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的结构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教师用书 > 智能的结构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3
ISBN:9787300090122
作者:霍华德·加德纳
页数:466页

作者简介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奠基之作

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是心理学、教育学从业者不可不读的著作

被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多元智能”诞生20周年纪念版
《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是从心理学家的视角出发,关于人类潜能的研究的经典名著。作者依据生物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智能”的概念,并确认符合“智能”的八个判据,详细逐一地描述了七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开创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因此在世界一举成名!七种智能的提出对传统的“智力一元论、智力二元论”、对“智商测试”等传统的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心理学界引发了阵阵置疑,在教育学领域产生了广泛好评,在全世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

名人推荐——————————————————————————————————————
“无论霍华德•加德纳将自己综合性的头脑和广博的学问聚焦于任何议题,我们都确信将是一次令人激动的对智能的探索。如果他的理论受到关注,我们的孩子将因此而极大地受益。”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创造力大师、芝加哥大学教授
“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给人印象深刻。加德纳摆脱了心理测量学理论及其信息处理的狭隘模式,提出了在许多领域内人类能力的新概念。”
——Ulric Nelsser,美国认知心理学家
“在我们之中很多人看来,通过一次智力测验得出一个单一数量的智商IQ,就能判断智能这个非常复杂现象的说法,是值得怀疑的。因此加德纳的这本书更新了我们知识,为深入认识人类自己,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
——Isaac Asimov 世界顶尖科幻小说家
“霍华德•加德纳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耀眼的一个亮点。在《重构多元智能》这本书中,他将自己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智能和道德、人类的天赋与商业和社会工作的联系上。任何行业和任何地区的领导人,都将从这些给人以启示的评论中获益”
——ROSABETH KANTER 管理大师,哈佛商学院教授
“在这本使人着迷的著作中,霍华德•加德纳巧妙地综合了智能测量和智能概念的历史进展,引人入胜地回顾了自己的学术道路,介绍了自己敏锐地观察到的诠释多元智能理论的正确和错误的方法,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他学术研究的精髓:明理、均衡、深邃、具有开创性。”
——SARA LAWRENCE-LIGHTFOOT 哈佛大学教授

书籍目录

20周年纪念版导言第一部分  背景 第1章  多元智能的理念 第2章  早期的智能观   传统心理学的观点   让·皮亚杰   信息处理的方法   “符号系统”的方法 第3章  智能的生物学基础   现象的解释   遗传学基础   神经生物学的视角   从大脑组织出发的观点   结论 第4章  什么是智能   智能入选的先决条件   智能的判据   智能概念的界定   结论第二部分  多元智能理论 第5章  语言智能   诗:语言智能的范例   语言的核心操作   语言技巧的发展   作家的发展   大脑和语言   跨文化的语言变异   作为工具的语言   结论 第6章  音乐智能   作曲   音乐智能的组成   音乐智能的发展   音乐智能的进化和神经系统   超常的音乐天才   音乐智能与其他智能的关系 第7章  逻辑一数学智能   皮亚杰对逻辑一数学思维的描述   数学家的工作   科学实践   孤独的数学天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逻辑和数学活动   数学、科学与时代痕迹   数学智能与其他智能的关系 第8章  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的维度   空间智能的发展   神经心理学的思考   空间能力及其缺失的特殊形式   空间智能的应用   视觉-空间艺术   文化视角 第9章  身体一动觉智能   什么是身体一动觉智能   大脑对身体运动的作用   身体技能的进化   人的身体智能的发展   身体表达的成熟形式   非西方文化中的身体智能   作为主体与客体的身体 第10章  人的认知智能   导言:自我感   人的认知智能的发展   人性的生物学基础   非西方文化中的人   结论 第11章  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评论   导言   相关的理论   尚待研究的心理学结构   “更高层次”的认知操作   多元智能理论的不确定性   结论 第12章  人类智能通过符号社会化   符号的重要作用   符号能力的出现   符号发展的问题   智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类智能的其他研究途径   结论第三部分  意义与应用 第13章  智能的培育   引言   分析教育过程的框架   学校教育的种类   现代教育的三个特征   再谈三名少年 第14章  智能的应用   尚未确定的智能   用多元智能理论说明教育实例   其他教育实验   告教育政策制定者   结论附录1  10周年纪念版导言  《智能的结构》的主要议题  智能的研究  《智能的结构》和我近来的工作  对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工作附录2  “人类潜能项目”的说明译后记

