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辟纪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复辟纪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802066137
作者:孙献韬
页数:192页

作者简介

张勋复辟时,与康有为分别被称为武圣文圣,阮忠枢说张勋“质直忠勇,饶有血性,惟脑筋太简单,思想太旧”,康有为思想也“太旧”,但谁敢说他“脑筋太简单”?那么经历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熏陶后,康有为依然跟张勋搞到一起,做起春秋大梦,为了什么呢?如果说张勋这个“二傻子”是真保皇的话,康有为的“保皇”大概要加上引号了,他更想保的是自己的宰相位置吧,要我看,私心和公心孰大孰小还真是问题。这样的文人,学问越大,影响越大,结果也就越南辕北辙。就是今天,也有太多的人想让人称自己为“圣”,有康有为这样名望卓著的文人,再配上张勋这样头脑简单的武夫,什么可怕的事都会发生,“复辟”闹剧事小,历史倒退事大。从这个角度看,历史果然是一面镜子,要像孙献韬同学这样,时不时拎出来,给大家自己照照,也互相照照才好。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顺生者 第一节 家世 第二节 成为孤儿 第三节 改变命运的摸鱼行动 第四节 伴读生涯 第五节 御花瓶事件第二章 从南昌府衙到广西前线 第一节 在南昌 第二节 广西前线第三章 从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 第一节 大太监李莲英 第二节 奉天、北京、山东、天津关键先生袁世凯 第三节 拳乱终结者 第四节 终极贵人西太后第四章 两战南京 第一节 一城三军 第二节 闻变而动 第三节 一战南京 第四节 再战南京第五章 一入徐兖 第一节 撤退和扩军 第二节 袁张不是一路人 第三节 一次未遂的讨袁行动第六章 三战南京预演复辟 第一节 兄弟阋于墙外御革命军 第二节 再入南京城三日不封刀 第三节 江苏都督预演复辟 第四节 误杀日本侨民交涉案第七章 再回徐州 第一节 徐州迎来了巡阅使 第二节 张勋驻徐若干事 第三节 “七师”事件第八章一会南京 再会黎州第九章 第三四次徐州会议第十章 复辟第十一章 不许复辟第十二章 逃难、特赦和隐居第十三章 后事 挽联 家人第十四章 那些复辟有关的人和事后记

编辑推荐

  张勋,1854年,生于江西奉新;1868年,摸鱼偶遇恩人;1879年,娶妻曹氏,入伍参军;1895年,加入北洋系,头等先行官;1901年,保卫西太后,统率御林军;1913年,三战南京城,三日不封刀;1917年,十二天复辟“壮举”,一年半隐居生涯;1923年,长辞人世,废帝哭灵。

内容概要

孙献韬,男,1967年生,江苏省铜山县人,现任《新京报》副总编辑,北师大历史学院博士生。《复辟纪—张勋传》是“民因纪传”的第一本,第二本《贿选纪—曹锟传》2009年出版。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顺生者  第一节 家世  清咸丰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巳时(1854年12月14日上午10时),张勋出生于江西省奉新县冈咀乡赤田村。当年为甲寅年,张勋属虎。(注:下文中凡用中文表述的日期,均为阴历;凡用阿拉伯数字表述的日期,均为阳历。)  赤田村是江西北部的一个普通村子,距省城南昌一百华里。这里属丘陵地带,村子四周山水环绕,风景优美。村南有一道山梁,名日虬岭,绵延于村前,像门前的屏风;村北一条无名小河流过,注入南潦河,直通鄱阳湖;村东的开阔地连绵数里,水渠纵横,土壤肥沃;村西的官道由奉新县城直通南昌省城。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座落在山水之间,算得上是风云际会,收放自如。张家是赤田村的望族,人口不少,但具体到张勋一门,则是望族中的弱户,此话稍后再叙。据张勋成名之后续修的家谱记载,赤田张姓是北宋时由河北清河县迁来,到张勋这一辈,已经是四十二代了。按照族中排辈,张勋是“系”字辈,族谱上他的大名叫“张系瓒”。成年之后,得名“张勋”;显贵之后,取字“玉质”,号“少轩”;到了晚年,又自号“松寿老人”。这几个字、号都比较通俗简洁,与张勋一生少文多武的经历倒也贴切。  中国有续家谱的传统,特别是那些出了达官显贵的家族,更是有修谱的冲动,而且还要想尽办法找一些久远的帝王将相往家谱上靠——现在人们常说的“靠谱”、“不靠谱”,大概就是续家谱时的专业术语——一定要认一个过硬的牛人为祖宗。赤田张家“靠”上的大人物,是北宋时期的张琼。张琼在宋史有传,他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早年战友,两人同为五代后周世宗皇帝的将军,某次战斗中,张琼还救过赵匡胤的命。后来赵做了大宋皇帝,封张为殿前都虞侯,视为心腹。后来张琼被权臣陷害——许多家谱里的第一代祖先都被权臣陷害过——被囚于狱中,张琼为表忠心,一头撞死在墙壁上。赵皇帝追悔莫及,封张琼之子为官,张子对官职坚辞不受,带着一家大小,扶着父亲的灵柩一路往南,来到江西奉新县,驻足于此,定居下来。从张琼之子开始的这段叙述,仅见于张勋发达后续修的张氏族谱,正史并无记载。  系瓒(张勋)的祖父叫张大吉,号昆一,是个地道的农民,年轻时学过拳脚(正是这几招拳脚最后要了他的命)。除了种地之外,他每天还做点豆腐干拿到集市上去卖,跟津门大侠霍元甲的真实经历相似。张大吉有田二十多亩,养了三个儿子,都是庄稼人。次子张衍任,娶妻魏氏,生子系新、系瓒,系瓒就是后来名满天下的张勋。

