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风云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中国历史风云录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
ISBN:9787563379736
作者:陈舜臣
页数:524页

作者简介

本书原名《中国五千年》,是陈舜臣的代表作。五千年华夏历史的风云变幻、世事沉浮,从远古到近代,从荣光到黯然,从分裂到统一,一个个大的时代的起落,一个个王朝的兴亡盛衰,一个个民族的迁徙扩张,都被作者平静从容写来,视角非凡,笔触冷峻。这本书书写了中国的世界和世界的中国,具有史家的大手笔和大气魄。

书籍目录

致中国大陆读者陈舜臣古代遗址与神话文字与青铜器殷周革命封建之世从春秋到战国统一之路土崩瓦解汉风起兮荣光时代盛极而衰汉之灭亡与复兴紧缩时代破灭之路鼎立与统一再度分裂南风不竞玉树后庭花无向辽东死群雄灭亡唐日初升大唐岁月大乱残光灭亡谱系大宋春秋海上之盟南北动荡草原风云兴亡之谱海陆骚然历史明暗紫禁城悲欢颓废季节八旗之国三世前后国难相继走向现代附录 陈舜臣大事年表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风云录》编辑推荐:1.陈舜臣畅销不衰的随笔,新版上市!2.《中国历史风云录》自1989年底面世以来,截至2006年,已加印32次,平均每年都要加印2次,可见此书受欢迎的程度。为中国历史通俗且严肃的最好的大众读本之一3.陈舜臣在日本,有历史写作泰斗之称,他获奖无数,作品无数,畅销日本半个世纪,作品总发行量超过千万。

内容概要

【陈舜臣】笔不离华人,心不离神州。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小说大家,柏杨与司马辽太郎最为推崇的“日本中国历史题材第一人”。1924年生于日本神户,祖籍中国台湾。1961年以小说《枯草之根》荣获日本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一举成名。1968年以《青玉狮子香炉》获得代表日本大众文学最高荣誉的直木奖。此后开始转向历史小说和随笔创作,著作等身百余种,代表作品有《日本人与中国人》《中国历史风云录》《小说十八史略》《成吉思汗一族》《鸦片战争》《曹操》等。身居海外远观中国史,历史命运带来漂泊感,他在不同文化、民族的夹缝中经受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以博学多识和丰富的想象,深入思考历史与未来,让历史成为中日交流的“镜鉴”,赢得广泛赞誉。作品风靡日本四十余年,销量多达两千万册。
【所获主要奖项】江户川乱步奖(日本推理小说界“登龙门”的奖项)、直木文学奖(日本文学最权威奖项)、吉川英治文学奖 (日本大众文学领域的重要奖项)、推理作家协会奖(日本推理小说最高奖项)、读卖文学奖(日本文坛门类最齐全的奖项)、大佛次郎奖(日本优秀散文作品奖项)、日本艺术院奖(日本文化艺术界最高奖项)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以外族人折服日本的只有陈舜臣!陈舜臣这个人,存在就是个奇迹。    ——马司辽太郎    中国的历史最久,中国的历史书册最多,可是中国人对历史也最懵懂!不是我们忘本,而是史学家、文学家没有把艰涩的古文史书转化成现代语文,没有把所谓学院派刻板的叙述,转化成趣味盎然的大众言语。如今,陈舜臣先生,这位文化界的巨手,担起这项重任,他一系列的历史故事,使斑斑史迹,变成生龙活虎    ——柏杨    像陈舜臣这样有成就的作家,可能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再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就是陈舜臣之所以为陈舜臣的理由。    ——稻烟耕一郎    陈舜臣的作品具有生动的复眼视角,要让历史成为日中文化交流的“镜鉴”。他的文章平实易读,但是平实绝不意味着内容的肤浅。