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旅程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收藏/鉴赏 > 收藏的旅程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514121575
作者:刘丽芳
页数:279页

作者简介

《收藏的旅程》内容简介:透过古今中外的历史帷幕,揭开人类文明史上有关收藏的神秘面纱。无论是鲜为人知的故事,还是扑朔迷离的传奇,皆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和世界收藏文化的岁月过往。从皇家宫廷到普通民间,从国家博物馆的珍奇公藏到个人收藏家的私房宝贝,无不沉淀着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并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蜿蜒了神奇诡异的收藏旅程。

海报:

书籍目录

目  录
宫廷收藏篇
1. 始皇帝焚书 / 3
2. 因国宝而斩头的王后 / 6
3. 独眼皇帝烧书画 / 10
4. 唐太宗派萧翼赚兰亭 / 13
5. 钟爱艺术与收藏的宋徽宗 / 18
6. 蟋蟀皇帝和蟋蟀罐 / 22
7. 高士奇赝品戏康熙/ 26
8. 乾隆真假识瑰宝 / 30
9. 被劫掠的圆明园 / 35
10. 东陵盗宝奇案 / 40
11. 溥仪出宫和神秘的东北货 / 44
12. 《清明上河图》传奇 / 48
13. 扑朔迷离的传国玉玺 / 53
14. 历尽劫难的《永乐大典》 / 57
15. 俄国大帝和女皇的收藏 / 60
16. 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珍藏 / 64
17. 中国瓷瓶和法国的杨贵妃 / 69
18. 爱集邮的英国国王 / 73
19. 古老钻石的宫廷传奇 / 76
20. 文艺复兴和著名的美第奇家族的收藏 / 82
21. 哈布斯堡王朝的收藏家 / 87
22. 捷克皇帝藏画失踪案 / 90
博物馆收藏篇
1. 中国博物馆的出现 / 97
2. 北京猿人头骨神秘消失 / 101
3. 命运多舛的敦煌遗书 / 105
4. 巨商捐献毛公鼎 / 109
5. 西周散氏盘的真伪疑案 / 113
6. 幸免于难的《快雪时晴帖》 / 118
7. 故宫百万国宝南迁 / 122
8. 王世襄追讨抗战被劫国宝 / 124
9. 八路军保护《赵城金藏》 / 128
10. 虢季子白盘的最后归宿 / 131
11. 潘氏家族护鼎记 / 136
12. 张伯驹为国留奇珍 / 139
13. 故宫追回“二王”法帖 / 143
14. 废品堆里淘国宝 / 147
15. 馆藏国宝盗窃案 / 150
16. 博物馆的兴起 / 154
17. 医生的收藏和大英博物馆的诞生 / 158
18. 卢浮宫《蒙娜丽莎》不翼而飞 / 162
19. 奥尔良大公怒毁馆藏名画 / 166
20. 博物馆和文物盗贼的交易 / 172
21. 揭开水晶骨真假之谜 / 176
22. 普希金博物馆和特洛伊城黄金的奥秘 / 181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劫掠名画案 / 185
私人收藏篇
1. 为石而颠的米芾 / 191
2. 志趣相投的金石伉俪 / 194
3. 柯九思吝惜苏轼帖 / 197
4. 火眼金睛项元汴 / 200
5. 和珅强权抢珍宝 / 205
6. 安歧和《雪景寒林图》的聚散 / 209
7. 最富有的收藏家陈介祺 / 214
8. 王懿荣病中发现甲骨文 / 217
9. 一语激为收藏家的端方 / 221
10. 罗振玉卖假古董出丑 / 224
11. 蓝眼睛福开森和郎窑红瓶 / 227
12. 鲁迅先生和钱币收藏 / 230
13. 徐悲鸿和《八十七神仙卷》 / 233
14. 张伯驹为《平复帖》遭绑架 / 237
15. 张大千和叶恭绰的书帖奇遇 / 241
16. 少帅府门卫顺手牵羊得宝石 / 246
17. 钻石之王哈里•温斯顿 / 249
18. 和丈夫签约的女收藏家 / 253
19. 亿万富翁盖蒂世界搜宝 / 257
20. 石油大王哈默买手稿 / 260
21. 五枚镍币的旷世奇缘 / 264
22. 罗斯福是个邮票迷 / 267
23. 汽车收藏家施兰弗 / 270
24. 天价油画牵起的世纪情缘 / 274

