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论概略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文明论概略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98-03
ISBN:9787100013031
作者:[日] 福泽谕吉
页数:195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的主要著作之一。
本书阐明了文明的涵义,认为西洋文明高于日本文明,并指出日本必须以西洋为目标,努力学习,急起直追。
本书体现了日本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和现实精神,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日本资本主义初期的政治思想状况。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确定议论的标准第二章  以西洋文明为目标第三章  论文明的涵义第四章  论一国人民的智德第五章  续前论第六章  智德的区别第七章  论智德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第八章  西洋文明的来源第九章  日本文明的来源第十章  论我国之独立

编辑推荐

《文明论概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内容概要

福泽谕吉 Fukuzawa Yukichi
1835~1901
曰本明治时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一个有渊博知识、过人眼光、非凡胆识的,将思想与行动完美结合的大学者;庆应义塾创始人。
1835年 1 月10曰生于大阪,卒于1901年2月3曰。自幼学习汉字,受儒家思想熏陶。1854年赴长崎游学。
1858年受藩命到江户(今东京),在筑地开藩属兰学塾,任教师。1860年,随幕府遣美使节团赴美访问,深受西方资产阶级近代文明影响。
1861~1862年,随幕府遣欧使节团历访法、英、德、俄、荷兰、葡萄牙各国,广增见闻。1867年再次赴美国访问。
1868年明治新政广付成立后,他将兰学塾迁往东京芝新钱座,称庆应义塾,从此专心从事教育和著述。1871年又将义塾迁至三田。积极倡导文明开化,宣扬爱国、报国思想,主张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反对西方列强的压迫。
1873年,他和森有礼等人创立明六社,出版《明六杂志》,从事启蒙活动。他的译著《西洋情况》、《西洋旅行指南》等多是介绍西洋文化的启蒙著作。此外,《劝学篇》和《文明论之概略》是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1885年,在他创办的《时事新报》上发表《脱亚论》,主张曰本与欧美列强一起瓜分、宰割中国和朝鲜,进而争霸亚洲与世界。他一生未入仕途,著书100余种。晚年著有《福翁自传》。

章节摘录

版权页:轻重、长短、是非、善恶等词,是由相对的思想产生的。没有轻就不会有重,没有善就不会有恶。因此,所谓轻就是说比重者轻,所谓善就是说比恶者善,如果不互相对比,就不能谈论轻、重、善、恶的间题。这样经过互相对比之后确定下来的重或善,就叫做议论的标准。日本谚语有所谓“腹重于背”和“舍小济大”之说。这就是说;在评价人的身体时,腹部比背部重要,因此宁使背部受伤,也要保护腹部的安全;又如对待动物,仙鹤比泥鳅既大且贵,因而不妨用泥瞅喂鹤。例如日本,废除封建时代不劳而食的诸侯藩臣制度,改变成目前这样,在表面上似乎是推翻了有产者而使其陷于窘境,但如果以日本国家和各藩来比较,当然日本国家为重而各藩为轻。废藩正如为保全腹而牺牲背,剥夺诸侯藩臣的俸禄犹如杀鳅养鹤。研究事物,必须去其枝节,追本溯源以求其基本标准。这样,就能逐渐克服议论的纷纭,而树立起正确标准。自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物体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规律以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运动之理,无不以此为依据。定律也可以叫做理论的标准。假使在探讨运动的道理时没有这个定律,就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者还会根据船的运动建立一套有关船的理论定律,根据车的运动又建立一套有关车的理论标准,这样只能增加理论的纷纭而得不到根本的统一,不统一也就谈不到正确。

