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理智新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与流派 > 人类理智新论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82-11
ISBN:9787100020107
作者:莱布尼茨
页数:760 页页

作者简介

《人类理智新论(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十七世纪,西欧哲学界在认识论上爆发一场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大争论,先是唯物主义经验论者弗·培根奠定了认识起源于经验的原则;继而笛卡尔创导唯理论,宣扬天赋观念说,遭到霍布斯、伽森狄等的反驳;到十七世纪末,洛克以其《人类理智论》详尽地批驳了天赋观念说,并系统地论证了经验论的原则;紧接着,莱布尼茨又站在唯心主义唯理论和维护天赋观念说的立场,从“单子论”和“前定和谐”的观点出发,写成《人类理智新论(套装上下册)》,以对话体的形式,与洛克的《人类理智论》逐章逐节逐段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驳和多方面的讨论。《人类理智新论(套装上下册)》对了解欧洲近代哲学史上这场斗争以及当时的科学和哲学都有重要意义。

书籍目录

译者序方 莱布尼茨及其哲学简介
关于译注的几点说明
序言
第一卷 论天赋观念
第一章 人心中是否有天赋原则?
第二章 没有天赋的实践原则
第三章 关于思辨和实践的两种天赋原则的其他一些考虑
第二卷 论观念
第一章 通论观念并顺带考察人的心灵是否永远在思想
第二章 论简单观念
第三章 论单由一种感官来的观念
第四章 论坚实性
第五章 论从各种不同感官来的简单观念
第六章 论从反省来的简单观念
第七章 论从感觉和反省两者来的观念
第八章 对简单观念的其他一些考虑
第九章 论知觉
第十章 论保持力
第十一章 论分辨观念的功能
第十二章 论复杂观念
第十三章 论简单样式,并首先论空间的样式
第十四章 论绵延及其简单样式
第十五章 合论绵延与扩张
第十六章 论数
第十七章 论无限性
第十八章 论其他简单样式
第十九章 论思想的诸样式
第二十章 论能力兼论自由
第二十一章 论能力兼论自由
第二十二章 论混合的样式
第二十三章 论我们的复杂实体观念
第二十四章 论集合的实体观念
第二十五章 论关系
第二十六章 论因果及其他一些关系
第二十七章 什么是同一性或差异性
第二十八章 论其他一些关系,尤其是道德关系
第二十九章 论明白和模糊的、清楚的和混乱的观念
第三十章 论实在和幻想的观念
第三十一章 论完全的和不完全的观念
第三十二章 论真的和假的观念
第三十三章 论观念的联合
第三卷 论语词
第四卷 论知识
译名对照表
莱布尼茨和平和著作年表

编辑推荐

《人类理智新论(套装上下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前言

《人类理智新论》是莱布尼茨的一部主要著作。在这部书中,莱布尼茨站在唯心主义唯理论的立场,对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一书中所发挥和详细论证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观点,进行了系统的反驳。在西欧近代哲学史上,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斗争,一直持续不断。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看,莱布尼茨的唯心观点当然是错误的,但其中也还包含着积极的内容。莱布尼茨不仅仅是一位唯心主义的哲学家,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渊博的学者;他的哲学中也确实包含着相当丰富的辩证法因素。当他攻击洛克的认识论中的形而上学观点时,虽然是站在错误的唯心主义立场上,但往往也发挥了某些有辩证法意义的合理思想,不乏可供我们在批判形而上学观点时用作借鉴之处。因此,莱布尼茨的《人类理智新论》,作为一部西方古典哲学名著,在哲学史上自有其确定的地位。

内容概要

作者:(德国)莱布尼茨(Leibniz.G.W.) 译者:陈修斋

章节摘录

人们谈论得这么多的这个白板,在我看来只是一种虚构,是自然所不容许的,是建立在哲学家们那些不完全的概念的基础上的,就像虚空、原子和静止,或者是绝对的静止,或者是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相对的静止,或者像那种人们所设想的没有任何形式的原始物质那样。不包含任何花样变化的齐一的事物,从来就只是一些抽象,就像时间、空间,以及其他一些纯数学上的东西那样。没有什么物体,它的各部分是静止的,也绝无一个实体是没有什么可以和其他一切相区别的。人类的灵魂不仅和别的灵魂有区别,它们自己彼此之间也是有差别的,虽然这种差别不是属于那种所谓种差的性质。而按照我认为我们所具有的证明,每一实体性的东西,不论它是灵魂或身体,都有它和其他每一个实体性东西的本当有的关系;而这一个和那一个之间应该永远是以内在固有的名称相区别的。且不说这样谈论白板的那些人,把概念都从它去掉之后,就说不上还给它留下什么了,就像那些经院哲学家什么也没给他们的原始物质留下一样。也许人家会回答我说,哲学家们提出的这个白板,是想说灵魂自然地原本只有一些赤裸裸的功能。但没有任何现实活动的功能,一句话就是经院哲学家中所讲的那种纯粹的潜能,也只是一些虚构,是自然所不知道的,只是人们由抽象得来的。

图书封面


