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中医药文化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药学 > 长江三峡中医药文化研究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802317994
页数:518页

作者简介

《长江三峡中医药文化研究》内容简介:编纂《长江三峡中医药文化研究》,旨在抢救和保护三峡中医药文化,传承三峡中医学术,推广三峡中医药防病治病经验,使之更好地为三峡地区社会发展及经济服务,为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服务。
《长江三峡中医药文化研究》分历史、文献、医案、验方及人物5篇。历史篇,重点介绍长江三峡人文、历史背景及中医药形成与发展概貌;文献篇,共选择介绍影响较大的医学文献34部(篇),其中明清时期王文选、刘以仁等医家著述8部,当代冉雪峰、龚去非、郑惠伯、钟益生等知名中医医论、医话26篇;医案篇,整理介绍明清时期王文选、桑赞元及现代郑仲宾、李重人、李寿彭、郑邦本等34位老中医之临证经验,精选病证107种,临床案例295则;验方篇,挖掘整理介绍自清代以来在三峡民间广为流传和运用的单方、验方192首(个);人物篇,介绍自明初以来三峡医林人物206人,其中以小传形式介绍141人,名录介绍65人。
是书各篇内容既具相对独立性,又具一定的前后承接和相互关联性;既具史料典藏存志性,又对临床、教学、科研具指导性,是一部寓史于用的重要参考文献。

书籍目录

历史篇
三峡地区历史文化与中医药发展概貌
三峡地区医事活动及医学教育
三峡地区中医学术传承
文献篇
明清文献
《医学易读》节选
《幼科切要》节选
《外科切要》节选
《针灸便览》节选
《日月眼科》节选
《光明眼科》节选
《寿世医鉴》节选
《脉法条辨》节选
现代名医医论
冉雪峰对中药研究的几点思考
梁焕然论妇科诸疾
钟益生对“三焦”的认识
钟益生对“经脉”的认识
钟益生对“井、荥、输、原、经、合”实质的认识
龚去非谈“疾病无绝对的表里寒热虚实
龚去非谈“痛、泻、痞、胀”四症
龚去非谈辛温发表药的临床应用
龚去非临床用药思路
郑邦本对感冒源流之研究
李寿彭治胃脘痛六法
王光烛谈“治老年疾病须脾肾兼顾
王增又用“加味木通汤”治疗痹证
现代名医医话
龚去非忆李重人自疗腰痛低热之经验
龚去非忆与雪峰师的两次会面
龚去非忆冉雪峰师治麻疹逆证
龚去非患溃疡病20年的回忆
郑惠伯釜底抽薪救癃闭
段集生谈治疗梅尼埃综合征
钟益生漫话老年高血压病
龚去非忆业师冉雪峰论痿证及治验
余仲权忆顽症治验
郑惠伯谈麻黄的妙用
李寿彭忆吴棹仙应用经方验案
李寿彭记三例家庭性何首乌过敏
郑家本用大黄救人屡建奇功
医案篇
明清医家医案精粹
亚拙医案
桑赞元《正骨心法》医案
现代名医医案荟萃
内科
妇科
儿科
外科
骨伤科
验方篇
明清医家效验方
王文选外科药方
王文选眼科药方
王文选救生药方
王文选特制丸散膏丹
现代专病专方
内科病方
外科病方
伤科病方
妇科病方
儿科病方
五官科病方
人物篇
黎茂材
周琳
孙天泽
冷开泰
潘毓棋
史士铨
桑安宁
陈国睿
刘仕伟
胡顺昌
刘以仁
王文选
王天星
王正远
文永周
杨泰义
陈心泰
陈万选
陈光熙
黄栋臣
黄万户
郭朝魁
冯登庸
周永大
周玉成
梁焕然
杜昭怀
谭明哲
谭永湘
贾仁山
唐仕暹
许忠镒
胡光颖
闵绍贤
游才品
刘靖之
沈峻山
龙廷三
林雄成
张瑞五
王和卿
周大清
谭奠山
马文兹
饶宪章
冉雪峰
卢敏斋
黎选青
郑仲宾
罗般若
贺廷栋
余向诚
尹克海
方中矩
邹木昂
邹增佑
施晟
徐少垣
林芝茂
郎润农
傅秉敬
傅镣
万遥仙
胡仁芳
倪夔山
薛守一
余务之
段惠黎
李云普
姚锦云
罗心田
阎文斌
何景伯
刘玉生
孔宪恩
秦少安
潘海陵
秦汉卿
张寿人
刘子湘
刘殿侯
江震南
王渭川
谭道文
魏济周
刘贤才
王光烛
沈骥良
梁翰成
梁露仙
黄衍堂
李国栋
丁德泗
游定国
陈谓清
孙明太
杨光明
陈定国
谭贤群
徐荣先
龚去非
李情超
易光暄
邱明扬
丁成熙
张文祥
李俊白
彭富之
赵晋川
蒋卓然
王祖馀
向蛰苏
朱明川
张厚斋
李重人
李良材
张如松
钟益生
李德远
冉玉璋
余鹏洲
余仲权
郑惠伯
段集生
张子高
王增又
黎永树
谭显宇
石承谟
黄天星
陈涛
谭家荣
蒲起寰
胡鉴明
邹立人
李永高
匡章泰
周高文
苏泽廉
马廷宣
古达乾
附录
附录一:老中医名录
附录二:参考文献

