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真言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佛陀真言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9
ISBN:9787532625444
作者:佛光星云
页数:700页

作者简介

《佛陀真言: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上中下)》上册为社会议题探讨,此类别收录了大师八篇言论,包括有大师对环保、经济以及自杀的防治与女性问题等提出的应对之道;中册为族群伦理探讨,此单元有八篇大师精彩的论述,大师提出对族群、对宗教之间,对人生、对家庭、对青少年教育,乃至对杀生以及生命教育的看法;下册为生死关怀探讨,此册辑录了八篇世界各地的座谈纪实,从这些对话中,大师从佛陀的言论出发,提出个人体验与看法。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佛陀的说法,皆为针对人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予疗愈为目的;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书籍目录

上册   同体共生 慈悲护生——佛教谈环保   护持帮助 欢喜和谐——佛教谈伦理   自许净莲 污而不染——佛教谈社会问题   珍惜生命 给人希望——佛教谈自杀   取财有道 开源节流——佛教谈经济   仁政王道 爱民重民——佛教谈政治   四众平等 两性平权——佛教谈女性   众生皆乐 共尊共荣——佛教谈战争与和平中册   尊重包容 和谐无争——佛教谈族群问题   同中存异 异中求同——佛教谈宗教之间   鉴古知今 从现知未——佛教谈人生命运   家为邦本 本固邦宁——佛教谈家庭   胸怀抱负 志在十方——佛教谈青少年教育   理以事显 事以理成——佛教谈应用管理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佛教谈杀生   爱护生命 圆满生命——佛教谈生命教育下册   生有尊严 死亦安乐——佛教谈安乐死   老有所养 死须安抚——佛教谈临终关怀   身病用药 心病治心——佛教谈身心疾病   四大和合 因缘所生——佛教谈宇宙人生   修行修心 成人成佛——佛教谈修行   生死一如 丧仪从简——佛教谈丧葬习俗   转迷成悟 净化提升——佛教谈民间信仰   心意清净 培福增德——佛教谈素食

编辑推荐

《佛陀真言: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上中下)》将大师近年来,弘法五大洲于各地,针对不同领域的社会人士所作的讲演、座谈,结集成册,提供大众参酌,从中读出应对现实人生之道。自许净莲,污而不染——佛教谈社会问题四众平等,两性平权——佛教谈女性鉴古知今,从现知未——佛教谈人生命运理以事显,事以理成——佛教谈应用管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教谈杀生生有尊严,死亦安乐——佛教谈安乐死

