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古籍 > 集部 > 西厢记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561746547
作者:(元)王实甫/著,翁敏华/评点
页数:126页

作者简介

这本书是我国戏剧史上脍炙人口的名著。此次以彩图本的形式出版,加上著名学者翁敏华的点评,为本书生色,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好书。



导言 /5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楔子 /6
第一折 /7
第二折 /13
第三折 /20
第四折 /25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第一折 /29
楔子 /35
第二折 /41
第三折 /46
第四折 /52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楔子 /58
第一折 /58
第二折 /63
第三折 /70
第四折 /75

第四本 草桥店莺莺杂剧
楔子 /81
第一折 /81
第二折 /87
第三折 /92
第四折 /98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 杂剧
楔子 /103
第一折 /103
第二折 /108
第三折 /113
第四折 /119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前言

“大语文丛书”总序白烨语文课程的教授与学习,离不开各类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这套“大语文丛书”,便是配合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教与学,专门编选和出版的大型课外阅读作品的系列读本。“语文”一词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语言和文字’,也指‘语言和文学的简称’。”《新华词典》另有“语言和文章”的解说。从人们的实际运用来看,把“语文”理解为“语言与文学”的看法更为普遍,因为早期的“文学”与“文章”的界限模糊,“语言与文章”的说法也完全成立。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语文”,它应该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或者说是它的初期阶段;它既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必要工具,又是人类记录和积累文化知识的重要方式。“语文”的概念虽然是近代以来才有的,但“语文”的渊源与历史却可追溯到人类产生口头语言和出现文字表达之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语文”——“语言与文学(文章)”,已经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累与辉煌的文明传承。其中的代表性成果,便是古今中外的名人名篇、名家名作。它们在精到而优美的语言文字之中,凝结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人生感悟、时代情绪与审美精神,并作为文明的载体和文化的传统,滋养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这些经过历史的积淀与检验而成为宝贵文化财富的语文经典,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教育部在2001年与2003年,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即“语文新课标”)。这一“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总目标要求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在此基础上,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这样一个高屋建瓴的指导性的意见,对于切实保证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水平,无疑是及时的和重要的。关于阅读书籍对于人们的成长与成才是如何的重要,许多先贤大德都有精深透辟和精警启人的论说。如英国的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乌儿没有翅膀。”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与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我国的著名文学家鲁迅也指出:“爱读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份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所以,读书不只是简单的知识累进,单纯的范文借鉴,更不是一种实用性的消闲与娱乐,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心灵的碰撞、心智的徜徉、心性的滋养。经常性地阅读好的作品,能够积累文学知识,增进艺术感觉,丰富文化素养,掌握语言规律,进而充实精神世界,提高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当然也包括欣赏作品和写好作文的实际能力。根据“语文新课标”的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我们这套“大语文丛书”,既注意了所选作品在体裁、样式上的多样性,如中外文学名著中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精品、童话、寓言、故事、神话、科普科幻等方面的中外名作;还注意在各类体裁作品的遴选中,选收那些既有代表性,又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作品,以使“大语文丛书”对于不同年级、不同兴趣、不同需求的学生,都有切合其需要和适合其阅读的作品,从而做到丰富多样,各取所需。特别要指出的是,丛书的选与编,充分考虑了面向中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能力、应对语文考试等实际性的需要。可以说,整体上的丰富性与具体上的实用性的较好结合,是我们这套丛书有别于同类丛书的一个鲜明特征。为使这套丛书在配合语文学习和应对语文考试上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也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本套丛书根据不同的类别,在提供原作原貌的基础之上,分别增加了以下一些内容:1.导读:包括作品写作背景、内容提要、思想内涵、阅读要点等;2.知识链接:包括作者介绍、作者的生平与成就、作品的地位与影响等;3.译文:将古文译成现代汉语,以直译为主,力求做到“信、达、雅”;4.注释:将原著或古文的正文中出现的疑难词句、问题等,予以解释性说明,以扫除阅读上的障碍;5.名师点评:由知名语文教师总结每篇文章的主要特色并作简要评论;6.经典记忆:以节选的方式推荐优美的语言、警句;7.阅读延伸:就作者的历史资料、奇闻轶事及相关人物、事件等,作提示性的介绍;8.问题与思考:对文章中的精彩观点与描写等内容,或提出鉴赏性的意见,或提出思考性的问题,以使学生更深地领会文章,并把握其精髓。希望通过我们的这些良苦用心与编选努力,能使这套“大语文丛书”给中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提供既丰富又实用的精神食粮,陪伴中小学生们有益而快乐的阅读,为推动中小学的语文学习,促进中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略尽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是为总序。2009年7月26日于北京朝内

