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5
ISBN:9787806783597
作者:陈垣
页数:128页

作者简介

中国华教史籍,恒与列朝史事有关,不参稽而旁者之,则每有窒碍难通之史迹。此论将六朝以来史学必需之佛教史籍,分类述其大意,以为史学研究之助,非敢言佛教史也。
本论所及,大抵为士人所常读,考史常用,及《四库》所录存而为世所习见之书。先取其与中国史事有关者,故以《出三藏记集》、《高僧傅》等为首,而《释迦氏谱》、《释迦方志》等略焉。
中国佛教史籍之范围,略依《阅藏知津》,将此土撰述中的目录、传记、护教、纂集、音义等各类,顺撰着时代,每书条举其名目、略名、异名、卷数异同、板本源流、撰人略历及本书内容体制,并与史学有关诸点。
本书将六朝以来研究历史所常参考的佛教史籍,按成书年代,分类介绍。关于每书的名目、略名、异名、撰人略历、卷数异同、版本源流,和各书的内容体制,以及与历史有关的其他问题等,作者都运用了丰富的历史材料,旁征博引,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并对《四库提要》有关佛教史籍的错误,一一予以纠正。

书籍目录

缘起
卷一
出三藏记集
历代三宝记
开元释教录
卷二
高僧传
续高僧传
宋高僧傅
卷三
弘明集
广弘明集
法苑珠林
玄应一切经音羲
慧苑华严经音羲
卷四
慧琳一切经音羲
希麟续一切经音羲
辅行记
景德传灯录
五灯会元
卷五
宝林传
北山录
传法正宗记
释门正统
佛祖统纪
法藏碎金录
道院集要
卷六
禅林僧宝传
林间录
罗湖野录
佛祖通载
释氏稽古略
神僧传
大藏一览
法喜志
长松茹退
吴都法乘
南宋元明僧宝传
现果随录
者四库著录 者四库附存目
后记

