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舞台艺术戏曲 > 戏曲鉴赏

出版社:上海教育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544424080
作者:郭克俭
页数:258页

后记

遵照本系列教材“总序”之普及性、通俗性、知识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要求,《戏曲鉴赏》的编写集体也提出自己的编写的理念和追求,并且形成了本教程的特点:即以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历史为主线,以艺术审美为核心,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剧目进行分析、评鉴。以戏曲综合艺术为中心,突出声腔音乐艺术在戏曲舞台艺术中的重要地位,语言流畅、朴实而有文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内容通俗易懂,兼具专业性、趣味性、学术性。注重与相关人文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汇,力求乐、像、图、谱并茂。本教程以文化相对主义价值观为指导,贯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思想,厚今薄古,但求与当代大众文化发展的现实景况相结合,逐步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戏曲艺术的认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作者简介

《戏曲鉴赏》在编写原则上,首先,适当考虑到各艺术门类知识的完整性,将各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经典作品按其内在的逻辑架构反映出来,做到整体结构科学合理;其次,充分考虑非艺术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编写深入浅出、点到即止,力求做到专业知识通俗化,以“完全不懂艺术的学生也能步入艺术殿堂”为目标,充分做到有广度、有深度、有难度、进退有度。再次,各分册都配有完备的电脑教学课件,以供教师授课之用。
《戏曲鉴赏》适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等)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除本科、专科、高职高专院校外,还适用于所有的文、理、工、农、医等专业的学生,并可作为广大社会读者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的普及读物。
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上海教育出版社组织全国部分专家、教授以及近百所高校的一线教师精心编写并出版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

