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探研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4
ISBN:9787548200567
页数:253页

作者简介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探研》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发展及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探研》通过对社会主义产生、发展过程的回顾,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论基础等方面,系统探讨研究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通过新中国成立60年的伟大成就和中印的比较,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旨在帮助读者深入认识,领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信念、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发展及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第一节 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第二节 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道路基础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和特点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政治制度基础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第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经济制度基础第一节 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第二节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思想文化基础和历史文化底蕴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历史文化底蕴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现实推动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第二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进一步发挥第九章 从新中国60年建设的辉煌成就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一节 新中国60年建设的辉煌成就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二节 新中国60年建设的辉煌成就的基本经验及启示第三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十章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及发展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第二节 中国和印度的比较第三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现状,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结论

前言

  社会主义思想最早产生于15世纪。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把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变为科学。1917年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及亚洲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和人类发展史上罕见的高速发展。一个政治更加稳定、经济更加发达、社会更加进步、国民更加富裕的中国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一个国际形象更加正面、发展模式更富吸引力、外交理念更具亲和力的中国正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尊重。社会主义中国60年建设的辉煌成就,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了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  本书通过对社会主义产生、发展过程的回顾,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论基础、道路基础、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历史文化底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现实推动等方面,系统探讨研究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通过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伟大成就和中印两国的比较,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旨在帮助读者深入认识、领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信念,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内容概要

  周利兴,男,高级讲师。云南省旅游学校基础部副主任,兼任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研究会秘书长。从事职业教育23年,先后主编教材多本,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范德华,男,高级讲师。云南省旅游学校校长,兼任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理事、云南旅游职教集团理事长。从事职业教育28年,先后主编、主审各类教材多本,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章节摘录

  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取得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开始把注意力转入总结中国的经验,以当时的苏联为借鉴,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年春,党中央领导人对中国经济建设情况和问题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在中央政治局多次讨论的基础上,毛泽东在4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号召全党正确处理十个关系,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56年9月,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大会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后来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也一度犯过教条化错误。社会主义建设本来没有现成的模式,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却认为是有现成模式的,这就是“苏联模式”,因此当时主张学习苏联。特别是在经济上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实行计划体制,强调生产资料的“一大二公”,进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果引发了很多矛盾和问题。这种生产关系上的矛盾反映到政治上就是党内的认识分歧,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所有这些,最终强化了毛泽东同志政治斗争的意识,即通过政治斗争来解决认识分歧。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毛泽东同志提出要防止“修正主义”、打倒“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从而使阶级斗争不断扩大化。在指导路线上,逐渐形成了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最终导致了十年“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建设蒙受惨重损失,社会主义的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图书封面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探研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