编辑推荐

《收藏的旅程》讲述宫廷收藏、博物馆收藏和私人收藏的精神盛宴说收藏的秘密,讲收藏的故事,见证人类历程,还原历史真实《收藏的旅程》穿越古今时空经纬,和岁月珍藏回溯久远年代,收藏的旅程并不寂寞,有你我一起品味珍藏的妩媚。收藏的旅程既不单调也不落寞,沿途交叉闪现的宫廷、民间、博物馆收藏的繁复风景,沉淀着人类的智慧和文明。《收藏的旅程》在众多的藏品背后,隐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或许惊心动魄,或许扑朔迷离,它们无比生动传奇,倾诉着岁月珍藏中的艰辛和快乐,折射出那个年代的历史和文化。虽然那时的人物已经随着时代悄然逝去,但幸存下来的珍宝却穿越时空的隧道,静静地伫立在喧嚣的世间,见证着那段历史以及发生过的一切,沉默无语,亘古永恒。

前言

  穿越收藏的旅程  这是一个奇异的旅程,能够穿越古今的时空经纬,和那些岁月的珍藏一起回溯久远的年代。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人类曾经的过往,并非都像缥缈的云烟消散得无影无踪,它们在有意和无意之间,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无声地见证着人类在漫长的历程中走过的沧海桑田。这些人类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蛰伏着悠远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它们犹如散落在时间长河中的珠贝,串联起来就编织成了闪光而又珍贵的记忆,那里诉说、还原着历史的真实,诠释着无数历史谜团的答案,镌刻着人类发展的光辉足迹。它们像巨大的磁石一般,吸引着人们去探索、追寻和守护,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文化活动就是收藏。  在人类的蛮荒时代,智慧的先民们就已经懂得收藏生产生活中的种种遗迹了。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了集中收藏的倾向。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收藏活动的内容日渐丰富。在奴隶社会时期,收藏活动凸显繁荣,许多珍贵的古代艺术,幸运地保存了下来。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也是收藏活动的重地,公元前6世纪,已经开始了有规模的收藏活动。公元前284年,托勒密王朝在埃及亚历山大港创立了亚历山大里亚博物馆,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科学和艺术中心。中世纪的时候,僧侣垄断了文化和教育,教会担当起收藏古物和标本的职能,为此许多有名的修道院变成了藏品丰富的博物院。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的文艺复兴运动掀起了欧洲文化运动的狂潮,拜占庭时期的手抄本、罗马废墟的古代雕像,激起了人们对希腊、罗马时代古典文化的热烈向往,一股收藏热在欧洲各地蔓延开来。无论是教皇、君主还是平民,都成了热衷收藏的收藏家,雕像、古币、金银首饰等,都成了人们竞相收藏的对象。同时,他们把收藏的触角伸向了亚洲、非洲甚至更远的一些地方。此时的私人收藏方兴未艾,出现了美第奇等一些著名的收藏家族。另外,西班牙王室、法国凡尔赛宫、意大利佛罗伦萨及梵蒂冈等的收藏也是声名远扬,这些都为后来一些著名博物馆的诞生奠定了藏品基础。16世纪的私人博物馆,不再仅向贵族开放,而逐渐向社会大众打开。18世纪,在工业革命和欧洲民主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国家博物馆相继建立,如著名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的对外开放,标志着博物馆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一部分。19世纪,收藏进一步走向民间,此时是大型和综合性博物馆发展的高峰时期,到20世纪初,博物馆收藏趋向专业化,考古、艺术、科学、教育等各种博物馆都建立起来,此时的收藏已经进入一个日臻完善的阶段。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中国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它丰富的收藏在世界上令人叹为观止。俯拾历史的碎片,我们可以窥见奇幻诡异的收藏世界,可以清晰地梳理几千年的发展脉络。它经历了石器时代的滥觞期,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孕育期,秦汉的成长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期,隋唐五代的成熟期,宋代的高峰期,金元的回落期,明代的平稳期,清代的飞升期,民国的黄金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浪潮期。在此期间,中国的收藏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石器时代,人们崇拜自然力、动物和图腾,于是各种动物骨头成为收集的对象。商周时期,王室和贵族就已重视收藏活动了,他们把藏品集中起来,并有专职官员负责管理。春秋战国时,帝王将相和著名学者均有丰富的收藏。而在汉代,收藏视为帝王贵族们的一种特权,他们开始重视对人物画像和书法的保藏。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私人收藏开始兴起。国力强大的隋唐盛世,从帝王、文人到平民百姓,对收藏都怀有浓厚的兴味。宋代则是中国文物收藏和研究的一个巅峰时代,宋皇室以及士大夫竞相收藏,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收藏家和学术著作。金、元、明时期,文物的收藏和研究没有间断,但水平不及宋代。清代是中国收藏发展史中一个重要时期,不仅皇室收藏非常丰富,民间收藏也很盛行。古代铜器、卷轴书画、宝石玉器、缂丝、拓本等,历代珍品无不囊括,堪称收藏的集大成者。同时乾嘉朴学的发展推动了金石考据的研究,鉴赏文物之风更盛,出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文物收藏家、研究者和一批学术价值很高的文物著述。即使在民国以后的战乱时期,中国的收藏依然不曾停止前进的脚步。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对收藏十分关注,如今的收藏处于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期,呈现了异彩纷呈的多元格局。  收藏的旅程既不单调也不落寞,沿途交叉闪现的宫廷、民间、博物馆收藏的繁复风景,沉淀着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在众多的藏品背后,隐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或许惊心动魄,或许扑朔迷离,它们无比生动传奇,倾诉着岁月珍藏中的艰辛和快乐,折射出那个年代的历史和文化。虽然那时的人物已经随着时代悄然逝去,但幸存下来的珍宝却穿越时空的隧道,静静地伫立在喧嚣的世间,见证着那段历史以及发生过的一切,沉默无语,亘古永恒。

