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片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教育片论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5
ISBN:9787208055025
作者:(英)约翰・洛克
页数:293页

作者简介

本书主要是一部论述道德教育的著作,引导儿童获得德行的著作,作者认为德行教育最为重要。

书籍目录

编者导言
献词
教育片论
各节主要内容
附录:致爱德华・克拉克的信件
译名对照表

内容概要

洛克于,1632年出生于英国,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清教徒的父亲在内战期间为议会军队而战。1646年洛克在威斯敏斯特学校接受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基础训练。1652年克伦威尔主政期间,洛克到牛津大学学习,并在那儿居住了15年。1656年洛克获得学士学位,1658年获硕士学位。后来

图书封面


 教育片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上周五(6月23日)耳边是周围亲戚孩子的高考分数,晚上分数线就出来了,竟然比平常年份高出50、60分,顿时几家不欢乐,几家愁。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周围的同事、朋友、亲戚的孩子,眼见着一个个长大,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各种年龄段、各种脾气秉性的,配合着各色家长们,演出着一幕幕活生生的个体成长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情景喜剧或闹剧。在目睹了许多丰富案例的前提下,我再来读John locke先生的《教育片论》,理解和感受似乎就更加深厚一层。这本文集是洛克与朋友的通信录集合成,他应一位绅士朋友的请求,谈了对孩子从生理、心理到精神、道德的培养,是处处闪烁着真知灼见的光芒的一本亲切的书。这些年不少家长同我探讨孩子教育的问题,寻找治疗孩子顽劣的良方,并希望我推荐一些书籍。每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无言以对。其实,培养孩子最关键的是出生的前几年,几乎是在上小学之前,孩子的各种习惯与脾气都已经养成。等到家长着急时,往往是孩子小学毕业前或上中学后,学习成绩太差,或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距离源头的水已经流淌得太远了,积习养成后难以改变。这么讲似乎很悲观,可惜事实就是这样,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和镜子,清清楚楚地打上父母品性的质地、色泽与花纹。教育的残酷性也在于此,错过了耕耘的好时机,收成总是大打折扣。当然,我周围很多朋友对孩子教育充满了渴求,如果是在这种情形下,真的不妨来读一读洛克在近400年前充满智慧的论断。现在国内的教育相当畸形,我觉得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上学的这代孩子,心灵和性格多多少少是被扭曲的,因为没有简单的童年和快乐的青春期,这代孩子背负着家长们的期许,家长们很多因为没有上大学而遭受着的生活磨难带来的巨大压力,导致他们对应试教育的偏执和对上大学的看法的扭曲。教育产业化带来学校单纯追求升学率,追逐利益,将学生当成商品一样兜售、推销,家长们被掏空腰包上各种奥数、英语与形形色色培训班的同时,孩子的童年被剥夺,灵魂被伤害,个性被扭曲,目前向孩子们的天性进行的残酷掠夺和压榨所造成的后遗症还需要未来10-20年才能看到恶果。在这种大环境下,读《教育片论》,更具有指导意义,是积极调整每位家长心态的良方,毕竟孩子是家长自己的,怎么教育,如何成材还是家长自身的理解更能对他/她的塑造起决定作用吧?2006年6月26日伦敦雾
  •     初读这个本书,误以为是古希腊的教育方式,很西方,实则处处细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以下几点感想。1/很多我们对待儿童和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被对待的误区,都在此书中一一被指出。2/这不仅仅是一本适合对待儿童的教育方式的参考书,以身作则地看,也是一本自问如何的参考书,以及对自我成长过程有个很好的回顾和认识的书。3/关于教育的各个主题,分节讨论,每节都堪称一个独立的精彩的blog帖子或论文。唯一的遗憾是此书没有给出目录,并且每节的标题写在后面而非开头。4/格言如月光洒下,摘抄一二如下:即便是幼童也能体察到我们是否在感情用事。即使在纠正他们的过失时,您也应该保持冷静,以示您的所作所为是有道理的,而于他们来说又是有用的,必要的。要保持他的热情,就要让他觉得这种游戏是专属高于他们的人们的。世间有两种不良的教养:一种是羞怯忸怩;另一种是举止不端和无礼。这两种情形的避免要得益于遵守这么一条规则:既不要小看自己,也不要小看别人。有一点易于观察的是,比起其他的人来说,很多年轻人一直停留在学生时代的思维和交流水平上。我认为,真正的刚毅乃是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灾祸或危险,都能泰然处之,忠于职守。此等境界,成人都很少有达到的,因此我们不能对幼童过于奢望。但有些事情是可以做到的,倘若对他们施以渐进的,明智的推导,他们所能达到的境界势必要超出我们的期望。
  •     同一本外国教育名著,同一个出版社,同一年;两个译者,两个名字《教育片论》《教育漫话》,太让人费解了!

精彩短评 (总计97条)

  •     教育者必读,你值得拥有
  •     是教育的书,有它独特的地方。
  •     智慧的营养无穷无尽,读书是幸福的。
  •     哲学家洛克的教育学经典之作,从书的内容看,他为当时的社会提供了一套个体在道德养成上的方案,更进一步说,其实在教英国的青年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英国绅士,这是他的时代局限性所在,但对于现在的人道德教育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世纪人文系列中的一册,装帧很不错,洛克的水平就更不用说了。
  •       
      上周五(6月23日)耳边是周围亲戚孩子的高考分数,晚上分数线就出来了,竟然比平常年份高出50、60分,顿时几家不欢乐,几家愁。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周围的同事、朋友、亲戚的孩子,眼见着一个个长大,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各种年龄段、各种脾气秉性的,配合着各色家长们,演出着一幕幕活生生的个体成长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情景喜剧或闹剧。
      
      在目睹了许多丰富案例的前提下,我再来读John locke先生的《教育片论》,理解和感受似乎就更加深厚一层。
      
      这本文集是洛克与朋友的通信录集合成,他应一位绅士朋友的请求,谈了对孩子从生理、心理到精神、道德的培养,是处处闪烁着真知灼见的光芒的一本亲切的书。
      
      这些年不少家长同我探讨孩子教育的问题,寻找治疗孩子顽劣的良方,并希望我推荐一些书籍。每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无言以对。
      
      其实,培养孩子最关键的是出生的前几年,几乎是在上小学之前,孩子的各种习惯与脾气都已经养成。等到家长着急时,往往是孩子小学毕业前或上中学后,学习成绩太差,或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距离源头的水已经流淌得太远了,积习养成后难以改变。
      
      这么讲似乎很悲观,可惜事实就是这样,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和镜子,清清楚楚地打上父母品性的质地、色泽与花纹。教育的残酷性也在于此,错过了耕耘的好时机,收成总是大打折扣。
      
      当然,我周围很多朋友对孩子教育充满了渴求,如果是在这种情形下,真的不妨来读一读洛克在近400年前充满智慧的论断。
      
      现在国内的教育相当畸形,我觉得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上学的这代孩子,心灵和性格多多少少是被扭曲的,因为没有简单的童年和快乐的青春期,这代孩子背负着家长们的期许,家长们很多因为没有上大学而遭受着的生活磨难带来的巨大压力,导致他们对应试教育的偏执和对上大学的看法的扭曲。教育产业化带来学校单纯追求升学率,追逐利益,将学生当成商品一样兜售、推销,家长们被掏空腰包上各种奥数、英语与形形色色培训班的同时,孩子的童年被剥夺,灵魂被伤害,个性被扭曲,目前向孩子们的天性进行的残酷掠夺和压榨所造成的后遗症还需要未来10-20年才能看到恶果。
      
      在这种大环境下,读《教育片论》,更具有指导意义,是积极调整每位家长心态的良方,毕竟孩子是家长自己的,怎么教育,如何成材还是家长自身的理解更能对他/她的塑造起决定作用吧?
      
