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吃

当前位置:首页 > 烹饪美食 > 家常菜谱 > 考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7
ISBN:9787300065533
作者:朱伟
页数:251页

作者简介

本书以笔记的形式,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要素以及各地的风味饮食做考证和诠释,寻觅中国饮食中的文化传统。作者在穷尽大量文献的前提下,通过认真的引证、辨析和梳理,将饮食、民俗以及更加宽阔的俗文化史的内容串联在一起,既构成丰厚的知识背景,又不失浓厚的文化旨趣。从体例上而言,本书从中国民间供奉的“厨神”谈起,接着谈水、火、油、盐等基本饮食要素,再谈到饼、馒头、面条等风味主食,然后谈各地美食,最后以“满汉全席”收尾,由此构成自成一家的“中国食史”的一个版本。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中有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这五千年的历史,应该说太悠久、太丰富了。对的发掘,目前还处在非常肤浅的阶段。尤其是对中国俗文化的发掘,因为种种原因,一直被中外史学家们忽略。其实在俗文化中,恰恰隐藏着极丰富的中国文化的精髓。

饮食,其实是窥察中国文化的一个极好的窗口,饮食是非常具体生活方式。中国人好吃,中国文化的林林总总,在这个文化的窗口里,都显得特别清晰。中国文明史,其实很大部分体现在这看起来“浅薄”的具体饮食之中。遗憾的是,长时期以来,我们对自己文化的丢失和遗弃,使我们对这一切已变得十分陌生。这种丢失和遗弃,形成文化的断裂。

本书就想通过这个俗文化窗口里的一点一滴,来细心发掘许多已被中国人自己都遗忘了的文化。这本书,严格说应该是一本笔记。其中所记,多是前人提供的文献,著者实际上“是在古文献提供的基础上不断综合、整理而已,是一种资料的收集、研究和汇编。笔记,原是中国人记事的一种重要文体。笔记利于资料的保存。古人多以笔记考古记史,现用以记俗,尽量于一点一滴之中发掘较为宽阔的俗文化史方面的内容,力争资料性与趣味性之结合,力争现象的丰富组合、反映,也算是旧的笔记文体中的一种新的尝试。
     
当然,中国饮食文化的文献,亦是浩如烟海。这本小书,绝不可能展示其全部,只不过几点儿滴浪花而已。

是为自序。作者

1992年7月2日

北京

书籍目录

自序
厨神
灵火







八珍

馒头
面条
粽子
毕罗
米线
馄饨
豆腐
熊掌
烧鹅
吃羊
金玉脍
鲤鱼
鲥鱼
鲫鱼
河豚
鱼丸
……

内容概要

朱伟,生于上海,上世纪60年代末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上山下乡,下乡时开始小说写作。1978年起在《中国青年})杂志做记者、编辑。1983年起在《人民文学》小说编辑室做编辑、编辑部副主任,曾在《人民文学》推出刘索拉、阿城、莫言、余华、苏童、格非等一大批作家。1993年起任《爱乐》杂志主编。1995年起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编至今。编著大型古典音乐工具书《音乐圣经》,著有散文集《有关品质》