编辑推荐

  《智能的结构》出版以后,多元智能理论旋即风靡全球,成为21世纪主流教育思想之一,引起相关人士强烈的关注和反响,在世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促进中国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多元智能”的号角在中国也越吹越响,有关多元智能的书籍如汗牛充栋,多元智能学校也如雨后春笋。然而,多数图书如油浮水面,中国读者一直很难读到这部伟大的经典著作,难得该理论的精髓。《智能的结构》可谓正本清源,能让读者真正走近大师的心灵,享受大师思想的饕餮盛宴!  哈佛大学教育学家、心理学大师、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的奠基之作,标志着多元智能理论的诞生,被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是心理学、教育学从业者不可不读的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多元智能理论的诞生,使加德纳在世界上一举成名。  加德纳首次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人类具有的七种智能,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对传统的心理学观点和时下流行的智商测试发起了有力的挑战,引来心理学界一片哗然。

内容概要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
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科学家”。
1943年出生于美国,7岁起学习钢琴,10岁开始钢琴演奏和教师生涯,1961年入哈佛大学学习心理学,1971年获博士学位后曾任哈佛大学“零点项目”负责人28年。现任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授和教育学教授,长期从事神经心理学、智能理论、创造能力、领导能力、道德伦理、艺术教育的研究,曾获世界各国20多所大学的心理学、教育学、音乐学、法学、文学荣誉博士学位。出版的二十多部专著,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
在中国的教育界,加德纳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心理学大师。“多元智能理论”在20世纪末被引入中国,对中国应试教育的传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给予我国当前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以重要启示,极具参考价值,在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泛,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教育思想之一。
哈佛商学院教授称,“加德纳是本时代最明亮的巨星之一,他突出表现人类成功的不同智慧”。美国特质教育联盟主席称“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学者,加德纳当之无愧。”
创造力大师、芝加哥大学教授Mihaly Csikszentmihalyi称,“无论霍华德•加德纳将自己综合性的头脑和广博的学问聚焦于任何议题,我们都确信将是一次令人激动的对智能的探索。如果他的理论受到关注,我们的孩子将因此而极大地受益。”
世界知名教育改革权威 Rexford Brown称,“即使我们只应用加德纳为我们汇集知识的一小部分,教育最后就能够实现它的主要目标——对学科和知识更深的理解。”
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Issac Asimov称,“在我们之中的很多人看来,通过一次智力测验得出一个单一数量的智商IQ,就能判断智能这个非常复杂现象的说法,是值得怀疑的。因此加德纳的这本书不但更新了我们知识,而且为深入认识人类自己,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给人印象深刻。加德纳摆脱了心理测量学理论及其信息处理的狭隘模式,提出了在许多领域内人类能力的新概念。”  ——Ulric Nelsser,美国认知心理学家  “在我们之中很多人看来,通过一次智力测验得出一个单一数量的智商IQ,就能判断智能这个非常复杂现象的说法,是值得怀疑的。因此加德纳的这本书更新了我们知识,为深入认识人类自己,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Isaac Asimov世界顶尖科幻小说家

