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战略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战略管理 > 平台战略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08637563
作者:陈威如,余卓轩
页数:268页

作者简介

《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内容简介:平台商业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它拥有独树一帜的精密规范和机制系统,能有效激励多方群体之间互动,达成平台企业的愿景。纵观全球许多重新定义产业架构的企业,我们往往就会发现它们成功的关键——建立起良好的“平台生态圈”,连接两个以上群体,弯曲、打碎了既有的产业链。
平台生态圈里的一方群体,一旦因为需求增加而壮大,另一方群体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如此一来,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便建立了,通过此平台交流的各方也会促进对方无限增长。而通过平台模式达到战略目的,包括规模的壮大和生态圈的完善,乃至对抗竞争者,甚至是拆解产业现状、重塑市场格局。
《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系统性地探讨了“平台”这个改变人类商业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概念,并且创新性地研发出了系统框架,解释平台战略的建构、成长、进化、竞争、覆盖等战略环节。《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立足于本土,以中国本土的互联网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分析的对象,对腾讯、阿里、起点中文网、世纪佳缘、拉卡拉、维络城、大众点评等企业从平台战略的角度进行了解析和点评,对于企业管理者和创业者都极具启发意义。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平台商业模式带来的变革与机会
产业价值链的重组——从单边到多边
关系网的增值性
发掘新的商业机会
第二章 平台生态圈的机制设计
定位多边市场
激发网络效应
筑起用户过滤机制
设定“付费方”与“被补贴方”
赋予用户归属感
开放式策略和管制式策略
决定关键赢利模式
第三章 平台生态圈的成长
突破引爆点
促进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
追求质的提升
细分市场精耕细作
累积双边话语权刺激成长
实施定价策略
拟定用户转化策略——引导用户四步骤
拟定用户绑定策略——提高转换成本
第四章 平台生态圈的创新思路
以“时间”为平台内核模式
以“地理”为平台内核模式
布建实体基础设施
第五章 平台生态圈的竞争
“赢家通吃”
多地栖息决定跨边定价战略
核心定位问题
生态圈的延展性
第六章 平台生态圈的覆盖战争
新时代的战争——利润池之战
覆盖威胁来自何方?
回应覆盖的对策
本世纪的平台覆盖大战——阅读体验的生态圈之战
结语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参考文献

前言

  序一  孙陶然  中信出版社不仅出版了我的处女作《创业36条军规》,也是一系列思想书籍的出版者,如今《平台战略》即将出版,我愿意共襄盛举为此善事尽一分绵薄之力。平台战略这个方向我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去年和今年,关于是否应该做平台以及能否做平台的讨论一直很多,其中很多参与者都是我的故友新交,我对这个话题的思考确实多一些。  做平台之所以会成为几乎所有有企图心企业的梦想,我想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因为平台处于产业链的高端,不但收益丰厚、主动权大,在竞争中也会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往往可以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平台的商业模式比较好,这是一种可以让所有合作者共赢、经营越久价值越大的商业模式。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虽然平台模式如此诱人,但平台战略也是最难成功的一个战略。  首先,选择平台战略的企业需要有能力累积巨大规模的用户。至少需要获得同行中规模第一的用户,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在我的经验里,要在一个大市场中做到用户规模第一不仅需要产品过硬,还需要正好契合用户强烈需求的市场机缘,甚至需要找到行之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从某种角度说是可遇而不可求。  其次,选择平台战略的企业需要提供给用户有着巨大黏性的服务。一般而言,只要为用户提供一个强需求产品就足以成功,但是如果想做成平台,仅仅靠给用户提供产品是远远不够的,这类企业必须是服务型企业,而且应该服务于用户的硬需求,实际上这类服务是屈指可数的,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最后,选择平台战略的企业需要有合作共赢、先人后己的商业模式。中国人习惯“吃独食”,企业但凡有点儿实力,便希望产业链上下游都由自己做,所有利润自己通吃,这种思路是做不成平台的。所谓平台,是为别人搭建的,让别人来赚钱的。只有在平台上经营的合作伙伴良性成长,平台才能生存和壮大;只有让合作伙伴赚大头、自己赚小头,才能做成所有合作伙伴的平台。如果没有这个理念,便不可能做成平台。简而言之,做平台需要的是“以德服人”,而非“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有做到合作伙伴做不到的事儿或者比合作伙伴自己做性价比更高的时候才能成为平台。  在构造平台的过程中,创业者需要审时度势,即如雷军先生所言的“顺势而为”,如果历史给予我们一个做平台的机会,我们就应该摆正理念、设计好符合平台的商业模式、把握住机遇,深入实施平台战略,做一个在用户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平台;如果老天没有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就踏踏实实做一个垂直服务企业,用好平台。

内容概要

陈威如
