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普及读物 > 十月革命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218065984
作者:闻一
页数:336页

后记

收集在这本书中的文章以《第90个十月》为题,以专栏形式,自2007年8月开始在《学习时报》开始连载,时至今日还有最后几篇没有发完。这两年对我来说,因思考而漫长、因行文而踌躇。我本来没有计划写这么长的文字,而结果却几乎是洋洋大著。应该感谢《学习时报》的责任编辑曹颖新小姐,她的极度的等待耐心和埋头于文章的辛勤促使我完成了一篇又一篇的文字。我还要感谢《学习时报》的负责同志给我的宽容、指导和督促,使我有机会两年来在这份有极大影响的报纸上一直占着本应该让给更多人的篇幅。    六七月间,负责编辑《新史学丛书》的向继东先生询问我,有没有什么书稿可供他选用。我和向先生相识有年了(只是文字之交,我们一直没有见过面),在他主编的《中国文史精华年选》中曾经连续3年编选过我的文章。我当即将《第90个十月》的文稿发给了他。他选中了,并且由出版《新史学丛书》的广东人民出版社呈报批准。负责我这本书的肖风华先生以极快的速度办好了签合同的事宜,并以极快的速度编辑我这本书。我本想以《第90个十月》或《黄卷青灯问十月》的书名出版这本书,肖风华先生以读者对象和市场销售为前提,给我拟了现在这个书名。    我要说明的是,现在这本书中的文字比《第90个十月》的文字多了一倍多。这是因为,《学习时报》的篇幅有限、有一定的额度,所以当初我在写这些文章的时候大都控制在2500~3000字之间。有些文章,我写得长,送给报纸时,我删节在了合适的字数之内,因而不得不舍弃掉不少的材料和思考文字;有些文章,我本来就写得短,没有将那些该用的材料都用上去。这次在修订本书时,所有的文章在中心思想、总的行文上都和报纸上的文章完全一致,所增加的只是材料和档案资料,只是我把已经表达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完善一些。    我选用了大量的老照片和当年的宣传招贴画,它们无疑会给干枯的文字增添不少的色彩,也会为读者增添不少的阅读兴趣。许多的照片和图片是国内从没有发表过的。    因为时间的紧迫,我和肖风华先生北京广州两处同时动作,我边发稿他边编辑,流水作业。时值南方大水,北方酷暑,也就正如肖先生所说,辛苦了。我和广东人民出版社是第一次合作,合作很愉快,我希望和他们能有进一步的愉快、有成效的合作。感谢他们在高温天气下的辛勤劳动!    闻一    2009年7月28日    于北京南横陋室

作者简介

《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珍藏版)》内容简介:俄国的十月革命被奉为共产主义革命的经典和巅峰,一般读者并不是太了解,作者是这个领域的权威学者,用翔实的资料全面叙述了十月革命的来龙去脉。作者的叙述和语言跟很多的学者不一样,闻一不用注释。这样可能在学术方面欠严谨点,但在阅读上却会流畅很多。另外他的语言非常生动和华美,娓娓道来。《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珍藏版)》是读者了解十月革命、了解苏联的前世今生最好的一本书。

书籍目录

序开篇  花开花落九十年第一篇  “阿芙乐尔”的炮声第二篇  列宁在十月第三篇  《十月》和《列宁在十月》第四篇  不在斯莫尔尼第五篇  “带枪的人”第六篇  “我们找水兵去!”第七篇  一切从“准尉总司令”开始第八篇  卢那察尔斯基眼中的武装起义和十月第九篇  十月的斯维尔德洛夫和斯大林第十篇  10月26日的三道命令第十一篇  十月中的“区联派”第十二篇  十月革命时期的“苏维埃”第十三篇  1918年新年:“警卫累了”第十四篇  施泰因贝格和捷尔任斯基:一场非常较量第十五篇  为什么会有出版问题?第十六篇  工农革命、十月变革、伟大社会主义革命第十七篇  《和平法令》难以求得和平第十八篇  布列斯特——开启了怎样的一扇门?第十九篇  从莫斯科到喀山:建军路上第二十篇  喀山之战:凤凰涅槃第二十一篇  斯大林的专列:南下征粮第二十二篇  察里津城下——斯大林谋取军权第二十三篇  察里津之战——斯大林组建军队第二十四篇  围绕伏罗希洛夫的一场大争斗第二十五篇  有“面包”法令吗?第二十六篇  “粮食垄断”——为了分配日益枯竭的粮食资源第二十七篇  反对富农——进行最后的斗争第二十八篇  贫苦农民委员会(一)——“十字军讨伐”的新手段第二十九篇  贫苦农民委员会(二)——无所不包的权力机构第三十篇  “余粮征集制”——最后的“面包法令”第三十一篇  农民和土地:布尔什维克和左派社会革命党的根本分歧第三十二篇  最后的决裂: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第三十三篇  米尔巴赫:一个谜(一)——左派社会革命党组织了这次谋杀吗?第三十四篇  米尔巴赫:一个谜(二)——勃柳姆金如何准备和实施谋杀?第三十五篇  米尔巴赫:一个谜(三)——为什么要谋杀米尔巴赫?第三十六篇  皮尔苏茨基需要什么?——1919-1920年苏波战争之谜(一)第三十七篇  苏波战争:列宁、托洛茨基和斯大林——1919-1920年苏波战争之谜(二)第三十八篇  波兰:通向欧洲的“红色桥梁”——1919-1920年苏波战争之谜(三)第三十九篇  兵败华沙城下——1919-1920年苏波战争之谜(四)第四十篇  谁之过?列宁的说法——1919-1920年苏波战争之谜(五)第四十一篇  谁之过?斯大林的说法(上)——1919-1920年苏波战争之谜(六)第四十二篇  谁之过?斯大林的说法(下)——1919-1920年苏波战争之谜(七)第四十三篇  谁之过?托洛茨基的说法——1919-1920年苏波战争之谜(八)第四十四篇  “世界革命”——十月革命的一根主要支柱第四十五篇  共产国际——从加强无产阶级的准备到加速世界革命尾声:“战时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跋