内容概要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俱不详。《录鬼簿》把他列入 “ 前辈已死名公才人” 而位于关汉卿之后,可以推知他与关同时而略晚,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尚在世。王实甫创作的杂剧计有14种。完整地保留下来的除《西厢记》外,还有《破窑记》四折和《贩茶船》、《芙蓉亭》曲名一折。至于其它作品,均已散佚不传。

翁敏华,女,汉族,浙江宁波人,194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82年9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研究生部“元明清戏曲”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代文学教 授、博士生导师、女子文化学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戏曲学会理事。著有论文四十余篇和学术著作《中国戏剧与民俗》、《中日韩戏剧文化因缘研究》等9部,业余写作散文随笔,共发表逾百万字,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肢娇又软,午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本书是中国文学作品的高峰之一,文辞华丽,故事曲折,情节跌宕,文笔细腻,人物传神,在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全书以暖红室刻本为底本,参校诸种刊本,注释详实,并从明清两代优秀绘图版本中精选15幅图,达到了图文并茂的阅读效果。

章节摘录

书摘我没来由分说;小姐回与你的书,你自看者。(末接科,开读科)呀,有这场喜事,撮土焚香,三拜礼毕。早知小姐简至,理合远接,接待不及,勿令见罪!小娘子,和你也欢喜。(红云)怎么?(末云)小姐骂我都是假,书中之意,着我今夜花园里来,和他“哩也波哩也罗”哩。(红云)你读书我听。(末云)“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红云)怎见得他着你来?你解与我听咱。(末云)“待月西厢下”,着我月上来;“迎风户半开”,他开门待我;“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着我跳过墙来。(红笑云)他着你跳过墙来,你做下来。端的有此说么?(末云)俺是个猜诗谜的社家,风流隋河,浪子陆贾,我那里有差的勾当。(红云)你看我姐姐,在我行也使这般道儿。P68

