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视野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正义的视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9-06
ISBN:9787100059039
作者:韩水法
页数:326页

作者简介

本文集收录了作者从初涉平等问题到几年前有关世界正义研究的十五篇文章。它们记录了作者探讨政治哲学、中国问题和韦伯理论的足迹。因为它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所以在近二十余年的时间内,作者的观念经历了不小的变化;虽然基本态度维持不变,但对于平等、权利、民主等概念及其相关理论的理解却是大大地加深和拓宽了。这里的变化在于,更加关注对这些基本观念以及——从实践的角度上来说——基本要求之间的联系、它们与更为广泛的其他规范和制度之间的联系的考察。与此同时我也考察了欧洲近现代社会变迁中的政治、法律和经济制度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自由、权利和民主这样一些基本观念和制度是在何种具体的社会一历史境域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由这种持续深入的研究而带来的观点之间的变化,是要请读者理解的。就此而论,这些文字在一定意义上也就记录了政治哲学在现代中国兴起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侧面。

书籍目录

前言一 基础研究 正义的视野 正义的要求与困境 社会正义是如何可能的? 政治构成主义的悬空状态 参与和公民的自我学习 论两种平等观念 论世界正义的主体二 中国社会 反新权威主义论 反新权威主义续论 分裂的精神和规范的张力 实在、方法与情结 韦伯的主题与汉语的诠释三 评论 思想的原创与批判的眼光 泰勒与多元文化主义 从崩溃到转向,抑或相反?  后记

前言

  北京大学的外国哲学研究素有渊源,自北大开校以来一百余年的历史中,名家辈出,成绩斐然,不仅有功于神州的外国哲学及其思想的研究,而且也有助于中国现代社会的变迁。自20世纪80年代以降,北大外国哲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学术视野日趋开阔,评价观点百家争鸣,研究领域自由拓展。巨大的转变,以及身处这个时代的学者的探索与努力带来了相应的成果。一大批学术论文、著作和译著陆续面世,开创了新局面,形成了新趋势。  二十余年又过去了。北大外国哲学研究新作迭出,新人推浪,应当付梓以飨读者,扩大影响;一些著作或者出版既早,虽然广受欢迎,但坊问已难获一册,或者在海外付梓,此岸读者无缘识面,需修改而出新版;一些著作面世之后不久作者即在观点、材料方面新有所获而当再版;一些很有学术参考价值而颇堪一读的学术论文由于分散在不同的杂志、文集里面,查阅不便,而在现代学术领域,论文是学术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种作品形式,需结集发行。凡此种种,无不表明将北大外国哲学研究性文字汇编成丛书,以见系统,以便参考,实属必需。此套丛书于是因应而生。它的宗旨是有计划地陆续出版北大外国哲学研究领域有影响、有意义的著作,既展现学者辛勤劳作的成果,亦反映此间外国哲学研究的最新动向。

章节摘录

  不过,上述现象在西方社会虽然早已遭到人们普遍的批判,尤其成为社群主义攻击自由主义的标的。但是从现在看来,这种批判并不会导致任何可以预见并足以消除或至少改善这些现象的重大社会变革。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由于非民主的或不发达的或者两者兼具的社会事实上存在着程度更大的不正义现象,使得所谓自由民主的人民对自己的社会制度始终持有一种相对于其他社会制度而言的自发的优越心态。在所谓自由民主社会里,有关民主观念和制度上面诸种弊端的争论的结果只能是流于技术的和细节的讨论和措置,而就制度的评价而论,那里的人民和他们的政府可能更愿意将注意力用在批判与矫拂与其不同的制度上面。  然而,人们常常忘记的是,在西方社会存在着更为严重而今天仅仅表现为其结果的历史不正义。西方社会固有的种族主义和宗教专制主义,不仅导致了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而且导致像吉卜赛人这样始终被撂在社会边缘的民族的出路只能是或者被同化,或者继续保持文化贱民的地位。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语言、特定的文化传统、一定的规模和固定的土地之后,就失去了作为民族发展的前提条件。这种由历史不正义造成的状况,是无法简单地由民主制度、平等权利得到改善的。

