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侬回忆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艺术家 > 列侬回忆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3
ISBN:9787563361182
作者:[美] 扬·温纳
页数:316页

作者简介

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艺人之一——约翰·列侬的“独立宣言”,1970年《滚石》RollingStone完整收录专访录,首度出版。该书堪称约翰·列侬与The Beatles及“旧时代”的决裂之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约翰·列侬,但只有这本书中的列侬如此愤怒、凶悍。他向一切他认为虚假的东西发起了猛攻。在这些进攻中,当然免不了抖搂些摇滚乐背后的秘闻。而真正要命和有趣的是,列侬把Beatles判定为艺术冒牌货——“我们无非是一个把事搞得很大很大的乐队……仅此而已”;“我的技术不怎么样”;“我弹得很烂”;“我也不喜欢多数Beatles的歌”;在英国各地巡演之前“我们的音乐就已经死了”;“我们杀死自己,换取后来的成功”;“Beatles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混蛋”:对由Beatles和摇滚乐带来的革命,他的结论是“梦已经做完了,一切都还是老样子,只不过如今我已经30岁,而一大堆人留了长头发,如此而己”……

书籍目录

看啊,这就是列侬(郝舫)
乐迷之音
序(小野洋子)
新版导言(扬·温纳)
原版导言(扬·温纳)
正文
约翰·列侬编年史
约翰列侬专辑目录
约翰列侬单曲目录
The Beatles专辑目录

编辑推荐

《列侬回忆(特别纪念版)》:谨以此书怀念失去约翰·列侬的三十年。史上最伟大的摇滚巨人约翰·列侬的“独立宣言”

前言

序言 小野洋子我常常被问到:“如果约翰现在还活着,你想他会做什么?”我的答案通常是:他是个艺术家,总是充满了创意。他喜欢尝试新的媒介,所以或许他会爱上网络。他经常说“地球村”总有一天会实现,要是他知道那个理想如今已经成真,一定会很兴奋。然而,读这本“修订版”的《列侬回忆》让我想起很多事情。(“修订版”这三个字有时候暗示它是一个比较温驯的版本,才怪!)现在我知道约翰是一个比Sid Vicious a更早出现的朋克(punk),一个在饶舌音乐(rap)问世之前就已经存在的饶舌歌手(rapper)。约翰•列侬今日可能会做什么呢?他很可能会加入饶舌乐界,同时投入网络世界。《列侬回忆》这本书呈现的是典型的列侬,它不是一本让你“窝在沙发里翘起脚来读”的书,你每读完一段,都会有种冲动,想站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走一圈——我自己就是如此。它像一杯又苦又烈的浓缩咖啡(espresso),冲击着你的神经。肠胃功能衰弱的人读这本书之前最好先关窗——读到一半,你可能就会想往窗外跳。政治不正确?你得把约翰讲的话摆回那个时代的脉络才能体会。在1970年,全世界都跟约翰作对,最早发难的正是他的亲密伙伴。尽管当时我们结婚已经超过一年,媒体的反应仍然不可理喻。公开流传的笑话是他娶了一个“比他老8岁”的女人,“恶龙女王”(Dragon Lady)则是另一个众人皆知的笑话。至于私底下的称呼则从“日本鬼子”(Jap)、“中国猪”(Chink)到“婊子”都有b。这里举个媒体对我们“开开玩笑”的例子:一本畅销杂志登了一大篇文章,用整页的版面刊登一幅丑化我的漫画,约翰成了一只被拴在脚底下的小甲虫,标题是“列侬和他独一无饿的女割迷”(Rennon and His Excrusive Gloupie) c。约翰觉得他的妻子被羞辱了——这样说还嫌保守。不过总的来说,全世界却都认为是约翰疯了。他有满腔的怒气梗在那里。但他试着不去理会那些攻击,对世界发出和善的信息。第二年,他就唱出了“想像所有的人/都能和平安详地生活”(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life in peace) d。但在这个1970年的访谈里,约翰反击了,而且把事情搞得很难看。讲话不得体、考虑不周全,甚至还非常难得地,表现得不怎么聪明。意外的是,他完全没有要讨好谁,却还是显得很可爱,很有趣,那就是约翰。见识一下他的活力吧!重读这本书,我发现当时自己常常忽略扬的提问,还有不少烦人的补充说明。(我们为什么非得说些什么不可呢?!)扬,这位24岁的天才,一反往例扮演起正经八百的角色。我则像个跑龙套的,不管该不该笑,都笑个不停。我们面对滔滔不绝的约翰,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他讲话连气都不用换!像他这样的人,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了。我很想念他。我听到约翰说:“很好,各位,这个一定会要你们好看,你们未免过得太舒服了!”2000年7月

