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之变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1
ISBN:9787300163741
作者:潘绥铭,黄盈盈
页数:427页

作者简介

在潘绥铭教授的主持下,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在2000年、2006年和2010年,三次对中国人的性生活与性关系进行了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这本书就是三次调查的结果的汇总与分析。
本书深刻地揭示出,在21世纪的前10年里,中国人的性生活与性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有一些很出乎人们的意料。本书分为多个专题,不仅包括18~61岁中国人的性观念、性欲、性生活、性技巧等,也包括婚外情、一夜情、找“小姐”等各种非主流的性关系,还包括14~17岁少年的性状况,更包括了“多元性别”与同性恋等的情况。在每个专题里不仅发布了大量的统计数据,而且剖析了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还从性文化的高度进行了深入阐述。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背景与介绍
1. 权利与快乐的兴起
2. 主体建构的研究视角
3. 本书的四次全国调查的简介
4. 什么人、什么话题更敏感?
第二章 主体构建的性
5. 性道德观的革命
6. 性欲望的主体建构
7. 性的独处与独立
8. 脏与耻:性的负面建构
9. 性的心虚
讨论:性制度的情感动力
第三章 身体之性
10. 性之酷:“性风采”
11. “亲密消费”
12. 胖瘦与性
13. 女性减肥:身体的想象与管理
14. 女性的生殖健康与性
讨论:注意身体,性的身体!
第四章 社会化的性
15. 性的社会寿命
16. 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性
17. 人口流动中的性
18. “看黄”剖析
19. 网上性爱与网下的性实践
讨论:性与阶级的相互建构
第五章 性别之性
20. 阴蒂知识及其作用
21. 性/别的交往与沟通
22. 性别气质的主体建构
23. 多元的社会性别与性取向
讨论:性,不应有别
第六章 关系中的性
24. 爱不分先后:婚前性行为
25. “无性婚姻”行将逝去
26. 夫妻爱情与“性福”
27. 性关系中的性高潮
28. 性行为革命:性技巧的社会禁忌之瓦解
讨论:性生活不和谐的根本原因
第七章 健康的性
29. 上网与身心健康之关系
30. 性烦恼
31. 性病与风险行为
32. 新毒品,新威胁
讨论:性的“医学化”与“病态化”批判
第八章 少男少女之性
33. 性化时代的中国少年
34. 青少年心中的性与爱
35. 独生子女与“单性别成长”
36. 成年人眼中的性教育
37. 性教育的效果
38. 少年的性爱
讨论:未成年人的性权利
第九章 非主流的性
39. 男人的多伴侣
40. 女性的多伴侣
41. 婚外之性
42. 一夜情
43. 多人的性行为
讨论:异性专偶制的苛政
第十章 交易中的性
44. 非商业的买性与卖性
45. 男客分析
46. 小姐为什么能在“严打”中生存?
讨论:卖淫不是性
第十一章 性的防护
47. 童年的性接触
48. 暴力与性
49. 性骚扰
讨论:主体建构视角的最佳例证
第十二章 论调查方法
50. 整体真实度:减少问卷调查失真的新方法
51. 属性变量的量化转换初探:“有条件赋值法”
52. 隐蔽人群的规模推算
53. 网站性调查批判
讨论:研究方法反思
第十三章 总论:“全性”
54.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反思
55. “全性”的新概念:本研究的全面设计
56. 全性的总分
57. 开放与保守:全性的倾向
58. 中国性文化的走向

编辑推荐

1、作者为颇具争议的知名性学家本书作者潘绥铭是著名的性学家,被称为“中国性学第一人”,与刘达临、李银河号称“性学三杰”。他是一位时时处于舆论与伦理的风口浪尖似的人物。在大众读者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2、主题敏感,直指人性本书的主题为中国人最近10年的性生活,性是任何一个成年人都避不开的话题,这本书写了中国人性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中国人的性欲望、性高潮、性伙伴、婚外性以及自慰等颇具敏感性的话题。但这绝不是一本花边小报、情色小说、淫秽书刊,而是有科学的数据支撑及分析,很多观点是经过严密论证的。3、语言幽默,观点独特该书语言非常具有生活气息,很多关于性的顺口溜都是作者深入调查得来的真实段子,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及生动性。这些活生生的有关性的段子,带给读者非常直观而印象深刻的阅读体验。同时,这本书所谈到的很多问题可能都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比如婚内自慰问题、婚外恋问题、找“小姐”问题等等。真实而深刻的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性与爱。这本书既可以作为性生活的调查报告,也可以作为个体了解中国人性现状的百科全书。

