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我家老影集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翻开我家老影集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2
ISBN:9787507314984
作者:孔东梅
页数:190页

作者简介

卷首语:老影集里见外公/
1999年,我家经历一个多事之秋,爸爸突逝,妈妈大病,哥哥远在海外任所……撑起这个家的顶梁柱,骤然落在我这个刚工作几年的女孩肩上。怎么办?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爸爸的死,缘于他在深圳遇车祸后骨折,做手术引发心脏病所致。我闻讯赶去,却没见到最后一面,这和1976年外公去世和1984年外婆去世时一模一样。而且,他是去广州参加纪念外公活动路上出事的。妈妈的病,始于战时的艰辛和异国的孤寂(用爸爸的话说,她没过一天好日子),但更多与痛失外公、外婆有关。有多少骄傲和荣耀,就有多少辛酸和悲凉,谁让她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呐!
在我“豁出去”的急急奔走下,住院,报销,住房……,这些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总算有了眉目。重站起来的妈妈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而刚刚卸下重担的我脑海中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她的病使我警醒,不了解外公,不了解外婆,也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妈妈。而此前,也许是我的外公太伟大,也太特殊,我对他的了解其实并不比同龄人多到哪儿去。为此,我踏上了一条走进外公和外婆精神世界的独特人生之旅。
和大多数20世纪70年代出生者一样,我没有亲眼见过外公-毛泽东,他也没亲眼见过我-孔东梅。不过,我和外公的的确确“见过面”-妈妈把我的照片带去给他看,再把他的照片带回给我看。照片成了我们祖孙互相“交流”的惟一方式。尊敬外公、怀念外婆的我,经常翻开家里那本老影集,读着用胶片定格下来的那段金戈铁马却又缠绵悱恻的岁月。
本书把百年毛家分成四个家庭,一一叙述每个家庭中母亲与子女,妻子与丈夫,儿女与父亲不凡而又平凡的情感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逐渐远去的,既熟悉又陌生的伟人亲缘世界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曾外婆、曾外公一家
第一节 百年家世
第二节 曾外婆与曾外公
第三节 外公的弟妹们
第四节 外公的原配罗氏
第五节 万里故乡
第二章 开慧外婆一家人
第一节 我的开慧外婆
第二节 我的三位舅父
第三节 岸青舅舅的80年
第三章 外婆贺子珍一家
第一节 外婆贺子珍的前半生(上):战地爱情
第二节 外婆贺子珍的前半生(下):异国煎熬
第三节 外婆贺子珍失去的五个子女
第四节 外婆贺子珍的后半生(上):人生悲喜
第五节 外婆贺子珍的后半生(下):晚年岁月
第六节 我的妈妈李敏
第七节 宁宁与东梅
第四章 江青及我姨妈李讷一家
第一节 外公与江青
第二节 我的姨妈李讷
第三节 这张合影让我想到……
附录
后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孔东梅是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外孙女,母亲是毛泽东长女李敏,父亲是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孔从洲将军之子孔令华。我家老影集,同时也是一个中国家庭近百年来的影像史。可能,世上没有哪一家的影集,能收录这么多位名家大师的作品:斯诺夫妇、吴印咸、侯波、徐肖冰、杜修贤……,还有不计其数的,知名或无名的摄影师。多亏他们,让我不仅见到外公、外婆的身影,还能走进他们的心灵……

