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

当前位置:首页 > 港台图书 > 美食與酒 > 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2-3-1
ISBN:9789866362439
作者:森下典子
页数:240页

作者简介

茶人共同的推薦,讓人一讀再讀、簡單與美的心靈讀本。
以禪境般的現代語彙,
呵護季節人心的五感直觀,
煉製專注於當下的茶精神。
一個年輕人,懵懂地探入千年茶道,
從不解、排斥到薰染、奉行,漸漸玩味出無盡的茶幸福。
森下典子筆下25年的茶生活,正是茶道真味,
行止規矩,卻暗合自然,
雖似輕描淡寫,卻如茶味上心,飄香不絕!
也許你以為茶道傳統老舊,但藝術家知道它有多現代。
也許你想在茶道裡探究大道理,但它就是不要你想太多。
也許你以為茶道刻意搞得很複雜,然而它要追求的正是簡單。
也許你以為茶道儀式刻板僵化,但它其實教你呵護季節人心的絲毫變化。
讀完茶人25年的習茶日誌,你會知道,茶道原來是這樣。
這是一本絕版多年的好書,傳奇般地讓許多人在網路、舊書肆裡搜尋。
日本作家森下典子,輕鬆流暢地記錄習茶25年所帶來的幸福,
是讓人一讀再讀、簡單與美的心靈讀本。
李曙韻(人澹如菊茶書院創立人)
祝曉梅(茶名宗梅,東吳大學推廣部日本裡千家茶道專任講師)
解致璋(清香齋主持人)
──茶人一致推薦

内容概要

森下典子
1956年生於神奈川縣橫濱市;日本女子大學文學部國文科畢業;曾任《週刊朝日》「事件園地」專欄採訪記者;1987年以專欄寫作經驗,出版《典奴溫度計》;此後於多家雜誌執筆發表報導文學、隨筆等;二十歲開始學習茶道,迄今持續中;著作包括《典奴波斯灣冒險》、《典奴日本導覽》(文藝春秋)、《剛開始戀愛》、《感動典奴的故事》;現居橫濱。
夏淑怡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職《日本文摘》、時報文化出版公司、錦繡文化企業,現為專職譯者。