图书封面


 文明论概略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明治维新启蒙的书,这本书可以算作日本版的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这本书作为科普教育而言,是成功的,深入浅出 文笔流畅 论证清晰 虽然有些观点以现在来看,不一定同意,但是可以想见在一个当时封闭落后的国家所造成的影响力。为了传播西方的先进学科,就得自己先学,作者还是挺用功的,比如经济学(亚当.斯密)统计学,辩证法,唯物,运筹之类,在福泽同学的知识体系上都有所体现。1、文明是一个动态且不断发展的过程,不是静态的,现代西方亦并非文明的顶端;2、尝试打破血脉门阀,以“智”做为选拔人才标准;3、事物要分重要和次重要,进行序列化。不过想想写这本书的同学最后是力主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 而战争是文明最大的敌人 这就只能说 要看他干什么 而不是说什么了。
  •     最早是从顾准的书中知道福泽谕吉,于是顺藤摸瓜找到他。福泽谕吉在日本无人不知,30年前新版日元最大的面额一万日元上就是他。庆幸的是,看本书之前不久刚看过《一本书看透日本》,有了那本书中对日本历史的简单介绍,再看福泽瑜伽这本书,就轻松很多。关于福泽谕吉以及影响,在日本和中国,研究他的文章不少,比如关于他最著名的《脱亚论》,关于他与日本后来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干系等等,已经很多,这里不再重复。作者出版本书的时间是1875年,当时的他应该是41岁,当时他影响最大的《劝学书》刚完成了总共十七篇中的十四篇,再往前的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并与其后的1871年废藩置县,结束了680多年的幕府时代,更往前的1853年,美国佩里率领舰队进入江户(今东京)岸的浦贺(史称 “黑船事件”)把日本从睡梦中唤醒。如果说之前的日本是第一次革新,那么福泽的这本书某种意义上开始了日本的第二次革新。反观中国,如果说1840年中国被敲醒,那么很久之后1898年的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则以失败告终,错过了第一次机会,再之后很久以1912年清朝灭亡和民国成立为标志的两千多年帝制的结束也未能使中国走向复兴之路,更之后1949呢?不说也罢。还有,福泽在书中几次指出中国当时舰队的问题,那就是有表无里,只知花钱买硬件,不知道背后一系列的配套,要知道,让中国输光了裤子的中日甲午战争可是之后很久1894年的事,福泽可是差不多提前二十年就已经预见了这次战争的胜负,不能不说,福泽正当其时的一吼不单再次唤醒了半梦半醒的日本(当时的日本,用书中的话说,是“钱之所向,天下无敌”“已经卸下了重担正在休息”),同时也给当时的日本注了一针兴奋剂(比如他文中多处论证日本文明比中国先进),而反观同时的中国,怎不令人唏嘘?而时至今日,还在为什么“特色论”而自欺欺人,又让人情何以堪?是历史的包袱重吗?是船大不好掉头吗?不,唯小我之私利而已。发完以上的感慨,下面进入本书的每一章具体介绍福泽的观点并兼谈个人体会。福泽在第一章开篇“确定议论的标准”中提到,“社会上下愚和上智的人都很少,大多数人都处于智愚之间,与世沉浮,庸庸碌碌,随声附和终其一生”,又论证说,“昔日的所谓异端邪说已成现代的通论,那么,今天的异端邪说,一定会成为后日的通论常谈”。我理解福泽开篇强调这些是让读者不要被他后续的“怪论”吓到,他的意思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回到他那个时代,其本意也可以理解为,“众人皆醉我独醒”“明智未开,我为先锋”。的确,所谓通论和异论,放大时空去看,常常是相互转化的,这个福泽已经有所论证,其他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但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其实,许多人都以为自己是那个掌握真理的少数人,但要知道,“异论”并不必然都是“真理”,可怕的是,如果这些自以为是“真理”的“异论”一旦具有了行动能力,尤其当他认为“黑猫白猫”“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灾难的开始,而且常常还不是他一个人的灾难,这个从共产主义试验可知,从两次世界大战可知,从日本后来都亚洲其他国家的侵犯可知。 (在公司管理的理论中,一个主流的观点主张上级对下属,应“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这实际也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一个翻版,所以需要用一系列手段约束公司,就像需要有手段约束政府、约束个人一样,不要让它作恶。)接着在“以西洋文明为目标”的第二章,福泽首先亮明他对当时世界文明的总看法,“现代世界的文明情况,要以欧洲各国和美国为最文明的国家,土耳其、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为半开花的国家,而非洲和澳洲的国家算是野蛮的国家”,这种话许多中国人可能不爱听,但更不爱听的还有福泽之后进一步分析说,“虽然都是半开化,但日本仍然比中国先进”(P16~18)。不过毕竟福泽写此书的时候已经41岁,不会太偏激,所以他紧接着又补充说“西洋各国有朝着文明方面发展的趋势,而决不可认为目前已经尽善尽美了”“文明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之后也多次提到这一点),反观我们自己,在“完美”没有出现之前,难道我们就只能抱残守缺,还不停指着别人的头顶说“你其实也有问题”吗?有意思的是,福泽先在第二章为读者指出了文明的“标杆”,之后才在第三章讨论文明的涵义。福泽在书中说,“文明一词英语叫做Civilization,来自于拉丁语的Civilidas,即国家的意思。所以‘文明’是表示人类交际活动逐渐改进的意思,它和野蛮无法的孤立完全相反,是形成一个国家体制的意思”,纵观全书,我对福泽的文明的理解是,“对内使人们幸福,对外使国家独立”。本章的后续部分,福泽进一步论证说文明其实与政治无关,君主政治,共和政治,其文明都有好有不好,“文明可以比作鹿,政治如同射手,当然射手不只一人,射法也因人而异,不过他们的目标都是在于射鹿和得鹿。”福泽这里特别讨论了君主或者共和的问题,是针对日本当时的具体情况而言的(此不展开),我同意福泽关于文明与政治无关的观点(但专制不在此列,这个福泽也有大量说明),只是这里“鹿和射手”的比喻同样是上面“目的优先”的翻版,是要小心的。福泽在本书从第四章开始转入“德与智”的讨论。“文明就是人类智德进步的状态”(福泽这里的智可以大概理解为物质文明,德为精神文明),而且“文明不能以个人来论定,应当从全国情况来考察”(福泽还以中国为例,认为“中国不能叫作礼仪之邦,而只能说是礼义人士所居住的国家”),对这个“全国情况”,福泽概括为“风气”或曰“大势”,他还已孔子以及日本本国的一些历史为例说明顺应时势的重要性,这其实是中国“天时地利人和”的观点,更进一步说,是道家的观点,但可惜的是道家的这一观点大部分时候被用来作为弄权、御人和投机之术,更多是为个人(或少部分人)的目的服务,而忘记了“天道”一事,这不能不又让人想到“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问题。第五章是对第四章的继续。第六章“智德的区别”我认为是全书的重点。福泽在这一章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观点。首先是智与德的关系,虽然同等重要,但德是内在的,不容易比较的,智是外显的,容易比较,而且一个人的智的大小高低并不由德决定,德可以是君主论,汉儒论,佛耶论,智是西方最高。福泽这里讨论这些都是针对当时日本的实际情况而说的(此不展开),甚至他还刻意强调,智比德更重要,因为他在本书的后面将继续提出“日本当时的主要问题不是德,而是智” ,更进一步,“对外独立”是优先中之优先。福泽这里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他关于“文明与宗教关系”的观点,我过去常常想当然认为宗教应该是文明的主要决定因,但福泽的观点却完全不同,他认为,各种宗教其实差别不大,但基督教之所以影响大主要是因为西方文明的先进,先进的文明“修饰”了它的宗教,使人误以为它的宗教更优越。第七章是对第六章的继续,从时空的角度进一步讨论智与德的关系。西方文明因何先进?福泽在第八章“西方文明的来源”中给出了解读,包括君主政治(来源于古罗马皇帝传统),民主政治(来源于古罗马的市民议会、意大利等自由城市),自由独立的风气(胚胎于日尔曼的传统)等。