章节摘录

  第1章 多元智能的理念  一个小姑娘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回答测验者问到的许多问题。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她掌握的信息量(如谁发现了美洲?胃的功能是什么?)、词汇量(如“胡言乱语”的意思是什么? “钟楼”的意思是什么?)、算术技能(买一块糖8分钱,买三块糖要多少钱?)、记忆一系列数字的能力(5,1,7,4,2,3,8),以及找出两种因素(如肘与膝盖、山峰与湖泊)之间相似性的能力。另外可能还要她完成一些其他任务,比如解决走出一个迷宫的问题,或者将一组画排列顺序,让它们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过些时候,测验者便宣布测验的结果:他得出了一个简单的数字,也就是这个小姑娘的智商。这个智商得分(小姑娘被告知的仅此而已)可能会对她的未来产生完全想像得到的影响。她的智商将影响到老师对她的看法,也将决定她是否有资格享受教育的某种特权等。要说这种测验所得到的数据重要,也并非完全不恰当。无论如何,这类智力测验的结果,虽然并不能预示接受测验者今后生活能否成功,但它的确表明了一个人掌握学校课程的能力。  上述情节每天都在全世界无数次地上演。人们都把看似简单的智商分数看得十分重要。当然,对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使用的考卷并不相同。有些时候,这种测验不以面试的方式,而是以纸笔答卷的方式进行。但是测验的大致轮廓,也就是通过一小时左右的问答,得出一个智商的正整数,在全世界的智力测验中都是一样的。  许多研究者对这种状况并不满意。他们的观点是:虽然测验者认为,这种简短的回答预示了一个人的学业成就,但对于判断一个人的智能来说,必定还有比这种对简短问题的简短答案更多的东西。然而,在没有对智能的概念做出更全面的思考,在没有发明更好地评估人的能力的方法之前,这种测验的方式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然会在全世界被持续地使用下去。  但如果我们让自己的想像任意驰骋,思考一下范围更广的、实际上全世界都珍视的行为,我们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打个比方,想一想卡罗林群岛12岁的普鲁瓦部落男孩,他被那里的长者们挑选出来,学习怎样成为一名船长。他在领航员的指导下,必须学会关于行船、星象和地理方面的知识,以便在几百个岛屿之中找到自己的航向。想一想某个15岁的伊朗年轻人,他能把全部伊斯兰教的《古兰经》都背诵下来,而且还精通阿拉伯语。现在,人们正要把他送到圣城去和一名阿亚图拉一起工作数年,以便将他培养成一名教师和宗教领袖。或者再考虑一下法国巴黎一名14岁少年的情况吧,她已经学会了怎样编制计算机程序,而且正开始借助于电子合成器作曲。  只要对以上事实进行简单地思考就能明白,这些儿童或少年在极具挑战性领域中的能力,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无论如何下定义,他们的行为都应当被认为表现出了很高的智能。然而同样很明显的是,我们当前评估智能的方法对于借助星象知识航海,学习外语时口语的运用,或者在计算机上作曲来说,却无法充分地评估人的潜能或成就。问题的要害与其说是出于测试的技术手段,还不如说是出于我们所习惯的认识智能的方法,出于我们对智能根深蒂固的观点。只有扩展并重新形成对人类智能的认识,我们才能设计出更恰当的评估智能的方式,也才能提出更有效的方法去培育它。  全世界许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对此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因此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方法(有些很出色),去发展人在各种文化背景中的智能,用那种称为“预见型学习”(anticpatory learning)的普遍适用的方法来训练人,以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能。人们进行了许多有趣的实验,从小提琴的铃木教学法(详见本书第14章),到介绍计算机编程基础的LOCO法,都试图在儿童身上挖掘出多才多艺的表现。有些实验是成功的,而有些实验却还在探索阶段。这些实验不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在对智能这个问题的认识上,都缺少一种恰当的框架。当然,并不存在一种智能的观念,能使以上我所列举的能力都一一具体化。但对这些能力加以系统的归纳,的确是本书的目的。  在下面的几章里,我将概述一种关于人类智能的新理论。对于过去智能的传统观念,这个理论对它们发起了挑战。我所说的传统观念,就是我们大多数人从心理学或教育学教材中,口服心服地接受了的,或者是不由自主地就接受了的观念(我们都生活在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之中,智能的观念可能受到这个文化背景的制约)。