 人类理智新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按语:在《西方哲学史》中,罗素不公正地讥讽了莱布尼茨(1646-1716),说天才的莱布尼茨的体系中隐秘地有一套深刻严密的体系,而流俗的莱布尼茨却对王公贵妇讲述着“我们这个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美好的世界”这样的谄媚之词。然而,罗素是从分析的、无神论的立场随意解释莱布尼茨的。莱布尼茨一直都是严谨而虔诚的,他的自然神学信念一点都离不开其奠基于微积分之上的严密的形而上学思想。有一件事也可以说明莱布尼茨是一位谦逊的伟人:1704年本来要发表《人类理智新论》,意在回应和批评洛克的《人类理解论》,但随即知悉洛克逝世,不愿批评故人,便取消了发表,因此《人类理智新论》直到1765年才作为遗著被发现和出版。《人类理智新论》与洛克的《人类理解论》具有一种章节的完整对称性。逐章分析、批评或认同或取代了洛克的理论。最终,莱布尼茨提供了天赋观念和天赋真理的学说,区分了理性的必然真理和事实的偶然真理,将真理和观念的基础放置在永恒心灵之中,并且完善了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论证和宇宙论论证,补充了预定和谐的论证方法。莱布尼茨对理性必然真理和事实的偶然真理的区分,影响深远;在与必然性的相对中界定自由意志(franc-arbitre)和更广义的自由的深刻性是无与伦比的,虽然我仍然困惑于自由怎么与理性灵魂对善的欲求的学说糅合到一起。莱布尼茨将微积分应用于形而上学体系的建构,取得了无与伦比的精确性。理解这一点,需要认识到古希腊哲学中的芝诺悖论的解决就是缺乏微积分的无限概念才导致的。或许可以说,莱布尼茨是直接承续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阿奎那之后的古典思想的集大成者,这主要反映在他将实体的形而上学、上帝存在的论证、经院哲学等重新奠定在一个更严密的基石(微积分)之上。事实上,其体系中的一些经院因素,譬如actuality和possibility在莱布尼茨观念的中核心位置,我理解得不是很好。毫无疑问,莱布尼茨的体系虽然很美很严谨,却也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其体系具有一种自我坍塌的结构。当每一个单子(Monade)都是一个小宇宙,并且这样的小宇宙可以无限地被重新发现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变得无限地不可理解了——因为每个被理解的部分里面又冒出无限次的小宇宙。对于寻求一种明智的清晰性的现代精神而言,这是一种封闭的结构,或许注定了莱布尼茨的被替代。】“序言”莱布尼茨认为自己的体系接近Plato,而洛克的体系接近亚里士多德,但又都离古人甚远。本书采纳了对话的方式论述,洛克变身Philolethe【philos-aletheia“爱-真理”】来引述在《人类理解论》中的论点,而莱布尼茨则变身Theophile【theos-philos“爱上帝”】来批评洛克并陈述自己的论点。关键的差别在于,莱布尼茨否定了洛克的白板说,认为“灵魂原来就包含着多种概念和学说的原则,外界的对象是靠机缘把这些原则唤醒了。”【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陈修斋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页,下同】另一个差别,莱布尼茨认为感觉不足以建立普遍必然的真理。因为洛克承认反省是观念的一个来源,莱布尼茨认为这里两人有共同之处,“我们就是天赋予我们自身之中的。”【6】莱布尼茨放弃了洛克有关心灵的白板(tabula raza)说,而代之以有纹理的大理石,“观念和真理就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能(natural potentialities)天赋在我们心中,而不是作为现实(actualities)天赋在我们心中的。”【7】莱布尼茨还认为,“在自然的情况之下,一个实体不会没有活动。”【8】事实上,“任何时候在我们心中都有无数的知觉(perception),但是并无察觉和意识(awareness and reflection)”【9】,这里莱布尼茨的关键是区分了微知觉(minute perception)和察觉。恰恰是这种感觉不到的知觉,“说明了灵魂与身体之间的这种奇妙的前定和谐(pre-established harmony)。”【11】莱布尼茨的微知觉观念的存在基于连续律(law of continuum),即“自然决不作飞跃(Nature never makes leaps)。”【12】这里实际上发生的是,天才的莱布尼茨将其创立的微积分观念应用于哲学分析上了。因此,像“灵魂的空白板,没有思想的灵魂,没有活动的实体、空间中的真空、原子、甚至物质中不是实际分隔开的微粒、绝对的静止...”【13】等都是虚构,是事物的本性所不允许的。甚至一切精灵和灵魂都永远地和一个身体相结合的,莱布尼茨认为灵肉分离的观念会损害自然宗教。【16】莱布尼茨认为也不存在绝对的虚空,“应该设想空间充满了一种原本是流动的物质。”【17】莱布尼茨还否认了物质能思想的观念,因为这是不自然的。在这里他区分了属性(attributes)和属性的样式(modifications)。而莱布尼茨认为其辩护灵魂的非物质性,对于捍卫理性是有帮助的,“有些人想摧毁自然宗教而把一切归结为天启宗教,好像理性在这方面丝毫不能教我们什么。”【28】卷一 论天赋观念1.人心中是否有天赋原则?当Philo介绍了洛克的《人类理智论》后,借着Theo之口,莱布尼茨提及了自己在《新系统》中提出的新理论:“由‘原始实体(primary substance)’所确立的诸实体的前定和谐中,找到了事物的真正原则。”【33】灵魂和身体结合在一起,都不灭,相互和谐,排斥了虚空和原子。“整个宇宙,都作为缩影,存在它的每一个实体的单元(即单子)之中。”【35】区分了必然真理和事实真理。Theo赞同笛卡尔的对上帝的天赋观念,“甚至认为我们灵魂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是来自它自己内部,而不能是由感觉给予它的。