福泽这里对欧洲历史的回顾与分析主要是引述法国学者基佐所著文明史以及其他各种著作,按我个人的知识理解,我觉得这里还需要重点提一下的是古希腊的思辨传统,天主教会对古希腊知识的保存(当然天主教的主要动因是垄断知识,无意中帮助保存了希腊文明),还有欧洲的航海传统以及由此引申的商业和贸易传统。读到这里我就想,其实追溯世界几大文化的源头,比较几千年之前欧洲、印度和中国,几种文化之间在对世界本体的认识、对人性的认识,其智慧水平其实曾非常接近,但为何最近的两千年却分道扬镳,以至更近的几百年似乎差别越来越大了呢?我想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中间的大部分时间里,人类的智慧被人为地“屏蔽”了,这种屏蔽,在欧洲主要表现为中世纪天主教的“黑暗时代”,在印度表现为婆罗门的种姓制度,在中国则表现为两千多年来的帝王专制(同时改造儒教并用以愚民)。这种屏蔽是“统治者”的本能,无论是中国世俗的皇帝还有他的官僚体系,还是印度的婆罗门,还是欧洲曾经的天主教会,都不例外,就像我们的阿特曼其实是被“无明”所屏蔽。欧洲的幸运是早早就通过文艺复兴拨开了这种屏蔽,之后才有了后来的理性思维和人性自由的大爆发,有了新教,有了更后来的工业革命。当然这种“反弹”是否过了头,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争执,不过我想,无论是否过头,起码作为一个“阶段性的过程”,欧洲以及西方文明是更适合人类的。而分析文艺复兴的内在原因,不能不又回到上一段对欧洲的分析,与东方比较,欧洲的诸多因素中,我觉得最不同的是其航海和贸易传统,再加上日尔曼的“自由”,一个是几千年一贯具有像金字塔一样稳定结构的农业文明,一个是在动荡、妥协和制衡中走过来的商业文明。第九章“日本文明的来源”,概括起来,福泽在本章对日本问题的分析基本上都围绕“金字塔型专制+官本位的官僚”这一特性,所以使人感觉好像就是在说当下的中国,比如“日本文明与西洋文明的比较,一个突出的区别就在于权力偏重这一点”,中国亦然。另外福泽这里对佛儒两道“官僚依附”的分析对中国也很有借鉴(当然福泽这里重点是谈佛儒在世俗社会表现以及它们对世俗社会的影响“。福泽还在这里提出了消费阶层(士族以上)和积累阶层(农商以下)的概念,我觉得很有启发,这同样适合分析当下的中国,而且也很容易使人延伸联想到中美之关系,一个用力(体力),一个用心(智慧),一个是消费物资(直接可见的),生产智慧(间接可见的),一个生产物资,消费智慧,“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当时的日本是一个在一过内封闭的“供求”体系,现在的地球村则可以理解为在一球内封闭的“供求”体系。福泽说这是当时日本国内自己的问题,因为不平衡,要出问题,同理是否也适用当下的中美?道理应该是类似的,只是当时的日本因为“对外”的原因而做到了知行合一,中国的既得利益者自己就不会有这个断腕的魄力,而唯有内外力量的对比变化才行。第十章“论我国之独立”是全书的结尾,但出乎意料,福泽这里即没有日本“文明增强”展开,也没有在哪怕“智的增强”这一个角度展开,而只是选取了“对外独立”这一个角度,想一想这其实符合他在全书第一章所强调的那个原则——“轻重缓急”,按福泽的观点,在文明的智和德两者中,他认为对日本当时智迫切,在智的诸多层面中,他认为“对外独立”又是优先中之优先。福泽的这一判断我不并是太理解,也许是我对日本当时的了解仍然不够,也许福泽在等待后人继续吧,就算是一个问题留下来吧。本章有两个地方特别在这里分享一下。一个是福泽对战争的观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只有两条,一条是平时进行互相贸易,另一条就是一旦开站,就拿起武器互相厮杀。”福泽关于战争必要性的观点在本书其他部分(比如第九章P164)也有提到,现在看来,也许这也是支持日后日本战争的一个伏笔,虽然现在回头看福泽写这本书当时的世界形式,战争的逻辑的确是普遍的。纵观全书,我认为福泽瑜伽是一个很实用的“赤脚郎中”,他在关键的时候给当时的日本下了一剂猛药,但也是救命之药,这剂药虽然事后看可能是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尤其站在他者的角度,但也不能不承认,他对当时世界和日本的许多分析,是切中了要害的,对日本自身是有利的。关于西方文明,如果说站在更大的时空看,它一定不是终点(这个福泽也承认),当作为人类社会历史长河的某一个阶段,它应当是人类的当下最优选择,其他文化,如果真有自信,倒不妨放下身段,一边用心消化自己的文化,一边学习他人的长处。这一点,倒真的可以理解为老子思想中的“顺应时势”“顺应天道”。而且,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定要在不断的交融中才有进步的。