      2006年6月26日伦敦雾
      
  •     真知灼见对于教育的见解三百年任然如此真切
  •     我最近一直怀疑我接受的教育。
    等到学校找这本书来看 谢谢你哦
  •     非常经典,用简单的句子说出了幼儿教育的实质,非常实用.
  •     可参考另外一个译文:教育漫话。教育学专业学生必读。
  •     强烈推荐所有家长都要看。非常经典,用简单的句子说出了幼儿教育的实质,非常实用。但可能很多人看起来会觉得有点枯燥。但如果你耐心地看完,觉得受益匪浅。
  •     这本书是各位家长值得一读,更好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洛克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就不是容易的事了。”
  •     洛克的经典之作,多品读~
  •     家庭教育中养成的习惯远远比社会教育(学校)中所获得的知识重要
    儿童日后长大仍可以管束得住,并不是靠鞭笞、呵斥以及种种使人受到屈辱的惩罚,而是因为他们对父母的敬畏,对父权的臣服。
    这些观念挺有意思,在今天的教育中仍然有价值
  •     导师推荐的,读后受益。
  •     经验主义教育,身体健康部分和卢梭康德类似
  •     还没看,送人了,不知道好不好看
  •     书的质量和内容不错
  •     因为下雨,本来担心会弄坏书,收到发现没有。这个是半价买的,挺实惠的。
  •     还没看呢,屯着准备假期看
  •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教育的手段与重点是什么?洛克在三百多年前的《教育漫话》,清晰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洛克探讨的,是如何培养未来社会的精英-绅士。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的目的,是培养理智的、能克制自我嗜欲的人,要从小极力培养理性与自制的习惯,这是儿童未来能力的基础、幸福的基础。
      基于上述的理念,洛克从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探讨了教育的手段。基本上,他认为,体育是基础,德育(德行,智慧,礼仪)是核心,智育是前两者的增值。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洛克对于“幸福人生”最简短而又最充分的阐释,所以健康的身体是教育的基础工作。洛克从衣、食、饮、药、睡、运动多个方面提出培养强健身体的方法,他坚决反对娇生惯养,主张绅士家庭要象小康的农民家庭一样粗生放养,颇有“饿其肌肤,空乏其身”的味道,与现今育儿相距甚远。
      洛克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德行的培养,培养具有“克制理智所不允许的欲望”的能力,而这种理性的获得,源于从小儿童精神最易支配的时候,就要持之不懈地帮助儿童形成“遵守约束、服从理智”的习惯。所以他反复强调,对儿童每个行为,最需要关注的是它对儿童心理产生什么影响?会使儿童形成一种什么习惯?这种习惯会对他长大后造成什么影响?他提倡通过“名誉”去引导儿童遵守规则,这才是永久生效的、能够自我激励的原则,这样“儿童的欲望便反而可以助长他们的德行”。而我们常用的“奖励”或者“惩罚”,往往在暗里助长那些应该“扑灭的嗜欲”,有违德行培养和理性教育的长远方向。所以,在洛克看来,奖惩绝非可以信赖的手段。德行的教育如此之重要和复杂,以至于洛克认为宁可让儿童尽量多一点留在家里,接受父母、有德行的导师的私家教育,因为学校教育的模式、学生间相互的影响,对儿童品质的影响完全不容乐观。
      洛克并未否认知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他显然并不认为它们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幸福。相比德行的教育,洛克在知识教育上的态度显得更为开明,手段更为善巧。他坚决反对强制学习,主张尽快让儿童体验到学习到知识后的收益。要充分理解儿童是厌烦任何严肃性工作的,所以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成人应该努力设计有趣的方式,诱导他们感受到乐趣和收获。而阻止儿童把时间精力过多消耗到娱乐上的办法正好相反,那就是让这种娱乐变成他一项严肃的工作。
      《教育漫话》给人两点极为深刻的印象。
      一是教育目的非常清晰:要培养理性的、有德行的青年绅士。反观我们这个社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空泛的口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客观的结果-可以在市场上标价出售的人。南怀谨说:“我常说我们这一百年来教育没有方向,没有目的,究竟想要我们国家的孩子学成什么样子?教育方法也有问题,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大学》讲的内容,就是触动中国教育的一个方法。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从什么开始啊?从心性修养开始”,这与洛克的思想多么的相一致,发人深省啊!
      二是教育手段和目的的一致。洛克倡导的理性教育,一旦他发现教育的手段,偏离儿童培养的方向时,他就会高度地警觉。比如前面前面谈到的奖励与惩罚。又如,他反对鞭笞,因为这实际也是在鼓励儿童逃避眼前的痛苦。而当面对儿童的顽梗和决意的反抗而不得不采用鞭笞的时候,他对于什么时候打、谁来打、怎么打,都给出了详细的建议,让人惊叹,原来父母要始终保持如此的理性!即使是在采用这种最不理性的教育方法的时候!看看我们现今的教育,引入了多少所谓的“先进”技术手段?可这些技术手段真的与教育的目的协调一致吗?还是让我们的目的更加迷失?
      《教育漫话》不愧是一本流传几百年的名著,尽管过去这么多年,在思想上、方法手段上,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极其有价值!
  •     这本书是教育学的经典著作,读后很有启发,而且是在半价时买的,非常划算!
  •       初读这个本书,误以为是古希腊的教育方式,很西方,实则处处细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以下几点感想。
      
      1/很多我们对待儿童和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被对待的误区,都在此书中一一被指出。
      
      2/这不仅仅是一本适合对待儿童的教育方式的参考书,以身作则地看,也是一本自问如何的参考书,以及对自我成长过程有个很好的回顾和认识的书。
      
      3/关于教育的各个主题,分节讨论,每节都堪称一个独立的精彩的blog帖子或论文。唯一的遗憾是此书没有给出目录,并且每节的标题写在后面而非开头。
      
      4/格言如月光洒下,摘抄一二如下:
      
      即便是幼童也能体察到我们是否在感情用事。
      
      即使在纠正他们的过失时,您也应该保持冷静,以示您的所作所为是有道理的,而于他们来说又是有用的,必要的。
      
      要保持他的热情,就要让他觉得这种游戏是专属高于他们的人们的。
      
      世间有两种不良的教养:一种是羞怯忸怩;另一种是举止不端和无礼。这两种情形的避免要得益于遵守这么一条规则:既不要小看自己,也不要小看别人。
      
      有一点易于观察的是,比起其他的人来说,很多年轻人一直停留在学生时代的思维和交流水平上。
      
      我认为,真正的刚毅乃是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灾祸或危险,都能泰然处之,忠于职守。此等境界,成人都很少有达到的,因此我们不能对幼童过于奢望。但有些事情是可以做到的,倘若对他们施以渐进的,明智的推导,他们所能达到的境界势必要超出我们的期望。
      
  •     绅士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出生到成人旅行,洛克细细道来,今天仍教益匪浅。
  •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教育的手段与重点是什么?洛克在三百多年前的《教育片论》,清晰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洛克探讨的,是如何培养未来社会的精英-绅士。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的目的,是培养理智的、能克制自我嗜欲的人,要从小极力培养理性与自制的习惯,这是儿童未来能力的基础、幸福的基础。另外,因中文翻译的关系,此书有两个名字:《教育片论》,《教育漫话》。
  •         2.德育。洛克把良好的道德品质视作绅士人格的灵魂,因此,在《教育漫话》中,他给予绅士的道德教育以极大的注意。
      
        在洛克看来,德行构成了绅士思想品质的核心:“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今世就都得不到幸福。”“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因此,他认为,只有“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
      
        德行形成的关键在于以理性导引生活,以理智克制欲望:“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在于:一个人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要能不顾自己的倾向而纯粹顺从理性所认为最好的指导,虽则欲望是在指向另外一个方向”。在洛克看来,天赋的道德观念并不存在,只要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和幸福的行为即为善,反之则为恶。但是,人类有一种耽于眼前声色之乐的天性,这往往会导致放纵自我,流于贪婪,人欲横行,不思进取,忘记了长远的快乐和幸福,而这是为绅士的品格所不容的。因此,对儿童的教育就必须开始于对儿童的各种嗜欲的抵制,就必须及早培养儿童的理性精神和自我克制能力。为了达到使欲望服从理智的教育理想,就必须在儿童身上培植那种不“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不“违反公道”,“乐于赠予别人”和不“曲解事实”,“说话绝对要真实”等美德。在儿童心智混沌初开之时就要开始着手这一工作,要将理智和自我克制精神牢牢“打进他们的心里”。“一个绅士的第二种美德是良好的礼仪”。“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因此,通晓事故,进退得当、举止文雅、娴于礼仪、气质温和等,这是一个有教养的绅士所必不可少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品质。绅士礼仪首先表现在仪表堂堂、文质彬彬,见人脱帽退步致敬等具体行为方式上,进而要“容貌、声音、言词、动作、姿势以及整个外表的举止都要优雅有礼,……能够博得朋友的好评”,进而再做到“要按照各人的地位与身份保持敬重与距离”,最后形成懂得礼仪,懂得人情世故,高雅友善,思想刚毅,“举止更有丈夫气概”,“谈吐更能镇定自如”等绅士人格。
      