图书封面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本书我觉得不是陈垣先生的上乘之作,颇类似其明季滇黔佛教考与元回鹘人华化考之类的著作,只为彰显所谓的爱国情结,然而初学者若无意去翻大藏经总目提要之类的著作,可熟悉前八种所列之书,也为好事,不过其他的著作就有些妨害初学者了,如果不了解空去翻看,难免费时费力乌有收获。附录﹕《概论》所论及诸书排列之序(一)梁释僧佑﹕《出三藏记集》,(二)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三)唐释智升﹕《开元释教录》,(四)梁释慧皎﹕《高僧传》,(五)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六)北宋释赞宁﹕《宋高僧传》。(七)梁释僧佑﹕《弘明集》,(八)唐释道宣﹕《广弘明集》,(九)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十)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十一)唐释慧苑﹕《新译华严经音义》,(十二)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十三)辽释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十四)唐释湛然﹕《辅行记》,(十五)北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十六)南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十七)唐释智炬﹕《宝林传》,(十八)唐释神清﹕《北山录》,(十九)北宋释契嵩﹕《传法正宗记》,(二十)南宋释宗鉴﹕《释门正统》,(廿一)南宋释志盘﹕《佛祖统记》,(廿二)北宋晁迥﹕《法藏碎金录》,(廿三)北宋王古﹕《道院集要》,(廿四)北宋释惠洪﹕《禅林僧宝传》,(廿五)北宋释惠洪﹕《林间录》,(廿六)南宋释晓莹《罗湖野录》,(廿七)元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廿八),元释觉岸﹕《释氏稽古略》,(廿九)明成祖﹕《神僧传》,(三十)明陈实﹕《大藏一览》,(卅一)明夏树芳﹕《名公法喜志》,(卅二)明释真可《长松茹退》,(卅三)明周永年﹕《吴都法乘》 ,(卅四)清释自融、释性磊﹕《南宋元明僧宝传》,(卅五)清释戒显﹕《现果随录》。结语经过上面的探讨,知道陈援庵先生虽然在《概论》的「缘起」中申言要介绍从事研究六朝以来的历史所必需参考的佛教史籍,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这因为概论所介绍的三十五种书之中,仅有十二种有助于考史或辑佚(注155),而其中有五种不算史书(注156)。而其余的书,有些虽属史籍但根本陈氏未有片言述及它们如何有助于考据世俗的历史(注157),有些更既不属于史籍更无助于考史(注158)。由是,觉得陈援庵先生的着书动机,仍主要向对佛教史有兴趣的人介绍入门书,使初学者能「得一新园地」。至于声称要介绍有用于考据世俗历史的佛门乙部典籍,大抵有意借此为饵来吸引读者。在陈氏着书当年,佛教史研究颇属冷门(如今也不见得是热潮),仅有他自己等数字学人能够拿出点有水平的成绩。若不将佛教史籍跟世俗历史扯上关系,恐怕更少人会注意到他这部著作了。既然这部书有助于佛教史研究的入门, 那么我们应否顺着概论目录的排列(即本文附录所示)来阅读原书﹖仕邦的经验是﹕先读本文附录(一)至(八)诸书,因为它们是最基本的入门书。读了(一)至(三),可以知道佛教有些什么翻译过来的经典和华人有些什么有关佛教理论和佛教历史的著作﹖因为目录学的知识对任何一种学问都是最基本的。读了(四) 至(六),可以知道自汉末到北宋初从印度西域前来的外国沙门和中夏的本土僧人在禹域做过些什么﹖从而对佛教在华发展最重要的时代有了一个轮廓。读了(七)至(八),可以从两书所收的拥护佛教和反对佛教的激烈文字,知道佛教在华发展会遇到一些什么问题﹖这宗教跟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怎样冲突起来﹖而明白到两种文化自冲突到彼此调和的不易。接着,可以跳读了。要是有意多知道一些佛教各方面的知识,可以读读(九),因为它是一部百科全书。要是暂时放下它,用得着时再翻翻,也可以。要是对禅宗史感到兴趣的话,则(十五)和(十六)是必读的,接着是(廿四)至(廿六),还有(卅四),也可以读读。至于(十七)至(十九),可以押后。要是想从年代先后看佛教在华的发展,自然要读读(廿七)和(廿八),但(廿一)里面的「法运通塞表」,不可错过。要是想知道天台宗的历史,自然要读读(二十)和(廿一)了。两书采用撰写二十五史的「纪传体」写成,对有意了解这种中国特有的史书体裁的人,参考价值很高。至于其余的书,大可留待打好基础之后再看。《概论》撰写的另一目的,在于纠正《四库提要》的错误,本文已找出《概论》中很多书其实是基于这一意念而被论及,尤其有些书根本并非史籍,也硬当作乙部之书而加以论述(注159)。此外,本文更找出陈援庵先生在《概论》一书中处处找机会表现自己的爱国思想,甚至有些书是为了表达这一意而被论及(注160)。据本文所引有关援老的友生、子弟的悼念文字(注161),知道《概论》撰于抗日期间,因此有感而发。然而仕邦曾读《旧唐书》卷一九○下〈王维传〉(注 162),略云:王维 (701 ~ 761),( 安 ) 禄山 ( 卒于 757) 陷两都,玄宗 (712 ~ 756 在位 ) 出幸,( 王 ) 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 王 ) 维服药取痢,伪称瘯病。禄山素怜之, 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 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 ( 乐 ) 工皆梨园子弟、教坊工人。( 王 ) 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 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 王 ) 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 肃宗 (756 ~ 762 在位 ) 嘉之,会缙请削已刑部侍郎以赎兄罪, 特宥之,责受太子中允 (页二五二三上 )。