编辑推荐

《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新史学丛书

前言

历史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发展进程。在这个进程中,有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标志和象征,有不同的执政者以及随之而来的不同的决策、治国方略和行动。但是种种不同,万千变化都不能,也无法割断这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有一根线,一根把过去和现在、现在和将来串联在一起的线,一根把祖先和儿孙,儿孙和后来者串联在一起的线。不管现实世界里,人们怎么愿意把这根线描绘成是单色的,红色的、黑色的等等,但这根线却永远是五彩斑斓、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齐全的。历史的发展像条河,历史是条河!历史的发展像条河,有时奔腾澎湃,一泻千里,有时蜿蜒逶迤,九曲十八弯。流过一望无际的平原时,浩荡而行;穿行于峡谷山石之间时,声威俱下。但是,大河却总是永远从它流出的高山、丘陵,沟壑,奔向海洋的。无论是泱泱大水.还是涓涓细流,它从不回头。它的前进之途上,充满阻隔、艰险、关隘,但大河之水最终总要冲破阻碍它前进的一切。历史的发展、历史之河的流淌也是这样,它也永不回头,永远朝那个远处的方向奔去,无休无止。在它前进的道路上,也有阻隔、艰险、关隘、饥饿、瘟疫、灾害、战争,留下了好好坏坏、丑丑恶恶、是是非非、曲曲折折,任人指点,任人评说,任人笑骂。以俄国历史为例,在最近的100年来,历史的发展就遭遇了无数的阻隔、艰险、关隘。第一次世界大战让俄国疲惫不堪,前线大量士兵死亡,因而厌战和倒戈;农民因战争、饥荒、瘟疫,而民不聊生;工人因粮食短缺、失业、无以为生。

内容概要

闻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著述:

《苏联的过去和现在》(战士出版社)1980年。

《布哈林传》(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

《苏联史纲(1917~1937)》(合著)(人民出版社)1991年。

《苏联史纲(1953~1964)》(合著)(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世界史通俗演义:现代卷》(合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

《走近俄罗斯》(三联书店)1997年。

《解体岁月》(《俄罗斯情结》三部曲之一)(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年。

《谁为领袖谋划》(北方文艺出版社)1999年。

《俄罗斯大特写》(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

《重返莫斯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山外青山》(山东青岛出版社)2000年。

《俄罗斯深处》(《俄罗斯情结》三部曲之二)(北方文艺出版社)2001年。

《回眸苏联》(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

《绝色,俄罗斯》(台湾书林出版公司)2003年。

《苏联的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译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

《凝眸俄罗斯之神》(河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年。

《走出北高加索》(《一个历史学家眼中的俄罗斯》之一)(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凯歌悲壮》(《一个历史学家眼中的俄罗斯》之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苏维埃文化现象随笔》(《一个历史学家眼中的俄罗斯》之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普京之谜——普京和普京的俄罗斯》(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