美国普渡大学战略管理学博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讲授包括平台战略及打造创新型企业等前沿课程。加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之前,在全球排名前5的INSEAD(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任教多年,并获得杰出教学院长奖及MBA课程杰出教授奖;教学与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行业与竞争分析、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和低端市场创新战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的权威学术期刊上,并得到多个学术年会最佳论文奖。
余卓轩
身兼创作者与创业者两职,现任Prophesee世界观概念公司故事总监,WhiteChaos创意工坊负责人;主要从事创意概念与平台战略研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硕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学士。涉及领域广泛,曾任企业责任全球论坛主席,联合国会议正式观察员,以及2041南极远征队员。

媒体关注与评论

  做平台之所以会成为几乎所有有企图心企业的梦想,一方面平台处于产业链的高端,不但收益丰厚、主动权大,在竞争中也会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往往可以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平台的商业模式比较好,这是一种可以让所有合作者共赢、经营越久价值越大的商业模式。  ——孙陶然 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    《平台战略》一书,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概念通俗易懂,提炼的点有直接指导意义。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多个有创意的商业概念,比如“平台生态圈”,“利润池之战”、“机制设计”、“突破引爆点”等等。本书能帮助有志于互联网创新、创业和守业的管理者提供新的思路,找到互联网下一波革命浪潮之药引。  ——陈彤 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    迄今,平台商业模式已显示出赢家绝对通吃的超级威力和创造性的破坏本质。如今,特别是当下这个基于云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有雄心的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必论平台,但能做成平台的乃凤毛麟角;商业分析和报道通篇都在讨论平台,却也是看热闹的多,看出门道的少。  陈威如、余卓轩两位先生的《平台战略》一书是少有的透过平台热闹看出诸多门道,把庞大繁杂的生态系统说清楚,找出平台滥局不确定性背后的商业逻辑的财经图书。  如果你通读全书,你还会发现,这本书如同《数字化生存》、《长尾理论》等让我们豁然开朗的优秀财经宝典一样,都能及时洞察商业世界中分水岭式的革命性脉动,提炼超前的理念,还能深入地进行系统分析和实证研究,提供有实战操作价值的策略方法。  ——程三国 资深出版人,百道网创始人、总裁    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少公司借由平台概念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平台需要具备什么特征?是否具有双方交易或互动就是一个平台?是否有通用的平台成功法则?平台是否可以成为企业竞争战略?学界过去一直没有围绕平台概念进行系统的讨论,现在很高兴看到陈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总结,在严谨的分析框架下,利用通俗的语言,首次全面归纳介绍平台的组成要素、机制设计、成长过程和平台竞争,并结合平台概念对很多实际案例进行剖析、点评。  在我的实践经验中,平台的双边特点,区别于传统的垂直竞争战略,其主要魔力在于实现“网络效应”。平台战略适用于很多行业,并不是互联网行业所特有的,信息技术只是让实现网络效应的成本更低、效应规模更大。信息技术在企业实施平台战略中,是一个助推器、也是一个放大器。相信陈教授、余先生的《平台战略》有助于创业者、企业经营者完善思考框架,有助于大多数读者了解众多最新商业模式,理解为什么今天的新兴平台企业更具有颠覆性和爆炸性。  ——陈华东 维络城联合创始人    在《平台战略》一书“序章”中,作者陈威如、余卓轩描述了两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一名是美国女子珍妮弗,另一名则是中国男子刘邦。在他们日常生活、工作所接触的服务和产品中,我看到了盛大文学的名字。  的确,盛大文学成立四年多以来,已经步入了中国网民的日常生活。你或你的朋友新买的图书、手机上的小说、正追看的电视剧,都可能与盛大文学有关。我们占据了中国网络文学市场72.1%的市场份额,是国内最大的民营图书出版公司,也是根据网络原创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作品最多的公司,盛大文学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社区驱动型网络文学平台。  按照《平台战略》一书的定义,“平台商业模式指连接两个(或更多)特定群体,为他们提供互动机制,满足所有群体的需求,并巧妙地从中赢利的商业模式。”从这个角度出发,盛大文学连接了作者和读者这两个文学领域最核心的群体,以此为基础构建出一条完整的文学产业链,并凭借一套运营机制,为多边群体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形成“同边网络效应”。  盛大文学“千字三分”的商业模式也许并不“巧妙”,但这一事业本身已经足够伟大,并充满令人激动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学,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20世纪80年代是纯文学。那么,对于“80后”、“90后”甚至未来的“00后”来说,他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汪洋恣肆的、充满幻想的类型小说。盛大文学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中国网络文学,已经与世界性写作同步,正在构建一个恢宏的想象力世界。  我们正身处一个“迈向平台战略的引爆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里,我希望盛大文学能够给更多人提供精神产品服务。也希望在“地球村村民”身边,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的身影。  ——侯小强 盛大文学首席执行官    电子商务正在催生以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为特征的新商业格局。平台既是支撑小前端的基础,也是衍生富生态的土壤。如何认识平台,发现和确定与平台的关系,培育或适应平台生态,无疑是未来每个企业最关键的战思考之一。  ——梁春晓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    《平台战略》这本书写得非常不错,对平台的规律有很系统的分析。我向每一个有志于通过移动互联网“改变世界”的朋友推荐本书。在书中,作者通过现实的例子,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平台模式的来龙去脉,尤其对平台模式的关键因素——“生态圈”的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科大讯飞这样以语音核心技术优势切入市场的企业为例,在如何构建以“语音云”为基础的语音应用开发者生态圈,让开发者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而且能得到良好的商业回报,具有非常好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江涛 科大讯飞副总裁    最近在看央视财经频道的节目《货币》,它以开放、通俗、生动的方式来解读货币,给普通百姓提供了一个能够客观地认知货币的渠道,备受各界好评。  陈威如教授和余卓轩所著的《平台战略》,以同样的方式来分析“平台”这种商业模式,并通过大量的极其生动的案例,阐述了在现代社会中怎样设计“平台”这种商业模式,如何在商战中引进创新思路,使企业健康茁壮地成长,最后探讨了在竞争和覆盖等各种危机并存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圈。  《平台战略》是一本为数不多的研究现代商业及互联网赢利模式的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对普通人来说高深莫测的平台商业模式,使得这种商业模式能够从商学院步入现实生活,为准备创业的有志之士提供了经典的成功范本。  这本书更具价值的地方在于,它还为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创新思路。比如,在工作上,选择什么样的时间点把工作重点进行战略转移;在生活中,如何把自己从“付费方”调整到“被补贴方”等。  《平台战略》不仅可供商学院的学生阅读学习,其他任何专业的师生都可用来参考,通过它可以拓宽视野,增强对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我曾有幸参加过陈教授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执教的《平台战略》课程,课堂中使用陈教授的分析框架将去哪儿网的业务以及发展历程进行了抽象和总结,顿觉豁然开朗,这种思考的框架是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都要着重积累的,它会极大提高思考的效率和准确度。  因此,我极力将此书推荐给那些渴望知识和创新的人们。  ——彭笑玫 去哪儿网执行副总裁    平台是近年来互联网发展中出现的最突出的现象。因此,对平台商业模式的探讨就显得特别有意义。陈威如、余卓轩先生这本书的推出可谓恰逢其时。  ——王俊秀 信息社会问题专家    中信出版社于中国商业思想普及推动颇多,其中尤以引进外国作品为特色。这部本土作家作品,虽为本土名分,但若深入其中,你会发现,作为商学院教授的作者陈威如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特别是本书结合中国特色环境,殊为不易。有幸阅读本书初稿,读来有趣轻松,获益良多,于平台概念外,更可获得解剖中国商业发展之方法,这是第二个重要价值。  ——康国平 IT评论人,桃花源私微博用户体验导师    平台及战略处处可见,却又常常被忽略及误解。《平台战略》堪称是第本将平台战略描述得如此详尽的书。在社会人文及商业环境的改变过程中,将平台战略的思考纳入决策的范围中更显重要,书中所提到的精辟见解为我们在面对混沌及复杂的经济环境提供了正确、良性的思考方向及方法。  我推荐将平台战略纳入企业经营转型的重要思考,同时也推荐用平台战略去观察当前及未来的经济活动,当然我更加推荐用平台战略去执行商业模式的创新。  ——黄彦达 Diplomat外交官集团中国市场部总经理

章节摘录

  小结:平台阶段转型  回到本节一开始提到的两个战略要素,哪一边该先获得最多的资源得以成长,对于在线视频平台而言,理所当然是“内容”;而在众多内容当中,哪个客户群该成为核心服务对象。我们看见,在线视频产业分为两个阶段的发展进程。初始的5年为成长期,用户自创内容的战略为优酷、土豆打下了胜利的基础。而在下一个阶段,焦点已转向版权影视剧内容。用户对内容的需求并未改变,跨边网络效应依然强大,然而战略核心从用户自创内容过渡到版权内容,其中最大差异在于同边网络效应将失去原来的势头。版权影视剧播出时,用户再度回到观众的角色,成为专业内容的接收者而非创造者。产业若持续演变,我们或许会看到在线视频出现比过去几年更加碎片化的竞争格局,优酷曾经实现的“赢家通吃”现象也可能逐步瓦解。若非因技术革新或其他原因(比如我们在下一章会讨论的生态圈覆盖策略)来改变本产业目前转换成本趋弱的现象,或是找到新一代的平台模式来提升版权内容为用户带来的同边网络效应,在线视频的竞争格局会倾向各自霸占的部分市场。2012年优酷土豆合并案,便是解决此趋势的方案之一,通过市场龙头的统合并购来维持产业的稳定,进而面临国际竞争。  生态圈的延展性  为达到“赢家通吃”,平台企业需建立跨边与同边网络效应的运作机制,确立核心定位,提高转换成本。然而尚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确保平台生态圈拥有无限扩张的延展性?  在传统制造业,企业必须通过供应链的管理来设法降低成本。这么做会带来可观的竞争优势,因为一家传统企业销售给客户的每个产品都代表着既定的单位成本。企业通过压缩零件的费用、优化生产线、经销控管等方式,想方设法降低产品的成本。然而对于平台企业而言,生态圈初期的建筑成本往往占很大比例,之后每位客户所代表的单位成本却微不足道。许多曾经适用于传统产业的策略也因此不再奏效;供应链的优化对于平台初始的高额建构成本并没有多大用处,对以极低的单位成本即可引进的新用户规模也没有太大影响。所以唯一能够负担平台的平均成本,且实现赢利的方法,就是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这也是为什么规模的发展与成长在平台战略中永远是最重要的一环。而所有的用户增长策略,只有在生态圈拥有高度延展性的前提下,才能体现出效果。  我们以婚恋平台为例,看看延展性在平台竞争格局里扮演着怎样重要的角色。观察显示,它是平台企业在研讨战略核心定位时经常忽视的课题,却往往决定最终谁将成为“赢家通吃”的霸主。  案例:婚恋产业的竞争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科技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受互联网带来的择偶机会。