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大师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文 > 最后的大师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
ISBN:9787530209813
作者:邢军纪
页数:491页

作者简介

这部传记作品是著名作家邢军纪应钱伟长先生之邀,在大量采访、阅读的基础上,历时十年创作而成。传主叶企孙在当今并无显赫的名声,但正是他留美学成归国后,以科学救国之心创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培养出王淦昌、钱伟长、李政道、华罗庚等众多科学大师,从而成为中国现代物理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的23位功勋科学家中,与其有师承关系的就有13位,如赵九章、王大珩、陈芳允等。
作品以详实的史料、优雅的文笔讲述了叶企孙先生辉煌而坎坷的一生。叶先生过人的才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拳拳爱国之心令人感佩,而其复杂多变的人生际遇在让人扼腕的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一种独特的版本。

书籍目录

引子: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第一章 穿青布长衫的日子
第二章 以科学为根本
第三章 小荷初露时节
第四章 点燃火种照耀中国
第五章 扬帆于滔滔学海
第六章 助推专家治校
第七章 刻刻不忘救国
第八章 “熊案”始末
第九章 特种研究事业
第十章 种桑长江边
第十一章 重回清华园
第十二章 在“文化大革命”的日子里
第十三章 最后的大师
尾声
结语

编辑推荐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李政道说“他决定了我的命运”华罗庚说“我一生得他爱护无尽”23位“两弹一星”功臣,大部分是他的弟子为什么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现在我们的高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生前数次向温总理提问《最后的大师》会告诉你答案

内容概要

邢军纪,祖籍河南临颍,1969年入伍,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军事文学创作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自1979年迄今已发表文学作品逾千万字。主要作品有:《疯狂的盗墓者》、《黄河大决口》、《商战在郑州》、《锦州之恋》、《第一种危险》、《北中国的太阳》、《中国精神》、《风雅大郑州》等。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奖、全军新作品一等奖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动荡不安的中国大地上,只要给他们一点点空间,中国知识分子能在石缝里栽下什么?  ——柴静 《而我却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叶企孙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陈岱孙清华大学是我的摇篮,而对我毕生道路有决定性影响的则是叶企孙教授。  ——王淦昌道及叶企老,不觉泪盈眶。  ——华罗庚我有很多老师,而叶企孙教授是对我影响最深的老师之一。  ——钱伟长叶企孙老师是我的老师,也是我老师的老师。我非常敬仰他,永远怀念他。  ——李政道

章节摘录

插图:我于1935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听他讲热力学课,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不带讲稿,在黑板上写的字和公式也不多,他话说得很慢,部分原因是他稍有些口吃。他慢慢地讲解课的内容,斟酌着每一句话里每一个字,在讲课的同时不断地对他所讲的物理问题仔细地分析和推敲,就像他也是和我们一样初次接触到这个问题,听课的同学也自然地受到他的感染而跟着他一起思考。当叶先生每次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或导出一个重要的公式时,我们都有像是首次共同发现这些结果那样的新鲜感,他的讲解总是非常清楚并且重点突出,有时他站在窗前无言地思考一段时间,同学们也都鸦雀无声地等待着。叶先生为我们“十级”同学开的课程特别多,按先后次序这些课是中级热学、热力学、理论力学和气体分子运动理论,偏微分方程是热力学课所用的最多的数学,但听叶先生讲热力学并不使人觉得讲了很多数学,相反,我关于偏微分方程的主要概念却是从叶先生的热力学讲课中得来的,现在过去了40年,叶先生所讲授的热学和热力学课程内容仍深刻地留在我脑子里。在理论力学课上,叶先生曾经谈到怎样对待做习题的问题,他说拿到习题看了后想一下,先理解解决的问题,再经过考虑知道怎样去解就行了,不必做很多的习题。我的理解也是如此,习题的作用只是帮助我们更深地理解课的内容,听课并不是为了做习题,做难题更不必要。在生活中真正遇到的难题是实际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需要一个月或半年才能获得解决。相比之下,通常教科书中的所谓难题,只不过是一种计算游戏而已。