内容概要

刘丽芳:1986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业,1988年攻读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双学位,1990年毕业,任职于天津艺术博物馆。目前在北京做自由撰稿人,并任《中国画观察》杂志编辑。已出版《陶瓷款识与装饰鉴赏》、《中国世界长寿文化》、《中国世界音乐文化》、《中国民居文化》、《中国画名家作品赏析》、《临潼民俗物语》等多部文化类图书,同时在国内报纸、杂志上发表人物专访、文物鉴赏、美术评论等文章多篇,共计百万余字。

章节摘录

  1.始皇帝焚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争霸割据的混乱局面,统一了中国,当上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皇帝,称为始皇帝。建秦之初,始皇帝实施了一系列治国的策略,他把天下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吏进行治理。但是秦国朝野上下,还有一些儒生,极力主张复辟殷、周时期的分封制。他们以《诗》、《书》以及百家语为论据,建议废郡县,分封皇子功臣为诸侯。无疑这是一个复古倒退、不合时宜的政治主张,对刚刚建立的秦王朝充满了威胁。坚持法制的丞相李斯斥责儒生们是各尊私学、诽谤朝政的不法之徒,很想找个机会整治他们一下。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的一天,正值始皇帝的生日,他借机在富丽堂皇的咸阳宫召开了盛大隆重的酒会,上下群臣都来庆祝。宴饮期间,70位有学问的大博士为始皇帝祝寿,始皇帝非常高兴,这时,仆射周青臣端起酒杯向始皇帝敬酒并逢迎地说道:“自古至今的帝王都不如陛下您德高望重呀。”  在座的读书人听了这句话很有些不以为然,但有碍于皇帝的面子,敢怒不敢言。这时,恰恰有一位叫淳于越的博士是个书呆子,平素说话无所顾忌,他当面反驳周青臣的话,并转向了法今还是法古的话题,提出废郡县,立分封的主张,认为“凡事如果不学习古人就不能长久生存”。其实战国诸家就这个话题已经争论了不知多少次,儒家一直主张法先王,而法家则坚持以为审时度势的“察今”更为重要。淳于越的一席话惹得身为丞相的法家李斯大为不满,禁不住怒斥道:“儒生们不关注现在的局势而一味地效仿古人,认为现在的世道不好,这简直是在蛊惑百姓。”李斯截然不同的意见令酒桌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李斯又说:“过去天下大乱,没有能统一全国的领袖,所以落得个诸侯纷争的局面,这都是用古人的道理害了现在,用虚伪的粉饰掩盖了当今的真实,人们都喜欢学习私家学说,但那不是皇上建立的。现在陛下拥有统一的天下,而私家学说则是法制以外的礼制。用私家学说讨论问题,心存各种想法,随便在街头巷尾议论,不是以皇帝的名义,一群人在下面随意造谣诽谤,如果不禁止的话,皇帝的威望就要下降,国家岂不是又要乱了吗?”李斯就此倡言:“史官除了《秦记》都要烧掉。没有担任官职的博士,敢有藏《诗》、《书》、百家语的,必须到太守和县尉那烧毁。有敢议论《诗》、《书》的必须丢掉书本,用古时礼制诽谤现在的一律株连九族。”始皇帝听着李斯的一番慷慨陈词没有马上表态,但心里一直在琢磨着李斯的话,觉得正是用了法家的严刑峻法才大大提高了秦国的军事实力和行政效率,最终得以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李斯的话是对的。想到这儿,始皇帝当即决定批准李斯的焚书建议。至此,在座的博士们不敢再说些什么,酒会也不欢而散,随后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浩劫开始了。  没过几天,秦政府发布诏令:除了秦国的历史书籍以外,其他史书及《诗》、《书》百家语之类全部烧毁。除博士官掌管的图书和农书、医书及求神问卜之书外,各地所有一切藏书全部交到当地官府烧毁;命令下达后30天之内不烧者,罚修长城4年;下令后如还有人敢议论《诗》、《书》的判处死刑;以古非今者全族处死;官吏知道而不揭发者治以同罪。焚书的诏令颁布后,他们在临渭这个地方设置了焚书台,把该烧毁的图书都集中在此,很快点燃了焚书的烈火。