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上中下)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张之洞(上中下)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7
ISBN:9787020034451
作者:唐浩明
页数:592页

作者简介

张之洞比曾国藩稍后,是近代鼓吹洋务运动的先行者之一,也是北洋军阀的大帅之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就是他提出来的,直至今日仍不时被人们提起,从总体国策来看,这个口号也仍旧是被一再探讨而未有结论。写历史小说,要能概括出某一时代的精神,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这些都是文武全才,能破坏又能建设、诗酒风流、端穆沉藉的大人物。他们处在一个风云变色的年代,处理军国大事,并与中外一流人才打交道,“立德、立功、立言”,简直无所不能。奇怪的是,往往在血与火的大时代,历史才会集中这样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清流砥柱
一 张之洞拍案而起,愤怒骂道:崇厚该杀
二 京师清流党集会龙树寺
三 慈禧看到一个社稷之材
四 慈禧钦点张之洞为癸亥科探花
五 原来张之洞短身寝貌,慈禧打消破格提拔的念头
六 杨锐向老师诉说东乡冤案
七 前四川学政为蜀中父老请命
八 张之万对堂弟说:做官是有诀窍的
九 为借东乡之案做文章 ,醇王在清漪园召见张之洞
十 慈禧送给妹妹的礼物居然被人踢翻在地
十一 附子一片,请勿入药
第二章 燕山聘贤
一 赴任前夕,张之洞深夜造访醇王府
二 王夫人突然难产去世
三 一位报国心强烈的热血之士,偏偏年轻时又错投了主子
四 出山前夕,桑治平与张之洞约法三章
五 来到山西的第一天,张之洞看到的是大片大片的罂粟苗
六 遭遇的第一个县令便是鸦片鬼
第三章 投石问路
一 得知周武王酒爵是徐时霖的礼品,张之洞顿生反感
二 卫荣光向后任道出山西的弊端
三 张之洞决定做出一两件醒目的大事来
四 王定安贡献三条锦囊妙计
五 解州书院里藏卧着一位四朝大老
六 敢参葆庚、王定安,看来张香涛不是书呆子
第四章 晋饲知音
一 为了五万两银子,张之洞不得不违心替票号老板办事
二 圣母殿里的灵签
三 夜阑更深,远处飘来了琴声
第五章 清查库款
一 为获取赈灾款被贪污的真凭实据,阎敬铭出了一个好主意
二 胡林翼被洋人气死的往事,震撼张之洞的心
三 终于找到了藩司一伙贪污救灾款的铁证
四 巡抚衙门深夜来了刺客
五 刺客原来是藩司的朋友
六 借朝廷惩办贪官之机,张之洞大举清查库款整饬吏治
七 秋夜,女琴师的乐理启发了三晋执政者
第六章 观摩洋技
一 英国传教士给山西巡抚上第一堂科技启蒙课
二 巡抚衙门里的科学小实验
三 唐风宋骨话诗歌
四 人生难得最是情
五 离开山西的前夕,张之洞才知道三晋依旧在大种罂粟
第七章 和耶战耶
一 恭王府里的密谋
二 慈禧深夜召见李鸿章
三 醇王府把宝押在对法一战上
第八章 谅山大捷
一 面对炮火,好谈兵事的张佩纶惊惶失措
二 马尾一仗,毁了两个清流名臣的半世英名
三 海隅荒村,张之洞恭请冯子材出山
四 来了个精通十国语言的奇才
五 冯子材威震镇南关