图书封面


 最后的大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借着2011年4月24日清华百年校庆的机会,花了5元邮费得到这本免费赠送的书。之前,我并不知道叶企孙是谁,更不知道他从事的领域与我何干。也许是贪小便宜吧,书也是多看无害,便下单了。没想到尽是如此之快的到手。掂量着这本书的重量,感觉很沉重。似乎手捧的是叶企孙先生的一生。我想,无论是谁,都是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读懂的吧。除了大师,又即便凡人。
  •     一最早是在央视记者柴静的博客上读到关于叶企孙的文字,柴静在她的博客里写到:“回来的飞机上看书,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愣了一会儿,我不认识这个人,只是觉得很少见到这样恬静沉毅的脸,真好看。看完才知道,我们这些知道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的人,原本都应该知道他——他是他们的老师。……那是战乱烽火时代,但后来的重要科学发展所依仗的这些人,是他在那时满地焦土上栽下的桃李。——可是我为什么不知道他?”他叫叶企孙,她不知道他,我更不知道他。二后来,清华百年校庆,拉手网有了一本关于他的团购,于是下单,然后阅读。他是上海人,那个我们说起来就和“斤斤计较”这样的名词挂钩的上海人,出生与书香门第,于是从小就熟读了百书,只是这些书中,没有我想当然的科学,只是经史子集。然后他上了大学,是清华,不过十七的年龄,比如今离开父母的怀抱第一次人生远行的学子还小一些的年纪,他制定了他创立的科学会的研究项目:算学、物理、化学、生理、生物、地文、应用工业和科学史。没有他熟读的经史子集,只有还为当时人所诟病为后世人所推崇的各样科学。他讷于言,除了他的学问,他很难有滔滔不绝的时候。他制定的科学会会员守则只是:不谈宗教、不谈政治、宗旨忌远、议论忌高、切实求学、切实做事。简单的六条,被今天太过聪明也太过张扬的我们所鄙视,但谁又能说,不是这二十四个字鄙视着我们?三1918年,他留学美国,27岁后回清华执教,到如今依然会被人认为犯傻的举动,更何况当初,那个飘摇的民国。他知道自己选择回来是为了什么,哪怕他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什么。他很严厉,哪怕李政道看的物理书比他还高明,但实验不认真,依然只能得到83分;他很识才,哪怕历史国文满分数理化英语合计25分的钱伟长找到他要改读物理系,他也愿意指引;他很开明,我们熟知的熊庆来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其实是他拍板;他很谦虚,也更骄傲,他对他的学生说,我教书不好,对不住你们。可是有一点对得住你们的就是,我请来教你们的先生个个都比我强。他唯一的后悔,只是那个叫熊大缜的学生,国难当头,熊大缜要去冀中抗日,他只能准许,但他知道这个单纯的学生,没有任何政治的经验,终会被人诬陷。所以在熊走后,他一度神思郁郁、心绪茫然。国共联合抗日,熊被派进了军统的“技术研究社”制造TNT炸药地雷,那是熊最高兴的时刻吧,自己的知识能转化为砸碎日军火车的地雷。但终究,1939,国共关系恶化,熊被怀疑是国民党特务,未经调查,在押送途中被人用石块砸死。四建国,他在清华,依然诲人不倦,依然温婉如玉。