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复仇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马克思的复仇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2-01
ISBN:9787300065205
作者:梅格纳德·德赛
页数:363页

作者简介

本书对马克思在20世纪的影响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全景式的考察。作者认为,20世纪存在着两种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是资本主义之外独立的社会主义政权(指苏联),二是资本主义内部的议会社会主义,但它们在全球化下都失败了。究其原因,在于它们没有实践马克思的思想,只是借用了马克思的名义。因为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只有在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另外,从20世纪的历史发展看,虽然利润率下降趋势是一个根本要素,但全球化在抵制着这种下降趋势。市场与政府的较量成为推动全球化运动的根本力量。它既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证明。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应该是一种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主义。

书籍目录

序言与致谢
第1章 两次革命和一次毁灭
第2章 亚当·斯密和社会天文学原理
第3章 黑格尔和理想的国家
第4章 马克思I:准备行动
第5章 马克思II:利润
第6章 资本主义的前景I:何时结束?
第7章 战争与革命
第8章 战争与帝国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9章 战争之间的岁月:返回常态,1919-1929
第10章 战争之间的岁月:危机和大灾难
第11章 治疗资本主义:凯恩斯、熊彼特和哈耶克
第12章 社会主义能运行吗?
第13章 全球秩序的基础
第14章 国家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第15章 社会主义的正午
第16章 土崩瓦解
第17章 走出深渊
第18章 梦幻曲
第19章 资本主义的前景II:最后阶段或游戏?
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之一,《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作者德赛是一位博学而严谨的学者,他的这部作品涉及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字里行间洋溢着浪漫的文学气息,章节句读绽放着清新的思辨之花。他那俯瞰全球的广阔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他那纵意所如的宏伟构思和精湛的写作技巧,使他的作品能够游刃有余地表现他的气度与深刻。

内容概要

梅格纳德·德赛(Meghnad Desai)是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与该校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英国上院议员、英国工党党员、著名的全球化问题专家,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马克思研究专家。他于1940年生于印度的巴罗达(Baroda),毕业于孟买大学,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师从后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罗伯特·克莱因教授,获得博士学位。1991年在英国受封为德赛勋爵。其研究领域涉及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和全球化等领域。近年来,全球化是他研究的主要问题,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声誉。主要作品有:《全球治理:世界秩序的伦理学与经济学》(1995),《全球化:既非理想主义亦非乌托邦》(2001),《2001年9月11日之后的全球治理》(2001),《货币与全球市民社会:新的反资本主义运动》(2001),《金融危机与全球治理》(2003)等。

