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探案系列 约瑟芬·铁伊推理全集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作品集 > 黄金探案系列 约瑟芬·铁伊推理全集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4
ISBN:9787531721239
作者:[英] 约瑟芬·铁伊
页数:277页

作者简介

《约瑟芬•铁伊推理全集(全8册)》《时间的女儿》、《法兰柴思事件》、《萍小姐的主意》、《博来·法拉先生》、《一先令蜡烛》、《一张俊美的脸》、《排队的人》、《歌唱的沙》。以下是分册内容简介:
《时间的女儿》 一部独一无二的历史推理小说,甚至很 “不像”一本推理小说。小说中所谓的案件是英国历史上一宗家喻户晓的故事:理查三世为了篡取王位,谋杀了囚禁在伦敦塔上的两个小王子。嫌狠的“罪行”令人发指,更令人深思。但是病床上的格兰特探长却根据他缜密的推理,一举推翻了流传四百年之久的历史定论,并告诉我们:事情的真相未必就是你听来,看来的那样!
《法幸柴思事件》 一位失踪近一月之久的16岁在校女生指称被法兰柴思大屋的主人——一对母女所诱拐并强迫她做女佣,进而被软禁在法兰柴思。但当警察带这个女孩来法兰柴思指认时,这母女声称她们既不认识,也从未见过这女孩,但她却能准确地说出房间的格局,摆设,甚至这对母女的日常用品。
一个谎言贯穿故事始终,但最终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舆论杀人”的力量。
《萍小姐的主意》 研究心理学的露西·萍小姐,在一所女子学校的短暂访留期间,与一群性格各异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一个女孩突如其来的“意外”死亡,打破了整个学校的宁静,而萍小姐不经意的发现,也让她陷入了理智与情感的抉择: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可以做出所谓“正确”的决定吗?……顿剧院门口大排长龙。一名排队买票观赏歌舞剧的男子,被发现死在队伍中,背上还插着一把银亮而邪恶的匕首。奇怪的是,排在死者前后的人居然都不知道死者何时遇害,死者身上也没有任何足以辨识身份的物件。
“儒雅神探”格兰特亲自出马侦破此案,一路势如破竹,嫌疑犯手到擒来。大功告成之际,探长的第六感却让他对案情产生了新的迷惑……
《歌唱的沙》 一位年轻人醉死在火车上,同车的格兰特探长无意中捡到死者生前涂写在报纸角落的几行奇怪的诗句,多年办案所形成的直觉,以及对长相的特殊判断能力,使他确信这是一桩凶杀案。休假中的格兰特凭借一已之力展开一系列锲而不舍的调查。
追查证据的历程异常辛苦,眼看着最后一丝线索都中断了的时候,凶手却自己招认了……在看完约瑟芬·铁伊的推理小说之前没有真相。

书籍目录

导读  最后一次的歌唱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编辑推荐

《约瑟芬•铁伊推理全集(全8册)》作者铁伊这位英籍女推理作家,是1930年代以降,推理史最辉煌的第二黄金期三大女杰之一,也是其中最特立独行的一位。和她齐名的克里斯蒂是大产量、行销惊人的作家,铁伊却穷尽一生之力只写了八部推理小说,八部水准齐一的好小说--她是推理史上极少数一生没有任何失败作品的大师。铁伊从不掩饰她对大量复制、套公式写作方式的厌恶,她也从不讨好读者,只服膺自身理性的召唤,她的小说稀有、严谨、细腻且构图雄大,这使她在欧美推理史上占领着一个最特别的位置:她是内行老推理迷的私密选择,知道铁伊,读过铁伊,喜欢铁伊,成为内行推理迷的识别证——人人都读过克里斯蒂或柯南道尔,但老推理迷问的是,你读过铁伊哪一部小说吗?她最棒的作品是《时间的女儿》,写成于1951年。

