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情缘与晚境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文 > 胡适的情缘与晚境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807078234
作者:周质平
页数:346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通过胡适通信、日记等考证了胡适从1910年留学美国到1962年病逝于台湾的几十年间思想、感情发展。是一部学术性比较强的作品。作者通过对各种史料的研究,描绘了胡适与韦莲司长达五十年的友谊与爱情,他任职驻美大使时与罗维兹的一段交往经过,也讲述了胡适担任驻美大使期间的工作与贡献,他1948年到1949年间的动荡经历,以及他从1949年赴美到1958年回台湾期间发生的事,“胡适最后的家书”则考证了胡适生命中的最后四年。
周质平先生是研究胡适问题的专家,他的文章不但考证细致,分析独到,而且文字朴实流畅,是研究胡适作品中的佳作。

书籍目录

自序胡适与韦莲司:深情五十年多少贞江旧事难进而易退胡适的离乱岁月胡适的黯淡岁月胡适最后的家书在批判与辩护之间:胡适对中国婚俗的两种态度关于胡适学位的几件新材料《不思量自难忘——胡适给韦莲司的信》序跋

编辑推荐

《胡适的情缘与晚境》由黄山书社出版。

前言

《胡适与韦莲司:深情五十年》,1998年由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同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简体字本。至今已整十年。在这十年之间,胡适的婚恋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所出相关的论文和专书,不下十余种,而其中有关胡韦的恋情,大多是在我十年前旧著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但有些作者在原有的材料上,添油加醋,大事夸张附会,将这段感人的恋情和友谊做花边新闻似的处理,或进行道貌岸然的批判。此时将旧作再版,未尝没有是正视听的意义。北大版的《胡适与韦莲司》早在数年前即已绝版,购求为难。这次再版,增补了有关文章五篇,对胡适的情缘和晚境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多少贞江旧事:胡适与罗维兹关系索隐》一篇,是我和陈毓贤女士合作写成,初刊时,也以两人名字发表,收入此书,特别向毓贤致谢,并志两人合作的一段愉快经验。此文得以成稿,要特别感谢余英时先生的提示,及杜威研究中心提供材料。《难进而易退:胡适的大使岁月》一篇,所用多是胡适出任大使时的英文材料,及当时美方对胡适大使的评价,国内所出胡适传记尚无人用到这批材料。《胡适的离乱岁月》及《胡适最后的家书》两篇,以台北胡适纪念馆馆藏从未出版过的家书为底本,辅之以其他材料,对胡适1949年,及1958—1962生命中最后四年的生活有所论述。从家书中的琐细小事,特别能看出胡适晚年心境的寂寞和苦闷,以及他立身处世的原则。感谢胡适纪念馆提供原始材料,和柯月足小姐多方的协助。《关于胡适学位的几件新材料》一并附录于此,对胡适学位的“悬案”,提出一些佐证。《胡适的黯淡岁月》与《在批判与辩护之间:胡适对中国婚俗的两种态度》原附录在《胡适与韦莲司》一书之书后。最后一篇附录是《不思量自难忘:胡适给韦莲司的信》一书的序和跋,也可作此书的跋语看。为大人物立传,需从细微处着眼,方能看出大人物毕竟也还是凡人。但“凡人化”并非“庸俗化”,最近几年出版有关胡适婚恋的著作不少,但大多流于庸俗化,或小说化。更糟的是套用一些洋理论,然后在胡适庞大的日记书信等材料中断章取义,来印证洋理论的正确。这种割裂胡适著作来为洋理论服务的做法,是庸俗、媚俗之尤者,也是去胡适本来面目最远的一种取向。

内容概要

周质平,1947年出生于上海。1970年毕业于台北东吴大学,1974年获东海大学硕士学位,1982年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著有Yuan Hung-tao and the Kung-an School、《公安派的文学批评及其发展》、《胡适与鲁迅》、《胡适丛论》、《儒林新志》、《胡适与韦莲司:深情五十年》、《胡适与中国现代思潮》、《现代人物与思潮》,编有《胡适早年文存》、《国史浮海开新录:余英时教授荣退论文集》,译有《不思量自难忘——胡适给韦莲司的信》。