章节摘录

插图我的外公毛泽东大家可能知道,我外公小时候经常和曾外公发生冲突。至于原因,父亲脾气暴躁,儿子顽皮倔强;父亲对儿子劳动、生活、学业的严格要求;还有施舍与反施舍的义利之争,都是冲突的导火索。  外公在家里组织了一条“联合战线”,最重要的盟友当然是曾外婆。此外,他还尽力工作,小心记账,让曾外公抓不到把柄。此后,父子冲突是少多了,但分歧仍然存在。我觉得,这还是两代人的人生目标不同所导致的。  曾外公读过两年私塾,知道文化的可贵。他已计划好,将来把儿子送到湘潭一家米店当学徒。然而,一本《盛世危言》却改变了一切。它使外公萌生了要去山外世界看看的念头。1910年他要去邻县的湘乡东山小学读书,那是一所不教四书五经的新式学堂。  他知道父亲的态度,所以搬来了一切可以说服他的亲戚和师长。外公的表哥王季范说的“不读书就没有用”大概打动了曾外公的心思。接下来,外公的八舅愿意负担学费,他的儿子愿陪同外公上学。此时,曾外公开始用商人的现实思维考虑了,他说:泽东是湘潭人,到湘乡读书只怕有界线。  外公的老师一锤定音:现在到外国留学的都很多,何况到湘乡呢?这样,外公又一次胜利了。那年,外公16岁。这是他第一次出门到离家五十里以外的地方。  后来,他又有了去省会长沙读书的机会,曾外公照例反对。但是,在外公的母亲、舅舅及表哥、老师等的大力支持下,曾外公终于同意资助儿子。外公得以最终完成学业,从而奠定了他成为20世纪最伟大人物的起点。外公的原配罗氏她是外公家庭中最不为人知的一位成员。然而,这又是一个不可以被历史忽略、被后人遗忘的成员,她,就是外公的原配罗氏。  众所周知,外公有杨开慧、贺子珍和江青三位妻子,但这并不是历史全貌。外公在延安接受采访时,也谈过此事。  在《韶山毛氏族谱·世系表》(竹溪支)齿录卷十五中,我查到了毛氏家族对他第一次婚姻的最权威记载:“原配罗氏,清光绪十五年己丑九月二十六丑时生,宣统二年庚戌正月初二寅时殁,葬韶山南岸土地冲楠竹,酉山卯向。”  据此可知:罗氏生于1889年。这桩婚事,据我看来起码有两个成因:一是,毛罗两家是世交,罗氏祖母毛氏是外公祖父的堂姊妹,而罗氏之父与我的曾外公有生意往来,两家关系更加密切。二是,毛家有子无女(夭折两个),罗家有女无子(夭折六个),曾外婆身体不好,家事又颇繁重,找合适的大儿媳帮忙已是当务之急。  而罗氏嫁到上屋场毛家之后,且不提外公满意与否,至少公婆满意——据说她与婆婆和弟媳(泽民外公的发妻王淑兰)相处很好。  1910年大年初二,罗氏因病去世——有人说是患了痢疾,在缺医少药的农村,已是足以夺命的恶疾。当时她才21岁。这年秋天,外公做出了离开韶山去湘乡读书的决定,从此开辟了真正属于他的人生新天地。?我的外婆贺子珍我两岁到六岁都在外婆身边度过。当时年纪小,外婆给我的印象并没有后来深。说来也怪,以往听外公的录音,和外公会面都能引起她病情的重大反复。而1976年外公去世,全国人民泪落如雨时,她却表现出惊人的平静。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次不亚于前两次的危机。只不过由于压抑较深,当时没有爆发,而分几年逐渐释放出来。只要外婆一发病,楼里马上就如无人居住般安静。  1979年外婆终于获准进京。为了这一天,她足足等了30年。现在,她可以来了,可是……  北京对她而言,一来意味着丈夫,可他已在三年前离开了人世。而只要他活着,自己就不能去。这个悖论使两位老人一直痛苦着。二来意味着国家,就像当初她不顾一切前往的红都莫斯科,是心中的圣地,理想的家园。但她来北京后惟一的外出,都没超过天安门广场和左右公园的范围。  此时中风和糖尿病已让外婆离不开医院。为了健康起见,她一定要去瞻仰纪念堂的时间被一缩再缩。在纪念堂,曾经和被纪念者有过十年婚姻、六个儿女的外婆,把眼泪和呜咽一并吞下肚里。  妈妈和爸爸推着轮椅,让外婆坐到休息室的外公手书《七律·长征》前面。外婆抬眼望着丈夫那熟悉的龙飞凤舞草书,久久不语。  5年后,当我们推开急救室大门时,一切都已经结束了,外婆去了,随后是火化。火焰熄灭后,几块沉甸甸的钢铁家伙终于在森森白骨中露出了面目。外婆留给我们的,除了她的冤家弹片,还有1951年发给她的残疾革命军人证,按照规定,她可以每年领取330元的残疾金,但取款签名栏没有留下任何一处她的签名。  

图书封面


 翻开我家老影集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单位发的,当小说看,毕竟作者都没有见过毛,所以还是看她妈写的我的父亲毛泽东这本书就好了,几乎也是她妈给她讲的,所以内容差不多,但是考虑到出版年代,这本比较好读一些
  •     网上已经显见本书出现了。不过我到发现还有人个BLOG里提到,并且价格还算合适。不妨建议其它书友参考。好像是在这里 [...]
  •     果然是有图无真相。
  •     相片很少 文字也不够吸引人
  •     有图无真相系列
  •     空洞
  •     在书店翻翻就行
  •     爸爸送的
  •     大有前朝复辟的感觉,相信毛泽东本人也不愿看到其身后如此炒作他自己。过去的就过去了,居然还有人妄图死灰复燃。我相信这都是逆历史的车轮的,毛教会中国人民要推翻一切,然后重新认识自己。而没有教会自己的后代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     有图,无真相。
  •     靠着外公赚点钱,是不是这话太刻薄啦,不好意思
  •     这女人的文字看着想吐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