  •     说来惭愧,我是一个极其迷恋日本文化的人,但是范围只局限于近代和中古,对于近世日本的种种,由于我不很熟悉(比如动漫和偶像剧)所以没什么发言权,更不能说喜欢。章太炎大师曾经认为,日本文明是明阳心学的直流,想必此言不虚,距离上的相近,使中国的种种都有可能流入日本国土。按这条思路走下去,日本在谈论高深的义理与扎实的实践两者之间,更愿意选择后者。这点与美国人很类似,也就是,与其争论这个事物的原理,倒不如制定一个确实可行的方案。这也就为日本战后的腾飞奠定了理论基础。相比,中国和欧洲就要玄而又玄的多,我就没明白为什么孟子能在那么一个乱世,向齐国国君主张恢复井田制?商鞅的“废井田,制阡陌”早就使秦腾飞,为什么要考虑到理论的合理性而忽视现实的操作性?想得太多,而能实践的又太少,这就是中国以及欧洲为主的大陆国家的通病。关于统一的问题,也是本书中讨论的一个纲目。统一的版图,对于日本比较容易。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调侃丰臣秀吉(顺便捎上了信长)说他们充其量不过是村长。但是,不可否认,这个村长战斗力还真强~!同样是吃大米的名族,凭什么日本人在武功方面就比中国人&朝鲜人有自信?因为人家地方小么?朝鲜也不大啊?虽说朝鲜是儿皇帝吧…中国最可怕的不是一言堂,而是人心不齐,每个人都一本帐,为了这本帐牺牲个把同胞是太正常不过的了。汉奸最可恶~!比日本人可恶的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非是告诉你,你吃不饱饭,就没资格对国家的事情说三道四,古代领导人也真听话,所以王朝更迭都伴随着没有话语权的农民的起义。国家,于国内人民应该是和而不同的存在,每个人应该意识到祖国的存在,并对这个存在予以认同,而不是城管拆迁办来了,可以胡乱剥夺民众的财产,弄得民不聊生的存在。分权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日本(军国主义前,以及军国主义)没有采取这种方式。我想这是最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至于为什么说这本书是个坑,原因也很简单,福泽谕吉除了在向日本民众介绍本国历史和西欧国情之外,基本没有什么对国家前进方向作出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说,《文明论概略》是一本写过去的书,虽然它期间充斥着对未来的憧憬,但是却不能将未来的描绘成工程步骤,而只是一幅蓝图而已。马翁的著作如是……虽然希望“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和谐社会能够在日本实现,但是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实施方略,以至君主立宪的日本和民主共和这类在当时看来主要的两大政府体制的比较书中也没有出现过。书中论述的内容是为了向民众宣传要自强的信息。与其说《文明论概略》是一本学术专著,倒不如说是贩夫走卒的当头棒喝。鲁迅先生,除了骂人之外,很少在文章里这么平静的说说美好的社会,即使美好的社会还不存在。但是周先生估计是“耻感文化”的信徒,书中猥琐和愚昧的白描让人脸上发烧。福泽谕吉就不是,虽说也有抨击,但是更多的还是希望读者能在今后的人生中有所建树。周先生忒绝望…

精彩短评 (总计80条)

  •     需要多读几次
  •     19世纪岛国已有的思想,成功指导其成为东亚大国,岛国的邻国却需要用历史和无数的生命来探索,才得到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如今看来岛国的邻国依旧需要启蒙。
  •     7.26晚完。福澤諭吉在這本書中他謙虛謹慎求真務實看問題明本質,雖然本身也存在局限性,但那更多是時代決定的,尤其要書的是他敢說真話,敢於直拆維新志士的道德歡子,他道出了利益物欲才是“王道”,社會的推動來自利益的再劃分。他博聞強識,通中西,明辯證。明確的指出根為本,量體裁衣,不可搬抄,需長遠,他不媚外,知西方優劣,更懂日本有什麼缺什麼,他很話嘮,他說平等,彰自由,樹德慧,確定義,可為是一代大家。可是這樣一個知道西方的所謂文明同樣建立在打砸搶燒、欺軟欺騙虛偽冷漠的他居然鼓吹軍國主義,鼓勵脫亞,他確實給日本找了個量體裁衣之道,可是害人不淺。說一套做一套。
  •     一百五十年前中日在同一起跑线上,一百五十年后中国还在挂洋头卖狗肉,日本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洲的经济领袖。中国,何年何月得尝所愿!!!