内容概要

约翰·列侬(John Lennon, 1940-1980),20世纪最伟大的摇滚歌手及文化人物之一,The Beatles(披头士)乐队的主唱及灵魂人物。他也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文化的象征。纵观他一生的创作,无论是从Beatles时期的简单明快到深刻多变,还是单飞后的激扬奋进与随意淡然,都显示出了杰出的音乐天分与创作才华。
列侬对和平的热爱与对保守势力的嘲讽,更使他成为了最受人们敬仰的公众文化人物之一。1980年12月8日,列侬倒在一位狂热歌迷的枪下,去世前甚至没有机会留下任何遗言。他在摇滚音乐史上的地位,至今没有任何人可以超越。
扬·温纳(J. S. Wenner,1946- ),21岁创办《滚石》(Rolling Stone)杂志,以深刻独到的摇滚书写为编辑核心,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摇滚乐文化的发展,他本人也成为了20世纪六七十年的文化英雄,同时开创了一个属于《滚石》的时代,现居纽约。

媒体关注与评论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约翰•列侬,但只有这本书中的列侬如此愤怒、凶悍。在摇滚乐史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历史一样日渐被故意拔高、有意遮盖、成心粉饰的风气变得无趣、苍白的时候,看到列侬充满斗志、袒露内心的言论,实在让人血脉贲张。而要了解一个人在人生的关键时刻的汹涌内心,要了解一颗伟大的艺术心灵刻意进取、先行认清时代真相、不惜抛弃一切名利的巨大勇气,这本书绝对必不可少。——郝舫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空间只够让一个人表现,所以那样根本没有意义,一点意义也没有。曾经一度那样的做法是有理由的,但现在都没有意义了。我曾经拥有一个乐队,我是主唱兼团长,遇到保罗的时候,我作了一个决定——同时他也作了决定——看看是不是要让他加入。该不该让一个比前任乐队成员都优秀的人——很明显是如此——要不要让他加入?要让这个乐队变强,还是让我自己变强呢?最后我决定让保罗加入,让这个乐队变强,然后,保罗介绍乔治跟我认识,保罗跟我又必须下决定——或者我得下决定——要不要让乔治加入。我听过他的弹奏之后说“弹得脏一点”,或者不管故事后来怎么传的,总之我让他加入了。我说,“好,你来吧。”那就是一当时就是我们三个。后来其他成员一个个离开,就这么回事。我们追求最强烈的表演形式,每个人都有平均发展的空间。可是乔治比我小了十岁,或者差不多那样。他刚加入的时候我根本懒得理他,他老是跟在我后面,简直像个小鬼头,跟在我们屁股后面混。我花了好几年才改变想法,开始把他看成一个平起平坐的对手。他就是一个会玩吉他的小鬼,又是保罗的朋友,这让事情进行得更顺利。后来我们换了各种各样的鼓手,因为他们——当时拥有整套鼓的人非常少,住得又远。那是非常昂贵的行头,而买得起的人通常又是白痴。

图书封面


 列侬回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4条)