一个月内,咸阳城外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诸子百家的经典作品、许多珍贵的典籍和文献都在瞬间化成了灰烬,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遭到了空前绝后的摧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始皇帝“焚书”事件,也是我国古代图书遭受的第一次大劫难。  始皇帝在民间焚烧《诗》、《书》、百家语(博士执掌的这些书籍还是被保留下来),其实质的目的就是禁绝私学,退回到学在王宫的旧时代。儒、道、名、墨等诸家学说在民间被禁,号召百姓学习各种法令,以期建立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法制的国家。  就在始皇帝大肆焚书的时候,秦人便想方设法把珍贵的典籍藏匿起来,他们有的把书藏在大酉、小酉两山的山洞里,有的藏在芭蕉茎内,因此有些书籍竟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相传孔子故宅里的水井旁有一道夹墙,是孔子的九世孙孔鲋所建。他为了逃避焚书的劫难,将孔子的《尚书》等经书悄悄地藏在夹墙中,这个秘密一直封存了几十年。直到西汉初,鲁恭王扩建他的宫室,拆除孔子故宅,才发现了这批珍贵的经书,后人在藏书旧址建墙刻碑,称为“鲁壁”。  其实始皇帝焚书这一举动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国家史志尽记些个颁历告朔、战争祭祀的大事,事关国家的安危,任何一个王朝都是非常重视的。几千年后,一位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在《城墙与书》中揭示了始皇帝的内心:“在空间中修造城墙以及烧毁代表时间的书籍,犹如一道魔术的屏障,目的旨在阻挡死亡的来临。”由此可见,始皇帝焚书无非是统治者巩固自己地位的一个手段,透过焚书的烈焰映出了一代君王唯我独尊的狭隘和固执,也演绎着秦王朝外强中干的恐惧和疯狂。  始皇帝时代的藏书  秦朝把明堂、石室、金匮当做国家藏书的地方,由内廷与政府分别管理。宫廷所藏的书籍主要供皇帝阅览、利用,由御史执掌;政府的藏书按职能部门分管;丞相府掌管郡县的图籍、户籍、计簿等;御史府收藏律令的图书;史官分掌各国的史籍、盟书;博士官管理《诗》、《书》及百家书。其中秦官府藏书规模较大,大都是秦朝多年收藏和缴获原六国官府的秘藏,以儒家经典、百家之言、秦国史记、典章律令、舆地户籍、兵家秘书,以及医药、卜筮、种树等内容为主。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楚王项羽攻进咸阳烧了阿房宫,熊熊大火持续了3个月,官府所藏的典籍全部付之一炬。  2.因国宝而斩头的王后  公元前168年,西汉文帝的爱子淮阳王刘武被封为梁王,人们叫他梁孝王。梁孝王和景帝是同母的兄弟,他们的母亲是窦太后。哥哥景帝很喜欢这个聪明机智的弟弟,经常赐给他大片的土地、无数的金钱和珍宝,于是他成了当时有名的全国首富,家产比国库里的还要多。这种特殊的待遇和宠爱,令其他的几个诸王羡慕不已。每次入朝的时候,梁孝王都与他的哥哥景帝同车、同饮、同游猎,过着奢侈豪华的帝王般生活。有一次,景帝和梁孝王在一起饮酒,酒酣之时拍着梁孝王的肩膀说:“千秋万岁后传于王。”梁王听罢非常高兴,以后更加卖力地为皇上做事。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突然反叛,在此危急时刻,梁孝王以“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率军西征,死守淮阳,派韩安国、张羽大将军,共同抵抗吴楚联军,叛军受到顽强的阻击,从而控制了局面的进一步恶化。由于梁国在平叛七国之乱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梁孝王更加得到皇上的恩宠,财富也迅速增加,梁国也进入了强盛时期。  梁孝王不仅是富贵等身的皇亲国戚,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他搜罗了许多国宝级的文物,其中以一件青铜罍最为珍贵。