他特别重视败者、弱者留下的历史痕迹,以推理小说式的魄力“保持着败者一方的视点”。    ——日本《朝日新闻》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我认为宋有资格冠以“大”这个形容词,唐也可以,只是理由不一样。这中间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一手打造了大宋的赵匡胤的人格魅力。尽管有个人喜好,如果让我举出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明君,我不会说汉武帝或是唐太宗,还是会毫不犹豫地举出宋太祖。 后周世宗柴荣壮志未酬就英年早逝,七岁恭帝即位的次年,契丹开始了南侵。为了迎击,赵匡胤率大军从开封出发,在第一个宿营地陈桥发生了一幕拥立剧。根据传言,他和往常一样喝得醉醺醺地,在不明就里的情形下,兵将们把只有皇帝才能披身上的黄袍放到他身上,大呼万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拥立为皇帝,这大概是杜撰的吧,但实在是很像太祖的风格,所以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在兵将中推行拥立的事前鼓动工作,大概他弟弟赵匡义是最积极的活动分子。太祖亡故后,因没有亲生子,于是弟弟赵匡义做了继承人,称为太宗,从这也可以推测出拥立剧背后的大概情形。 通过陈桥兵变登基的宋太祖赵匡胤基本沿袭了后周世宗的政策。世宗施行的政策中,他没有沿袭的仅有“废佛”。世宗废寺达三万多座,在佛教史上被归为“三武一宗法难”(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之一。只不过世宗的废佛为了要改革佛教界的堕落状况,严格化僧人的资格考试,因此不是单纯的废佛。被废寺院的佛像、佛具被改铸成铜钱,因此也有经济上的理由。佛教界既已被世宗清理过的,继承者宋就没有必要继续废佛。太祖刊行《大藏经》,置于改革后的佛教界之上,希望它能有所进步,因此可能还是一种沿袭。 按照世宗的政策,首先需要巩固的是四周,而非北方强大的契丹。契丹族治内有大量汉民,尤其因领有燕云十六州,所以具有很明显的二元特征。既然同时内蕴着游牧和农耕两方面,也就有了北面官、南面官的双重制度。国号取中国式的“辽”,而当国粹主义盛行的时候,有段时期恢复成了“契丹”。为避免繁琐,我们统一用“辽”来指称。 后周世宗在世时,屡屡讨伐南唐,接着进兵陕西秦州。南唐是地方十国中最强的政权,首都在南京,君主称皇帝。受到世宗攻击后,南唐皇帝李璟献上江北十四州六十县,去帝号,称国主。但他依然实质性地统治着富庶的江南。 和中原的五代相对,地方的十国列记于下。人名是创始人,地名是国都。 前蜀(907—925)王建成都(四川) 后蜀(934—965)孟知祥成都 吴(902—937)杨行密扬州(江苏) 南唐(937—975)李昪南京(江苏) 南平(907—963)高季兴江陵(湖北) 吴越(907—978)钱镠杭州(浙江) 闽(909—945)王审知福州(福建) 楚(907—951)马殷潭州(湖南) 南汉(907—971)刘隐广州(广东) 北汉(909—979)刘崇晋阳(山西) 其中最小的南平被称为荆南或北楚。吴是唐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唐灭亡后不得已自立的,他直到死仍奉唐为正朔而没有称帝。 太祖极力避免和辽发生大规模冲突。他消灭了被称为天府、拥有富饶土地的后蜀,又联合吴越消灭了势力最大的南唐。南唐最后的皇帝李煜被称为后主,也有人把他视为中国最好的词人。词也被称为“诗余”,立足于诗却不像“诗”那样严格讲究平仄和韵的规则,和某支曲相搭配,创作相当自由,因此成为宋代文学的一大瑰宝。人们赞颂为“唐诗宋词”。 在灭南唐之前,宋消灭了广州的南汉,从而得国际贸易之利,在经济上就有了极大的宽裕。还有人说南汉的创始人刘隐是阿拉伯人。这样一来,太祖在世的时候,就只剩下了吴越和北汉,其他八国悉数被灭。吴越是进攻南唐时的同盟国,对业已强大的宋早已没了抵抗的意愿。太祖死后第二年(978),吴越皇帝钱俶向宋投降,献上全境土地。