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领袖首脑 > 毛泽东传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300070100
作者:[美] 罗斯·特里尔
页数:556页

作者简介

20世纪90年代初,《毛泽东传》前一译本在中国曾畅销120万册,这本书是新的全译本,根据斯坦福大学1999年增订版译出。
作者罗斯·特里尔采取了通常以叙述为主的传记笔法,但在史料甄别、背景分析和观点评价等方面,都经过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的经典之作。这本书不仅体现出作者对于历史事件高度的敏感性,而且也渗透着政治学视角的理论穿透力,对于人物的情景分析更使历史出神入化,引导读者体味“故事”背后的时代困惑和制度机制,把毛泽东丰富的情感与的挑战性的理论创造联为一体,从而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壮观图景。书中配有大量图片,使历史以真切可感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书籍目录

序曲
第一章 少年时代(1893--1910)
第二章 为何求知(1910--1918)
第三章 京沪天地(1918--1921)
第四章 组织(1921--1927)
第五章 奋斗(1927--1935)
第六章 未来在握(1935--1936)
第七章 抗日(1936--1945)
第八章 圣人(1936--1945)
第九章 成熟的桃子(1945--1949)
第十章 “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1949--1950)
第十一章 改造(1951—1953)
第十二章 建设(1953—1956)
第十三章 疑虑(1956--1957)
第十四章 修补体制(1958—1959)
第十五章 苏联与超越(1958--1964)
第十六章 退却(196l一1964)
第十七章 乌托邦之怒(1965--1969)
第十八章 蛲蛲者易折(1969—1971)
第十九章 尼克松(1972)
第二十章 残梦(1973--1975)
第二十一章 强弩之末(1976)
尾声
后记
注释
译者附言

编辑推荐

   其他版本请见:毛泽东传(名著珍藏版)(插图本)   《毛泽东传》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的最被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自1980年出版后,被翻译成至少8国文字,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中国曾畅销120万册。作者根据近年来得到的最新资料,在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增订版。相比第一版,新版增加了很多新的材料,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最新编辑和研究的成果。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作者据此对书中关于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活动的叙述进行了大幅修改,全书章节增删篇幅甚至达三分之一以上。

内容概要

罗斯·特里尔(Ross Terrill),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与国际事务教授,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大西洋月刊》编委,美国政治学协会会员。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部杰出的作品……对中国最伟大革命的历程、动机和主要活动做出了卓越的叙述性的解释。  ——费正清  特里尔的书一贯读起来轻松……充满冷嘲热讽或者有趣的观察和例证……这在令人印象深刻的对毛泽东的行为举止的本质介绍中得到有力的证明。  ——史景迁  特里尔是一个传记天才……他对毛泽东形象的真实刻画持续不断地、令人着魔地贯穿于全书的始终。  ——《休斯敦纪事报》  特里尔的杰出天赋在于他能够将学者的研究与新闻记者的绚丽多彩而又优美自如的笔法很好地结合起来。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对于了解毛泽东和最近这个世纪的中国发生的事件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是一部迷人的作品。  ——《芝加哥太阳时报》

