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当代中国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理论 > 影像当代中国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7
ISBN:9787301193600
作者:陈旭光
页数:403页

作者简介

该书论述了世纪之交的广阔文化语境和当下现实背景之下深入论述了中国风云变幻的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化现象。论著对于时代文化转型的背景、趋势与表征,对于第四、第五、第六代(新生代)、“后五代”导演的成败得失,新纪录运动,DV运动、"艺术电影"、喜剧电影、电影大片等重要的影视现象,对中国电影发展的"现代性"问题、"全球化"语境以及策略与应对等学术前沿和热点话题均作了较为充分深入的论述。

书籍目录

代序 新时期以来的影像中国与文化编年
导论 影视文化与影视文化批评
第一章 世纪之交文化艺术转型整体观
 第一节 艺术思潮作为一个整体谱系
 第二节 新时期/后新时期文化转型与艺术表征
 第三节 新时期/后新时期文化艺术转型的层级和趋势
 第四节 审美转换:从“理性美学”到“感性美学”
 第五节 影视艺术的主体变迁与话语转换
第二章 “现代性”的历程
 第一节 “现代性”的复杂含义
 第二节 第四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
 第三节 第五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
 第四节 第六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
第三章 纪实的“补课”
 第一节 第四代导演:纪实美学的初潮
 第二节 第五代导演:纪实潮流的中止与转向
 第三节 第六代导演:纪实的“补课”与“救赎”
 第四节 新纪录运动:“另类的”纪实
 第五节 DV运动:影像革命与公共空间的营造
第四章 “艺术电影”的流变
第五章 影响的迷踪
第六章 “铁屋子”的故事与“家”的寓言
第七章 “自我”的形象
第八章 电影的青年文化性
第九章 中国电影大片:工业、美学与文化
第十章 中国电影的创意批评:产业与主体
第十一章 新世纪电影的文化批评实践
第十二章 电视剧的文化批评与类型分析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 当代中国影视文化大事编年

编辑推荐

《影像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与文化研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概要

陈旭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影视系主任及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教影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有《诗学:理论与批评》、《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合著)、《艺术的意蕴》、《中西诗学的会通》、《电影艺术讲稿》、《艺术之维》、《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艺术为什么》、《电影文化之维》、《世界电影史》(译著)、《艺术概论》、《影视鉴赏》、《影视受众心理研究》、《艺术理论与欣赏》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电影创意研究”、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课题“中国艺术批评史”之“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广电总局重点课题“中国电影大片研究:创作、营销与文化”等。曾多次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校优秀教材奖、中国作家协会“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奖、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一等奖等。

章节摘录

版权页:这使得现代工业社会的新兴艺术有别于古典社会中致力于精神寄托、价值重建和灵魂救赎的传统艺术,而具有娱乐性的特点。当下中国的艺术审美就以直接诉诸于人的感官和感性经验为特点,它注重感官享受、视听感官的刺激甚至震撼的效果。从某种角度说,摇滚,正是最能代表这一特点的一种新型文化样式。它是感官全身心的解放,摇滚几乎就像原始歌舞那样,必须得“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确,摇滚乐不是光用耳朵来听就可以的,也不是光用眼睛看就可以的,它有极强的挑逗性及参与性要求,不手舞足蹈几乎不可能。在摇滚中,身体感官直接参与了情绪与热情的宣泄与解放。比如崔健的摇滚乐,视其为一代人的心声和宣言也并不为过。他的《一无所有》反映了文化转型期一代青年的痛苦、失落和迷茫,呈现为当代城市无业游民的形象。崔健的摇滚消解旋律的精神性,注重节奏感,强调震撼效应和宣泄功能,具有身体的直接展示性和感官化的特点,因而预示着后新时期文化的来临。摇滚,成为后现代文化、中国转型期文化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独特景观,也成为第六代导演影片中的标记性文化符号。

图书封面


 影像当代中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前几章本文和文本都分不清楚,编辑真的太不仔细了。前后重复的内容也不少。但终究还是有用的。
  •     一本好书,努力认真的品读一下~~
  •     中国电影史
  •     挺好的,读来感觉有意思,推荐一下!
  •     一本398页的书,说了98页有参考价值的话。
  •     据说和已经绝版的《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是同一本书。观点不错,就是很多重重复复、啰嗦
  •     《电影文化之维》更新edition
  •     算比较前沿的了,有观点
  •     还可以
  •     为什么这么水的东西也能写成书。我好愤怒,看的很焦虑,因为要从一大堆废话里挑有用信息。
  •     zhashi
  •     导论部分就已经够了,很无奈,真希望写书不总是像学术的计划经济。
  •     新纪录运动是个亮点,各个艺术向度自我重复太多,没啥干货。
  •     买了考研用的,但是实话说吧,这本书跟《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基本上就是一本书,可笑的是作者在序言里面还提到了它,说得好像就是两本完全不相干的书。不过,《当代》已经绝版了,这本作为陈最新的著作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不过,既然基本上是上一本书的再版,为啥换个名字价格就涨了一倍呢?不能想,想起来就很难接受啊
  •     “铁屋子”的叙事与“家”的寓言那章写的不错
  •     虽然分成了不同主题,但主要论述了第四代到第六代的电影美学嬗变,堪称万金油艺术批评和文化研究。也难怪,本书是诸多论文编辑而成,内容多有重复(但一套分析却说明了不同侧面的问题,真神奇),剩下的部分又多是感发性的,缺乏理论支撑,有点论述乏力。但,陈旭光老师的文笔还是很清晰有逻辑的。北大艺术专业考博必读书籍。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