所以说这一新理论的特征,能够很容易地被辨别出来。我在如下几页的简述中,将首先考虑传统观点的几个方面:这种传统观点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它能如此牢固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在这种观念之中,哪些是有待于解决的明显的问题?讨论完这些问题之后,我再开始介绍本书所提出的这一修正理论的特征。  两千多年以来,至少自古希腊城邦出现开始,在我们的文明之中,关于人的各种能力的讨论,有某种固定的观念便占据了统治地位。这种固定的观念强调了智能的存在与重要性——因此能力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称呼:理性、智能或者心理的运用。对于人性本质问题的无休止探索,似乎不可避免地导致人类聚焦在对知识的追求上。所以那些被称为知识的东西,就受到了格外的重视。无论是柏拉图式的哲学圣贤、希伯莱的先知、中世纪修道院学识渊博的文牍,还是实验室里的科学家,只要是善于运用其智能的人,都被当成是出类拔萃的人。苏格拉底的“认识自我”、亚里士多德的“渴望认知是所有人的特征”,以及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这些都是构成全部西方文明的经典格言。  即使在古典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黑暗的一千年时间里,智能因素的优势地位都没有受到过任何挑战。在中世纪的早期,基督教领袖圣·奥古斯丁就说过:  宇宙最初的创造者与推动者是智慧,因此,宇宙的最终起因就一定是智慧的善(good),那也就是真(truth)。在所有人类的追求之中,对于智慧的追求,是最完美、最崇高、最有用,也是最令人愉快的追求。说它最完美,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尽最大努力追求的目标就是智慧,从这一意义上说,他享受到了某种真正的快乐。  在中世纪顶峰时期,但丁提出了他的观点:  总的说来,使人的全部能力实现智慧化,人类责无旁贷。这个过程开始于思索,继而为了达到思想延伸的目的,进入到实际行动之中。  此后,在文艺复兴开始的时候,也就是进入笛卡儿时代的100年前,弗朗西斯·培根讲述了一艘在新亚特兰蒂斯的英国船的故事。该船来到一座乌托邦岛,岛上的主要部门,是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庞大机构,该机构的领导人向来访的旅行者们说:  我将给你们我拥有的最贵重的财宝。出于对上帝和人类的热爱,我将把所罗门住所的真实状况告诉你们,我们这个机构的最终目标,是探索与事物的根源及其神秘变化有关的知识,是对人类认识王国领域的开拓,从而对人类的一切方面给予影响。  当然,对知识和那些拥有知识者的尊重,并不是我们称为“西方世界”的惟一主题。情感、信仰与勇气的美德,也是几百年来反复出现的主旋律。实际上,它们有时(如果说并非总是那么合理的话)与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形成对比。有指导意义的是,即使当信仰或爱被颂扬得高于其他一切之上时,它们各自都典型地站在理性力量的对立面。同样,当某种带有极权主义倾向的领导者们,试图按新的观念改造我们的社会时,一般都需要“处理掉”那些不能与之合作的理性主义者或知识分子。这一事实又从反面对理性的力量做出了赞扬。  理性、智能、逻辑和知识并不是同义词。本书在“心理的”这一醒目标题之下,用了很大的篇幅和力度,构建了组合在一起的各种技巧和能力。但是,我必须首先介绍一个重要的差异,即关于智能的两种态度的对比,几百年来,这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直相互竞争、交替出现。如果谁接受古希腊诗人阿克洛克斯吸引人的分类,那么他就能对两种人加以对比。一类人将所有的智能都看成是一个整体,我们把这类人称为“刺猬派”;另一类人认为智能是可以分成若干组分,我们将这类人称之为“狐狸派”。属于刺猬派的这类人,不但相信人有单一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能力,而且相信这是人类的特别的属性。由此可以推断出,他们常常特别强调的,是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拥有一定数量的智能。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按照智能或者智商来进行排序,而智能的高低、智商的大小是上帝赐予的。因此,这样的思考问题和谈论问题的方式,便被牢固地树立起来了:按照“精明的”、“伶俐的”、“聪明的”或“有才智的”的程度,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很容易地被按照一定顺序加以排列。  