图书封面


 复辟纪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现在依然记得中学读历史书第一次看见“张勋”二字时的激动与震撼。教科书将其以“复辟丑剧”、“国贼”之类形象符号化,具体过程亦未有详细讲述。而后来的影视、戏剧,又大都将他作为反派来刻画。大帅不觉中便成了贻笑后人的丑角了。其实在我心里,民国诸人在他面前真是连草芥都算不上。大清已亡了六年,还有人能不忘旧主,不为时事所动,对孤儿寡母如此卖命。天下除了帝师宝琛等寥寥可数几人,其余又有多少?我同别人谈起时,众人都笑我天真,以为大帅不过是为了自己利益打了一张“忠情”牌而已。真实意图,不过是想借复辟之名上位罢了。读书越多,我却越不敢苟同。诚然,我同意大帅也有自己利益的思考,但这绝对仅是一部分。如果贸然将其与袁、徐、冯、段之流归为一类,简直就是侮辱了“忠武”之谥。近来无意间找到此书,看了过后,对辫帅更是有了朴素的好感。先说此书。本书作者是《新京报》的副总编辑,但是历史博士出身。作品虽然通俗易懂,价值却又和《明朝那些事》之类不可同日而语了。资料收集详细且很有条理。作者对大帅的态度,又与刻板的史学家与女流之辈感情不同,读来很有嚼头。再说张勋。张勋原名张系瓒,生于咸丰四年,一个江西最为普通的农民家庭。他八岁没了娘,十岁没了爹。只上过两年私塾,文化程度不高。但从小忠厚老实,勤劳肯干,十五岁时入了老翰林许家做了杂役。因为朴实肯干,所以很受许家的亲睐。许家将他荐入军营,他凭着一身本事,在中法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张勋的发迹史,完全就是自己忠厚人格受到肯定的结果。他自己也意识到此,所以从小就知恩图报。后来即使到了权倾天下的时候,亦尽心尽力善待恩人,连带他入许府的老仆都被他养老送终。去拜访翰林许家依然着仆役装自称下人。我读到此处,便很有感慨。其实即便是今日,奸猾之人又何尝不繁呢?而受人恩惠者,又有几个能终生不忘?大抵忠厚之人,都无非两个结局:一便是人格感染诸人而众皆树拇指;二是被人算计而屈居人下。张勋的一生却两种都占尽了,改,改不了;争,又心有不屑。故而晚年不再过问江湖事,隐居天津做一寓公而终。大帅在大清未亡之时便苦苦支撑,为孤儿寡母效力。清亡了,大帅做民国的江苏都督,不挂民国国旗,不剪辫子,在自己势力内依然是遵守清制。天下无人不知大帅心向复辟,为了清室,他不惜与袁世凯为敌。苦心经营,成了气候。他又连续四次召开徐州会议,基本上网络好了全国军阀,众人都指天盟誓。待他进京政变,众人又全部倒戈声讨,俨然“共和卫士”的形象。全天下都愚弄了他一个。等“讨逆军”攻进紫禁城,大帅高呼以身殉国,帐下众人劝他走,大帅不理不睬。直到手下叫来荷兰公使带大帅逃去租界,大帅奋力挣扎,甚至咬伤了荷兰公使的手。失败过后,只是感慨“贻忧君上,罪该万死”,还向国民政府一再重申优待皇室。当真是义勇忠臣。值得一提的是,复辟已成败局以后,辜鸿铭带着英美记者,向大帅索要各省拥护复辟时的签名。以便将真相公之与众,让天下人都知道,这就是所谓“讨逆军”的嘴脸。张勋却凛然道:“复辟是我向来的主张,至于关系文件,我已经烧了。”这种失败亦不追怪任何人的性格,静心思考自己行为之人,比起万事喜欢马后炮、时刻不忘做帝师的“康圣人”来,又作何观呢?我想张勋此人,性子必有万般的无奈。他本是在大清朝的恩德下长大,从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成长为一方统帅。他深爱大清朝,可不想成了勾心斗角的牺牲品。北洋时期,宦海沉浮,没有谁是省油的灯。阮忠枢说张勋“质直忠勇,饶有血性,惟脑筋太简单,思想太旧”。也可算刻骨三分了。然而我却一直以为有一种人,并非脑筋简单,他看清了一切,只不过不屑于为罢了。很明显,张大帅不是。否则不会将千秋的基业押于想当然,亦不会错失数次良机。至于后来的郑孝胥、罗振玉之流,更是做没本钱的买卖,不值一哂。我想达到了这种境界的,也就只有帝师宝琛了罢。可是宝琛虽然阅得深透,倘若没有了顺生者那般不论宿命的义勇,大清便早就沉寂于宫廷了。今日想起张大帅,不由得便觉抛开政事军务,伊心性人格亦是如此不凡。也许,在天地混乱之极的时代,大帅能够秉性不移,恪尽人节,便是给了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了吧。下回北上,欲往天津张公馆一观。只可惜苍狗白驹,名满一时的张公馆,现在已经摇身变为“天津市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所在地了。