《普京百科》(译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5月。

章节摘录

插图:90年前的那个十月,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在自己没有准确预测过的日子里,而又在瞬间决定的震撼世界的行动中夺取并掌握了国家政权。这是一个布尔什维克党人期待,而又降临得出乎意料的惊天胜利。对于这样一个胜利的现实、这样一个眼前的辉煌,90年来人们已经议论得太多,评析得太充分,结论得太详细。一些议论已经成为标尺,一些评析已经载人史册,一些结论已经固定成大理石般的经典。在那个先是布尔什维克,后是共产党人掌权的岁月里,一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把这种标尺、史册和经典升格、神话,把十月的伟大胜利完全归功于领袖个人的功绩,在讴歌、赞颂列宁的神圣话语中,将十月革命——无产阶级武装起义的决策、领导、成果的捍卫全部偷换到斯大林一个人的名字之下;把十月的这场壮举以及随之而来的执政行动定性为经典的完美无缺的,他人他国、后人后世都得奉为金科玉律,必需亦步亦趋的道路。十月革命所以被称之为伟大的革命,完全是因为它开辟了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新时期,不仅在俄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是帝王将相的历史第一次被工农群众的政权所替代。而开始这一新时期的主要力量是工农群众的觉悟和要求,是布尔什维克党和其他政党在“苏维埃”旗帜下共同奋斗和斗争的结果。(第一届人民委员会的组成不正反映了这一事实吗?)当然,在这里作为领袖的列宁的决策、果断、非生即死的时代紧迫感在关键时刻起了绝对的作用。不管人们对列宁是什么样的评价,不管人们对列宁持怎么样的政治立场,都不能不承认他在十月中不可替代的位置和在布尔什维克党中的舵手作用。