图书封面


 正义的视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或许每个时代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面对当下性的生存境遇,旧有的经验、话语、阐释框架等一系列因素所构筑的学术范式丧失了有效言说的基本效力。而艰难的现实处境又逼促着这个时代最敏感的神经,迫使它对当下性的不安提供某种必要的解说或说明,并在此基础上重构某种较为合理的规范或秩序。从历史的维度出发来进行考察,我们之所以说某个时代是平庸或黑暗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是说:面对当时的艰难处境,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人也无力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无力承担起整个时代的重负。从学术、思想的角度讲,即是说那个时代没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头脑,直接回应时代的挑战,从而对自己所处的时代进行有效的描述或说明,并进而构造某种合适的规范和秩序。即使是这样,每个时代所面对的问题都有或大或小的差别。对多数普通人而言,一个所谓比较幸运的时代,可能即是说这个时代相较于以前或以后的时代,没有出现过于巨大的断裂:人们依照既有的经验、习惯和智慧,即可解决大部分的生存问题,因此不会对日常生存造成巨大的动荡。这样的时代是少见的。而在二十世纪,人类在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体性地陷入了一种巨大的震荡之中。这种震荡是巨大的,它波及每个人的日常生存。而反映在学术上,即一切传统的学术均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中西方学术面对着一个共同的关口:现代转型。政治哲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同样面对着这样的转型,而且这样的转型尚在进行之中。我们说一门学科之所以有存在的理由,至少要有较为稳定的研究对象、专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人员。而研究领域的确定,研究方法的探索,理应得到学理上的划定和说明。而中国政治哲学的特殊性在于,它和中国其他现代学科一样,是从西方传入的。而且自它传入之后,在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的情况下,自由的学术探索被外力强行掐断,而代之以一种意识形态化的教条。而它在当下中国的重新恢复,不过一二十年的时间,历史不可谓不短。在这极短的历史中,从学术层面讲,中国学者主要是接受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鲜有原创性的发明。而另一方面,政治哲学的研究被现实政治所裹挟,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由的学术探索。中国政治哲学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从另一方面讲,理论与实践均向政治哲学提出了尖锐的挑战,需要政治哲学作出回答。政治哲学之所以是哲学,即有很高的理论要求。一般哲学理论及方法,可为政治哲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方法支持;但在此之外,政治哲学更需发展自身的理论与方法。政治哲学除了是哲学之外,也是政治的。这就要求其对现实性的政治实在有所关注,并将其作为构造理想规范与秩序的实践基础。在以上两种说明之外,我们尚需某个进入政治哲学的突破口。韩水法的《正义的视野——政治哲学与中国社会》一书,主要是从正义这一问题角度切入的。而有关正义的研究,正是政治哲学家所关切的中心问题。韩水法在书中指出,正义的话语是一种元话语,这就决定其永远不可能在现实中得以充分实现。但正义的要求之所以是必要的,一方面是为了提供一种理想性的规范和秩序,同时也为批判现实的不合理提供一个比较确定的标准。首先是如何面对西方政治哲学的问题。运用某种简单化的教条来一番大批判的做法是不合时宜的,而深入的研究是必须的。只有在这种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知道西方政治哲学到底能为我们提供多少东西,并看清其局限与缺失。但仅仅有西方的学术资源是不够的,中国传统的学术资源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原因在于:一、从理论层面讲,“由于中国传统制度和思想在中国大陆的突然中断是受到外力全面摧毁的结果,其中合理的、在现代社会依然有其普遍意义的因素也就一并被毁弃了。因此,这些因素是需要通过以现代视野来考察中国传统思想和制度才有可能发现和重构出来的。”(第11页)二、从现实层面讲,“这样深刻的革命是由1949年之后教条式的社会主义运动来完成的。中国传统民间社会被从根基上铲除了。传统社会的日常生活方式被移风易俗掉,民间信仰体系和形式被摧毁,传统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规范被彻底地重新解释。”(《分裂的精神和规范的张力》,第236页)只有面对本土问题,才能成就真正的中国学术。