前言

《佛陀真言》,将大师近年来,弘法五大洲于各地,针对不同领域的社会人士所作的讲演、座谈,结集成册,提供大众参酌,从中读出应对现实人生之道。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佛陀的说法,皆为针对人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予疗愈为目的;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佛陀真言》为上中下三册,内容概述如下:上册:社会议题探讨此类别,收录大师八篇言论。对环保、经济以及自杀的防治与女性问题等,大师都提出应对之道。佛教是面向人间、面向人群的,社会议题的探讨必然是佛教所纳入与关怀的。因此,针对“经济问题”,大师提出:经济既是民生的命脉之所系,一个国家要厚植国力就要发展经济,因为经济充裕,国防自然有力量,教育自然会提升,社会生产力自然增加,人民生活自然丰足安定,社会乱象也将因之消除。在“女性问题”里,大师鼓励女性们要肯定自我,因为女性的智慧、能力并不亚于男性,女性犹如观世音菩萨,以慈悲来庄严世间。可以参与政治、教育、文化、慈善、社会等各种公众事务,积极扩大服务的机会与层面。此外,对于自杀、战争与和平等全球关注的议题,大师的观点:依佛陀的包容思想,人们想要拥有世间一切,不需要用战争来取得,只要大家互相尊重就能拥有。再者,每个人的生命都不是自己的,生命是天地间共生共有的,每个人只有资格把自己奉献给大众,iv,有尽力让生命活出意义与价值,但没有摧残生命的自由。大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现代传教宏观,于美国西来大学,以网际网络的方式,令“法音宣流”,为加拿大蒙特利尔、温哥华,美国纽约、圣路易、奥斯汀、休斯效、旧金山、弗里蒙特、圣地亚哥,以及中国台湾等十个地区的学生讲授“对环保问题的看法”。大师强调:真正的环保,除了珍惜大地资源,更应做好个人身心的环保,如:拒绝思想污染、垃圾知识、语言暴力,从净化身口意开始,自我觉醒,才能达到心灵环保,建立一个现实生活的“净土”。中册:族群伦理探讨此单元,有八篇大师精彩的论述。大师提出对族群、对宗教之间,对人生、对家庭、对青少年教育,乃至对杀生以及生命教育的看法。族群问题,自古至今无不影响着各个国家及民族间的分与合。要想化干戈为3i,帛,最需要的就是要有“同体共生”、“尊重包容”、接受同体共生的“地球人”的思想。佛陀主张“各族入佛,同为佛子”、“四姓出家,同为释种”,是佛陀具慈悲融和的性格使然。纵观佛教史上,从未有过战争或冲突,乃是佛教包容异己的宽大心量。此单元,对化解族群各宗教间的敌意、阶级性别的歧视、人权平等的重视,都提出一些大师致力和平的看法。族群问题或政治人权等等,大师倡导“尊重与融和”,消除对立,也唯有尊重才能和平,唯有包容才能互助,以佛法的慈悲观,对世界的和谐发展方造成正面的助益。族群的起点在个人,个人的形成在家庭、在学校。有鉴于此,大师与青年、教师、硕博士等等,以座谈会的方式,畅谈对“青少年教育”、“家庭问题”、“生命教育”、“应用管理”等看法,希望社会大众一起来重视“教育”,肯定健全“家庭”,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伦理的健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也是世界和平的基石。教育的意义在启发心智,完成人格。佛光山以文教开始,开山至今办有大慈育幼院、丛林学院、普门中学、宜兰人文国小、均头中学、南华大学、佛光大学、西来大学、信徒大学等。佛教是青年的宗教,是朝气蓬勃的宗教,不是暮气沉沉的宗教,是故,佛光山致力于各项教育的推动。下册:生死关怀探讨对于生死问题的探讨与解决,是古今人等皆想揭开的谜团。此册,辑录八篇世界各地的座谈纪实。从这些对话中,大师从佛陀的言论出发,提出个人体验与看法。从安乐死、临终关怀、身心疾病等,大师为我们指出一条“希望之路”。如:到成功大学医学院讲演,发表对“器官捐赠”及“临终关怀”的见解与做法;面临“身心疾病’’如何治疗的问题,需以佛法的慈悲喜舍作为治疗心病的良药。再者,应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邀请,与多所大学的各科系学生座谈。依大家所提出安乐死、堕胎、杀生等问题,从佛教、医学、法律、人情等观点,大师一一提出解说及因应之道。为化解多数人对“生死”的恐惧,大师在美国西来大字通过远程教学,与全球各地的学员座谈。提出:生死本一如,就像白天和黑夜自然的轮转,人往生后,家人要能为他念佛,并随喜量力为他行善积蓄功德,才是正面的帮助亲友解除面临死亡的恐惧。死亡如换衣、如搬家、如出狱、如秋天的叶落。对死亡有正确的认知,我们才能跨越生死的藩篱,悠游人间,自在无碍。大师提出“死亡是新的开始”,像每天早上升起的太阳,让人们摒除死亡是绝望的陈旧观念。除了对死亡的关怀,大师也从现实生活的层面去探讨,民间信仰的价值、素食问题及对修行问题的看法等等。大师对“民间信仰”给予肯定,对于民间的关公、妈祖及有忠孝节义情操的神明等,他们让民众相信善恶报应,对社会的祥和是有所助益的。老婆婆的虔诚礼拜,虽不懂高深的哲理,但信念之坚贞、信念之纯洁高尚,却是值寻赞赏的。皈依后,一定要吃素吗?一般人将素食与信仰佛教画上等号,其实素食只是一种生活习惯而已,皈依是终生信奉佛教,不一定要吃素,心中有佛,拥有慈悲心才是最重要。这是大师提出素食只是生活的习惯,不能与信仰画上绝对的等号。对于修行,大师提出很简要的说明:修行即为修正行为,不一定要到深山里去苦思冥想,修行也不一定要眼观鼻、鼻观心地自我独修;甚至修行也不只是诵经、持咒、念佛、参禅。如果天天诵经拜佛,却是满心的贪嗔愚痴、自私执著;不如法的修行,如何会有如法的结果?修行,固然香要;修心,更为重要。行正心不正,有外无内,这就叫作修行不修心,如此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佛陀真言》三册内容概述如上。出版此书的缘起,希望以佛法的观点来探讨并应对社会矛盾及当代所面临的各类复杂的问题;同时促使更多人一探社会与人心问题的究竟,明白佛陀的智慧是跨越时空,佛法是具有时代性的,即使社会迅速变迁,问题千变万化,只要人间远离不了“生老病死”的困惑,佛陀犹如心灵良医,而佛法则是调和我们身心疾病的良药。