各种婚恋平台因此崛起,为男女会员提供了一个不需要碰面便能先了解彼此的场所。  珍爱网是成立于1998年的择偶平台,除了各种互联网的功能外,它还提供上百名专业“红娘”进行中介服务。这些“红娘”成为男女会员之间的桥梁,在双方有尴尬问题时能代为询问,并协助收集彼此的反馈意见。它在平台生态圈里加注了一层人性,贴心地为会员们解决各种问题,并主动协助男女用户的配对。这批经过专业心理学培训的“红娘”团队成了珍爱网与其他择偶平台最大的差异点,赋予它强烈的竞争优势;“红娘”们无微不至地与客户交流,积极为人们寻找合适的终身伴侣。  另一个择偶平台百合网也以十分特殊的定位加入了竞争者行列。百合网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并与全国妇联等相关机构合作,参与全国“婚姻家庭咨询师”职业标准的制定与考试,走向专业而高端的定位模式。百合网旗下设有婚恋研究院,与知名大学的社会心理机构合作。通过这些专业的研究结果,它推出一项特别服务——让会员用户完成一种爱情心理测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恋爱类型”档案。同时,百合网还在几个城市设有婚恋咨询服务中心,以实体店面的形式为人们提供专业的相亲服务。  珍爱网与百合网通过提供贴心而专业的人工服务,不但塑造出了差异化优势,更提升了会员们的转换成本。  而除了这两家婚恋平台,无数竞争企业也投身到择偶的领域,整个产业迅速陷入厮杀状态,众多竞争者拼命抢夺因好奇而尝试网络择偶的单身男女客源。我们在前面章节讨论过的世纪佳缘就是众多平台竞争者中的一例。  2008年,珍爱网与世纪佳缘各自以超过二成的占有率领先市场,百合网与其他后起的婚恋平台紧随其后。当年4月,珍爱网以21.95%的市场份额居冠,到了9月,世纪佳缘则以23.62%的市场份额暂时领先。双方你来我往,不分轩轾。这样的竞争持续到2009年,双方依然僵持不下;而以服务年轻用户为理念的“网友天下”交友网站竟也后来居上,在该年8月超越这两家原来的大佬,以21.55%的市场占有率夺冠!人们见识到竞争的激烈,却也意识到无论谁领先,似乎都只能占据约两成的市场。白热化的竞争态势持续蔓延着。  然而到了2010年年初,情况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突然间,世纪佳缘的市场份额突破了40%。大批拥有择偶需求的网民蜂拥而至,入驻其生态圈。人们谈论到互联网婚恋服务时,口中提及的便是世纪佳缘这一择偶平台。  原本僵持不下的竞争态势,几乎在瞬间遭到颠覆:春节来临时,世纪佳缘以超过四成的市场份额霸占王者的宝座。而位居第二、三位的珍爱网与百合网,各自握有的市场占有率仅剩下个位数字。网友天下更是退居10名之后。  显然一定是发生了某些事,让世纪佳缘在短短几个月内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达到临界数量。也基于同样原因,许多原本前景良好的竞争对手,无法继续与之保持相同的成长步伐。而我们看见世纪佳缘达到临界数量后,由2010年下半年起一直独占着50%以上的市场份额,以3000万名会员的规模稳居产业龙头的位置,并实现赢利。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世纪佳缘打破了竞争缠斗的局面,独霸市场?  面对波涛汹涌的成长现象  在众多企业角逐市场的情况下,整个产业的竞争格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若非有某种更强大的社会动力在背后驱使,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当时或许连世纪佳缘都没预料到自己的规模即将飞涨。然而它的策略模式在所有竞争者当中,最具备捕捉强大网络效应的潜力,无形中已作好了万全准备。  若要探究原因,我们必须先来看看2010年这个有趣的年份,在许多人的心中象征着什么样的恐惧。  现代人由于工作繁忙以及社会价值转变,许多人维持着单身生活,迟迟未结婚。到了某个时间点,家人施予压力,自己也开始着急。互联网上甚至出现“剩男”、“剩女”等词,用以形容到了某个年龄仍未找到婚姻归宿的人。这其中,女性的担忧现象尤为明显;一份名为“2009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的档案显示,有高达四成的中国女性担心自己嫁不出去。人们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想尽办法寻找自己的真命天子。互联网婚恋平台自然是现代人的首选之一。其实类似的情况,每年都发生在不少人身上,然而2010年却是最具象征性的一年——“80后”的人们开始步入30岁。  人们习惯将一个时代的人予以定义,“70后”、“80后”、“90后”的人们,自然被贴上了各种印象标签。无论这种对年龄层一概而论的方式是否正确,它确实抽象地界定了一整群人。“‘80后’即将进入30岁”是个令人恐慌的概念。对于婚姻,30岁是颇具象征性的分水岭,掀起了许多令人焦虑的暗示。  而在春节这个必须面对亲戚朋友甚至整个家族的日子,更令许多人倍感压力。有统计显示,不同于以往春节时段的冷清,2010年的春节,竟然是许多婚恋网站的人流高峰。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时,“80后”的人们开始进入30岁的阶段,而“70后”则进入40岁。这种模糊的标签激起了群体的恐慌。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寻求婚恋网站协助的人们在一夕间暴增。  突如其来的人群就像决堤的洪水暴涨。而面对市场规模的突然扩大,各平台企业是否拥有即刻捕捉客源的能力?  世纪佳缘拥有中立而多元的机制体系,刻意把人工介入择偶双方的程度降至最低。生态圈依会员定价、兴趣爱好、交往条件等细分出多种客户群需求,让他们在网站上自行选择。一层层面对跨边网络效应的机制,能在会员数目增加时直接进行复制,每位会员所得到的在线服务功能都是相同的。  反观珍爱网,它的劣势在于“红娘”团队本身就有人数的限制。团队需要达到严谨的资质要求,因而当客源突如其来时,无法为每一位用户即时提供相同质量的服务。依靠“人力”牵线远远比不过以“机制”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来得迅速。除此之外,对于男女用户而言,与“红娘”打交道等于多了一层人为的不定性风险,在隐私顾虑方面也多了一层阻碍。再加上许多单身男女面对年关逼近已十分着急,不愿再多耗时间经历一层人为沟通。同样道理,在人手足够时“红娘”们或许可以仔细照顾到每位客户的需求,但当人们大批涌进,延展性的缺乏则暴露出来了。简而言之,以“红娘”团队为平台核心不但可能带来频繁的人事变动,还欠缺机制系统所拥有的可复制性与高度延展性。面对前所未有的规模增长,珍爱网所坚持的“电话加互联网”婚配模式,显然没有世纪佳缘以机制体系为主轴有效果。  百合网的模式是通过科学匹配测评系统归纳出来的推荐体系,并希望以专家咨询服务为主打,锁定高端客层。然而,婚姻的成功配对往往是一次性的,就算再高端的客户也不一定希望配对成功后一直使用咨询服务(除非你婚姻出现问题)。