图书封面


 考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果然如朱伟自己所说,阅读起来狠费劲,不过每篇都有新感触。还想从这里面生发出点东西出来呢?好书,值得仔细看,认真评价。
  •     呵呵,这么做是不是有些ironic 呢? 文章篇幅不长,但转引了很多古文,要不说这是朱伟老师的“编著”之劳呢。    坐在马桶上,随朱伟老师一起考察中国食物的典故与八卦,无数先人的感怀畅议被一一引来,竟也读的津津有味。    再加上在自家如厕的舒坦、熟稔与肆意,以及某项具体行为的畅快淋漓,真可谓一种别样的快感油然而顿生。
  •     有“考”字便一定会引经据典,之乎者也,可这些都不重要,“吃”才是关键,有了吃其他一切的东西就都成了配角。书中从厨、水到家常便饭到山珍海味,虽不是无所不包但足够掉你的胃口了,所谓吃也是一种文化嘛,统统地借口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我都服了。我连这个都有。。也很严肃拉。就是很干巴巴的。
  •     原来馒头是诸葛孔明发明的
  •     太考据了。。。
  •     文笔简练雅致,用典恰当, 考据翔实,不可多得的充满可读性的工具书
  •     更像是美食文化历史书,无法激发俺的食欲。
  •     写得很无聊
  •     推荐这本书,里面有梳理好的大量文献典籍,满足了我各种求知欲~而且,古人真的是很能讲究啊~和他们比起来,今天的饮食文化显得有些内涵不足……
  •     读起来确实小费劲~还是喜欢梁实秋汪曾祺啊!不过 @朱伟 老师的书还是很好滴~
  •     喜欢刨根问底的可以买,看着里面举例的古文头都大了
  •     好书,值得细看。看的是电子版,需要入个纸质。
  •     不到11元买的,三年前的书很多都缺货了。每一种饮食也有自己的文化内涵,作者从每一种吃食后面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对其做法要点也详细说了,对我们现在有的不正确的烹调方法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参考吧。同学到家来时特意翻到这本书要借去看,也难怪对烧得一手好菜的厨师同学来说,这本书也可以加深他本人的理论修养,再加之实践那烧出来的菜才是可谓用了心的。不过不喜欢古代文化的话,你要看此书就会觉得枯燥不如直接看菜谱得了,此书属于中国文化系列丝书,更多的是从文化的角度去解析的。
  •     掉书袋没劲呀!
  •     为考而考,饮食文化写成这样还不如上百度百科。
  •     如此细致的历史考古,仿佛将人带入了远古时代的餐桌……看着古人一步一步发掘美味,做到极致,奉献舌尖……
  •     需要较深的文言文功底,类似于古书文摘,可读性一般。
  •     怀抱图书馆已收藏,欢迎借阅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190328/
  •     内容很扎实 读起来超无趣 能把饮食写的如此锯末蜡烛也算异类 阅读的同时还可以查字典,顺道给自己扫盲 当然 无视本书的作者是朱伟 这的确是我的失误
  •     才发现自己对饮食的了解根本沧海一粟
  •     感谢亲爱的芍药送的书~这摆明了是想要把我往不可更改的吃货方向培养啊……
  •     文化人写吃和我喜欢的小混混(沈宏非)完全不同,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看朱公的文章不是消遣,绝对是学习
  •     几种食物考据集。
  •     可以当成字典的美食宝典
  •     典型的考据派。太学院了。读不出欲望来
  •     除了抄书,朱伟还能不能想点其他办法,越来越恶心了。
  •     太认真了...小掌故文被朱主编一写,读来没有一丝轻松感......不过这册书的写作背景倒是有点儿意思,朱主编自己也在一篇短文里写过,那些跟甘阳、李陀等人泡在芝大的日子,让人神往。
  •     朱老师的文字总是很有力度
  •     接触的第一本较为学术的书。算是开蒙之作。
  •     吃其然,吃其所以然。
  •     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角度来写中国的吃,形式比较独特,只是古文较多!
  •     昨晚在饥肠辘辘的状态下读本书,顿时感觉很残忍
  •     “考”。
  •     这是俺师傅推荐的,在网上有大致看过一遍,沉得不错所以就买了!!
  •     展现了一个专业吃货的知识储备和水准!
  •     《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编果然不是吹的,学术功底由此可见。可是学术味道过浓,读书的乐趣就少了许多……
  •     很多很多资料。。。看着看着就没有耐心了。。。不过浏览完还是觉得自己以后可以吃得理直气壮了。。。
  •     把食物的可欲性穿上了文化的外衣,读下去比较费脑子
  •     当代国人中必读作者之一。
  •     没看过这本书,就不要再提自己是吃货。考证详实,娓娓道来,非常过瘾。一篇还没读完,口水已经不知吞了几次。
  •     实在是装逼神器
  •     7分 读到了许多食物的来源和历史故事,但作者的推断过于主观,并不能使我完全信服
  •     文人写吃总是很有味道,这类书总是让我孜孜不倦。这本书还做足了考据的功课,文字很有古意。
  •     作为一个吃货我容易么我~不仅走哪吃哪,还看这些让人大半夜睡不着觉的书。
  •     文言文得空翻译就是不错啦
  •     可窥中华饮食之天地,但是全文罕见作者的见地,考吃不符实也。
  •     引经据典 除了个别篇目有点意思大多数还是挺平淡的
  •     实在是太学术了……但是口水依旧哗哗的= =
  •     文抄公
  •     以前很喜欢朱伟,觉得他博古通今,诗词雅句信手拈来,买齐了他的书,也一直关注他在节气和爱乐的文章,不过最近两年读多了却觉得略掉书袋,没那么有趣啊。
  •     考据挺详细的
  •     知道份子的食谭
  •     作为一个没文化的人,看这本书无异于自虐,仿佛又回到了中学做翻译文言文作业的时候。。。。
  •     吃货的进阶。期待未来的插图完全版~
  •     据说计划写200篇,但朱伟只写了目前这50篇,都是跟吃相关的考证。我还挺喜欢看这类文字的,涨姿势啊。 美食记者遍地的年代,人人都自称吃货的年代,够麻够辣就算好吃的年代,还有人下功夫去琢磨这些东西吗? 之前也翻了下《蔡澜食材字典》以及续编,溯古不多,酸腐气就少了,且胜在香港才子,够国际视野,功底更深厚。
  •     考据癖关于吃的最高境界了!
  •     中华民族真伟大!!!TTTTTTTTTATTTTTTTTTT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