图书封面


 西厢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好吧,我承认我对元朝的四大名曲,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西厢记很有兴趣,还有啥倩女离魂,汉宫秋神马的都很有兴趣,最近开始一本本地读。西厢记啊,是最先挑上手的一本。虽然之前有了解过前身《莺莺传》的不甚完美的结局,但想着这毕竟是看似最美好的故事,于是先读了。故事的开始乃是切实的“俗套”—— 一见钟情。张生在见过莺莺一眼后,竟连上京赴考的本意都可抛弃得一干二净。虽说元朝有过“断科举”的历史,但是说弃考就弃考,总觉着有点儿戏。爱情的力量如此强大吗?如果说到张生在谎说需借厢房一间来静心温书以上京赴考之时,我还没对他这号人物起什么厌恶,但到了他第三次见着红娘,竟想着“若共他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我将小姐央,夫人央,他不令许放,我亲自写与从良”。对此,我这本官方言论评的是“张生还算是个自尊尊人的好男人,丝毫没有同时要占有红娘的意思”。而之前所看到安意如的观音中写道,这分明已是张生在没娶着莺莺之前就已想着把红娘也收入囊中了!这两种说法,我还是稍稍偏向后者的。因为在前文所述的种种叠加来看,张生实在是算不上什么正人君子。他的朋友,也就是后来他用一纸书让人家搬救兵的杜先生,之前知道他在此地,请过他来一聚,可是张生没理睬;好了,如今有难了,为抱得美人归,便又是朋友有用的时候了。此等嘴脸,连我都不放心将莺莺交与他!又说到红娘。自古以来她被歌颂成伟大的媒人,但是我却隐隐看到了她的无奈。“据相貌,凭才性,我从来心硬,一见了也留情。”这是红娘心里对张生的评价。她想必也是对张生隐隐动了心吧。只可惜她的小姐与他早已两情相悦,她亦只好退让。世人多赞颂她的机智,赞颂她使得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对她来讲,她何尝不是牺牲尽了自己的一生呢。且不道她是否跟随小姐嫁到了张君瑞府上,又或是始终做了张生的二房,仅从她与小姐的相处来看,她受的委屈又怎会少呢。就算是跟小姐从小玩到大也好,她毕竟印着“下人”的身份,小姐耍起脾气来也是毫不留情的,莺莺就好几次欺侮她不识字,着实忽悠了她几回;又曾经将书信任性地往地上一扔而去,留下红娘自个人执拾后再传给张生… …最厉害的一次,莫不是莺莺与张生在屋内共赴巫山,红娘却要在屋外替他们担惊受怕,在清冷的月色下对影成双。红娘啊,你的辛苦有谁知?第四本的结尾,讲到张生上京赴考,以求考取功名迎娶莺莺。二人离别依依,就此“短长亭斜别酒,草桥店梦莺莺”。许多版本都到这里截断,实际演出也多到这里为止,因为对于第五本,有太多争议。有人说非王实甫所写,因文风大相径庭,应是后人狗尾续貂之作。第五本便是张生考取状元后回来迎娶莺莺如何如何的了。所以我也就宁愿此剧停在第四本足矣。《莺莺传》有原文“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用在小说最末莺莺婚后拒绝张生再度骚扰之诗。西厢记中王实甫将此诗用在了二人离别之时。知道了故事原本的模样,亦总有些觉得王先生不忍将如此残酷的事实写出,便就此停在了第四本。当然,主观臆测罢了。综观全文,虽然一些封建社会的旧习俗总使人无法理解,但总算是可以以“时代的局限性”开脱。如此看来,在当时的社会,这个故事实属佳作,激励了无数年轻男女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歌颂了自由恋爱,一定程度上也批判了一些封建社会的陋俗,不愧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通篇看下来,一些深奥的典故与字句我也并未深究,以上了解,也不过仅仅是这作品的一些皮毛而已。此剧反映的生活百态,还有太多可考。以下摘录一些原文欣赏。“想人生最苦离别,可怜见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虽是一时间花残月缺,休猜做瓶坠簪折。不恋豪杰,不羡骄奢;自愿的生则同进衾,死则同穴。”“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叹‘怜取眼前人’原来有此等深意)最后的最后,也是在第五本的结尾中写道,“谢当今圣明唐圣主,赦赐为夫妇。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11.17.吃饭时候对面坐着一对痴男怨女,男的乃是大家口中所传诵的“贱男”——坐着等女朋友买好饭回来给他吃,还要嫌弃人家买给他的菜少又难吃,一边抱怨时女友叫他再去买吧,于是又拿了女友手上的饭卡,推托了几次后始终又去了。回来了,女友问他这些菜买了多少钱,他便答到“吃就吃啦,钱钱钱!”一脸不屑。看得我跟朋友们面面相觑。