次年,宋消灭了十国中的最后一个,唯一的北方政权北汉。除了辽,宋成功统一了中国的主要部分。 在消灭如此之多政权的同时,却没有什么血腥事件发生。投降了的原皇帝没有一个被杀,而是在首都开封被赐予府邸,授予官爵。策略上看,可能是作为人质软禁起来,而他们的子弟则被派遣到各郡、各州担任实际职务。禅位于宋的后周柴氏一族在直到宋朝灭亡为止的三百年间,一直被当作诸侯受到优待,可以继续祭祀先祖。与把禅让的唐昭宣帝及其九兄弟杀害于九曲池的后梁朱全忠等人相比,不得不说宋太祖行事方式完全不同。虽有南唐后主被毒杀一说,但似乎没有确证。即使毒杀是事实,后主李煜死于太祖之死两年后,因此也不是死在赵匡胤手里的。 宋朝一旦新帝即位,就会独自前往宫殿深处,读“石刻遗训”,将此牢牢记在心里。只有皇帝见过石刻,大臣们谁也不知道其中的内容,一般人甚至不知道有这样的存在。靖康之变(1126)中金军掳掠了宋朝宫殿,石刻遗训才昭然天下。内容之简单,皇帝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一是永远照顾禅让的柴氏,二是不以言论杀士大夫。历届皇帝都严守这两条。 皇帝没有把石刻遗训的内容透露给任何人,不过,不因言论处死刑,这在现实政治中可以看出来。因此,宋代就成了言论繁盛的时代。虽然变成了新法、旧法的大争论,但不管政治斗争有多激烈,失败一方的魁首仅是被贬、流放就完事了。著名诗人苏东坡是旧法派的高官,新法派掌握政权的时候,他被流放到海南岛。

图书封面


 中国历史风云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陈舜臣的名字近来很火,书也写了很多,大多是历史小说,也有历史随笔,其实他是以写推理小说起家的。在书店里看到了此本《中国历史风云录》,稍稍翻了一下,就买了下来,回家细读。读到一半,又从网上订购了他的几本书。他的书很浅显,但很可读,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在他笔下写得风生水起、波诡云谲,既注重历史的细节,又把握着历史的大势,读起来煞是过瘾。如果将此书作为中学中国历史课的教材,恐怕会有更多的孩子喜欢上历史。其实,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对这类题材的书籍不吝赞美之词了。前一本是由美国人芮乐伟·韩森所写的《开放的帝国——1600前的中国历史》,这是美国大学中国历史教科书,让中国的学生认真阅读亦会收获良多。并非我的崇洋媚外,只是中国内地所写的历史书太无趣了,读之味如嚼蜡,且还得忍受着作者向你灌输着他的历史观。此书的作者陈舜臣先生虽久居日本,但究竟是华人,他的所有作品基本上都与中国历史有关,对中国的历史充满了强烈的兴趣。《中国历史风云录》原名《中国五千年》,从远古的陶瓷文化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算是写的一部中国通史。在如此短的篇幅之内,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叙述一遍,就很不容易了。而此书则注重历史细部的描写,写出了当时的情景,让历史事件栩栩如生立于我们面前。其中所写的很多细节,我也是首次听说。但同时作者并未遗漏掉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的脉络清清楚楚,看完此书,你能很清晰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全貌。对于一个对中国历史所知不多的普通读者来说,《中国历史风云录》确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籍。陈舜臣并非历史学家,只能说对于历史有兴趣,但从他所写的此书看,他应该是下了相当深的功夫。在对历史史料的选择上,他对各家的不同观点都有涉猎,并有着自己判断的标准。当然有些地方你可以不认可他的说法,但他的说法亦不是没有根据,最少也反映了一部分历史学家的观点。书虽然浅显,但如果对中国历史缺乏深入了解,对于文字有超强的驾驭能力,是很难写出这样的书籍来的。想想我们以前所学的历史课本,不知有几人还有着美好的回忆?记住的除了无穷无尽的农民起义,就是相似的干巴巴的事件发生原因及其深远影响,而那些有血有肉的生动的历史细节呢?则早已枯燥无味的文字抽象成一二三四要点,让学生死记硬背去了。这样的历史,怎么能让人有兴趣去阅读?历史是鲜活的,抽离了细节的历史很难称得上是历史,只能说是政治,因为它不想让你深入地了解历史,而只是想向你灌输一种历史观,让你接受作者所编撰的历史,并将之当成事实。