        在道德教育方法问题上,洛克提出了一些积极的乃至正确的意见。
      
        (1)及早实践。洛克说:“我觉得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当然在于克制理智所不容许的欲望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增进靠习惯:而使这种能力容易地、熟练地发挥,则靠及早实践。”洛克认为,要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仅靠死记硬背规则的办法,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机会,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指规则等)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因为“这种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因此,在儿童念虑初萌,刚省人事的时候,就应该严加管束,通过对道德规则的不断实践使之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欲望,习惯于遵循道德的要求。
      
        (2)及早管教。洛克认为,对儿童不能采取放纵不管的溺爱态度,溺爱只会使儿童骄横纵欲,为所欲为,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儿童心智未开,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且可塑性很大,因此,从儿童小幼时就要早早加以管教,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幼时养成儿童服从父母意志的习惯,那么,长大后自我克制能力的培养自然水到渠成。
      
        管教儿童的关键在于使儿童懂得规矩,克制欲望。按照洛克对于人类天性的理解,欲望本身并不是恶的,但是,欲望一旦挣脱合理要求的规矩,欲望就变成罪恶,所以,克制欲望,并不是使儿童消除一切欲望,而是在于使其摒弃不合乎理性的要求,“我们人类在各种年龄阶段有各种不同的欲望,这不是我们的错处;我们的错处是在不能使得我们的欲望接受理智的规范与约束”。所以,一方面,作为家长和教师,决不可因儿童哭泣求闹而满足其不合理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应该将他们当儿童来看待,儿童终究是儿童,“他们应该作游戏,应该有玩具”,对于他们合理的要求是应该让他们满足的。
      
        管教必须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对儿童要求过严,事无巨细,使儿童终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儿童必然会精神抑郁,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形成懦怯的奴隶性格,这便背离了绅士教育的人格理想。
      
        (3)榜样示范。在教育儿童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榜样所起到的吸引或阻止儿童去模仿的教育力量,比任何说教的作用都要大而深刻,要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其依从规则,不如根据榜样”,“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里”。
      
        所以,父母和教师必须重视榜样的重大教育作用。作为儿童的直接教育者,父母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儿童的伴侣的影响和作用,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儿童如果常常和一些好伴侣在一起,定会受到好的影响,从而为教师的教育起一种辅助作用。另外,家中的仆人对儿童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对仆人的选择也不可不慎。
      
        (4)以理说服。良好的道德教育是培养有独立人格的绅士而不是奴隶,因此,决不可以用权力或命令去强行制服儿童。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所以,“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无论什么应守的德行,应戒的过失,他们无不可以用理说服”,而且,在通常情况下,温和的据理劝说往往比运用权力和命令的效果要好得多。
      
        对儿童进行说理时,要态度温和,举止镇定,不可气势汹汹,大声喝斥。说理要考虑儿童的理解能力,应用词明白,简单易懂,切忌“长篇大论的说教和富有哲学意味的辩难”。说理还可以与一些规则的提出相结合,以使儿童有章可循。但所订规则不宜过多,且应重在使规则成为人的行为习惯。
      
        (5)奖惩得宜。奖励和惩罚是教育儿童的又一种方法。这一方法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奖惩能否各得其宜。奖励是必要的,但应重在精神奖励而非物质刺激。尊重、称誉、赞扬是一种很好的奖励,而那种用儿童心爱的东西,甘美的食物和漂亮的服饰来奖励儿童的做法,只会使儿童养成追逐物欲、奢侈、贪婪等心理品质,因而是错误的。在诸种奖励中,荣誉感是一种最有力量的奖励方式。儿童对称誉和赞扬是很敏感的,对儿童好的行为及时当众给以赞扬,就会使儿童更会尊重自己、约束自己,自觉地保持荣誉。
      