  •     掩卷《西厢》,轻叹团圆背后的故事:始乱之,终弃之."果若你有心,他有心,昨日秋千院宇夜深沉;花有阴,月有阴,春宵一刻值千金,何须诗对会家吟",然而你的有心和他的有心是一个吗?莺莺自献,想的是"不恋豪杰,不羡娇奢,自愿的生则同衾,死则同穴",张生相思,想的是"若共他多情小姐同鸳帐",又几曾想过鸳帐之后?"你只合戴月披星,谁着你停眠整宿"?一朝得手,全不念当初"怨不能,恨不成,坐不安,睡不宁".全抛却"当日个月明才上柳梢头,却早人约黄昏后",弃之若敝履,万事皆休.莺莺送别,一曲幺篇,道出无限感慨: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然莺莺,你只道"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却不说元稹寡情薄幸,喜新厌旧,根本是苗而不秀,银样镴枪头!佳人自来多命薄,秀才每来道貌.酒阑人散,自此"月暗西厢,凤去秦楼,云敛巫山",早忘却当日"柳遮花映,雾帐云屏,夜阑人静,海誓山盟".此恨若何?"昏邓邓黑海来深,白茫茫陆地来厚,碧悠悠青天来阔".我若是莺莺,绝不写"千万珍重,珍重千万",既已瓶坠簪折,不如"淫词儿早则休,简帖儿从今罢",恩断义绝.情定西厢,南柯一梦,梦醒好似"扑剌剌宿鸟飞腾,颤巍巍花梢弄影,乱纷纷落红满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     “一见钟情,二目相对,三生有幸”,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季节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恰就遇到了那个让自己“每日价情思睡昏昏”的人,自此二人便一往情深,共结金兰。期间虽历经些许阻挠,却也只是锦上添花,只能使这二人的情谊愈深,相思愈浓。王实甫的《西厢记》并无引人入胜的情节,走的是“才子佳人喜结连理”的俗套路子,但这并未让她的魅力减色。对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画,对各个角色的心理极其精准的把握,让剧中人物跃然纸上,跳出纸墨而立体化,以致在场的气味、声音你都可闻到,以致你身临其境,以致你以为,莺莺不是“莺莺”,而是你;张生也不是“张生”,而是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自初会之后,莺莺的身影就一直萦绕在张生心上。“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伊人已走远,可是她的余香、余音、余韵仍在,让张生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甚至为了佳人,他连功名都搁下了。自此便唱出了,那缠缠绵绵、欲拒还迎、虚实相间的“西厢记”。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崔张二人走近之前,红娘唱道“不近喧哗,嫩绿池塘藏睡鸭;自然幽雅,淡黄杨柳带栖鸭。金莲蹴损牡丹芽,玉簪抓住荼靡架。夜凉苔径滑,露珠儿湿透了凌波袜。”上阕所述成双成对的景物,暗示着崔张二人将结秦晋之好,而下阕侧面写莺莺跌跌撞撞的袅娜之态,也暗示着接下来莺莺面对张生时的犹疑和二人情路的一波三折。扭扭捏捏之后,莺莺终于抱枕而至张生处,但仍有少女的娇羞情态——“羞答答不肯把头抬,只将鸳鸯枕捱”。在“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搵香腮”之后,莺莺又立马担心起始乱终弃,恐有白头之叹。鱼水之欢后的两人,立刻遭受到老夫人的刁难,命张生进京应举,将二人生生隔离。描述别离之境的“长亭送别”一折,本人认为是最精彩的一折,因其描绘,既有工笔,又有写意,可谓虚实相间、深入骨髓。张生启程在即,“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夸张的措辞道出了二人分别时的心声,悲情之至。乃至张生在行程中,会梦到莺莺尾随而至。草桥一梦,不知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梦中莺莺道“想人生最苦别离,可怜见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虽然是一时间花残月缺,休猜做瓶坠簪折。不恋豪杰,不羡骄奢;自愿的生则同裘,死则同穴。”到这里为止,《西厢记》之美之悲已完全呈现了。我想虽则后文是作者曲意逢迎的大团圆结局,西厢却仍不是一出喜剧。她有与牡丹亭异曲同工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复生”的至情,她有浪漫的底子现实的背景,她美玉无瑕让人心生向往,而美到了极致,却又让人悲从中来,只因“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精彩短评 (总计82条)