则不免想到他老人家亟亟表达爱国精神,也许是从王维「凝碧诗」故事中获得灵感。 何以言之﹖陈援庵先生抗日期间一直在沦陷的北平当辅仁大学的校长(注163),身为一家大学的最高行政主管,虽然在私生活方面可以「杜门不出」(注164),但总不免要在公事方面出席大学中种种公开集会和典礼,那就躲不开跟前来观礼的敌伪要员交接(注165),万一国土重光之日,或会有小人据此诬告自己附敌,岂不麻烦﹖若在沦陷期间处处透露爱国思想于字里行间,则大堆的著作(注166)在将来自能产生近似「凝碧诗」的作用。援庵先生写过有关唐史的文字(注167),他曾读《旧唐书》而知「凝碧诗」故事,自不为奇。《概论》除了对治中国佛教史的入门有用而外,书中对问题的考据方法,也很值得初学者的借镜(注168)。再者,全书用一般人能接受的文言文写成,在今日中文程度普遍低落的时代,读读这种流畅易懂的古文,对自己的文笔修养有助(注169)。然而《概论》的撰写目的,多少是为了表现作者的学养和爱国精神,更为了纠正《四库提要》的错误,因此它并非纯然为了向读者介绍治佛教史必读典籍而写的一部书,一如张舜徽先生《中国历史要籍介绍》(注170)那样专为介绍「要籍」而写。为了补救这一缺失,仕邦在一九六七年撰写了〈书目答问编次寓义之一例—佛教书目之编次〉(注171)一文,来介绍一下研究佛教史应读些什么书,但这仅是初步尝试而已。一九八八年三月十一日行将离港前于荃湾老围村二陂圳寓庐。
  •     原本计划前天晚上就要读完的,没想到这两天杂事颇多,一本百来页的小书,竟多花了两天,真当该打板子的,呵呵。言归正传,说说对此书的感觉吧。此书并不算陈援庵先生著述中特别显著者,这也无可厚非,一来此书只能算作是目录解题书,自己的创发并不多;二来,此书言佛教典籍,一般学人对于佛教典籍也不是特别注目的。但我读了此书,还是感觉收获颇丰。首先,此书作为佛教典籍目录,对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之佛教典籍的介绍对我们研究古代史,寻找史料,很有帮助。陈先生在《缘起》中说:“中国佛教史籍,恒与列朝史事有关,不参稽而旁考之,则每有窒碍难通之史跡。此论即将六朝以来史学必需参考之佛教史籍,分类述其大意,以为史学研究之助,非敢言佛教史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尤其是中古史来说,佛教史料是很有用的一部分。但由于自古以来以来士大夫对释、道两家的偏见(这并不是说士大夫都对释道有偏见,很多士大夫,尤其是某些时段,很多都是信仰佛教、道教的),以及现代学科划分的限制,史学研究中对佛教史料的运用很不足,这是十分可惜的。(对于佛教典籍的重要性,似乎重视程度慢慢有所提高,运用也有增多。严耕望先生在文章中介绍学习中古史的首先需要读的十部典籍中就有《高僧传》一书。)同时,一部大藏经,如没有解题目录,想要需找需要的资料,难度也是很大的。陈先生此书选取关涉史学研究的佛教典籍数十种逐一作一解题,对于想以佛典来参正史事的学生来说,还是很有用的。当然,如果是学佛学的话,我觉得陈先生此书可能意义不大。其次,此书所作解题价值颇大。陈先生此书说白了就是个解题性的推荐书目或入门书目,但有别于现在目录书但列书名、作者,绍介此书内容,此书从“名目、略名、异名、卷数异同、板本源流、撰人略历及本书内容体制”、本书在史学上的利用等方面作了细致的介绍,并对前人目录、文章著录错误进行辨证。这对于读这些书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先有了一个深入、总括的了解,帮助不可谓不大。陈先生此书继承刘向、歆直至《四库总目》的传统(虽然陈先生在此书中不止一次地批评《总目》“纰漏百出”,但其继承自《总目》则是不可否认的。这从陈先生对每本书的介绍中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从体例上说基本就是《总目提要》的扩充、深入版,没有太大的实质上的区别),是真正的目录学,真正意义上有益于学的目录。这样的目录书,现在似乎越来越少了,若要寻些差可比拟的,黄永年先生说作的《古文献学四讲》中的目录学部分大概差不多。而现在所谓的目录学的教学,更多的大概已经变成目录学史了吧。第三,从此书中可以略窥陈先生的治史之法。陈先生在《后记》里说此书是“介绍同学研究历史时如何掌握及运用有关材料”的。通过读此书,确能发现字里行间多可以学习到如何掌握及运用有关材料。如“《提要》又引《神僧传》六,称道宣为僧祐后身。按《神僧传》乃明人初撰集之书,其《道宣传》全采自《宋高僧传》十四,《宋高僧传》《四库》著录,《提要》何以不引宋传(案:“宋传”当加书名号)而引明传,可知其随手翻检,未尝一究史源,实为疏陋。”P46我们知道,史料在经过引用、整理之后,难免会有讹误,在有较为原始的史料存在的情况下,不应引用后出的相应史料,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引用史料时,多需考证史源,陈先生著有一本《陈垣史源学杂文》,可为史源学典范之作。此处亦可看出陈先生对史源的重视。如“读书不能不多聚异本”P81,此则为陈先生对版本之重视。如“新史料之发现,不可不刻刻留心也”P89,此则为陈先生重视新史料之表现。(对于史料的运用和重视,不妨讲一则逸事。某日与某师聊天,云其读硕士之时曾问学于黄永年先生,曾问黄先生二陈谁胜,黄先生言曰陈寅恪先生以平常史料读出不平常之识见,陈垣则多以稀见史料理论。黄先生未直言何者为胜,然其倾向可见。)如“考史者所以不能偏听一面之词,只读一家之书也。”P99此亦是金玉良言。此书中如此治史之切要语甚多。当然,以上说的都是此书的优点,但这个版本的标点、校勘实在不怎么样。此本标书名号多误。如P2“本书为簿录体,在汉《艺文志》之后,隋《经籍志》之前。”“汉《艺文志》”、“隋《经籍志》”明当作“《汉艺文志》”、“《隋经籍志》”或“《汉·艺文志》”、“《隋·经籍志》”。(如是者汉《艺文志》、隋《经籍志》、唐《艺文志》、新书《艺文志》、元《艺文志》,基本每条皆误,甚多。)P18“学者普通称为《梁高僧传》或慧皎《高僧传》,以别于后出之书。”依文意“慧皎《高僧传》”当作《慧皎高僧传》,如《梁高僧传》例。P57“莫友芝《郘亭遗文》二,有《一切经音义》写本序,谓……”,“《一切经音义》写本序”当作“《<一切经音义>写本序》”。如此之类甚多,俯拾皆是。文字错误。如P8“齐王者宇文秦第五子宪”,“宇文秦”当为“宇文泰”之误。P90“嵩既茶毗……”“茶毗”当为“荼毗”之误。陈先生作为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校勘学的开创者,其著作校勘错误如此之多,若陈先生泉下有知,当作何想?