图书封面


 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日)森下典子著日文原版名为《日日是好日》,更贴切。作者非常朴实地描述了学习茶道二十年的过程与体会,有时朴实到让我读得昏昏欲睡,但读完真实醍醐灌顶。尤其结尾处。特抄录如下,与人分享。第十四章 静待成长第十五年秋天,我和雪野小姐开始一起学“盆点”。从入门开始的十四年间,由“习事”→“茶通箱”→“唐物”→“台天目”一路进阶学习,至今是御点前的最后阶段。每次上课还是一切依照指示:“先用右手握,再换左手。”“放在第二块榻榻米缝边上。”如此重复着御点前。其实十年前,就抱持这样的疑问......。老师除了教导御点前外,什么也没说。刚开始,这样的方式当然无可厚非。可是,经过三年、五年,我们也很顺手学会如何沏茶,老师还是:“舀水,要舀最低层的水。”“啊,拿高一点再往下倒。”一直只教具体的动作、程序。(茶道,难道只有御点前吗?)我渐渐才发现自己对季节有所感动,五官感觉变灵敏。(为什么老师还只是谈御点前呢?就算将御点前做得很完美,又如何?御点前不就这样吗?)不管我的想法如何,“久而久之习惯后,就很容易忽略细节,产生个人怪癖。应该要像当初开始练习一样,处处留意,好好进行御点前。”老师认为应该十年如一日,一直注意细节。我以为老师对心得、感触等完全没兴趣。(如果我成为老师,一定要求学生注重内在省思,而不是御点前的细节......)可是,到了第十三年学习“茶事”,多少了解茶道的全貌之后,有时在时间似乎静止时会想......(或许老师也经常有所感触,只是没说出口......)我们也常看到老师像在倾听什么似地轻轻闭上双眼,不移动身体位置,只是轻摇;睁开双眼的瞬间,带着总想说些什么的表情,可是却只静静吐口气,眼角流露出微笑而已。这一年六月的周六,在倾盆大雨中看到“听雨”字画那一天,终于了解了。我也是什么都说不出口......。想说却不知该怎么说,那种想法、感情完全无法形容,难以言喻,而且就算能说出口,内容也一定空洞无比。所以只有无言地坐着,将满腔激动的感情吞进心里。那种说不出来的感受,令我濡湿了眼眶。“......”这时觉得心好痛,内在的感受竟然有口难言。从外在来看,茶道的风景只不过是稳当坐着,但其实同时在看不见的地方,早已产生变化。那种沉默是浓郁的。“......”内心一面饱受满腔热情、不可言喻的虚脱感,以及害怕说出口便索然无味的恐惧煎熬,一面窥探着沉默的深井。任由闷闷不乐的心情与不想糟蹋不容易获得的感动共存,静静地坐着。我这才发现和老师有了共同的心情。老师并非不说,而是无法以语言形容,所以才保持沉默。她真正要教导我们的是御点前以外的事。譬如,一打开老师家的玄关,映入眼帘的总是放在鞋箱上的花朵与色纸。天热的时候,蹲踞的水多流放一些。揭开果子器皿的盖子时,里面排满赏心悦目的和果子。在壁龛里,一定装饰着今天早上刚摘取的花、字画。此外,还有随季节变化的水指、棗、茶碗......。任何事皆存在季节感,而且配合当天的主题,这就是茶道的款待。可是,老师却不将这些挂在嘴边。因此刚开始学茶道,我只能尽最大努力慢慢学习;然后经过二十年,自己才从中发现新意。多年来,无论大家是否有所领悟,老师一直在练习场所为我们演出丰厚的季节感。或许老师为我们准备的更多。如果是我,一定会想说出为演出筹画的一切。不过,我想仍有无法用言语诠释的部分吧!刚开始学茶道时,我老是问“为什么?”、“怎么会这样?”。老师总是回答:“别问为什么,好好照着做就好,这就是茶道。”由于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若有不懂就一定问到懂为止,我相当惊讶老师的回答,而且觉得茶道这种封建本质令人反感。可是现在,对当时无法了解的事,自然地李杰认同。经过十年、十五年,某天不经意——“啊~原来是这样啊!”自然就获得解答。茶道依季节的循环,将日本人的生活美学与哲学变成亲身体验,了然于心。真正的体悟需要时间,可是就在“啊,原来如此”的那一瞬间,完全化为身上的血与肉。如果一开始老师全部教导,那么我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一定不会自己去寻找解答。还好老师留下了“余白”......。“如果是我,一定将所有愉快的发现教导给学生。”......为了满足自我,却剥夺别人发现的乐趣。老师只教沏茶的流程,感觉好像什么也没教,其实已经教了许多。所以,我们才能如此自由发挥。茶道只有“礼法”,“礼法”本身又要求严格,几乎毫无自由可言。可是,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约制在学校里,我们学到的是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想出正确的“解答”。愈快找出解答的人,评价愈优秀;一旦超过一定时间,或是出现不同的解答,或者与整体结构制度格格不入,就被视为差劲。可是,茶道的领悟并无时间限制,无论只需要三年或二十年,都是个人的自由。该领悟时就能领悟,成熟的速度因人而异,就静待个人的时机。早理解的人,不因此获得较高评价,晚开窍的人,也自然能展现自己的深度。答案何者正确、何者错误,何者为优、何者又为劣,其实并无定论。“雪是白的”、“雪是黑的”、“没有雪”各自都是答案。人本来就有不同,想出来的解答当然互异。茶道包容各式各样的人。在我的意识中,茶道就像西洋围棋“黑”“白”子随时可能逆转情势胜出。虽然我曾经认为“茶道犹如将人嵌入模具中”。但其实一切皆自由。在强调自我的学校教育中,人人为竞争而感到不自由;严格要求礼法、受约束的茶道,反而容许个人的样貌,享有莫大的自由......。究竟所谓的真正自由,是什么?直到现在我们到底和什么在竞争?学校、茶道的宗旨,皆在教育人成长。不过,两者唯一不同就是学校总教人与“别人”相比,茶道则希望人能与“昨日的自己”相较。我突然想起一个人的背影。超过八十岁的老妇人,满头白发梳成一个髻,肩上披着仙客来花色披肩离去的身影......。第一次和道子去三溪园参加茶会时,在面对庭院的榻榻米房里碰到这个老妇人。“呵,我一定会再来参加的。”她离去时,很高兴地这么说。“来茶会学习,真的很快乐呢!”当时只知为考试而读书的我和道子,总觉得八十岁的人还谈什么“学习”,真不相称。其实,这个世上到处存在着与学校完全不同的“学习”。经过二十年,现在在我才有这样的认知。这样的认知,并非学校老师所教的解答,也不是优劣竞争下的成果,而是自己一点一滴领悟后找到的答案。是自己的方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长路途。只要能不断领悟,一生便能持续自我的成长。所谓的“学习”,就是这样教育自己。