前言

从信念开始 小说家朱天文喜欢纽约斯卡德探案,这是半公开的事,报上曾登载。去年她的名著慌人手湖被译成英文版,她应邀前往纽约,自个儿跑去寻访斯卡德的世界,凡登大厦、阿姆斯特朗酒吧,以及斯卡德多次踽踽于途的街头人行道,有纽约当地的朋友告诉她卜洛克本人常驻的咖啡馆,但身为同业的朱天文自反而缩,了解写作者私密空间的不好侵犯,谢绝了。回台湾之后,却意外接到卜洛克的亲笔签名新书,显然,这个世界仍存在着体贴、好事的通风报信之人。然而,很少人晓得,朱天文也喜欢约瑟芬·铁伊,《法兰柴思事件》、《萍小姐的主意》等等。她曾说,看铁伊的小说,感觉很新,如在当下 ——只是,看来她再不可能会哪天意外也接到铁伊的亲笔签名之书,因为这位推理第二黄金期最特立独行的女杰早已作古了(1952年),诸如此类的恐怖小说情节应该不至于出现在我们朗朗乾坤的现实生活之中才是。感觉很新,如在当下,这是什么意思?我猜,朱天文是一种直观的阅读感受,指的大概是铁伊所写到的那种可变动生活配备(如房屋、衣物甚或习惯用语的式样)之上,某种今古变动不多的东西,像人的梦想、人的爱憎、人的脆弱与信念等等,如同生物学家告诉我们的,我们的生物结构和百万年前的人类其实差异极其微小——而铁伊所书写的时间落点,距离我们此时此刻也不过才50到70年的时间而已不是? 然而,我们也会想到,就狭义的推理小说而言,我们看与她同期的克里斯蒂或榭尔斯(事实上她们因为活得较久,所以一部分作品还比铁伊的晚出)笔下世界的确仍是浓郁的维多利亚古老况味,而大西洋另一岸的同期美国,哈米特和钱德勒笔下仍是新城市才刚刚搭建,利益尚未分配完成,因此犹不脱西部时代野味十足动不动拔枪相向的基调,而小说中那些连今日美国人也都搞不懂的昔时帮派黑话,更让我们今天阅读时增加了不少岁月湮渺人事已非之感——从这个角度来看,铁伊的确很特别,她小说中的某些质感和精致之处,不像推理,甚至会让人想到我们熟悉的张爱玲和后来的张派书写者。但如果我们把铁伊从推理小说中拔出来,放入到正统小说的历史时间表里,可能又会得到不同的图像出来——我们晓得,铁伊书写的年代,大约相当于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这20年,就欧洲,尤其是一路领先发展的西欧来说,可以说小说已完全到达最成熟的高峰期,我们所熟知的伟大名字如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十之八九已出现甚至逝去,小说并开始倾斜向创作力逐步萎缩的近代了,如此,铁伊的精致和现代感似乎又显得合情合理。所以说,铁伊在小说的国度之中,身份之暧味大概真的如《伊索寓言》中的蝙蝠,身处在正统小说和类型小说的边界之中——这里,我们岔个话,不知道你有没有发观,“蝙蝠”这两个中国的形声字,其意符既不从鸟(如猵鍢)也不从兽(如犏猖),倒奇特地被归类为昆虫,这倒为这个让早期人类分类困难的古怪生物,又多一个归属领域。我在想,人对时间的主观感受和丈量方式真是蛮奇怪的事,端看行业不同和不同行业所带来的时间参考点而定。思考宇宙起源和遥远星空之谜的天文学者用的可能是刻度最大的时间之尺,然后是地质学者、生物学者、人类学者、历史学者……如此一路到屏着呼吸看每季每月瞬息万变的流行现象观察者。我个人生平第一次对时间之流在不同尺度下的心悸奇异感受,是30年前犹在念小学时读《人类的故事》,房龙以这么一个不同时间丈量之尺的寓言拉开他的历史叙述: 在北方,有一个名叫史维兹乔德的高地,有一座岩石。高一百里,宽一百里,有一只小鸟每隔一千年飞来磨一次它的嘴。当这座岩石逐渐被磨平时,永恒的岁月便过了一天。1928年的英国 《排队的人》,这是约瑟芬·铁伊生涯的首部作品,完成于1929年,但书真正出版的时间却是1953年,也就是铁伊本人死后的第二年,这本书的如此特殊“遭遇”,引领我们想到另一件事,用另一种思维来读这部小说。1929年有何特别之处?不就是普世最狂暴的经济大崩溃的前夕吗?这里,我们要说的却是之前一年,另一位更著名的英国女性作家维吉妮亚· 伍尔芙,和她那本愤愤不平的女性意识名著《自己的房间》。在这本留下了“女性要写小说,得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以及每年 500英镑收入”名言的演讲集中,伍尔芙一开始就愤怒地叙述自己在1928年的亲身经历——在剑桥大学的校园里,她脚一踩上草坪,立刻引来校内警卫的制止,不是因为“草坪保养中禁止进入”,而是因为她是女性;同样的,她也不被获准进入剑桥有名的图书馆之中,因为她仍是女性。