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访古散记》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文物考古 > 新疆访古散记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7-9
ISBN:9787101055993
作者:王炳华
页数:216页

尘封的历史

用“尘封”来形容新疆境内的众多古迹,是比较恰当的。翻开新疆地图,有太多地名,足以勾起我们遥远的遐想——鄯善、库车、若羌、且末、高昌、交河、安西、北庭、轮台……翻开《全唐诗》,有太多的诗句让我们眼前浮现出西域大漠的图景以及曾经的烽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百日登山忘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新疆旅行期间,王炳华的《新疆访古散记》是一直伴随在身边的一本书。游历交河故称,土台上除了游人以外,难见一丝生命的迹象,满眼黄土夯筑建筑留下的断壁残垣。2000馀年间,车师人留下的建筑、汉代的兵站、烽燧,唐代边将进出奔走的营房、官府。土台上的一处处坟茔、瞭望台,记录了几千年间的杀伐,也记录了几千年间先民谋生的艰难。新疆广袤的土地上,有太多太多这样的遗迹。千百年来,阳光曝晒,风沙席卷,在沙漠深处他们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马科账、古钱币、丝路遗存,无比记叙着曾经的繁华,曾经的硝烟,曾经的无奈。《新疆访古散记》用文学性的语言记录了作者在新疆参与的数次考古活动。罗布淖尔、小河、精绝、哈密、帕米尔高原、阿勒泰山、克里雅河、吐鲁番、丹丹乌列克。古城灭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少是因为西域原本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多的是因为人为因素。作者笔下各处遗迹,见证了无数先民与自然斗争的艰难;同时也见证了无数兵燹,无数对自然环境的无度破坏。作者在书中写下,“我们的祖先,从历史的长河中走过来,每一个进步,都是十分艰辛,而且是付出过相当沉重代价的。”(第19页)其实包含了上述两层意思。作者在描写沙生植物时,有这样一句话:“它们,都可以说是在逆境中造成的强者,是战胜了荒漠环境的英雄。”(16至17页)华为总裁任正非推荐《不抱怨的世界》有这样一段话,“狮子如果能追上羚羊,它就生存,如果它跑不过羚羊,只能饿死。羚羊如果抱怨不公平,那青草——羚羊的“早餐”该向谁抱怨?羚羊还能跑,青草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羚羊要想活下去,只有平时加强训练,提高奔跑的速度,让自己跑得更快,即使跑不过狮子,也要比其他羚羊跑得快,只有这样才能得以生存。”王炳华也好,任正非也好,他们的话都诠释了逆境下求生存的态度,或许是无奈的,但又是必须的。遍布新疆各处的古代烽燧、遗址,述说着一段段或辉煌,或悲怆的往事。后来人既感叹于先民之维生何其艰难,又惋惜于曾经之杀伐何等残酷。

小河墓地

很久之前看过这本书,因为在美国读书的时候,跟王炳华老先生有一面之缘,那次是老先生来我们学校的讲座,处于期末颓废状态中的我竟然从病床上一跃而起,飞奔到学校拿了老先生的名片,当时就差跟人家说:“我要去学考古!”这句话了。老先生不会英文,所以讲座都是现场翻译,便只有我们几个中国人听得津津有味。现在仅仅记得讲座主题是在新疆考古中萨满教的一些遗迹,似懂非懂却又兴趣满满,对老先生的印象也极好,极其谦逊、彬彬有礼(唉,就是喜欢老爷爷啊,没办法)。今天又再次看到罗新的《杀人石猜想》,附有一篇《新疆访古散记》的阅后感,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在文字材料相当贫乏的内陆地区从事历史考古工作,研究者的地理知识和环境意识是决定其学术境界和成果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环境变迁及其意义几乎是最基本的一个话题”——这也是我对《新疆访古散记》里文章最大的感受。但我的感觉作者的最大关注点还不仅止于环境变迁上,而是更想进一步体察当时当地生存的人群同环境的关系。跟罗新的文字比,我反倒比较喜欢本书作者的行文方式,真诚朴实,质胜于文,但也可能会有人厌烦老学者那般略带教科书范本的语言,毕竟那是他们时代所受教育不可抹去的影响。我最喜欢的还是书里写罗布泊、小河墓地的章节。三十年代斯文赫定再次来到中国,他的老向导罗布人奥尔德克告诉他,自己发现了一个埋着“一千口棺材”的地方。斯文赫定当然很兴奋,让自己的助手贝格曼随奥尔德克前去寻找。队伍在当时还是烟波浩渺的罗布泊地区泛舟了两个多月无果,在最后快要放弃的关头,贝格曼发现了库姆河的一条小支流并称之为“小河”,而这个“一千口棺材”的墓地竟就在小河边上。之后的六七十年,除了盗掘者再没人能找到这个地方,作者成为六十多年后再次发现小河墓地的第一人。我好像也是零五年还是零六年的时候,从CCTV的某个纪录片节目中看到小河墓地的;那应该就是作者所说的,彻底发掘工作展开以及被媒体大篇幅报道的时候。按说这种时候理应人心振奋,我们却看到这位因被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人列出的考古发现震撼着,心中想六十年后中国人也应当做点贡献,为了寻求赞助四处奔走呼告得不到支持,最后因资金不足只得带四五人两匹骆驼,在只知墓地模糊方位的情况下,深入罗布泊徒步寻到小河墓地的考古老人,发出了深深的遗憾的感慨:“作为一区埋藏着丰富原始文化信息的古代遗存,它确实已经彻底消失在考古手铲下,消失在历史的太空之中了。”作者在零零年十二月份进入小河墓地考察之际,确实没有任何人关注。但之后很快,香港媒体报道,大陆媒体也蠢蠢欲动,国家文物局跟考古所竟也要对小河墓地进行全面发掘了。作者对这次充满着21世纪最先进田野工作的发掘,先是反对,在后来被告知“意见表达迟了”事情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只能暗含某种意味地一带而过,不仅在感情上“没有了沙漠野地的气息”,是绝对不能跟自己几年前首次进入墓地的野外体验相提并论,而且即便是实际操作上号称注重回填又如何,那不过只是保留了一个完全失掉文化内涵权用作安慰旅行观光者的墓地空壳而已。作者字里行间也几乎明示了,之前几次试掘得到的信息与上世纪30年代贝格曼所言的并无二致,因此这次全面发掘除了多取大量重复的资料之外,并不可能发现任何新的信息;而小河墓地作为非常个性的历史存在,在整个新疆乃至中国都是独一无二的,除了从中生发对这块土地上早期居民及现今人贫乏物质生活和环境改变的深沉关切,更应该保存它神奇的设置和布局,给后人留下一份至今仍是世界不见其匹,只有在无人烟且异常干燥的地方才能留存下来的历史遗产。显然对这次的“全部挖掉”作者是深以为痛惜和遗憾的,他甚至说,如果自己在两千年底重新觅见小河,中央电视台的小河之行,媒体的宣传,等等,是为这片珍贵遗址的最后消失制造了契机,那就要负起一些道义的责任了——虽然电视里发掘现场的画面,也让我们亲眼见证了木头棺盖揭开的那一刹;几千年前一位女性的容颜蓦地出现,镜头扫过她那张典型的印欧人的脸,似乎还浮着一丝微笑,依然美丽,栩栩如生。


 新疆访古散记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