西方的另一个传统,是推崇大脑的许多不同功能或部分。在古代,理性、意志与情感是有区别的。中世纪思想家们有自己的三艺(语法、逻辑与修辞)和四科(数学、几何、天文与音乐)之分。随着心理学科学的出现,人类具有更多心理能力的假设被提出来了。我在下面将要正式介绍的弗朗茨‘约瑟夫·高尔,提出人类拥有37种能力或者力量;当代人物吉尔福德认为智能有120种向量。有些属于狐狸这一派的人,还倾向于认为,人有天生的并且按顺序排列的思想类型。但可以发现这些人当中的很多人,都相信环境与培训具有对此改变或改进的作用。  刺猬派与狐狸派的争论,从几个世纪以前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大脑研究的领域,出现了“定位论者”(localizers),他们相信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是传递不同智能的媒介。这些定位论者一致反对“整体论者”(holists),后者认为智能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大脑的总体的属性。在智能测试的领域,又出现了长期激烈的两派争论。一派以查尔斯·斯皮尔曼为首,相信一般智能因子的存在;另一派以瑟斯顿为首,假设了一组基本心理能力,其中各种能力强弱相同,没有哪一种能力得天独厚。在研究儿童发展的领域里,也有两派的激烈争论。一派认为心理有其普遍的结构,如让·皮亚杰的观点,另一派相信有数量较大的、相对独立的一组心理能力存在,如环境学习学派(environmental-leaning school)。同时我们还可以听到一些来自其他学科的反应。  因此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在智能这个重要的议题上,一直无法达成共识。对于智能是否能够分割,一直进行着无休止的争论。与此同时,我们文化传统中某些长期存在着的争端,似乎也得不出个结论。我怀疑自由意志这一类议题,或者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冲突,同样得不到让每个人都满意的解决办法。但对于其他问题,也许会有取得进展的希望。有的时候,当逻辑推理澄清了或者暴露了某种谬误时,对于有些问题的讨论是有可能取得进展的。一旦解释清楚,就不会有人再继续坚持错误的看法,认为埃尔·格列柯的画中那变了形的人物面孔,是因为视觉的散光所引起的。视力散光的画家,会把自己画布上的面孔看成是拉长了的(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实际上,这些面孔在非散光的眼睛看来,是完全正常的。有时戏剧性的科学发现,也能促成人们认识的进展,如哥白尼和开普勒划时代的发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关于宇宙结构的观念。有时当大量的信息交织在一起,对于有关争论形成一种令人信服的论点时(像查尔斯·达尔文那样,在介绍其进化论的过程中,分析了大量关于物种发展与分类的证据)认识的深入也就随之出现了。  详细阐明人类智能结构的时机,也许已经到来。虽然到目前为止,对此既没有任何科学理论上的突破,也没有出现任何逻辑上惊人的谬误,但是我们已经从各种不同的渠道,得到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它们是在过去几十年中,人们花费了巨大的努力搜集到的。这些信息和资讯汇集在一起,已经得到了关注人类认知的那些人的承认(至少从外围的视野看起来如此)。然而系统整理这类资讯的人(如果有的话)却很少,也很少有人将它们集中起来加以检验和论证。当然,大众也没能分享这些有益的资讯。对于这些资讯和信息加以认真比较与整理,是本书的双重目的。  在本书后面的内容中,我将提出极具说服力的证据,说明存在若干种相对独立的人类智能,以下简称为“人的智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为这本书起名为《智能的结构》的原因。迄今为止,虽然对于每一种智能结构严格的属性和范围,还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对于智能的准确数量,也还没能确定,但我认为,至少某些智能是存在着的。这些智能彼此相对独立,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整合并适应不同人和不同文化的需要。对于我来说,这种观点似乎越来越难以批驳了。  过去人们为了证明智能的独立性所做的尝试(至今仍然有许多人这样做),并不能使人信服。究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只依赖一个,或者至多是两个方面的线索。他们在证明存在着不同的“智能”或“才能”时,要么仅仅依靠逻辑分析,要么仅仅依靠学科教育的历史,要么仅仅依靠智力测验的结果,或者仅仅依靠从对大脑的研究中获得的信息。这些各自从单一视角出发所做出的多种努力,没能获得相同的智能种类的清单,因此就使得关于多元智能的主张似乎很难站得住脚。