图书封面


 张之洞(上中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这个人也是历史上的一个相当人物,都有要做一番事业的欲望,所以他选择了洋务运动,是成是败不好评说,呵呵
  •     醉生梦死,恍恍惚惚,春假12天就这么过了,干的唯一一件正事就是看完了一套三本历史传记小说《张之洞》。这是唐浩明的三大作品之一,另两部分别为《曾国藩》和《杨度》。趁着过年当当他们疯狂搞活动,收了《张之洞》和《曾国藩》。对杨度有恶感,暂时还没打算读他呢。对历史小说,我向来抱矛盾态度。有些作品添加毫无考证的野史稗史,降低了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影响了后人对隐藏在历史背后的规律的寻找和摸索。但小说这种题材,又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比单纯的历史传记更为有趣。看看《明朝那些事儿》的火爆程度,就可管窥一二了。唐浩明的作品,尊重史实,辅之以合理的想象,加上深厚的中国古代文学功底,造就了三大经典之作。读至精彩处,如戊戌变法,令人手不释卷(下卷是熬夜通宵看完滴!)。每每读清末历史,心情都非常沉重。中日在遭受外辱之前,国情类似,但其后的命运却向走两个相反的方向,愈行愈远:慈禧太后玩弄权谋,侵占海军款修建颐和园,日本皇太后捐献首饰,支持变法;同治短命,光绪软弱,摄政大臣只顾争权夺利,而明治天皇却雄才大略,一代明君;清朝朝中大臣,食古不化,抱残守缺的多,锐意进取认清时事者如李鸿章张之洞之辈,却无力回天,日本国内同仇敌忾,以变法为图强之道……中日两国近代史至此分道扬镳,两种道路在甲午一战中一试分晓高下立判。近来流行穿越小说,小说作者们都喜欢YY到康乾盛世时期,怎么就没人穿越到这个乱世,修改一下历史呢?此话纯属玩笑……这套书虽然是张之洞的个人传记,但我一路读来,读的却不是张之洞,而是一个大时代。在那个群魔乱舞魑魅魍魉横行的大时代里,有人抱着扭曲的孔孟之道和盛世大清的旧梦不肯醒来;有人随时代而颠簸,步履蹒跚;有人激情万丈,誓要粉碎旧世界……相比起守旧派,张之洞窥到了半个大势所趋,而比起维新派、革命派,这个体制内的人,又在清清朗朗的潮流里不能自已地迷失。我们无法对他求全责备,人被时代所左右,即使是能创造历史的人,也需要时机的配合,否则一不小心就成了先烈。所谓“大历史观”,当如是观之。张之洞有神童之美誉,然而大器晚成,年逾不惑仍位居京城从四品的小言官,虽可以与一帮“清流”如张佩纶陈宝箴等坐而论道,起而弹劾,做史书中所说的“铮臣”。然而文人士子心里永远解不开的情结是学有所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高谈阔论的背后是隐藏不住的郁郁不得志。机遇终于来到。张之洞连升三级,被慈禧钦点外放山西巡抚。在山西期间,他践行了士大夫的入世理想,查番库,禁鸦片,发展教育……也是在山西,他第一次通过传教士李提摩太接触了西方的科学技术。虽然是浅尝则止,却为张之洞打开了一扇通向“徐图自强”的窗户,为其后来在广东和湖北的洋务运动奠定了基础。(BTW,李提摩太在华期间写了本日记,中国有出版,下次买来看看里面咋评价张之洞的,O(∩_∩)O)其后任职两广总督,位居九大封疆大吏之一。在山西期间,表现出的是张之洞的文人自守,在富庶的广东则是“变通”之道。张之洞摆脱了孔孟理想主义的幻觉,以更为务实的态度主政。而广东的得风气之先,对张之洞也影响甚大;从此以后,在清末历史上,张之洞的名字就和“洋务”紧紧联系在了一起,造就了后来任职湖广总督十九年的人生高峰。得益于中央王朝对地方控制的减弱,张之洞成了实际上的“湖北王”,手中大权在握。他纵横捭阖,开矿产,造兵器,发展纺织业,修铁路……生生将湖北和武汉改造成了初具现代模型的省份和城市。遗憾的是,张之洞引以为傲的“中体西用”的方针,也从另一方面导致这些工厂仍沿用官办方式,很少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体制,画虎不成反类犬,虽则自己是一生清廉,但厂内却裙带关系泛滥,贪污受贿横行……但这一切都无法抹杀,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张之洞的高瞻远瞩。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张之洞所办的新式学堂和留学计划,是辛亥革命众多革命志士孕育的摇篮。读完这套书,总是感慨造化弄人。张之洞初到湖北,他的幕僚就建议他训练自己的军队,日后可佣兵自恃。但张之洞毕竟文人气息浓重,且年事已高,这种“逆龙鳞”之事自然不会去考虑,如果他再年轻二十岁,说不定在中国近代史上,就没袁世凯什么事了。读完这套书,才意识到自己是倒读历史。我应该从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他们开始读。这批同治中兴之臣,或许能解释,为何清朝在鸦片战争之后,居然可以苟延残喘大半个世纪才最终正式退出历史的舞台!
  •     官宦沉浮,到头来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张之洞临终时,读来令人心酸,他费劲一生心血为民为国办实事,到头来不被民理解,清末朝纲腐败,王朝飘摇欲坠,岂是他一人能改变,终其所有的努力,原来却是为他人作嫁衣。张之洞饱含委屈心酸引恨辞世,一代新人换旧人,千古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说。多少年后的今天,张之洞出现在历史书上,他兴洋务,办实事,功不可没,后人依然记得他的好,现今官场又有几个为官者能将天下社稷当己任,真心实意为百姓办实事,又有几人能像他那样为官清廉勤恳,怕是搜索枯肠也难找几人。官场始终是个逢场作戏的地方,孰能浊以静之徐清,进了这滩浑水,即使想洁身自好,也身不由己。朝廷有人好做官,张之洞的仕途还算一帆风顺,这取决于的他的洞察世事的眼力以及一帮幕友鼎力相持,在这本书里,读懂了许多官场处事的技巧,但也看清了官场上那些勾心斗角的真实嘴脸,还不如桑治平携心上人云游四海,感受人间真爱,他比起张之洞将人世看得更透彻,所以尽早觉悟,摆脱凡尘。你所设想得到的东西往往事与愿违,看透了未必好事,不看透,也未必好事,兴许每个人的追求不同罢,人生如梦。