  •     距读完书到今日方动笔想写点什么,其实已过了将近一个月。层层过滤掉关于茶道本身细节的讲述,脑海中留下最深的感动而久久难平的却是:典子作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学艺人——也经历挫败忧伤、困顿烦闷,感情的消亡,亲人的离逝,从二十岁的少女到饱经生活洗礼的中年,以及未来还在继续的人生,世事沉浮诸行无常,而似乎始终如一陪伴她的,完完全全属于她自己的,只有茶道。每一次当她从外面的纷繁芜杂回到茶室,仿佛世界都空了,时光洪荒的流转停止而凝结于当下,凝结于眼前的这一门艺道。是的,对当下的珍惜,这也仿佛是每一种艺所共通的指向,所能带来的最珍贵的获得,正如本书的原名:日日是好日。这薄薄一本,并非仅仅在讲茶道,又同时讲出了所有手艺性质学习的心法。而这心法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像所有东方的传统的训练路径:找到正确的方法和师承,然后,勿有疑虑,勿有怠懈,Just do it。佛法讲:所知者障。很多时候,不要去想那么多,踏踏实实去做,做到一定程度了,或许自然得真修。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讲道:“世上的事物可归纳为“能立即理解”和“无法立即理解”两大类。”其实哪怕仅仅一部电影,很多东西都不必太在意是否能立即理解。勉强试图去理解 ,徒劳无功,不过是时候未到。但不妨只分阶段地集水于杯,时候到了,自可了然于胸,饱尝那一瞬间豁然开朗的醍醐味。好比我们大多小时都会很不知其解地背几首古诗,但是多年后的某一天当亲历此情此景时才会怅然有感地将当日不知所以的诗句映照于眼前,事物的全貌是每一字句熟稔后自然而然的呈现,那一刻的通汇畅达,只待时间去酿就。有时我会觉世间的许多事大体都是一场时间差的游戏。在有限觉知的象限内,有些人此时悟到A,而不懂B,有些人就彼刻才懂A,又背离B;人生尚在不断否定之否定,早晚差不多殊途同归。就像同一舞池内跳舞,步调和谐有之,各自凌乱有之,转了几圈后或又踩上同样的节拍。“早理解的人,不因此获得较高评价,晚开窍的人,也自然能展现自己的深度。”很多时候,时间才是冥冥中一切的主宰。书中十五个章节目录有三个用到“当下”二字为题,可见“当下”才是那最重要的获得和领悟。其实“当下”是常被用烂了的二字,心灵鸡汤里的两块老姜。我们都会说活在当下,而又有几人能在“放下”与“执着”中真正撷取哪怕一个平衡。琴棋书画茶...这些艺道的学习大概恰恰就是为提醒,为帮助,能时刻寄取于当下的最重要的法门吧。因为除了当下,你其实也别无可做。而又因为更深刻地关注于当下,典子注意到了壁龛的春花秋草,听到了蹲踞的水流舒缓,感动于和果子的美味,懂得欣赏了字画中的季节。色声香味触法,五感与自然相系,一切皆在四季,而最重要的是,也坦然接受了人生中的季节,在四季的轮换中,静待学习,静待成长。仿佛突然就明白了为何从小到大,自己总是向往并缠索于各种世间所谓才艺的学习,无论是不是有天赋,无论是否能带来切实的利益还是只是一场时间和物质的荒废。其实我最需要的是一个陪伴罢。这陪伴是真正能穿越四季,聆听内心,安妥自己,无论世间的大化如何在身上刀劈斧凿却依旧始终和自己在一起的。未曾不寄托于淳厚的情感,未曾不托付过心灵的交汇,一本书还是一颗心,一个人还是一段情,到头来发现,也只有这一个“艺”了,只有这一处“当下”了。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一本并不需要非得学了茶道才可以看的书。轻盈朴素的文字。随时看,都能让人平静下来。可一读再读。 “对过往风、水、雨味道的记忆霎时间立即涌现,有所感触又骤然消失。就这样,发现过去无数的自己存于现在的自我中合而为一地活着。”——《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正在读#
  •     『日日是好日』『一期一會』『重的東西輕輕的放下,輕的東西重重的放下』
  •     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
  •     很舒服的一本书,让人开始重视生活美学~
  •     让人感悟四季的书
  •     茶,是面镜子。照见你的种种,非用来贴标签,非当做技巧秀,每日里透过它,见己见性。
  •     不喝茶 但要了解茶文化
  •     当我忘记了喝茶的本意之时,让我从新拾起了这喝茶的意义。
  •     生动的细节,的确指出茶道的力量和感动
  •     任世事沉浮诸行无常,择一艺而终老。不仅讲茶道,也是讲所有手艺性质学习的心法。而所有的艺又最终指向一个词:当下。一本台湾发行量亦有限的书,看的是影印版。清淡平常却给人感动的力量。
  •       《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日)森下典子著
      日文原版名为《日日是好日》,更贴切。作者非常朴实地描述了学习茶道二十年的过程与体会,有时朴实到让我读得昏昏欲睡,但读完真实醍醐灌顶。尤其结尾处。特抄录如下,与人分享。
      