        惩罚之于儿童,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因而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惩罚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往往会使儿童养成一种奴隶式的性格,不利于使儿童成为聪明、贤良和光明磊落的人。但是,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犯有“顽梗”或“反抗”过失的儿童,又必须予以鞭笞,必须鞭笞到使儿童“知道自己不该犯错,并且融化在真挚的悲悔里面,方才可以停止”。
  •     不太理解对古典语言的探讨。对比爱弥儿看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态度。针对绅士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把被教育者定义成社会一员。人天生的嫉妒心和对儿童-成年人的理性齐一考量展现出的巨大不同显然跟源于对社会与自然关系判断的不同。对神的理解不像萨瓦牧师一样来自于沉思,而是一种信念与习惯的养成。
  •     本书前90页一直是关于作者生平、创作、版本等的详述,此后开始才是正文。正文中虽然有些不合时宜的内容,比如,粗俗的仆人对孩子教育等影响等等,这毕竟是哪个贵族时代所特有的现象,可以理解。但一些教育儿童的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这些值得学习,唯一不好的就是字体太小,宋体小五吧,读来费眼睛。
  •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都是大师的话
  •       在洛克《教育漫话》的前言——至奇布勒地方的爱德华.葛拉克先生一文中,他写道:“尽心竭力地给祖国服务,乃是每一个人不可不尽的义务。”而教育对于国家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刷洗不掉的。”我相信洛克先生是一位真诚的人,一位绅士,一位真正关心儿童以及国家未来命运的人,这也便是为什么这部教育学奠基之作在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依旧正确并且仍然将我们震动的原因。
      事实上,《教育漫话》并不是一本谈公众教育的书,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一从文本的随意性与体裁可以看出,正如作者在前言所说,本书的由来是自洛克至葛拉克的私人函件改编而成;另一方面,根据洛克的政治教诲,教育只是关乎私人的事情,然而为了国家全面的教育革新,又有必要向公众呼吁,但总体而言,是适应于英国贵族绅士甚至是绅士中君子们的家庭教育的。作者随和的口气具有着强大的说服力,他告诉我们自己曾经习医,喜好读书,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作为家庭导师的经验,书里面很多的看法即使在今天我国的教育环境之下来看也是正确却无法企及的。
      在洛克的观念中,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全方面的塑造与辅导。如中国古代之“士君士”,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事事具备,不说礼、乐、射、御、书、数通通收教,至少也得兼具教养操守、但色知识,和可参公务,战能执干戈,进可从政立业,退能教书授徒。而这之中,德行的教化又排在首位。
      具体来看洛克的教育思想,早在十七世纪,他便将绅士教育的内容划分为了体育、智育和德育三个方面,并把着眼于实际的锻炼法分别贯彻在三育之中。
      在《教育漫话》一书的开头,洛克先开章明义地提出身体健康问题:“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1) 在对待身体健康方面,洛克坚持不能对孩子娇生惯养,“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 (5)衣服不要做得太紧,“脚每天用冷水洗洗,鞋子应该做得很薄”(7);孩子应该学会游泳,“多过露天生活,冬天也少烤火”(9),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因为睡眠对于增进儿童健康和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应让他们有充足的睡眠,做到早起早睡。而在卧床选择方面应该为儿童选择坚硬的卧床,以锻炼其身体,如果让儿童睡在羽绒被褥里,必会消融其体魄,这是“虚弱的原因,短命的先兆”(22);至于饮食则应清淡,少食油腻、肉类食物,儿童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习惯一直是被强调的很多的方面,无论是习惯寒冷还是定时的大便,都会有利于我们身体的健康避免便秘的威胁而不是相反。
      虽然这些看似苦刑似的规矩有些不近人情,但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确是完全正确的。从呼吸新鲜空气到减少用药最好别用,无论是对于着衣与生活的建议,还是纤维食物和定期大便对于预防便秘的作用,洛克的提议都是当代健康教育所认同的做法,在这方面他具有着先知般的预见能力,这一部分内容仍然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洛克认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绅士人格的灵魂,因此,德育教育部分是全书的重点所在。在这些论述之中,有一些观点很值得我们的注意。
      1. 克制
      西方的政治、美学、哲学均源出希腊。希腊艺术中最为传神的表达便在于其极度的欲望与极度克制之间的平衡,这一点在雕塑作品《拉奥孔》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而洛克明显传承了希腊先贤们的对这种自制能力的欣赏。他认为:“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心理健强的标准也是一样。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在于:一个人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要能不顾自己的倾向而纯粹顺从理性所认为是好的指导,虽则欲望是在指向另外一个方向。”(33)“我们人类在各种年龄阶段有各种不同的欲望,这不是我们的错处,我们的错处是在不能使得我们的欲望接受理智的规范与约束。这中间的分别不再有没有欲望,而在有没有管束欲望的能力与克制自己对于欲望的功夫。”(34)“我觉得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当然在于克制理智所不能容许的欲望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增进靠习惯,而使这种能力容易地熟练地发挥,则靠及早实践。儿童自出生起就应该习惯与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可怀着想望,他们第一件应该懂得的事情就是,他们之所以获得某件东西,不是因为那件东西能得他们的喜爱,而是因为那件东西适于他们获得。”(36)
      2. 习惯
      洛克认为“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当然在于克制理智所不容许的欲望的能力。”(38)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增进靠习惯,而是这种能力容易地、熟练的发挥,则靠及早实践。”(38)
      正如对于体质的培育中要求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般,对于德行也需在儿童极小的时候加以管教。洛克一向反对天赋知识,认为儿童人格是可塑的,而且较为夸大了儿童理性。对于他而言,家庭教育中养成的习惯远远比社会教育(学校)中所获得的知识重要,因此他强烈地建议儿童远离品格低下的仆人、不良少年玩伴,并且认为为了学一点点拉丁文或者希腊文在学校毁了精心筑建的良好习惯是极为可怕的事情。因为仆人极可能过于纵容少主人的无理要求,并且将他们自己认为合适的嗜好诸如酗酒等传加给主人身上,破坏他们长久克制而成的习惯以及身心的健康,这样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而作为一学校里上上下下七八十个分别很大学生的主管,教师如何努力和有本领,除了将他们集聚在学校的时间以外要想照顾督导每个人书本之外的心理礼貌行为等等,也是做不到的。这便是无法放心将孩子交给仆人或者社会的原因。
      3. 父权
      那么,究竟采取何种手段可以使儿童养成自我克制的习惯呢?洛克强调了在家庭教育中父权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在西方,君臣、父子都被认为是对等的权力关系。提倡父权论者诸如费尔默爵士,直认君者众人之父,绝对君权之于国家犹如绝对父权之于家庭。洛克曾经在《政府论上篇》中尖锐地反驳过费尔默的这种观点。他说:费尔默“把事情不加证明地视为理所当然”,“在他那篇以驳倒人类的‘天赋自由’这一‘谬误原则’自许的论文中,他只以‘亚当的威权’这一简单假设来立论,而没有对这个‘威权’提出任何证据”,“找不到一个他自认为足以作为建立他的政府之巨大基础的理由,也找不到看起来象是一种论证的任何东西,有的只是这些话,象:‘为确证王权的这种自然权利,我们在《十诫》中发现那教人服从君主的法规,是用这样的词句来表达的:‘尊敬你的父亲,’好象一切权力本来都是属于父亲的。’”他在《上篇》之中一直在试图解释何以父权不能推展到家庭以外的范围尤其是不可上升到政治层面,也就是说,父权得受到约制。然而在《教育漫话》中,家长的地位权力却得到了提升,教育是私事,统治者无权干预,政治权力和家长权力应该被分割开来。我想,这种对于教育不服从于政事的强硬态度,大概也是欧洲教育系统良好自由传统的一种基础吧。至于如何利用家长威信来遏制儿童喜爱控制他人支配食物的欲望洛克提出的方式:拒绝他们的诉求;对儿童相互争雄做主的活动加以督导看管和教导他们初始要有宽大的胸怀并且保持公正。具体的手段当然有很多,以下仅以惩戒与榜样作用为例。
      4. 惩戒
      虽然在之前的论述中洛克体现出一种为父者的严酷,但严格来说,他是不赞成英国早期严加管束频繁体罚的教管方式的,在此,这位严厉的父者体现出一种温和的态度。在洛克看来,儿童就像小动物一样,如果不在幼年加以管教,则会在长大后变得桀骜顽劣。虽然奖励同样重要,但是对于惩戒洛克的提议更具有一种先见性。他认为儿童日后长大仍可以管束得住,并不是靠鞭笞、呵斥以及种种使人受到屈辱的惩罚,而是因为他们对父母的敬畏,对父权的臣服。因此他建议充分利用儿童对于父母的羞愧以及对被孤立的惧畏来进行适当的说理教育,而鞭笞是迫不得已最后而且最坏的办法。但一旦需要让他们记住,就必须宁愿一连打八次也不能停手,而且任何仆人都必须保持冷淡不允许任何人对其抱以怜悯,这才能让他们充分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两百年以后行为学家劳伦兹在对于狗的行为观察中发现,教育狗记住所犯错误最好的方法是拧住他的脖子使劲晃而不是用棍子打它,这因为前者才是狗对于父权的绝对服从,而后者除了让它们痛疼以外并不能使之知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洛克的观点:是敬畏而不是疼痛能让儿童学会克制。
      5. 榜样
      在教导儿童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把他们应该做或者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82)。这便是榜样的作用,与对教师的反感对比,洛克倾向于邀请道德高尚的导师来与家长共同完成对于少年绅士的教育。也许这也与他自己从事过的职业有一定的关系吧,他认为如果你能得到一个导师,他能自居与为人父亲的地位,担当起做父亲的责任,喜爱这种种事情而又自始就能努力去把他们付诸实践的话,儿童在学习与利益方面都是能在短期内获得意外成就的。不过首先,为父者应当以身作则,教导儿童尊敬导师,导师也应以身作则,使儿童去做他所希望他做的事情。导师的行为千万不可违犯自己的教训,除非是存心使儿童变坏。在此,导师事实上便是父权的一种迁移,儿童需要服从于敬畏的,仍然是那个精神上的父者。
      在智力教育方面,洛克也给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比如按儿童喜好培养其兴趣,不要逼迫儿童定期定量做某项哪怕是他喜欢的事情因为这样必定导致他们的厌恶(这些简单的要求即时现在大陆的基础教育仍然无法做到,他们往往是在抹杀学生原本在一个领域内的兴趣),拉丁文是必须的教育而希腊文则大无必要等等,这里遍布详细述说了。总而言之,有一句话评价洛克我以为是很得当的:在洛克之前,教育是一种社会行为,在洛克之后,他才变成为一种主体性行为。如果能在我们的儿童教育中实现洛克思想中的一部分,不说人人都成为绅士贵族,至少我们时代的精神状态,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     这本书正在读第三遍,这是第二次买,准备送给朋友的。建议有孩子的人都读读书。
  •     英国教育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     关于教育的绝妙对待,一切如风般轻盈。
  •     智慧如泉水,汩汩而出
  •     学校老师读读这本书就好了
  •     十年之后再读。。
  •     为人父母,为人老师的,都应当读一读这本书
  •       这本书读的时间比较长,主要是因为文字有点晦涩,以及全书的不分章节。
      这本书是19世纪的哲学家洛克针对如何培养出绅士而写的,我想对爸爸教育儿子来说更加实用。不过,我看了之后也获益匪浅。古今中外,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始终有很多观点,在某个时期某种观点占据主流,而在其他时期却可能被排斥。还有很多细节问题也是变化不断的。看这本书之后,会让自己对于教育这个问题有更加辩证和多元化的思考,不会过度迷信现代特别是一些畅销书的观点吧。
      希望宝爸爸有时间看一看这本书。
  •       教育重于泰山
      立志是当一儒商,而非教育家。但面对中国教育如此糟糕的现状(未来估计也改善不大),我坐不住了,也闲不下了,实在不忍心把后代送给中国教育糟蹋摧残。为了对自己对他们负责,我决定掌握一些必要的教育学原理,由是读此书。
      本人得以邂逅本书,完全是出于偶然。当时在一栏摆放旧书的架上找到《学会生存》之前,我先找到了她。因其有名声在外,本人粗略翻阅后就不假思索将其借阅。
      和许多79年出版的书一样,本书封面皲皱,内页泛黄,微散霉味。翻看书后夹藏的借书卡,看着这些陈旧的记录,感慨良多。其上显示:最早借阅为82年11月19日,最近借阅为1990年11月10日。随着借阅记录电子化,实际最新借阅情况很可能并非如此。看着这些记录我不禁在想,当时地大完全还是个专科院校,竟有校友看这类书籍,他们莫非也有我之忧?
      刚看本书前言,忍俊不禁。文革刚结束后出版的西方译著,其前言往往“狗尾遮貂”。历经浩荡十年,译者饱受意识形态熏染之苦,战战兢兢,所以对其优点往往轻描淡写,对其缺点(很多还是鸡蛋里挑骨头挑出来的)则条分缕析,大加斥责。典型的文革后遗症。
      本书认真地看了130页左右后,我选择了大幅度的跳读。因为就像作者所说的“德行愈高的人,其它一切成就的获得也就愈容易”“知识只是辅助品德之用”,我认为对于受教育者而言,道德品性的教育,其重要性远甚于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而作者在书的后面篇幅讲述的就是关于具体科目的知识和训练,比如学习英语拉丁语,因其语言与汉语迥异,我们大可不作重点阅读。教无定法,我们只有深刻掌握了抽象的概括的理论后才能在实践中游刃有余。
      而本书只有的前半部分对于影响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性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但其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关于生理方面的教育建议,似很不专业,但鉴于其宥于历史局限,我们还是姑且偏听偏信吧。
      读完之后感受如下:人之初,性相似。而之后人们在生命历程中的差别,很大一部分是由教育导致的。对于孩子,及时、科学、有效的教育极为重要——因为很可能这将影响其一生。教育原则大致是:授人以渔,寓教于乐,激发其兴趣,点拨其迷惑,引导其学习。而且切记一点:实践远重于理论,品德教育远重于知识教育。
      
