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全两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艺术家 > 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全两册)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802140264
作者:梅兰芳 许姬传 许源朱
页数:650页

作者简介

《舞台生活四十年》及《梅兰芳文休》,把“梅派艺术”理论化,固定为“世界上化认的、独一无二的”表演体系。梅氏以唯美主义和理想主义为追求,通过唯美主义来弘扬其心中人道主义的关怀……他被大学问家马一浮和夏承焘视为“二十世纪中国的剧圣”……
  “梅兰芳表演体系”被音乐家莫·格涅欣视为“象征主义的体系”,被电影艺术大师爱森斯坦比喻为“鼎盛时期的希腊艺术”。这种艺术完全没有“机械化的数字式的成分”,而是具有“杰出的生气和有机性”……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学者黄裳约请梅兰芳写自传体回忆录。梅氏利用演出的空隙,每天和许姬传谈话约2小时,许速记下来后寄上海许源来核实、润色、修改,并配上插图、照片,再交《文汇报》发排。从1950年10月16日起开始在《文汇报》正式刊登,共连载190期。进一步磋商、研究、推敲、核对、修改后,于1952、1954年相继由平明出版社出版第一、二两集,书名为《梅兰芳和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集出版后,一年之内连印三次,成为红极一时的畅销书。
  第三集的写作始于1958年,后因“文革”被搁置,直到1981年3月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此集的编篡有故宫博物馆研究员朱家溍先生加盟,帮助记录整理……
  阅读本书之理由:他被视为“中国一个时代戏剧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视为“为中国京剧艺术留下了空前绝后的巨大精神财富”,被视为“代表了中国戏剧艺术发展的最高峰”……约翰·梅逊·布朗评他为“天赋非凡、罕见的风格大师”,著名舞蹈评论家玛丽·瓦特金斯评他为“舞蹈艺术达到了最高境界”,美国著名戏剧评论家斯达克·杨评他为“最完美的艺术家”、“是一位登峰造极的专家”……
  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中国艺术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西表演体系比较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梅派艺术”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传记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戏剧爱好者或反对者,大中小学生……
“梅兰芳表演体系”被音乐家莫格涅欣视为“象征主义的体系”,被电影艺术大师爱森斯坦比喻为“鼎盛时期的希腊艺术”。这种艺术完全没有“机械化的数学式的成分”,而是具有“杰出的生气和有机性”……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学者黄裳约请梅兰芳写自传体回忆录。梅氏利用演出的空隙,每天和许姬传谈话约2小时,许速记下来后寄上海许源来核实、润色、修改,并配上插图、照片,再交《文汇报》发排。从1950年10月16日起开始在《文汇报》正式刊登,共连载190期,进一步磋商、研究、推敲、核对,修改后,于1952、1954年相继由平明出版社出版第一、二两集,书名为《梅兰芳和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集出版后,一年之内连印三次,成为红极一时的畅销书。
第三集的写作始于1958年,后因“文革”被搁置,直至1981年3月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此集的编纂有故宫博物馆研究员朱家晋先生加盟,帮助记录整理……

书籍目录

前言编写说明第一集  第一章 远东饭店的谈话 第二章 梅家旧事  一 会见的秦家姑母  二 祖母的回忆  三 关于四喜班  四 “焚券”与“赎当” 第三章 幼年学艺的过程  一 开蒙老师吴菱仙  二 开始了舞台生活  三 杨三绝艺  四 跷工  五 武工  六 从路三宝学“醉酒”  七 看戏 第四章 回忆四十年前的剧场  一 广和楼早景  二 幼年的伙伴  三 骡车  四 跑马与赛车  五 “行戏” 第五章 一个历史最悠外的科班  一 富连成的身边——喜连成  二 富连在  三 叶春善的办学精神 第六章 养鸽 第七章 重演《金山寺》、《断桥》 第八章 最早的青衣新腔  一 《玉堂春》  二 孙春山,胡喜禄,陈宝云 第九章 多方面的学习  一 请教过的几位师友  二 二本《虹霓关》  三 《汾河湾》  四 《樊江关》  五 《儿女英雄传》 第十章 一个重要的关键……第二集第三集梅兰芳生平大事年表后记

