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修复与鉴定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收藏/鉴赏 > 青铜器修复与鉴定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501033737
页数:245页

作者简介

《大专院校文博专业文物鉴定与修复课程教材:青铜器修复与鉴定》是在中国博物馆学会和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青铜器修复与鉴定技术培训班》讲座提纲基础上,进行提炼、修改、增补而成。其中,以李学勤、贾文忠等11位文博界专家的授课教案为主要内容,兼及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案例,全面系统讲述了青铜器修复与鉴定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方法。通过编者悉心整理,使得《大专院校文博专业文物鉴定与修复课程教材:青铜器修复与鉴定》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篇章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突出教学实践特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青铜器鉴赏
 青铜器分期研究及赏析 李学勤
 一、中国青铜器的产生
 二、青铜器铭文的初始形态
 三、商末青铜器
 四、商至西周的荆楚青铜器
 五、周初的“月相”
 六、西周厉王以下青铜器
 七、长江下游青铜器的序列
 八、秦国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九、巴蜀文字的解读
 十、汉初青铜器的特色
 青铜器的修复、复制与辨伪 贾文忠
 一、文物修复、复制与辨伪的关系
 二、青铜器修复技术
 三、青铜器的复制技术
 四、认识青铜器艺术的历史
 五、认识青铜器的作用
 六、认识青铜器的价值
 七、青铜器鉴赏
 八、从青铜器修复、复制角度谈辨伪
 九、青铜器市场行情
 十、投资青铜器注意的几个问题
 十一、收藏青铜器的价值评估
 佛像鉴定 金 申
 一、佛像的分类与定名
 二、历代佛像的形象分类
 三、历代佛像的特征及辨伪
 四、藏传佛教金铜造像的流派与样式
 五、佛像辨伪概述
 附录一 金石书籍中著录的伪佛像
 附录二 近代伪造的云冈、龙门样式石佛
 附录三 还原历史环境判断佛像真伪
 附录四 谈真品而后刻伪款的佛像
 古代青铜镜鉴赏 赵春安
 题目释义
 一、铜镜的基本知识
 二、各时期铜镜的特征
 三、铜镜鉴定
 宣德炉鉴赏 贾文忠
 一、宣德炉的文化价值
 二、宣德炉由来
 三、宣德炉样式
 四、宣德炉数量
 五、宣德炉的制作工艺
 六、宣德炉的颜色
 七、宣德炉的铭款
 八、宣德炉仿品
 九、宣德炉的鉴赏
 十、养炉
 十一、宣德炉文献
 汉代铜鎏金镶嵌剑璏 王奉扬 王 宏
 金属古钱币鉴定 戴志强
 一、古钱时代特征的厘定
 二、古钱的区域特征的厘定
 三、古钱个性的把握
 四、古钱作伪的种类
 五、古钱作伪的手法
 六、古钱辨伪的传统方法
 七、古钱鉴定中科学方法的应用
第二章 青铜器保护与修复
第三章 青铜器修复实例
第四章 青铜器修复与复写相关知识

编辑推荐

《大专院校文博专业文物鉴定与修复课程教材:青铜器修复与鉴定》适宜作为全国大专院校文博专业课程教材,以及广大文博单位和社会各界文物修复与鉴定爱好者的参考书目。

内容概要

  李震,1964年生于北京,中国农业博物馆处长,副研究馆员。从事博物馆研究、农史研究,尤其是进行过文物修复、鉴定及其相关技术的培训工作,在该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先后发表《明代宦官与农产品上贡》、《清代永佃权性质重探》、《开展文物修复技术培训培养文物修复人才》、《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管理体制与业务运行管理探析》、等数十篇论文,引起学术界的较多关注。
  贾文忠,1961年生于北京金石世家,老北京古铜张派第四代传人。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研究生班。现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馆员,文物修复研究》期刊执行主编。自幼酷爱书画、篆刻、受家父贾玉波影响学习文物修复、青铜器鉴定。先后在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从事文物征集、保管、修复、鉴定研究等工作30余年。为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中国青铜研究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客座教授。出版《文物修复与复制》、《青铜器鉴定与收藏》等专著13本。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菩萨像和女性化的度母身段较早期更为秀美,比例协调匀称,肩部宽厚,胸部饱满,重心倾于一侧,裙部依然薄透,有的在双腿胯部斜束一横带,右侧肩上斜搭一长珠链,下垂然后在横带上自然地曲卷一小弯再上折,这个细节很富表现力和生活情趣,在10世纪左右的造像上常可见到,是西藏和克什米尔造像上难得见到的。 铜质上,尼泊尔佛像几乎多是清一色红铜铸成,鎏金色亦偏橘黄色,多有磨蚀现象,在凸起之处往往露出铜胎,与清代北京造像的鎏金法全然不同,这也是判定佛造像时代的依据之一。又喜在宝冠、白毫、缨珞等处嵌宝石、松石等。 尼泊尔至今仍在按传统技术制作金铜佛像,仔细观察可对比新旧佛像的不同之处。 2.藏西造像 西藏西部是古代佛教的中心地和佛像产地,主要为古格王国势力范围,大致相当于今阿里地区。 13~15世纪的藏西造像,比例匀称,身躯舒展,手脚等极富写实功力,宝冠、缯带、耳环等制作得玲珑剔透,细部凿刻花纹精美,再加上帔帛和卷草纹光背,极尽浮饰之美,由于细部过于雕饰,轻盈剔透,像背后要辅以梁架纠结各镂空部分,以起加固作用,有的背后饰物几乎纠结成网状。 整体造型成三角形,特别是台座成大梯形,底边外张,莲瓣宽肥,尖端上卷,台座边缘饰连珠纹。这种大梯形的台座是藏西佛像显著的特征之一,易辨识。 藏西佛像几乎无例外均为黄铜,可能与这一带的铜产地有关。鎏金者较少,制作精美者在眼白、缨珞或台座敷布等细部嵌白银、红铜、或嵌松石。 大体上说,13~14世纪的作品还多呈浑厚优美,虽强调装饰性,但恰到好处。15~16世纪后的作品,则过分矫饰,重在外表的玲珑华美,此后不久藏西的造像艺术即衰落了。 3.西藏中部的造像 在造像上一般将拉萨及偏南的日喀则及江孜这一大区域的风格统称为西藏中部样式。 13世纪前,特别是11~12世纪的西藏铜造像呈现着各种流派交汇的现象,难于一言以蔽之。 14世纪中期开始,随着汉藏文化的交流,西藏美术上汉文化的影响有着突出的显现,此时的西藏中部造像样式可以说已经成熟并开始定型。除西部地区自身特点尚强外,西藏中部造样在样式上最能易于指摘的,仍可见尼泊尔样式的某些要素,但这些要素与汉文化因素及西藏固有审美趣味相结合,甚为融洽,没有生搬硬套之痕迹。尼泊尔造像的过分强调宽额、阔胸、厚肩等都大为削弱,细腻华丽的背光上的卷革纹及台座的繁复的莲瓣纹,以及强调衣帛的柔软质感等手法,都无疑是吸收汉族艺术的体现。

图书封面


 青铜器修复与鉴定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很有趣的一本书,但似乎只是一小部份的介绍。
  •     书的质量不错,应该是正版的,大家的著作,对专业很有帮助
  •     写的不怎么样,看的云里雾里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