精彩短评 (总计77条)

  •     史学大师佛学经典简介,不可不读!
  •     书虽然不厚,却是陈垣先生的呕心之作。也是阅读我国佛教历史的必读书目之一。
  •     研究佛教文献不可或缺的书籍
  •     朋友推荐的书,争取早日读完吧
  •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     研究中国佛教史的学人们很少未读过陈垣先生的《中国佛教史籍概论》,本书是其早年的讲稿,内容主要是将六朝以来研究历史所常参考的佛教史籍,略按成书年代,分类介绍。关于每书的名目、略名、异名、撰人略历、卷数异同、版本源流,和各书的内容体制以及与历史有关的其他问题等,作者都运用了丰富的历史材料,旁征博引,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并对《四库提要》有关佛教史籍部分的错误,一一予以纠正。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圆庵,曾用名星藩、援国、谦益、钱罂等。汉族,广东省新会人。史学家、教育家。早年就读于广州博济医学院,参与创办光华医学院。曾主编主张推翻清廷的报纸。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众议员。1921年任教育部次长。1922年后,先后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导师、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系主任、辅仁大学校长等职。
      陈垣一生中,除在教学管理上多有建树外,著作颇丰,早年发表的《元也里可温考》是国内首次考察元代基督教的文章。著有《开封――赐乐业教考》、《火袄教入中国考》、《摩尼教入中国考》,合称“古教四考 ”,是国内学者第一次翔实考证古代外来宗教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所著《元西域人华化考》一书,阐明了元朝西域各族人来华后吸收并宣传中国文化,留下大量华文著作的史实。该书被蔡元培称为“破石惊天”之作。陈垣对目录学、文... (展开全部)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圆庵,曾用名星藩、援国、谦益、钱罂等。汉族,广东省新会人。史学家、教育家。早年就读于广州博济医学院,参与创办光华医学院。曾主编主张推翻清廷的报纸。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众议员。1921年任教育部次长。1922年后,先后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导师、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系主任、辅仁大学校长等职。
      陈垣一生中,除在教学管理上多有建树外,著作颇丰,早年发表的《元也里可温考》是国内首次考察元代基督教的文章。著有《开封――赐乐业教考》、《火袄教入中国考》、《摩尼教入中国考》,合称“古教四考 ”,是国内学者第一次翔实考证古代外来宗教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所著《元西域人华化考》一书,阐明了元朝西域各族人来华后吸收并宣传中国文化,留下大量华文著作的史实。该书被蔡元培称为“破石惊天”之作。陈垣对目录学、文献学、校勘学亦研究精当。1915―1925年,全部阅读、查对《四库全书》,编写了《文津阁四库全书册数、页数表》、《四库全书纂修始末》、《四库书目考异》、《四库书名录》、《四库撰人录》等专著及索引,为研究这部举世闻名的大丛书作出贡献。所著《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介绍了佛教的重要史籍,也论述了这些史籍对一般历史研究的史料价值,是目录学方面的重要著作。他认为年代学是文献的主要依据,也是研究历史文献学的重要课题,费时数载,著成《二十史朔闰表》、《中西回史日历》,为中、西、回三种历法的纪年,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换算工具。所著《元典章校补释例》,书后附有八条校例,其中包括校勘方法、校勘入门方法等,是我国校勘学史上带总结性的著作。《史讳举例》一书,论述了二千年间各朝代的避讳陋习,为读者解决了读古文中的疑难、年代等问题。
  •     很好的书,质量也很不错的
  •     入门必读,体例现在看来也不太过时,只是对佛教史和四库提要了解不够,很多东西啃不动。佛教史写法可以和正史进行比对,相当有趣。
  •     陈垣先生力作,拜读了,好书,印刷质量也好
  •     上海书店版p2、p8(“齐王者,宇文泰第五子宪”,标点正确否)、p18、p57等处于河北教育版均无问题,p90(上书版)河北版(p790)亦不能免俗,“荼毗”亦作“茶毗”。另,“世纪人文”系列最大的特点是便宜啊。
  •     陳新會無比強大
  •     当然 一般人是不肯能看这书的 看得人都是懂行的
  •     这本书还是学习佛教的入门之必读书籍
  •     河北教育那套书的标校的确不错(只是质量不佳),商务本金氏的《史学史》错误之多,令人不能“卒读”,但河北教育便好得多,虽然亦有小误,在所难免也。
  •     啥破玩意看不懂难看死了
  •     了解佛教比较系统的一本书,不过有点晦涩
  •     河北版是《明季滇黔佛教考》,“外宗教史论著八种”中一种。
  •     《校勘学释例》这书我想买本 有的联系我 www.titanos.com.cn 看联系方式谢谢
  •     只是质量差些,好多页都没剪开,又怕剪坏,心疼。
  •     金针度人。
  •     挺不错的,很喜欢卓越网的书,就是每次买送货太慢了,要等很久。
  •     经典。
  •     陈垣先生的经典
  •       这本书我觉得不是陈垣先生的上乘之作,颇类似其明季滇黔佛教考与元回鹘人华化考之类的著作,只为彰显所谓的爱国情结,然而初学者若无意去翻大藏经总目提要之类的著作,可熟悉前八种所列之书,也为好事,不过其他的著作就有些妨害初学者了,如果不了解空去翻看,难免费时费力乌有收获。
      