  •     美的很而已...
  •     相见时红雨纷纷点绿苔,别离后黄叶萧萧凝暮霭。
  •     第五本团圆反而令人叹息了&为什么我们学校出版社会出一套版本这么囧的书……
  •     老公的单
  •     不错 之前看过 才买了收藏的
  •     若不是多了第五场狗尾续貂的话就给五星了。在第四场张生赴京应第即可,最多像报幕一样最后告之一下结尾说张生最终高中状元回乡有情人终成眷属,多完美。元剧很多市井哩语使剧本多了很多生气,读起来也轻松上口。
  •     不羡豪杰,不恋骄奢,自愿的生则同衾,死则同穴。
  •     没法打分
  •     挺好看的。
  •     这套书绘画风格不够统一。两本还蛮雅致的,有一本太漫画化了。有一本的一页印重影了!不知是不是正版的
  •     词很好 故事一般
  •     替朋友的女儿买的,现在喜欢古典文学诗词歌赋的女孩真是不多了,接受过古典文学熏陶的孩子必定是优雅细腻的,希望更多的人关注中国古典文学,璀璨的明珠枚不胜举。
  •     仅读了一遍,以后要多读
  •     重影太多
  •     来自http://www.baikoe.net ***


    《西厢记》故事流变

    源远流长,根深叶茂。《西厢记》的巨大成就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它最早的出典,是唐代元稹?779831?写的传奇文?短篇小说?《莺莺传》。亦名《会真记》。这部传奇文,虽说结尾很坏,但对崔张的爱情和莺莺性格的某些描写,却是楚楚有致、细腻动人,引起当时许多人的注意,并给后世作者以深远影响。正如鲁迅所说:“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中国小说史略》?对《莺莺传》的肯定和批评都十分确当。 传奇文《西厢》故事,流传甚广。如鲁迅所说:“其事之振撼文林,为力甚大。”《唐宋传奇集》?揆其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作者第一次塑造出一个性格独特的妇女形象莺莺。她给人的印象历久不磨,她的悲剧遭遇唤起人们莫大同情。这个形象的塑造,既为后世作者勾画出一个基本的性格轮廓,又为形象的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余地。请看作者的描绘:
    艺必穷极,而貌若不知;言则敏辩,而寡于酬对。待张之意甚厚,然未尝以词继之。时愁怨幽邃,恒若不识,喜愠之容,亦罕形见。

    这是贵族少女所特有的性格,她多情而又内涵极深,热爱张生,但感情并不奔放;内心有深沉痛楚,却十分隐秘。人的正常的喜怒哀乐,在莺莺的形象中都以表里之间的矛盾、端庄的矜持的姿态展现的。自然的感情流露和贵族的骄矜性格,构成莺莺形象特有的矛盾色彩。她既无杜丽娘的浪漫气质,也没有林黛玉的单寒之色。她的性格造型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作者的重大创造,她的形象真实可信。
    《西厢》故事在南北两宋已广为流传。文人如秦观、毛滂都写有《调笑转踏》歌舞词。民间艺人有讲说《西厢》,“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当时已有《莺莺传》的话本?佚?。宋杂剧有《莺莺六幺??佚,见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南戏有《西厢记》一目?佚??见《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值得注意的是,北宋赵德麟?令畤?用说唱形式写有《商调蝶恋花·鼓子词》。他主要用《莺莺传》的文字作为说白,中间插进他写的十二首《蝶恋花》唱词,曲白相间,说唱《西厢》故事。最值得称道的是,他隐含地批判了张生的薄情,对莺莺的被遗弃寄予同情,这在毛滂的《调笑令》里已微露其意:“薄情年少如飞絮。”鼓子词开头说得更显露些:“最是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怨。”张生把莺莺的离怨等闲视之,含有指责张生之意。结尾处又说:“弃掷前欢俱未忍,岂料盟言陡顿无凭准,地久天长终有尽,绵绵不似无穷恨。”明确指出张生是“弃掷”莺莺,使她遗恨无穷。原来被元稹视为错误的爱情,在鼓子词中开始被纠正并获得美的价值。什么“尤物”啊,“补过”呀之类的调调没有了。张生的丑恶行为开始受道德的检验。遗憾的是,作者还没有洞悉这一悲剧发生的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他仍然袭用了张生背盟的结尾。这样就不能充分赞颂他们的具有反封建性的爱情行为。至少,莺莺是认错了人。错误的爱情被“矫正”为令人遗憾的爱情,这是美中不足的。