  •     说多好也没有,但是作者顺着历史发展的过程,几乎每个当权者都微微点评几笔,完全基于历史的客观评价。书中呈现的中国历史是一种连续、不曾断裂的完整的故事,很好看。对于某一因素所引发的前因后果,都作了些许描述,可以引发一定的思考,对于历史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不枯燥,还相当有意思。另一方面,由于基于历史的发展来写,没有侧重点,偶尔会觉得有点冗长。但,还是要说,可以一看吧。
  •     1.本书原名《中国五千年》,是陈舜臣的代表作。这是一本和教科书迥然不同的中国历史!它会将历史大脉络、关节点逐一破解!这本书视角独特,因为陈舜臣具有“在日本长大的中国人”的复眼。这本书书写了中国的世界和世界的中国,具有史家的大手笔和大气魄。历史学、考古学、文字学的知识会通让人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五千年华夏历史的风云变幻、世事沉浮,从远古到近代,从荣光到黯然,从分裂到统一,一个个大的时代的起落,一个个王朝的兴亡盛衰,一个个民族的迁徙扩张,都被作者平静从容写来,视角非凡,笔触冷峻。  陈舜臣,著名通俗历史学家、畅销书作家。祖籍台湾省,1924年出生于日本神户。1961年,以《枯草之根》荣获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侦探小说奖),凭借《曹操》《诸葛亮》《秘本三国志》《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太平天国》、《汉古印缘起》等历史著作走红日本文坛数十年。其作品在日本数十年畅销不衰,在日本各大书店均有陈舜臣著作的专柜,特别是巨著《小说十八史略》(共5卷)出版后,再一次掀起日本读史热,前后再版三十余次,发行二百万套。  这些通俗历史学家的作品,才能真正引起我对历史的兴趣。打开《史记》、《春秋》等等大部头,不出五分钟我就会睡着。  2.迄今所发现的甲骨文,仅有殷武丁前后到殷灭亡(推定是在公元前1028年)之间约二百多年这一部分。假如殷王朝持续了四百年,前半部分的记录就缺失了。  记录缺失了,可能永远也找不到,可并不代表那段岁月不曾存在过。那段岁月中发生过什么,永远无人知晓。在那段岁月中活过,又死去了的人们,永远沉默。  3.安特生发掘的甘肃彩陶遗址中最古老的曹家嘴遗址所处年代为4540年前(误差在100年内)。1952年,在西安市郊建造发电厂时发现了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测定值为6080年前(误差在110年内),比甘肃的遗址要早千年以上。与以彩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相对的,是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的彩陶制作靠手捻捏,而龙山文化的黑陶则使用了旋盘这种新式工具。  4.仰韶和龙山都在黄河流域,但在南方也发现了水稻耕作的良渚文化(浙江省)、青莲岗文化(江苏省)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通过放射性碳元素法测定,良渚文化距今约4700年,青莲岗文化距今约5400年。  5.由原始共产社会到私有财产制社会的转变,以及与此同时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这些5000年前的社会变化都可以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及南方各文化开始的时期中看到。  最早的人类物种的出现时间,是距今大约700万年前。那时,人科动物开始直立行走;200万年前,人类学会制造工具;35万年前,人类有了艺术表现力和精湛的技艺;距今约六千多年前,出现了文字。从此,人们可以知道在自己出生之前,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可是,我们还是没法知道,自己死亡之后的事。  还是庆幸自己生在当下的年代,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

