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教师用书 >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209043670
作者:郑也夫
页数:185页

作者简介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分为八讲,所讲授的内容是郑也夫教授几十年来读书、写作、做学问的心得体会,行文风格类似讲座,感情真挚,字字珠玑,发人深省,是一味以做学问为志业、为乐趣的“老学者”向青年学子的传道、授业和解惑。

书籍目录

第一讲 读社会学有什么用
第二讲 怎么读书
第三讲 学术与日常生活
第四讲 选题的智慧
第五讲 叙事与理论
第六讲 深度访谈
第七讲 文献搜索
第八讲 论文体例
后 记
附录一 深圳演讲后答同学问
附录二 三校论文选编前言

内容概要

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50年北京生人。198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哲学硕士。1986年获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硕士。曾在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任职。曾任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总策划。现兼任北京政府交通问题顾问,天则研究所研究员。著作:《信任论》,《代价论》,《阅读生物学札记》,《城市社会学》,《知识分子研究》,《走出囚徒困境》,《被动吸烟者说》,《忘却的纪念》,《礼语咒词官腔黑话》,《游戏人生》。

图书封面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5条)

  •     我和郑也夫只有过一面之缘,那是在去年他来我们学校参加一个社会学研讨会的时候。他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是个爷们。如今读罢这个爷们写的书,不禁发出赞叹:学了这些年社会学,终于有本全面系统地讲述如何学社会学的书了。读这本书的人,大多数应该是学社会学或者其他社会科学专业的大学生。经历了12年填鸭式的教学,好不容易翻山越岭考上了大学,面对社会学这样一门宏大而暧昧的学科,不少人开始变得迷茫。“社会学很难学,”这是老师和我聊天时说起的话,若没有十足的兴趣和坚强的毅力,想学好社会学不是一件易事。从大一入学的那一刻起,我就走上了之前学长学姐走过的老路:一再追问到底什么是社会学,上至系主任下至同学,可最终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可以说服自己的解释;搞清了社会学三大理论,可是依旧不知道理论到底怎么用,有什么用;学会了社会调查方法,可是面对无情的拒访、紧锁的房门,除了无奈还是无奈;学了传媒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消费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人类学等等社会学的分支,小小的脑袋似乎再也容不下别的东西,颠来倒去的概念、理论使人晕眩……如同所有同辈那样,我陷入了社会学的死胡同。但是读完郑也夫的这本书,我终于豁然开朗,死胡同的围墙通通消失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条平坦开阔的大道,我可以顺着这条路尽情奔跑。爽!
  •     开篇引用的曼海姆的观点说的很有意思,“悬置”实则一种很微妙的状态。悬置意味着摇摆,意味着不安定,这个想尝,那个想试。说悬置这一阶段大多发生在青春期,也不无道理。因为年轻确实是本钱,而且有一道天然的保险。出错了有时间弥补,所以往往可以不计成本地凭喜好与梦想行事,缓慢地从懵懂的少年向成熟的老手进发。一旦悬置的自己开始接近地面,开始理解所谓的“现实”并向之屈服,默认既定事实的合理存在,生活便走向了稳定,可能也走向了乏味。人在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很大程度上依赖着那段悬置时期所汲取过的知识,将其作为“经验”,尽可能地指导之后的生活。当然,这显然是不够的。社会一如你“悬置”时那样变化,甚至更为多端。这时便需要社会学这样的学科教人思考,分析问题。反思与讨论的背后,是一张调查与解释社会的王牌。这种短期内并不能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结果的事物,似乎没用所谓实用的价值。可是人始终是最智慧的动物,把目光放长远,方能得到真谛。
  •     精华:1、 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说,传统社会的精神领域里的特征是确信,而近代社会的特征是怀疑精神的崛起。怀疑精神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使怀疑者们的精神处于一种悬置状态。多数人一生当中,总有一段时间,其精神处于悬置状态。青春期。那时其精神处于狂飙期,开始重新审视父辈的教导,认知视野因此而拓宽,得以吸收许多异质的营养。而当青春期过后,他将结束那种悬置状态,过上循规蹈矩的生活。2、 要做好一件事,最大的愿望就是强烈地想做好这件事。3、 读书的主攻方向,要以自己的兴趣为转移,符合兴趣的多读,认真读,不断扩展书目。 4、 每个人在治学和读书上至少要有两个兴奋点。5、 在社会科学的殿堂里,社会学要求最慷慨的知识面。文史哲,所谓人文学科,是人类最古典、最古老的学问,是看家本事。6、 通过小说了解社会。7、 笔记有两种:一种是读书笔记,一种是观察生活的笔记。就是你从生活当中产生的一些感悟,发现一些道理,你就把它记下来。这二者还有一个互相的印证。两个笔记互相印证,能促使你思想水平不断提高。8、 要多交流,多讲,要互相卖弄学问。卖弄也是一种刺激,增加学习的动力。9、 我要强调的是可以从周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我们要努力使自己变得敏感,要去领受生活中的好多事情,好多小情节的刺激和启示,不让它轻易溜走。最廉价、最大量的资源就在你的日常生活中。10、 大家可以试着写一点社会杂文。如果你迫使自己开始这样的习作,你也就迫使自己去思考了。11、 写作是每一周都要进行的事情。12、 写作可以迫使你睁大眼睛去发现问题,同时帮助你梳理自己的思路,作更深入的思考。13、 大思想家没有割裂思想与生活。写作是要有冲动的。14、 对于学者来说,学术研究应该成为他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他的工作。15、 支撑学者成功的是两个动力,一个是知识与智力上的纯正的好奇心,另一个是对社会公正的关怀。16、 统计是及时帮助我们去发现的,不是仅仅帮助我们作表述的。17、 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决它更重要。18、 作经验研究 ,不做理论题目。19、 不做批判,不谈应该,努力发现。20、 赢得机会不外靠两点:一是利用你的关系;一个是打“遭遇战”。干我们这一行,尤其矢志今后还要作下去的人,要培育出一种职业癖好,能够感知、洞察到你所关心的那些材料在哪儿,千方百计地通过访谈将它搞出来,经常注意把耳朵竖起来。21、 学会聊天是一个你可以受用无穷的本事,不光在职业的访谈中会受益,实际生活中也可以受益。22、 从三个方向搜索文献:第一个方向是作者的名字,很可能关于这个题目他不止写过一部著作。第二个方向是追踪这一类别,就是进入索书号指示的那个类别。第三个方向是书,查找与这个书名相类似的书籍,按照关键词来搜索。参考书目也是个好办法。23、 重视刊物、辞书、年鉴。