图书封面


 智能的结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生命的质量、厚度和内在的张力,与健康有关,与信念有关……其实,这远远不够。生命的质量还在于对“人类智能”的认识;在于自己的潜能是否被开发,智能强项是否得到发展;在于我们在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中,是否能汲取其睿智的思想,让自己达到觉悟与升华。1999年的一本《多元智能》把伟大的“多元智能理论”引入中国,从此,这个极富生命力的种子,在中国“素质教育”春风的吹抚下怒放出姹紫嫣红的花朵:各种“多元智能幼儿园”的教育实验让人眼花缭乱;冠以“多元智能”书名的图书,已经超过700种;讲座、研讨等活动也热闹非凡……“多元智能”的图书已经是炙手可热,那我们为什么要向这片竞争激烈的“红海”英勇进发呢?因为我们坚信,具有深邃内涵的思想不应该被风干为一种阅读的快餐。重树经典名著的“正餐地位”,将阅读经典与启迪新知、与崇高的精神生活、与个人成长联系起来,为那些渴求心灵感悟与精神滋养的读者奉献甘霖,是出版人的责任,也是我们策划这套书的意义所在。好的译文难求,一不小心就容易将一场思想的盛宴,变成晦涩难啃的鸡肋。为了将这套经典原汁原味地奉献给大家,我们从译者的选择到封面设计都进行反复的讨论。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沈致隆老师,他不仅翻译了重头经典名著《智能的结构》和《多元智能新视野》,而且担当主编,邀请认真负责的专家沈致襄、齐东海、刘沛、王永静等老师参与到这套书的翻译工作。感谢诸位老师不辞辛劳的付出,他们对译文精益求精的态度让编辑部的每个人都深受感动;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为原书加上必要注释,使读者能够轻装上阵探求原著精髓。当您顾自享受阅读的乐趣时,必定能体会他们苦心孤诣锤炼译文质量的真醇。经过一年多的翻译、编辑、审校等工作,我们终于将这套书呈现在读者面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套书是目前市面上最权威、最准确、最忠实于原著的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著作,是希望了解“多元智能”的读者必须占领的一个制高点。加德纳的充满智慧的经典论著必将辉耀于中国学术的苍穹,成为学者、教育改革者、艺术工作者、商业人士捕获灵思的源泉。一名著名艺术理论家说,“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如果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使人们认识到每个人的智能结构都独一无二,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超越平凡,升入更高的境地,那么我们为您奉献的这套高质量的多元智能经典著作,在增长您的学识修养与自我锻铸的同时,希望能够让您在思索与回味中绽放生命宝贵而华美的价值。
  •     语言智能读的比较细。证实了想出的融化天花板的方法是正确的。很高兴自己没有掉头。是对人控制系统的整体解剖。某种程度上类似生物学上的大脑分区。阐释的立体,单语言智能部分,霍华德就提及了语言学、文学、翻译学,包括语言学的词义、语用等分支。完全可以深挖坑,把6个章节,每部分的智能独立成书。有意义的是,加德纳用了三分之一的厚度给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收到的评论,其不确定性,其他研究途径,以及实际应用。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一本好书,要好好思索如何与自己的生活、工作的联系,有助于个人与群体的职能发现与发挥。
