对强,还是要坐下来仔细读
  •     这本偏学术
  •     翻译有点绕...看了一章,畅销书的封面,但内容更接近于枯燥的学术文章。浏览了一下,虽然对这个主题非常感兴趣,但这本书显然需要巨大的耐心和毅力,目前就浏览一下吧,以后有需要再来细读。
  •     喜欢!值得再看一次!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很值得一读。强力推荐。
  •     看了一遍又一遍,归因方式我们如何来改变呢?好书。有些地方翻译的有点绕
  •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受益是不要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找借口。
  •     :B84/2224-2
  •     非常学术的书
  •     很好很强大,不错
  •     送人前仔细看了第一章的那个经典实验,收获很多。
  •     无能就是这样养成的
  •     希望多看看
  •     读完了,除了书本展示的知识外,一步步剥离干扰因素,接近真理的严谨科学态度非常好。值得一读。
  •     这本书写的有点学究气息了,随手翻了翻。对于其中的案例的影响蛮深刻的,积极的形态真心很重要。习得性无助就相当于进入了沼泽,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     学术性太强了
  •     很好值得推荐
  •     马丁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之父,这本书期待了很久。很开心。
    只是,专业的东西很多,有些难懂,但是把心理学的实验都转化成日常的理解的话,就容易得多。
  •     是一本专业书籍,并不是科普读物。
  •     即使无助已经洗得
    我也要努力超越
    我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对你的爱
    对我自己的爱
    我支持我自己
  •     消极没有错,怪不得有人宁可冷酷也要靠近客观真实。可生活是个很主观的东西,客观了就玩不转了哈哈哈~我应该还没完全看懂。
  •     对于我们非专业的人士了解了解
  •     久仰的一本书,好看
  •     希望有时间可以研究学生身上的习得性无助
  •     一本好的心理自助书
  •     以为是本励志书结果居然是学术著作
  •     虽然是一本枯燥的心理学著作,还貌似是教材,但是读起来很有意思,解构了很多loser的思维模式,获得识别的能力之后就可以更加精准的定位,从而不被感染。可与《真实的幸福》《积极心理学》连读。
  •     一共买了三本书,第一次只给寄了个书签,木有这本书,还有一本熟的边缘破损很厉害,不过售后服务还算可以,到了明天就给不了一本寄来了,给个好评
  •     好书,标题就经典
  •     很不错的书,论点精辟,只是书是破的……
  •     连同那四本一起买的
  •     阅读次数需要有一些心理学基础
  •     翻译不敢恭维。。。
  •     积极心理学教人们在平常的条件下更积极的生活
  •     给老师买的 老师很喜欢。。。。
  •     很理论,所以需要耐心和承受能力。
  •     理论很吸引人。但整篇文章实在是过于数据化,感觉看不到更多推理性的东西。
  •     专业性很强,旨在研究习得性无助,于其他无益,非专业人士不建议阅读
  •     很不错的书。翻译基本过关。适合每个严肃的心理学学习者。
  •     大致看了看 唯一学到的东西是:习得性无助被滥用,判断习得性无助有三个标准:行动与结果的独立性,对未来发生同类事情的反面预期,被动行为。 文中有大量的量化数据、专业术语,读起来没什么吸引力
  •     看了这本书,对于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很有帮助
  •     此书封面那只沙皮狗无助的眼神让我不忍心离去!用心阅读此书受益良多!这本书是我帮助无助者最好的向导!有幸拜读!
  •     写的非常好
  •     居然不是自助读物而是正儿八经的学术著作…一个大写的不好懂QAQ
  •     在别的网站都很难找到了,非常好的细分专题
  •     。。。。丧尽天良 就不能纯理论发展虐待式效果的心理科学吗。。。。人类实验就可以用噪声 为啥金鱼小白鼠和狗就非要用高强电击阿。。。。最后总结居然还是【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意义的】妈蛋要气死了。。。
  •     简练、经典、客观
  •     是个实验,或者论文,思路很棒,然而我并没有耐心看下去,草草翻完了
  •     想不到是无数实验报告的集合,学术的要死,还没有给出解决方法。垃圾的要死,骗钱的出版社和书。
  •     翻译太差
  •     偏学术,不爱看
  •     专业性强,需要意志力读完。容易走神,不是那种很浅显的,通俗的读物,还好我还算是专业人员,可是也需要更多的专注
  •     以前单位组织学习过,觉得有点意思。最近在研究成功学,觉得这本书很好。。
  •     不是搞心里研究的就别买了,买完也是扔
  •     太学术了,看完找了好多解读 http://www.guokr.com/article/49902/
  •     纯学术的......
  •     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很多人都遇到过,写得非常好。
  •     忧郁症人的丰盛午餐!
  •     作為輔修心理的學生我能表示我對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看不懂么...你敢給各種實驗副上圖么.
  •     太学术,有些枯燥看不懂
  •     对于教育工作者及学困生家长有用
  •     真的是学术,真的不懂大鼠。但有一点结论和讨论通俗能懂,有收获,书最后还升华了。
  •     要有非常好的耐性和跳读的技巧 才能把这本书读完 书中用了大量的统计学方法去阐述实验的过程 所以非常的闷 我差点闷死了 读完这本书 只掌握的3个概念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与抑郁 习得性无助与焦虑 习得性无助无健康。虽然手握不大 但是对了解自己有很好的启迪。
  •     太专业了,建议不是学心理的就别看了
  •     虽然翻译不太给力,但原著确实经典
  •     书非常不错,是我要买的书。
  •     这本书把我看得习得性无助了,不知是不是翻译得问题,还是我自身具有阅读障碍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