内容概要

潘绥铭,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从1985年开始,在中国创立与推广性社会学,主要是在连续的多项实证研究的支持下,奠定了该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创立了一系列新的基本概念:初级生活圈、中国性革命、性产业、性化、亲密消费、性生活的内在矛盾等。 他提出“全性”(sexuality)的研究范畴,主张在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中,在情境、互动与变化中,研究其现象及意义。他还主张:“全性”与“社会性别”(gender)是相互建构的、不可分割的。
在方法论方面,他基于解释主义与社会建构论的思想,创立了“主体建构”的研究视角,以及“社区考察法”、“求异法”和“最大差异的信息饱和法”等操作模式,并将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定量问卷调查和定性田野研究之中。
黄盈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是性社会学、女性身体、性工作,以及定性研究方法等。著有《身体•性•性感:对中国城市年轻女性的日常生活研究》、《性社会学》(合著)、《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合著),以及数十篇论文。

章节摘录

“文革”中,为了充分发动中国妇女这个“伟大的人力资源”(《毛主席语录》)投入革命运动,实现了抹煞男女一切差异的、在低水平上的“男女同一”。一切能够表现女性特征的东西都被消除了。例如,那时候的城市女性买乳罩,都是尽量买小的,以便把自己的胸部勒紧、压扁、抹平,生怕它们凸显出来。如果男性的目光在自己胸前一扫,女性就会羞愧难当,自责不已,变本加厉地束胸。“文革”是精神摧残,因此不仅不管真正的“床上事”与生孩子,而且源远流长的“唯生殖目的论”还在此时期内得以复兴。最经典的例子是当时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笑话:某男结婚之后拒绝与妻子性交,因为“那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该妻子只好向父母诉苦。父母也无奈,因为当时谁也不敢说“性交不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冥思苦想之后,岳父来找女婿说:“是的,你说得对,性交确实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但是,我们还要培养革命接班人啊。”于是,性遂成。婚内自慰都是指在婚(含同居)者在最近一年之内自慰过。第一,婚内自慰反而增加了夫妻性生活的频率。笔者把性频率分为11个级别,最低的是0级(在最近的一年之内连一次性生活都没有),最高的是10级(每天一次或者更多)。结果发现:那些没有自慰过的夫妻的性频率平均处于5.9级上,可是自慰过的却是平均6.5级,显著地高于前者。第二,婚内自慰也增加了夫妻性生活的丰富程度。笔者一共调查了10种具体的性生活方式,那些没有自慰过的夫妻平均使用过5.8种,可是自慰过的夫妻却平均使用过7.2种。第三,妻子自慰促使她更爱丈夫。非常爱丈夫的妻子在自慰过者中达到22.1%,而在不自慰的妻子中却只占14.7%。第四,婚内自慰有助于双方的爱情表达。自慰的丈夫或妻子在性生活之外也经常相互亲昵的比例是77.1%,比不自慰者多出接近9个百分点。同时,自慰的人自己主动提出过性生活的比例也更高。第五,自慰提高了性生活的质量。经常很兴奋的丈夫或妻子在自慰者中是33%,在不自慰的人中只有26.7%。自慰的人有63.7%每次都达到性高潮或者经常达到,而不自慰的却只有55.3%。对上述情况其实无须大惊小怪,因为很多人都只看到了自慰可能替代夫妻之间的实际性生活这一个方面,却忽视了自慰的另外一个方面:它同时也是性欲望与性要求更加强烈的表现。因此,即使自慰真的替代了一些性生活,剩下来的也仍然多于或者好于那些性能力稍逊因而不自慰的人。此外,人们也常常只看到自慰是一种性的宣泄,却忽视了它同时也是一种性感受的积累。无论男女,自慰都是最容易和最快达到性高潮的方式,这就使得自慰者更多地获得性快乐,从而反过来促使他们(她们)的性欲望和性能力都更强。这可能就是性方面的“马太效应”的表现之一,也就是越强的人越强,越弱的人越弱。但是,可能是因为自慰者对于感情的要求更高,所以夫妻打架的也就更多一些,尤其是丈夫单方面打妻子的情况多出5个百分点。亲密是一种人际关系中的生存体验。在传统上,它被认为只能从非商业的人际关系中,而且运用非商业的手段来获取与维系。所谓“金钱买不来爱情”说的就是这一特质。那么,亲密消费的当事人究竟是如何克服“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尴尬,从商业化的租购行为中去获得亲密的享受呢?北京一带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男性中流传一个描绘“三陪”服务的顺口溜:“‘小姐‘摸摸先生的手,先生的心儿在颤抖;先生摸摸‘小姐’的手,二百块钱她拿走;回家摸摸老婆的手,就像左手摸右手。”这里面,没有性,也没有多少人际关系,却有一种亲密,而且只能用钱来换取。笔者在对于“男客”的定性访谈中屡屡听到他们的主述:“不一定都是做(性交),陪陪、聊聊也不错,花点钱也值得。”这就点出了“被三陪”的性质与意义。