彼时的伍尔芙可不是才开笔写书、籍籍无名的铁伊,她已是一家出版社的主持人,已是当时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兼评论家,她的著作如《出航》、《雅各的房间》、《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和《奥兰多》俱已出版——但她仍无法改变她是女性的事实,以及当时英国社会对女性的普遍看法和待遇。这就是《排队的人》孕育写作时候的景况和处境,也许可以提供我们阅读时的另一个思维纵深。2000年的日本 这里,我也仿维吉妮亚·伍尔芙,贡献自己的亲身经历——不同的是,时间是2000年的当代,地点是我们的东邻日本。那年春节,我人在日本京都,正好逢上大阪的知事选举,开票结果破天荒选出了一名日本民主史上第一位女知事,但麻烦笑嘻嘻来了:一年一度的相扑大赛的春季场马上要在大阪举行,依例要由当地知事主持开场,然而,问题在于依相扑传统,女性不可踏上比赛的土偯——回到台湾后,我看到了这件事的收场,女知事屈服,土偯继续维持它的雄性骄傲传统,而且妙的是,争议过程相当平静,他们只当这事是个麻烦必须解决,并未因此引发激烈的女性抗争。另外一件是,我个人因为偶然的机缘,认得日本当前能乐的第一人,她——注意,是她——是前代能乐国宝野村保的女儿,一位身躯虽见福态但举止美到极点的老太太,然而,依能乐传统,她终其一生不能正式上台表演,满身的绝艺只能用来传授下一代弟子,偶尔在非正式的演出中上台。平等之路 很奇怪不是?让我们再回到英国,这个在人类历史上领先进入经济自由和政治民主的睿智老国家,不是老早给了我们洛克这个人吗?洛克不是早在18世纪就告诉我们人生而平等吗?而且这个信念不是马上被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独立宣言》白纸黑字写上且三个世纪以来早已取得世人普遍的同意吗? 答案全部是“是的”,但那又怎么样? 我们先快速看一下历史事实。库尼格曾控诉负责起草《独立宣言》的杰佛逊本人蓄有黑奴,更遑论当时的统帅暨日后美利坚合众国的首任总统华盛顿的大衣庄主人身份,事实上,在《独立宣言》的初稿版本中一度曾出现废奴的字句,但基于当时独立运动诸领导人的“现实状况”而被无声无息地删除掉了,这个依据人生而平等信念所建造的美好国度,于是保留了一大批黑色皮肤的不平等人口,继续在玉米田棉花田艰辛过日子。一直到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并结束,到此阶段,对黑人的平等权益,从建国的抽象信念进步为正式法律的保障。但事情完了没有?当然没有。我们再把这段历史跳到20世纪的60年代来,仍会触目惊心地看到各种种族隔离的不义事实,包括交通工具上黑人必须让位白人或坐在后半段,包括餐厅不接待黑人,包括白人学校不接受黑人学生等等。60年代,距今才三十余年,从人的记忆来说,那不才是昨天的事吗?那不是我个人都已生而为人活在世界上,且念了小学到国中的那段日子吗? 今天,喜欢自我陶醉在人类多进步、世界多美好的人偶尔都该想想诸如此类的历史事实,让脑子清醒一下。工作的开始 难怪有这么多人要对天赋人权的说法嗤之以鼻,转而相信,权利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人奋力去争取去捍卫来的:也难怪乔治·奧威尔要戏谑地说:是啦,人是生而平等,只是有些人总比其他人要平等一些。这里我们无意虚无,也无意犬儒,只是我们得意识到,人类的世界并非一块平坦大地,一种普遍被承认的信念,甚或坚实可验证的“真理”,也无法简单如中国人所相信的那样像风吹过平坦草原般都低头接受。不,世界并不平坦划一,现实有着强大不好拉动的惰性,人的无知、私欲或仅仅是不花脑筋的传统习惯崎岖起伏,处处形成背风的死角和缝隙,不信的人可以去念一下卡尔·萨根的《魔鬼盘踞的世界》,看看直到所谓2l世纪的今天不知多少人相信人是上帝创造的,而不是进化来的。信念和价值当然是有力量的,尤其长时期来看更是如此,只是它不像一些乐观的流行见解那么威风,保证得胜,这里,我个人比较相信的是康德的话:道德自由不是事实,而是假设,不是天赋,而是工作,是人给自己的一项最艰巨的工作,它是一项要求,一个道德命令——尽管,这样的话比较不好吞咽。让我们学着把信念和价值看成工作的开始,而不是胜利的完成。