    金代,一位有真知灼见和高度才华的作者出现了,他就是写《西厢记》诸宫调的董解元。“诸宫调”是北宋形成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形式。一个宫调统辖若干曲牌,构成一“套”,把许多“套”联接起来,插入说白,讲唱长篇故事。这种民间艺术从宋代流行至金元。董解元就用这种形式第一次以《西厢》故事为题材,写出宏篇巨制的艺术精品。董解元其名不详,“解元”在当时是对文人的尊称。这位无名作者多才多艺,最可贵的是他冲破封建阶级对待爱情的传统观念,大胆地赞美了男女自愿结合的爱情。他的眼光很尖锐,他看出要全面歌颂莺莺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张生的性格不可,如此方能把他所讴歌的爱情升华到真善美的境地。这是要有足够胆识的,因为它越美越和封建道德尖锐对立。这是对《莺莺传》主要思想的批判。还因为这种批判是通过艺术实践产生的真正形象进行的,所以有巨大的说服力。张生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风流倜傥、朴质钟情、乐观又带几分幽默气质的正面青年。他的光彩衬照出《莺莺传》中张生的卑鄙灵魂。原来的轻薄文人变成了“情种”,一个新的张生形象由此诞生。

    改变张生性格是关涉到变更原作主题思想的带有实质性的变动,它引起情节的连锁变化:既然张生 是忠于爱情的,那么拆散他们婚姻的又是谁呢?这,再次闪耀出作者的犀利目光。他看出制造悲剧的一个隐秘因素,即《莺莺传》中不曾揭破的一个幕后人物,那就是老夫人,是她,拆散了崔张的美满姻缘。她是罪魁祸首。作者决然地把她推到前台,指给观众们说:看哪?她是个背信弃义、破坏良缘的“封建顽固派”?应该鸣鼓攻之。这么一改,就使全部《西厢》故事具有了鲜明的反封建性,它的思想和社会意义大为提高。

    由此又引起了一个重要的连锁变化:它使原作《莺莺传》的矛盾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原作崔张的矛盾一变而为崔张为争取婚姻自主和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原来崔张的矛盾带有更多的伦理道德性质——张生品德太坏。现在的矛盾则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政治性。它实际反映了古代青年在婚姻问题上的反封建斗争,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心理愿望。它所触及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莺莺传》。赋予作品以高度的艺术生命力。诸宫调中莺莺的性格特色,仍是含蓄深沉却富有叛逆性了,对爱情的追求更为真挚炽烈了。作者还出色地塑造出一个聪明天真、泼辣大胆的红娘形象,作者用灵巧俏皮的笔墨写她穿针引线,成人之美,令人可喜。同时还创造了见义勇为的法聪和尚。这一系列正面形象的成功创造,使故事中的反封建势力大为增强。