  •     昨晚在时尚廊买到了这本列侬回忆,用了一天看完,合上书的一刹那,不知道为什么,心情有些许沉重。正如同后会无期我下面那篇和我正相反的影评“能整电影就别瞎整情怀”,我持有完全相反的态度,在这么一个拥有手机,手机有网并且微信绑了银行卡然后就能让你过一天的快捷时代,我是觉得电影也好,音乐也好,只有些旧情怀才能让我们有些温暖。“没有谁能等于The Beatles”,列侬在面对着采访是这样说下的。无论是12年伦敦奥运会上保罗•麦卡特尼引发了万人合唱的那首《Hey Jude》,亦或是10年列侬去世30周年的纪念日,还是09年青山刚昌在名侦探柯南剧场版Vol.13里面用来穿线索的甲壳虫,又或者是01年张扬的电影《昨天》中贾宏声那段经典的长对白:我叫贾宏声,热爱摇滚乐,爱列侬和罗伯特普兰特。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对于我,对于很多人,The Beatles都是我们生活中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对我而言,音乐也好、电影也好其实意味着一种情怀,触动我的往往并不是乐器的排列组合或者吉他Solo的技巧,往往就是其中的某一个画面、一句歌词或者是一个旋律。在我出生的时候,列侬其实已经去世很多年,知道列侬的时候已经大概是90年代中期,那还是用复读机听盒带的年代,西城男孩和后街男孩是大家知道的位数不多的国外乐队,我第一次在家门口的一家音像店,看到了我至今最爱的一张碟片封面——Abbey Road,那个时候我还没有CD机,于是买了很多磁带的我和老板申请能不能在店里放一下这张碟,老板同意了,那是我第一次听The Beatles。现在那里早已被拆,变成了一座两层的足疗保健。后来的不久之后,舅舅从美国给我带来了一个他淘汰下来的Sony的CD机,尽管那台CD必须要插又大又沉的电源适配器,尽管那台CD谈不上任何避震可言,但是在被青春期叛逆折腾的对主流无限抵触的我还是用它听了很多年的音乐,至今我记得的都是《Love Me Do》和《I want to hold your hand》的声音,基本上每个晚上都会伴随着他们的声音而入睡。在当时的同班同学当中,我应该是第一个知道孙燕姿的《Hey Jude》是翻唱The Beatles的人,说实话,我喜欢孙燕姿的很多歌曲,唯独不喜欢的就是她翻唱的《Hey Jude》,一方面作为English Major在口音方面,我个人更喜欢BrE的沉稳,而不是AmE的儿化音的口音(这点对比女王的圣诞演讲和奥巴马的大选获胜感言可以尤其感受到,包括后来的Suede给很多人的感觉更好,其实是因为那种更严肃一点的口音);另一方面就是那种只有列侬和麦卡特尼能够唱出来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情,会比当年20出头的孙燕姿更有底蕴。这大概就是一种情怀。我不可否认的是,从歌词到技巧,现在的很多乐队(无论国内国外)确实做得很好,但恰恰是因为很好,当我们在面对这些众多的乐队的时候,你很难找到一个让你中意的歌手,如果说2000年以前,我们是在选择歌手然后去听他所有的歌的话,那么我想,现在,更准确的说,我们是在选择一首我们爱的歌,然后再去看那个歌手。我没有经历过The Beatles的反目,没有看过列侬和麦卡特尼分家,当我认识他们的时候,小野洋子已经代替列侬出现在公众面前,正如同我不喜欢利用王小波遗孀身份一直炒作自己的李银河一样,我是反感小野洋子的,我记得作家孙睿曾经这样评价科特柯本:假如他还活着,或许不能免俗。我想这适合每一个在顶峰时候隐退的歌手。曾经有人对我说,“我喜欢听摇滚。”我说“在你心中摇滚是什么?““发条XXX”他说出了一个乐队名。也许不同的人对于摇滚的情怀是不同的,正如同我习惯的写作方式一样,我更习惯娓娓道来,更习惯The Beatles的那种中速摇滚,而不是靠歌词中的一段脏话或者你听得懂的方言而博得注意力,我认为那是发泄,那不是摇滚,好的歌曲是一种沟通,用歌词和旋律建立歌手和倾听者之间的一种关系纽带。