      第十四章 静待成长
      
      第十五年秋天,我和雪野小姐开始一起学“盆点”。
      从入门开始的十四年间,由“习事”→“茶通箱”→“唐物”→“台天目”一路进阶学习,至今是御点前的最后阶段。
      每次上课还是一切依照指示:
      “先用右手握,再换左手。”
      “放在第二块榻榻米缝边上。”
      如此重复着御点前。
      
      其实十年前,就抱持这样的疑问......。
      老师除了教导御点前外,什么也没说。
      刚开始,这样的方式当然无可厚非。可是,经过三年、五年,我们也很顺手学会如何沏茶,老师还是:
      “舀水,要舀最低层的水。”
      “啊,拿高一点再往下倒。”
      一直只教具体的动作、程序。
      (茶道,难道只有御点前吗?)
      我渐渐才发现自己对季节有所感动,五官感觉变灵敏。
      (为什么老师还只是谈御点前呢?就算将御点前做得很完美,又如何?御点前不就这样吗?)
      不管我的想法如何,“久而久之习惯后,就很容易忽略细节,产生个人怪癖。应该要像当初开始练习一样,处处留意,好好进行御点前。”
      老师认为应该十年如一日,一直注意细节。
      我以为老师对心得、感触等完全没兴趣。
      (如果我成为老师,一定要求学生注重内在省思,而不是御点前的细节......)
      