精彩短评 (总计98条)

  •     相见恨晚!
  •     自我感觉一般的书。
  •     郑老师的语言通俗易懂,并且举了很多例子。因为是讲座内容的记录,觉得有的地方太过啰嗦,有的地方也局限在社会学范畴内。但是总体来说,让我对论文的写作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     书看完了,是在网上看到书评后决定购买的。很平实的语言,给点建议很好,对想走学术的同学只得一看。
  •     喜欢他,和他的书,这本一样推荐,教师和学生,读来都会受益
  •     内容还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不过运过来书很脏,有好多灰,包装一般,纸质一般
  •     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谈读书有没有用的问题,看完之后,更坚定了我的读书信念。
  •     整本书脱页了!书脊上的胶完全胶不住,一叠一叠的,而且表面褶皱非常厉害,像是在仓库里压了几年一样!失望,太失望了
  •     不仅适合社会学专业的学生阅读,其他专业的学生也会有很多启发;不仅适合本科生读,凡事有志于学术的朋友都可以参考一下;不仅适合有志于学术的朋友阅读,凡是想要拓展自己认知的人都适合阅读。
  •     好看,我很喜欢读方法论的书,但如何贯彻颇是一个问题。
  •     非常的实用,如果在本科期间读到影响可能会更大。同为人文社科类的法学在治学方法上有很多可以向社会学借鉴。注重积累阅读量以及跨学科的学术交流。
  •     真的很不错,这本书,正适合大学生度!!!
  •     学长给推荐的读物 在自己学年论文焦头烂额之际 读完很有收获
  •     可能是赶上春节的黄金时段,快递真是慢到暴!!!好不容易盼来了书,皮儿还被压皱了,有点失落。书是老师推荐的,内容没的说!
  •     这本书以前读过两遍,很受启发,以前都是借别人的书看的,在网上买时都是无货,这次终于买到了一本,很不错的书。
  •     很庆幸自己大三下才读了此书。太早读,还没有作论文的经验,不会有太深的感触和体会。如今有了两年多的经验,再读就有很多共鸣,也解决了不少我一直存在的困惑。书中很多观点都和我的老师们的指导契合,而且,如此篇幅也足以解释清楚老师一句话带过的点拨。顺便说一句,鄙人也是那一小撮怪物中的一员。
  •     基础不是很好,看得不是很懂
  •     我很喜欢郑也夫老师的这本书,受益颇多。这本书值得反复咀嚼。
  •     临时抱佛脚啊。。。
  •     非常好的一本介绍人文社科类写论文的书!
  •     非常好的一本書,將本科階段需要注意的事情全部說盡了。文字幽默易讀,值得推薦。
  •     做学术是一件奢侈的事 论文是一个真正学人心智之结晶
  •     作者提供了一套做学问的方法,即使已经不在学校,仍能作为一种求知的参考方法
  •     是一本很有指导性的著作,很适合社会学本科生读,大二才读,相见恨晚!
  •     语言生动有趣幽默,不乏思想深度,启迪智慧,人生思想的指导。精彩的一本书
  •     讲的很真实,有一定的操作性
  •     第二次读 还是无感 一直想学社会学 但社会经历太少实在是硬伤 现在学者都喜欢抨击应试教育 崇尚有思想啥的 曾经的我可以反抗 似乎就有意义了 但现在更多的却是迷茫 妈蛋
  •     终于买到了。。。实在是本好书,值得一看。美中不足的是,书的表面有破损。。。但是不影响我对书的好评!!!
  •     老师推荐的,等了很久了才有货
  •     第一次看郑先生的作品,如沐春风
  •     这时候看也不算晚。深访部分其实和新闻采访的手法、要点都相差不大,最关键是前面他在引导大家去思考自己的动机以及喜好时,对论文这件事的表述,很平静却给人一种心动的感觉。
  •     启发性并不是特别大,但是一本应该放在手边时时翻阅以时时提醒。
  •     老头话挺多。
  •     一点人生经验。