书籍目录

绪论/1  一、关于戏曲的概念/1  二、关于戏曲的艺术特质/2  三、关于戏曲的鉴赏/4第一章  远古至隋唐的戏曲萌芽,6第一节  中国戏曲的萌发历程/6  一、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国戏曲的渊源/6  二、周代的“六代乐舞”和巫觋表演孕育着戏曲表演的重要因素/7  三、秦汉时期的“角抵戏”为戏曲艺术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基础与条件/9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优戏与歌舞戏的表演促进了戏曲艺术的产生/9  五、隋唐时期的新歌舞戏和众多剧目的出现使中国戏曲的雏形已经形成/10第二节  戏曲萌发阶段的代表性曲目  /11  一、角抵向歌舞的过渡者:《东海黄公》  /11  二、戴面具的歌舞戏:《大面》  /12  三、传自龟兹的歌舞戏:《钵头》  /13  四、引人人胜的歌舞戏:《踏谣娘》  /13第三节  戏曲基础知识(一):戏曲的基本表现形式:“唱、念、做、打”  /14第二章  宋元戏曲/16第一节  发展概况/16第二节  “哇农市女的随心令”——宋元南戏  /23  一、要夺魁名的书生负心戏:《张协状元》  /23  二、为艺术、为爱情献身:《宦门子弟错立身》  /26  三、市井风俗的活画卷:《小孙屠》  /29第三节  雅俗共赏的“真元之声”——元杂剧/31  一、惊天地,泣鬼神:《窦娥冤》  /31  二、“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西厢记》  /33  三、“一点点滴人心碎了”:《梧桐雨》  /35  四、伤感、哀怨、凄怆的“绿纱窗,不思量”:《汉宫秋》  /36  五、似真似幻、身魂交替:《倩女离魂》  /38第四节  戏曲基础知识(二):戏曲角色行当划分/40第三章  明清戏曲/42第一节  发展概况/42第二节  文人雅化的传奇剧目/48  一、  “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的词曲之祖:《琵琶记》  /48  二、  “贵当行不贵藻丽”的四大南戏:《荆》《刘》《拜》《杀》  /52第三节  南北声腔的融和者——昆曲/59  一、  “梨园子弟争歌之”:《浣纱记》  /59  二、玉簪定情,终得善果:《玉簪记》  /60  三、  “生生死死为情多”:《牡丹亭》  /62  四、  “此恨绵绵无绝期”:《长生殿》  /65  五、  “挑灯填词,人口成歌,皆南朝新事”:《桃花扇》  /68第四节  “同光十三绝”与流派纷呈的京剧艺术/70  一、  “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与《文昭关》  /71  二、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卢胜奎与《空城计》  /72  三、  “无腔不学谭”:谭鑫培与《四郎探母》  /73  四、  “人生聚散实难料”:徐小香与《群英会》  /75第五节  戏曲基础知识(三):戏曲音乐分类/76第四章  20世纪上半叶的戏曲/78第一节  发展概况/78第二节  京剧四大名旦/84  一、  “春兰王者之香”:梅兰芳与《贵妃醉酒》、《霸王别姬》  /84  二、  “菊花霜天挺秀”:程砚秋与《锁麟囊》、《荒山泪》  /89  三、  “牡丹占尽春光”:荀慧生与《红娘》  /93  四、  “芙蓉映日鲜红”:尚小云与《梁红玉》  /97第三节  高腔(弋阳腔)系统代表性剧目赏析/100  一、川剧《柳阴记》  /101  二、湘剧《金印记》  /104  三、赣剧《珍珠记》  /106  四、松阳高腔《三状元》  /108第四节  梆子腔系统代表性剧目赏析/109  一、秦腔《三滴血》  /110  二、同州梆子《三娘教子》  /112  三、晋剧《打金枝》  /114  四、豫剧《三上轿》  /115  五、河北梆子《秦香莲》  /118第五节  皮黄腔系统代表性剧目赏析/121  一、汉剧《宇宙峰》  /122  二、汉调二黄《法门寺》  /124  三、徽调《水淹七军》  /126  四、桂剧《拾玉镯》  /127第六节  戏曲基础知识(四):戏曲唱腔流派/129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戏曲/131第一节  发展概况/131  一、对传统戏曲的继承、整理与改编/131  二、新编历史剧的创作/132  三、现代戏的创作/133  四、戏曲队伍的培养/134  五、戏曲体制改革/135  六、少数民族戏曲的蓬勃发展,135第二节  代表性剧目赏析,136  一、京剧:马连良、张君秋、周信芳及其代表作/136  二、  昆曲:余振飞、浙江苏昆剧团及其代表作/143  三、豫剧:常香玉、马金凤、杨兰春、王基笑及其代表作/150  四、越剧:袁雪芬、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及其代表作/156  五、评剧:新凤霞、韩少云及其代表作/161  六、黄梅戏:严凤英、王少舫与《天仙配》  /164  七、粤剧:马师曾、红线女与《关汉卿》  /167  八、川剧:阳友鹤、周企何与《秋江》  /169  九、沪剧:丁是娥与《罗汉钱》  /172  十、越调:申凤梅与《诸葛亮吊孝》  /174  十一、  吕剧:郎咸芬与《李二嫂改嫁》  /177  十二、婺剧《白蛇前传》  /179  十三、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  /182  十四、湖剧《麒麟带》  /183  十五、蒲剧《清风亭》  /184  十六、陇剧《枫洛地》  /187  十七、碗碗腔《金碗钗》  /189第三节  戏曲基础知识(五):戏曲程式,192第六章  “文革”时期的戏曲,194第一节  发展概况/194  一、  “样板戏”产生的历史背景/194  二、  “样板戏”的形成过程/195  三、  “样板戏”人物主题音乐的贯穿运用/195  四、  “样板戏”中西混合乐队的运用/197  五、对“样板戏”的评价/197第二节  代表性剧目赏析/198  一、  《红灯记》  /198  二、  《沙家浜》  /199  三、  《智取威虎山》  /200  四、  《奇袭白虎团》  /201第三节  戏曲基础知识(六):戏曲脸谱/202第七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戏曲/204第一节  发展概况/204第二节  代表性剧目赏析/207  一、广西彩调《刘三姐》  /207  二、川剧《金子》  /210  三、越剧《西厢记》、《陆游与唐琬》  /212  四、豫剧《红果红了》  /215  五、黄梅戏《秋千架》、《徽州女人》  /216  六、昆曲《牡丹亭》  /220  七、京剧《曹操与杨修》、《骆驼祥子》  /223  八、秦腔《柳河湾的新娘》  /226  九、河南曲剧《卷席筒》  /227  十、淮剧《金龙与蜉蝣》  /230  十一、甬剧《典妻》  /231  十二、桂剧《大儒还乡》  /233第三节  戏曲基础知识(七):戏曲伴奏/235第八章  部分少数民族戏曲/237第一节  藏戏《文成公主》  /237  一、藏戏概况  /237  二、  《文成公主》赏析/238第二节  壮剧《瓦氏夫人》  /240  一、壮剧概况  /240  二、  《瓦氏夫人》赏析  /241第三节  苗剧《翻江山》  /244  一、苗剧概况  /244  二、  《翻江山》赏析/244第四节  彝剧《半夜羊叫》  /245  一、彝剧发展概况/245  二、  《半夜羊叫》赏析/246第五节  白剧《望夫云》  /248  一、白剧概况/248  二、  《望夫云》赏析/250第六节  傣剧《娥并与桑洛》  /251  一、傣剧概况/251  二、  《娥并与桑洛》赏析/252第七节  蒙古剧《满都海斯琴》  /253  一、蒙古剧概况,253  二、  《满都海斯琴》赏析/254第八节  戏曲基础知识(八):戏曲剧种/255后记/257