图书封面


 十月革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在1917年这场号称人类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的日子里,我们透过迷雾,揭开历史的真相,但仍无法判断,究竟是谁被谁愚弄,谁被谁牺牲。列宁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一个党棍。本质上是一个个人主义者。他利用了旧俄国政权行将倒塌的机会,恰到好处地和平夺取了政权,随后这个政权就变成了他的权力工具。他采取的一切手段其实都是为我们中国人所熟知的:蛊惑人心的政治宣传、铺天盖地的政治运动、造神、宗教化、党同伐异。。。只是我们不知道,究竟是他缔造了汹涌澎湃的革命运动,还是吸食着精神鸦片的患者们将他裹挟。透过本书,我们再次看到了意料之中的意外。一切假象,都那么熟悉而亲切。仿佛换一套衣服,就恰好可以穿在我们父辈的身上。那是一个狂热的年代,人们为着一句口号、一个主义或者一枚勋章而义无反顾。软弱者变得坚强,懦弱者变得无畏,自私者变得豪爽。他们无法知道,伟大导师及其亲密朋友和学生们,只不过利用了他们的愤懑情绪作为建筑一个新世界的灰泥,真正的作用不是革它的命,只是占有它!那些华丽的世界革命终究没有到来,而浑水摸鱼的思想家们终究不是用来理解的,只是用来信仰和供奉。而骗子变得忠诚,窃贼变得富有,野心家变得神圣。煽动,如果说有什么法宝的话,你翻遍他的口袋,最后不过这两个字:煽动。爱国主义是歹徒最后的归宿。狂热是一种灵魂的疾病。PS:本书采用小章节的写法,阅读起来如同故事,娓娓道来。对于一些不太熟悉的人物和事件,如能参考维基百科则更觉清晰。有些人认为此书是揭穿斯大林的,但在我看来,斯大林只是配角。
  •     “阿芙乐尔号”上一声炮响,开启了一个崭新时代……对这样的表述,国人应不陌生,“十月革命”被写进中学历史教材,人人耳熟能详,很少有人想过,其中竟然还有那么多被遮蔽的细节。事实上,在攻打冬宫的过程中,“阿芙乐尔号”只打了一炮,还是空弹。事后人们指责海军炮击古迹,舰队特意发出声明,表示绝没损坏任何文物。“阿芙乐尔号”是沙俄海军三大主力舰之一,当时正在维修,没有舰长,在中下级军官的组织下,它站到了布尔什维克一边。当时列宁最可依靠的力量是波罗的海舰队官兵,有5万多军人支持他,而赤卫队才几千人,每当自己的意见得不到重视时,列宁就会愤怒地说:我找水兵去。“阿芙乐尔号”唯一的一炮,不过是表明一下态度而已,当时离总攻时间还有好几个小时,布尔什维克大本营正在就打还是不打吵成一团,并没形成最后决策。晚上,冲锋终于开始了,美国记者里德和赤卫队员们一起冲进冬宫,他惊喜地发现,空场上堆满了士官生们丢弃的枪,敌人放弃抵抗,所以只有很少的伤亡,革命便成功了。后来,里德完成了他的巨著《震撼世界的十天》,列宁大加欣赏,称赞它“真实”。然而,到了斯大林时期,它成了禁书。后来,在斯大林亲自关照下,《列宁在1918》《列宁在十月》先后拍摄完成,攻占冬宫的场面突然逆转,成了艰苦的肉搏战,“阿芙乐尔号”频频发炮,给“资产阶级的大本营”以沉重打击……因为,当时斯大林在党内地位低于托洛茨基,基本没参与“十月革命”筹划,而托洛茨基却是总指挥,为消除托的影响,只有把自己装扮成列宁的学生和伙伴,才能“合法”地大权独揽。于是,历史被装扮成另外一个样子:托洛茨基是叛徒,斯大林是总指挥,在凶恶的敌人面前,正是斯大林的钢铁意志,才让列宁笑到最后……一次不乏偶然性的革命行动,终于成了现代史诗,“阿芙乐尔号”的幸运在于它有个好名字,在俄语中,是“黎明”之意。还有什么比黎明更能象征一个伟大时代呢?“阿芙乐尔号”从此退役,停靠在涅瓦河边,永远炮指冬宫,成了旅游胜地……从细节看历史,也许不能回肠荡气,却也无限感慨,本书作者闻一先生是著名学者,功力深厚,考证精当,书中诸多精妙处,令人叹为观止。
  •     “十月革命”是属于列宁与托洛茨基的,不属于斯大林。应该说列宁与斯大林都是铁腕的,只是斯大林是清洗,列宁是团结能团结的,不做“顺民”再清洗,显然列宁更有智慧。列宁让托洛茨基主持军事,若是他在二战对抗第三帝国,结果不一定比斯大林更好,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当然斯维尔德洛夫是逝世早了,不知道他如果活到斯大林时代会怎么样,比布哈林如何呢?不过我是赞成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一系列的铁腕手段,这是需要的,当然若成功就是华盛顿,失败就是袁世凯,毕竟苏德的和平协议是不平等的。最后,梁卓如先生有先见,在一个民智未开的民族中如果革命,必然混乱,最后将走向独裁。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久闻大名,很好的书,值得一读
  •     淹没的历史
  •     兵败华沙是共产主义的失败的根源。没有世界革命,共产主义就什么都不是,方向舵也由此从先进的西方转向落后的东方。华沙,世界格局的策源地
  •     从诞生的那一记刻起每个毛孔都渗透者专制和暴力,是对历史发展的人为中断
  •     给高中历史补课了
  •     想对十月革命简单了解的看看还行,随笔的性质,没有任何注释。
  •     错误多的来...81页有重复段落,193到194页有跳页,还有错别字就不说了...因为是合集成书,所以不是用时间串联,而是想到哪写到哪,还不用注释,说是会阅读流畅,醉了。总之,托洛斯基的罪不在于没有站在列宁这边,而是完全忠实的帮手吧...知道苏联也签了布列斯特合约这种东西,内心真是五味杂陈...(主要是我们怎么跟了这种人,呵呵)
  •     十月革命
  •     读史使人明智,总有一种感觉涌起在心中。读过的人都懂的
  •     这本书还可以看看,联共党史皆是伪史,孙文后的革命御编历史何尝不是如此
  •     书的质量不好,有破损,内容读起来很僵硬。
  •     闻老先生的书一定要支持
  •     稍嫌罗嗦
  •     二十·
  •     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 ,还原历史,值得学习
  •     此书的一个主要观点: 斯大林是野心家,阴谋家,投机分子,骗子,甚至是一个流氓。。。
  •     没有德国的革命胜利,我们也必将失败,这是绝对的真理!——列宁
  •     当当太好了!
  •     刚好碰到做活动,很划算。
  •     这本是10年冬天在新华书店站着看完的。十月革命三大中心问题,苏波战争,列宁与左派社会革命党的斗争,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在建军问题上的分歧,都说的蛮清楚的。谁是谁非,谁拥有真理,谁又在漫天撒谎?历史自有评说,然而在权力的掩护和推动下,谎言可以变成真理,这是可怕的。而更令人深思的是,一旦谎言得逞,真理也将变成谎言。
  •     历史,终究是公正的,
  •     世界革命的理想,终究敌不过现实。
  •     看了此书让我了解到了很多之前没有了解到的十月革命的细节。
  •     读之前务必做好准备工作
  •     波谲云诡
  •     一部共运史,万古血泪记。阴谋与篡改,终有见天时。
  •     以前遮遮掩掩,整天说十月革命,老百姓却只知道苏俄革命的一点点皮毛,看了这本书明白多了,再也没有那么虚假和高大全了。这也差不多是似是而非的理论导致的现实中一次浩劫。
  •     还没来得及看,简单翻翻还不错!
  •     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     还是这套书的老毛病,翻案的倾向太严重,最后就失却客观了,全书的主线就是扬托贬斯,最终想说明联共布党史就是一堆谎言堆砌起来的伪经典。作者的文笔有点问题,许多话说得不够通畅流利,但好在逻辑够清晰,虽是文集却一点也不散。十月革命的三大问题,苏波战争分析,列宁与左派社会革命党的斗争,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在建军问题上的巨大分歧,说得都很明白。
  •     内容很浅,很一般
  •     挺好的~~值得一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