精彩短评 (总计92条)

  •     从翻译来说,汉朝之前写得很精彩,汉朝这段看得犹如英译中,到了后面又出现了“大概……吧”の日译中风格。据说作者是于病榻所做,因此纵有梳理风雨之意,也难掩笔尖仓促之情吧。
  •     摘要式的讲述,有些枯燥,外国人写的,相对客观。
  •     通读一遍,就像自己在历史长河里走了一遭。
  •     日本人是如何看中国历史的,还得花时间去读
  •     粗看还不错,看看所谓日本人写的中国史。
  •     但该书的译校排版还是有些问题,例如:关于成吉思汗父亲的名字在同一章节里竟然有两种不同的译法;另外P180-181页间“孝武帝杀了皇太子刘子业后即位还没来得及杀的第十一个弟弟刘彧”一句该是“孝武帝还没来得及杀的第十一个弟弟刘彧杀了皇太子刘子业后即位”才对
  •     我爸是陈舜臣的铁杆粉丝 受我爸印象这是我读过的第一本史书 最近又拿出来翻了一遍~一直很佩服历史作家能写出一本中国通史 更别说他还是一个日籍华人~这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这本书就像一个大故事会,一口气读完以后都不会觉得累虽然我经常被绕的稀里糊涂。但是作家理性的态度很吸引我 不带感情的阐述历史永远是客观公正的事实。总而言之扫盲专用读完就会对中国通史的框架有一个基本性的理解
  •     日本人能写成这样很不错了,,我倒是觉得类似个通史,乱,并不容易读,,,
  •     不错,关于前面夏商周的历史一直不怎么了解,看了后感觉作者历史功底挺厉害的。看到我熟悉的朝代我会会心一笑,看到我不熟的朝代就有些懵逼了。不过到了后面明清的时候就写的有些简短了,里面关于明朝的论述也带有作者私人的感情,暂且不表。作为一部普及性历史读物真是不错。
  •     感觉还可以,日本华侨写的中国历史书,作者是推理小说家,因此书中对一些历史细节进行了推理溯源。行文简洁,但史料有些错误。
  •     书不错,但有点深,史学底蕴切确。
  •     值得称赞的是根据时间序列列出中国历史,中间还是有自己的见解,但最大的缺陷是中间掺杂许多自己的判断,无根据的判断,不严谨。
  •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
  •     太喜欢陈舜臣先生作品,差不多收齐了
  •     只看到了刘秀的部分,网上的电子书就没了。个人特别着迷的是夏商西周的历史,因为时间特别长可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却特别少。那么多年那么多发展的故事都不得而知让人遗憾又着迷。可惜的是生存之战中,不仅历史的记录不健全,科技成果更是无人统计,让那么多古代的建筑文物等等都成了未解之谜……所以东西方的历史都可以称之为horrible吧!统治与管理一直是所有时代的主题,这本书中通过历史文物文献及推理探讨了很多这方面的讨论,很好。人类进入现代文明还真是不容易呢,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文明啊!还有每块土地上的人都是不断变换融合的,那些想着找一个高贵祖先的想法真的是太没有意义了。另外,文学艺术科技这些才能也是长在人骨子里的吧,哪怕是几百年的血雨腥风也没有将这些浇灭,也没有将我汉文化浇灭……说的好乱,去找找下半本读一下。
  •     很快。书很好
  •     中国历史风云录,(日本历史写作巅峰的陈舜臣经典作品),很好的书
  •     普史作品。
  •     这个有点像历史杂谈的感觉!
