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评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史地理人物 > 曾国藩评传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2
ISBN:9787801461759
作者:梁绍辉
页数:1134页

作者简介

民国初版期间,本书得到广泛的关注,并引起政客、学者、行伍们的强烈反响。都把曾国藩的人生哲学视为明灯一盏,能够照亮人生的旅途。本书自新中国成立后,首次重版并采用文白对照的方式,以便使读者清楚地了解曾国藩的生平事迹,掌握这位清代“中兴第一名臣”的奥妙,借鉴他的处世哲学。

书籍目录

上卷原序题记一、导言二、时代背景三、家世四、早年生活五、中年生活(一)六、中年生活(二)七、晚年生活八、个性九、思想之渊源十、思想之转变十一、思想之范畴十二、思想之体系十三、哲学思想十四、伦理思想下卷十五、教育思想十六、政治思想十七、军事学识十八、文艺批评十九、治家之理论二十、养生之方法二十一、曾公对于时人之叙论二十二、后人对于曾公之批评结论

内容概要

梁绍辉,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33年生于湖南涟源财溪之山陡冲。16岁进军大,因病退伍后从事地方教育工作,1957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科。毕业后从教十年,从政十数年,1980年改做出版工作,手创岳麓书社,主持制订湖南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5年开始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所著主要有《周敦颐评传》、《太极通书义解》、《历代帝王百人传》、《权力塔尖里的斗争》、《齐桓称霸》、《秦晋恩仇》、《中原问鼎》、《唐诗三百首补注》、《宋词三百首补注》、《元曲三百首补注》以及启蒙读物《三字经解评、《增广贤文解评》等;论文数十篇,《论舜帝文化》一文提出湖南永州为中华文明最早起源地的新观点,学界以其与黄河起源说等并列为中华文明起源六大观点之一。