青铜罍诞生于商代晚期,是大型的酒器,呈圆形或方形,常被当做重要的礼器使用。在王室和贵族的盛大宴会上,罍是必备的酒器,但很快被青铜尊所代替。因此青铜罍流行的时间短,数量少,流传于世的珍品可谓凤毛麟角。梁孝王藏的这件青铜罍,是他到京城看望母亲窦太后时,太后赏赐给他的。梁孝王是窦太后最小的儿子,既听话又能干,深得窦太后的宠爱,得到的赏赐数不胜数,但他最喜欢的还是这件价值连城的青铜罍。它以青铜精炼铸造而成,器身上用金丝镶成龙飞凤舞、祥云缭绕的精美纹样,造型庄重雄浑,气势不凡。梁孝王得到这件宝物以后,就对它格外珍爱,常常把它放在身边随时观赏。  汉景帝废除太子后,窦太后想让梁孝王继承王位,但这一想法遭到朝中袁盎等大臣的极力反对,因此梁孝王和袁盎等人结下了仇怨,并暗地里派羊胜、公孙诡等人行刺袁盎等人。后来这件事传到了景帝的耳朵里,经过盘查后,发现幕后的操纵者竟然是他的弟弟梁孝王,景帝对他的行为既震惊又恼怒,从此断绝了和他的来往。  梁孝王仿佛从天上坠落到地下,失宠的感觉令他不能自控,常常郁闷之极,欷歔不已,不久就得了一场大病。公元前144年6月,梁孝王的病已无可救药,临终前他还一直念叨着家藏的青铜罍,并再三叮嘱李王后说,以后想念他时,就把青铜罍拿出来看看。一句话说得李王后泪水涟涟,泣不成声。最后他又立下遗嘱:“此罍价值万金,要好好收藏,切勿给予别人。”直到李王后点头答应后,他才放心地合上了双眼。  梁孝王死后,梁国的疆域和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国土被分成了5块,梁孝王的5个儿子每人继承一块,长子刘买继承了梁王的爵位,当上了梁共王。刘买在位的时候,其国力和财富远远逊于梁孝王时代,生活不算很富裕,但在这种情形下,他依然谨记父亲的遗训,好好守护着家传的宝物青铜罍。  转眼10年过去了,梁共王刘买也去世了。刘武的孙子刘襄继位,成为梁平王。梁平王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任王后,梁平王对她十分宠爱,任王后逐渐变得张狂任性。她听梁平王说府库中有一件举世罕见的青铜罍是祖辈相传的宝物,就缠着梁平王想把那件青铜罍放在自己身边。这时祖母李太后(刘武之妻)还在世,听说这件事后很不高兴,有些愠怒地对任王后说:“先王临终前留有遗命,不准把青铜罍给任何人,库里有那么多值钱的东西,你可以随便挑选。”但是,蛮横任性的任王后根本听不进去祖母李太后的话,冲着梁平王大哭大闹。梁平王实在拗不过任王后的纠缠,只好听了她的话,到府库中取出青铜罍交与任王后,任王后这才破涕为笑。祖母李太后知道后非常愤怒,狠狠斥责了他们一通。刚好这时有朝廷的使者到梁国巡察,李太后就想把这件事告诉使者,让皇上好好处置他们。梁平王和任王后知道后又气又怕,关上门不让李太后出去,李太后和他们争执的时候,一不小心被门缝夹住了手指,钻心的疼痛令她没了力气,最终没能见到朝廷的使者,不过他们之间就留下了很深的怨恨,李太后成了任王后的眼中钉肉中刺。据说李太后暗地里和食官长、郎中尹霸等人通奸,任王后抓住把柄后,将李太后那些难以见人的风流丑闻传得宫内人人皆知。李王后恼羞成怒,但又知是自己的错,“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心中充满愤懑,不久就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很快到黄泉见梁孝王去了。在李太后生病期间,对过去耿耿于怀的任王后,从来没有去看望过她,去世以后也不肯为她守孝。  在李太后死后不久,有个叫类犴反的淮阳人犯了罪。原因是有人伤害了他父亲,这个人是淮阳太守门客的朋友。一天他和太守门客同车外出的时候,当太守门客下车后,类犴反就伺机杀死了他的仇人并出逃。淮阳太守知道这件事后,下令梁国的官员缉拿类犴反,但一时查不到他的踪影,就逮捕了他的亲属当人质。为了救出自己的亲人,类犴反将他知道的梁国宫中秘事向朝廷告发了,并说出梁平王和任王后与李太后之间的恩怨,将青铜罍一事详细禀报了朝廷有关人员。朝廷官员知道这件事后非常重视,觉得有必要禀奏皇上。汉武帝知道此事后深感气愤,痛斥梁平王蛮横无理令家庭失和。朝廷百官提出要按法律处置梁平王,将其降为平民,但汉武帝念其祖辈世代忠良,不想从严发落,下诏将梁国境内拥有的18个县减为10个县,同时认为这件事是由任王后惹的祸,应该罪不可赦,于是将任王后处以死刑,这个不孝的王后最终为争得国宝丢了身家性命。  ……