  •     把复杂的历史写得简单,易懂,对人物评价恰当。非常好的历史读物。
  •     听完的
  •     书的排版印刷还不错,就是书装订不咋样,凹凸不平的——我指的是翻开的那边,搞得我一直疑心是不是盗版书。
  •     一般吧,感觉写到后面有些仓促。
  •     陈舜臣的书买了不少,很好,是正版。
  •     历史是个精细活,要从不同角度去解读
  •     虽然很多过程都是一带而过,不过也算是我看过最通俗易懂的一部中国历史书了,读得很顺畅。
  •     读起来没有历史教科书的艰涩,适合普通读者,很好
  •     真的狠不错的一本书,通俗易懂,看下去就让人停不下
  •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了,感觉蛮好。
  •     这本书就是一个简略版的上下五千年,我读得时候认为上古以及夏商周三代的不错,然而后面就了了。书中也有一些史实错误,此书面向的对象是日本人,所以会和日本历史上的一些人和事做比较。
  •     有种历史在脑袋中全部过了一遍的感觉,以往稀稀落落的一点点历史常识终于串联起来,有了前因后果,有了先来后到
  •     前面还好,从唐开始有点流水账
  •     陈舜臣,父亲为中国人生于日本。从三皇五帝到民国,上下两千年历史,重点是朝代的更迭兴盛和败亡,可以说是简史,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风云二字正表示本书的主旨,虽有些厚黑,但此情此景有哪些想法,竟然都很符合人性。做事一定要有远见,方可成大事。
  •     详细的写出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客观的评价了每个朝代的得失。很好的史书
  •     篇幅的原因不周到的地方不可避免 但难得的是展现了线性的历史 历史本就是连续的 但就我所受到的教育历史都是框架式的 让人无法用联系的角度来看历史人物 所以给5星
  •     一部中国通史,平铺直述、浅显易懂。看到最后才发现作者是个台湾裔日本人。
  •     陈舜臣对历史的见解非常独到,也许是跟他的推理小说作家身份有关。在某种意义上,历史其实也是一种推理,推理的依据就是各种史料、遗址、文物,正史也好,野史也罢,都需要我们自己在各种说法间寻找真相。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所谓正史提出的质疑。也许是传统上的中小学历史教育早已被马克思化成教条式、填鸭式,有时不只是隐瞒,甚至还有窜改。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此书说三国和唐太宗的那段,对接受过“正统”历史教育的我们来说,可能会比较有颠覆性。作者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就是历史始终由胜利者书写,所以,历史也需要推理,需要拔除迷草,才能逐渐接近真相。
  •     历史不是故纸堆,是关系到我们今天生存的一切的东西,但作者确实太狡猾了,那样的布局
  •     质量很好……不过还没来得及看……
  •     连续性,并不是像教材上写的唐宋元明清一样割裂开来。更像是一本故事。
  •     浅白易懂的中国通史。简单明了,娓娓道来。陈舜臣先生特别注意关注某一历史事件发生时,在其他地方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件,这种关怀让历史不致碎片化和无序化,中国庞杂的历史在其笔端俨然自成一个有机体。如果想简单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五千年又怕枯燥无味的话,陈舜臣先生的这本书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     读史知兴衰
  •     书写的很流畅,值得一买!送书很快,挺好
  •     拿来学习一下,另一个角度看历史~~
  •     内容很不错,值得一读!
  •     简明、冷峻的笔法写中国史,让人耳目一新!