  •     福泽喻吉的书,对文化的理解很独到。
  •     值得一读 在书中看到了许许多多今天中国的影子 一百五十年前就有人为当时的日本的发展提出了种种问题 可惜之后事不如人愿 那么我们的中华民族将来又会如何呢? 书看得越多才越发觉得 在当时那些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里没有彻底被打散 没有彻底沦为殖民地 并最终存活下来的中华文明是多么的不易 全靠我们有自己的文明 而且是难以被他们同化的文明 以及我们地方大 还有我们人多... 然而看看今天的我们 手里还剩下多少文明呢 昨天的孔儒看上去已经不太适合今天的生活 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来自前苏联 依法治国来自西方 还有更多人(曾经也包括我)叫嚣着的自由 我们将前往何处?
  •     并没有太多偏激的观点,很有明治时代那种澎湃之气,前几章论述观点搁当下中国不太陌生,可浏览;后三章可说是观点逼人的史论、政论,今人可读之以鉴时下。
  •     作者想问题比较深刻,对于文明的论述也比较有见解。算是比较清醒的来看待本国情况的。
  •     黑儒家那些看得很爽
  •     繁体印刷~但你能看懂~不懂繁体的渣渣们不要拍~书很新很干净~翻译的比较通畅~
  •     推荐阅读
  •     当时迷三联书店的书迷到不得了,这本书我很喜欢,学习日本文化的必经之路
  •     探寻日本人嚣张的开始
  •     中国的文明是早熟的文明、、、、我们也可以看出,以胃指导的革命是不彻底的、辛亥革命是胃指导、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革命、日本明治维新这类是头脑指导的革命、、、
  •     150年前,日本人所遇到的情况跟我们现在一样,但不同的是,文明论概略出版后,在日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在中国现在,如果有人写了这样的书,他可能要坐牢。这就是中国可悲的地方。
  •     对日本走上现代化道路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它站在日本如何摆脱亡国灭种命运、如何走上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角度,对人类文明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是日本进行明治维新的思想武器,隐含有日后军国主义思想。作者思想引导日本走向现代化强国。故被誉为“日本近代思想之父”。其肖像印在日元最大面额上流通。
  •     中国要是有这种明白人,也不会这么差
  •     这个书是繁体的,看起来有点累
  •     日本藩士阶层认识到东亚文明的全盘落后,处在“半开化”的状态,再不效法西欧改革政体,振兴教育,发展技术,启发民智,恐怕会如恐怕会落得和“未开化”的非洲,印度一样变成殖民地。脱亚入欧板载~~~
  •     真是醍醐灌顶之感。
  •     近代以来日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本书是从思想上认识日本成功的一本必读书。
  •     书已收到,大致看了一下,没仔细看。应该不错。
  •     日本明治维新“启蒙之父”—脱亚入欧,实用至上。
  •     印刷不行
    感觉印的好淡,一擦就要掉了似的
    上一本《论世界帝国》也是同样问题
    这是怎么回事啊?