      
      
      
      附录﹕《概论》所论及诸书排列之序
      
      (一)梁释僧佑﹕《出三藏记集》,(二)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三)唐释智升﹕《开元释教录》,(四)梁释慧皎﹕《高僧传》,(五)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六)北宋释赞宁﹕《宋高僧传》。(七)梁释僧佑﹕《弘明集》,(八)唐释道宣﹕《广弘明集》,(九)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十)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十一)唐释慧苑﹕《新译华严经音义》,(十二)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十三)辽释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十四)唐释湛然﹕《辅行记》,(十五)北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十六)南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十七)唐释智炬﹕《宝林传》,(十八)唐释神清﹕《北山录》,(十九)北宋释契嵩﹕《传法正宗记》,(二十)南宋释宗鉴﹕《释门正统》,(廿一)南宋释志盘﹕《佛祖统记》,(廿二)北宋晁迥﹕《法藏碎金录》,(廿三)北宋王古﹕《道院集要》,(廿四)北宋释惠洪﹕《禅林僧宝传》,(廿五)北宋释惠洪﹕《林间录》,(廿六)南宋释晓莹
      《罗湖野录》,(廿七)元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廿八),元释觉岸﹕《释氏稽古略》,(廿九)明成祖﹕《神僧传》,(三十)明陈实﹕《大藏一览》,(卅一)明夏树芳﹕《名公法喜志》,(卅二)明释真可《长松茹退》,(卅三)明周永年﹕《吴都法乘》 ,(卅四)清释自融、释性磊﹕《南宋元明僧宝传》,(卅五)清释戒显﹕《现果随录》。
      
      
      
      结语
      
      
      
       经过上面的探讨,知道陈援庵先生虽然在《概论》的「缘起」中申言要介绍从事研究六朝以来的历史所必需参考的佛教史籍,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这因为概论所介绍的三十五种书之中,仅有十二种有助于考史或辑佚(注155),而其中有五种不算史书(注156)。而其余的书,有些虽属史籍但根本陈氏未有片言述及它们如何有助于考据世俗的历史(注157),有些更既不属于史籍更无助于考史(注158)。由是,觉得陈援庵先生的着书动机,仍主要向对佛教史有兴趣的人介绍入门书,使初学者能「得一新园地」。至于声称要介绍有用于考据世俗历史的佛门乙部典籍,大抵有意借此为饵来吸引读者。在陈氏着书当年,佛教史研究颇属冷门(如今也不见得是热潮),仅有他自己等数字学人能够拿出点有水平的成绩。若不将佛教史籍跟世俗历史扯上关系,恐怕更少人会注意到他这部著作了。
      
       既然这部书有助于佛教史研究的入门, 那么我们应否顺着概论目录的排列(即本文附录所示)来阅读原书﹖仕邦的经验是﹕先读本文附录(一)至(八)诸书,因为它们是最基本的入门书。读了(一)至(三),可以知道佛教有些什么翻译过来的经典和华人有些什么有关佛教理论和佛教历史的著作﹖因为目录学的知识对任何一种学问都是最基本的。读了(四) 至(六),可以知道自汉末到北宋初从印度西域前来的外国沙门和中夏的本土僧人在禹域做过些什么﹖从而对佛教在华发展最重要的时代有了一个轮廓。读了(七)至(八),可以从两书所收的拥护佛教和反对佛教的激烈文字,知道佛教在华发展会遇到一些什么问题﹖这宗教跟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怎样冲突起来﹖而明白到两种文化自冲突到彼此调和的不易。接着,可以跳读了。要是有意多知道一些佛教各方面的知识,可以读读(九),因为它是一部百科全书。要是暂时放下它,用得着时再翻翻,也可以。要是对禅宗史感到兴趣的话,则(十五)和(十六)是必读的,接着是(廿四)至(廿六),还有(卅四),也可以读读。至于(十七)至(十九),可以押后。要是想从年代先后看佛教在华的发展,自然要读读(廿七)和(廿八),但(廿一)里面的「法运通塞表」,不可错过。要是想知道天台宗的历史,自然要读读(二十)和(廿一)了。两书采用撰写二十五史的「纪传体」写成,对有意了解这种中国特有的史书体裁的人,参考价值很高。至于其余的书,大可留待打好基础之后再看。
      