如果,历史之后的事没有按照已发生的上演,是不是钱学森就不会在之后一次一次的问我们的各届总理:“建国后,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级的人物?”那一年,1968,因为曾经熊大缜的事,他被牵连。那是个没有道理的年月,所以他说的:“我是科学家,我是老实的,我不说假话”不算道理。然后是隔离,然后是审查,然后是入狱,出来的时候,他身患重病,小便失禁,双腿肿胀,神志已有些不清。只是,他爱学生之心,依然。一次钱三强在中关村的街道上碰到他,向他打招呼,他却说:“你赶快离开我,以后你见到我,再也不要理我,躲我远远的。”那个听风便是雨的年代,哪怕神志不清,他也不愿自己身上所谓的政治问题,影响到自己的学生。五终究,他还是去了,没能等到他的平反。身前,他神志清醒的时候,从未对人讲过自己的悲惨;死后,他已被平反的八十年代,清华要为他塑像,依然有人说:“你们要为这个人造像,我就尿它”。于是,一直到九十年代,一直到本该知道他的人都不知道他的时候,清华才在校园里立起了他的塑像。历史本不该是这样的结局,但历史偏偏是这样的结局,一如一部电影,一旦剪辑上映,哪怕再有硬伤,也只能刻成岁月轮回中不变的影像。合上书的时候,心里沉甸甸的,一如这本书的厚度,这本书的重量。大师无言,淡薄而平静的目光穿越历史,慈祥。也许,如今的我们,所有的惋惜、声援和悲悯,对他其实并没有意义。那些战火中播下的种子,那些犹如繁星闪耀在新中国科学史上一个个让人仰视的名字,足以说明他的理想和你我早已在这个沉浮的社会之中,丢失的在幼儿园就被告知的人的价值。1977年,在他离世之时,有关方面要求,所有报刊不予刊登。只在生平栏里留下:“叶企孙(1898年7月16日至1977年1月13日),男,汉族,物理学家,教育家,上海人”这样简单的文字。一如34年后,拉手网对这本书的团购,只要五元的运费,即可免费获赠此书。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巧合,与他相关的一切,都那么的平淡、静默却直指人心。只愿,这本无价的书,真的是无价,而不是在这个一切用金钱衡量的如今,代表了没有价格。也只愿,大师的无言,能给今天阿谀我诈的你我,留一丝温厚、一片清明。
  •     很厚的一本传记看下来,发现我不太适合读这身后传记类型的书,看到一段作者特别高调歌颂的话,我心里就会纳闷:因为作者也只是采访与主人公认识的人才得到的认知,有些更是与主人公泛泛之交,这样认知与事实上有了很多层的传递,作者更应该尽量去记录而不好再去评价什么。这也是我一开始极大兴趣去想要通过这本书去了解这样的一位大师,等整本看下来,对作者有很多意见而影响我对整本书的感知的有些“舍本逐末”的阅读体会。还是坚持读完了。对叶大师的生平有个基本了解,也很痛恨文革那段历史。套用胡适的话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许有更过的事实无法通过了解历史去还原,可还是可以在有限的信息里去学习总结。这本书里学到的叶大师的气度,胸怀和心态,估计在这样的功利性社会一会就被遗忘了,可因为有这样的作品,所以可以不断提醒我们去珍惜那些品质。所以是我太挑剔了,作者写了这么多的字,做了这么多的调查访问,我只随手翻翻,也一样随便去评论。好奇的Google了作者,有篇题为:十年辛苦为大师立传。又有大师的学生钱伟长推荐他为叶做传,这本书还是值得推荐的。我这样浏览一遍的读者自然体会不到很多深层次的情感,书里有很多细节很多主题,我只是初步了解,算对自己翻过这本书的一个交代,记录而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形容大师很贴切。