编辑推荐

  梅兰芳表演体系是世界艺苑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梅派艺术”被视为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舞台生活四十年》及《梅兰芳文休》,把“梅派艺术”理论化,固定为“世界上化认的、独一无二的”表演体系。  梅氏以唯美主义和理想主义为追求,通过唯美主义来弘扬其心中人道主义的关怀……他被大学问家马一浮和夏承焘视为“二十世纪中国的剧圣”……  “梅兰芳表演体系”被音乐家莫·格涅欣视为“象征主义的体系”,被电影艺术大师爱森斯坦比喻为“鼎盛时期的希腊艺术”。这种艺术完全没有“机械化的数字式的成分”,而是具有“杰出的生气和有机性”……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学者黄裳约请梅兰芳写自传体回忆录。梅氏利用演出的空隙,每天和许姬传谈话约2小时,许速记下来后寄上海许源来核实、润色、修改,并配上插图、照片,再交《文汇报》发排。从1950年10月16日起开始在《文汇报》正式刊登,共连载190期。进一步磋商、研究、推敲、核对、修改后,于1952、1954年相继由平明出版社出版第一、二两集,书名为《梅兰芳和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集出版后,一年之内连印三次,成为红极一时的畅销书。  第三集的写作始于1958年,后因“文革”被搁置,直到1981年3月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此集的编篡有故宫博物馆研究员朱家溍先生加盟,帮助记录整理……

内容概要

梅兰芳表演体系是世界艺苑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梅派艺术”被视为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舞台生活四十年》及《梅兰芳文休》,把“梅派艺术”理论化,固定为“世界上化认的、独一无二的”表演体系。
梅氏以唯美主义和理想主义为追求,通过唯美主义来弘扬其心中人道主义的关怀……他被大学问家马一浮和夏承焘视为“二十世纪中国的剧圣”……
“梅兰芳表演体系”被音乐家莫·格涅欣视为“象征主义的体系”,被电影艺术大师爱森斯坦比喻为“鼎盛时期的希腊艺术”。这种艺术完全没有“机械化的数字式的成分”,而是具有“杰出的生气和有机性”……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学者黄裳约请梅兰芳写自传体回忆录。梅氏利用演出的空隙,每天和许姬传谈话约2小时,许速记下来后寄上海许源来核实、润色、修改,并配上插图、照片,再交《文汇报》发排。从1950年10月16日起开始在《文汇报》正式刊登,共连载190期。进一步磋商、研究、推敲、核对、修改后,于1952、1954年相继由平明出版社出版第一、二两集,书名为《梅兰芳和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集出版后,一年之内连印三次,成为红极一时的畅销书。
第三集的写作始于1958年,后因“文革”被搁置,直到1981年3月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此集的编篡有故宫博物馆研究员朱家溍先生加盟,帮助记录整理……

阅读本书之理由:他被视为“中国一个时代戏剧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视为“为中国京剧艺术留下了空前绝后的巨大精神财富”,被视为“代表了中国戏剧艺术发展的最高峰”……约翰·梅逊·布朗评他为“天赋非凡、罕见的风格大师”,著名舞蹈评论家玛丽·瓦特金斯评他为“舞蹈艺术达到了最高境界”,美国著名戏剧评论家斯达克·杨评他为“最完美的艺术家”、“是一位登峰造极的专家”……
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中国艺术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西表演体系比较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梅派艺术”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传记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戏剧爱好者或反对者,大中小学生……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梅兰芳表演体系是世界艺苑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梅派艺术”被视为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舞台生活四十年》及《梅兰芳文休》,把“梅派艺术”理论化,固定为“世界上化认的、独一无二的”表演体系。    梅氏以唯美主义和理想主义为追求,通过唯美主义来弘扬其心中人道主义的关怀……他被大学问家马一浮和夏承焘视为“二十世纪中国的剧圣”……    “梅兰芳表演体系”被音乐家莫·格涅欣视为“象征主义的体系”,被电影艺术大师爱森斯坦比喻为“鼎盛时期的希腊艺术”。这种艺术完全没有“机械化的数字式的成分”,而是具有“杰出的生气和有机性”……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学者黄裳约请梅兰芳写自传体回忆录。梅氏利用演出的空隙,每天和许姬传谈话约2小时,许速记下来后寄上海许源来核实、润色、修改,并配上插图、照片,再交《文汇报》发排。从1950年10月16日起开始在《文汇报》正式刊登,共连载190期。进一步磋商、研究、推敲、核对、修改后,于1952、1954年相继由平明出版社出版第一、二两集,书名为《梅兰芳和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集出版后,一年之内连印三次,成为红极一时的畅销书。    第三集的写作始于1958年,后因“文革”被搁置,直到1981年3月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此集的编篡有故宫博物馆研究员朱家溍先生加盟,帮助记录整理……