图书封面


 马克思的复仇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早就听说这本书写的不错,不过一直没有机会看到。在网上以前下载的经常是显示缺少某个文件而无法解压缩。而本人又不是太喜欢在网上购书,总是习惯于在附近的书店之类淘宝。因此,对于这本书总是只闻其名,未见其面。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学校浴室旁的小书店看到了这本书,而且是五折定价,只需要十多元钱,于是便买下了,接着就进入对于这本书的阅读阶段。本书的作者德赛,又是一个印度出生的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界,印度人一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不仅在于他们的经济学素养,而且还因为他们的哲学思考。Sen,Dixit,Dasguputa等等都是在经济学的各个领域颇有建树的经济学家。Sen更是凭借在social choice theory领域的成就获得了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德赛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的知名度是有目共睹的,他在全球化研究领域也是大牛级的人物。他在LSE创办了“全球治理研究中心”,而且他还是英国工党的议员。全书大体上是围绕着近百年来对于马克思的观点的误解进行陈述,并试图阐述马克思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在本书的开篇就阐明了马克思的一些基本观点:例如,在市场和计划之间,马克思是支持市场的。马克思希望是人们可以寻找到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从而有可能用“看的见的手”替代“看不见的手”。而在贸易方面,马克思又是支持自由贸易。马克思曾经批评过李斯特的“幼稚产业论”的观点。而马克思也并不赞同单一政党号召发起的“革命”,这在马克思看来是“拉朗基主义”。个人感觉,马克思似乎像个左派自由主义者了。当今的“马克思主义者”通常只是关注于马克思早期的著作,当时的马克思是属于“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思想是属于比较激进的。而我们在马克思后半生著作的《资本论》当中,却丝毫找不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痕迹。德赛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存在着转型。可以这么说,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只关注早期的马克思的著作,希望从中为自己的行为找到理论依据,而却忽视了马克思的真正有意义的观点。马克思说过“自己从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基本上也没有用过“资本主义”这一词汇(仅仅在某次书信之中提到过一次)。德赛也在书中阐述了自己对于“劳动价值论”的理解,他认为剩余价值是因为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大于交换价值而产生的。而资本则因为即使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个别意义上存在偏差,但是这些剩余都被资本家所占有了。所以从整个宏观意义上来说,资本并不会产生剩余价值。这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似乎与约翰.罗默的观点有点相像。不过约翰.罗默是倾向于把马克思的经典理论用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化,而德赛的分析思维则更倾向于古典化。德赛在书中展现了自己的博学之才,在前几章的理论探讨之后,就开始以历史为序,展现出各个时代的现实场景和各个年代对应的思想。注重历史分析,是在新古典经济学兴起之前古典经济学家颇为重视的,无论是亚当.斯密,还是大卫.李嘉图等等。这可能是与德赛长期以来注重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阅读有关。似乎德赛曾经花过不少时间专门阅读过列宁的著作。众多经济史学家们也许会说自己是重视历史的,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很多自称是研究经济史的人经济学理论功底又都欠佳。而德赛在书中的每个阶段都把对应的理论陈述的很清楚,真的是让人大为惊叹。他对于古典的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着深入的了解,例如罗莎.卢森堡对于“扩大再生产”的分析,用来解释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把产业转移到国外。他同样对于新古典经济学以及熊彼特等人的观点有着清晰的认识。在本书之中,德赛让我们了解了马克思曾经提过的警告:社会主义即使发生,也只可能在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马克思从来并不看好沙皇俄国的社会主义进程。这在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之中马克思已经对于类似于俄国的做法提出批判了。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了。而且,社会主义并不可能在世界各国普遍实现,我们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看到的是苏联给匈牙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带来的灾难,这也就是所谓的“一国社会主义”。也许最为被广大“马克思主义者“忽视的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当一种社会的发展推动力还没有完全丧失的时候,是不可能被另一种社会形态所替代的。即便存在一种可替代的社会形态。当然,也许他们并不关注这些问题。
  •     如果马克思可以活到今天,看看这过去一百多年间的历史,他本人是会感到高兴,还是悲哀?我想他会选择后者。本文试图就此而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何以一种就我们看来完全正当的理论和理想会如此自然的遭受歪曲和控制,并且其表现出的破坏力甚至远远大于那些历史上最为异端的邪说?我们翻看历史,可能被这样一些名字所闪耀,他们所追求的是全人类的幸福,或者关于如何更好的在共同体中生活,又或者试图帮助人们走出自身的困境,甚至兼而有之。柏拉图、孔子、卢梭、卡尔•马克思,这些极富才智的名字几乎构建了整个思想史的骨架。而这样一些普适性的思想,却往往造成一个客观而长期的悲剧,我们不禁问,为什么?我的思考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Ⅰ.思想者本身是否具有局限性?首先,就思想者本人的局限性而言,我所希望谈及的并非那些常见的,关于历史处境和视野的局限,这样的局限本身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得不承认,那些被我们所首肯的伟大思想,其中的有生力量是具有超越性的,其生命力同时贯穿于多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中。而我所谈的,仅仅是作为一个才华横溢、智力超群的马克思所难以克服的天才式弱点。