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齐鲁与江南汉族民间衣装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近代齐鲁与江南汉族民间衣装文化

出版社:崔荣荣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6出版)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7040334449
作者:崔荣荣
页数:170页

作者简介

《近代齐鲁与江南汉族民间衣装文化》作者通过深入民间,对我国汉族南北两个具有典型文化特点的地域进行了田野考察,并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品为基础资料,对民间服饰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历史、民俗志和地方志等文献考证,归纳出两个地区民间服饰及服饰品的形制、色彩与搭配、面料选择、纹饰运用、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表现特征,及其民俗文化内涵。

书籍目录

导论 1.研究缘起 1.1 民间文化的概念 1.2 民间文化抢救 1.3 民间文化传习 2.研究载体 3.研究现状 3.1 专门服饰史方面 3.2 服饰与社会风俗文化史研究方面 4 研究价值 4.1 学术价值 4.2 现代意义 5.研究时间段与特定地域 5.1 历史时间段 5.2 研究地域的界定和分类 6.研究依据 6.1 以史料和文献记载为研究依据 6.2 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描述为参考依据 6.3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品为实证依据 第1章 汉族服饰发展史略 1.服饰的起源 2.汉族服饰发展 2.1 秦汉时期汉族服饰 2.2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服饰 2.3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汉族服饰 2.4 宋代汉族服饰 2.5 明代汉族服饰 2.6 清代汉族服饰 第2章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形制 1.齐鲁地区民间服饰形制 1.1 齐鲁地区的上衣 1.2 齐鲁地区的下装 2.江南地区民间服饰形制 2.1 江南地区的上衣 2.2 江南地区的下装 3.南北地域民间服饰形制比较 3.1 平面式结构 3.2 形制差异明显 3.3 标志性符号--女装旗袍的流行 第3章 民间服饰色彩和面料 1.传统色彩理论的建立 2.齐鲁民间服饰色彩 2.1 传统正色的传承 2.2 “崇尚红色”情结 2.3 对比色调的渐变运用 2.4 文学作品记述的佐证 3.江南民间服饰色彩 3.1 传统江南民间服饰色彩 3.2 近代江南民间服饰色彩归纳 4.民间服饰图案 4.1 齐鲁地区的民间服饰图案 4.2 江南地区的民间服饰图案 5.民间服饰面料 5.1 近代齐鲁地区服饰面料 5.2 近代江南地区服饰面料 第4章 民间服饰品 1.首报 1.1 齐鲁地区的眉勒形制 1.2 江南地区的包头和眉勒形制 2.云肩 3.肚兜 4.绑腿 5.足衣 5.1 齐鲁地区的特色足衣 5.2 江南地区的特色足衣 第5章 民间服饰文化“符号化”语言 1.齐鲁民间服饰文化“美意交融”的符号化语言 1.1 齐鲁民间服饰符号化能指元素 1.2 齐鲁民间服饰的“符号化”所指语言 2.江南民间服饰的“美用一体性”符号语言 2.1 江南民间服饰“符号化”能指元素 2.2 江南民间服饰“符号化”所指元素 2.3 由适用向“美用一体性”的功能流变 第6章 汉族民间服饰文化思辨 1.民间服饰理想化主题文化 1.1 “祈富求名”情结 1.2 “祈福益寿”情结 1.3 “趋吉避凶”情结 1.4 “生殖崇拜”情结 2.民间服饰艺术创造源动力 2.1 自然意识的潜移默化 2.2 创作内因 3.“和谐”审美意境 3.1 “和谐”的概念 3.2 传统审美的“和谐”精神 3.3 民间服饰文化中的“和谐” 4.“天人合一”哲学观 4.1 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 4.2 服饰仿生审美意境与“天人合一” 5.“礼教”文化的载体 参考文献 附录 民间考察路线 后记

编辑推荐

《近代齐鲁与江南汉族民间衣装文化》对服饰文化、民间艺术、工艺美术、民俗学及服装设计等方面均有参考价值,可供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高校师生、服装设计师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学者使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在我国,最早出现“色彩”这一名词是在《尚书》中,“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色者,言施之于缯帛也”,即认为所谓“色彩”,就是把各种颜料染在丝织品上的意思。《后汉书•舆服志》说:“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未有制度。后世圣人易之以丝麻,观翠翟之文,荣华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为服。见鸟兽有冠角髯胡之制,遂作冠冕缨蕤,以为首饰。凡十二章。故《易》日:‘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巛。乾巛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黄。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缋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章施于五色作服。”《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也记载有:“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采,备谓之绣。土以黄,其象方天时变。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龙,鸟兽蛇。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谓之巧。凡画缋之事后素功。” 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联系五大正色认为布帛的色彩为:“青色为光,生物生长之色;红色为赤,太阳之色;黄色为光,晃晃日光之色;白色为启,如同化冰之时;黑为晦,如同昏暗之时。”我国古代文献中还记载有宋代医学家寇宗奭用六棱的石英石把太阳光分解成五色之说。北宋《杨文公谈苑》记云:“嘉州峨眉山有菩萨石,人多收之。色莹白如玉,如上饶水晶之类,日射之,有五色。”从上面一系列记载中可看出,中国古代的五大色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界生态现象的认识,来自于对自然色彩的模仿,五色论是我国古代人民客观地认识自然界色彩并总结出的。“五色”理论把“青、赤、黄、白、黑”定为五大正色,其他色皆称为间色,五正色即我们现今所说的三原色(红、黄、蓝)加两极色(白、黑),而间色由正色相杂而成,这种“正色一间色”说,与现代光学的“三原色”理论不无相似之处。三原色是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而我国的“五色论”则是古人从大自然的色散现象中得到启示、归纳总结出的结果。

图书封面


 近代齐鲁与江南汉族民间衣装文化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