章节摘录

书摘远东饭店的谈话    一九五0年六月九日的清晨,我同梅先生到了北京,住在李铁拐斜街远东饭店。那天晚上,晚风透进了纱窗,把一天的暑气都吹散了,使我们恢复了旅途的疲劳,感到头目清明。我们两个人对坐在沙发上,沏了一壶东鸿记的茉莉双薰慢慢地喝着。    梅先生说:“姬兄,巧得很,五十六年以前,我就出生在这条街上。”我问他是哪一家,他说:“就在对面,只隔开三五间门面,明天我指给你看。”说完这句话,他端着茶杯.就默默地堕入在童年生活的回忆里了。    我说:“梅先生,你在艺术上奋斗了四十年,很应该写一部书,详细地记载下来,留给下一代二代……的戏剧工作者,作一个参考的资料。”    梅先生说:“我是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我的学艺过程,与一般艺人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不知道取巧,我也不会抄近路。我不喜欢听一些颂扬的话。我这几十年来,一贯地倚靠着我那许多师友们,很不客气地提出我的缺点,使我能够及时纠正与改善。这是了解我的人,都知道的。”    我说:“这是你忠实的自白。你能把你的工作经验和内心体会,就像这样忠实地写出来.告诉后来的艺人,应该是一件非常必要的工作。”    梅先生说:“我觉得我实在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可以称述的。在艺术上,我到今天还是一个努力学习的小学生,哪里够得上写传记。”    我说:“你不必过谦了。在近代戏剧史上,你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你生在清光绪甲午年。日本的第一炮,震动了全国的人心,有些开明志士,为了推动维新运动,首先发动了戊戌政变,紧接着庚子排外,辛亥革命,又经过军阀秉政,最后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短短几十年,总结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旧社会蜕变到新社会。从单纯的生活进入复杂的生活。在戏剧方面讲,是从保守时期,演变到革新时期。你在这中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不但在艺术上有你的造诣,而且你也使戏剧艺术,走上了更复杂丰富的境地,所以你的舞台生活的记录,对今后的戏剧工作者,是有参考的价值的。”    梅先生说:“我一生经历的事实在太多了,一时也记不全。一些老朋友,又分散各地,参考的书籍,也不能到处带着走。真所谓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了。”    我说:“先就你记得的事写起来,以后陆续修正补充。我们不用流水账的格式,我们用回忆录的性质,想到就写,前后时间,不必过于拘泥。主要是把你生平在艺术上的经验和心得,学习时的艰苦过程,很翔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一本比较完整的记载。”    梅光生说:“我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学习演唱时期;(二)古装时装的尝试期;(三)出国表演时期。对我有过帮助的朋友,除了本界的前辈以外。有外界的戏剧家、文学家、画家、考据家、雕刻家……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教育我、培植我、鼓励我、支持我!这些人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独特的天才,为我作了种种的设计.无微不至。我得到了他们的启示和指导,使我的艺术一天天丰富起来,这都是我不能忘记的事。”    这一晚偶然的闲谈,把我同他的几位老朋友藏在心中如许年想做的一件浩大而艰巨的工作,无意中定了个写作的计划。    他说:“姬兄!就这么办。从今往后,我想到就说,你听到就写。这工作要我们不断地配合着来完成;就好像运动员的长距离的赛跑,没有长劲是不能达到目的地的。    “至于我幼年的事迹,碰上有记忆不清之处,我还有一位嫁给秦稚芬姑丈的胞姑母,她知道得很多,可以去问她。她是我祖父最小的闺女,现在也已经七十开外了。我四岁丧父之后,她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护持我的。她的儿子秦叔忍表弟,经管制版事业,人很能干、热情,所以她的老境相当舒适,身体也还硬朗,像她这样高年还能替孙男女扎鞋底呢!秦家住在孙公园夹道,离此不远。明天我本来要去探望她。我们不妨同去.顺便谈谈旧事!”P3-4插图插图

