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朱熹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
ISBN:9787202028162
作者:朱汉民
页数:364页

作者简介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晚年自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生于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江西婺源人。朱熹的父亲名朱松,字乔年。朱松掌家时,家道已经逐渐中落。朱熹从小就具有好学深思的性格,据史传记载,他小时很聪明,刚会说话时,父亲朱松指着蓝天告诉他:“这是天。”他听后马上就问:“天的上面是什么呢?”这丰富的想象力使朱松很惊异。后来从师读书,8岁时读《孝经》,10岁左右读《孟子》。14岁时,父亲病危,把他托付给崇安人刘子羽。18岁时,参加建州地方的“乡贡”考试,被录取。第二年,又中了进士。三年后,被派到泉州同安县任主簿。朱熹30岁那年,决心向当时的理学大师李侗求学,李侗非常满意这个学生。此后,朱熹就致力于以儒学为主体来构造他的哲学体系。朱熹30岁时,受诏奏事,他连上三篇奏章,坚持反对与金人议和的主战立场。47岁时,作为理学集大成的代表作《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编成。朱熹经历高宗、孝宗、光宗和宁宗四朝,做官约10年,其余40年都从事讲学和著作。朱熹于公元1200年(宋宁宗庆元六年)农历三月九日去世,留下著作70余部,总计460多卷;创办书院27所,门生达几千人。他的学生辑录有《朱子语类》140卷,清人李光地编有《朱子大全》100卷。
纵观全部中国历史,朱熹是孔子以后最杰出、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在他身后数百年的封建社会中,他的思想在中国的思想界一直占据着统治的地位。不仅如此,他的思想对日本、韩国及朝鲜的思想文化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世间真伪有谁知第二章 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  一、关于“理学”之名  二、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三、理学产生的文化背景  四、理学的形成及其特点第三章 求索终生 综罗百代  一、求学问道  泛观博览  二、议政讲学  著书立说  三、罹祸党禁  著述不辍第四章 致广大 尽精微  一、天理流行,理一分殊  二、性即天理  心统性情  三、格物致和  知行互发第五章 《五经》探幽  《四书》发微  一、朱熹的《五经》学  二、朱熹的《四书》学第六章 陶镕历代之偏驳  会归一理之纯粹  一、道贯古今  史分王霸  二、史中求理  经本史末  三、陶镕历代  会归一理第七章 评诗论文  自成一格  一、文从道出  文道一贯  二、志为诗本  诗出乎志  三、沉潜涵泳  以意逆志第八章 议政言治  心忧天下  一、重民尊君  强调纲常  二、德治为本  以刑辅德  三、倡言变革  重视人才第九章 讲明义理  修成圣人  一、明人伦为本  二、“立志”、“居敬”、“穷理”、“省察”  三、学、问、思、辨、行  四、读书之法第十章 问难扬榷  有疑共析  一、与陆学的学术论战  二、与湖湘学派的学术论战  三、与浙学的学术论战附录一 朱熹年表附录二 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这一年五月,南康军发生了特大灾荒。作为知军,朱熹采取了许多赈荒的措施。他一方面奏请朝廷减免各种赋税,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筹集米粮,用于赈济饥民。与此同时,朱熹还请求朝廷拨钱米修筑沿长江的石堤,使饥民就役,在解决缺食问题的同时解决修筑石堤的问题。淳熙八年正月,朱熹在各县设场共三十五处赈粜,直到闰三月十五日才收场,使南康饥民顺利度过灾荒。  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闰三月,朱熹结束了四年南康知军的生活,解绶东归。七月,朝廷以朱熹赈荒有功,除直秘阁。朱熹因朝廷对南康出粟助赈者一直未予推赏,颇感不满,多次上状辞免。九月,朝廷改除朱熹浙东茶盐公事。当时浙中发生罕见的水旱灾害,百万生民,流离逃亡,转死沟壑,宰相王淮推荐在南康有赈荒成绩的朱熹担任此职。接到任命,朱熹即单车就道。途经临安时,又向赵昚面奏七札,“首陈灾异之由,与修德任人之说”,痛陈当时“纲纪日坏,邪佞充塞,货赂公行,兵怨民愁,盗贼间作,灾异数见,饥馑荐臻”之弊,并提出了浙东赈荒救灾的设想。到浙东后,他以强烈的责任感不遗余力地赈荒救灾,了解民情,往往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在巡历中,朱熹看到浙东各县都有程度不同的严重灾荒,一些县更是几乎颗粒无收,而朝廷赈济则往往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更有甚者,各地州县官吏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催赋逼税,弄得饥民纷纷逃亡,辗转流离。于是,朱熹不断向孝宗上奏,要求朝廷蠲免税租、禁止地方官吏苛扰,悬赏激劝各地富户出米助赈。此外,他还采取了许多赈粜赈济的具体措施,并对赈荒过程中一些劣迹昭著的贪官污吏进行了弹劾与惩处。他一到嵊县,就先奏劾了绍兴府差指使密克勤偷盗赈济用的官米,查实密克勤在押运赈灾米粮的过程中,偷盗四千一百六十石,而后以“拌和糠泥”来补缺额。此外,他还弹劾了隐瞒灾情、谎报政绩、不恤民隐、横征赋税的衢州守臣李峄,元差监酒库张大声,兼并土地、不伏赈粜的豪右朱熙绩等。六劾唐仲友,更是朱熹此次浙东赈灾之行中震动一时的重要事件。  唐仲友(公元1136~1188年),字与政,号悦斋,浙江金华人,绍兴进士,以鼓倡经制之学而在浙东颇有声名。在知台州时,唐仲友倚仗与当朝宰相王淮的姻亲关系,恣意残民虐民,搜刮民脂民膏,贪污盗取公库钱物,并大力培植私党,形成姻党勾结,亲亲相护的关系网。朱熹在巡历中目睹了台州因灾荒逼税而导致民不聊生的惨状,了解到唐仲友大量贪酷淫恶、不法不公的事实,于是连上六札进行弹劾。但是,朱熹几次上劾唐仲友的奏状都被王淮扣留,隐匿未报,最后连朱熹本人也被催促离开台州,不准再查办此案。这样,由于王淮等人的庇护,唐仲友逍遥法外,朱熹的弹劾行动彻底失败。  ……

图书封面


 朱熹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本书叙述完整,对宋代理学的评论也是客观和正确的。对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本书具有很大的指导和学习的作用,而且文字优美易懂,思想清晰,给人回味无穷之感。的确朱熹作为理学的代表人物或者说是直接的创始人,对儒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四书五经从此正式成为我国古代的八股文,是后世学子学习的楷模和教材,朱熹一身治理的学术和当时宋朝科技的高度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所以用现代的俗语来评价他,就是即继承又发展了儒家思想,堪称一代大儒,在古代能和他齐名的人物确实不多。本书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和认识儒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     真的不错!
  •     虽然不赞成将儒家学说作为当世的治国之道,但通过本书介绍的名儒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觉得还是有益的
  •     偶然的机会,知道自己居然是朱熹的后代,怀着对祖先的尊重,认真看了这本书,还是比较客观现实的介绍,值得推荐.
  •     朱夫子,很厉害的人物,儒家传统文化流传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关键节点,值得了解。
  •     备用资料,以后学习。
  •     董仲舒、朱熹、王阳明是儒家学术转折关头的代表人物,不能不了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