  •     有塑封,包装质量还不错,书值得珍藏!!
  •     好早就关注这本书,终于看到当当有卖的,马上就订了
  •     看的有点晕,不过先收藏了,太专业
  •     极力向将要为人父母或已为人父母者推荐这本书。当我们达到了而立之年的时候,我们的成长并没有完成,但我们已经思考了好多年,我们成长的痛苦,太多的在于人格发展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令我们一生都在颠簸中行走。如果刚开始就对了,上下代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隔阂,就不会有太多的不可承受。感谢洛克为我们指导了这么多。早些读了该书的父母,理解并能践行,这是孩子一生之幸,又何尝不是为人父母者之幸?
  •     买了以后才发现和我之前已买过的另一本书《教育漫话》的内容是基本一样的,只是书名翻译的不一样,书中增加了一些对本书的研究的论文,比较学术化。虽然已经有了同样的一本但还是会把这本也留着,以后可以送人,送给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其他朋友。
  •     认同。
  •       同一本外国教育名著,同一个出版社,同一年;两个译者,两个名字《教育片论》《教育漫话》,太让人费解了!
  •       洛克依次按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介绍如何培养出一名绅士。每部分又分许多篇,每篇谈论一个问题,例如奖励、惩罚等。文字浅显明了(至少中文如此)。
      下面是一些摘录:
      关于德育:正如身体的强壮主要在于能够吃苦耐劳,精神的强
      壮同样在于能够吃苦耐劳。 一切德性和价值的伟大原则和基
      础便在于: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不顾自己的爱好
      而纯粹遵从理性认为是最好的指导,虽然欲望倾向于另一个方
      向。
      关于娱乐: 合理安排娱乐时间的技巧在于,应当在娱乐的时
      候,既能够使操劳而疲乏的那部分身心得到放松并重新振作起
      来,又能够去做一些不仅可在当下获得快乐和舒适,而且可在将
      来获益的事情。
      父子关系: 最初应当借助于恐惧和敬畏,来建立起对
      子女的权威,但随着子女的逐渐长大,便要用爱和友谊来维系这
      种权威。
      如果你能使儿童爱好名誉、知道羞耻,你就使他们具备了一个真
      正的原则,这个原则会永远发生作用,使他们走上正道。
      规则应该少定,一旦定下以后就要让孩子们严格遵守。 年龄越小所需的规则也越少,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一种规则经过练习而得到了确立,可以再增加另外一种规则。
      儿童比较活泼好动,只要有事可做,他们就会去做,做什么他们是无所谓的,如果外在的鼓励与压制相同,跳舞与跳格游戏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可以说,对于我们要他们学习的东西而言,巨大而唯一的阻碍是,学习被当作他们的任务,他们是被吩咐去学习的,并因此受到嘲弄,受到责骂,使他们战战兢兢地去做;或者当他们愿意去做的时候,却让他们做得太久,使他们十分疲倦;所有这些做法都过分地侵犯了他们所极其热爱的、固有的自由。他们之所以能从日常的游戏中得到真正的乐趣,全是因为自由之故。
  •     能帮助认清教育和学习的盲从。
  •     嘿嘿,那个时候怎么会对教育孩子感兴趣的?
  •     如今也值得效仿
  •       还在阅读当中,每天只能睡前读20分钟,因为翻译的实在是晦涩,有些段落看一遍不明白,必须再重新用心的仔细的每个字的再读一遍,所以速度很慢,至今读到第90页。
      但是,内容上真的很有启发性,在未来育儿的路上应该会有帮助。
      但是,你现在问我:有哪些帮助?我却也想不起来。
      所以,先看完一遍,然后再回顾一遍。
      
      从今年起,我读书的目标是:只求质,不求量。
  •     发货很快,星期四定的,星期六就到了,是替朋友定的,没看过,无法点评
  •     洛克的教育思想是全部理论的落脚点。
  •     洛克对教育的思考,仍是那么的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启发很大。教育的目的是为着成就人的幸福,这样的观点,几百年前就有啊
  •     字字珠玑,仿佛希腊式的教育观
  •       《教育漫话》原为洛克与其友人爱德华·葛拉克讨论教育问题的通信。洛克曾先后担任过沙夫茨别利伯爵和爱德华·葛拉克的家庭教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这为洛克绅士教育理论的提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688年后,为了帮助英国上流社会家庭用“最容易,最简捷”的方法培养绅士,洛克将这些信札加以整理,于1693年公开出版了《教育漫话》。      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如下一些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作用、目的和途径(略)    (二)绅士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体育、德育、智育及锻炼法      从其对绅士教育目的的理解出发,洛克将绅士教育的内容划分为体育、智育和德育三个方面,并把着眼于实际的锻炼法分别贯彻在三育之中。      1.体育。在《教育漫话》一书的开头,洛克就开章明义地提出了身体健康问题:“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第4页) “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洛克把一个绅士能否“忍耐劳苦”,“出人头地”同身体强健与否直接联系起来。      怎样才算是“强健的身体”?“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因此,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身体锻炼自幼小开始。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应多注意户外活动,多注意呼吸新鲜空气。洛克说:“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洛克认为,儿童的衣服不宜过紧,以免束缚身体,影响发育,衣着也不宜过暖,使身体习惯于气候的变化,增强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脚、洗澡是锻炼身体的好办法,可使衰弱者恢复健康,健康人增强体质。在饮食方面,应粗食淡饮,少食油腻、肉类食物,儿童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睡眠对于增进儿童健康和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让儿童有充足的睡眠,做到早起早睡。应为儿童选择坚硬的卧床,以锻炼其身体,如果让儿童睡在羽绒被褥里,必会消融其体魄,这是“虚弱的原因,短命的先兆”。      由于洛克在医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又有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比较熟悉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以,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表述的这些体育思想虽有失当之处,但总的说来是正确的。
  •       如果说自由问题就是关于门的问题,那么有两个诘难是其必须回答的:哪些门应当被打开,以及这些门可以对谁打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片论》就是对何者配得自由的回答。
      洛克对自由的最著名论述无疑是人天赋自由。这不仅是说人本应是自由的,更是说人对自已的自由并非毫无意识。恰恰相反,即使是幼童也有着对自由的强烈渴望。然而准确来说,如果自由一方面意味着意志的实现,同时更意味着理性的选择,那么此时的自由仍然只能是潜在的。幼童的绝对自由只是任性,同样无理性之人的自由也只能是放纵。
      但有一点是我们可以指望的,即除特例外,人皆可有理性,因为上帝将人创造为“含灵之物”。这一点不仅仅只是假设,而是拥有直观之真的绝对前提。因此,任何人都可以享受自由,前提是他真正成为理性之人。而教育的目标,无疑就是培养真正理性之人,培养真正配享自由之人。
      这里有一个问题,即如何来看待父母这一角色。如果说幼童是一个隐喻,象征着我们每一个人,那么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我们成长为合格公民,从而配享自由的过程。但是,谁是我们的“父母”呢?一种回答是父母即政府。但这无疑是菲尔默的父权理论所要表达的意思,而既然洛克花了大工夫来反驳菲尔默,自然没有理由认为父母等于政府。恰恰相反的是,在洛克看来教育事业不属于政府事务。那么能否认为这里的父母即该词本来所表达意义上的父母呢?如果只从字面上来看,这么理解毫无问题,因为洛克的教育理论本来说直接针对的对象就是现实中的一个个绅士家庭中的爸爸妈妈们。然而我们不妨想深一层。如果说我们由我们的父母教育,而我们的父母又由他们的父母教育,由此无限扩展,那么最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什么?答案是社会。
      这样,所谓的教育,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个人融入公民社会,成为合格公民的过程。因此,可以说父母的背后是社会,是社会让我们得享自由,我们在社会中享有自由。因此,何者配享自由的回答无疑就是构成公民社会的每一份子配享自由。并且,这每一份子如果是合格的,那么必是理性之人。
      (由此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看到洛克对于社会与政府的态度,真正重要的是社会而非政府,社会乃是基础性的,并且政府的中断不可能导致社会的崩溃。等等。)
      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到,就洛克来说,两种自由是不加区分的,即只有既是外在意义上的实现之可能性,也是内在意义上的自我道德品格之成型。如果说在前面我们曾说一种自由较另一种自由逻辑在先,且是基础性的,那无非是说我们不能仅满足于内在意义上的自我道德修养。在无外在自由时,内在品德也谈不上是自由,而只是品德罢了。但是如果一个人是自由的,那么他也必定是具有内在德性的,否则他便不可能真正融入到这个公民社会中去,不可能为公民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所以,对于洛克来说,配享自由之人不是任性的“幼童”,而是拥有成熟理性的“成年人”。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社会化过程,并且是公民社会自身的必然要求。因此反过来说,自由不可能通过父权式的政府来实现,即不仅外在自由在专制之下无疑是不可能的,内在道德修养也不可能具有自由意义,甚至是否可以称其为道德都无法确定,对此我们不妨可以看看洛克对屈服于父母淫威的孩童的描述。
      如果说洛克的教育理念回答了对哪些人门可以打开,即何者配享自由这一问题,那么它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哪些门可以被打开,即我们得享哪些自由这一问题。这并不是说洛克具体例举了每一项自由,而是说在洛克看来,对于一个有理性的成熟公民来说,不存在危险的自由。
      以毒品为例,这几乎成了争论自由问题的最经典例子。在保证排除了一切外部效应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应当具有种植、吸食毒品的自由?
      按照洛克在《理解论》中的论述,可以这样说:如果我本来对毒品没兴趣,可是恰好政府同时也采取禁毒措施,那么我不吸食不意味着我是自由的。但如果是否吸毒这一选择出现在我的意志中,而政府又不禁毒时,我选择了吸毒,那么我也不是自由的。自由当这一选择出现在我的意志中,而政府不禁毒时,我出于理性选择不吸毒,我才是真正自由的。这里分出了自由的三个不同层次,今天我们的争论集中于前两个层次,但应当认为洛克只对第三个层次感兴趣。
      所以,在洛克,问题其实并不在于公民滥用自由,而是对于理性公民来说没有自由,这才是最可怕的,也是他坚决反对的。因为对于他来说,从某种意义上自由等于理性,反自由即反理性,而反理性便是反人类,因为如前所述,人乃含灵之物。
      当然,这并不算是对第二个问题的正面回答,并且洛克也确实对这一问题有所正面回答,不过这不是在这里要进一步论述的,或许可以留待以后再说。
      