图书封面


 曾国藩评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曾文正公传记我看过的比较好的有蒋星德,萧一山,刘忆江和这本,其中又以此本为最全面最好蒋星德,萧一山的曾国藩传篇幅很短,相当于梁任公的李鸿章传,但归纳的比较好,文笔也不错而刘忆江的曾国藩评传,基本集中于曾文正公的事功方面,尤其对其平定太平之乱,做了很详细的叙述和考证,对历史有兴趣的可读此书,笔法类似高阳。喜引原文并考据,而且是大陆建国后对曾文正公平定太平之乱予以直接肯定,对太平天国予以直笔否定的不多的书籍(其同类的胡林翼评传和袁世凯评传都值得一看)这本书由于成书比较早,所以引用的资料并没多少特别,然而大量的引用曾文正公自己的文章叙述,却更接近传主的真实,并且从纵切面和横切面等多方面对曾文正公做出总结,对其个性,军事,教育,文学,哲学,伦理学,政治等多方面做叙述。让曾公用自己的文字来体现自己的方方面面,阅后确令人感动万分字里行间,曾文正和当时的胡左等中兴名臣们确实欲以自己的身言力行来改造社会的风气,来复兴儒家价值观念及其制度。他们也确实达到了儒家以德治国的最高境界,然而正如美国学者的同治中兴一书中写到,“同治中兴的失败是因为近代国家的要求被证明是与儒家秩序的要求直接对立的。……中兴政治家和后来紧步其后尘的最后一批极少数真正的中国守旧派的选择是中国遗产。……对于同治中兴的缔造者而言,对儒教社会本质作出的调整是必定会产生效果的,但调整却不是避免灭亡的可行选择,而是灭亡本身。”在三千年变局的冲击下,依靠旧传统的道德修缮,而非制度性变革,这样的努力终究是要失败的,然曾文正公身处当时的环境背景,自然受到时代之局限性,无可后非,他一代人尽到了自己的努力,其人格力量永远令后人敬佩,尤其其自我完善的精神也值得中等之资的我们好好学习,每个人都可以从其言行中体会到其人格和精神力量的伟大。现政府不欲从体制上改革,近年来又大喊以德治国之口号,然当政者之人格力量不抵当年曾胡左之百一,又岂能成功
  •     此本评传的作者梁绍辉先生,是位七十多岁的老学者,也是岳麓书社的创办者。早年曾加入赤军“军大”,后因病退伍,转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由于受当局意识形态的影响,故于太平天国之千古劫运,备至歌颂,对那些神权独裁的元凶巨憝,皆取同情态度,并认为曾国藩一生事业,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使封建制度得以延续,严重阻碍中国历史发展,此种议论是红朝官方一贯的看法,当然不足取。但是,老先生既然人生经历上有一段不可避免的弯曲,持有此等看法也属正常之至,可贵的是他做了大量文献整理的工作,此书“重点在学术思想,概括较全,论述较深,把握较准,于零散中理其脉络”,读后,觉得内容简介中这段话,并非溢美之词。据说,梁先生为本书,于七十多岁时两次病倒住院,确实令人感动。本书的缺点是充斥着今人的意识形态话语和“事后诸葛亮”式的论断,以局外之人论局中之事,不知局中人的难处,往往过于苛刻。尤其是书中那种居高临下的语气,刮垢索瘢式的挑刺态度,在在多有,不胜枚举。例如说曾国藩是“时代落伍者”,不知道开眼看世界,一味卖国投降云云;说曾氏未能开眼看世界,比魏源徐继畲落后一个世纪(实际并非如此);曾氏考上进士后借拜客筹措路费,被说成是敛财;曾氏平定洪杨后裁撤湘勇,即说他还留用若干,且未处理好善后工作;天津教案是曾氏怕死卖国;曾氏在小节上是君子、在大节上是小人……。老先生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其治史方法和近代史观念,大概也是停留在几十年前。至于批评曾氏过于严苛嗜杀,则确是曾公白璧微瑕之处。行军作战,自然不能有宋襄之仁,但将一百多已投降之俘虏挖眼摘心,剜目凌迟;又或屠戮上万人,使城为之空,则未免过分。如王阳明虽为儒者,其杀降人,阉幼童,亦不人道已极。大概起曾文正公、王文成公于地下,其亦无可卸责吧。此书精华在后半部分,文献整理之功,提纲挈领之能,可称曾文正公思想的总结和初步导引。很奇特的是,前半部分的居高轻蔑、处处挑刺的语气,到了后半部分逐渐消失,文风归于平正自然。我猜测,这大概有两个原因:第一,写作时间也许有不同,前面一部分是较早写的;第二,前半部分涉及近代政治史,受到官方意识形态束缚较深;第三,曾文正公文章的蔼然长者之风,分析入微之谈,确有转移性情之力。曾文正公说:惟读书为换骨金丹。《中庸》说,惟天下至诚为能化,这本书也许是个佐证。
  •     让人想不到的奋斗,让人想不到的勤奋,这就是曾国藩,从来都不认为自己天资过人,踏踏实实,中国的圣人。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读过一半,前半讲述他的人生。语言文字很古,很多他书写的奏折,以及太平天国的倒流逆转。 后半本讲他的思想。 看完再加上其他的一点书,发现许多作者对他所做之事的解读实在不同。有点乱 但对这个人,了解更多了。
  •     好书
  •     一般吧,不是很好
  •     之前看曾国藩传记没有做任何笔记,只是被他的传奇故事所吸引,先睹为快。这本书恰恰弥补了。里面有丰富的考据还有完整的书信,作者的自我解读。嗯嗯,对他的思想体系又有了一个更深的体验!
  •     作者是何贻焜,不是毛泽东的老师兼朋友黎锦熙,黎锦熙只是校对者。 本书研究的框架不错,看目录即可知,只是研究不够深入,只能算是资料罗列。
  •     对传主揶揄不少,没有脱离共党的观念
  •     作为李合肥的老师,重道统而轻权术,略高一筹
  •     作品细节挺不错,可是观点多少有点片面保守,所以要是想了解曾国藩,感觉还是要读一读别家的作品。不过这本书真的很不错
  •     此书糟粕在于前半部分——过分居高临下,殊不自量。此书精华在后半部分,文献整理之功,提纲挈领之能,可称曾文正公思想的总结和初步导引。
  •     高中时借图书馆的书读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