    不满意
  •     一口气读了福泽的《自传》,《劝学录》,《文明概略论》,我对这位伟大的日本思想家肃然起敬。在我看来,福泽的作用可以说几乎相当于我国的鲁迅+胡适:既然准确诊断,又选对了药方。与一向以悠久传统为荣、守旧傲慢的国人相比,不管是前期以中国为师还是后来以西洋为师,日本人在文明的面前,取舍的眼光是更锐利的,态度是更谦卑的。
  •     智德有先后,唯有大智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帝制国家强调德,是洗脑以巩固统治。对于科技,思想则大加贬斥,目的是阻挡智力进步。因为智力的进步必然使统治本身的弊端逐一呈现,继而威胁其统治。要统治则无智慧,要智慧则无专制。福泽渝吉著作特点是大量运用市井生活中的比喻,启蒙民众的功效更佳。
  •     第九章关于日本文明来源眼光之独到。
  •     写论文。
  •     一部小文册,惊醒太平人
  •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首在开启民智,从洋务运动至改革开放,百余年的努力,权利之争,党派之争,意识之争,似乎还没有摸清方向在哪。回过头看戊戌变法前20多年隔壁便有人如此高屋建瓴的指出到底日本该朝什么方向发展,无关乎东方西方,无关乎帝制共和,无关乎传统现代,朝着先进文明的方向才是正道哇
  •     有这么一个故事:1914年日德战争之后,日本神尾大将去一家小学,他问小学生:“你们认为现在中国最伟大的人是谁?”小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孙逸仙”;大将又问:“那日本呢?”,小学生回答:“福泽谕吉”。吉野作造听完之后大惊失色,曰:“总之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孩子比日本人还知道日本“,可见福泽谕吉果真是“日本的伏尔泰”。
  •     难读
  •     这本书偶看着看着就郁闷了。本来吧,买本中文就是为了看得顺,不过啊,翻译让人大失所望。挺好的内容,被翻成这样,句子都不通,断句也不会,还有好多就是日文原词照搬,那还叫中文吗?无语了。早知如此,买本原版读多好。那个时代的日语虽然和现代日语不同,但最起码语句上没错呀,可现在手里这个呢,就是个四不像的“怪胎”。
  •     19世紀的這本著作,即使是或者說是恰恰是在今天的中國,很有警示意義。雖然難免有那個時代的局限,但看看今天的日本,也確實朝著福澤諭吉所期望的那個方向在前進著。作為中國人,看了之後不禁會想:是想如日本人那樣做公民,還是繼續做著愚民?
  •     读此书受益匪浅,特别受触动的是福泽渝吉先生严谨的学术态度。不过为了阐述一个立论后面那长长长的举例和例证确实也让人头大了一会儿~文明就是人类德智的进步状态~
  •     冷静客观、条理清晰地对文明进行剖析,横向为主纵向为辅。文明首先生于上智之人,但是总会轻易被埋葬在智愚之间的民众的舆论之中。评论政治应该从实际出发,由物及伦,从这点来看大天朝或许尚在启蒙之中?
  •     肯思考,有见地!
  •     福泽谕吉的作品,写的很详细,把道理说得很明白,很容易懂,喜欢
  •     这个虽然是老师要求的书,但是看过之后,了解了当时日本的思想和这个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是很厉害的,从中受益匪浅
  •     东方的现代启蒙思想家。中国思想界的差距相较差的不是一个世纪。
  •     百多年后仍有意义,可见目光之深邃
  •     逻辑真欠火候
  •     书不错,是我喜欢的思想类书籍
  •     《文明论概略》是作者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在人本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好好读一读,学一学。
  •     可作为三体中人类对待外星人的战略,有用。
  •     100多年前日本人就能有这样的思想真是可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     见评论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028586/
  •     别人的好的东西,我们是应该要多学习、多借鉴的!我当时在边看就边想:平时我们中国教育缺少了这么一本书是多么的遗憾,而更无奈的却莫过于日本人在我们同胞觉得无聊中的这段时光里享受完了这本书!强烈推荐!
  •     我思故我在
  •     见解深刻
  •     福泽谕吉的一本书,研究日本必读之书
  •     这是让我有多读一两次的书,现在的确缺少这样的人
  •     这本书字里行间对中国当时的情况有不少令人深思见解,只是对日本如何应对当时情形的了解太过温和,有时甚至都弄不清他到底主张什么
  •     有些地方在今日看来不免流于偏见和想法过于简单、理想化,但作者在那个时代能提出如此见解,实属比同时代的人更为见识深远。而且有部分论点在今日仍然适用。
  •     内容是精品,福泽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极大,本书有助于了解那一段历史
  •     是新版的硬封面,感觉结实不少。书写得很浅显,属于常识类。但是我们真的掌握常识了吗?
  •     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东方民族的革新需要东方民族对自身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毫无疑问,本书的作者做到了。感慨一下,本书真是一本神作啊!