      《概论》撰写的另一目的,在于纠正《四库提要》的错误,本文已找出《概论》中很多书其实是基于这一意念而被论及,尤其有些书根本并非史籍,也硬当作乙部之书而加以论述(注159)。此外,本文更找出陈援庵先生在《概论》一书中处处找机会表现自己的爱国思想,甚至有些书是为了表达这一意而被论及(注160)。据本文所引有关援老的友生、子弟的悼念文字(注161),知道《概论》撰于抗日期间,因此有感而发。然而仕邦曾读《旧唐书》卷一九○下〈王维传〉(注 162),略云:
      
      
      王维 (701 ~ 761),( 安 ) 禄山 ( 卒于 757) 陷两都,玄宗 (712 ~ 756 在位 ) 出幸,( 王 ) 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 王 ) 维服药取痢,伪称瘯病。禄山素怜之, 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 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 ( 乐 ) 工皆梨园子弟、教坊工人。( 王 ) 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 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 王 ) 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 肃宗 (756 ~ 762 在位 ) 嘉之,会缙请削已刑部侍郎以赎兄罪, 特宥之,责受太子中允 (页二五二三上 )。则不免想到他老人家亟亟表达爱国精神,也许是从王维「凝碧诗」故事中获得灵感。 何以言之﹖陈援庵先生抗日期间一直在沦陷的北平当辅仁大学的校长(注163),身为一家大学的最高行政主管,虽然在私生活方面可以「杜门不出」(注164),但总不免要在公事方面出席大学中种种公开集会和典礼,那就躲不开跟前来观礼的敌伪要员交接(注165),万一国土重光之日,或会有小人据此诬告自己附敌,岂不麻烦﹖若在沦陷期间处处透露爱国思想于字里行间,则大堆的著作(注166)在将来自能产生近似「凝碧诗」的作用。援庵先生写过有关唐史的文字(注167),他曾读《旧唐书》而知「凝碧诗」故事,自不为奇。
      
       《概论》除了对治中国佛教史的入门有用而外,书中对问题的考据方法,也很值得初学者的借镜(注168)。再者,全书用一般人能接受的文言文写成,在今日中文程度普遍低落的时代,读读这种流畅易懂的古文,对自己的文笔修养有助(注169)。
      
       然而《概论》的撰写目的,多少是为了表现作者的学养和爱国精神,更为了纠正《四库提要》的错误,因此它并非纯然为了向读者介绍治佛教史必读典籍而写的一部书,一如张舜徽先生《中国历史要籍介绍》(注170)那样专为介绍「要籍」而写。为了补救这一缺失,仕邦在一九六七年撰写了〈书目答问编次寓义之一例—佛教书目之编次〉(注171)一文,来介绍一下研究佛教史应读些什么书,但这仅是初步尝试而已。
      