 性之变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对于谈性色变的中国人来说,这本书还是比较有意义的。这本书运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来阐明性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和发展。也讲了关于性对于人们的影响和如何正确的对待这个话题。不过有些问题只是列了些数据并没有说明什么,所以缺点就是大量没用的数据写在书里。不过如果你对性一无所知或有不正当理解的话,这本书也许对你有用。比如对于社会上一些性交易我就有了新的认识,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就是禁不掉的,与其这样不如开放并正确的引导。也许就不会有那些所谓的社会危害。
  •     身体是一种工具,“我”包含了对自己身体的使用权。从性成熟到首次性交的时间叫做性待业期,在这个阶段主要以自慰来宣泄性欲,我认为女性与男性在性方面的差别在于对自己身体使用的熟练程度,或者说如何管理自己的身体。性革命将性快乐与生育的分离,实属一大进步,对女性来说,生育反而成了一项自己的权力,不婚不育成了一种现代人的选择,虽然“基因”的动机是复制自己即繁衍后代,但是繁衍并不是人的义务,自己有选择的权力,这就是主体建构。08年我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篇讲避孕药历史发展的文章,我爸看到后说,你看的这都是些什么?我当时觉得很纳闷,讲避孕药的发展历史虽和性有关系,但不至于有那么严重。这或许和我发现我爸用的一款“持久油”有相同的严重程度,我拿着它问我爸:这是是什么油啊。只见我爸用严厉的语气并带有一种嫌弃,呵斥我说:赶紧给我扔了。我顺手就扔进院子里的下水池,以至于我都觉得刚才拿它的手都有些脏。潘绥铭老师提到一个概念”情感动力“——『就是推动人们去制定某种社会制度的非理性的、往往并未涉及直接利益的那些心理感受与情绪发泄的需求。』作为一个人,独立的个体,自己有权利了解自己身体的方方面面,『性』对人来说又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反映一个人衰亡的生命过程。避孕药、避孕套都可以让人们无顾忌的享受性来给自己的快乐,尤其让女性更能放下怀孕的顾忌。我上段提到的那个经历说出来或许不道德,但这又是实际存在过的事,生殖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人也有,这样联想并不代表不道德。之前京东护士节出售情趣护士装引发抗议,这就是典型的情感动力在作祟,反对者的理由很简单;“你们家里没有人做护士这个工作呀”。从这些反对者的话里面就已经暴露了他们的隐私即他们家里肯定有人在当护士,看到情趣护士装反感的这群人,要么他们从未做过,要么他们做过却不敢正视,所以就极力反对。“护士节+情趣护士装”这个营销方式哪里可以看出侮辱护士了?如果搞一个“情人节+避孕套”这就是在侮辱所有情人么?人还是要有自信的。关于自信我有一个很好地例子,如果小便时不小心尿在了裤子上,而且这条裤子是白色的,走在大街上心里总觉得有人在看自己的裤子,如果裤子上的水是洗手时弄的,同样走在大街上就不会产生“别人在看自己”的想法。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内心的不笃定只会暴露自己的隐私。人的成长变化包括生理和心理,如果没能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就会陷入恐惧,比如说人很害怕引起“成瘾”的东西,性也算一项。性成熟时,男性需要面对遗精,女性需要面对月经,如果没有知识就只能将它归为洪水猛兽,没有见过的东西只能带来惊慌或恐惧,人又是自己思想的产物,没有足够的性知识,就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身体,压抑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压抑的本质就是禁锢,让一切都在可控的范围内,不至于让自己焦虑。福柯先生将快乐与欲望分开,认为没有一种追求快乐的方式是反常的,自慰完全是开启性愉悦的大门,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对自己身体这个工具驾驭的程度,基因进化使我们的身体趋于完美。通过自慰能了解自己的身体,知道哪里是敏感的,哪里可以产生快感。中学时期的课本上只提到遗精和初潮,却没有谈到自慰,对自慰有科学的认识就能消除自慰产生的罪恶感,并不存在自慰上瘾的问题,因为并没有人阻止你去做什么,或者你并没有不去做,做不做都是自己的选择。从性成熟到有性生活,这十几年的性欲就成了每个人所要面对的问题,要么自慰,要么压抑。父母很难对孩子在自慰方面做科普,对待孩子父母免不了弱化孩子,父母有性生活,孩子也要有,只是方式不同,对青少年的性要重视起来,和自己相关的事就是重要的事,有意义的事。性教育的任务还很重,我中学时期生物课上的第二节《人的生殖》是英语老师讲的,他说让我们自己看。这种不伦不类的做法现在想来实属荒诞,性教育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安全健康的使用自己的性权利,这好比知道如何使用菜刀和菜刀能杀人是两码事,性教育并不是教唆青少年去发生性行为,在逻辑上接受某件事,绝不等于赞成或支持它,更不等于自己也要这样做。潘教授对性产业的研究最有话语权,性工作者只是提供身体,性工作者身上不具有性反应的特征,其他工作,同样需要身体作为媒介,当性和金钱刚在一起我们会很自觉地排斥它,有人说性产业会导致社会动乱,家庭破裂,并不是所有人都回去做,无论怎样,终究是自己的选择,把某件事说成是诱惑人的,这有逃避个人责任的嫌疑,诱惑与否并不是自己去做的动力,而只能是自己想做或不想做而已。书中对数据的分析不一定是因果关系,更多的是相关关系,潘老师也提醒过读者切忌将这些数据和自身进行对比,否则就会自曝隐私。同性恋、SM、群交、开放式婚姻,等都是文化多元的一部分,况且在性行为上是不分性别的,性别只是一个社会指标,便于区分而已。男女性别不平等就是一种对性别的刻板认识,刻板认识虽便于让人们掌控,但没有从个人、从主体出发去改善权利,人的权利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通过性权利就能一窥男女平等的问题。性是私人的事,如何做,和谁做,都是自己的选择,社会上的一些性少数派,同样享有性的权利,比如日本出现的“手天使”,中国现在也有人在做,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只有每个人的需求都满足的情况下,一个宽容的社会才会到来,用王小波的话来说,这个世界上最值得教导的人是自己,虽然这样说很自私但却很诚实。性制度的情感动力