  •     大一时老师推荐买的,感觉很经典。非常适合社科类大学生,当然其他学科的同学也很推荐。薄薄一本,很好读。就是知易行难
  •     很适合刚入学的大学生 从中看到一个学者的学养与坚守
  •     看过张静的那本书,这本就太鸡肋了。
  •     是有些兴趣的书
  •     买了用来当奖品,反映还不错
  •     很实用,受益良多,很不错的书
  •     前面几章最赞,之后的内容偏文科方向
  •     这书就不说了吧,绝对的本科生必读
  •     很受用。
  •     缺货这么久 终于买到了 谢谢:)
  •     推荐大学生看看
  •     书本身是挺好的。文章内容看了也会有感悟的`
  •     这门课可不是随便谁都开得出来的,希望我能早日开出这门课
  •     读,想,写。恨晚。
  •     觉得这个老师很有魅力,附录一的答同学问很精彩。何止是与本科生谈,硕士生博士生读了也会很有感触的。
  •     不夸张,这一份讲课稿读到快落泪。好似找到一个道行很高,讲话朴实兼修养的忘年交,他的观点将我大学四年懵懂的经验贯穿
  •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对重新认识大学
  •     现在虽然是大一,读完这本书后真觉得现在要多读点书为以后的论文充电。虽然作者是教社会学的,但是他讲的一些内容如果做到了真的很实用。书中作者推荐了很多本书包含了各个领域(如果想看书又不知道看那本的话可以去看看这些书),的确我们的知识面不改局限于我们的专业知识而要涉略各个领域。
  •     简单直白,就是这个理。
  •     很好看很好看很好看好好
  •     从昨天开始看郑也夫的书。写得真好,很多道理娓娓道来,通俗易懂,逻辑清晰。做了一些笔记。我大学时真应该选修社会学。
  •     没看完还。。。。觉得内容太随意了
  •     郑老师的书,我比较喜欢看。郑老师在书中点出不偏食的教育。我很认可。书中,郑老师还提出一个观点,名校生不爱读书。我先是被吓一跳,继续往下看,观点成立。特别警醒我自己,两害相倾取其轻,宁愿我的孩子在考试教育中有点缺憾,也不要他在人生道路中黑暗前行。一如龙应台文章中提及的一位德国下水道工人,工余看哲学书,黑暗中的亮光。
  •     很不错的一本 差不多从大二时候就准备买 结果是一直没有出版 到现在都大四了 遇到这次当当出版 果断买下 很建议大学生读 郑的书真的不错
  •     老师推荐的一本书 读了有启发的
  •     第一本让我感觉到读书可以重塑个人经历与思考的书。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明朗了很多关于自己朦胧不明确的东西,并把它们串成了线。回头看,那些已发生的可能性都在走向必然。实习期间
  •     大二上看完的,然鹅还是写不好论文
  •     对前三章评价很高,很有用,对后面的话,我并不是台感兴趣,
  •     不错,非常好看,我很喜欢郑也夫先生的风格
  •     让我全方面了解我现在还走的路
  •     这本书适合文科生观看,郑也夫一直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社会学大家,推荐~
  •     这书挺好的,适合大学生读,挺有用。
  •     本以为很枯燥,没想到这么有趣,真是好书
  •     很实用,四年大学生活的标杆
  •     很不错,大学新生值得一读。
  •     书没有包起来,而且书面不是太整洁,有皱巴巴的迹象,这点比较不满意。不过相信内容应该不错,印刷不是很好。希望以后卖家可以注意些,多为买家着想着想吗!
  •     术的方面,教给我们如何选书,如何做笔记,如何思考等等。但我认为本书最大的作用是情感上的激励,本书是郑也夫给本科生讲课的内容,里面一遍一遍强调热爱/兴趣的重要性,感觉就好像真的有位老师在耳提面命一样。此外里面提到了很多各领域的书籍推荐,可以当书单喽!