    作者的胆识还表现在情节的安排上。他把崔张作为正义的一方,用同情的笔触写他们和庞大的封建势力展开尖锐的冲突,为了这个,作者设计安排了一连串的新的情节,如赖婚、闹简、赖简、拷红、长亭等,这些情节都写得那么曲折而富有吸引力,把一个“冷淡清虚”的爱情故事写得热闹诱人。后来杂剧《西厢记》的情节规模、结构布局,就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奠定的。这是董解元的莫大功绩。没有董《西厢》就没有后来的王《西厢》。 这位作者的艺术造诣相当精深,在他重新改写《西厢》故事的时候,没有为了加强反封建的主题而把人物关系简单化,他没有离开具体的生活现实,凭主观臆想去摆布人物。他的目的不在写情节而在塑造真实可信的活人。
    诸宫调的语言技巧是精湛的。性格化的语言把所有人物都写得惟妙惟肖,顾盼多姿。如写张生思念莺莺:“待不寻思,怎奈心肠软,告天,天不应,奈何天。”只一个“天”字就有三层转折,形象地写出相思的九曲回肠。再如:“没一个日头儿心放闲,没一个时辰儿不挂念,没一个夜儿不梦见。”先说一整天,再说天中之时,继说时中之夜。在自然的语言中寄寓着作者的辛苦匠心。还有些语言新奇巧丽,诗意盎然。如“碧天涯几缕儿残霞,渐听得珰珰地昏钟儿打,钟声渐罢,又戍楼寒角奏‘梅花’”。景色如画。又如:“过雨樱桃血满枝,弄色的奇花红间紫,垂柳已成丝。对许多好景,触目是断肠诗。”艳丽脱俗。董《西厢》又是一首充满警句美词的长篇抒情诗,写景绘情,两穷其妙。