内容概要

约瑟芬·铁伊:1897年生于苏格兰因弗内斯,就读于当地的皇家学院。之后,在伯明翰的安斯地物理训练学院接受三年训练,然后开始物理训练讲师的生涯。后来,她辞去教职照顾她住在洛克耐斯的父亲,并开始写作。
这位英籍女作家,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推理史最辉煌的第二黄金期三大女杰之一,也是其中最特立独行的一位。和她齐名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多萝西·榭尔斯都是大产量、行销惊人的作家,铁伊却穷尽一生之力只写了八部推理小说,八部水准齐一的好小说——是推理史上极少数一生没有任何失败作品的大师。
约瑟芬·铁伊1952年逝世于伦敦。

章节摘录

插图插图1

图书封面


 黄金探案系列 约瑟芬·铁伊推理全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2条)

  •     一塑造英雄的故事里,都需要一个宏大的理由为英雄的很多犯罪行为正名。这个宏大的理由在《反恐24小时》里因为被鲍小强提到太多次而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名词:Innocent people. 只要涉及到大批innocent people的生命财产安全,小强的一切违背法律、违背道德、违背人权、反人类反社会的行为都能得到理解,并被很多想当英雄而不得的人拥护赞美。而在这本《法兰柴思事件》里,铁伊却冷酷的描述了这些innocent people的愚蠢、轻信、鲁莽、冷漠,让那些为了他们而牺牲自由甚至生命的英雄们显得可悲、可笑。这件事情多不可思议啊,一个去亲戚家度假的女孩晚了几周才回家,回家后声称自己被住在法兰柴思的两个妇人监禁了,强制让她做她们的女佣,并虐待她。事情被报道以后,群情激愤了。书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直感受到的“围观群众”一样,一直作为一种强大的背景存在,你不知道他们在哪儿,但是你知道他们在,就在那些销量极高的八卦小报里,在那些主人公所到之处打开的窗户背后,在那些清晨起来涂在围墙上的油漆大字上,最恐怖的,是铁伊冷冷描述的在法兰柴思被不知是谁一把火烧掉之后那两双阴险冷酷嘲笑着的眼睛背后。二侦探和侦探小说的差距到底有多远?我最初对侦探小说的着迷是在于那些设计精巧的谜题,在于侦探独特的眼光、角度以及缜密的思维能力。一本精彩的侦探小说读完之后总会有种长舒一口气的畅快感,像坐完过山车,或者连打好几个喷嚏。而读侦探小说能遇到的最恐怖的事是在开始几页,故事刚刚展开,人物登场完毕后,有好事者用笔画上一个圈,重重写到:凶手!那个痛彻心扉啊,你只能咒这个人脚板心长小豆豆,越痒越挠,还挠不着了。而这样从一个角度说明,我们看侦探小说追求的就是最后那个结果:谁是凶手?什么手法?甚至懒得管为什么。所以看到唐诺写的某篇关于推理小说的文章的时候,才猛然发现:侦探原来是一个不仅仅关于思考的职业,更多是关于接触和交流的,是到各式各样的地方,和形形色色的人交谈,所以侦探小说其实是一种非常适合承担作者关于社会万象书写野心的载体。在追究到一个结果前,路上的花花草草也是精彩的,甚至更是值得书写的。铁伊就是这样的作者,而《法兰柴思事件》就是最典型的成品。