章节摘录

   八七会议   陈教授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1936年,毛泽东提起与国民党合作曾遭受重大损失时,严厉指责了陈独秀,可他却没有责备斯大林,斯大林才是更大的罪人。   毛泽东对两位共产国际代表的评价也相当尖刻。“鲍罗廷站在陈独秀右边一点点。”事实确也如此,鲍罗廷信任国民党的时间更长。对1925年起就扮演着一定角色的印度人罗易,毛泽东的态度也不温和:“他站在陈独秀和鲍罗廷两人的左边一点点,可是他只是站着而已。”这是很公平的评价。罗易的激烈言辞当然无助于只顾自己利益的莫斯科对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革命的指导。*   如果罗易的回忆值得相信的话,他和鲍罗廷都发现毛泽东是一位不可思议的人物:“我在汉口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当时午夜刚过,我们正在政治局热烈地讨论问题。鲍罗廷也在,坐在我身边。一个高个子走了进来,步伐沉着且显得高傲。他脸庞黝黑而宽阔,高高的额头上长长的直发向后梳卷。‘毛泽东。’鲍罗廷悄声对我说。他没有注意我,也没有注意权重的鲍罗廷。我们两个外国人对视了一眼,鲍罗廷又悄声地对我说:‘这个人很难对付,是个典型的中国人。’”Roy in New Republic,9/3/51。   在作回顾时,毛泽东说国民党“是一架空房子等着人去住”,而共产党人“像新姑娘上花轿一样勉强挪到此空房子去了,但始终无当此空房子主人的决心”。   毛泽东转向了左边,像后陈独秀时代的所有其他中国共产党人一样,他转向了枪杆子。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他最后完全抛弃了国民党,“国民党的旗子真不能打了”[49]。他在为秋收起义作准备时,从长沙写给共产党总部的信中有这么一句话。[50]   在土地问题上他仍持激进的观点。   起义暴动起而复灭,就像放很多爆竹一样。毛泽东并不比其他的人做得更好,这不仅是因为毛泽东的新的左派观点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他沉迷于国民党太久,再说农民军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创造出奇迹),同时还因为瞿秋白的左派观点也摇摆不定。   瞿秋白想要从城市开始,毛泽东则仍然坚信中国革命的重心在农村;瞿秋白认为群众暴动的浪潮会给左派增强实力,毛泽东则在谋划通过有组织的行动用枪杆子夺取政权。当时他与瞿秋白若即若离。   骰子掷出去了。毛泽东发动了他的秋收起义。一天夜里,他在长沙郊区召开会议进行部署。他设计出自己的新旗———这使党中央大为恼火———旗子上是斧子、镰刀和五星。他通过遍布湖南的所有的老关系,举行起义企图最后攻下长沙。   按照毛泽东的要求,由何长工等人设计制作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红底象征革命,星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镰刀斧头代表工农群众,表明这支军队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   毛泽东占领了江西边境上的东门市,取得了几次小规模的胜利,但很快连连失败。事情变得一团糟。毛泽东的部队是乌合之众,有的人后来甚至相互火并。经过夏天的镇压,革命的群众基础被削弱了。(5月以来,湖南共产党两万多名党员有四分之三遇难。)再看到他以前建立的工会、学校及遇到除死亡和逃走的以外的很少几个人,毛泽东像是做了一场噩梦。   在1925年至1926年间,群众运动处于高潮时共产党非常谨慎。到1927年年中,当群众激情渐减时共产党却迸出激进的火花。对20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来说,第一步就是一个悲剧。   共产党总部的混乱仍未止息。毛泽东在他的整个起义过程中一直在与党中央辩论。中央认为毛泽东太热衷于军队,不相信群众。当事情变得糟糕时,他的部队又被指责为“自找麻烦”。   毛泽东在答复中指责中央“忽视军事而又希望群众性的武装起义的矛盾政策”,这导致配合不密切,使起义缺乏湖南以外的支援。   最后,不是长沙被攻下,而是毛泽东被抓。   在去衡阳[51]招募矿工参加他的部队时,毛泽东被地主的武装民团抓获。民团奉命把毛泽东押到总部去处死。快接近院子时,毛泽东沉着机智地想好脱身之策。他先是把从别人那里借来的钱用来企图贿赂押送的士兵以便脱身,但这一计策明显的无用   ……

