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内科学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9
ISBN:9787117119917
页数:374页

作者简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作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作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作了详细的介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适合于心血管内科以及相关专业的医生学习使用。急性冠脉综合征为冠心病急症,涵盖了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猝死等一系列冠心病。近年来该领域的临床研究已成为热点,进展快,治疗方法也日新月异。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流行病学第二篇  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血管生物学    第一节  血管内皮功能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三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同临床类型的病理学变化  第三章  炎症  第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斑块破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    第三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    第四节  CD40-CD40L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    第五节  植物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第六节  细胞凋亡与易损斑块形成    第七节  斑块破裂  第五章  血栓形成  第六章  心肌缺血坏死与再灌注损伤  第七章  遗传学基础第三篇  临床表现及分型  第一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分型    第一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传统分型    第二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冠心病传统分型的关系  第二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第一节  心肌缺血性胸痛的特点与鉴别    第二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体征第四篇  诊断及危险分层  第一章  诊断方法    第一节  病史和体格检查    第二节  心电图    第三节  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    第四节  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    第五节  其他影像学检查    第六节  Swan-Ganz漂浮导管和血流动力学监测  第二章  诊断标准    第一节  基于指南要求的ACS诊断    第二节  心肌梗死的新定义  第三章  危险分层    第一节  危险分层的意义    第二节  非ST段抬高ACS的危险分层    第三节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危险分层第五篇  治疗及处理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处理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抗缺血治疗    第三节  抗凝治疗    第四节  抗血小板治疗    第五节  他汀类药物治疗    第六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第七节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  第二章  不稳定型心绞痛    第一节  一般治疗与处理    第二节  心绞痛发作时的处理    第三节  保守治疗策略与措施    第四节  冠状动脉造影的指征与PCI  第三章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第一节  一般治疗与处理    第二节  NSTEMI保守治疗策略与措施    第三节  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指征和策略  第四章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第一节  一般治疗与处理    第二节  药物治疗    第三节  溶栓治疗    第四节  介入治疗  第五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处理  第六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的处理  第七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机械性并发症及处理  第八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第一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外科策略    第二节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第六篇  特殊人群  第一章  女性  第二章  老年人  第三章  肾功能不全患者    第一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    第二节  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处理    第三节  造影剂相关性肾病    第四节  透析患者的相关治疗  第四章  糖尿病患者  第五章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第七篇  心脏康复策略

前言

  近一个世纪是冠心病“爆炸”的时代。一方面,冠心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致死致残率均急剧升高,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呈明显的流行趋势;另一方面,对冠心病的认识和处理也取得了长足进展,针对其病理生理基础的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应运而生。  早在1786年,Edward Jenner就提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但这不能解释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到20世纪初,对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区分也不太清楚;20世纪20年代,人们通过确认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临床与病理改变将二者区分开来;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心绞痛时间长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概念;20世纪40年代,认识到介于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综合征”较为常见;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概念。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已经将慢性稳定型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区别开来。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和治疗措施均取得了很大进展,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已无人质疑。抗栓溶栓治疗、他汀治疗、介入治疗和针对神经内分泌激活的一系列药物治疗已经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的“四驾马车”。生物技术的创新(例如通过基因信号调控改变炎症反应、重构、氧化修饰作用和血管、心肌再生等)可能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的“第五驾马车”,甚至可能改变目前的治疗。  当前,应该说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研究取得阶段性成就的时期,同时由于全球医学发展的不均衡性,无论是冠心病的流行情况还是防治情况,发达国家均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因此,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前非常紧迫的任务是将发达国家研究的临床和医疗经验有效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根据我国的国情,普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化治疗尤其重要。另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医疗水平的地区差异,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普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药物治疗(包括溶栓治疗)至关重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只能在一些有条件的医院和地区开展。  ……

章节摘录

  另外,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冠心病猝死是最为严重的类型。调查显示,冠心病猝死可发生于院外或院内,发生于院外者多在到达医院之前即已发生死亡,院外冠心病猝死的比率大约占所有冠心病死亡的一半。对北京地区一组35~74岁70万自然人群的调查资料显示,所有急性冠心病事件中22.8%的人以猝死的形式发病,在所有急性冠心病事件死亡中,猝死占35.9%;在所有猝死患者中男性占66.7%,是女性的2倍;死在院外未得到诊治者占猝死的80%。  二、国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一)国外总的流行情况  目前工业发达国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总的流行情况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但近十余年呈逐渐下降趋势。  在多数国家特别是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是最高的心血管疾病。在美国心血管疾病是首要的死亡原因,1999年夺去了958755人的生命,占所有死亡人数的40%。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形式,是美国成年人住院的首位原因,引起的死亡数目最大(1999年为529 659例)。但在自20世纪50年代后的20年时间里,这些发达国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加强了专项研究,重点实施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积极干预措施,从而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高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下降。比如近30年来,美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死亡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在1985-1997年间男性和女性总的死亡率下降了大约30%。其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如芬兰、英国、法国等自20世纪50年代起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

图书封面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非常好的一本书,适合临床应用!
  •     很适合临床
  •     为了做课题买的,纸质不错,内容也正是我所需要的,推荐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