  •     膝盖已跪碎
  •     140年前的书,放在现在依然适用于中国,建议高中校长可以给自己的学生每人配发一本。太好看了,看得我汗毛孔都立起来了。
  •     很好的书,视角视野都是大师级的,佩服
  •     早期翻译的版本,字体是繁体
  •     足够实用,足够启发。
  •     同时代的清国人与福泽谕吉的思想差距太大
  •     不过是为了想证明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
  •     这本书对我只有那么点意思。不是我的过错,是作者,他这本书就不是写给我看的。他写这本书是为了强日本国,开日本的民智,把洋人赶出他的家乡,形成日本的民族国家观念。所以,读书这东西真不能强求,非要与作者达到水乳交融什么的。你和他没共鸣,可能真是因为他没把你当读者。而一切不能投入实战的书,对看书的人真就只有那么点意思。经典是工具,我要投入巷战,棍子好用用棍子,砖头好用用砖头
  •     再次推荐!
  •     不以庸人褒贬为处事准绳 实瀹智自强爱国之良书 可启国家气象日新之途
  •     如果有6星,我就打6星了。关于文明,关于国家,关于民主,关于权利,关于国民性,关于顺应潮流有很深而独到的见解。其实日本和中国同属于东方文化,对文明的探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这本书推荐给所有人。
  •     很凌乱的感觉。
  •     如题哦,值得一读
  •     深刻独到。道德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     极度清醒、极度冷静的智者;关于中国的观点非常准确;
  •     基本上体现那个时代日本统治精英的思想,“脱亚入欧”思维跃然纸上,而到当今,我觉得将这本书纳入“思想史”的范畴更为妥当,没必要上升到“启蒙”的高度上,更不必加诸“伟大”这类的字眼来修饰。
  •     很早以前就听说这是一本好书。。。。读后,觉得不虚虚此行。。。一两百年前的人有这样见识,让人佩服,深刻的思想,浅显的文字,你会对日本文化、亚洲文化了解更多。。。
  •     日本能产生这样一批伟大思想家(福泽谕吉无疑是他们的翘楚),并且在日本形成举国的影响,恐怕日本后来的强大很难说与之无关。在那个推陈布新的年代,思想的伟人们奔走呼喊,号召民众摆脱懦弱、愚昧、狭隘,而应该独立思考、开化、虚心向文明的国家学习。虽然思想的前导者不能面面俱到,不能事事完善,言论有过激之处,但是这却让我看到他们可爱之处,这反而在那个思想启蒙的年代更能够振聋发聩,惊醒世人,不足反而变得恰到好处,就如同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美国40多位签证代表共同参与独立宣言起草过程,而其中出现了拼写错误的单词,但管他的,他们签完字就奔赴他们各自的岗位,参与献身于美国独立的事业当中去了,错写的单词又有何关系。所以不要拘泥于民族的界限,不要只看到瑕疵而不见后面的真知灼见,我们应该抛开成见,好好研读,中国缺乏这样的思想家,更缺乏吸收伟大思想的人,我们所能作的是从改变自己做起。
  •     成书于1875年,却直接料中了二十年后中日战争的结局。马基亚弗利的《君主论》又译《邦主鉴》,而此书当为“邦国鉴”:以国家独立为目的,不择手段提升民心之德智,是为文明进步。虽有卑鄙,但实乃救国之良药。
  •     市场和民主政治的概念没有讲清楚,只是很通俗的略概,但已经和那时的中国不是一个维度了
  •     等级社会
  •     福泽谕吉做的是英学,可感觉法国人的影子也不少。
  •     虽然战后丸山和子安老师都替福泽辩护过,作为时事评论的脱亚论甚至可能不是福泽写的,这些都可以理解,但是本书中作为重要论点的权道论,对弱肉强食的肯定,无意是福泽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的一个错误。但我们整天说的落后就要挨打,也是同一个逻辑下的产物。与此相较,孙中山的王道论和宫崎滔天充满理想主义的第三世界(勉强用这个词)连带论,都是出于道义而非实利。同样是政治家的哈维尔也说过,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 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日本人迷失在手段中而遗失目的,至今还不懂得反省,始作俑者无疑要算上福泽一笔。当然这种问题也不是只有日本人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