…虽然是感觉给了我们机缘,使我们察觉到它们。”【37】Theo说,洛克走得太远了,“没有把源出理智的必然真理,和来自感觉经验,甚至来自我们心中那些混乱知觉的事实真理,做充分的区分。”【38】Theo并不把天赋原则的确实性建立在普遍同意的基础上。虽然我们常常从察觉特殊真理开始的,但这不排除其依赖于较一般的真理。“自然之光…常常是认为对事物本性的考虑,它不是别的,无非是对我们心灵的本性和对这些无需向外寻求的天赋观念的认识。因此,我是把这样一些真理叫做天赋的。”【42】经验提供了机缘或证实。而没有“自然给我们印上那些天赋的知识…将无法达到对那些证明的科学中的必然真理的现实知识,以及对事实的理由的知识。而我们就会没有什么超出禽兽之上的东西了。”【45】Philo质疑:为何真理印在灵魂中,而灵魂却毫无察觉?Theo解释,全部算术和几何的真理都是天赋的,以潜在的方式(implicit way)存在我们心中,这可回溯到柏拉图的Meno篇;而“在一种更广泛的意义上,凡是能从原始的天赋知识中引申出来的一切真理也都可以叫做天赋的。”【48】因为洛克或Philo主张,“灵魂具有认识它(真理)的能力或功能。”【48】在后来第二卷10章中Theo还驳斥了这种赤裸裸的能力主张,认为功能不能解释回忆现象。所以Theo给予了一个强有力的天赋论辩护。“有一样东西而不加利用,和仅仅具有获得这种东西的功能”【49】不是一回事;“不是仅在于只是理解这些真理的可能性的一种赤裸裸的功能;则会使一种禀赋、一种才能,一种先已形成的东西,它决定着我们的灵魂,并使得这些真理能够从灵魂中被抽引出来。”【51】心灵仅仅认识它并不是必然真理的表征,因为感觉不足以使人看出真理的必然性。“必然真理的原始真理只来自理智,而经验的真理则来自经验或感觉的观察。我们的心灵能够认识两种真理,但它是前一种真理的源泉。”【50】2.没有天赋的实践原则道德学有一些不能加以推证的实践原则,譬如“应该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但这不是纯粹靠理性认识的真理,因为它以内心经验或混乱的认识为根据。但theo说这同样是天赋的,为一种本能所认识。“它并不成为自然之光的组成部分…这些法则也就是如此铭刻在灵魂之中,就是说,是作为我们的保存和我们真正的善的后果而铭刻在其中的。”【57】Philo同意这些是真正天赋的实践原则,却是灵魂向善的倾向,而不是铭刻在理智中的真理。在一个地方,Theo也承认,“没有正义规则,要不是假定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朽,是无法充分和完满地证明的。”【57】Theo说,倾向指向快乐,而理性才使得我们向着持久的幸福,而“在灵魂中的东西没有什么是不会在理智中表示出来的。”【58】虽然有些道德规则不是天赋的原则,但不妨碍它们是天赋的真理,只要能从心灵中抽引出来。天赋真理可以依靠自然之光(illumination)和本能两种方式在我们中发现:“我们由本能促使我们去做人道的行为,因为它使我们喜欢,又由于理性而这样做,因为它是正当的。”【60】Theo说,道德科学也和算术一样是天赋的,因为也依赖于内在的光所提供的推证。但因为道德比算术更重要,所以本能又被赐予,使得我们不必经过推证就能处理理性所要求的事情。自然本能常常转向义务的良好一边,自然本能也带来了“上帝存在”这种传统。但习俗、教育、传统、本能等都是理性的辅助和自然的谋划的征象,“要是没有理性,这些辅助是不足以给道德一种完全的确实性的。”【63】自然感受是对天赋真理的混乱的知觉,“因为我们可以把天赋真理和自然的光(它只包含可以清楚地认识的东西)区别开来,正如属应该和它的种区别开来一样,因为天赋真理既包括本能也包括自然的光。”【64】有时候自然铭刻在灵魂中的字迹会因放肆而模糊。天赋的东西也不是立即就被清楚明白地认识到的。Theo不把普遍同意作为天赋的道德真理的一种主要证明,而看做一种confirmation。Theo认为洛克把“弄模糊(obscured)”和“抹去(blotted out)”混淆起来了。3. 关于思辨的和实践的两种天赋原则的一些其它考虑洛克说如果观念不是天赋的,则其所形成的原则也不是天赋的。莱布尼茨本章就是要反对“观念不是天赋的”这个论点。Theo认为像 是、可能、同 等观念是十足天赋的(innate),而且“上帝是应该受崇拜的”也是天赋的,因为是上帝的观念和上帝的存在的必然后果。【75】虽然有整个民族从未想到过至高无上的实体,但是发现这样一个最高存在是与最单纯的理性之光一致的。【77】“只要反省就能在我们自身中发现实体的观念,我们自身就是一些实体。”【79】Theo说,“知识、观念或真理是在我们心中的,并不必要我们总曾经现实地想到过它们;它们只是一些自然的习性,也就是说是一些禀赋、以及主动和被动的态度,而不只是空白板。”【79】最后Theo称赞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是为了劝人去寻求真理所能得到的证明这一实践动机。卷二 论观念1.通论观念并顺带考察人的心灵是否永远在思想Theo认为,观念是思想的内在的直接对象,是事物的本性或性质的表现。外在的可感觉的对象则是间接的。“灵魂是一个小宇宙,在其中的清楚的观念是上帝的一种表象,而那些混乱的观念是宇宙的一种表现。”【83】白板是自然不允许的,甚至每一个灵魂都有差别。灵魂的无思想状态是违反自然的。Philo说灵魂“具有思想的潜能”;但Theo则说,“真正的潜能从来不只是单纯的可能性。它们永远是具有倾向和活动的。”【87】只有上帝,作为纯粹的现实性,才是完全不具形体的,一切灵魂都不会没有某种身体。【89】区分微知觉和察觉。“人不论现在和将来都是永远在思想的。”【94】这里,莱布尼茨用来连续的概念,反对离散的思维方式。4.论坚实性这里提及空间和时间不过是一种次序(order)。“在这次序中,那空的地方(对空间来说就叫做真空),如果有的话,只不过表示一个东西相对于实有来说完全没有的一种可能性(the mere possibility of the missing item and how it relates to the actual)。”