咨询者定位似乎与产业规模成长有某方面的违逆。同样,以高度专业的团队为商业模式核心,会有上述的人手限制问题。而世纪佳缘则是靠着完善的机制体系,以高度延展性不断吸收、淘汰新旧用户,有效迎合市场的变化。毕竟,多数人一辈子只结一次婚。  世纪佳缘能够率先达到用户临界数量的理由多元而复杂,但其中的关键就是它的生态圈具备足够的弹性与延展性:机制体系所提供的功能,皆能有效复制给每一位注册用户,为他们带来同等价值。平台商业模式与传统直线式的价值层叠观念是不同的;通过网络效应所推动的平台模式,有着井喷式的成长潜能。  也因此,通过建立一层层中立的、可延展的机制体系,来打造足以缩放自如的生态圈,是机会降临时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此一来,平台企业才得以在无任何预期的状况下使规模得到数倍的增长。而类似珍爱网与百合网等竞争对手原本应该拥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到最后反而局限住生态圈的发展。这里我们需要强调:以差异化功能提升用户的转换成本,虽然是“赢家通吃”市场的条件,但它多在生态圈达到一定规模后才得以奏效。因为防止旧用户离开生态圈的壁垒,许多时候也是阻止新用户进入生态圈的门槛。对于尚未达到饱和的产业竞争局面来说,平台的规模弹性是战略拟定时不可或缺的一环,应该凌驾在一切考量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世纪佳缘确实也拥有互联网以外的战略优势。它积极组织大量线下活动,依地区、形态作划分,以多元化的主题(比如配合节庆等活动)吸引与会者进行大型的交友派对,新鲜而刺激。参与这样的活动,一位会员能够在半天的时间内与百位异性会面,十分吸引人。此外,世纪佳缘也积极拓展为企业集团量身定作的交友联谊业务。这些全都为它带来了强大的附加价值,有些人甚至认为这是世纪佳缘成功的主因。然而我们必须认清,线下活动对于世纪佳缘而言,确实只是附加价值,而“附加”这两个字正表明它并非是平台生态圈的核心主体。在世纪佳缘的模式里,线下活动的人流往往源自于互联网平台的注册会员,而且世纪佳缘会对参与人数加以管控,不会影响互联网生态圈的高度延展性。这与百合网的相亲服务店面性质并不相同。  基于以上这些理由,世纪佳缘的会员规模才得以从2008年的1500万缓慢成长至2009年年中的1740万,但到了2010年年底,整体会员数量急速攀升到3000万,1492011年已超过4500万,单季净利润增长近10倍!最后成功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它甩开了竞争者,让生态圈的规模突破临界数量,实现赢利。当潜在市场的规模因为某种强大的社会驱动力突然扩张时,能够伸缩自如的平台生态圈才有机会捕捉到那股巨浪。  小结:让平台规模无障碍扩张  平台企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时,首要任务是确保生态圈能够毫无阻碍地扩张规模。审核生态圈的每个环节,大胆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态势,都是平台企业必须优先考虑的。而确立延展性的核心,则是回到我们在第二章所强调的,将用户所追求的价值与功能“机制化”。如此一来,无论平台生态圈如何扩展或收缩,用户的需求都能得到及时满足。Facebook或许从未想过自己的活跃用户数量会从2009年初的不到2亿,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直线突破5亿;也鲜有人曾预料到微博将席卷中国,仅一年多的时间便达到1.2亿整体用户规模。它们成功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生态圈无论规模如何,每位用户所获得的价值都可以直接复制。平台商业模式的魅力就在于此——奇迹般的规模膨胀,可能降临在任何一家平台企业身上!  ……

图书封面


 平台战略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7条)

  •     1、平台商业模式是指连接两个或更多的特定群体,为他们提供互动机制,满足所有群体的需要,并巧妙的从中盈利的商业模式。其特点是利用网络效应来建立无限增值的可能性,摒弃了产业链、价值链是单向垂直流向的看法。2、平台生态圈的机制-设计:* 定位多边市场* 激发网络效应(同边、跨边)* 用户过滤机制(细分用户,减少负向网络效应)* 设定付费方和被补贴方* 赋予参与者归属感,增加粘性* 制定对参与者的策略,开放式还是管制式* 决定盈利模式3、平台生态圈的成长-运营:* 突破引爆点* 促进用户规模的继续扩大* 追求质的提升* 累积双边话语权,刺激增长* 细致拟定对付费方的定价策略* 引导用户* 提高转换成本,绑定用户4、思维的转换最重要,要使多边的每一边都受益,达到共赢。5、通过规模、价值的和谐增长带来无限的可能性6、连接带来一切,才更加意识到facebook的了不起
  •     最近因为旺季的准备工作太多,缺乏一些比较系统的东西,所以重新翻起许多商科书籍,包括经典的教材《认识商业》这类的,但终究觉得缺乏了当今商业的案例,有点跟不上时代节奏,而这本书恰恰做了极好的补充。在作者宏远的视角上,我个人觉得这是一本平台游戏规则制定要领:大规模协作,制定规则留住玩家。1.从 iOS /Android的应用生态圈说开去前两天在广播中大力吐槽了诺基亚,该公司在手机生态系统进化过程中,因为固执将自己的系统,而错失了安卓系统带来的机会,广大市场让给了三星之类的公司,诺基亚一直在选择那些很难走的路,比如WP导致了今天极为被动的局面——大艺为道,小技为术。在商业市场的远见,就是看清客户需求的各种可能,这些可能已经被各种软件和APP解决,而最低的风险是直接使用巨人力量打造的生态圈,因为不是什么企业都可以做出一个APP应用市场或者安卓市场,等培养起客户来,黄花菜都凉了,这个市场变化太快了。国内的华中米联不是没有野心,而是做不出来,所以在硬件和营销上做市场细分更务实。相比下许多苹果的软件质量比Andorid系统上的更高,一来是苹果的发布门槛,二来是利润分成,三来是系统UI和内存使用规格一致没有变动,而Andorid的系统强大之处是系统极大的灵活性,而且不对硬件进行管控,可以使得大量基于Andorid的设备出现,他们不单单是手机,而系统的份额争夺战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对于google来说,有大量的外围设备支持才是王道,我更看好android是因为以后的设备沟通他们在做手机软件的连接缝合会更容易。相比于苹果独孤求败,这更有优势,除非苹果的硬件研发一直能够处于全球之巅。但这种可能没有,因为Android带来的是一群各个领域的狼并留住,相信这在未来许多年里面,包括微软都难以挑战。诺基亚的未来能否翻身,就看他是否能够在大生态系统中需找可以进行硬件创新,升级的机会,目前的android阵营中,传感器严重缺乏,很多体验还不足。在智能移动终端创建一套规则和生态圈的机会暂时没有了。寄托于微软,风险太大,但双管多管齐下试试也无妨。顺便说下微软,在WIN8时代,重金奖励开发者,无非希望在应用市场分到一杯羹,但是系统并无独到之处,还占用了大量的资源,我觉得前景不妙,开发者和用户要都能感兴趣才行。