精彩短评 (总计57条)

  •     这本书通过调查统计和科学研究表明,学历、社会地位、智力越高的,性生活水平越高,对性的要求越高,对多伴侣、YP、婚外性、性交易更宽容。这也印证了我的想法,随着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多元化,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会实践开放婚姻、多伴侣关系、性派对、YP等非主流性行为。
  •     偏见足够多,才有真实。
  •     数据相当多。。有些观点也挺好。
  •     纯属理论研究,对于非专业人士没有什么借鉴意义
  •     数据是会说话的
  •     中国性革命
  •     调查结果几乎意料之中,较有意思的是本书“后革命”立场,性与阶级/阶层、sexuality与capital关系。处于高社会阶层(此处非阶级)、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性越开放,而高社会阶层又反过来证明性开放的合理。结论中性开放则同阶级挂钩,认为性革命冲击文革时代的革命文化与无性文化。相映成趣,何春蕤《性革命》称美国中高产阶级历史上通过道德清洁运动污名化性工作者和工人阶级。性与阶层/阶级当然可以、也有必要交叉分析,但应该是在historicize的前提下。Lisa Rofel的Desiring China挑明白书中很多隐含假设:给出大背景,新自由主义全球扩散,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转型,个体在”世界公民“与”中国人“间努力达成平衡。结尾小故事不错。”你有婚前性行为吗?没有。那你处女吗。不是,因为我爱过。“
  •     方法、视角都特别值得学习和思考 21世纪的红宝书!哦也
  •     2015年10-11月读完。前几张章做了读书笔记
  •     爱爱爱个人认为很不错的书
  •     中国版的金赛性学报告,虽然还有诸多不足:如对性倒错群体,lgbt群体的调查分析较少,且一些结论比较武断等等,但在中国能做出来这样一本非常严肃认真的性学书籍已经实属不易了。文章的写作结构和研究方法都非常值得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参考。
  •     正版应该没错 其他也都很好 就有一夜黑了印刷有一点点瑕疵
  •     数据详实,论点新颖。但是有些调查方式还可商榷
  •     翻过,做调查不容易,以后也再难有这种规模的了吧
  •     了解自己与这个社会
  •     计量经济学在性学方面的用途展示。观点很好,但样本量还是太少了,从这么小的样本量来推导全国,无异于盲人摸象。
  •     基本上上课都讲过,如今想来全校的本科选修课尺度能如此之大,也算难忘了,如今潘老退休了,后辈真遗憾!
  •     无限近似于绝望的失望
  •     #好酥好酥# 还有一个收获想与大家分享:结合最近成功女学霸陆盈盈的事迹,我认为取名X盈盈彰显了一个人做学术的前摄态度。
  •     虽然当年吐槽“又黄又淫”,不过黄老师挺真厚道的——《阴道独白》火之前就看过了
  •     有意思
  •     新世界大门。。
  •     了解你我,了解社会的一扇大门。
  •     学术报告
  •     跟我没啥大关系。 有个问题 难道我要放弃自己的要求和理想,顺应这种变化么????
  •     潘绥铭老师最拿手的就是关于中国性工作者的定性调查,从书中就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位社会学家严谨的学术态度,可谓是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在性方面中国也有了一次全面的认识,这是最大的贡献,如果某个中国人写一本社会学的书,也会像西方人那样附上一章研究本国人的调查结果。
  •     空前,恐怕也绝后?量化研究的教科书,前两章和最后两章对于背景、方法等的反思,非常值得一看。
  •     数据非常全面。以后遇到这个领域的任何辩题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些资料
  •     这么重要的科普书 没有性观念的人真应该看看