【105】9.论知觉Theo强调对知觉(perception)和察觉(being aware)进行区分。“知觉是单子表象外界事物的内部状态;察觉则是对这种内部状态的意识或反省的认识。”【114】在“12论复杂观念”中,Theo说,“原初的理智(primordial understanding)是事物的根源;而且甚至一切事物的实在性,除了那些单纯的实体,归根结底只在于单纯实体对现象的知觉。”【129】13.论简单样式,并首先论空间的样式空间是一种秩序,其真理性和实在性,以上帝为根据。莱布尼茨认为实体是存在的;莱布尼茨也不承认虚空(vacuum),虽然区分了物质和广延。14.论绵延及其简单样式刹那(moment)是点,本身是没有部分的。洛克说知觉的接续唤醒了绵延的观念,但莱布尼茨批评说,“我们的知觉从来不会有那样经常和有规律的接续足以和时间的接续相应的,时间是一种齐一和单纯的连续体,像一条直线一样。”【138】不过就是自然中没有齐一的东西,时间也可以被决定。时间是运动的度量。绵延是靠周期性的相等运动的数来认识的。“实践和空间表明了在存在物之外的可能性。时间和空间属于永恒真理的性质,永恒真理是对可能的和实存的同等看待的。”【140】17.论无限性(on infinity)莱布尼茨这里的观念很中世纪,他否定了洛克的“无限”概念,即在时间、空间和数量方面的主观的可无限叠加的可能性。莱布尼茨认为这种通过感觉和归纳来的无限并不真的无限,因为真正的无限是绝对的,是内在于我们之中的。中世纪有两个词infinit umindefinitum(不定的无限)和infini categorematique(肯定的无限)似在莱布尼茨这儿有反响。20.论快乐和痛苦的样式这里Theo给出了较洛克更为流线型的苦乐理解。善可以分为virtuous, pleasing和useful,但“归根结底,它必须是一种Pleasing…善是适意的或有用的,而有德的本身就在于心灵的一种快乐。”【152】:莱布尼茨区别了两种爱:一种叫做自得的爱(L'amour de conquiscence),这不是什么别的,无非是对那种能给我们快乐的东西的欲望或感情,而我们是不关心它是否接受我们的爱的,另一种是仁慈的爱(L‘amour de bienveillance),这是对那种其快乐或幸福也给了我们某种快乐或幸福者的感情。【153】Theo认为“不安(inquietude)”这个词很好地表达了那种欲望状态,即一种较少的痛苦的本质,或半痛苦(semi-suffering),就是“一些察觉不到的小痛苦,以便使我们享受恶的好处而不接受它的不舒服。”【156】这是描述出了一种最终变成完全的快乐和真正快乐的中间状态。21. 论能力兼论自由这或许是最重要的章节。莱布尼茨对自由的解释最清晰完整,可谓精彩绝伦,虽然这里又扯了很多经院的概念。Theo说,“能力一般就是变化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的变化或实现,在一个主体中是主动的而在另一个是被动的。”【160】主动的能力可以用力(force)或隐德莱希(entelechie)来说。我们对于主动能力的最明白的观念是来自心灵。在洛克对意志(volonte)及其应用即意欲的论述基础上,Theo说,“意欲(volition)是趋向人们觉得好的和远离人们觉得坏的东西的努力或倾向(endeavour, conatus),这种倾向是人们对它们(善恶好坏)的察觉的直接结果。”【164】而这种察觉的能力就是理解力(understanding)或理智(intellect),这是禽兽所没有的一种东西。与意欲类似的还有欲望(appetitions)。传统上理解力和意志被认为是灵魂的两种功能。Theo说,即使灵魂的功能是实在的东西,也不能说它们是实在的原动者(real agents)。“并不是功能或性质在活动,而是实体用了功能来活动(substances act through faculties)。”【167】这里Theo开始讨论与意志相关的自由。有法权上的自由(freedom in law)和事实上的自由(freedom in fact)。法权上的自由而言:奴隶毫无自由,而subject也不完全自由,而富人和穷人则同等自由;“事实上的自由或者在于如一个人所应当的那样去意愿的能力,或者在于做一个人想做的事的能力。(consists either in the power to do what one wills or in the power to will as one should)。”【167】这就分为做事的自由(freedom to do)和意志的自由(free to will)。就做事的自由而言,有更多手段的人就有更多的自由来做他想做的事情,而我们常常理解为对于习惯上在我们权力范围内的事物的使用,尤其是身体的自由使用。意志的自由可以有两种意义:一种是与心灵的不完善或心灵的奴役相对立而言,这是一种内在的强制,在这里被创造的心灵只有在超越情感的范围内才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而上帝才是完全自由的。这种自由相关于理智(understanding)。另一种是与必然性(necessity)相对立来理解的。相关于纯粹的意志(bare will),就是所谓的意志自由(franc-arbitre,free will),它在于“人类的理智呈现于意志之前的最强有力的理由或印象,也不能阻止意志的活动成为偶然的,而不会给予它一种绝对的,或形而上学的必然性。”【168】这里,理智dictate意志“只是使意志倾向于什么而不是必然地逼迫它怎样。”【168】“善与恶只是使那思想的东西具有某种倾向而并不是强迫它怎样。”【170】Theo说,“必然性不应该是和意欲相对立,而是应该和偶然性(contingency)相对立…并且必然性也不应该和决定(determination)相混淆,因为在思想中也和在运动中一样有联系或决定的(被决定和强制性地被推动或被迫使是两回事)。”【172】这里莱布尼茨的观点极为精致,至少要注意这么几点:1.