现在人家连到你的版都不乐意——市场起不来。2. 淘宝、京东、凡客、亚马逊、拍拍的“升级收费”从去年开始,发现京东、凡客、亚马逊越来越像淘宝商城,很多商家直接在上面做生意,其中京东是最像淘宝的,像凡客一类的乖乖仔很早前一直是销售独家品牌的,但是巨大的流量优势和用户优势,让这些网站有点顺带捎上小商家做点生意利润还不错——未来不一定是淘宝独大,假如许多更便捷支付工具出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和交易规则制定。对于商家来说,如果需要获得更高级别,更独到的服务就需要掏钱。当然,还有很多新的商业平台极度缺乏,在线医疗,在线教育(有特殊技能的人可以开课),不知道未来哪家公司会加入产品线中,我个人目前看好腾讯的拍拍——微信支付和强大的用户基础,如果在这个接口进行改良,相信有搞头。最后谁会胜出呢?消费者和商家都不是傻子。坐等创新大神。闲扯了许多,大佬总要吐槽,你个毛小子懂个屁,呵呵,老家伙认死理还不给谈?这本书放在书架大概了一个多月,今早花了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看到第六章,觉得这是国内商科案例书籍中为数不多的好书。值得一看,回头看还有什么补充的。
  •     在商业畅销书里面,有一类是特别容易得到好评的。那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你很多商业案例,然后提炼出一个概念,并试图用这个概念解释他看到的现象。这样的书,我印象中就有《长尾现象》、《免费》、《紫牛》、《引爆点》等等。但是遗憾的是,擅长这样写作的人一般都是老外,很少见到中国人在这方面的产出,这本《平台战略》可以说是一个突破,在这种类型写作里面,出现了中国人的作品。之所以说这本书是中国人的作品,更重要的一点是本书大量案例都来自中国本土,中国人看了,能够和自己过去的印象加以对比分析,感觉更接地气,当然作者毕竟是旅美学者,国际上的经典案例也顺手拈来。回到本书的核心概念,是提出了“平台”这个词,能够从商业现象中提炼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概念是一种特别稀缺的能力,能做到这一点的作者大都有畅销的潜力。之所以能提出“平台”这个概念,作者的解释是因为“网络效应”,网络第一次可以让服务提供者直接面对服务使用者,从而得以构建新的商业模式,而一个网络服务应用的人群越多,它就会自我增值,在这个基础上运营平台的企业就可以选择价值链上不同的环节加入平台,并利用汇聚这些环节人群的能量巧妙向其它环节施加影响,使新进入的人群成为商业模式中的“付费者”或者“被补贴者”。在“平台战略”实施过程中,作者认为关键是:搭建好你的平台机制,这样才能在机遇来临的时候引爆你的多边市场中的某一边,进而获得平台生态圈的话语权。一旦你成为一个成功的平台,最大的危机来自于:1、现有的模式对社会变化的不适应不敏感;2、其它构建了平台圈的企业跨界渗透。说说这本书的遗憾吧:1、商业案例分析的可以更加宏观。本书对出版社观察很多,比如分析了盛大起点中文网,电子阅读器市场,这些观察分为几个案例研讨,但是这些案例其实都有内在联系,作者可以用更加宏观的思维去考虑他们之间的交叉影响,而不是切割成几个部分分析。2、个别案例分析不够深入,像婚恋市场,求职市场的分析比较深入,但是对新浪微博的分析就非常浅,新浪微博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它搭建了一个平台,却没有构建一个有力的商业模式,在平台实施过程中,它遭遇了很多非经营问题的外力干涉,在中国,这恰恰是实施平台战略的企业都必须迎接的挑战,越是规模大,越是要考虑政商关系对平台的影响,这一层政治经济学,在本书完全不加以介绍,至少在中国,是无法实现本书的结语: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圈。3、平台不过是一类商业模式的概括,即便是侧重平台,本书也应该考虑平台的对立面生存策略,比如“小而美”的生存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是不是一样也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当然我们也可以发现,有些小而美的模式,实际上是采取了依附大平台搭建自己的微平台圈的生存模式。在介绍大平台战略的时候,能否在将来更多观察商业微观案例,看看能否提出“大平台的依附生存战略”企业案例分析,这本书会更加全面。虽然有各种遗憾,但这依然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商业模式著作。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互联网发展的太快了,短短几年就有了不少改变。
  •     产业价值链的重组——从单边到多边。 赋予用户归属感。 促进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 细分市场精耕细作。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连接多方不同市场。
  •     其实前一大半部分讲的还得深入的,也比较吸引人,比较干货,虽然里面例举的案例已经过时,但讲得都还比较清晰,也学到了后多,至于后半部分,大部分都是案例,在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没有相关知识存量的豆友可以看一下,还是有可圈可点的。
  •     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平台战略确实是一种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逻辑!以前,传统的思路是沿着垂直的产业链,寻找到关键节点并加以控制,进而实现做大做强,获得更多利润。而现在,需要寻找或创造正确和有效的模式以吸引到足够多的客户和流量,形成搏弈的资本,进而吸引付费方来补贴平台和被补贴方,直至消灭同业和跨界的竞争者。平台自身创建产业链、构造产业链、整合产业链、再造产业链,真正实现了覆盖和通吃!平台是金,覆盖为王!
  •     这本书讲述了最新的平台战略的商业模式,值得阅读,很有收获。
  •     了解平台经济的材料,内容具有参考价值。
  •     营销学老师推荐的,这本书写的真不好看……
  •     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
  •     案例分析比较透彻。
  •     像是大学时候里听老师讲课
  •     刚上班的时候在公司休闲区翻到的 纸上谈兵阿 以前接触一些客户的时候 感觉基本都不懂目前的互联生态圈 我说目前在做平台 人家非追着问你盈利模式 (呵呵)
  •     平台战略是一本特别值得看的书
  •     平台是为了建立壁垒
  •     21世纪必读书之一,不错,读书后发现我们身中无数平台上
  •     什么是平台战略,如何通过网络效应助推平台战略,怎样熬过X点引爆平台,等等。看了,你就明白如何建立网络生态圈,如何达成平台战略。能让你一口气读完的理论+实践书!!!