图书封面


 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全两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http://gc-daniel-0318.spaces.live.com/blog/cns!B6826F6CF83C99E!2655.entry2008/1/8闲扯京剧体系好象有个说法,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代表人物是三个人:苏联体验派的Konst-antinStanislavsky,德国表现派的Bertolt Brecht和中国演京剧的梅兰芳有人说梅兰芳其实不能代表中国京剧的表演体系,这么说的人中就包括梅兰芳本人。无论这是大师的谦逊还是别人的眼馋,其实说梅兰芳也只是要说中国的京剧而已,只不过,由于几十年前——大约是1935年前后吧——三个人的一次见面和交流,而且他们各自又都代表了一个文化背景下的戏剧表演体系,而且各自所取得的成就也非常高,影响力非常大,所以才这么说而已。至于是叫京剧体系还是梅兰芳体系,那倒是无所谓了,一个名字而已,只不过梅大师的国际影响在这呢,这么说比较好交流而已对鬼子的那两大体系稍微做了点了解,问了几位朋友,得到了一点点也许似是而非的印象:似乎所谓体验派,就是要求演员把自己当成人物,把故事情节当成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台词虽然是背的,动作虽然是设计的,但是每次表演时都要发自内心;而表现派则恰相反,主要是关注一个方法,追求的是每次表演都能够准确的重复出某个最能让观众感受到人物和情节的动作和语气似乎,其实两派追求的是两个方面,体验派要的是自己要演的爽,而表现派则希望观众看的爽但是京剧就挺奇怪的,人物情节和观众若即若离,一会是演员,一会是角色,分明剧情是个很悲惨的故事,比方文昭关,伍员全家死光光,他自己又困在小村子里前途生死未卜,郁闷的在那“一轮明月照窗前”,按照西方戏剧理论,这样的地方应该是把人看哭了才好,但是观众一边看却一边鼓掌叫好,这事就很邪门了;又比方空城计,诸葛亮分明很害怕,但是城楼那一场里,一段“我本是”,一段“观山景”,唱的让人都忘记了剧情,只记得鼓掌叫好,直到诸葛亮在锣鼓里一摸额头大叫“好险”,这才意识到,哦,对了,这是打仗呢,这时候观众叫好是为演员的技巧,情节已经不重要了当然,京剧既然是戏剧,就不能不要人物,不是不演情节,恰相反,所有技巧的战时都一定要和剧情结合起来。曾有演员——大约是李玉茹吧——有一次听说梅兰芳亲自到场看自己的别姬,特别兴奋,尤其自己武功底子也好,所以一段夜深沉的舞剑,走的是行云流水,蹦子探海都冒出来了,结果被梅大师一顿教训,中心思想就是一句话:这种强颜欢笑的戏不是卖溜的地方。可是到现在,还有演员这么演。又好象听说有个外号孙噶调的演员,嗓子特好,所以喜欢卖弄,生怕别人不知道,见高就起,有一回和程砚秋配戏,下来程先生就说,这个人太闹,该不该唱的地方都起噶调人物和情节又不能进去了出不来。