要把必然的和受决定的但偶然的(contingent but determined)区别开来,几何学和形而上学的后果是必然的,而物理学和道德的后果则只是倾向而不是必然性,甚至物理的东西也通过关涉与上帝而具有某种随意性和道德性,“因为运动的规律并无别的必然性,无非是必求其最好的。而上帝是自由地作选择的,虽然他是被决定了要选择最好的。”【172】没有什么是毫无理由地发生的。(nothing happens without reason)是根本的公理。2.我们并不是永远注意到了那决定我们或我们借以作出决定的理由,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没认清自然作用于我们的机制,也不能察觉我们心灵及其思想的全部作用。“如果把‘必然性’理解为人的不可避免的被决定——这是一个具有完全知识的完美心灵能预见到的——那么一切思想和它表象的运动一样是被决定的,那么一切自由的活动就一定是必然的。”【172】3.区分物理的强制和道德的强制。后者“尽管是在某种方式下受强迫的,仍旧是自愿的。”【173】这个第三点有点麻烦,似乎又将物理的强制弄成了必然性了。那么再问:人在意欲时是否自由?如果说是要有自由来违反一切能来自理智的印象而从事意欲,就是把真正的自由和理性一起加以毁灭。Theo说,人们只意欲他看为好的东西,随着理智的改进,意志的选择就更好。上述问题实质上问的,“不是人是否能做他想做的,而是他的意志本身是否有足够的独立性(whether his will is sufficiently independent)?”【175】洛克在23节的意见是:就意欲而言,人不会是自由的,“意欲的存在或者它的不存在不得不确切地遵照他的意志的决定和选择,因此他就不能避免来意欲这种活动的存在或不存在。”【176】Theo说人可以搁置选择,“虽然人所思虑的活动也不必须存在或不存在,但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他就得必然地决定它的存在或不存在。因为不存在的情况是不作决定也能发生的。”【176】是意欲做某事,而不是意欲着意欲。Theo说,人意欲着他所喜欢的,虽然意志能间接地并且从远处有助于使某种东西成为讨人喜欢的或不讨人喜欢的。【178】是那种不安(disquiet)推动着人的意欲。洛克说人首要的欲求是消除痛苦。莱布尼茨则通过与洛克对不安的不同理解,试图恢复古老的格言,“意志追求最大的善,或它逃避它所感到的最大的恶。”【181】之所以人们不大致力于真正的善,是因为对于善常常只有符号理解,而缺乏对对象本身活生生的认知。西塞罗言“如果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德性的美,我们就会热烈地爱它。但情况不是这样。”【183】人被造就有这种弱点,必须从教育开始来取得伟大的改变。要用一些无害的感情来对抗那些危险的感情;利用好的心灵冲动来决断:“一劳永逸地断然为自己定下这样的法则:从今以后只等候和遵从一旦已了解了的理性的结论,尽管这些结论以后并不明白察觉并且通常只是以无声的思想想到它们而消除了感性的吸引力。”【185】通过disquiet,自然在趋向着善和享受着善的影像,“不安对于被创造的生物的幸福倒是本质的东西,这种幸福绝不在于对最大的善的一种完全占有…而在于趋向最大的善的一种继续不断的进程。”【186】开始时是欲望,走向的不是幸福而是欢乐,但理性和经验会教导我们节制和控制这些欲望,使得它们导向幸福。“理性用未来的善和恶的影像和当前的快乐相抗衡。…一切只在于:好好想一想,和在于:要留心。”【187】在完全的意欲(complete volition)中有许多知觉和倾向协同在一起作用,它是它们冲突的结果,表现为一种disquiet,“而所有这些冲突最后结果变成占优势的努力,这就造成了完全的意欲。可是我们所察觉的那些欲望和倾向也常常叫做意欲(volition),虽然是比较不完全的。”【191】在平衡中,也可能发生最迫切的不安并不占优势的情况;心灵应该看得很远。激起欲望的是幸福,“幸福是一种持续的快乐。幸福可以说是通过快乐的一条道路,而快乐只是走向幸福的一步和上升的一个阶梯,是最短的路,而未必是最好的路…理性和意志引导我们走向幸福,而感觉和欲望只是把我们引向快乐。”【193】当我们为小的善牺牲大的善时,小善就成了一种真正的恶。【194】“灵魂有能力使得某些欲望的实现暂停(suspend),并从而有自由对它们一个接一个加以考虑和对它们进行比较。”【194】人的自由或自由意志,就在于此。懈怠;相反的倾向;理性的抵抗等等都是暂停欲望的因素。“心灵就得事先准备好…最好的办法是使自己习惯于有条理地进行思想,和执着于一连串由理性而不是偶然碰巧构成联系的思想。”【195】欲望和情感的效果一旦暂停,我们就可以找到办法来打败它们。“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我们变成了自己的主宰,并且能够使我们自己在恰当的实践来想和做我们愿意意欲和理性所命令我们做的事情。”【196】不过这永远是通过决定了的途径,而不会毫无因由。自由不是“可以毫无因由地、甚至逆着一切因由来作出决定,并且逆着一些印象和癖性所占的整个优势而笔直向前走。”【196】如上所述,则心灵并没有一种完全和直接的能力,来永远阻止它的欲望,它只能是“事先准备着必要时打败欲望的武器,来间接地对抗它的欲望。”【197】一个人在两个选择之间可以毫无差别么(譬如举手还是下垂)?Theo说决不是如此,我们这样做和那样做是有一种内在禀赋和外来印象的协同作用决定了我们采取哪一种选择。只是由于某一方的优势很小,因而显得是毫无差别的。那些享受着完美幸福的更高存在,比我们更强烈地被决定着来选择善。不过这里至多是一种强烈的趋势,而不是绝对地严格必然的。Theo认同洛克的话“为理性所决定向着最好的,这就是最自由的(to be determined by reason to the best is to be most free)”,而“理性的主要之点就在于认识真理和遵从着善。…一个理智的存在的最高圆满性就在于小心地和经常地致力于追求真正的幸福。”【199-200】莱布尼茨将趣味(taste)放在一个分属混乱知觉并从属于道德的位置上。