  •     此书所选角度让人眼界拓展
  •     社会学调查。中国人性观念的变化。需要注意实然推不出应然
  •     强烈安利!读的过程中时不时想拍桌子叫好!
  •     从中学到不少知识,感谢亚马逊!
  •     是很详实的数据调查,绝对不是空想得出结论。看完感觉有点意思,有些结果还蛮令人吃惊的。在本国做这种研究应该蛮难的吧……
  •     满满的行为科学统计的感觉
  •     很羡慕这种调查,哪怕结论总结的不对,数据在那里,就是硬的,是可以走遍天下的。只是潘老师的一些结论没太看懂,可能太过离奇了吧。实际上潘老师自己对很多数据得出的结论也很困惑。
  •     就是论文的方式写的!大家都知道,为了凑字数,论文一般都会写得冗长,废话连篇!
  •     #读懂中国#
  •     每部分都有数据有论述有观点,第五章尤为有力。数据处理可商榷,十种“性技巧”不赞同。
  •     就这么回事吧
  •     书的内容讲的很棒,很喜欢
  •     终于看完了。一开始吸引我的是各种数据,然而后面吸引我的是潘教授的各种分析。有的言论大胆而有趣,给我冲击的同时带来思考。关于统计学的知识看不太懂,但是从“方法论”的角度给我很多启示。好书。
  •     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着实感受了一般社科工作者的研究方式。主观性太强,不符合自科的行文,难以苟同。
  •     潘老师被退休了 叹哉
  •     非常好。作为性社会学的调查很成功。书中论述,来源层次分明。
  •     看不下去,头疼。
  •     3.5。充满了大量的价值判断,作者的自我十分鲜明。最后两章是方法论的讨论
  •     性社会学的力作!潘教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老师,本书可以当做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来看。潘教授长期访谈性工作者,由于对方无法提供发票,以致科研费用出问题,不得不提前退休,实在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也旁证了我“做科研不能在学校”的结论。
  •     作者报告详尽,分析严谨,调查方法试图尽可能地获得真实数据,作者对自己得出的结果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指出其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学术良心值得尊敬和学习。这本书的涵盖内容几乎已经涉及中国性革命的各个方面,是了解中国性现状的好教材。还有,当中的发现和作者所偏爱的”性化“观点可能有重塑”三观“之效果~。
  •     很厚的一本数据,之前看过很多人说要多读厚书,难书,这本书看着好累,不过特别开心的过程,数据让人离真相更近。
  •     到底在讲啥??
  •     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在对中国本土进行大量数据搜集的基础上写成。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视作工具是参考的好书。
  •     比其他同类调查更全面,更有条理,且不用官方话语。参考书。
  •     有几个数据可能是录入错误,有机会发邮件问一下。这本书提供了很新颖的视角,对写proposal很有帮助。
  •     做了如此大规模的调查多一颗星,但就很多地方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来说(过于随意主观),三星不能更多了。性别气质、LGBT的部分做的非常不好。
  •     书太厚……每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了很久。不过确实非常涨知识,而且颠覆很多我的想法,有了一些关于自由的思考。社会学学术性较强,如果抛开统计学知识,不看调查过程只看结论的话,是一本不错的科普读物。推荐。
  •     好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