  •     视角真的不错,旁观者清
  •     扫了我的历史盲,感叹中国历史好沉重,君主制是不可持续的,在好的明君也会死去。为了权力,历史上骨肉残杀太多了。
  •     日本人写就的中国史,从原始氏族到新中国成立的五千年,掐指一算,高中学历史到大学读史记到工作读明史和历史人物传记,这是第五次读历史了。总体来说,没有太多个人意见、喜好和政治倾向,具有初步建立历史脉络和框架的功能。偏流水账和推理的性冷淡文凤,日本学者冷静偏执的即视感。
  •     陈舜臣的名字近来很火,书也写了很多,大多是历史小说,也有历史随笔,其实他是以写推理小说起家的。在书店里看到了此本《中国历史风云录》,稍稍翻了一下,就买了下来,回家细读。读到一半,又从网上订购了他的几本书。他的书很浅显,但很可读,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在他笔下写得风生水起、波诡云谲,既注重历史的细节,又把握着历史的大势,读起来煞是过瘾。如果将此书作为中学中国历史课的教材,恐怕会有更多的孩子喜欢上历史。其实,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对这类题材的书籍不吝赞美之词了。前一本是由美国人芮乐伟·韩森所写的《开放的帝国——1600前的中国历史》,这是美国大学中国历史教科书,让中国的学生认真阅读亦会收获良多。并非我的崇洋媚外,只是中国内地所写的历史书太无趣了,读之味如嚼蜡,且还得忍受着作者向你灌输着他的历史观。此书的作者陈舜臣先生虽久居日本,但究竟是华人,他的所有作品基本上都与中国历史有关,对中国的历史充满了强烈的兴趣。《中国历史风云录》原名《中国五千年》,从远古的陶瓷文化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算是写的一部中国通史。在如此短的篇幅之内,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叙述一遍,就很不容易了。而此书则注重历史细部的描写,写出了当时的情景,让历史事件栩栩如生立于我们面前。其中所写的很多细节,我也是首次听说。但同时作者并未遗漏掉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的脉络清清楚楚,看完此书,你能很清晰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全貌。对于一个对...中国历史所知不多的普通读者来说,《中国历史风云录》确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籍。陈舜臣并非历史学家,只能说对于历史有兴趣,但从他所写的此书看,他应该是下了相当深的功夫。在对历史史料的选择上,他对各家的不同观点都有涉猎,并有着自己判断的标准。当然有些地方你可以不认可他的说法,但他的说法亦不是没有根据,最少也反映了一部分历史学家的观点。书虽然浅显,但如果对中国历史缺乏深入了解,对于文字有超强的驾驭能力,是很难写出这样的书籍来的。想想我们以前所学的历史课本,不知有几人还有着美好的回忆?记住的除了无穷无尽的农民起义,就是相似的干巴巴的事件发生原因及其深远影响,而那些有血有肉的生动的历史细节呢?则早已枯燥无味的文字抽象成一二三四要点,让学生死记硬背去了。这样的历史,怎么能让人有兴趣去阅读?历史是鲜活的,抽离了细节的历史很难称得上是历史,只能说是政治,因为它不想让你深入地了解历史,而只是想向你灌输一种历史观,让你接受作者所编撰的历史,并将之当成事实。更多评论见本人博客:[...] 阅读更多 ›
  •     陈舜臣的作品一向不错,中国历史风云录从梦幻的夏朝开始,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历史的画卷
  •     文学气息浓厚的历史书,对于我这样的历史白痴来说是相当有趣的入门读物。算是补了初高中的课吧
  •     陈舜臣,了不起!
  •     不知为何,最近我开始喜欢读历史方面的书。这也许是老了的表现。 回归真实。过去那些年月,发生过什么事情。真相和文字记录之间,究竟有多远。 这本陈舜臣的《中国五千年》(原书名),可以让人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中国历史的概貌。 同时,努力还原真相。让我那停留在中学教科书水平的历史知识得到一次大换血。 作者果然是写过推理小说的。用推理手法看历史。说不定更靠近真相。 2009.8.18
  •     这本书是内容浅显易懂,是一本不错的历史通俗读物,书的印刷也不错。
  •     陈舜成先生的书,读过一些,像《鸦片战争》、《青玉狮子香炉》、《中国历史风云录》。陈先生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推理小说家,荣获多项文学大奖,著作等身。以一个推理小说家的身份来写中国通史,有人或许会嗤之以鼻,实际上,陈先生以中国历史作为创作素材由来已久,驾轻就熟,算不得是越俎代庖。他的书,视角与严格历史学家著作不同,且通俗易懂,文笔畅快,犹如小说一般引人入胜。推荐!