  •     本书为张勋做传,由家世童年说起,讲到身后挽联。语言挺活泼,却不是一味套流行语卖萌;内容详略得当,一本小书,述多论少,让读者判断;野史逸闻总有标明,参考书目、注释十分详尽,我觉得还比较靠谱。据此几点,本书要远胜于某些“演义”、“正史”。张勋的一生也不用藻饰,本已精彩得像小说了。悲惨的童年开局,却每每遇到贵人;生逢衰世跨末世,仍能立下等身战功,官近极品;爬上中国统治最上峰,几可倒转乾坤;“复辟”这种事,近代绝无仅有,不说是张一生的顶点,也是焦点,即使事败,他仍有退路——家业、财富、地位,常人一生所求未尝可得,却只是他一败涂地后的一点余物。序中总结道,张勋有三个特点:愚、勇、痴。“勇”、“痴”二字自不待言,第一个字我却并不同意。张勋白手起家,位极人臣,后虽遭欺骗、背叛、失败,却依旧安享晚年,更留名千古,这恐怕不是一介愚夫、甚至聪明如作序者所能办到的。“愚”从何来?大概因为他被冯、段利用、“大开历史倒车”吧?对于前者,本书提到,张勋在进京调解前、调解过程中以及复辟前实有犹豫、深思,也有他以防万一的保障。(各种北洋组团复辟的证据)何况精明如袁世凯,不也曾糊涂称帝?身边人的撺掇、欺瞒,自己内心的执念,深恐“来不及”的担忧,以及一丝侥幸……张勋或也相当吧。对于后者,我想引用作者的一句话:“历史从来都是当代史。相同的历史过程,被当代人赋予各不相同的意义。”成王败寇世说烂了的道理。或许,张勋只是想换个熟悉的方向;或许,冯段也不过流连沿途风景,管它路指何方;或许,七拐八拐绕回去的已另有其人。不到终点,恐怕难说这趟走得值不值;哪是终点,恐也难说。“勇”、“痴”,我还想为其添一“忠”字。凭什么张勋屡屡遇上贵人?还一个接一个了?有运气,也看人品。他为人忠厚,知恩图报,从他对待家乡、故旧已可见一斑。复辟事败,他宁可举家殉国。被荷兰人强行送往使馆保护,当他一与外界接触,第一句话先问:“皇上怎么样?”且抛开这是否糟粕、迂腐,这份舍生就当得起“忠”。但张勋两次南京“不封刀”,也透出他视人命如草芥的癫狂,或冷漠。也许有些人就是单核脑子,只能有一个操作系统,一个最高指令吧。“不移宗旨是英雄”。作者行文多次亲切地称呼张勋为“大帅”,更将后记命名为“爱张勋”。我对晚清的兴趣似乎来自于末代皇帝,但本人是无论如何爱不上溥仪的。或许会“哀”吧,前半生,后半生。言归正传:忠勇痴,几许虎将;财权名,一时人杰。张勋此生,值了!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3小时读完,1小时书评。//忠、勇、痴,财、权、名,张勋这辈子值了。
  •     张勋此人在历史上是很有特点的,书写的还可以,特别是复辟期间的错综关系.
  •     该书用语生动,描写人物栩栩如生,对喜欢看历史小说的人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书!但如果想用来做历史论文的参考书籍则作用不大!
  •     擇友當似張紹軒。
  •     作者是北师大顾诚的学生,顾治史很深但作品很少,一部南明史网上炒到了400一本。这本书据说是2003年开始写的,但看着拼凑的痕迹还是比较重的。张勋作为民国重要的政治大佬,我国却缺乏为其所作之作,本书开其先河(或许其他的我不知道),所以给一个四星。弹指之间即看完,憨然一笑。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