当然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情歌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大,偏偏现在大部分打榜的歌曲三句半离不开一个爱字,因此最近两年我听歌逐渐有回到千禧年之前的趋势——列侬就是个最好的例子。2014年7月5日,贾宏声去世4周年,我的第100期电台以他为主题做了一期节目:“我叫贾宏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个演员,热爱摇滚乐,爱列侬和罗伯特普兰特,曾经想成为个名伟大的演员,也想组建一支伟大的乐队…”在《昨天》里,贾宏声曾经有一段独白,2001年的时候,那张盗版的VCD加上我蹩脚的英文让我仅仅是有些许的感动,2014年为了纪念贾宏声,当我再一次听到那段独白,看到贾父拿着他临摹的列侬的头像,我意识到,他的独白来自于列侬的一首我很喜欢但是从未仔细听过歌词的一首歌《Let it be》。如今里面的这段话被我放在了豆瓣首页的个人描述:“当我发现自己处于烦恼之中,它来到我的身边,为我指引方向,顺其自然;当我身陷黑暗的时空,它站在我的前面,为我指引方向,顺其自然;所有伤心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将会有一个答案,顺其自然;即使他们将要分离,他们仍有机会看到一个答案,顺其自然;阴云密布的夜空,依旧有光明,它照耀我指导明天,顺其自然。”在这样一个音乐快餐时代,当你打开QQ音乐虾米电台,看到的是无法选择的大量的音乐,当你听到的是雷同的音乐,在梦里,有时候总有一种声音在你脑子里盘旋,这是你记忆最深处的声音,对于我而言,这个声音是一种情怀,停留在永远的草莓地。
  •     看了一小段后就不敢看下去了。语言太有力,我害怕以后在听音乐或者随手写东西的时候被别人的声音控制住,情不自禁去仿效他的语气或者就用了差不多的词语。那让心知肚明的自己无比羞愤。做为一个自私的人,我对音乐没有什么忠诚度,往往是某几天喜欢种什么声音就热爱到骨头里,过了也就淡了。好像不知道列侬是谁,就算甲克虫也不太知道。有时候却总有突发事件发生。人文台的20世纪的谋杀录里,列侬的事在目,于是对那个长头发躺在床上接受采访,娶了个比自己大7岁的女人,被美国驱赶了6年,等等等的人产生了阅读欲。平凡的人生多规矩,看看传奇真休闲。可是,就是不敢看下去了。怕被别人的强有力的情绪左右。要做自由的人,不对任何人崇拜 他的歌也并没听过 自然发生吧
  •     这句标题是列侬说的。他可没有把自己所做的看成多么神圣的事,那些作品就是他本人,以及由事态而发的他的变体。这本书充满了愤怒,仿佛要摔破自己。乐迷还是最盲目的群体,我不觉得艺术家是为了他们而在创作的,何不诚实一点,去他的和睦的关系。beatles被乐迷们那样理解,好像因为崇拜外星人而产生了一系列坚信的幻觉,真是荒唐。我喜欢这时的列侬,还有那张“the plastic Ono band”.列侬更希望别人喜欢他,批判他,而不是崇拜吧,如果这个世界还有一点理智的话。如果说我希望什么,那就是希望列侬和洋子可以像他说的那样,在爱尔兰某小岛的海边,做一对和睦的老年夫妇,翻看年轻时胡闹的剪贴簿。这本书以这句话结尾,让人反倒不觉得忧伤,虽然现实中无法存在,但是他的确存在过。谁说期望就不是现实。最有意思的是,我发现在我之前借阅这本书的某个列侬迷,很认真的把注释里列侬和cyn离婚的年份由69改成68,黑色的笔画了小圈。在后面列侬年表处,他也改正了这个不起眼的数字。他也许对事实有强迫症,不肯放过任何细节。也许他才是真正喜欢列侬这个家伙的人。而我,对这本书做了一件小小的坏事,作为我喜欢列侬的标记吧。