【201】最后讨论了洛克的判断“无人自愿选择苦难,除非由于错误的判断”。Theo认同,并提供了些解释,对未来过于微弱的表象,心灵能力的微弱。这里Theo提及概率【208】。总结,“理智若无自由是毫无用处的,而自由若无理智则是毫无意义的。”【210】“建立在真实基础之上的道德学,将决定人趋向美德:只需要在after-life之中无限幸福和悲惨的可能性就够了。”【212】不过莱布尼茨似乎说,这需要把通俗的、数学的和形而上学的理由结合起来才能认识到。22 论混合的样式这里在解释因果之因作为能力时,把作为活动源泉的能力称为隐德莱希(entelechy)。【222】23 论我们的复杂实体观念有三种存在(ubiety, being somewhere)的方式:相接的(circumscriptive):一个点一个点地散布在空间中,如物体;限界的(definitive):可以限定范围,但不能指明确切的点,如灵魂;充满的(repletive):上帝的。27.什么是同一性或差异性莱布尼茨认为,不能仅仅靠时空来区别,“永远还必须有一种内在的区别原则,而虽然有同类的许多事物,却的确没有任何两件事物是完全一样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要旨并不在于时间和地点方面”【240】就动植物而言,则单子或灵魂是构成真正的个体同一性的标准,“虽然它们的有机躯体并不保持这种同一性。”【243】在轮回的情况下(假设有的话),“实体的同一性在这里是有的,但在同一灵魂所成为的各个不同的人之间毫无记忆的联系的情况下,是没有足够的道德上的同一性来说这是同一个人格的。”【245】莱布尼茨似乎废弃了洛克在人的同一性和人格同一性之间的区分,而仅仅保留了后者。但因为每个灵魂都有身体,所以,每个灵魂都保持着real identity(灵魂的)和physical identity(物理的,肉身的)。28.论其他一些关系,尤其是道德关系莱布尼茨不赞同洛克将道德关系划分为神法的、民法和哲学的(或舆论法)三种。因为可能存在冲突,莱布尼茨说,“我宁愿以上帝所维系的理性的不变规则作为衡量道德善和德性的标准。…通过上帝的干预,一切道德的善就变成物理的善,或如古人所说,一切正直的都是有用的。”【267】神法有两种:自然的和成文的。卷三 论语词3 论一般名辞Theo不反对抽象,但认为抽象是从species(种)上升到genera(属),而不是从individual到species。“得经验之助,我们后天地(a posteriori)认识到了这种实在性;这足以代替理性,理性是通过揭示所定义事物的原因或可能的产生而使我们先天地(a priori)认识那实在性的。”【326】在331页处,Theo区分了运动和变化的希腊词根,指出运动是变化的一种。在一处,Theo似乎说,“本质…是一些在相似性方面的可能性。”【369】另一处,“德性、真理和种…是在自然中的,不论我们知道或赞成与否。”【373】卷四 论知识1.通论知识洛克说知识是对观念之间的联系与符合或对立/不符合的知觉。Theo说,知识可以更一般地看为观念和名词。狭义地讲,真理是基于观念之间的符合不符合。但说对真理的知识是对这种符合不符合的知觉则不对,因为经验并不告知我们事物的联系和理由。2.知识的等级直觉认识的原始的真理和派生的真理一样有两种:理性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原始的理性真理是同一性(identiques)真理:肯定的(每一事物都是它所是的);否定的则包含矛盾律的(一个命题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包含两个真陈述:1、一个命题不能同时既真既假;2、一个命题既不真又不假是不可能的)和异类的(isparates,热不是和颜色同样的东西)。另外,贴切的定义也包含着原始的真理。“一切原始的理性真理都是直接的,这直接是属于一种观念的直接性。”【429】 原始的事实真理是一些内心的直接经验,是一种感受的直接性,奥古斯丁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所在地。“笛卡尔的原理是对的,但它不是它这一类中唯一的原理。”【430】推证的知识。感性知识。概然性。可靠的知识和概然的知识。4.论我们的知识的实在性关于普遍永恒真理方面的可靠性,基础是在观念之中,而不是感觉之中。5.通论真理莱布尼茨认为,“还是把真理放在观念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上比较好,这种关系使一个观念包含或不包含在另一个观念之中。”【472】7 论称为公则或公理的命题通常把次级公理还原为原初的公理或直接的和不可证明的公理,即同一性命题。“我思故我在,这真正说来并不是用思想来证明存在,因为思想和在思想是一回事。…这是一个事实的命题,基于一种直接经验的,它不是我们在观念的直接符合中看到其必然性的那样一种必然的命题。”【492】这是一条直接的真理。不能说科学不依赖于公理。几何学就依赖于公理之上。基督教神学根据天启即经验,但要成为一个完全的整体,就要和自然神学结合起来,而自然神学时从永恒理性的真理引申出来的。【498】8.论琐屑不足道的命题在这里莱布尼茨讲了些关于metaphysics的深刻看法。“形而上学是关于一般的being的科学,它说明了being的原则以及从之发出的性情;又说有的原则,是Essence和Existence;以及这些性情或者是原始的,即一、真、善;或者是派生的,即同和异、简单和复杂…”[519]莱布尼茨认为苏亚雷斯(Suarez)关于连续性、无限、偶然性、抽象的实在性、个体性的讨论有价值。但经院哲学整体不堪重负。莱布尼茨认同亚里士多德,“其他科学依赖于形而上学作为最一般的科学,并从形而上学借取它们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在形而上学中得到证明的。…真正的道德学对形而上学的关系,就是实践对于理论的关系,因为关于一般的实体(substance)的理论,是关于精神特别是关于上帝和灵魂的知识所依赖的,这种知识给予正义和德性以恰当的意义。”