杨宝森先生一辈子演文昭关,从未听说他唱的自己哭起来,可是每个哭头后头都能要下满堂的喝彩;七大须生的空城计也从没有说唱出个颤音什么的,来表示诸葛亮其实很害怕,心里在发抖,这镇定是装出来的所以两个鬼子都说,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京剧的表演,是前两大体系的结合,演员时而在戏里,时而又在戏外,有时展现技巧,有时表达人物当然,京剧也不追求让观众有人物的感情,观众看斩马谡也不会看到和诸葛亮一起哭但是京剧也不是不管观众,体验派说舞台和观众之间有墙,演员不要想观众,而表现派则是强买强卖的给观众看,还是和观众有距离。梅兰芳却说,观众和舞台之间没有距离,这样戏才有演头。确实啊,中国的传统艺术都是讲究和观众交流的,相声演员上台不许戴眼镜戴首饰,就是为了不“领招”。不过呢,这种和观众直接的交流,在西方戏剧里,我只知道芭蕾舞剧是允许的,芭蕾舞剧演员可以在观众鼓掌时向观众行礼,但这也和中国戏剧有点区别,芭蕾舞剧的演员在表演时好象也是不管观众的。别的似乎也就没有听说了说完了体系,自然还是要按惯例,跑题上几句的京剧孕育在一个很偶然的时机,诞生在一个很特殊的时代,接着又成熟在很异常的时期。倘若乾隆没活那么久,四大徽班进京的时间就要往后移,那么也许一切就都不一样了。之后是外敌入侵,而说了算的却是慈禧太后,一个女人,又没有像武则天那样养男人,玩又没什么可玩,男人还可以喝酒泡妞什么的,女人嘛,只好看戏了。程长庚死前曾说谭鑫培嗓子太甜,有亡国之音,这话倒真说准了,大清国亡在慈禧太后手里,而老佛爷恰就是谭大老板的铁杆粉丝。其实也难怪,女人嘛,审美观自然和男人不一样,像孙汪那种古拙质朴的直腔当然不比谭大老板的甜润婉转,而这么一来,倒也闹的谭大老板越来越投其所好,天下也纷纷效仿起来。亡国之音一说,虽只是玩笑,即使师旷之说也不足信,泱泱大国哪是几个戏子就能唱得亡了的,只是这举国的好恶恰也反映在了这小小的“玩意”上,倘若一国皆如此,不亡也就没道理了。到了后来,女权提升,女人看戏又让四大名旦红了起来,旦角可以和生行并牌甚至挑班挂头牌,而那个时期,却正是军阀混战和抗击外来侵略时期,天下大乱,国破家亡京剧的两次大发展都伴随着天下的纷争,也难怪胡适周作人等等前辈不断抨击说京剧天生萎靡。传闻北大当时有一学生撰文反对几位先生,却也因此不能毕业。自由如当时的北大都不容得这样的言论,可见这京剧问题在当时是何等的严重了0:50:24 | 添加评论 | 阅读评论 (7) | 发送消息 | 固定链接 | 查看引用通告 (0) | 写入日志 | 文化
  •     黄山书社已出版《梅兰芳与孟小冬》,热销中……在20世纪20年代,菊坛的一件大事是一个“易牟而钗”的“伶界大王”——梅兰芳和一个“女扮男装”的“头号坤伶”——孟小冬,因在舞台合作演出,而“戏假情真”地谱出了恋情,虽然最后证明那只是短暂的露水姻缘,但“梅孟之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梅兰芳的人生走向;而对孟小冬而言,甚至可以说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本文作者细述了这一段良人美眷的缱绻佳话,为这终消于无的梨园往事兀自嗟呀,另着墨于梅兰芳与其舞台旧友及一众“戏口袋”、“钱口袋”的结缘交游,为读者拾得一段曲艺名人的生活旧影。全书选取了大量梅兰芳、孟小冬及其家人朋友的生活照和戏剧照,弥足珍贵。