图书封面


 毛泽东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5条)

  •     虽然人已故去,虽然浑身冰凉,血脉停止了搏动,但光线并没有暗淡,热情并没有冷却。毛泽东——这个无与伦比的名字,就是一个名族和一个时代对自己的宣告:我只选择能够让我接受的伟人。也就是说,一个领袖要获得合格证书,只有当他的人民热情地吸收了他,正如大海吸收河流一般。然而,人民在吸收领袖的时候,在热情之上,还有理智。人民把即将成为领袖的人带入时代的考场。人民对他说:“你是不是想成为一个我们心甘情愿地服从你的人?这是属于冒险者的身份,要么辉煌的载入史册,要么被捆绑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你是否具有冒险的勇气?路上到处都有历史鄙弃的遗骨,也遍布丰碑和纪念堂,你将得到怎样的结局?你熟悉这个名族的生理、骨相和习性吗?你属于全体人民,还是属于某个宗派或者团体?你是否具有高尚的大德大义?你能够以仁慈的爱待你的人民吗?你能把贫困变为富有吗?你能够率领你的国家与整个时间并肩前进吗?人民还问了许多······在众多的被试者中,站着蒋介石,陈独秀,张国寿······经过反复筛选,人民接受了毛泽东。让站在前排的退到后面,让在后面的在前面引路,这就是人民在选择领袖时的特点。一旦选择了称心的领袖,人民遍自愿地服膺于他和他的思想。许多人靠权谋和机遇为自己争夺到领袖的地位,但人民并不悦服。这真是一个奇迹,当一个人已经浑身冰冷,已经没有了脉搏,生命已经结束了26年之久,依然有成千上万的人把他当作自己生命和灵魂的组成部分,祭尊他,颂扬他,甚至严格地遵照教诲做事为人(不论是虔诚的还是实用的),即便受过他的伤害的人也把他看成是一种骄傲和自豪(甚至承让他的伟大)。毛泽东——这个名字已经在民族心理中形成了一个化不开的情结。从韵山意识到延安,井冈山和西柏坡的精神中,我们到处可以感到毛泽东情节的作用。毛泽东情结,构成这个致密情结的因素中感情和理性的成分各占多大的比重?对于一个民族的未来的命运,因故去的领袖而凝聚的这个心理结,究竟能够到什么样的作用?能够产生一种新的道德的准则和规范吗?能够因此而形成一种永远的具有毛泽东特色的文化形态,如同孔子,圣人般的影响中国几千年吗?人民对毛泽东的爱戴不少凭空而来的。毛泽东的智慧,胆略,对民族的贡献,给人民带来的具体利益,那真正是前所未有的。后来的神话,也不是偶然的,有必然性。传统的对权威的依赖心理和毛泽东本身的魅力,这两个方面构成了神话的基础。所以,用历史的眼光看,对“文革”,不能把全部责任都推给毛泽东。也不能责怪人民,从情感的角度看,因为真诚,神话就显出美学的意义。历史从不走捷径,该经过的阶段它一定要经过。无论谁都不能避免历史的局限性。让喊民主喊的最响的人坐到这个位置上来试试,一个得不到人民拥戴的人如果居于领袖地位,他靠什么巩固自己的地位,可想而知。《沁园春·雪》下阕: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略输文采!中国诗词的最高峰是李白。李白仰望着秦始皇,恭维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能够俯视秦始皇的只有毛泽东。特人易得,伟人也并不少见,但诗人兼伟人,则千载难逢。毛泽东淡淡的一句话,震撼了这座数千平方里的冥城,兵马佣军团垂手而立,地宫下水银的百川江河波涛平静了,始皇大帝幽灵惊恐万状······夸张也罢,感觉也罢,毛泽东的气魄是空气绝后,无与伦比的。在人心中,一位现代伟人征服了一位古代帝王。第二个“略输文采”的是汉武帝刘彻。他“废百家而独尊儒术”,钦定儒学为中国唯一的正统思想,虽然这也是为了维持帝王的一统江山。秦始皇从疆土上统一了中国,汉武帝从灵魂上统一了中国。从此中国人被称为汉人,中国字被称为汉字,中国语被称为汉语。后代帝王总有超越前代帝王之处,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发展的,这样规定的:帝王越伟大,时代越辉煌。人民的伟大只是在“五·四”以后,才真正显现出来。