  •     未来的企业战争,是平台与平台的战争,是生态圈与生态圈的覆盖与侵蚀。BATJ纷纷跨界进入互联网金融,Fintech的战场2017年会出现怎么样的变局,实在令人期待。
  •     强烈推荐,个人觉得这本书相当赞,对于平台有全面的介绍。书中举的案例都是比较典型的,可以让我们对这个商业模式有更深入的认识。
  •     平台商业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它拥有独树一帜的精密规范和机制系统,能有效激励多方群体之间互动,达成平台企业的愿景。纵观全球许多重新定义产业架构的企业,我们往往就会发现它们成功的关键——建立起良好的“平台生态圈”,连接两个以上群体,弯曲、打碎了既有的产业链。
    平台生态圈里的一方群体,一旦因为需求增加而壮大,另一方群体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如此一来,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便建立了,通过此平台交流的各方也会促进对方无限增长。而通过平台模式达到战略目的,包括规模的壮大和生态圈的完善,乃至对抗竞争者,甚至是拆解产业现状、重塑市场格局。
    本书系统性地探讨了“平台”这个改变人类商业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概念,并且创新性地研发出了系统框架,解释平台战略的建构、成长、进化、竞争、覆盖等战略环节。本书立足于本土,以中国本土的互联网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分析的对象,对腾讯、阿里、起点中文网、世纪佳缘、拉卡拉、维络城、大众点评等企业从平台战略的角度进行了解析和点评,对于企业管理者和创业者都极具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陈威如,美国普渡大学战略管理学博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讲授包括平台战略及打造创新型企业等前沿课程。加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之前,在全球排名前5的INSEAD(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任教多年,并获得杰出教学院长奖及MBA课程杰出教授奖;教学与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行业与竞争分析、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和低端市场创新战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的权威学术期刊上,并得到多个学术年会最佳论文奖。
    余卓轩,身兼创作者与创业者两职,现任Prophesee世界观概念公司故事总监,WhiteChaos创意工坊负责人;主要从事创意概念与平台战略研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硕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学士。涉及领域广泛,曾任企业责任全球论坛主席,联合国会议正式观察员,以及2041南极远征队员。
    目录
    "序一 XV
    序二 XVII
    序言 XXI
    第一章平台商业模式带来的变革与机会 1
    产业价值链的重组——从单边到多边
    关系网的增值性 7
    发掘新的商业机会 11
    第二章?平台生态圈的机制设计 15
    定位多边市场 17
    激发网络效应 22
    筑起用户过滤机制 26
    设定“付费方”与“被补贴方”
    2
    赋予用户归属感 40
    开放式策略和管制式策略 47
    决定关键赢利模式 59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做平台之所以会成为几乎所有有企图心企业的梦想,一方面平台处于产业链的高端,不但收益丰厚、主动权大,在竞争中也会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往往可以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平台的商业模式比较好,这是一种可以让所有合作者共赢、经营越久价值越大的商业模式。
    ——孙陶然 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
    《平台战略》一书,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概念通俗易懂,提炼的点有直接指导意义。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多个有创意的商业概念,比如“平台生态圈”,“利润池之战”、“机制设计”、“突破引爆点”等等。本书能帮助有志于互联网创新、创业和守业的管理者提供新的思路,找到互联网下一波革命浪潮之药引。
    ——陈彤 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
    迄今,平台商业模式已显示出赢家绝对通吃的超级威力和创造性的破坏本质。如今,特别是当下这个基于云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有雄心的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必论平台,但能做成平台的乃凤毛麟角;商业分析和报道通篇都在讨论平台,却也是看热闹的多,看出门道的少。
    陈威如、余卓轩两位先生的《平台战略》一书是少有的透过平台热闹看出诸多门道,把庞大繁杂的生态系统说清楚,找出平台滥局不确定性背后的商业逻辑的财经图书。
  •     前一半的内容比较有价值,到了后面就是在包装自己的观点
  •     对树立平台观念很有帮助。以互联网企业举例为多,如增加一些实体企业的例证更好。
  •     与平常接触到的经营书籍完全不同,从全新的视角阐述了平台的独特性,对很多产业、企业都有借鉴!好书!
  •     略浅,入门级别的探讨
  •     很系统、很通俗的介绍平台的一本书
  •     商场如战场,本世纪最大的平台之争,精彩程度不亚于任何一次中东战争!功力太浅,受益良多!
  •     内容生动,案例较多,都是耳熟能详的企业,讲解了如何创建平台生态圈和维护以及使平台生态圈持续翁定的发展,作为一本泛读类的书记,很不错,很男的..看一遍就能理解..但是真正掌握,估计还是需要深入的学习和理解了...如果想了解商业模式以及其他知名企业成功的关键点的话,可以参考购买
  •     平台是现在,乃至未来的一段时间,创业的主要思路和出发点,是整个产业最为有用的理论.
  •     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双边市场下的平台商业模式,对平台战略的原理,发展方式,竞争和覆盖策略。显然这两位作者能够更加理论化地探讨这个问题,为了照顾实践者刻意调整了写法,用大量案例阐述了观点。
  •     平台战略、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干到底 这两本书值得推荐
  •     《平台战略》一书,很不错,有案例通俗易懂,有指导性的意义。
  •     产业链平台搭建,各行业资源整合都是将来的方向哈!
  •     垃圾
  •     平时认为的道理进行了理论的提升和论证,案例不多,代表性还是够的,读读有收获,可以!