精彩短评 (总计87条)

  •     戏曲人必读书目!
  •     从小就非常喜欢京剧,看了这本书对梅先生有了更多方位的了解,对中国的戏曲艺术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书中许多精美照片,为该书增色不少。
  •     到处没有买到这套书,没想到在当当网上很方便就买到了,对书籍的印刷和装帧都很满意,感谢当当网!
  •     对人物传记感兴趣,对 戏曲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可以收藏的
  •     体会大师亲笔的精彩人生
  •     那天和朋友一起去看了电影《梅兰芳》,被影片第一段“斗戏”所深深吸引。不管影片的整体评价如何,该电影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了解梅兰芳,了解京剧。上当当网一搜,通过内容简介觉得这应该是了解梅兰芳和梅派艺术比较权威的一本书,于是毫不犹豫落订了。没想到第二天就送过来了。书的质量很好,印刷和纸张都没问题,里面还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就是字体有点小)。立即就很投入地开始读这本书了,很吸引。。。今天本来想再订一套给朋友,没想到只能做缺货登记了。幸亏我下手快,哈哈。读完之后再来与书友们分享。
  •     非常喜欢这本书,在单位图书馆借到一本看了后,就决定要买下来收藏。喜爱京剧的朋友,以及钟爱梅兰芳先生的朋友都可以都买此书收藏。有许多珍贵的图片,文字也很详尽。值得拥有!
  •     想学唱戏,想了解戏曲史。
  •     梅兰芳是我一直尊敬的戏剧大师,他身上有太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都是我们今天社会所缺失的。很有学习价值和推广价值!
  •     不需要这么版本
  •     本版排版甚差,且有错字。然文章甚好。
  •     成就于人而言,必定是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的,梅大师将必身的艺术融于笔墨之中,我们不应只分享这份成果,更应当将这艺术传播、承续和发扬!
  •     周末花两天连带程日记一起看了,读来两种感觉。不见对他人负面评价,固然是梅宽厚,终归只是一面。此版错别字略多
  •     电影不堪看,佳作在前头
  •     包装的很好,送给朋友的,不错!
  •     还没读,替老师买的~希望他满意!
  •     我这次所买的《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本为上下册,但所收到的只有下册,但我付却是两册的钱。我去年曾买《王安石传》也是如此,我真不知你们是有意还是无意。曾发邮件投诉也没有用。要讲诚信啊!
  •     刚拿到手,觉得不错。
  •     没事翻着看,很不错
    大师就是大师,创造了价值。而不只是娱乐大众那么简单
    翻了后,对梅兰芳大师和那个年代会有更多的了解
  •     团结出版社品位有问题,这么一本好书却大红大绿香气火气十足的封面,令人失望,难到出版社就没有设计高手?还不如白底封面放一幅董辰生水墨京剧国画显得大气!我是不喜欢京剧的眼光来看梅大师的传记,为何年青人没有老年人喜爱京剧的多?本书有答案!
  •     四十年刹那芳华
  •     别再糟蹋了这几个字艺术家就应是这个样子
  •     一本值得保存的经典。发书速度快。
  •     ,,
  •     很不错的参考资料,搞研究的应备。
  •     字体有点小,内容还好啦,值得看。
  •     卷帙浩繁,堪称鸿篇巨制!尤其是梅兰芳大师的亲述,并配有很多剧照,此书的价值更是弥足珍贵。不过,出版社的封面设计过于花哨,影响美观;还有里面图片的排版也有瑕疵:几张照片联排时没有调整好大小和间距,有的图片被硬生生地裁剪了一半,看了很不舒服。
  •     买这套书的同时又买了一个真实的孟小冬,两本相比较着看,对照着看,才能真实的看出一代大师的生活。这书很好,值得一看。
  •     一直很喜欢梅兰芳大师。。。这本书是我的文艺学老师推荐的,觉得值得一看哦~
  •     妈妈一直是一位京剧迷,特别喜欢梅兰芳先生的梅派,十分关注梅先生及他的作品的传承。堪称经典!
  •     虽然学过梅派,可一直并不算喜欢梅先生,纵然蓄须明志让人钦佩,可我更喜欢马连良先生的痴
  •     一直很喜欢从不同角度去了解一个人《梅兰芳全传》中提到这本书,于是冲动着买来看看看看梅兰芳眼中的自己简单翻阅,果然比全传里的资料丰厚些有待继续揣摩这位走出国门的表演艺术家的思绪~
  •     绝对好书,内容翔实,梅先生讲得也细。这一版可能在配图上算得上精美,但是文字的校对就差了些,错别字不少,特别是一些人名,太不应该了。
  •     描述了梅兰芳的生平,挺好的
  •     封面做得太丑,没品位的出版社,以前戏剧出版的多好-
  •     绝对好书,是所有从事艺术工作者都应该读的。只是美中不足,书里面错字太多!正版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错别字,出版社太不用心了。能找到老版的就好了,那时候的书印刷质量都好,现在技术进步了质量反而倒退。
  •     老梅净捡好的说,很多事没说。