正是基于我们的理论与现实处境,韩水法正确地指出:“政治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必然要面对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张对立,并且在这种对立之中形成新的观念、诠证新的思想和构成新的原则,这些观念、思想和原则并不会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而会拓宽和深化对于正义及其原则的理解和视野。”(《正义的要求与困境》,第54页)当代世界政治局势对政治哲学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即世界正义的问题。韩水法在书中认为,西方政治哲学家如罗尔斯等,其研究主要设定在一个封闭的国家内部;而如将其相关原则推至全球领域,则基本是失效的。因此作者通过分析认为,从可实现性的角度出发,与其主张一种没有实践效力的世界理想,更应将重点放在国际正义这一层面。因为至少从现在的世界局势来看,国家仍然扮演中极为重要的历史角色。落实到实践层面,在全球化的背景中,现在的国际秩序是以西方国家为主导模式而建立起来的。而这种秩序之所以是不正义的,原因在于建立现行秩序的基础是不平等的,国家间的平等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承认和制度体现。因此,国际正义秩序的建立,必须基于这样的事实:所有西方与非西方国家都应得到平等对待。国家内部的正义问题是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而要在较大程度上实现正义理想,历史不正义的问题必须得到充分的考虑。中国的历史不正义与西方国家相比,有其不同之处,但不能就因此认为,我们这里根本不存在历史不正义的问题。比如作者在书中指出:“族类之间的冲突向来是历史不正义的主要类型,但是在中国社会中却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历史不正义,这就是由于按照人们的职业及与土地的关系而形成的居民与农民的区分,由于居民和农民在政治权利、经济利益、文化教育和医疗保障等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因此就形成了一种不仅在中国社会—历史上空前的而且在世界社会—历史上也鲜见的农民歧视。”(《正义的视野》,第37页)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因政治原因造成的历史问题有待澄清、纠错。作者认为,正义是历史性的。基于这样的认识,韩水法对中国“幼稚的自由主义”做了批评:“在中国,幼稚的自由主义也喜欢采取这种简单的思维方式来解释和处理盘根错节的现实问题。这种思想没有注意到,基本权利、民主和平等在一个国家内部的落实,尤其是落实为一种制度,形成为一种宪政文化,需要许多条件的整合。一定的历史(包括时间)过程、外在的强力、民族国家的构成成分、文化传统等等都是相当重要甚至必不可少的因素。”(《正义的要求与困境》,第53页)需要说明的是,对历史—现实性问题的关注,并不表明政治哲学要放弃自身的哲学品格,走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的路线。韩水法在对新权威主义的批判中,表明了这一点:“新权威主义理论上的这些错误使它一方面把分析的概念手段当做社会实在,把个别的事例当做一般有效的规则,另一方面又把历史的多种可能性人为地限制为唯一的一种可能性,以机会主义的态度来选择未来的发展途径。”(《反新权威主义论》,第181页)在历史性的难题之外,还有一个棘手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即如何措置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作为中国的官方学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整个国家的指导思想,甚至深刻地影响着一般中国(大陆)人的日常思维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直到今天,西方马克思主义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因此,如果措置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政治哲学必须面对的问题。在上述所有问题之外,中国政治哲学还有一个如何表述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学术的问题)。韩水法在书中提到:“……现代汉语仍处于形成过程之中,并未产生严格的语法规范,从而缺乏有效的内在约束。”“现代汉语就像现代中国社会一样,既没有达到政治和文化上的统一,也没有达到规范上的统一。”(《韦伯的主题与汉语的诠释》,第264页)从这个角度讲,既然没有现成的规范,就有个逐步制定规范与内在约束的过程。而我最后想要补充说明的是,如何表述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要求;用汉语书写的具有原创性的思想文本,是为中国学术赢得尊严的重要一环。(韩水法:《正义的视野——政治哲学与中国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各种演讲稿和报告的大杂烩~~
  •     韩水法的书值得看,有功力的
  •     虽然是韩先生的论文集,但每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能看出先生的理论深度和对现实的深刻关怀,此书值得一读!
  •     曾经知道,现在走进。远远近近的距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