4亿5千万中国人,同心同德地跟着时代的脚步去为自己主沉浮,爆发出翻江倒海,改天换地的力量。借助人民的力量,历史否定了君王,展示了它的本色:人民越伟大,时代越辉煌。让我们沿着《沁园春·雪》的历史线索,继续寻找。百代英主,千古一帝,李世民当之无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也许正因为如此,使得唐太宗在政治,军事,法律,经济,文化,民族事物和外交关系等广阔的领域中,树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至今,中国人谈起大唐帝国,依然掩饰不住骄喜之态。唐太宗,历史没有忘记你,你所有的功绩都已载入史册。你的话语,至今对后人仍有深刻的启迪:“人君依靠国家,国家依靠百姓。刻薄百姓来奉养人君,就像割身上的肉来食用,肚子固然饱了,但身子也完了。人君固然富了,但国家也就亡了。所以人君的灾祸,不是来于外面,而是由自己造成的。”警世箴言,震耳发聩。还有一段话,更为精辟,更为坦荡,宏阔,发人深醒:“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番话,唐太宗说不出来。唐太宗的谨慎箴言是开导后代帝王的。这番发人深醒的教诲,出自毛泽东之口,是一个执政党的立国之本。有一个荒谬而真情的传说:毛泽东已经转世了······希望毛泽东永生,憨厚,善良的愿望可以理解。毛泽东身前,人们祝福他万寿无疆。毛泽东去世后,人们又期盼他的再生。但人们是否想到,毛泽东原本就没有离去,他只是走入民族的灵魂深处,稍稍休息了一个时代。为这个政权劳累了一生,他实在需要休息一下了。人们正在忙忙碌碌地进行着改革,他老人家不愿让人们分心。历史的复活其实是现实的需要,人心的依赖。毛泽东在今天的存在已经不是一个物质的人了,他早已转换为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理想的寄托。还是那个简单的道理:信则有,不信则无。只要你心中有毛泽东,毛泽东就永远活在你心中。
  •     虽然所读《毛泽东传》的版本并非老师推荐,但是特里尔版所呈现的毛泽东也足够客观。其实,我们这代人的成长过程,多少还是保有着一些革命式的阶级斗争色彩,虽然相较于长者,程度远远未及,却不可否认。所以,每个中国少年,哪个不晓得他呢。但是,你真的了解他么,或者说你的了解足够接近真实吗。少年的反叛少年时期的经历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虽然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但是毛泽东可以说在成长过程中,衣食无忧,没有过什么受苦受穷的坎坷,这就给他积累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思考和观察,阅读为他日后的崛起打下了夯实的基础。特里尔告诉我们,毛泽东和他的父亲毛顺生的关系式紧张的,原因在于父亲是一个吝啬的富农,对待毛泽东的态度用“养儿防老”这个字眼儿再贴切不过,送毛泽东上学读书时为了帮助自己打打算盘记记账本,完全没有“学而优则仕”的寄望。但是,知识的海洋对于毛泽东而言一发不可收拾,犹如精神鸦片,引领者毛泽东不顾父亲的阻拦从小山村挺进了湖南长沙。无论从精神气质上还是言谈举止上审视当时的毛泽东,尽管他肚子里有墨水,在长沙他依旧显得很农民。在长沙一师读书期间,父亲是不怎么提供学费的,靠亲属靠同学的接济成了家常便饭。读书期间,毛泽东的反叛精神进一步得到展现,和老师、校长吵架,对不公平的制度提出质疑,思想自由,行为独立,放到现在来典型的一个思想上的“坏学生”,但韩寒高中时代又何尝不是呢。“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毛泽东学生时代喊出的口号,活脱脱的一个激情少年形象。我认为,毛泽东的反叛基因来自于童年时父亲对他的施压,成型于少年时期的大量阅读、观察、思考。反叛不等于背叛,背叛往往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脚的,反叛其实是基于认真思考分析之后的批判,是有进步性的。毛泽东身上的这种气质来自于跟土地和农民的接触(这种接触的姿态,既不是放下身段和他们一起受苦、愚昧,也不是高姿态地喊几句辛苦了的口号,而是欠下身子倾听并为止呐喊),虽然在农民圈儿里他是个富二代,但是对贫穷和苦难的怜悯,使他更接近事实的真相,这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基因。毛泽东的品行和行为,拿到现在来说都是时尚。