【521】“自然神学包括了两个部分,即理论的和实践的,也就同时包含着实在的形而上学和最完全的道德学。”【522】9.论我们对于我们的存在所具有的知识本质和存在被区分开来。存在的有时候是偶然的,莱布尼茨在本质与偶然之间找到一个中介即“自然的”。【524】对于我们的存在的直接察觉,为我们提供了最初的后天真理或事实真理,也就是最初的经验。“正如同一性命题包含着最初的先天真理或理性真理,也就是最初的光明(first illuminations)一样。”【525】后天真理在理智及其对象之间有一种直接性;而理性真理则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有一种直接性。这个很玄嘛。10. 论我们对上帝的存在所具有的知识莱布尼茨把上帝的观念和关于他的存在的真理算在天赋的观念和真理之内。莱布尼茨接着指出洛克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论证中的一个缺陷。从“某个东西从无始以来就存在”不等于“一种永恒的东西”;也不能推出“一个永恒的东西是所有其它东西的唯一源泉。【527】”因为可能需要其他东西的协同作用。再接下来莱布尼茨又补充了笛卡尔的本体论论证。Anselme发明了“本体论论证”,即“一种办法来先天地(a priori)证明上帝的存在,单用其本身的概念而不必求助于其结果。”【529】其要点如下,“上帝是最伟大或最完美的存在物(greatest or the most perfect of beings);是一个包括一切维度的最高伟大性和圆满性的东西。上述是上帝的概念。现在看怎样从这个概念中推导出存在:存在是比不存在较多的某种东西(existing is something more than not existing),或者说存在(existence)给伟大性或圆满性增加了一个维度,即如笛卡尔所言,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圆满性。因此,存在这个圆满性是在具有全部圆满性的至高无上的东西之中的。否则它就缺少某种维度,而这是与其定义相互违背的。因此,这至高无上的东西是存在的。”【529】经院哲学家们和Aquina轻视这个论证,觉得是谬误。莱布尼茨认为笛卡尔的论证是有效的但不完善,因为预设了“这个关于具有全部伟大性或全部圆满性的东西的观念,是可能的和不蕴涵矛盾的。”【530】莱布尼茨补充说,“我们有权假定一切东西的可能性,尤其是上帝的可能性,除非有人证明其反面。”【530】莱布尼茨认为自己的前定和谐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可争辩的证明方法。“如果有无数永恒的、无限的,有思想的存在物是彼此独立的,则决不能产生在自然界中看到的这种秩序,和谐和美。”【533】21.论我们对其它事物的存在所具有的知识在这里莱布尼茨再次提及事实的命题和理性的命题。事实命题的一般只能是归纳的;理性的一般命题是必然的,虽然理性也提供一些概然命题。这里莱布尼茨给出了一个深刻的推理。他说,永恒真理(eternal truths)在骨子里是有条件的。即“凡是有三条边的图形也将有三个角”等于“假定有一个三条边的图形,则这同一个图形将有三个角。”【544】如果这主体是不存在的,这命题如何能有实在的真理性?“这就是说这真理性是有条件的…即,只要在这主体存在的情况下,人们就会发现它是这样的。”【544】这真理是基于观念的联系,但如果没有心灵存在,则观念在哪里?真理的确定性的实在根基又是什么?“这终于把我们导向真理的最后基础,即导向那至高无上的普遍的心灵,它是不能不存在的,它的理智,真的说来,是永恒真理的领域。”【545】宇宙的法则,必然真理,观念和真理的本源是必然实体的存在即上帝。“这些观念和真理是铭刻在我们灵魂中的,不是以命题的形式,而是作为源泉。”【545】这里与Berkeley的思想颇为相似。16.论同意的各个等级这里莱布尼茨谈到了跟政治社会有关的一些东西。譬如一种高傲而不公平的心灵的入侵,“侵入那些时髦的书籍之中,促使一切事物都经受着那威胁着欧洲的普遍革命,而最终摧毁了世界上还残留着的那点古希腊罗马人的高尚情操。”【565】主张一种宗教宽容的理由“一旦他们走得更远,这就违背了公平的法则。因为他们应该想到,别人和他们一样深信,就也有一样的权利来坚持自己的意见。”【567】17.论理性因为洛克攻击了syllogism,莱布尼茨辩护了三段论,“三段论形式的发明是人类心灵最美好、甚至也是最值得重视的东西之一。这是一种普遍的数学,它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其中包含着一种不谬性的技术。”【590】在613,莱布尼茨说到,理性表明圣经比可兰经或婆罗门教的古籍要好。江绪林 2012年5月22日星期二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经典作品,经典系列,收藏之~~
  •     包装的很棒,书也不错~
  •     第一次拜读莱布尼茨本人的作品,深受震撼。他自己不信任何宗教,但却不能肯定这些书籍是不是为宗教服务的,所以也不能认为这就是莱布尼茨真正的思想。但不管动机为何,这本书所探讨的关于宇宙人生的命题都是哲学上最为根本的而且不能证伪的。十分喜欢前定和谐的学说,但感觉现在如果不学习量子力学就谈对宇宙的认识已经不可行了。
  •     我订了此书,收的是全款,可是送来得仅仅只有下册,当时订得书多没来得及发现!
  •     与洛克的《人类理解论》针锋相对,但是总体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莱布尼茨只是让我更加倾心于洛克了~~但是莱布尼茨反对洛克白板说的方式确实挺犀利的~~而且一旦说起数理方面,他就耀眼起来了~~~
  •     戈特弗裏德•威廉•萊布尼茨(1646——1716)是位天才思想家。他興趣之廣泛,知識之淵博,治學之嚴謹,為人之謙卑,均是無可企及的典範,難怪他被譽為十七世紀的亞裏士多德。萊布尼茨出在德意志民族,這是德國人的幸事,也是全人類的幸事!