前言

  长江三峡,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人杰地灵。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三峡人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地方诞生、成长和磨炼,为三峡地区的社会进步、经济建设、文化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诸如蕴藉精深的诗词文化、雄伟壮观的古建筑文化、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文化、巧夺天工的奇石艺术文化、神奇隽永的宗教文化、绚丽多彩的地方民俗文化及风光旖旎的山水文化等等。正是基于三峡这方沃土,才使得中医药在广泛汲取众多文化营养的基础上得以形成和发展,并成为一颗独放异彩的明珠。  由于长江三峡地处西南边陲,历史上是北方的中原文化、南方的楚文化同西部巴文化、蜀文化、秦陇文化的交汇地,是贯通南北、东西的“文化走廊”,同时又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加之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之兴建,从而导致中医药文化遗产面临着巨大的破坏或失传。为了抢救和保护三峡中医药文化遗产,弘扬三峡中医药文化,传承三峡中医药学术,使之更好地为三峡地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服务,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长江三峡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联合有关单位自2002年起启动了“三峡地区q-医药文化发掘与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研究”课题。8年来,课题组的研究人员调查走访了北京、四川、湖北等省市及重庆所辖10余个区县、70余个单位及20余家中医个体诊所,查阅相关地方志及文献资料170余种,从中发现明清以来重要医家(人物)线索300余条,挖掘搜集相关史料及案例、单验方资料3000余份,所及史料时空跨度上下600余年。

章节摘录

  长江三峡,风景如画,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世界闻名。随着三峡工程的修建,三峡地区更是受到世人的关注。追溯三峡历史,研究三峡文化,弘扬三峡精神,建设新三峡,是新一代三峡人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  自20世纪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对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从多角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书中所言三峡地区是指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角度划分的宏观的三峡地区,地域包括重庆市和湖北宜昌市、恩施自治州、神农架林区。所言三峡文化是广义上的三峡文化,是以三峡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位置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具有认同性和归趋性的文化体系,是三峡地区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三峡地区是亚洲人类的发源地,新石器时代,这里有着著名的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哨棚嘴文化;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巴、楚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域;秦汉以来,三峡地区又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三峡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因有便利的水上交通,是北方的华夏文化、南方的楚文化同巴蜀文化的交汇地,是东方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与西方的巴蜀文化、秦陇文化的交汇地,是南北与东西的一条"文化走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三峡地区世世代代的祖先们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同大自然作斗争,同各种疾病作斗争,在各种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繁衍生息,并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实践经验谱写出了辉煌的历史篇章,创造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医药文化。  一、史前时期  早在距今200多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在三峡地区活动了,巫山县龙骨坡发现的巫山猿人化石及洞穴居住遗址即是人类在三峡地区活动的历史开端。在巫山县龙骨坡不仅发现有人类化石,而且还发现有当时人类加工过的石器。可以想象,当时居住在龙骨坡的人类,他们以石器为工具或武器,开始同大自然进行斗争,在斗争中改变自然界,同时也改变了自身,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旧石器时代遗存在三峡地区的相关痕迹几乎都有发现。距今1万年左右,三峡地区开始进入以妇女为中心的母系氏族社会,考古学文化中称之为"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人类已基本上从山洞逐渐移居到长江及支流沿岸的山前台地和缓坡地带活动了,他们聚集而居,在村落里已开始有了房屋,利用江边上的砺石修理石器,由过去打击制作粗糙的石器逐渐能凿磨出较精致的石器,并开始制作陶器。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现,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迈进的重要标志。

图书封面


 长江三峡中医药文化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传扬国粹,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好书,值得珍藏!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