  •     非常值得一看,经典!还有好多大师的照片。
  •     无意中看到这套书,非常喜欢!
  •     没怎么提起齐如山,只有一点点照片,是个遗憾,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人民的艺术家
  •     还没看,应该不错的。
  •     这本书的内容还是不错的,很可以参考。但是这套书的出版社做的书质量很差,纸张和错字就不多说了,图片我觉得有严重的问题。多处有篡改或者PS的痕迹。鉴于这套书的老版本也不太好找,这个版本买了看看就算了,不值得收藏。
  •     姥爷年轻时候专门看过梅兰芳来西安的演出,他说那时候的门票是5块钱,老人家一直就是个超级铁杆粉丝,不知道这个版本有精装版的否?
  •     以前对京剧没什么兴趣,现在越来越喜欢京剧了,尤其是梅派。这本书让我对梅兰芳,以及梅派经典剧目有了较详细的了解,也对民国时期的京剧艺人们有了初步了解,很有价值的资料。
  •     梅兰芳,没说的
  •     ,
  •     第一本封面我很喜欢!但是它的装订很差,不知道是不是碰巧这一本会,那些胶水不是很好,才看一个月就裂成好几本了!伤心啊!内容很好,是一部梅先生口述的书。很详尽的介绍了梅兰芳先生排戏演戏时候的神情、动作、身段,手势以及很多跟他有关的事。还介绍了京剧的发展以及一些为京剧做出过贡献的一批老前辈。
  •     这个要自己慢慢看咯
  •     2007-08-06
  •     买书有时也并不是为了阅读这本书!
  •     有点明白,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性。
  •     书质量不错,很喜欢梅派艺术。
  •     洗脚的药粉没有最初出的好了
  •     书一拿到,就迫不及待翻看,书中的内容很好.就是印刷质量,怎么会这样.字体很小,一般盗版书才会这样.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字很小.但是内容很好,可以很详细的了解梅兰芳大师是如何创作的,还可以了解戏曲其中的发展,很有意义.使我们现在不太喜欢看戏曲的人,就会迫切的希望看看梅大师的作品.
  •     似水流年
  •     挺遗憾没有提到孟小冬的。
  •     还没细看,被朋友借走了,看过热播的电影,现在对这些感兴趣.
  •     建议不要买这个版本。东方出版社不知质量如何。
  •     有错字,不知道是不是盗版的
  •     收到书了。特别新。挺好。还没来得及看。
  •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
  •     这个商品不错。一般般。有空时翻翻。
  •     没的说,很有东西,叫好吧,多学习
  •     内容不少,精华不少,可惜混了不少梅兰芳的口述记录,不如梅先生亲笔的精辟
  •     并无特别好感,太过中温。
  •     图片比老版本丰富,但是纸质粗糙,与价格不相符!
  •     80年代初期,只买到一、二,第三集就一直没买到。这次的全集又增加了许多照片,很好。遗憾的是书的质量较差,下册居然将封二的内容装颠倒了。不过瑕不掩瑜,好书。
  •     很喜欢梅兰芳大师的作品,更是欣赏他那璀璨而坎坷的一生。真心为我们有这样的大师而骄傲。
  •     在看电影《梅兰芳》前的预习,非常好的书,可以说是写梅兰芳最经典的一本,他非常非常认真的对待他的戏剧。
  •     梅先生的文采如他的风采一贯得美。
  •     听梅先生讲话可以闻到他为人的芬芳妥帖。
  •     一位是顶级艺术大师,一位是超级行家里手,二人旗鼓相当又高度默契。书中把梅老板大半辈子的舞台生活都扎扎实实写下来了,貌似平淡,内里深厚。
  •     【2015】老早就买了,之前断断续续读了130多页便搁了下来,如今趁着五一小假期又重新拾起来了。从这本书提供的资料来看,陈氏导演的《梅兰芳》简直就是一派胡言,完全辜负了梅兰芳的真实意图。|| 终于看完了,推荐~[22]
  •     很喜欢梅兰芳,一定会好好读这套书
  •     京剧两百年历史分上下各一百年前一百年 京剧形成了后一百年 梅兰芳出世了
  •     这本书在图书馆借过,因为时间关系,屡屡续借好几次,极麻烦。感谢当当网圆了我的梦!
  •     刚读了一少部分,可以继续读下去。
  •     回忆翔实
  •     梅兰芳本人的自传,但仍感觉比较官方,遮蔽了一些东西
  •     看着还不错,假期看一看。
  •     买这套书是送给七十岁老父看的,遗憾的是字太小了,看起来很累眼的,不过图片比较多的。内容吗,还没有细读呢。
  •     这个商品还可以 。一般般。有空时翻翻。
  •     尽管封面的装桢显得过于艳丽,但,如果你喜欢京剧、喜欢梅兰芳的艺术,这绝对是一本必读的好书!
  •     当日读了古中国的歌,引用此书妥妥贴贴。才惦记着读它。但读起来除了对谭鑫培晚年登台,余叔岩(好像是)的戏剧功底的回忆感人至深以外。作为外行,不免云里雾里。但作者的文笔却很讲究。贾少年应该读来会有更深的感触。
  •     此版本内容都好,就是那个字啊,小的叫一个吓人。
  •     喜欢对戏的肢体化
  •     虽然线索有小小乱,但如此的连载是必须推荐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