内容概要

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12岁于宜兴大觉寺礼志开上人出家。1947年焦山佛学院毕业;1949年赴台,担任《人生杂志》主编、“台湾佛教讲习会”教务主任;1953年任宜兰念佛会导师;1957年于台北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1962年建设寿山寺,创办寿山佛学院;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并融古汇今,手拟规章制度,印行“佛光山徒众手册”,将佛教带往现代化的新进程。      
  在出家一甲子以上的岁月里,陆续于世界各地创建二百余所道场,如西来、南天、南华等寺,分别为北美、澳洲、非洲第一大佛寺。并创办十八所美术馆、二十六所图书馆、四所出版社、十二所书局、五十余所中华学校、十六所佛教丛林学院,暨智光商工、普门高中、均头中小学等。此外,先后在美国洛杉矶、中国台湾、澳洲悉尼等创办西来、佛光、南华及南天(筹办中)等四所大学。2006年西来大学正式成为美国大学西区联盟(WASC)会员,为美国首座由华人创办并获得该项荣誉之大学。
  1970年起,相继成立育幼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会,设立云水医院、佛光诊所,协助高雄县政府开办老人公寓,并与福慧基金会于大陆捐建佛光中、小学和佛光医院数十所,育幼养老,扶弱济贫。
  1976年《佛光学报》创刊,翌年成立“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编纂《佛光大藏经》、《佛光大辞典》。1997年出版《中国佛教白话经典宝藏》、佛光大辞典光盘版,设立“佛光卫视”(现更名为“人间卫视”),并于台中协办广播电台。2000年创办台湾地区第一份佛教日报《人间福报》,2001年将发行二十余年的《普门》杂志转型为《普门学报》论文双月刊;同时成立“法藏文库”,收录海峡两岸有关佛学的硕、博士论文及世界各地汉文论文,辑成《中国佛教学术论典》、《中国佛教文化论丛》各一百册等。

章节摘录

上册同体共生 慈悲护生——佛教谈环保大自然与生物之间,原本是和谐共存的,但是,随着人类生活的方便,物质的富裕,这种和谐美好的关系,已逐渐荡然破坏。全球环境的变迁,如气候暖化、空气水质污染、海平面上升、地层下陷、生态系统改变等等,对我们的生存与健康,都造成极大的威胁。人类对地球的摧残戕害,也自食恶果,引来了地球的反扑!或许有些人不知道,佛教是一个非常重视环保的宗教。自古以来,寺院建筑常与山林融和,僧侣植树造林,不只美化环境,更具水土保持之功;佛门里“同体共生”、“慈悲护生”、“勤俭惜福”的观念,应用在生活里,就是最具体的环保行为。星云大师认为,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与“人”有关,人类可说是问题的制造者,要处理环保的问题,有赖于每一个人的自我觉醒。因此,除了珍惜大地资源,更应做好个人身心的环保,如拒绝垃圾知识、思想不被污染,就是思想的环保;观念正确,凡事正面思考,就是观念的环保;口业清净,不讲脏话,不两舌、不恶口,就是语言的环保;心中无烦恼、嫉妒、不平、愤恨等情绪,就是心灵的环保。爱护地球,必须“开源节流”,大师更言:“开源”,应开佛法之源,开发自己的惭愧心、感恩心、欢喜心、感动心;“节流”是节省金钱用度,节制自己的贪欲嗔心。为了净化心灵,净化社会,多年来,在大师倡导之下,佛光会更陆续发起“把心找回来”、“七诫运动”、“慈悲爱心列车”、“三好运动”等心灵环保的活动。

图书封面


 佛陀真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这书看过,还不错,可惜没时间多读几遍。
  •     明了解释世间事
  •     非常好的一套书,送人也好,自己看也很好。
  •     很适合现代人看,给人以启迪!我看后买2套都送人了!
  •     用佛教的智慧,通俗的语言说现实的问题。
  •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16日捐赠
  •     好书,法师的书我全买了。比起圣严法师的书,我更喜欢星云法师的书,更合个人的口味。不是说圣严法师的书不好,他的书我也全买了
  •     喜欢星云大师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正见,他的大智慧让我佩服,他的书好像是黑暗中亮起的一盏明灯。
  •     星云大师的书,是不错的。对初学佛学的人来说,有必要读一读。-----广西柳州
  •     见解还是比较独到的,很有启发。
  •     烦躁中的人们,多读读这本书,可以让自己的心清净下来.
  •     好像说了很多,好像什么也没说
  •     宇宙人生的领悟,点点滴滴无不是人生的智慧,是否无所依靠?精神空虚,人生的意义,生命的力量,对世界的爱,无所不包,智慧的人生。
  •     顶礼,感动
  •     透悟人生
  •     我还没看此书,但父亲看了,看后就一个字“好”!
  •     好看 受益匪浅
  •     不错的书,帮朋友买的,他需要,说是不错!星云大师讲的不错!
  •     目前,我已经购买了三套书,两套送了别人,自己留一套在阅读,感觉较受启发!
  •     慈悲的老和尚
  •     但是内容看起来还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以为是星云大师自己写的
  •     心灵净化了
  •     因为喜欢星云大师的智慧,所以想了解更多,就买了。
  •     台湾的佛教与时俱进,人间佛教深入人心;大陆的佛教需要发展,从出世走向入世。
  •     扫除心理烦恼.
  •     看了老龄化社会、忧郁症和婚姻三章,觉得还不错。以后有空了再买一套
  •     感觉他不像一个出家人,不过这正好说明我们自己对出家的理解是肤浅,正的融汇贯通是无界限的;
  •     大师语言,字字珠玑,需反复琢磨,多闻多思,定可悟道。
  •     想恢复平静可看此书,我觉得睡前看最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