  •     陈舜臣的语言风格比较讨喜的,不板正,也不虚浮。不过某些地方难免带些历史小说的痕迹,这点不太喜欢。
  •     可以打发无聊的晚上也很津津有味
  •     好简的简史,写给日本人看的。。史观比较接近,还可以接受
  •     算是学术著作吧,文笔不错,日本人还是很严谨的
  •     在微博上看到推荐这套书,静下心来阅读真的很不错~
  •     史观很有意思,比较不同于国内的着眼点,值得一读。
  •     喜欢陈老师的书
  •     以王朝兴衰为线索,简笔勾勒,沧桑感倍增。所谓历史,大抵在“前车之鉴”和“重蹈覆辙”间往复,轨迹总是惊人相似,料想世事之理,恰似极简公式,万变而一宗。政治与权利的翻云覆雨,国家民族的兴亡交替,国土边线的扩展收缩,乃至君主的贤明愚钝,与具体人的具体生活,都没有直接而必然的关系。
  •     陈舜臣篇幅并不囧长,但宏大全面的中国历史书,告诉我们一个更加真实细节的历史,有故事,有历史,更有思考和用心的考证与推理——读来很棒的体验,可以学到东西更让人时不时恍然
  •     还没来得及看噢
  •     光看标题就觉得很燃
  •     对历史事件有自己的推断和见解,不局限于胜利者的历史书写,对于历史失败者给予客观的评价,这正是中国历史所缺少的
  •     YY还是多了点
  •     同事要买的,看起来还不错。
  •     日本人的视角看中国历史,可以一睹。
  •     优秀的通俗历史读物,字数控制的很好,但又不失重要细节,可弥补初中课本之细节的空白。作为一个日籍华裔叙述过程中,有趣的是对一些历史细节的现实性揣测和作者对失败者的关注和败因思考,可以避免情绪化的激情。短短三十万字更能集中体现历史中的杀戮,利益,欲望,理想,交织并存。
  •     说明书般的文字让我十分后悔买这本书,但另一方面如果让我写这样的东西其实是写不出来的,问题来了,如何流畅得写这些说明书般的文字,这也是一种功夫。看看陈舜臣老先生的等身著作以及所涉及的广泛领域就知道他的勤奋和笔力了,这是非常值得钦佩和学习的地方。
  •     不错,从另一角度学习中国历史。
  •     脉络清晰、内容简洁,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推测很独到,推荐!
  •     简单明了,逻辑清晰。
  •     一个在日本出生的华裔写的普及版的中国历史书,还是写的太啰嗦,其实我们不需要了解许多历史细节的。
  •     扫盲用
  •     一本中国通史,叙述更客观,视角更宏大。陈先生的不可不读之作,超赞。
  •     给力的五千年通史
  •     视角有所不同,历史作品写的这么生动,可见作者文字水平之高
  •     能看得下去的历史书,可以多看几遍!
  •     作者试图以一种连贯的方式讲述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一气呵成读起来畅快。只是到最后变得有些杂乱与急促,可能作者本身对近现代部分也颇为无奈吧。
  •     开篇精彩 后面偏于流水
  •     中国历史风云录喜欢,价格适中。
  •     很吸引人的历史书,不枯燥
  •     很適合作旅行讀本,出於不同的文獻參照,有些觀點頗值得反照我們正統的歷史觀。#2015緩緩讀#111
  •     文笔流畅审慎,从正史、其他文献参照、历史人物生平推断,层层推敲,娓娓道来,还原一个真实,生长着的历史。
  •     早这样了解历史多好。太赞了,真喜欢。
  •     可堪一读。
  •     另一种视角对中国历史的解读
  •     同是日本人写的,这个看着顺眼多了。头疾也好了。看了两本日本历史书籍,都偏流水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