       一九八八年三月十一日行将离港前于荃湾老围村二陂圳
      
      寓庐。
      
  •     陈老先生果然学术基础扎实,读完此书,让我对历代佛教史籍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     大师手笔,确实不同凡响
  •     呵呵 读这本书真能长点见识 史料的介绍很细致 很有系统性
  •     这哪能叫入门,备查。
  •     拿到才知道是繁体书写,要好好看
  •     佛教专业必读书
  •     名家关于佛教的名作
  •     @中年機器貓 河北那套我收了很多,金毓黻那本没买到,用的是商务本。
  •     自己手校一遍,再赠送编辑一本《校勘学释例》~~
  •     第一,这本书对于一般的信徒可能深了点,但是对于一个想深入了解佛教的信徒或者研究者来说,它不可或缺。第二,作者是中国非常有名的史学家。白寿彝就曾经专门写过一本书《励梗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桓的治学》,来研究他。第三,这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精选出来的一套书之一,这套书的名字叫做“世纪文库”,能入选可见陈老的独树一帜和他在佛学上的研究的确可圈可点。
  •     本书是研究佛教的重要书籍,语言相对艰深。
  •     上海购入,火车上扫完~
  •       不知道称呼为目录学是否妥当
      早上在图书馆一下子翻完了
      开篇陈垣校长就说这本书不是佛教史,是把研究历史时涉及到的佛教中的典籍整理出来
      里面选去的好似都是类似五灯会元,高僧传之类的书(只捡了有兴趣的部分细看,大体上翻了遍)
      对每本书都有介绍,有缘起,重点在目录,还比较了一下哪些书的目录值得借鉴,同时点评了缺陷
      陈垣校长的书是第一次读,不过感到那时的人做学问真认真
  •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陳垣先生的大著,看了很有幫助。
  •     佛教典籍解题之作。 亮点在定庵对典籍作者、作书年代的考证,颇见其史学、佛学、目录学功夫。每一考证,不失为一篇小论文。
  •     专挑“史学上之利用”就好
  •     恩,我看的那本许地山的书就是把民国的新式标点(波浪线啊、书名号啊)变成现在的标点了。金书商务本错误太多了,我读了不到100页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     这本书其实并不适合大众看,因为图里面不仅是繁体字,还是半文言文的。然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内容是对于佛教各种典籍版本问题的校对和辩证,也就是说,如果你是研究佛学的,熟读佛教经典的你买它才有点用。而且还要点文化基础。
  •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13日捐赠
  •     确实不错。。。。。也很新
  •     佛教的典籍史
  •     这是目前介绍佛教典籍最言简意赅的一本著作,有一种让你时常拿出来翻翻的冲动。包装很好,还是塑封的。
  •     居然是繁体……
  •     佛教史籍的入门书。不懂版本,讲版本的基本都跳过。
  •     陳垣先生的著作,就是這個理由。
  •     @中年機器貓 应该不是太老的版本吧,民国时期就用波浪线、专名号了吧。像唐《艺文志》等等的错误,可能就是从老版的波浪线式的书名标注来的。
    @ 柯林武德 这本家里有,回去看看,呵呵
  •     这个书主要是用来研究佛教版本问题的,很有用
  •     很好的书,陈垣先生的。可惜的是半文言的,读起来很不舒服。
  •     这本书可能不是现在的标点本,而是重印的老本,错误很多是比较正常的。PS:如果是旧版的重印,陈垣就不必泉下有知啦,哈哈。(手头没书,下了本电子版,上边没有任何版本方面的说明。我之前读过许地山的一本书,错误之多令人咋舌,于是生出疑问,对照民国本,才发现原本就是那样。那本书比陈垣这本的错误离谱得多,民国那会儿的很多本子貌似挺差劲儿的)
  •     是史籍,而不是佛教史哈哈
  •     体例较严,兼正前人目录之误,佳
  •     2008.9
  •     齐王那个应该断开的,这是小问题,我都不想说了,这本书的标点错误太多了。
    荼毗那个我不懂,呵呵
    河北版是那个陈垣集本吗?
  •     陈垣先生的书值得收藏。
  •     工具书。记不住,靠查了。
  •     民国时期的“二陈”之一的名作,研究佛学者不可不读。
  •     极好。
  •     一本好书,写过书评,但是脑海中仅是斑斑点点,几行陈迹而已了
  •     阅之知津。
  •     繁体横排
  •     慢慢看着,题目不讨人喜欢,确实华人历史、考古、文化、艺术的结合
  •     好书啊,内容侧重于史的方面,主要是为历史研究提供资料,并非全面的佛教典籍介绍,但书非常好
  •     陈垣的学问真是扎实
  •     比预想的“书目提要”好玩。||與《四庫提要》有仇。XD
  •     读亦颇费一番工夫。
  •     内容很棒,就是字太大了,感觉用这么多纸有点不值
  •     佛教史料入门导读
  •        原本计划前天晚上就要读完的,没想到这两天杂事颇多,一本百来页的小书,竟多花了两天,真当该打板子的,呵呵。言归正传,说说对此书的感觉吧。