大家现在对壮游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向往,但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经常干这种事情。他善于走访,调查,以取得第一手资料,而不仅仅是死读书和遵从教条,这一点在日后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职业的多重性毛泽东的职业生涯富于浪漫色彩。学生时代,他是核心是灵魂,是学生领袖;青年时代,开设各种教育机构,普及文化知识,是教师;各种思潮、事件此起彼伏时,他作为媒体工作者,是编辑,是新闻评论员,是鲁迅式的思想斗士,更是实地调查员;在北京的短暂岁月里,做过图书管理员,听过胡适的课,为梁漱溟找过书。乱世出英雄,动荡的年代,毛泽东的职业也跟着动荡,被追捕被通缉也时有发生。当然,还有一个重要身份,就是毛泽东是一名共产党员。在早期的中共组织里,毛泽东绝不是什么关键性人物,甚至经常违背组织指示,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共党员。我们知道,来源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和颇具里程碑式的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指引,但是早期中共高层却当成了模板,组织工人罢工、起义,还是在自身没有话语权的城市中和统治阶级硬碰硬,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死定了”。这时的国民党走的也是基本上这条路,但是人家多多少少有军队啊,你中共有啥啊,最后不得不和人家搭伙过日子。真正的继承中共在城市也大大小小搞了不少起义,但效果甚微。毛泽东就有意见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知道毛泽东可是个实践家,他实事求是,用数据用事实说话,这绝对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西方工业化程度很高,要革命的话,当然是工人阶级,但挪移到中国就行不通了,农民阶级才是主力,工人阶级的力量很薄弱。而且最大的问题在于,工人在城市,农民在广大的农村,偏偏城市最难攻克,偏偏要用最薄弱工人阶级去挑战强大的城市壁垒,偏偏忽视了最具革命力量的农村、农民。作为一名党员,毛泽东似乎不太听党的指挥,但是他却通过组织工会、开办夜校,发展和培育了大量的农民党员。如果说,文人学者天生就富于激情和理想,那么他们似乎是革命的最佳人选了;如果说,革命是希望和理想的产物,那么仅仅靠激情和理论是不够的;事实胜于雄辩,从梁启超到孙中山,再到陈独秀以及早期中共高层,我认为他们失败的原因还得加一条,就是没能实事求是,重理论,似乎这是文人富于激情而附带的天生瑕疵吧。他既是个理论家(爱读书),又是个实践家(善于调研),既是文人又是武者,而不仅仅是动动笔杆子。这一事实,在遵义会议之后,显而易见。插一句,我至今认为姜文的《让子弹飞》是在向毛泽东致敬,霸气外露。——“主席的崛起,是由于他专心致志和坚忍不拔,因为他把某些简单的心理和社会真理付诸行动”,特里尔的原话。女权主义者 伟人的情感路毛泽东青年时期就曾提出过解放女性的主张,痛斥男女尊卑观念,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孔子排斥的外延。因此他日后则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由,而他本人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会有女人的支撑,显然毛泽东不只有一个,但是是不是三个人都起了良性作用呢。杨开慧和贺子珍应该还好,江青似乎后来产生了副作用。在这方面,特里尔这本书显然讲的不够全面,要想深入理解,还需参考其他资料。权利的诱惑 历史的双刃性“蒋介石只是在对付相继而来的每一个危机的范围内表现出精明,但他没有宽广的视野。毛泽东是一个以研究过历史的人的长远眼光看问题”,特里尔原话。显然这是在夸赞毛泽东深谙历史,富有远见。但是,历史有善有恶有权谋有诱惑,毛泽东不仅仅吸收了良性的历史经验,无形中也无法摆脱权力对他的诱惑。读过《明朝那些事儿》第一卷,觉得他和朱元璋颇有几分相像,开国大典之后,面对毛泽东的,不仅仅是百废待兴的各项国家建设,还有来自内部的派系对峙、权力之争等待着他。