章节摘录

在爱慕与矜持之间细读了胡适在美留学七年相关的中英文材料之后,我可以很确定地说:胡适对与江冬秀的婚约,在留美期间,从不曾有过二心。韦莲司的出现当然是一个强力的引诱,但是这个引诱始终没有对胡江的婚约造成过任何威胁。胡适与韦莲司无疑的都深深地欣赏对方,爱慕对方,然而双方也都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关系只能止于朋友。但这样的了解并无碍于胡适对韦莲司表示爱慕之情。1914年11月26日,韦莲司在一星期以前去了纽约,胡适从绮色佳橡树街120号(1200akAve)写信给她:我亲爱的韦莲司小姐:你离开绮色佳已一星期了。我想你已安顿下来,并怀着新的精神和展望,开始了你的工作。上周四的夜晚,我深感怅惘,寒风吹落了窗前所有的柳条,竞使我无法为一个远去的朋友折柳道别。我甚至连照片都没有拍一张。我简直无法表示在过去几个月里:多么短暂的几个月啊!我是如何地沉浸在你的友谊和善意之中。我不知道在此邦我这么说是不是不合适:一个朋友对另一个说,她曾经是他最感念,也是给他启发最多的一个人,要是这么说有违此地的社交规矩,那么,我相信,这个社交规矩的本身是不对的。今天,我在你家吃了感恩节晚餐,我们都很尽兴。可是我也觉得很难过,在为你无法和我们共度。韦莲司夫人举杯祝愿所有不在场的家人和来客的家人,有的在古巴,有的在纽约和布鲁克林,有的在乔治亚,有的在苏格兰,也有的在中国。