精彩短评 (总计68条)

  •     这么看来保罗就是个憨逼阿。
  •     扬的采访做的真好啊……Lennon这个时候应该是处于最愤怒的时期,虽然真实但也不能代表整个乐队,不过说到底Beatles的神话其实只存在于半世纪以前那些青年的想象中吧
  •     这类的书要有很多共鸣才能读完
  •     几张破纸号称明信片,设计师脑子进水了外皮设计放不进明信片,设计师脑子进水了外皮样式很各色,设计师脑子进水了
  •     喜欢附送的明信片和装帧 喜欢列侬的可以入手
  •     同样喜欢看注
  •     不推荐 John70年正是最偏激的时候
  •     种种原因,我们对自己的六七十年代不甚了解,何况那时的世界。正如同阿甘正传里表现的那样,那个时代的自由,反战……里面便有一段列侬的采访。这本书让我更加了解他,也更加了解了披头士。
  •     看完这个很想读麦卡特尼的回忆录。
  •     是非常有价值的采访。。可不是beatles people就get 不到点啊。。列侬说话的感觉让我想到一个初中同学
  •     见识列侬的不一样的另一面
  •     5星吐血好评!几度泪目! “能不能暂时把你的勇气给我 在梦想块消失的时候”
  •     如题。 8过所谓明信片只是一些厚点的彩纸而已。
  •     不熟悉披头士,也不了解列侬,对于书里面出格的言论,并没有多震撼。他是我偶像的偶像,如果若干年后阿信也这么倾泻隐藏多年的真心话,才会真正懂得这本书的分量。
  •     涤纶都拿了诺贝尔奖了……列侬却早已成回忆……
  •     好
  •     感觉看采访要比看别人写的回忆录有趣~(应该是大多数人都是这种情况)抱着八卦心态和一个问题买的这本书(那个问题:抛开音乐,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喜欢神话般的披头士和约翰列侬呢。。。)明信片的话是像大家说的有点薄,当成书签和照片好了,,很有趣的采访~内容很不错,还有珍稀插图照片~看了这本书后,嗯~~好像是有点被列侬和洋子吸引了呢~~
  •     受访这段时期的Lennon应该会比以往的他更加敏感。但采访能更直观的感受到更真实的他。不论他是怎样的存在,他的音乐一定是不朽的。另外,对他那一时期的历程还是能全面了解到的。
  •     还没开始看 不过书是很不错的 送货也很快
  •     好书,纪念列侬
  •     the dream is over:)
  •     前面还不错,总之是一个喜欢的直接简单的列侬
  •     以前总是从别人口中听到列侬是什么样的人,辛西娅、小野洋子、传记作家,而这次是从列侬自己的口中了解他。原来他是这么说话的,就像JD塞林格。列侬可真是能黑保罗啊,虽然披头士都是混蛋,但我想可能他们中有一个人最后觉醒了,那就是列侬,可他又太极端。小野洋子也是个黑保罗的好手(唯一不同的是列侬既爱保罗又恨保罗),小野洋子只恨保罗,而且一个劲黑乔治。
  •     原来列侬也是灵性的追寻者,还曾经跟着那个年代的某位宗教老师天天学习打坐冥想。他们也去过印度寻道。难怪呢。他们是地球上最早期的灵性追寻者(六、七十年代),灵性先锋。可惜的是他们的年代离我太遥远了,我没有亲眼见证过他们在地球上的发展,他们的歌我也没听过几首,而这本书里的谈话总是涉及到他们的歌和当时的一些人,缺乏了解的我读起来就一头雾水了,没什么感触,其实是很好的一本书,可惜。
  •     “米克和keith”这种译法书里比比皆是,你们跟强迫症有仇吗
  •     怎么过都是有很多不确定
  •     得到的坦诚和勇气比以往看的书多,说多得多也不夸张。知识分子吼半天的诚实和勇气在这个人面前显得岂止是苍白。我喜欢那些发自内心的叫嚣和吐槽,想活得真实必须得重视自己的直觉。不对,应该是珍视。扬的专业,敬业和对自身工作的热爱也让人印象深刻。双方旗鼓相当,不然不会这样精彩。录音稿直接成书,这就是对当时的双方最大的肯定。
  •     物流速度!!!
  •     天才也意味着痛苦,全是痛苦。(2006-12-13)
  •     设计略糟糕
  •     2010.10.12-14
  •     有卡片 但未必是列侬系列的书最好的一部
  •     好多后来他自己都推翻了……记性不好+任性……不过挺可爱的