书里细细的描写着律师的助手每天仔细端上来的铺着白布的下午茶托盘,悉心描写姨妈家的晚餐的过程、事物、以及大家对事件抒发各自感想,甚至不厌其烦(更多的是不怕读者厌烦)的介绍了律师的合伙人的未来老丈人的过往思想历程以及将要发表的对本件事件的看法,而事后证明他的看法实在无关紧要。三法兰柴思的故事发生的荒诞,结束的更加荒谬:两个女人被一个女孩推上被告席,因为她们囚禁她作为女佣并毒打她,可是最后的最后,神奇的证人出现洗刷了女人的罪名,推翻了女孩的谎言。神迹不仅在于“不可能的证人”的出现,更在于观众能保持着同样的热情关注着这个事件的热情持续不退并见证了最终的大逆转,两个女人赢回的不仅是官司更是所谓“正义”。在现在信息发达,注意力转瞬即逝的世界里,后一部分的神迹实在很难再发生了。我们知道了很多惊心动魄的开头,却没有来得及去验证真假就被吸引到下一个开头去了,所以记忆中只留下事情最开始出现是呈现的面貌。哪怕你是迈克尔•杰克逊,也只有在死后的大幅报道中翻开当年“猥亵男童”的真相一角,但相信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第一印象就是所有印象,而更糟的是能“印出象”的总不是什么好事。信息的发达和注意力的溃散,赋予了媒体一种不对等的权力:可以造成最大程度的破坏却难以用这样的影响力去行善,只能散播恶而不能宣扬善,因为善不是新闻,更因为即使是新闻也不可信。上面是几个我尝试写的关于《法兰柴思事件》的开头,却悲哀的发现怎么也写不下去。因为有太多想写而写出不来的东西,因为想出来的点却连不成线,因为唐诺写了太漂亮的导读而写到一半觉得不用再写了,也是因为阅读本身并不是愉快而连贯的。作者丝毫没有考虑要照顾大众的阅读期待和接受程度,当然,她对大众的态度本来就是不友善的,遑论亲近讨好了。不过,文章却还是要写,因为实在很想抄写下本书中这段话,这些话就像曾经十几公里hiking后休息站里提供的奶茶和面包一样,你没有期待会遇到,他们也不是你下次继续hiking的理由,但却因为体验的特殊和丰沛在这里成为里程碑似的东西,象征并带领着对于整个事件的骄傲回忆:“真正的罪犯,”他记得有一晚,凯文在冗长地讨论刑罚改革之后说,“有两个僵固的特质,也就是这两个特质让罪犯之所以成为罪犯:极端虚荣浮华和绝对自私。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而且根深蒂固得深植于皮肤底层。要改变它,就像想改变一个人眼睛的颜色那样荒谬。”“但是,”有人反驳, “也有具极端虚荣浮华和绝对自私特质的人并不是罪犯呀。”“那只因为他们把他们的妻子当牺牲品而不是银行,”凯文指出,“多少书籍史料尝试为罪犯下定义,但其实定义非常简单,罪犯是一个把自己个人需索的满足当作他行为动机的人。你无法纠正他的利己主义,只能把沉溺于利己主义的后果变得非她所愿,或几乎让他觉得不值得。”凯文理想中的刑罚改革,罗勃记得,是放逐到一个刑事处罚殖民地:一个独立岛社区,里面的人都必须努力工作。这不是为维护犯人利益而设想的改革,而是为了提供管理员较好的生活,凯文说;而且可以让这个过于拥挤的岛国多一些空间给善良的公民盖房子、建庭院;更何况,既然罪犯最恨的就是辛苦工作,这比现行刑罚计划更能起到阻吓作用;现行刑罚就凯文看来,不比三流学校的处罚好到哪里去。