  •     看到特价的,先屯着啊,有时间了看
  •     本来就是两种书,不一样的,无知真可怕!
  •     实在佩服编者,能对洛克了解到这个程度!做学术就该做成这样!
  •     洛克的教育思想,虽然没有全面阅读,但是大体上看了一下,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对于研究教育,关心教育的教师或家长同志们来说,这本书可以激发我们的对教育的思想。尤其是目前教育的偏失会有一定的价值。目前,中国的教育几乎是“实用化”的、非德育的、技能性的、灌输性的教育,缺乏道德的滋润和引导,已经严重偏离教育的道德底线。国家的振兴虽然是依靠教育完成的,但是国家的振兴不是“动物式”的或机械式的客观现实的建立和拥有多少可支配的货币来体现,其中包括一个道德指数,即精神价值的追求和精神生活的富足的问题,没有充分而圆满、和谐的精神生活,我们的人生将毫无意义可言。大脑一片空白,除了想着“钱”和即将拥有什么东西(比如汽车、房子等)而烦恼,大脑很是贫乏。这是社会的通病,因为现代社会的“虚无性”正来临。
  •     ls才可怕....是同一本书不同的译法。
  •     洛克关于教育学的深邃思考,教育学入门经典著作
  •     以为世纪这套都经典实用,打折买这本,但价值不大。语言设计够深奥,实际主要说幼儿养成,强调健康体魄
  •         3.智育。《教育漫话》的后半部,着重论述了对儿童进行智育的问题。智育包括了学问、知识以及技能技艺课业等方面的学习问题。在洛克看来,绅士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学问,因而,智育之于儿童是重要的。但是,学问同德行相比却居次要地位,德育必在智育之上。洛克说:“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
      
        这种“辅助”作用表现在学问和知识有助于发展理性,增长处理事务的能力,使儿童的聪明、智慧和才干本领都得到发展。所以,洛克坚决主张,智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借以发展儿童的各方面的能力,智育必须同实用性相结合,教师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而在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
      
        在教学方法上,洛克主张,教学必须注意启发儿童的求知欲望,重视发展儿童热爱求知的习惯。教师不仅应向学生讲明学习的重要意义,而且也应在教学中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从而使儿童认识到读书是一种光荣而又荣誉的事情,使儿童对读书饶有兴趣,产生轻快感和愉快感。另外,教材也应尽可能地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将学习寓于兴趣之中,这样,儿童才会把“求学当成另外一种游戏或娱乐去追求”,从而“自己去要求学习。”
      
        其次,要注意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儿童的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愿望,有了好奇心,儿童自然会渴望知识,主动去寻求真理,因此,对于儿童的好奇心,教师应予以引导鼓励。为了培养儿童的好奇心,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必须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认真回答他们所提出的一切问题;必须当着儿童所敬仰的人的面赞扬他们求知的欲望,并鼓励年长的儿童将所学知识教给他们的弟弟妹妹;对问题的回答必须是真实的,全都应是“不可侵犯”的真理,等等。
      
        再次,要注意培养和保持儿童的注意力,“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一旦办到了这一点,他就可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速前进了。”为了达到集中和保持儿童注意力的目的,要尽可能选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另外,教师应该使学生尽量懂得所学内容的用处,以便使儿童对学习能乐而为之。
      