图书封面


 胡适的情缘与晚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本书是课上老师推荐的,当时讲到有关胡适的一个正经话题,射手女如我想当然以为这是一本正经书。可是读完发现全书基本都是八卦@_@顿时有上了贼船之感。不过,这当然是一本正经书,正经的八卦书,按照我们老师的说法,就是恋爱史么。。。主角:射手男胡适博士,金牛女韦莲司小姐和双子女罗维兹童鞋。为了大家的幸福指数着想,我就不剧透了:-)顺便,对天枰男杜威有爱的筒子们在其中也能发现惊喜。
  •     就像是台湾的年轻人未必了解鲁迅一样,我们也不甚了解胡适如同隔着朦胧的山雾。这个儒雅的安徽绩溪人,百年之后在照片上是让如此我心仪。与鲁迅先生的铁骨铮铮截然不同,这个戴着黑色圆框眼镜的读书人总是显得那么宁静,仿佛他一生的气息都收敛着,不放肆,不张扬,只是缓缓地散发温情。从1917年留美归国,与陈独秀等人擎起新文化运动的大旗,凡32年间,胡适始终是中国学术界的中心人物,直至1949年之后,胡适在大陆的地位才被逐渐边缘化。但在台湾及国际上,他仍然是一个“教主”式的宗师人物,泽荫后辈,影响余波至今未泯。然而,终究让我感到愧疚的是,我对胡适的学问没有任何涉猎,倒不是有偏见,恐怕是早年的教育中,并不见得胡适是一个如何出类拔萃的人物,初中时看过的一本散文集,也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自此再也没有触摸胡适之文的温润。去年看韩石山的《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书名极是诱惑,但内容却丝毫无助于增进对胡适的了解。昨日看完周质平的《胡适的情缘与晚境》,终于得偿心愿,从侧面看到了一个形象丰满的读书人。如作者所言:“胡适一生最为人所乐道的一件事,既不是他的实验主义,也不是他的哲学史、文学史,或小说考证,而是他的婚姻。”其为人所重,不仅仅是因为其婚姻是一个新时代人对旧礼教的妥协和屈服,以及他反倒由此受赐得到大名声,更因为他在异国的一段情缘,历经半个世纪却始终克制和温存在友谊的界限之内,让人唏嘘却更加心怀怜惜。胡适生于1891年,卒于1962年,凡71年生辰中,自1910年考取庚款赴美留学,至其卒年,前后在美国共生活了26年又7个月。在他19岁以后的成年岁月中,有一半以上是在美国度过的。而那26年的历史,都与一个名叫艾迪斯•克利福德•韦莲司(Edith Clifford Williams)的女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从他的《留学日记》来看,在早期的留美七年间,胡适受教最大的,与其说是康奈尔大学或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毋宁说是韦莲司这个朋辈女校友。胡适对韦莲司的人品、学识和见解都曾三致其意,他甚至在1915年的一封信中称韦氏为“可以导自己于正确航向之舵手”,这对于自视甚高的胡适来说,是绝无仅有的。胡适留学期间形成的几个重要的思想如“容忍迁就与各行其是”、“不争主义”以及对国际事务的看法等,都受益于与韦氏的讨论;更重要的是,韦氏对于胡适产生现代妇女平等观,更是起到了平等的作用。在认识韦氏之前,胡适自称“惟昔所注意,乃在为国人造良妻贤母以为家庭教育之预备”,女子始终是“主内”的,而此后则一变为“今始知女子教育之最上目的乃在造成一种能自由能独立之女子”,从视女子为男性及后代的教育工具,而变女子为平等独立之人,韦氏对胡适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韦莲司对自己的评价却极其谦卑,自称自己“是一个极害羞的人,而实际上又没有任何重要性”。其父是耶鲁大学高材生,是耶鲁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教授,而韦莲司自在康奈尔大学受教之后,曾经迁居纽约若干年,从事现代艺术创作。她认为自己的“品位和想像超过能力”,因此放弃她短暂的艺术生涯,在1920年后受聘为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馆员,直到1946年。1960年,生计窘迫的韦莲司卖掉在康奈尔的久居,迁居当时的英属殖民地巴贝多(Barbados),并继续为康奈尔大学档案馆进行时断时续的工作。从起初的“良师益友”,逐渐变成胡适的倾慕者,韦莲司终生未嫁,这是最让人感动的地方。从1913年相识到1933年的二十年时间内,韦莲司也一直没有透露对胡适的爱慕之情。在她看来,胡适奉母之命与从未谋面的江冬秀结婚,是对旧伦理的屈从,但同时更增加了他人格的伟大。直到1933年9月,韦莲司与胡适的两次重逢才让两人的感情出现了转折。9月27日,韦莲司在信中对胡适表白说:“我想到,我会如此爱你……胡适,丰富的人生正等着我们去探索,我觉得另一个人生是该我们的——我是多么的愚蠢啊!我崇拜你超过所有的男人……”在9月25日,韦莲司再度在信中说:“昨晚(似乎已经很久以前了)我写道:‘喉管已被切断,唱你的调子是不自然的。我寄上僵硬的沉默——在虚空中,无声的喘息。’我想,并不是麻木让我此刻觉得平静,而是你的爱,胡适。”而与此相对的,是胡适对韦莲司的表白一直保持克制,始终在回信中不直接回应,而是以谦卑和理性防止自己越轨。留学时代的胡适明显是倾慕韦莲司的,而且这种情感直到中年也没有改变,只是他始终严守界限,宁愿让爱情被融化到友谊中,也不愿意让爱情的火焰燃烧了自己的清宁。这种态度,与胡适对待另外一位“绯闻女友”曹佩声也是很相像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韦莲司是更为果敢和坚决的,他对胡适的爱情终身不渝,胡适去世后,她还一直与江冬秀保持联系,要求为整理胡适的书信等资料出一份力。而胡适,虽然不能说是怯懦,但在外人看来,却终究多了一份过度的克制,仿佛任由这个遗憾继续,也让后辈们为韦莲司抱不平。来复述这本书的内容,在我其实也是有隐情,因为我总觉得韦莲司之于胡适,很像辉灵之于我,虽然辉灵竟然已经突然嫁作他人妇了。但这些,如同胡适的异国情缘一样,毕竟都成往事了,不堪追忆,只能当作一个朦胧的梦,在苦涩中念想岁月的易逝吧。
  •     曾经显赫的白话文运动领袖,一个外表理性内心丰富的多情种子,一段令人唏嘘的晚年凄凉经历。时代巨大变迁在一个知识分子身上投影,却又是用最生活的小事写就。我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在颠簸的车上,用了近一个月读完的,这样的路途是美好的。读了这本书,你会感受到,一个成为历史符号的人物,其实也是有血有肉的,有哭有笑的。他们,因平凡而伟大。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八卦我的朋友胡适之
  •     近代学术史常常一不小心就滑去掌故学了。
  •     很好的好书,不错的质量
  •     所谓的八卦。看得好快,看得好累。
  •     八一八胡适的情感生活,是件有趣的事情,此书讲情感而不流于低俗,可观
  •     “昔人已乘黃鶴去”!
  •     刚刚看了一少部分,作者文笔也不错啊。他们之间的感情让人感动!!!
  •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     这本写胡适的书基本是作者以前出过的一本书的再版。如今胡适又不像前几年那么时髦了,那怕是纪念五四九十周年,提到的人依然不多。时髦的学界永远关注最时髦的东西,可叹……!
  •     为文简洁明确,胜过某些大厚本的同类书
  •     曾经显赫的白话文运动领袖,一个外表理性内心丰富的多情种子,一段令人唏嘘的晚年凄凉经历。时代巨大变迁在一个知识分子身上投影,却又是用最生活的小事写就。我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在颠簸的车上,用了近一个月读完的,这样的路途是美好的。
  •     周质平先生的研究非常细致,文笔也不错。我喜欢。
  •     胡适的悲情,也即中国人的悲剧。胡适先生是位多情之人,在情缘上令人牵肠,但结局总是情不由己令人伤感。
  •     我们射手座就这个腔调~!
  •     要了解胡适,应该读一读。
  •     值得一读的书。多一个视角读历史书,有种新鲜感,很有趣;对历史的了解更全面了。卓越网购书,方便、配送快服务好,书的售价也便宜。非常满意。
  •     周质平老师系海外华人学者中研究胡适的权威
  •     胡适是个传奇,晚景亦令人生悲。
  •     本书是《胡适与韦莲司:深情五十年》的增补本,当年此书的意义在于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异国恋情。后来关于胡韦恋的论文和专书大多是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版还收了胡适与罗维滋的情事,及其中晚年的人生经历。被符号化的历史人物,真的是有血有肉、有哭有笑、有爱有恨的。
  •     还行,还会关注有关书籍。
  •     怀着一颗八卦的心读之……得到的是不止八卦的领悟
  •     翻译很烂,就是满足我的八卦心理。。。中国最帅滴淫 这三颗星是看在胡适的面子给的。书真是滥。。。
  •     情由史出,论从史出。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