精彩短评 (总计94条)

  •     叶老才是真正的有科技背景的教育家。总是能够敏锐地觉察到世界科技前沿的最新动态并做出正确的的决定。如果说我国目前在科技方面在世界上还有那么点吧点不算太落后的话,很大程度上有赖此人。悲夫!斯人不再!
  •     今天中午在桃李园门口免费赠送的……额~~
  •     中国当今再没有大师问世,是制度?是思想?是社会体制呢?盼中国再能产生大师,再能有思想的盛宴。
  •     我喜欢的大师,学习小学了
  •     作者十年磨一剑,史料翔实,内容很多

    唯一的感觉就是夹带着站在清华的立场上说了不少东西
  •     本应该名垂青史的学术丰碑,可叹生不逢时,死于非命。
  •     清华百年校庆之时买了此书,很多章节片段让我潸然泪下,大师终究是大师。
  •     读那一代大师的传记,多半痛苦不堪。因为十年浩劫,他们与我们相隔不过百年,却似乎远在历史长河的另一头。邢军纪老师固然倾尽笔力,试图令我们一窥叶企孙先生的无私、爱国、伟大,但其中钩沉我们何尝不知?即使如此浓墨渲染,叶企孙、熊大缜、赵九章等等的沉冤,又如何平复?吾辈大概只能发奋图强,循着先哲们的足迹继续求索、前行下去了。叶企孙先生晚年指着范晔的《狱中与诸甥侄书》给钱临照先生看:“吾狂衅覆灭,岂复可言,汝等皆当以罪人弃之。然平生行己任怀,犹应可寻。至于能不,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知。”当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     叶企孙雕像现在依然静静矗立在清华大学,柴进做过两集纪录片《大师叶企孙》 100年前你不顾一切, 拯救这个愚昧落后的民族, 我们却因历史的脚步太快, 差点就把你忘却, 但愿不久的将来,盛世能如你所愿。
  •     此书初读前五十页还可以,但愈往下读愈有吃大人造奶油蛋糕之感。且不说过于讲究的文辞与叶先生风格不相称,仅是过多思想活动描写足以使本书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人物眉梢的轻轻挑动,恐怕当事人自己也多不会察觉吧。另外,随着内容的展开,文章也越来越杂散,读到中部甚至觉得此书或可更名为“由《吴宓日记》等看清华前期学人”。究其原因,还是作者对叶先生其人、其学、其精神、其对中国物理学的贡献提炼不够所致。不论怎样,还是要感谢作者花十年功夫将这样一位大学者郑重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期待有更好的关于叶先生的传记出现。
  •     没有看——帮同事买的
  •     49年后,再无大师
  •     了解一下那个时代有些价值吧,开卷有益嘛,离经典太远。
  •     大师隐于世,多多了解,很有意思。
  •     真正的教育大家,科学救国精神灵魂,中国人应该了解的大师。
  •     如题,除此之处,无话可说。
  •     被人遗忘的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对中国的科学发展和高等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教育家。是做学问人的楷模。值得尊敬的师长。
  •     为叶先生哭。。。。。。。。
    献身教育,一代师表!
  •     老板买了几十本送礼用~~应该是本很值得看的书