  •     张生和崔莺莺赤果果地互相调情啊~
  •     这个版本的《西厢记》我以前看过,觉得不错才想要买的。现在自己买的这本感觉字迹有点模糊。
  •     这本书的评点部分很有意思,就是书的纸张感觉有点脏一样,但是不影响阅读.
  •     理想主义的爱情大家都向往。建立在浪漫爱情上的婚姻比建立在伴侣关系上的婚姻更让人憧憬,这是自古就有的。
  •     传统的大团圆结局,损伤了西厢记的内在气质。
  •     东西很好,快递速度快,服务到家。赞!
  •     很不错的书,以后想要相关书籍会继续光顾的...
  •     人非草木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     还没看完,书是正版的,内容很漂亮。读起来,唇齿生香。
  •     这个书的质量印刷还不错!内容大同小异画的也还可以
  •     该书外观太女性化了,不适合男人.
  •     文字 唱腔
  •     看书不如看戏 看过戏之后再看书比较好 感触颇深
  •     第五本真是非一般的无聊.还是不太建议收这套.
  •     穿插其中的大量的俚俗言辞和市井口语使得这部元杂剧和典雅精致的明清传奇(文人艺术)明显区别开来,剧情上也难逃传统才子佳人戏的窠臼,跟同样描写爱情的《牡丹亭》《桃花扇》在立意和境界上明显差了一个档次。当然,这本书的点评、插图和装帧仍然延续着华东师大出版社“大雅藏书”系列的高水准,很有收藏价值。
  •     让人羡慕的不仅是一见钟情,更是勇气,我爱元曲的文字。
  •     无法接受张生和郑桓净末两人唱的大结局,莺莺人呢?虽然不是始乱终弃,也不是红颜祸水的桥段已经很不错了... 张生一副好色徒小白脸的样子,莺莺又是作,正是才子佳人。丫头红娘才是个深明大义的大角。
  •     三颗星祭的都是俏皮小红娘。
  •     评点人给出的注解很多,而且言语丰富,深入浅出,即便是首次接触戏文的读者也可以看懂;16开的书,100多页,手感不错。
  •     真是一般般,画面也无特色。
  •     闹剧闹剧 本来是个悲剧为什么非要大团圆
  •     要是每一个始乱终弃的故事都能如同这般改编……
  •     实不能忍懦弱腻歪的张君瑞啊!
  •     不错啊。。。。非常满意。。看的很开心。。
  •     不算厚但很令人喜欢,编版很好,还有有意蕴美的插图,值得一读,纸质也厚,很喜欢!
  •     今天上午看完的,觉得比其他三部好
  •     我觉得是自己水平太低。 。。。。
  •     看到第四本為止(聽說第五本結局堪憂)描寫確實值得細品,而且很有意思(尤其闹柬和赖柬)
  •     插画什么的挺多。不过唯一不合我胃口的是带注释。本来各有各的解读 一有注释让我看的时候就没了兴致,思维也有种被禁锢的感觉
  •     《西厢记》是一部优美动人的言情传奇小说,体现了我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最高成就。文辞华丽,故事曲折,情节跌宕,文笔细腻,人物传神,在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西厢记》描绘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的渴望,情与欲的不可遏制和正当合理,以及青年人的生活愿望与出于势利考虑的家长意志之间的冲突。是一部“反封建礼教”的作品,但作者把反对礼教的主题充分生活化了。
    全书注释详实,评点精妙,图文并茂。
  •     不是很看得懂戏剧啊%>_<%
  •     质量好,价钱合理,很不错的书
  •     古代人好开放
  •     版本不错 有注释 更容易理解
  •     插图不是我想要的那一种跟我小时看的不一样解说还是可以的字体也很大适合眼睛不好的人看
  •     “人这一生要读一回《西厢记》”。
  •     有情人终成眷属。
  •     图片很不错.
  •     书不错,就是怎么是这种开本的啊,这么小书的宽度,配上超大书的长度,晕
  •     内容很好自然不必说,我是很爱这个设计和装帧的。非常好,我看之前是沐浴更衣过后才看的。。。
  •     最细腻的情感世界,最令人怀念的故事情节。浪漫,微美!
  •     其实我就是冲着这本书的装帧、排版、插图去的,书中正文的字很大,点评在页边(其实里面的评点大部分比较糟糕,倒人胃口),插图也不错,像这样比较“好看”的书还是比较少的;可惜纸张较差,用的是较黄的再生纸。价格偏高,喜欢就下手了。
  •     此版不好,不如人文的。评论简直惨不忍睹。
  •     春季禁读。
  •     忘了时依然还又,恶思量无了无休。
  •     柳腰款摆,花心轻拆,露滴牡丹开
  •     根本没有包装,就这么一本,脏脏的,挺大的,书的排版感觉乱糟糟的,
  •     本书的纸质非常不错,内容图文并茂,很适合阅读
  •     相较于其他脍炙人口的杂剧,最不喜欢西厢记。前情太多。
  •     读着不觉得感叹~这些文字也太美了吧!
  •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     这一版的注释和配图都是很不错的。
  •     张生,莺莺。长亭送别。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大一的时候喜欢的老师上的古代文学课上讲到的。
  •     无以名状
  •     谁做了影里的情郎,谁又做了画里的爱宠。。。。
  •     原汁原味不过注释我觉得没有太大必要
  •     虽还是古典的脸谱化,但已通人性,作品的生命力就强了。第五本确实不怎么样,红娘似乎不那么犀利了。
  •     大概是大二的时候读过,确实写得很好,也许还不到读这本书的时候,只感受到了书的文字优美,除此之外,无他。但,这确实是一部好书。
  •     古典文学
  •     很喜欢这种排版拿着很舒服
    但是不喜欢那里边的点评觉得有点傻
    西厢的语言个人没有很喜欢 偏爱牡丹亭一点
  •     书的内容是不错的,只是太薄了,感觉对不起这个价,封皮旧旧的,感觉就是压箱底许多年没动过的,底页上一圈灰,太气人了~~
  •     评点也不过是说说“这里真好啊”“那句真妙啊”,更钟情人民文学注解的那个版本
  •     美......第五本确是有些赘余……
  •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确实够叛逆
  •     这本书,该买来了,一句一句背下来才好,那么美那么美的句子
  •     第五本的确有“狗尾续貂”之感。不过西厢记前四本还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个版本还有评注,很不错。“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