      可是,到了第十三年学习“茶事”,多少了解茶道的全貌之后,有时在时间似乎静止时会想......
      (或许老师也经常有所感触,只是没说出口......)
      我们也常看到老师像在倾听什么似地轻轻闭上双眼,不移动身体位置,只是轻摇;睁开双眼的瞬间,带着总想说些什么的表情,可是却只静静吐口气,眼角流露出微笑而已。
      这一年六月的周六,在倾盆大雨中看到“听雨”字画那一天,终于了解了。
      
      我也是什么都说不出口......。
      想说却不知该怎么说,那种想法、感情完全无法形容,难以言喻,而且就算能说出口,内容也一定空洞无比。
      所以只有无言地坐着,将满腔激动的感情吞进心里。那种说不出来的感受,令我濡湿了眼眶。
      “......”
      这时觉得心好痛,内在的感受竟然有口难言。
      从外在来看,茶道的风景只不过是稳当坐着,但其实同时在看不见的地方,早已产生变化。
      那种沉默是浓郁的。
      “......”
      内心一面饱受满腔热情、不可言喻的虚脱感,以及害怕说出口便索然无味的恐惧煎熬,一面窥探着沉默的深井。任由闷闷不乐的心情与不想糟蹋不容易获得的感动共存,静静地坐着。
      
      我这才发现和老师有了共同的心情。
      老师并非不说,而是无法以语言形容,所以才保持沉默。
      她真正要教导我们的是御点前以外的事。
      譬如,一打开老师家的玄关,映入眼帘的总是放在鞋箱上的花朵与色纸。天热的时候,蹲踞的水多流放一些。揭开果子器皿的盖子时,里面排满赏心悦目的和果子。在壁龛里,一定装饰着今天早上刚摘取的花、字画。此外,还有随季节变化的水指、棗、茶碗......。
      任何事皆存在季节感,而且配合当天的主题,这就是茶道的款待。
      可是,老师却不将这些挂在嘴边。因此刚开始学茶道,我只能尽最大努力慢慢学习;然后经过二十年,自己才从中发现新意。多年来,无论大家是否有所领悟,老师一直在练习场所为我们演出丰厚的季节感。或许老师为我们准备的更多。
      如果是我,一定会想说出为演出筹画的一切。不过,我想仍有无法用言语诠释的部分吧!
      
      刚开始学茶道时,我老是问“为什么?”、“怎么会这样?”。老师总是回答:“别问为什么,好好照着做就好,这就是茶道。”
      由于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若有不懂就一定问到懂为止,我相当惊讶老师的回答,而且觉得茶道这种封建本质令人反感。
      可是现在,对当时无法了解的事,自然地李杰认同。经过十年、十五年,某天不经意——
      “啊~原来是这样啊!”
      自然就获得解答。
      茶道依季节的循环,将日本人的生活美学与哲学变成亲身体验,了然于心。
      真正的体悟需要时间,可是就在“啊,原来如此”的那一瞬间,完全化为身上的血与肉。
      如果一开始老师全部教导,那么我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一定不会自己去寻找解答。还好老师留下了“余白”......。
      “如果是我,一定将所有愉快的发现教导给学生。”......为了满足自我,却剥夺别人发现的乐趣。
      老师只教沏茶的流程,感觉好像什么也没教,其实已经教了许多。所以,我们才能如此自由发挥。
      茶道只有“礼法”,“礼法”本身又要求严格,几乎毫无自由可言。可是,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约制
      在学校里,我们学到的是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想出正确的“解答”。愈快找出解答的人,评价愈优秀;一旦超过一定时间,或是出现不同的解答,或者与整体结构制度格格不入,就被视为差劲。
      可是,茶道的领悟并无时间限制,无论只需要三年或二十年,都是个人的自由。该领悟时就能领悟,成熟的速度因人而异,就静待个人的时机。
      早理解的人,不因此获得较高评价,晚开窍的人,也自然能展现自己的深度。
      答案何者正确、何者错误,何者为优、何者又为劣,其实并无定论。“雪是白的”、“雪是黑的”、“没有雪”各自都是答案。人本来就有不同,想出来的解答当然互异。茶道包容各式各样的人。
      在我的意识中,茶道就像西洋围棋“黑”“白”子随时可能逆转情势胜出。虽然我曾经认为“茶道犹如将人嵌入模具中”。但其实一切皆自由。
      在强调自我的学校教育中,人人为竞争而感到不自由;严格要求礼法、受约束的茶道,反而容许个人的样貌,享有莫大的自由......。
      究竟所谓的真正自由,是什么?
      直到现在我们到底和什么在竞争?
      学校、茶道的宗旨,皆在教育人成长。不过,两者唯一不同就是学校总教人与“别人”相比,茶道则希望人能与“昨日的自己”相较。
      我突然想起一个人的背影。
      超过八十岁的老妇人,满头白发梳成一个髻,肩上披着仙客来花色披肩离去的身影......。第一次和道子去三溪园参加茶会时,在面对庭院的榻榻米房里碰到这个老妇人。
      “呵,我一定会再来参加的。”
      她离去时,很高兴地这么说。
      “来茶会学习,真的很快乐呢!”
      当时只知为考试而读书的我和道子,总觉得八十岁的人还谈什么“学习”,真不相称。
      其实,这个世上到处存在着与学校完全不同的“学习”。经过二十年,现在在我才有这样的认知。这样的认知,并非学校老师所教的解答,也不是优劣竞争下的成果,而是自己一点一滴领悟后找到的答案。是自己的方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长路途。
      只要能不断领悟,一生便能持续自我的成长。
      所谓的“学习”,就是这样教育自己。
      