  •     可惜那个年代,淹没了这样的大师,从这本书中能感受到一代大师的风度,也让我们反思现在的大学教育,为什么很难培养出大师级的人物。
  •     作者未免太“文”了点
  •     这本书有很多描写的成分,类似小说,开始很纠结究竟是真的假的但是后来看了《一代师表叶企孙》很多细节都有佐证,安心很多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
  •     这是关于叶企孙的书,“最后的大师”多少有些哗众取宠。有一些清华初期发展的故事,还经历的西南联大时期。关于大师,不得不服,各面都是偶像,在书中是完人一般。 这本书内也有一些作者从资料上作出的发挥吧,可读性好了不少,不喜勿入。
  •     感悟大师,缅怀大师,期盼大师再现。
  •     书到的没有上次快,但包装很完整,拿着感觉很好。
  •     文中对熊大缜、李猛等事虚构和瞎编的地方太多,对历史不负责任,对当事人有所污蔑,令后人寒心!
  •     最近喜欢看些写民国时期人的书,总认为他们才有真才实学,事实上也是如此!
  •     这本书不错,写的听好的,而且有塑料包装,一看就是新的。
  •     书本还可以,到贷速度也快
  •     叶大师用自己高洁的一生塑造了一个人性的标本!斯人已逝,留下了一个让人扼腕的悲剧结局!
  •     一本值得人们深思的书
  •     他们走了,那个时代远了……看到叶企孙总会想到钱德拉塞卡
  •     不知道可不可以说太唯心了点~~
  •     新书到手,未开封。3 年多了。。
  •     真可以堪称伟大,现如今的伟大和他比起来都太逊色和渺小,这个传记肯定还原了很多历史真相,历史和政治啊,中国的政治啊,真是害了多少人呐,这样伟大的人物,当我们看着如今科学界那些风光人物时,有的留美有的效力香港、台湾、欧洲,可哪一位愿意留在大学里留在中国的科研里奋斗,这样的人多么可惜,还被人冤枉,看到后来连续看哭了两个晚上,这个是领导推荐看的一本书,我不知道他站在政治生涯里是怎么看待的,我只觉得这样的人很可怜,很多复杂的情感,为了更好的生活无可厚非,哪怕是杨振宁这些人你说他不爱国也不对,毕竟科学是不分国界,科学的贡献是为了人类,可中国的这个圈子不知道多么乱,再看文化大革命那段历史黑暗而可怕,该了解一下那一段历史就明白得更深刻了吧,毕竟挨整的人太多了,现在的中国已经进步很多了吧。
  •     清华百年,好像都没有提到叶企孙先生,这么一位大师,为新中国作出那么大的贡献,不应该被遗忘!
  •     前半部分,比后面的章节写得好很多。后面的问题没有写透,有点虎头蛇尾的,可惜。
    但仍不失为一本好书。让我们了解叶企孙的一生。不论他的一生遇到了多大的波折和痛苦,岁月和打击,永远不能掩埋他所散发出来的夺目的光彩,不是太阳的光芒,是清月的光华照耀着黑暗,给黑暗以光明。
    对叶企孙,只有崇敬和景仰。
  •     刚读到叶先生上大学的阶段,感觉此书更像小说,连父亲要责打时的话都能“复原”,感觉不真实,对于人物的内心感受、情绪描述得多了一点。也许只需描述经过考证的事件就可以了吧。
  •     据说是相当值得看的书。我信。
  •     钱学森问总理,为什么这些年我们不出大师,不出拨尖人才。总理让学者们讨论。周有光先生一百多岁了,没有糊涂,很清醒,他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是真不知马也。