  •     很受用,收到了很多启发
  •     是一本很专业的心理学书籍。看过加德纳的一些演讲,能看出使一个真正埋头做学问的人。但如果是高教育的人,想从其中找出自己想要的操作性的东西,那还是看其他书籍吧~这完全是一本纯理论的东西。
  •     多元智能理论的出处,为了写论文看了一部分,写的真好。
  •     大师的作品不同凡响,多读多学习
  •     呃,其实基本是儿童教育。。。四星
  •     加德纳以数年前人在行为观察、神经解剖、neron imaging 等方面的综合性思考,启发人们从新的角度理解智能这一话题。 当前仅能作为一种思考存在,还需要更多年头更多科学家更多实验数据更多.....
  •     大神~
  •     刚买,还没有细观。初步感觉很专业,知识很系统,不知道对俺养小孩儿是否有用。没准看完后,孩子没有提高,大人自己关于神经、智能之类的知识到提高了。感觉书价偏高。80多元我以为会是包装、印刷的都朝好呢,不过.....
  •     : B848.5/4022-3
  •     这么长我竟然也看完了
  •     权威之作!经典著作
  •     加德纳教授的著作,产生的年代与现在有点距离,也许是社会发展速度太快了,所以有些理论在当时是创举,在今天回顾,可能有点过长了。是本好书。对于了解多元智能很有帮助。
  •     我觉得是对发展和学习心理学来说很不错的一本书。Mark之……
  •     作者经常表现出一种很诚恳但又有所坚持的态度,点个赞
  •     提供大量的理论依据,只是读起来还是要很大的耐心。
  •     一本人类认知发展的基础理论系统介绍。虽然很枯燥,但读完很开拓思维。
  •     案例很多,证明了多种智能的独立存在,最后用多元智能角度分析铃木天才教育法。
  •     怎么外文书翻译过来看都有点那么啥 也许我语文没学好吧==!
  •     经典。需要再读。121223
  •     这本书虽然过于学术,有些沉闷,但却让人很收益的一本书。当我在大学时期阅读这本书之后,我的人生有所改变。当然也非常感谢,加德纳教授的理论,今天我的书《我为青春狂》能得到大家的好评、
  •     大师作品,值得收藏
  •     关于人类个体的认知发展的论述,作者在书中的态度十分友善,可惜时间不多,只能随意翻看。
  •     被我美国的姐误导,说要看这本书,对育儿有好处,买回来一看,什么书呀,都是理论,完全不明白
  •     他提出的多元智能很好
  •     大师之作,翻译的很好,对有很好的分析,综合,有很多人文知识提供支持观点,要买来收藏
  •     多元智能的创世之作,比较早的著作,仍然很棒
  •     这本书比较厚,内容涉及面也很广,特别是涉及很多神经学等生物方面的知识,没有一定的底子看起来比较难理解,而且也比较沉闷!
  •     评分很高,但是我怎么看懂
  •     很专业的一本书,人的八大智能讲解得很有意思,很值得了解的人,想多了解世界万物,可来读下,第一次阅读的时候不是太理解,细读,多读几次你会收获很多.
  •     很不错啊!!!值得一看!就是大部头的书啃起来比较慢,但是收获也很多。
  •     不知道这本书当年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总之如今读着吧 没有什么点get到。感觉作者一直再说“这个理论这么受欢迎这本书卖的如此之好太出乎我的意料了,但即便出乎我的意料 但它如此之火 我还是能理解的,原因xxx” “我现在的研究 我以后的计划”。文章措辞也不怎么喜欢,太自我 太主观。嗯,就这样。
  •     《学习的革命》的后遗症。
  •     适宜教师研读的一部好书
  •     感觉不尽准确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