  •       昨夜风吹处,
      落英听谁细数……
      
      听着音乐,找了块太阳地悠闲地坐下,一手捧着热茶,一手随意翻翻书。时不时看累了抬头看看屋外阳光笼罩下的城市。
      
      无论是茶道还是瑜伽,亦或是单纯地静坐,它们总是能让我彻底安静下来,远离尘世的喧嚣。内观自身的同时,留心那些平日里忽略的万事物。
      
      
      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很普通的茶道入门文章,但却意外地被作者的个人修养,以及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所打动。
      文章里许多描写日本茶道的点滴,虽然我只学过国内的中国茶道(台湾茶道),但是究其根底都属同门,所以即使没学过,在阅读过程中却依旧让我感触良多。无论是各种茶器的日文名称还是使屋内风雅静美的茶事摆件都让我着迷不已。
      
      文章中写到了作者参加茶会以及茶事的一些经历,对于可能永远无法参加这种集会的自己而言,阅读作者的文章让我满足了自己心底的小愿望。
      
      文中对个别习茶女性进行了特别描写,这是全文最让我沉溺之处。茶会时屋外坐着看书的老妇、上台演绎茶道的老师、前往庭院择采茶花的老师、茶会上把借款还给自己学生的妇人……她们把这个民族女性的优雅以及沉稳展现得淋漓尽致。多么希望将来的自己能跟她们一样。那种由内散发而出的女性之美,并非华丽的衣着亦或者精致的面庞可以比拟的。
      
      
      
      在学习上,不要问太多为什么,让自己的身体去记住,去感悟。终有一天,[理解]前的一刹那,心底涌起的那份[顿悟]之感会让你醍醐灌顶般,无法言说。
      现在需要做的,只是持续做下去,在真正停止之前,不放弃……
  •     无论到多远的地方,皆可看见自我开阔的前景。可以一直在这儿,那都不必去,没有任何不可以做的事,也没有任何非做不可的事。也没有任何的不足够,完全满足于当下,日日是好日。
  •     由于家中的各类茗茶很多,不免对茶道感兴趣,这书通俗易懂,我认为:茶道,重在道,茶本物,道其神,越是接近本质的东西越简洁,而道却又是简洁的。不失为一本大众化的品茶,读茶,懂茶的书
  •     书名很功利,内容却朴素至极。如水一般清淡的文字,娓娓道来,看似不痛不痒。读到最后才觉字字棒喝。「她真正要教我们的是御前点以外的事。」虽然她从未教过一个字。
  •     很好的书。字数不多,排版稀疏,文笔也浅显,但非常有料!
  •     日日是好日,不单是日本的茶道寓含禅意,殊途同归的艺术还有很多,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     日日是好日
  •     重的东西要轻轻放下 轻的东西才重重放下 理由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照着做
  •     特别强烈推荐这本书,其中包括了学习的真谛,你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学习,作者跟一位茶道老师学茶道15年的心得体会,跟读者分享这些以心印心的学问,以及你应该如何学习。—— 林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