        最后,教学要由易到难,从简及繁,循序渐进,盈科而进。教学要从简易明白之处着手,一次教的分量不宜过多,对于年龄很小的儿童尤应如此。要等儿童完全掌握了所教的材料,才可以再教新的内容,“应该从心理所已具有的知识入手,进而探求那些与它相邻相关的知识,这样推演下去,使它从事物的最简单、最单纯的可分部分去达到它的目的”,这样,儿童的“性情就可以开发,思想就可以进展”。
  •     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版本翻译挺好的,深入浅出,很好懂
  •     书的质量很满意 很好
  •     又其地北见鸡笼[3],东北见钟山。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4]。
  •     我们经常担心自己被骗,被别人伤害了,所以就有了过度防御,也就让一些真正可以成为良师益友的人,越来越远,或者连靠近的机会都没有。而小人们、骗子们,却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会获取你们的信任,再偷偷的、狠狠的,给你一下,那时候,你才会明白,当然,有的人,还是不会明白。
  •     恩 中译者在一开始就说了 SOME THOUGHTS CONCERING EDUCATION翻译成《教育漫话》不妥,认为译为《教育片论》更妥当。就是同一本书。
  •     洛克认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绅士人格的灵魂,因此,德育教育部分是全书的重点所在。在这些论述之中,有一些观点很值得我们的注意。  1* 克制  西方的政治、美学、哲学均源出希腊。希腊艺术中最为传神的表达便在于其极度的欲望与极度克制之间的平衡,这一点在雕塑作品《拉奥孔》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而洛克明显传承了希腊先贤们的对这种自制能力的欣赏。他认为:“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心理健强的标准也是一样。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在于:一个人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要能不顾自己的倾向而纯粹顺从理性所认为是好的指导,虽则欲望是在指向另外一个方向。”(33)“我们人类在各种年龄阶段有各种不同的欲望,这不是我们的错处,我们的错处是在不能使得我们的欲望接受理智的规范与约束。这中间的分别不再有没有欲望,而在有没有管束欲望的能力与克制自己对于欲望的功夫。”(34)“我觉得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当然在于克制理智所不能容许的欲望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增进靠习惯,而使这种能力容易地熟练地发挥,则靠及早实践。儿童自出生起就应该习惯与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可怀着想望,他们第一件应该懂得的事情就是,他们之所以获得某件东西,不是因为那件东西能得他们的喜爱,而是因为那件东西适于他们获得。”(36)  2* 习惯  洛克认为“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当然在于克制理智所不容许的欲望的能力。”(38)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增进靠习惯,而是这种能力容易地、熟练的发挥,则靠及早实践。”(38)  正如对于体质的培育中要求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般,对于德行也需在儿童极小的时候加以管教。洛克一向反对天赋知识,认为儿童人格是可塑的,而且较为夸大了儿童理性。对于他而言,家庭教育中养成的习惯远远比社会教育(学校)中所获得的知识重要,因此他强烈地建议儿童远离品格低下的仆人、不良少年玩伴,并且认为为了学一点点拉丁文或者希腊文在学校毁了精心筑建的良好习惯是极为可怕的事情。因为仆人极可能过于纵容少主人的无理要求,并且将他们自己认为合适的嗜好诸如酗酒等传加给主人身上,破坏他们长久克制而成的习惯以及身心的健康,这样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而作为一学校里上上下下七八十个分别很大学生的主管,教师如何努力和有本领,除了将他们集聚在学校的时间以外要想照顾督导每个人书本之外的心理礼貌行为等等,也是做不到的。这便是无法放心将孩子交给仆人或者社会的原因。  3* 父权  那么,究竟采取何种手段可以使儿童养成自我克制的习惯呢?洛克强调了在家庭教育中父权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在西方,君臣、父子都被认为是对等的权力关系。提倡父权论者诸如费尔默爵士,直认君者众人之父,绝对君权之于国家犹如绝对父权之于家庭。洛克曾经在《政府论上篇》中尖锐地反驳过费尔默的这种观点。他说:费尔默“把事情不加证明地视为理所当然”,“在他那篇以驳倒人类的‘天赋自由’这一‘谬误原则’自许的论文中,他只以‘亚当的威权’这一简单假设来立论,而没有对这个‘威权’提出任何证据”,“找不到一个他自认为足以作为建立他的政府之巨大基础的理由,也找不到看起来象是一种论证的任何东西,有的只是这些话,象:‘为确证王权的这种自然权利,我们在《十诫》中发现那教人服从君主的法规,是用这样的词句来表达的:‘尊敬你的父亲,’好象一切权力本来都是属于父亲的。’”他在《上篇》之中一直在试图解释何以父权不能推展到家庭以外的范围尤其是不可上升到政治层面,也就是说,父权得受到约制。然而在《教育漫话》中,家长的地位权力却得到了提升,教育是私事,统治者无权干预,政治权力和家长权力应该被分割开来。我想,这种对于教育不服从于政事的强硬态度,大概也是欧洲教育系统良好自由传统的一种基础吧。至于如何利用家长威信来遏制儿童喜爱控制他人支配食物的欲望洛克提出的方式:拒绝他们的诉求;对儿童相互争雄做主的活动加以督导看管和教导他们初始要有宽大的胸怀并且保持公正。具体的手段当然有很多,以下仅以惩戒与榜样作用为例。  4* 惩戒  虽然在之前的论述中洛克体现出一种为父者的严酷,但严格来说,他是不赞成英国早期严加管束频繁体罚的教管方式的,在此,这位严厉的父者体现出一种温和的态度。在洛克看来,儿童就像小动物一样,如果不在幼年加以管教,则会在长大后变得桀骜顽劣。虽然奖励同样重要,但是对于惩戒洛克的提议更具有一种先见性。他认为儿童日后长大仍可以管束得住,并不是靠鞭笞、呵斥以及种种使人受到屈辱的惩罚,而是因为他们对父母的敬畏,对父权的臣服。因此他建议充分利用儿童对于父母的羞愧以及对被孤立的惧畏来进行适当的说理教育,而鞭笞是迫不得已最后而且最坏的办法。但一旦需要让他们记住,就必须宁愿一连打八次也不能停手,而且任何仆人都必须保持冷淡不允许任何人对其抱以怜悯,这才能让他们充分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两百年以后行为学家劳伦兹在对于狗的行为观察中发现,教育狗记住所犯错误最好的方法是拧住他的脖子使劲晃而不是用棍子打它,这因为前者才是狗对于父权的绝对服从,而后者除了让它们痛疼以外并不能使之知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洛克的观点:是敬畏而不是疼痛能让儿童学会克制。  5* 榜样  在教导儿童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把他们应该做或者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82)。这便是榜样的作用,与对教师的反感对比,洛克倾向于邀请道德高尚的导师来与家长共同完成对于少年绅士的教育。也许这也与他自己从事过的职业有一定的关系吧,他认为如果你能得到一个导师,他能自居与为人父亲的地位,担当起做父亲的责任,喜爱这种种事情而又自始就能努力去把他们付诸实践的话,儿童在学习与利益方面都是能在短期内获得意外成就的。不过首先,为父者应当以身作则,教导儿童尊敬导师,导师也应以身作则,使儿童去做他所希望他做的事情。导师的行为千万不可违犯自己的教训,除非是存心使儿童变坏。在此,导师事实上便是父权的一种迁移,儿童需要服从于敬畏的,仍然是那个精神上的父者。  在智力教育方面,洛克也给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比如按儿童喜好培养其兴趣,不要逼迫儿童定期定量做某项哪怕是他喜欢的事情因为这样必定导致他们的厌恶(这些简单的要求即时现在大陆的基础教育仍然无法做到,他们往往是在抹杀学生原本在一个领域内的兴趣),拉丁文是必须的教育而希腊文则大无必要等等,这里遍布详细述说了。总而言之,有一句话评价洛克我以为是很得当的:在洛克之前,教育是一种社会行为,在洛克之后,他才变成为一种主体性行为。如果能在我们的儿童教育中实现洛克思想中的一部分,不说人人都成为绅士贵族,至少我们时代的精神状态,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     读洛克的教育学,一定要读这个版本。
  •     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世纪出版集团倾力编辑纪人文系列丛书之宗旨亦在于此。世纪人文系列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与之呼应,“世纪前沿”着重关注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学术思想的重要论题与最新进展展示各学科领域的新近成果和当代文化思潮演化的各种向度。“袖珍经典”则以相对简约的形式,收录名家大师们在体裁和风格上独具特色的经典作品,阐幽发微,意趣兼得。遵循现代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理念,秉承“通达民情,化育人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大经典”依据中西文明传统的知识谱系及其价值内涵,将人类历史上具有人文内涵的经典作品编辑成为大学教育的基础读本,应时代所需,顺时势所趋,为塑造现代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公民意识和国精神倾力尽心。“开放人文”旨在提供全景式的人文阅读平台,从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面向调动读者的阅读愉悦,寓学于乐,寓乐于心,为广大读者陶冶心性,培植情操。