       此书并不算陈援庵先生著述中特别显著者,这也无可厚非,一来此书只能算作是目录解题书,自己的创发并不多;二来,此书言佛教典籍,一般学人对于佛教典籍也不是特别注目的。但我读了此书,还是感觉收获颇丰。
       首先,此书作为佛教典籍目录,对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之佛教典籍的介绍对我们研究古代史,寻找史料,很有帮助。陈先生在《缘起》中说:“中国佛教史籍,恒与列朝史事有关,不参稽而旁考之,则每有窒碍难通之史跡。此论即将六朝以来史学必需参考之佛教史籍,分类述其大意,以为史学研究之助,非敢言佛教史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尤其是中古史来说,佛教史料是很有用的一部分。但由于自古以来以来士大夫对释、道两家的偏见(这并不是说士大夫都对释道有偏见,很多士大夫,尤其是某些时段,很多都是信仰佛教、道教的),以及现代学科划分的限制,史学研究中对佛教史料的运用很不足,这是十分可惜的。(对于佛教典籍的重要性,似乎重视程度慢慢有所提高,运用也有增多。严耕望先生在文章中介绍学习中古史的首先需要读的十部典籍中就有《高僧传》一书。)同时,一部大藏经,如没有解题目录,想要需找需要的资料,难度也是很大的。陈先生此书选取关涉史学研究的佛教典籍数十种逐一作一解题,对于想以佛典来参正史事的学生来说,还是很有用的。当然,如果是学佛学的话,我觉得陈先生此书可能意义不大。
       其次,此书所作解题价值颇大。陈先生此书说白了就是个解题性的推荐书目或入门书目,但有别于现在目录书但列书名、作者,绍介此书内容,此书从“名目、略名、异名、卷数异同、板本源流、撰人略历及本书内容体制”、本书在史学上的利用等方面作了细致的介绍,并对前人目录、文章著录错误进行辨证。这对于读这些书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先有了一个深入、总括的了解,帮助不可谓不大。陈先生此书继承刘向、歆直至《四库总目》的传统(虽然陈先生在此书中不止一次地批评《总目》“纰漏百出”,但其继承自《总目》则是不可否认的。这从陈先生对每本书的介绍中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从体例上说基本就是《总目提要》的扩充、深入版,没有太大的实质上的区别),是真正的目录学,真正意义上有益于学的目录。这样的目录书,现在似乎越来越少了,若要寻些差可比拟的,黄永年先生说作的《古文献学四讲》中的目录学部分大概差不多。而现在所谓的目录学的教学,更多的大概已经变成目录学史了吧。
       第三,从此书中可以略窥陈先生的治史之法。陈先生在《后记》里说此书是“介绍同学研究历史时如何掌握及运用有关材料”的。通过读此书,确能发现字里行间多可以学习到如何掌握及运用有关材料。
       如“《提要》又引《神僧传》六,称道宣为僧祐后身。按《神僧传》乃明人初撰集之书,其《道宣传》全采自《宋高僧传》十四,《宋高僧传》《四库》著录,《提要》何以不引宋传(案:“宋传”当加书名号)而引明传,可知其随手翻检,未尝一究史源,实为疏陋。”P46我们知道,史料在经过引用、整理之后,难免会有讹误,在有较为原始的史料存在的情况下,不应引用后出的相应史料,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引用史料时,多需考证史源,陈先生著有一本《陈垣史源学杂文》,可为史源学典范之作。此处亦可看出陈先生对史源的重视。如“读书不能不多聚异本”P81,此则为陈先生对版本之重视。如“新史料之发现,不可不刻刻留心也”P89,此则为陈先生重视新史料之表现。(对于史料的运用和重视,不妨讲一则逸事。某日与某师聊天,云其读硕士之时曾问学于黄永年先生,曾问黄先生二陈谁胜,黄先生言曰陈寅恪先生以平常史料读出不平常之识见,陈垣则多以稀见史料理论。黄先生未直言何者为胜,然其倾向可见。)如“考史者所以不能偏听一面之词,只读一家之书也。”P99此亦是金玉良言。此书中如此治史之切要语甚多。
       当然,以上说的都是此书的优点,但这个版本的标点、校勘实在不怎么样。
       此本标书名号多误。如P2“本书为簿录体,在汉《艺文志》之后,隋《经籍志》之前。”“汉《艺文志》”、“隋《经籍志》”明当作“《汉艺文志》”、“《隋经籍志》”或“《汉·艺文志》”、“《隋·经籍志》”。(如是者汉《艺文志》、隋《经籍志》、唐《艺文志》、新书《艺文志》、元《艺文志》,基本每条皆误,甚多。)P18“学者普通称为《梁高僧传》或慧皎《高僧传》,以别于后出之书。”依文意“慧皎《高僧传》”当作《慧皎高僧传》,如《梁高僧传》例。P57“莫友芝《郘亭遗文》二,有《一切经音义》写本序,谓……”,“《一切经音义》写本序”当作“《<一切经音义>写本序》”。如此之类甚多,俯拾皆是。
       文字错误。如P8“齐王者宇文秦第五子宪”,“宇文秦”当为“宇文泰”之误。P90“嵩既茶毗……”“茶毗”当为“荼毗”之误。
       陈先生作为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校勘学的开创者,其著作校勘错误如此之多,若陈先生泉下有知,当作何想?
  •     有关中国佛教史籍的经典史料学著作
  •     陈垣先生的著述思想就是表彰气节。
  •     好看,小窥先生治史之旨趣及方法。
  •     2006年10月19日,当当
  •     经典之作。要言不烦,博洽精审。真正做到考版本、辨优劣、论得失、明统绪。其中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讹误所作辨正尤多。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