  •     能读善思是个能力。(2017第一本郑也夫的书)
  •     要是我刚入大学看到了这书就好了
  •     虽然送货时间确实很长啊,不过书是很好的书,值得一看
  •     挺好的,老公说有收益。
  •     开篇很有特点
  •     论文部分没有细读。大四下集中读了一些关于思维方式、学习读书方法的书,最大的感受是,首先得大量阅读、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体系后再阅读与方法相关的文字,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反馈。否则学习再多方法都无甚用处。
  •     很不错。值得一读
  •     郑也夫老师好棒!要是能有这么好的老师就好了!这本书不仅本科生该看,某些教师也该看。虽然是社会学,个中道理任何领域都一样的。教师不能看着学生盲人骑瞎马,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     自己的学生生涯告一段落后才认真通读了这本书,可笑啊...
  •     很学究 很严谨 很传统 很喜欢
  •      首先这本书是写给本科生的,然后是写给社会学专业的,因此不是完全适合我看。但是考虑是与写论文有关,而且我的论文可以借鉴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因此还是决定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分为几个部分:介绍社会学的作用、怎么读书、怎么思考、怎么选题、选择文风或者研究内容、怎么访谈、怎么文献搜索、论文的范例。 各个部分内容重要性有重有轻,因此选择几个比较有意义的进行摘录: 关于读书,无非还是提倡“书宜杂读”,然后十分强调读书笔记的关键,认为这是学术派与一般人读书的差别,读书需要拿来用,不能完全强调内心的积淀,对于学术派来说读书还是需要强调提取该观点时可以快速提取。但是我觉得其实如果是与专业内容关联性太小的还是不用特别强调。
  •     虽然论的是社会学的治学与论法,实则放至历史学亦大可成立。也夫先生思维敏锐,比喻得当,特别是其中论选题、治学追求以及如何看待理论与叙事等问题,皆有精妙之见,於我心有戚戚焉。
  •     关于做论文的部分很有帮助,至于如何读书不太同意,总之是经验帖吧。
  •     写得好。建议文科生都应读读
  •     1.要多看书,先博后专,要有单纯看书的兴趣,其中在看书的过程中注意写读书笔记,建立自己的学术档案,这个想法来源于《社会学的想象力》中的附录。对于学术档案的整理也可以找出有意思的部分。2.一些社会学研究的方法(注重经验研究)3.怎么写出好论文(前者读书的重要性,锻炼出思考基础。)
  •     更大部分还是一些修身律己的话,其实做学问还真是离不开这些底层的生态,最简单的恰恰最难做到。课堂讲授的记录读起来非常流畅,附录的三校论文选编前言更有一番编年史的味道,其实这本书也可以当作郑老师的小传来读。读书见诸谈吐,事业做成个性,关怀荡涤心灵。
  •     很久没读过这么沉浸的书了
  •     不错的书 非常喜欢
  •     娓娓道来,如饮甘露。系统交代“鱼”和“渔”的关系。在校大学生必读,文理不论!
  •     M
  •     本书的水平也对应了其受众——本科生。
  •     非常好的小册子,语言平和亲切,先生的道理也讲得好,可惜自己没有早点读到。好过学校开设的类似指导课。前半部分侧重治学的观念,宏观指导。后半部分是较为详细的学术规范。
  •     语言生动,容易让人产生兴趣,可以作为社会学的入门书!
  •     书本身内容不错,篇幅不长但十分值得一读
  •     是一个教授给本科生娓娓道来的关于学术论文写作与治学的经验谈。
  •     论述的太啰嗦,观点不是很新颖。
  •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