有关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更替上的必然性,固然是一种伟大的洞见,马克思以一种惊人的才华,横贯其时代的三大知识:关于德国古典哲学、关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关于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其哲学与政治学中表现出的强势毋庸置疑,但从逻辑上来讲,一种好的思想必然起到好的收效是否成立?马克思何以认定,他的思想一定应该被立时三刻地提出?而一旦提出后又应该立刻获得推行?一个思想家是否同时不应是个革命家,马克思明明知道,一种制度——对他而言主要是资本主义——不将其内部力量完全消耗,是不会走向衰亡。我们今天来回溯当时的历史,资本主义甚至还处于上升期间,即使今天,我们仍很难有任何根据说资本主义就已经走到了它的定点,甚至我们都无法预估资本主义何时会越过其顶峰并开始向下坠落,何况下降期不会比上升期来的短暂。纵然当时的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矛盾与震荡,可作为唯物历史论的提出者的马克思,应该能够理解其作为螺旋上升期所应有的波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没有理由认为前几种形式的社会形态各自延续了千年,而资本主义会在短短二三百年间消亡,人为助推的后果必然是十分恶劣的。可是,我们的马克思是知道这些的呀,他不仅有所觉悟,这一切甚至是他自己论证出来而得以确立的。但我们不得不说一个才华横溢的马克思,像所有前人的伟大思想家一样,无法克服其作为一个年轻的天才那种急功冒进的心态。一旦获得一种足以被称之为洞见的思想,便迫不急但地将其提出甚至付诸实践,试图一劳永逸的解决矛盾,同时也从中获得辉煌的名声,而不冷静下来对其可能的破坏力去做充分的估计。这是马克思无法克服自我Ⅱ.思想的受众是否足以担当传承和实践者的角色?当卡尔马克思和他的思想施诸于大众时,其冒进所导致的不安定因素便尽显无遗。话语是多么的容易在流传中遭受误读,以讹化讹,马克思理论的对象尤其容易遭受这一诱惑,手中方面的问题多种多样,而我只想就其中一点谈谈。我想问的是,当德国民主社会党,当布尔什维克,当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时,对他们而言,首要的,最迫切的追求是什么?是像马克本人一样,关于全人类的幸福么?抑或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仅仅只着眼于获取政权?当马克思的思想仅仅在少部分知识精英中流传时,我们能够相信,其背离程度往往是讲可以控制并且破坏力不大的;而当它最终被适用于一个百万人的群体,以其夺取政权的诱惑混沌了马克思的初衷,为了迅速的占有更多更广的群众基础,扩大自己的市场,那么马克思理论也势必为此遭殃。简单的剥离出易于理解易于操作的部分,写成纲领,并迅速的赋予其普适性,最好能将其打造成一种无需怀疑的信仰,效果更佳。革命的群氓之中,集体无意识更易于操作,其结果是,马克思及其理论迅速下降为马克思主义、地方马克思主义、流氓马克思主义甚至杀手马克思主义。我想马克思本人并没有能充分估计到,在其死后,以其之名遭受破害、遭受愚弄、遭受禁锢之人,数量如此之巨,甚至远远超出其想帮助的人。如果马克思泉下有知,他是否会后悔当初提出那些理论?Ⅲ.思想本身是否仅以正当性来评判即足以?最后,从一种思想本身而言,一种过于超越时代,强调时代秩序的思想是否会不合时宜?儒家思想被假借为封建统治的利器,帮助封建制在中国盘踞了惊人的历史跨度。卢梭引发的自由与权利之争,其奉行者法国大革命的结局却成为了现代专制与暴政模式的起源。你自可以以今天的价值观来看,说他们真进步,真透彻,可这未尝不是把这些理论和事件放入现代语境下的一种想当然,以最客观的标准来看,这些事件本身中被隐去的是普通人民的痛苦,少数的获益者大笔一书,his story自然不会留下无名者的痛苦,我们评判一个时代幸福的标准究竟是从何入手?与此同时的,洛克的理论在英国顺利地完成光荣革命后,作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完善的补充,你可以说他波澜不惊有如蜻蜓点水,但你也不得不承认他的游刃有余。孔子当年的仁者天下如果说纯净的发挥出其正面效应那么却是在两千多年后,已经脱离封建的现代。这些本身超越的思想,既然原本即是由一些天赋异禀卓越之士提出,流落到无法自我超越的乌合之众手中,其内涵的支离破碎,其离题万里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恰恰由于其光辉的外衣,其号召力诱惑力又是大如一种宗教,其破坏力反而超越那些蛊惑性的学说就不难理解。历史消化不了超历史的产物,这是这些大师们所不愿面对的,因为这会泯灭他们在思想史上巨大的地位,而由于生命的有限性,他们又不可能获得关于自己死后的境况,对这些大师而言,在最错误的时间提出最正确的理论所造成的最严重的破坏,不谛为一种悲剧。本文只是对马克思的不幸做一些简单的探讨,事实上还有许多问题的内部逻辑和关联还没有解释清楚,作者的结论是,换作马克思看到他身后的历史,他会相信对他自己提出的那些理论而言,没有更大的悲剧了。
  •     据说马克思自己晚年说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是这不能否认流行的马克思主义与他本人的观念总是有些关联。本书的一个鲜明观点是马克思本人是支持市场经济的,后人误解了马克思。这种入室操戈的做法能否真正纠正某些人的信仰,我不敢确定。因为苏联式的计划经济很难说与马克思的著作还不相干。当然,本书还是为我们这些读惯了政治经济学课本的人提供了些新思路,在读这本书的同时,建议看看罗素、熊彼特、波普尔、奥尔森等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是怎么评价马克思的哲学和经济学理论的。尤其是奥尔森对阶级理论几乎一针见血的批评。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科梅尔 拉夫”
  •     第三条道路眼中的经济学史
  •     真的,这位仁兄还是专注于写一本近两百年的经济发展史与最重要的一些经济思想发展的联系所导致的经济政策流变,与各种经济自由/国家干预的国家发展模式关系的专著的话,那我觉得这书还是挺不错的,里面有许多有用而有趣的信息和历史知识。但是,当他提到马克思,特别是在得意忘形的第17章里不知廉耻地为经济自由主义和利润率张目,并且还要拖马克思来背书的时候,他的水平已经沦落到了国内某些同样拖马克思来垫背的“经济学家”的水平了。
  •     没有读完,必须要读好多遍才行
  •     主要是经济学,看不太懂,做了点笔记,改天在瞧瞧
  •     一旦提出,其命运就不再由创始人决定。
  •     读起来并不好懂。
  •     生产资料公有嘅意思系指——生产资料既属于每个人又唔属于任何人。
  •     基本上搞清楚了一些事情!!!!!!!!
  •     还行
  •     对被利用来倾覆历史的马克思主义扛旗者观点的证伪,不过其中有部分引文考证的错误,哈哈,这是学政治经济学的小周提醒我的。
  •     难懂,一知半解
  •     1)马克思从来不承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2)马克思也并不承认单一政党发起的革命,这在马克思看来是“拉姆基主义”;3)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只有可能产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4)二战以后,马克思资本论中的那种资产阶级国家其实早已灭亡;4)苏联之解体,是马克思对歪曲自己本意的一种复仇。
  •     马克思有很多错漏 但无不是一无是处
  •     没营养书一本。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