  •     不管多难,多枯燥,我还是读完了
  •     论人类理智,若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故事阅读,收获更丰。
  •     好像是赫尔德老师推荐的吧记不清了。以对话录的形式对洛克的学说(《人类理智论》)进行了反驳。之前对莱布尼茨的印象并不是太好,因为前定和谐论和单子论看起来都不能为今天的读者所认同。看了第三卷“论语词”后,进一步加深了不满。“论语词”中的两人,斐和德,前者影射洛克,后者代表莱布尼茨。初步阅读感受是,斐很有诚意,提出了很多有关“名”与“实”关系的问题,对“语词滥用”及对策的设想也很有启发性。可是德似乎完全没有诚意,对语言的名不符实现象,常常拿大众的“反抗心理”、“好胜心”、“虚荣心”这种理由来搪塞,实在不行就抛出前定和谐论。在这一部分,我看到的是经验主义者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和意图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而莱布尼茨表现出的自负与不耐烦让人很难忍受。其实连作者本人都几乎表现出了对斐的好感。这是高级黑吗??
  •     呵呵,这个叫针锋相对..建议和休谟比照阅读
  •     人文哲学的起点,经典的经典
  •     康德哲学之前必须读到的哲学家; 在中国的教育中,莱布尼茨的地位太低了,仅仅是一个逻辑学家, 但是在西方的教育中,他的地位显然是要比那位苹果先生要伟大的多 禽兽是依赖经验的,哈哈,哲学家骂人是比较厉害的。。。。 柏拉图式的写作,信仰柏拉图的大陆哲学家!!!! 先验---------宇宙-------灵魂--------上帝 灵魂说在柏拉图的理论中的重要性!!!
  •     德国古典哲学的开端,辩证唯心主义的开端,唯理论和认识论
  •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自己思维的混乱,也发现目前自己不能适应哲学书籍,还是那句话---没有必读的书。在经典中也要挑选适合自己的书籍。
  •     一般谈及莱布尼茨在哲学上的观点,似乎只有天赋观念、单子论、神正论和逻辑语言,我认为在此书中的第二、三卷对观念本身的讨论值得注意。至于他的天赋观念论,愚以为是有问题的,即便莱布尼茨把天赋观念说成是潜在的,依然没有回答困难:他认为这种潜在的天赋观念在遇见具体的经验时能促成判断产生意见或真理。首先,他的这类观念是矛盾律、存在、同一之类的东西,不是简单的概念,更类似康德的“范畴”,所以能作用于判断;其次,光有感觉经验和观念是不能组成判断的,联接他们需要一种能力,但莱布尼茨在这一点上始终很含糊:坚决否认天赋观念是能力(也不承认有天赋思想),认为只是一种观念;但又说天赋观念是一种习性、倾向、禀赋,那又和能力有多少区别呢?如果说是理性促成了天赋观念与经验的结合(其实很明显了,唯一的出路就是康德的先验哲学之
  •     涉及到自然哲学、实践哲学和逻辑学等各方面,能看到很多后世思想的雏形,但显然存在严重的局限性。有时候,哲学不过是文字游戏,将主体自身困囿于语言的迷宫中无法自拔。
  •     莱布尼茨的本体论更贴近现代自然科学,不过单子精神更为积极性
  •     这两本书真心的推荐,很不错。
  •     有待细读
  •     莱布尼茨是近代西方哲学绕不开的重要人物。很多时候,我们在哲学史上忽略了他,这对莱布尼茨和他的哲学是不公平的。事实上,康德、黑格尔等等后来的大家,都受到他不少的影响。
  •     啊,这本书从十分不认为有读的必要到也看得津津有味也是不易的,但是在kingcrimson和形态学的轰炸下脑袋不转个了。莱布尼茨的措辞极尊敬人,而洛克则文采太高,我一直不太知道洛克到底是不是不信教的,如果不信教莱布尼茨还瞎想象就够不好了。莱布尼茨是我最喜欢的数学家之一,他玩的这一套还是很聪明的,但是说到底我无法接受任何有神论的论述了。可以有神,但论述得令人烦。但我理解斯宾格勒为何大棒抡了他们一顿了……
  •     虽然更喜欢洛克《人类理解论》,可此书译者的精审与作者的渊博也令人敬佩。
  •     读了前两卷,对辨驳没兴趣,还是喜欢洛克的,果断放弃。
  •     : B516.22/4947-6
  •     译文相比《人类理解论》要严谨许多
  •     我觉得应该先看《人类理解论》 这本主要是莱布尼茨比较洛克和自己思想的东西 没看洛克的玩意儿看起来就格外折腾
  •     现在来看,争论多是语言问题,当然真正的哲学问题也有。有些论题相当精妙,为先哲喝彩!
  •     有时候,会觉得唯理论简直反思维反人类,那是数学的确定性还没有被否定之前、只有天才才会愿意思考并奉行的东西。有些像王车易位,将最重要的部分定死。坐标系是这样,微积分也是如此。有可能是受到了神的束缚,更可能是为自己不可解之物寻找合适的理由,这点经验论和唯理论是差不了许多的。题外话:目前对莱布尼茨哲学感触最深的反而是前定和谐里面那种“可能性”的探讨,莱布尼茨差一点就会有突破性的进展了,可惜(或至少看上去是可惜的)他没有更深入那个领域……
  •     译序,混蛋 后来一看是文革时期完成的,原谅他了
  •     发货稍慢了一些,包装还好吧,就是发票有些破损,书还是不错滴!全新正品!
  •     人类史上智商最高的人,其博学毋庸置疑,然而其哲学似乎少那么点洞穿力。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