  •     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反抗精神、思考方式偏执、热情求知、充满信仰,这点和乔布斯的少年有点相像。正像一句话“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偏执狂” 。一方面他们自信,相信自己的观点,即使大部分人都在反对他。也就是说,他心里认定的东西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心不改变,心动就会一如既往。毛泽东青年时代就认定农民对于政治斗争的重要性,而且一生都在坚持,即使有一段时间他被排挤、被停职、被软禁,但他一直都在坚持。毛泽东是伟大的,伟大之处不光因为他是一个政治家,而且是一个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第一个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这和商鞅提出的中央集权制和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的意义几乎一样,前者是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制度基础,后者是西方现代国家的基础。而另一个伟大之处在于毛泽东的手段,虽然中国历史上很少讲,但是毛泽东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经历了无数的权力斗争和生死抉择,有一段时间他在井冈山领导着一群好汉过着像水泊梁山一样的生活,还遇到过几次刺杀,刺杀失败之后他愤怒的杀了一帮人。权谋之术应该登峰造极,这和电视里演的甄嬛传琅琊榜不可同日而语。还有他的军事才能,来源于中国文化,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在人群之中,总有一些人擅长读书,一些人擅长运动,一些人擅长说话,而有的人擅长打仗。毛泽东也是平凡的。第一次去北京的时候,产生了深深的自卑。他也曾体会爱情带来的美妙,可能有些时候他也会觉得爱情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事情吧。曾因经济拮据、爱情而没能出国留学,心里一定充满了遗憾与决心的矛盾。他也曾被排挤,黯然失色的游历中国的大好河山,就像被贬失意后的李白苏轼一样。这本书最大的有点,就在于他是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毛泽东的一生。大概受中国式的历史教育影响太深,过去往往不能正确的看待毛泽东。要不就觉得他是一个伟人,要不就觉得他是一个被宣传出来的伟人。其实跳出思维里现有的认知。一个从最底层成长起来的开国领袖,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一个提出全新思想的哲学家,一个会吟诗作赋饱含情怀的诗人,四者合二为一,这在全世界的历史上都很难再找出第二个。确实应了那句话“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他确实是胜过了他们啊。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作为国内最受欢迎的书,内容肯定是经过当局挑选的,而且译者在最后也承认了对本书有过增删,不过再好的书也有片面性,对于这样一位人物,单单这样一本书是不够的,就当是入门吧。 最后吐槽一下翻译,我觉得原文应该写的挺不错的,本书有两位译者,一位负责一二章和结尾,另一位负责其余部分,不部分翻译都惨不忍睹,我明显更喜欢第一位,尤其是结尾,总结得棒!
  •     这本书客观中肯地描述了毛泽东的一生,给我们带来了独特的思维。说不定通过这本书可以得到宝贵的人生经验。
  •     2016,我觉得这本比迪克威尔逊的区别在于,一来他引了很多诗词来表明毛当时的心态,二来站在全知视角也没什么,我们读传记就是要结合前后的历史时期来读的
  •     儿时背过很多毛泽东诗集,那会年少,就算理解意思也并未惊叹。如今再看,那气吞山河的豪迈大气,和换了人间的勇气和自信,才让人真正感叹。他是真正的思想家,以及从小自律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酷爱读书的伟人。也许在他的世界,感情才是第二位,也或许,从未有人真正了解他…………………… “毛每周解一次大便也是值得庆祝的大事”
  •     这个版本一般般。
  •     视角独特,值得一读!