编辑推荐

《戏曲鉴赏》: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

前言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众多教育家和学者曾经广为呼吁: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可忽略。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曾经作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的论断。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基本上可谓处于空白或自流的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的磅礴推进和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素质教育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艺术教育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自身艺术价值的独特性和重要性,逐渐受到广泛而又高度的关注。党和国家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高度重视。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3号《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及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普通高校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性质、目标、设置、保障等均作出了法制性的规定。在全国众多普通高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也由此专门研究设计了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方向。这些,都为公共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的实施奠定了指导性思想和软硬件基础,保证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开展以及与其他教育课程的互相促进、和谐发展。公共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雅的艺术品位,启发和丰富其形象思维,它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可是无需讳言的是,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在开设及完成质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或不尽人意之处,而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公共艺术课程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与系统性难以确保,造成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进度不统一,教学质量无保证。

章节摘录

插图:《张协状元》是一出典型的书生负心戏,根据《永乐大典》卷13991卷所载剧本来看,其内容是:书生张协在父母的期望中进京赶考,路过五鸡山时被强盗洗劫,多亏住在山神庙的贫女精心救护,张协才得以伤势痊愈。经邻居李大公夫妇撮合,两人结为夫妇。后张协要进京求取功名,贫女剪发卖发,为夫筹措盘资。张协高中状元后被皇帝恩准游街,恰遇宰相之女胜花当街抛掷绣球,张协虽接到绣球却并没有立即同意这门亲事。贫女在家苦等不见丈夫音讯,听说张协已经高中状元,就上京寻夫,不想被拒门外。在无奈和绝望中,贫女只得乞讨回家。封官后的张协离京赴任,路过五鸡山,为了杀人灭口,竞剑劈贫女,幸未致死。正巧另一个官员也去张协任职的地方为官,途中认贫女为义女。后经同僚斡旋,终将她许嫁张协,破镜重圆。从内容上来看,此剧和明人钮少雅《九宫正始》(全名《江纂元谱南曲九宫正始》)第九册《崔君瑞》戏文轶曲【簇仗】所载“负心的是张协、李勉,到底还需瞒不过天,一时一霎丧黄泉”大相径庭,负心书生张协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得到大团圆的结尾。可见《永乐大典》所载《张协状元》已经是宋人的改编本,大团圆的结局虽然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但削弱了南宋时期书生负心戏的惩恶扬善的根本宗旨。《张协状元》虽然产生于戏文初期,却闪烁着极高的艺术成就。首先,在角色的运用上,《张协状元》有生、旦、净、末、丑、外、贴七种角色,基本上具备了后世成熟戏曲的角色行当。在行腔上,以单曲重复联缀方式(单曲体)和“引子+正曲”的灵活模式演唱,众多角色随口可歌,帮合唱频繁运用。演唱形式多种多样,除独唱、对唱、接唱、合唱、帮唱、唱白相间、双出唱、三人递唱尾句外,各角色可分别接唱、合唱同一曲牌,这样就使得《张协状元》的音乐更加流畅活泼。

图书封面


 戏曲鉴赏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好,还有谱子
  •     对戏曲简单的了解,应付考试还不错。
  •     不错!谢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