    看看我们的大师的遭遇。
  •     我女儿有个非常棒的语文老师,经常推荐孩子读些经典的书籍,我很感激有这样的老师,来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这书灰常好。看着就很对味。详细的书评仔细看过再来评。
  •     非常值得了解的一段历史 想最后的大师致敬 总有一天 你会被重新写入历史书
  •     比较想了解那个时代
  •     装订有差错!书是好书!
  •     我老爸七十多了,是为大学物理教师,曾有幸谛听叶老授课。知道出了这书跑了几次书店未果。我帮他定了一本。爱不释手!!!我也看了,书不错,值得一看
  •     伟大科学家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这里没有写到点上。另外,对他晚年的凄凉没有说明“真正的原因”,对当时候“最大的犯罪根源”多有隐晦。
  •     有点儿做作,看着不是很舒服...
  •     值得敬畏的学者。知道了清华四大哲人:陈寅恪、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
  •     叶企孙真的是大师,但是你写成了清华斗争史和小说风是怎么回事。
  •     一代宗师,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竟然很久不为人知,竟然被称为是中国最后的一位大师,这是为什么?作者的结语里面的一句话也许可以借用:这就是我们中国,这就是我们中国!感到心痛!
  •     最后的大师
    我们还有大师么?我们需要大师不?
  •     在书店掠过的时候扫到此书,捧读,一饮而尽。后在卓越买来收藏,欣慰。开中国物理之宗的叶企孙,在被遗忘的角落里,颤颤巍巍的走来,又走去。见往昔而抚今,遐思甚切。自庚子赔款后美开教育之路以偿助或谋我,无论动机,溃乱之国于学术几接世界,当其时,鸿儒巨匠灿若星河,谓之大师者不胜数也。叹四九之后,某人某党为一己私利绝智弃德,斩文化之气脉,灭学术之精气,毁传承之根基。一穷二白。呜呼!
  •     深为大师的奉献精神所折服
  •     对于学物理的人来说,真的太浅了!
  •     到贷速度快。
  •     叶企孙,我还真不知道这位大师级的人物,看这本书,真是感到很沉重,为什么我们的国家会这样,我们的社会会这样,我们的人民成这样,我们的精神、理念成了什么样。书质量很好,包装也很好。推荐购买。
  •     从书中可以看到 大师所为大师,成功不是那么的简单,都是利用岁月来书写
  •     很值得一看的书,对于多多了解那个时代很有帮助。
  •     其实是没读过,就被人“借”走了,好在现在已经对这类书免疫了。
  •     写作业用的书。。。不为人所知的大师
  •     内容令人感动,值得一读!
  •     了解叶企孙是上海纪实频道制作的纪录片《大师》里。这位中国科学教育的奠基人的一生,巨大贡献与巨大悲剧,让人感慨地长久无语……该书作者很努力,其史料与背景是我最感兴趣的。怎么说也应该谢谢他——他有责任感。
  •     书不错,但装订有问题
  •     基石!大师!托起巨人之擎天之肩!真正中国之伯乐!却没有太多的人了解,听说。以前总是听说: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读后才真正明白了,原来也有: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雄起!读后欲哭之无泪,不禁骂一句:历史有时也会瞎了它的狗眼!
  •     这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估计中国有太多在那个历史时期被人为抹掉的大师了,应该是时候给这些大师们立传,让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我们近现代也有这么多伟大的人物,只有面对自己的错误才能更好的发展
  •     中国现代物理奠基,结局~~~~~~~
  •     还没看,但看包装很好
  •     聊胜于无吧。不过不喜欢作者的文笔。
  •     虽说是叶师的传记,可是对清华的斗争却着墨过多。整个行文也是想当然极多,还是那民族主义的老一套
  •     真正的知识分子并不多见,叶企孙当之无愧,历史如何改变和编撰,永远改变不了真的良心和道德。
  •     送货速度快,书很好
  •     书的质量很好,缅怀前辈大师,希望再出更多的大师。
  •     单论文笔作者写的有点拖沓,但能把那段史实重新完整呈现出来,还是震撼。最喜欢叶先生等人的日记摘引。想起《活着》里面富贵被强拉去征军一段,被卷入历史洪流里的人实在是无力而绝望。
  •     大师注定以悲剧收场
  •     有些精髓的书将伴我一生
  •     有这么多人不知道叶先生,但大家都认识他的学生,他的学生的学生。读此书,就像找到一个源头,下面的科学界泰斗,中坚力量的大都会从这找到起点
  •     千古, 顶礼。
  •     叶企孙最敬重的物理学家,清华的风骨
  •     看书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流下眼泪。在我们这个没有大师的现代,有幸借着这本书,回归到那个年代,那个弥漫着人文思想的年代。跟着作者的思路,去感受大师。看到叶老爱护学生,我感动的流泪;看到叶老与共同志向的学者探讨知识,我佩服的流泪;看到叶老在文化大革命中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打成反革命,我心痛的流泪……这位并不为世人熟悉的大师,却培育了华罗庚、钱伟长、李政道、陈岱孙等多位大师,可以说共和国物理系的基础是叶老一手奠基,却无奈最终的归宿让人扼腕。我们应该了解叶老,应该多了解这位最后的大师!
  •     叶企孙是大师,但是书不喜欢,因为主要就是抄的,没什么史料价值,感觉“小说”的话语感强烈
  •     大学的领导和老师们,都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很有收获!向叶先生致敬,向本书作者致谢!
  •     这是清华的原始光辉 现在已经看不清了 哎
  •     叶企孙和他的时代……
  •     没看完,感觉不够简洁客观。
  •     一本让人非常感动,感慨,感激,感恩的书。这样的大师今天没有了。我们错过了他,国家错过了他,也辜负了他。新中国送给中国知识分子的“礼物”太惨重了。这种“礼物”整整毁掉了几代人。一座大厦没有了根基,何来壮丽和坚固。
  •     这本书的质量很好 同时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看了之后能够启发大家很多。。
  •     不错 学到不少东西 我很喜欢
  •     吾狂衅覆灭,岂复可言,汝等皆当以罪人弃之,然平生行已在怀,犹应可寻,至于能不,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
  •     上学时借的第一本书,上课看完的,至此物理成绩一落千丈
  •     团购的时候5块钱买的,感觉超值!虽然没看完,但是对叶企孙的人格和治学精神有了大致的了解。
  •     难以企及的大师,传记用从头到尾的崇敬的口吻描述了叶大师的高大完美的身影。读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清华历史上的一些八卦
  •     对中国的大家有了一定了解
  •     以前是不知道有这么一位大师的。读了此书,方才晓得,叶先生是何其伟大,做学问当如叶先生。先生必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位榜样。
  •     中国的脊梁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