  •     写的不错,很快就读完了!毛泽东的心里米希尔都有!很喜欢的一本经典书
  •     解放了9亿的中国人,在混乱中诞生,在战争中前进,战争战略的明见者,只是他还没有做好管理一个偌大中国的准备,经济政治文化企业工业,但他终究是一个明白的领导者。一代伟人的胸怀是多么的大啊
  •     一般可以吧没有说的那么好吧
  •     大学读的,记得最清楚的是最前面对毛主席家乡的描述……
  •     好书准备好好研究伟人的光辉思想
  •     一部近代史
  •     更深的认识
  •     在八公山上的节令,这本传记也有列入禁书的资格吧。
  •     此人有天使的基因也有魔鬼的基因,具备极好和极坏的天赋,可怕之人。
  •     东哥我偶像 五星给东哥
  •     据说还是西方最畅销的毛泽东传,感觉实在言过其实,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很不清晰,文学化。对历史人物的心理分析更不靠谱,没有证据就是瞎猜。传记还是老老实实分析重大事件的好。
  •     1949年之前的毛泽东写得很精彩,有血有肉,有伟大,有瑕疵。1949年之后的毛泽东写得让人看不懂,不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也许是翻译的问题,按照英语的语法来翻译,让人看不懂。 资料不是一手的,作者想在毛泽东传中表现出一种跳出主观超客观的旁观者来描述毛泽东,但是她站得太远,看不清楚,所以让读者更加看不清楚。
  •     比较客观
  •     写的比较客观。
  •     太祖的一生,是轰轰烈烈的一生!
  •     第一次认真完成课外阅读的作业,虽然我觉得自己读完书啥都不记得了~
  •     垃圾洗脑书,避重就轻,不值一读!!
  •     这本书是毕业上班后读的,十一回家的路上读了一路。毛泽东性格里面的猴性,但是描写的不够细节,很多事情还是没有揭秘
  •     1.西方人写的,翻译过来也不接地气 2.因为是公开发行,内容肯定是有删减 3.没有自己独到的材料与见解
  •     貌似初中时在家里翻到 一不小心读完了
  •     你们看这本书笑没?我一直在笑啊。很多以前模模糊糊的东西,现在看明白了,比如勾心斗角,比如被架空。作者说他像杂耍艺人在空中处理好几个球,我喜欢这种表达方式,把遥远的历史拉到喜欢娱乐的我们面前。 看完以后,对我国的政治形式都比以前懂了。
  •     比较详实的记录了毛的一生
  •     书是不错,送货太慢了。
  •     对于海外毛学不能要求史实准确。
  •     不知道看的是不是删节版,作为一位外国作家,和毛有如此深入的友谊,很多东西还是写的太潦草。其实读者并不笨,也想看深入一点的东西,外国人终究还是比不过中国人来描写自己时代的伟人,可是谁敢?谁能?
  •     正在看,有一些新意
  •     为了毛概课看的。。
  •     随着一句“毛泽东时代结束,邓小平开始”本书结束,就像一个时代戛然而止。
  •     很多小细节 史料整理都很珍贵 细节还是少了一点 可能篇幅所限吧
  •     一直喜欢看关于毛的书
  •     前半段仿佛指环王 后半段宛如纸牌屋
  •     很饱满
  •     比较全面地认识了这个中国的伟人,从一个外国作家的作品中。
  •     写的最好的毛泽东传
  •     作者应该是个毛粉,毛确实有其伟大之处
  •     从历史教科书中醒来。
  •     啃啊啃啊啃了好久,很多新认识,不错。
  •     略显吹捧
  •     翻译腔,文学性,看着玩。
  •     2017年第一本书,其实是想轻松一些。
  •     相对比较的客观公正!但是读起来感觉有些地方很混乱,让人摸不着头脑!
  •     特里尔的《毛泽东》相对而言比较中肯,不过这中肯不中肯也不好说。对于一个充满争议性的伟人还是谨慎点好。毛真是难得的时代豪杰,匡扶大厦于既倒,估计他对心理学研究不浅。前半生的开挂恰为建国后的种种时代悲剧埋下伏笔。
  •     第一次认认真真的去了解毛泽东,的确很伟大,但是,,,
  •     前日金一南教授授课时提到毛泽东前后八次被党内处分,但屡败屡战,绝不放弃,最后都能证明处分他的人是错的。隐约觉得毛和马爸爸都具备同一种特质,就是习得性乐观。具备这种特质的人韧性足,成功后外人会评价他具有不寻常的强大意志力。而实际上,这种乐观是可以后天习得的。
  •     碎读。抓住
  •     吾即宇宙
  •     通过很多细节描述让毛的形象生动的展现了出来。
  •     觉得还是不够客观
  •     看完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