图书封面


 收藏的旅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我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非常有审美感和艺术感的女生,但是我真心的喜欢这本书。这本书名字美,内容不错,让人有一种宁静感。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这种书对于身心陶冶非常有价值。书做的不错,装帧也很好,非常细致,真心喜欢。推荐大家阅读~
  •     拿到这本书后,我就爱不释手了,书的内容通俗易懂,作者写得很棒,绝对让你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并且还配有精美的图片,这些图片可都是珍藏级的。另外,整本书都是四色全彩印数,书的封面、装帧设计都做得相当完美了,是一本好书,值得好好收藏!
  •     前几天和一位朋友逛书店,看到了很多收藏方面的书。突然间我看到了《收藏的旅程》这本书,就在那一瞬间,我被《收藏的旅程》中的内容吸引了。书中几十个中外收藏故事,随着详实生动的文字逐渐展开,或惊心动魄,或跌宕起伏,或辗转曲折,每一件藏品的背后都纳藏着不平凡的经历。这几年市场上出了很多收藏题材的图书,但大都是偏向某个门类的鉴定内容,专业性、学术性很强,只适合一小部分的收藏家使用,不符合普通大众的阅读需要。像这本《收藏的旅程》融故事与知识为一体的收藏图书还比较鲜见,其通俗性和趣味性高人一筹。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本来是去淘些专攻鉴定的收藏书籍回来,没想到会被这本书所吸引,真是意外~每一份收藏背后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比起那些专攻书籍,确实趣味十足~从西单带了一本回来细细品读中,真的给给力奥~
  •     老爸喜欢收藏,买来送给他,像这本《收藏的旅程》融故事与知识为一体的收藏图书还比较鲜见,其通俗性和趣味性高人一筹,老爸很喜欢!!
  •     体味收藏是一种幸福
  •     漫步《收藏的旅程》,重拾那些美好的珍品回忆
  •     贯通古今,融汇中西,收藏爱好者不可错过的佳作!!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