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教师用书 > 社会转型期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研究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010109596
页数:271页

作者简介

《社会转型期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研究:以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为个案》旨在以云南民族贫困高寒山区的典型缩影——六哨乡为个案,全面、深刻地探讨特殊地区教师群体在社会转型期的压力状况,分析是什么因素导致当地教师产生这些压力。研究以教师的压力及压力应对方式的研究为突破口,寻求一种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探求云南民族贫困高寒山区教师适应压力的心理机制和成功应对压力的模式,为特殊地区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教师成长及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提供参考,进而增强贫困民族农村地区教师的自尊、自信、自强,提升其生命质量。

书籍目录

总序一
总序二
前言
第一章 选题缘起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教育发展
第三节 自身因素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第一节 关于压力的研究
一、压力的界定
二、压力的症状
三、压力研究的发展阶段
四、压力研究的主要理论
五、压力研究的理论模型
六、压力的预警信号
第二节 关于教师压力研究
一、教师压力的界定
二、教师职业压力的内涵
三、教师压力模式
四、教师压力源的研究
五、人口统计变量与教师压力的关系研究
六、教师压力影响的研究
七、教师对压力的反应研究
第三节 教师压力应对研究
一、压力应对的内涵
二、压力应对的分类
三、压力应对理论模型
四、影响压力应对的因素研究
第四节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临床实践学理论
二、心理动力学理论
三、社会历史学理论
四、管理组织学理论
五、认知评估系统理论
第五节 当前教师压力研究的缺憾
一、研究角度的偏狭
二、研究内容的局限
三、研究方法的单一
四、研究对象的松散
五、理论研究的薄弱
第三章 研究思路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价值取向
一、研究取向
二、研究效度
三、伦理道德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点概括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步骤
四、统计手段
第五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主题上的创新
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三、研究对象上的创新
第四章 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正式问卷的统计分析
一、问卷的因素结构
二、问卷的项目分析
三、问卷的信度检验
四、问卷的效度检验
五、问卷的适用性
六、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状况分析
第二节 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性别因素对教师压力的影响
二、民族因素对教师压力的影响
三、教龄因素对教师压力的影响
四、学历因素对教师压力的影响
五、职称因素对教师压力的影响
六、教学科目因素对教师压力的影响
七、学校类型因素对教师压力的影响
八、职务因素对教师压力的影响
第三节 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的因素探讨
一、教龄因素
二、职务因素
三、学历因素
四、学校类型因素
第四节 结论
第五章 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从社会层面分析教师压力产生的根源
一、生态环境与边缘的教师
二、社会期望与煎熬的教师
三、规范限制与无奈的教师
四、意识形态与诉求的教师
第二节 从学校层面分析教师压力产生的根源
一、师资培训与无助的教师
二、评定方式与焦虑的教师
三、学校权力与压抑的教师
四、组织氛围与失语的教师
第三节 从教师个体层面分析教师压力产生的根源
一、权威失落与受控的教师
二、职业要求与无望的教师
三、角色期待与模糊的教师
四、模式冲突与无为的教师
第六章 缓解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的策略
——基于个案实践探索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 引导教师转变观念
一、教师形成自我认同观念
二、教师具备批判反思的意识
三、教师养成自我叙述能力
第二节 调整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客观要求
一、明确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对教师提出恰当合理的要求
三、构建共同的学校价值观
第三节 增强教师应对教育改革的能力
一、提高教师个体的忍受能力
二、防止教师产生专业不胜任感
三、发挥教师群体效能作用
第四节 为教师提供支持性的环境
一、为教师提供建设性的支持环境
二、对教师的要求应从规约到服务
三、对教师职业期望从应然向实然转变
第五节 关注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顾虑
一、教育改革要发挥教师群体的潜力
二、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互助
第六节 关注教育改革中教师的情感体验
一、调整教师的认知方式
二、教师注意自我调适
三、教师从消极受控到主动参与
第七节 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一、改革考试与评价制度
二、从“他评”到教师“自评”
三、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生成中的自我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研究变项方面
二、研究工具方面
三、研究内容方面
四、研究方法方面
五、研究焦点方面
六、研究范围方面
第二节 教师压力研究的展望