  •     有真情流露,估计也有心中愤懑而发的气话;有严肃回忆,肯定也有戏谑玩笑。列侬不再相信、也不让人们相信Beatles这个神话,却依旧怜爱地守护着——“我可以评价Beatles,Mick Jagger 不可以”
  •     很真性情。
  •     因为很喜欢列侬就买了这本到货很快 书的包装略单薄 书脊有点褶皱 不过不影响整体美观
  •     盼望有天你也不再寫那些漂亮的故事,只寫自己。
  •     可以深入了解甲壳虫和列侬的一本书,书质不错
  •     先有列侬后有天。
  •     自己用刀子割弄得歪歪斜斜,哭了
  •     你必须变成一个混蛋才能成功!如果你成功了你就是一个混蛋!!
  •     知道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 对话的高度还原
  •     书不错,看完了还送给了同学了。一举两得。真不错。
  •     Above us only Sky
  •     送 给别人的,应该还不错
  •     2011-09-25
  •     滚石的采访,非常珍贵的资料
  •     等我听完披头四的歌再回来看这本书,可能感受就不一样。但也可能不会有什么改变——因为把一个大部分内容很枯燥的采访编成书,这种行为挺不受我待见的。
  •     书本身很好很满意。就是附赠的“纪念卡片”?“明信片”?原来只是八张薄薄的十六开纸(目测大概是这么大)单面印了照片而已。我本以为是可以邮寄的明信片或者应卡纸做的图,想收藏的话得自己去过塑才行。
  •     列侬一生中两次深入专访之一,录于Beatles解散之初。列侬袒露自己的摇滚观念,对于保罗等合作伙伴的不满,磕迷幻药,与洋子的床上和平运动,对谈直白不加掩饰。虽然不能完全、客观地了解披头士和列侬,但能从列侬口述中十分直观地了解他当时的态度。其中有四分之一近似百科编年条目(可能看了假书)
  •     这本书一点价值也没有 垃圾
  •     非常伤感情
  •     我的天,太好看了。列侬说话太有趣了。我永远痴迷艺术家。
  •     我靠 本来抱着注定要伤心的想法来看这本书 结果 我 发现 我 好像 爱上 你侬了 完了 完了 他是一个真正的人
  •     自我膨胀的美感
  •     9.睡前书,重读。
  •     一个敢爱敢恨,愤世嫉俗,敏感脆弱的列侬,没有了beatles,却有了更好的列侬。列侬和洋子的爱情,没有得到很多人的祝福,却依然可以并肩对抗世界穿越生死。子弹带走你的躯壳,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     包装很认真,书是全新的
  •     任何事情从不同角度不同人出发得到结论都不同,但是可以看到列侬和洋子当时深信不疑自己的决定
  •     art is fart.
  •     对约翰列侬几乎不怎么了解,Beatles的歌除了最受欢迎的诸如yesterday之外,也只是边看着书边听了几首。可能也是太多意见的先入为主,竟然也对洋子的部分觉得有些不舒服,感觉就像是故作神秘居心叵测的亚洲女人。爱是没有错的,约翰说“就像我在歌里所说的,我已经经历过一切,而没有任何事情比得上你爱的人抱着你的感觉”。看大事年表仿佛在走马观花他的一生,可惜他没有等到能和洋子在海边一起翻看年轻时胡闹的剪贴簿的65岁。
  •     赠送的明信片其实就是图片 纸张不硬 和书页一般大小 没法寄出 有点小失望
  •     价格到位 东西绝对正货
  •     “我们长大了一点,每个人都是,有过一些改变,我们都更自由了一点点,诸如此类,但这场游戏还是一样。”
  •     太真实 传奇是历史造就的 摇滚大概就是最真实吧
  •     不是Beatles迷 也看不太懂那些愤怒与不屑
  •     愤怒/迷人
  •     2015.09.20 读完之后去招新了,现在才来标记。之前因为Paul对Lennon累积起来的偏见消失了大半,不是因为我的愤愤不平消失了,而是意识到愤愤不平会影响我对世间很多事物的欣赏。Lennon是个诗人吧,他有很多面,招我厌的只是其中一面,要学会放下偏见,这是多少人到了多少岁都学不会的东西。它还改变了我对摇滚乐的一些格式化认知,嗯,收获颇多。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