  •     平台思维
  •     20170123 17年第三本 16年读过一段内容模糊只能重来 有时候一气呵成效果反倒更好 南开MBA入学推荐 中欧商学院老师写的 里面例子有些过时 竞争瞬息万变 稍不留神便被淹没 因此更需努力 赢家通吃 壁垒 后来者更加的不容易 组合拳让很多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别人也只能分一分羹 等待下一次的变革
  •     有理论有实际,写作方式独特,但部分案例过时,分析也略为浅薄,打四星。
  •     平台模式纯信息共享,体系型内容较少,
  •     平台是一种更为高效的连接供需商业模式。分析师必读。
  •     双边市场、平台经济未来将大有可为,这本书出的比较及时,帮助我们了解这一模式~
  •     介绍网络平台及平台网络的各个方面,不错的一本书,里面有几点思路对我有新的启发。谢谢了。
  •     很不错的书,应景性强,可读性也比较高,适应了平台发展战略
  •     提出补贴方和被补贴方这个点很好,但案例陈旧
  •     书中介绍的各种平台,都是很鲜活的行业例子,同时也感慨的是互联网发展速度之快,前几年红极一时的平台,有很多已是过往云烟…
  •     813写作时候,领导推荐并且要求大家读的书,看了一下,还不错,总体写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也有牵强附会、事后诸葛亮的地方,总体可读性强,一气呵成,值得一读,细节在读书笔记中
  •     平台战略,是管理提升的趋势,平台整合管理,是产品管理提升、运营管理提升战略。
  •     平台运营的总结性图书,值得一读
  •     深入浅出,系统的讲述了平台的运作,学到很多
  •     许多企业都在转型做平台,作为一个公关人,学习一下
  •     利用平台效应扩大彼此效应,达到双赢,推荐
  •     值得读一读 了解下平台战略的基本模式等等
  •     都是马后炮。
  •     这本书是我见过最有启发的书希望有创业的朋友赶快入手,平台是以后发展的动力,同时再次强调替代产业才是最大竞争对手
  •     这是近年来关于平台型经济解构的一本好书,作者以生态圈和时间地理轴刻画出诸多商业模式,可谓色彩纷呈。同时也买了徐晋博士写的《平台竞争战略》一书,徐书理论严谨、思想深邃。两本书风格迥异、各有千秋,都值得认真研读。
  •     平台的两端,先做哪端呢?与我现在的业务很相关,拓展了我的思考面。
  •     解释了网络效应对平台战略的影响,对于互联网企业有实战意义;对于制造型企业,也有借鉴意义。
  •     之前读 The Battle Is For The Customer Interface 觉得非常有意思,想找国内的相关资料读一下,正好在阅读清单里找到了这本书。这本书在总结归纳的同时,能结合实际事例阐述,还是不错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写作时间较早,书中的案例已经有些过时:曾经人手一个维络城卡,现在美团点评都已经合并了;曾经汉王阅读器红极一时,如今我却是拿着Kindle看完这本书……
  •     搭一个平台好唱戏,利用好平台会创造奇迹的。认真读一下,有启发。推荐。
  •     很不错,原创内容。但对阿里巴巴这样的超级平台分析太少,另外再有深度—些,归纳更系统—些更好。
  •     花了两天时间读完《平台战略》,书中的分析精辟,案例丰富,尤其是书中的内容,与当前网络风暴中的经济发展大势契合紧密,指导性较强!说到底,现在的企业竞争,已经不是个体与个体的精整,而是平台与平台的精整;要想盈利,你可以不做实业,但是你一定要构建起一个可以实现双赢、多赢的平台!
  •     大家都在抢平台用户 你在做什么那
  •     比较全面但也比较浅显,可以作为理解平台商业模式的入门读物。
  •     平台生态圈/利润池之战/机制设计/突破引爆点
  •     什么叫平台!真的学习了!
  •     作者有实战经验,又有理有据有例地阐述, 是一本难得的本土商业书籍, 所揭示的平台战略的确值得新旧公司参考采用
  •     新的商业模式下,平台建设至关重要,
  •     讲述平台企业的发展,非常好的一本书。
  •     了解平台的值得一读
  •     当年做平台产品的时候,看此书,颇有收获,如果利用平台自身做大做强
  •     互联网的发展给“平台”插上了翅膀,让古老的“平台”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成为霸气十足、极具统治力的商业模式
  •     帮老公买的,听说很畅销,是本好书。 平台 理论目前很热,有研究价值,商业模式也是很值得研究学习的课题。本人博士论文就是研究商业模式的。计划多学习专家著作。
  •     我看到别人在看这个书,并大加赞赏,我也买了,感觉确实不错。商业模式的一种,QQ、淘宝、**等都是这个战略。要加快阅读。
  •     内容很好,经典程度高。可谓又一《蓝海战略?
  •     不得不说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各个章节所说内容都有很充实的例子进行论述,也值得大家看看。如何想快速掌握书中的核心内容,你看完最后总结的内容,我觉得也差不多了。
  •     通俗易懂,好书!
  •     理论气息太浓郁了。
  •     看到了平台的战略指导性策略。
  •     现在最火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平台战略!
  •     公司书架上的,案例还OK~
  •     【Kindle】比较古老的书,很多用来证明的案例比如维洛城现在都没有了;从理论来看和大学百项差不多。不过好在有很多风光一时的案例模式分析。
  •     了解当今不断升營业额平台运作,必读实用书
  •     运森欧巴叫我看的书
  •     尽管逻辑还是有点不清,中国人写出如水平的书已实属不易。
  •     国内难得一见的对一种商业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和总结的好书,看得出来作者不是平铺直叙,而是经过了深入的总结的。
  •     知识点杂乱,不系统,不深刻,事后诸葛亮
  •     分析得比较全面,但是结构有些混乱,摸不到思路头绪。实例很多,非常好~有些词比较术语化,不太好理解。 但整本书读下来,还是会让人对平台有个更加清楚深刻的认识的。
  •     平台型创业的指导书籍
  •     但凡想提高分析问题,提高综合思维能力的人也是值得一读的!做战略就更急需了!
  •     关于企业平台战略研究的不错书籍
  •     多边模式和网络外部性的详细再现
  •     内容较广但浮于表面,基本都是耳熟能详的事件,缺乏深刻的解读,营养价值不高
  •     读起来不枯燥
  •     因为工作的需要最近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平台战略是一本国内作家写得不错的的商业图书,值得推荐~~
  •     内容生动有趣,浅显易懂,能让人系统了解何为平台战略
  •     恩。。。中信出的书 纸质真好
  •     科普,讲的不够深
  •     因为苦于公司战略不清买来的,结果从第一页看起便不可收拾通宵达旦的看完,确实解我之惑,笔思清晰案例丰富,绝对的好书啊!
  •     非常细致,思路很清晰,而且每个知识点对应案例,可以清楚的掌握
  •     梳理了一些平台型公司的盈利模式。
  •     平台是服务的总体集成。如何构造大平台是所有商家都应该考虑的事情。而不仅仅是电商。
  •     这本书,在关于当前平台应用反面,说的通俗易懂,刚入门的人也可以看懂,是一本值得看的书。
  •     细节决定成败,战略决定生死。好的战略思维是成功的捷径,这个社会不缺资源,缺的是把资源合在一起产生更大价值的模式。
  •     案例不错啊 中外结合 茅塞顿开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