一、理论研究
二、动态研究
三、干预研究
四、综合研究
五、应对研究
六、拓展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社会转型期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研究:以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为个案》是“民族农村教育研究丛书”之一,《社会转型期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研究:以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为个案》分为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的原因分析;缓解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的策略——基于个案实践探索的理论思考等内容。《社会转型期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研究:以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为个案》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叙事的方法,在日常的学校情境中,以参与式观察者的身份介入,对教师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记录,形成现场文本,而后对这些文本进行梳理和分析,尝试把现场文本有效地转换为研究文本,给读者以呈现。同时注重从微观的层面对六哨乡的教师个案做细致和动态的观察,对他们叙述的事实进行记录和分析,以有别于以往研究的视角来对教师的职业压力进行探讨,从第三者的角度透视教师的内心感受,将更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展现给读者,让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这些教育教学情境进行意义的建构。本研究的具体操作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入研究现场,收集资料。2004年5月,我们进入六哨乡的学校,与当地教师一起生活和工作,作为一名参与式观察者对当地教师进行观察。我们在这种自然情境下,根据研究需要对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从扎根在人类日常生活的有关实事中发掘实践性真理和理论性真理”。①同时,我们选择在恰当的时机对教师个体进行了开放式和半结构式的访谈,并在学校领导和教师同意的前提下,收集有关的实物资料,如学校发展的有关文件资料,各种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规定、会议记录、工作总结以及学校创办的内部交流刊物等。 第二阶段:梳理和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在观察、记录的同时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研究,也免去资料堆积多了不知如何着手进行研究的烦恼。同时,试图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来寻找情境中的意义。然后结合情景分析和推导式分析的方法,将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又放在教师本身所处的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对教师及其面临的压力进行再现式分析,通过这样的验证之后,再把所收集到的资料连接成一个完整、连贯的叙事结构。 第三阶段:撰写研究文本,得出结论。本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据叙事研究的方式进行探究。但由于叙事研究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研究对普适性“大理论”的建构,而叙事研究方法的倡导者普遍认为人类现存的经验基本上也是故事经验,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是研究人的最佳方式。写得好的故事既接近经验也接近理论,它们既表述了事实经验,又对故事的参与者和读者起到教育作用。存在主义理论建构者认为,研究的目的是寻找人类生存的实用性知识,而非抽象的理论。研究对象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也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帮助研究者完善和改进自己的研究思路、方法、步骤和策略,研究者不必拘泥于那些形式化的、绝对的理论,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总结出来的知识就可以解释社会现象。 二、研究效度 关于叙事研究的效度,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主张用“真实性”、“可靠性”和“一致性”等词语来代替“效度”,他们认为叙事研究中“效度”的定义和检测没有量化研究那么清楚和确定。然而,叙事研究的侧重点不是量化研究所谓的“客观现实”本身,它真正感兴趣的是被试眼中的“真实”现象,被试看待“真实”现象的角度和方式,以及研究关系在理解“真实”现象时的作用。“效度”在叙事研究中更多指的是研究报告与实际研究的相符程度,而不像量化研究那样“效度”就是用来评估研究方法本身的。本研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保证叙事研究的“效度”:第一,详细说明整个研究过程,还有分析与整理资料的过程;第二,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始终注重与被试建立良好、融洽的关系,与被试共同交流研究的整理稿,尽可能达成观点一致。整个研究过程依赖于实证证据和课题组其他参与教师的支持以确保准确性。所有的叙述部分最后经过了合作者的认可和细节修改。然而,解释永远不会结束,文本并没有稳定不变的意义,即使一个最具说服力的解释,在后来的某一时刻未必如此。

图书封面


 社会转型期民族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此书不但揭示了农村教育长期面对的问题与困难,而且还指出农村教育改革的一条路径。值得我们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和研究人员阅读与关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