精彩短评 (总计46条)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I247.5/0236-6
  •     得在人才,在远见。
  •     厚重的历史,以史鉴今
  •     一般,结构松散、文字夹生,权作史源学练习材料。写历史人物,最重要的还是得先弄清楚对方是什么人,是文人?是军人?是政客?或者是三者的混合体,如此才能下笔安排。更重要是要有“理解之同情”,切忌以后世的眼光倒放电影、审查人物,写出来的东西就不伦不类了。
  •     第一次接触不是什么皇帝的清朝书 其次看了唐浩明的别的 人的故事都是精彩的 仅仅文笔没有写张居正的好 但是还是推荐
  •     唐浩明的几本书非常之精彩,试看那时候的改革
  •     送给肖老师看,结果没拿回来
  •     张之洞和曾国藩虽然同属洋务运动倡导人,但两者在为人行事上截然不同,很佩服张之洞那股倔劲,可惜生不逢时。
  •     不应该被遗忘的人,无论如何应该读一下《张之洞》。
  •     你斗得过慈禧?
  •     严谨程度不让《曾国藩》,精彩程度次之
  •     一个英雄无法救将倾之大厦
  •     很不错的一本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书就是不一样!
  •     我的版本
  •     强人
  •     行文与架构均属上乘,只是套句官话——“对封建士大夫的历史局限性批判不够,塑造人物'高大全'”,不过,瑕不掩瑜,值得一读。
  •     作为想了解这一人物的小说,除此之外没有第二家。同时作为晚清重要人物的小说,也是相当不错的!
  •     此书断断续续的看着
  •     不错,厚重
  •     2012
  •     我十分后悔买的一部书
  •     当年只读到张之洞任湖广总督督办汉阳铁厂那部分就不想继续读下去了。实在是很看不惯。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倡导者,洋务运动的创办人。
  •     真心无法评价这本书,很敬佩作者的深厚学底,也很憎恨作者的历史观。
  •     历来最讨厌书生,就知道抨击,以为全天下自己最厉害,倒是有点像现在的一些愤青,看看明末的东林党,清朝的言官,看看张佩纶怎么死的,就该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呀。 用了三个星期才看完,嗯,看书确实有点慢,不过慢中体会细致,觉得不错,倒是有点身临其境的感觉,总是想为什么那么多腐败看不到,那么多历史可借鉴,然而历史之人总难免不犯曾经历史中出现过的情况,以史明不了鉴啊,人为什么喜欢读历史??
  •     读一下。。。。。。
  •     断断续续地看
  •     不忍卒读。。。比曾国藩差不少。
  •     据说做官必须要学看的一本书 有时候觉得作为大学生的自己还是不要看的好 变的好狡猾 哈哈
  •     有点言过其实。
  •     前两本只值三星,写的人物有点模式化,但是最后一本颇为真实,和看《白门柳》时候的感觉颇像,书生意气官僚思想,统统是不切实际的
  •     五一三天假算是把它看完,可以用来消闲的历史小说。对张的历史局限刻画得挺到位,至今读来仍有借鉴之处。
  •     洋务运动的悲歌,制度学派的范本
  •     写到后来感觉加入太多作者自己的想法了,都能明显感觉到这一点,总体不错,但看第二遍时没有那么大兴趣了,放放再看吧
  •     风气是把历史小说当做小说,而在人物性格不断地自我解读~~
  •     因为曾国藩知道了华师的唐浩明,他的书读起来略显公式化,不如高阳的自然,风趣,不太适合我这样离经叛道之徒。
  •     彼时彼地
  •     人物刻画不如曾国藩,故事情节不如杨度,令人失望。
  •     作为武汉人,想要知道这座城市的历史和发展,是不能绕开张之洞的。唐浩明先生是写历史小说的高手,特别是历史人物。在他的笔下,张之洞这个响当当的其貌不扬的湖广总督呼之欲出。
  •     2013年6月21日,硕士毕业前4天阅毕。
  •     砥柱之材
  •     只读过上部。很厚但写得挺好的
  •     我这一生的心血全白费了!!!!!!!
  •     幸苦三十年,死前一声叹。竟道“一生心血白费。”,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     毛病多多,瑕不掩瑜,莫因小说轻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