  •     科学育儿方面,现代人有更好的选择。德行培养,人各有志啦。
  •     配送等服务过程配送等服务过程配送等服务过程配送等服务过程
  •     克制,习惯,自然。重新思考穷养与富养
  •     理解上更为深切一些,应该是很多现代教育书的鼻祖。
  •       一个令教师和家长常感头疼的问题是面对孩子的撒娇使性不知如何是好。年轻一代父母普遍的共识是溺爱和打骂都是坏的教育,但这条原则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情境当中是需要行动智慧的,在言教身教不能立竿见影之时,面对孩子的顽劣胡闹,教育者往往深感无力。当面对坊间铺天盖地的教育类图书时,又使人陷入更深的无助,困惑于这里究竟有多少值得阅读。教育是门实践性的学科,迷醉于构建体系的高头讲章无济于实用,而那些似是而非、野狐禅式的招术作用更坏。难辨良莠之时,不妨读读洛克的《教育漫话》,经典的好处就是值得反复阅读,一层层在纸面上叠加笔迹,不停地重新体验其中的伟大经验。此书最使人印象深刻的是洛克在教育上的淡定从容,如他在书中所说,即使是对儿童施以体罚,也应举止温和,态度镇定。这份英国绅士的优雅使人相信不用声色俱厉、气急败坏也可以教育好孩子。全书笔调轻松,行文晓畅,与他的哲学著作一样,风格清新可读,如一弘清泉,指人迷津。
      约翰·洛克无论是在哲学史还是政治学史上都有显赫的地位。洛克被认为是经验论真正的逻辑起点;同时又是西方自由主义和民主政治理论的创始人,他改造了之前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修改了霍氏对自然状态的看法,除去了其中绝对王权利维坦的烙印,使之成为为西方民主政治服务的理论。经验论的认识论和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是他对人类的两大贡献,在这两个领域,洛克都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但在提到洛克时,人们往往会忽视他在另一个领域所做的深刻睿智的思考,那就是教育。洛克的教育思想除了散见于《人类理解论》和《工作学校草案》以外,都集中反映在他的这本《教育漫话》。
      此书脱胎于他与朋友们谈论如何教子的书信,除了次序与原信发出的时间有所调整外,其余“很少变动”。“读者看了有些地方行文的随便与文体的风格,就告很容易看出,这些漫话,与其说是一篇公诸公众的论文,不如说是一段朋友间的私人谈话。”虽然笔调轻松,但读者却可以相信,作者在写这些信札时是极其严肃的,因为作者相信教育对于人的作用至为重要,并且在教育上,错误不可轻犯,因为这些错误对孩子的影响是无法挽救和弥补的。
      在谈到教育的目的时,作者认为教育是为着成就人的幸福。幸福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而身心的健康则有赖于教育。“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在明确了教育的重要作用之后,洛克顺次论述了体育、德育和智育。
      对于如何使儿童获得健康的体魄,洛克提出了这样一条总原则:绅士们对待儿女应该像笃诚的小康的农民对待子女的办法一样。这正合了中国的一句俗话: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由这条原则出发,洛克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建议:衣着不可过暖过紧、冷水洗脚、尽早教会儿童游泳、多过露天生活、饮食要清淡、少糖少盐、多吃面包、水果要有所选择、避免一切糖果、幼小时要多睡眠、卧床要硬、少用药物,等等。尽管这是三百年前的建议,但我想读者应该有理由相信其中的很多内容,比如他提到的饮食结构,与现在膳食专家给出的建议非常相似。不要忘了,洛克本人就是个高明的医生。从1667年起即担任阿希利勋爵的私人医生,经他手接生了索尔兹伯里伯爵第三,为阿希利勋爵成功做了开胸手术,当时的名医西顿汉姆也在其《医学考察》一书中对洛克的医术大加赞赏。
      《教育漫话》中最有价值应该算是讨论道德教育的部分,因为洛克给出的不仅仅是原则,而且还有具体的办法。我们知道,教育的难点在于德育,而德育之难就在于道德是长不到人身上的,教育者能够传授给受教育者的只能是德目,而道德如何在孩子身上形成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运用教育技巧,把德行固定在儿童的心田里正是教育者的重要责任。长期困扰教育者的一个问题是:道德是不是可教?这本书的可贵就在于他缜密地讨论了许多德育中的具体、常见却又令教师和家长困惑的问题。
      比如儿童的欲望是不是要满足?如果见到儿童跳号乖戾是不是就应马上改变主意,满足他的要求?在洛克看来,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在于具有去克制理智不容许的欲望的能力。假如适合于儿童需要的东西就给予他们,要让儿童懂得,他们之所以会得到某件东西,不是因为他们哭泣恳求,而是因为那件东西适于他们去获得。假如他们从不曾因为哭求而得到什么,他们也就不会去哭求。惟其纠缠,他们就决不应该得到。这需要从小就使儿童养成习惯。
      再比如惩罚和奖励的问题。在社会上广为宣讲赏识教育的今天,很多人也对一味赏识孩子持反对意见,并坚持惩罚的必要。惩罚也有很多种,包括体罚、批评甚至语言暴力。如果惩罚是必要的,那么以何种程度为宜?洛克的原则是儿童愈小愈须多用,一旦施用适度,获得效果之后,便应放松,改而采用比较温和的管教方法。对于鞭挞,洛克认为这是一种贪巧取便的惩罚方法,是最不应使用的方法,其弊端有二:其一,人的本性是耽求快乐而免避痛苦的,这是发生一切邪恶与罪过的根源。鞭挞不但不能使儿童克服这种嗜求快乐的倾向,反而是鼓励,因为使儿童向鞭挞低头也就是使其在躲避更大的痛苦,而求得身体上的快乐。其二,鞭挞会在使儿童产生逆反心理,盼望儿童去爱好的事物反而遭到厌恶。除了这正反两方面的效果,鞭挞还会使儿童养成奴隶式的脾气,因为一但知道没有体罚的存在,儿童就会愈放任他本来的倾向。如何管教太过,还会使其驯良却死板,意志消沉。同样的道理,奖励之于儿童也是不可妄用的,因为那也是在鼓励儿童追求物质上的嗜欲,要打消儿童甲种欲望,却以乙种欲望作补偿,这是牺牲了德行,颠倒了教育。洛克的办法是另一种奖惩办法:激起儿童的名誉心和羞耻心。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如果你能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你就使他们具备了一个真正的原则,这个原则就会永远发生作用。这是“教育上的一大秘诀”。使儿童对于名誉的欲望助长他们的德行。只有发自内心的羞耻心,才是真正的约束,体罚只会毁灭掉羞耻心。体罚虽然有诸多弊端,但在洛克看来,有一种情形但必须使用,那就是遇到儿童的顽梗。父母和导师对于儿童的威信必须及早树立,在儿童年纪幼小时使其畏惧,年纪愈长则愈多假以词色。使“他小时便是你的一个顺从的臣仆(这是合适的),长大了又是你的一位贴心的朋友了”。即使是对儿童施以体罚,也应举止温和,态度镇定,使儿童了解你这样做是对他有益的,而非出于情感的一时放纵,勿须使其心生悲悔。
      洛克不仅是辉格党最重要的理论家,也是实践者,他一生宦海沉浮,屡受高官,其政治哲学与他的政治实践密切相关。但洛克终生未娶,也没有子女,但为什么他的朋友们在家庭教育问题上却问计于他呢?别忘了,他不但是牛津大学的教授,而且长期担任阿希利勋爵家的家庭教师,他的这些教育思想绝不是空中楼阁。书中时时可见作者对于儿童教育的洞见,值得为人父母、为教师者时时翻阅。
  •     经济文库经典好书,洛克教育思想精髓
  •     专业课程……
  •     英国式的经典教育
  •     一本好书,值得好好学习,实用性也强。价格更该该!
  •     买来想于教育漫话的译本对比阅读。期待有所收获。
  •     好书,赶上特价屯着慢慢看。
  •     工作中经常碰到洛克的理论,正好趁当当活动买来学习,希望会看的进去~
  •     如果是搞政治哲學在沒有讀過政府論之前來翻這本書確實是太早了,先入為主的古典教育的觀念也讓自己對於洛克文本的理解產生了一定的困難。還需要重新再讀。
  •     目前最好的译本 编者导言很精彩
  •     很好,值得仔细阅读
  •     本书主要是一部论述道德教育的著作,引导儿童获得德行的著作,作者认为德行教育最为重要。
  •     尽管这本书面世已经两个多世纪了。但对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思想,仍然就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初为人父母的年轻爸爸妈妈们,可以看一看,参考参考!
  •     重视教育及早教的人不可缺的一本书。里面讲的是道,并非很多书籍里全都是术。
  •     教师、父母、领导者其实是同一种角色,因其在角色上有先天的优势,所以反而需要严格自律,首先要言行一致,先做好自己;其次要对他人有真的尊重真的欣赏。
  •     自然法下的理性人,是成年白人
  •     教育片论——世纪人文系列丛书
  •     这样,所谓的教育,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个人融入公民社会,成为合格公民的过程。因此,可以说父母的背后是社会,是社会让我们得享自由,我们在社会中享有自由。因此,何者配享自由的回答无疑就是构成公民社会的每一份子配享自由。并且,这每一份子如果是合格的,那么必是理性之人。
      (由此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看到洛克对于社会与政府的态度,真正重要的是社会而非政府,社会乃是基础性的,并且政府的中断不可能导致社会的崩溃。等等。)
    赞一个,解决了我苦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再问一句,白板说(哲学)、君主统治以及宗教思想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宗教理念中,理性和信仰之间是什么关系?
  •     语言通俗和缓,随便就可以翻完。感觉和当代的许多家长读物的理念非常像,但是想到是三百年前的人的感受,由衷佩服。
  •     英国哲学家的约翰 洛克的教育著作,他的有名的作品《政府论》,抽时间学习一下这本教育著作,以对孩子的教育有所帮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