  •     这是铁伊最著名的作品,长久以来高居历史推理类第一名。但读过之后,还是觉得离黄金时代大师的解谜巨作相距甚远,当然,这是从纯本格推理的角度。但是,如果对都铎王朝前后的历史、人物以及复杂的关系有娴熟的了解,读这本小说时,又能增加无穷的乐趣。我缺乏对英国中世纪那段历史的了解,也对此书的推理成分颇有微词,但是还是忍不住想要提笔,写一段感悟。全因为书中多次提到的汤尼潘帝。所谓的汤尼潘帝,是铁伊在书中提到的例子,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所信的那些“确凿”的史实,有时往往离真相相去甚远。被历史学家渲染的死伤无数的暴力流血镇压事件,其实就是一群对立的人互相推推嚷嚷发泄一下,最后某几个人流了鼻血而已,其重量级甚至连地方志都没有地方可以放,却最终变成大家耳熟能详的所谓历史。铁伊所说的汤尼潘帝,却又绝不是要去走向历史虚无主义的道路,而是说人们自身在历史的形成过程中,往往会起到曲解、歪曲、颠倒的作用,所谓三人成虎,以讹传讹。这样一来,真相往往需要下大力气去分辨。尤其值得思考的是,铁伊指出,有时候其实事实的真相再明白不过了,大家都清楚,却偏要去传播那些经过改编的谣言,或者是无力、无心去澄清事实,而任由谣言越滚越大,以致最终成为铁一般的史实。个人的理解,这些经过改编的谣言,有些有阴险的政治目的,有些则纯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重新编码,但相比事实而言,都有如下的特征:故事神秘、曲折、耸人听闻、背离常规、有刺激点、有多重高潮等等,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谣言比起平淡的事实要远远有料!因此,人们才更愿意去传播谣言,即使心里清楚,这他妈的根本不是事实!在这个传播链条中,谣言传播者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膨胀,感觉自我的价值得到了实现。明白这一点,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如果被阴谋家恶意的利用,其能掀起的巨大能量,绝对能够在历史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只可惜人们往往甘心被利用,只是为了能够亲身去讲述那神秘的颠倒的故事,从而给渺小的自己抹上神秘的光环。
  •     虽然此书名头极大、排名超高、号称“历史推理神作”,但仍无法掩盖其背景的过于“专业”。对于英国大众而言,这一段历史或许如同赤壁的火、玄武门的箭、正大光明后面的遗诏一样耳熟能详。但对于缺乏英国历史基础、或者缺乏兴趣的普通外国读者来说,要看完整本书,实在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光是里面的各种亨利、乔治、爱德华、玛格丽特、伊丽莎白,就足已让人头晕脑胀。在节奏上,这本书也属于典型的“黄金时代”风格,情节推进较为缓和,没有诡计、没有悬疑,再加上男主角全程卧床不起,当然更不会有任何动作戏份。或许作者出生于一个高尚的时代,所以严重低估了政治手段的龌龊程度。至少对于早已熟悉中国厚黑历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里的核心阴谋,实在是有点太“小儿科”了。如天使般单纯的铁伊女士哪里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地方,每天都有各种黑幕上演,其厚黑、其猖狂、其令人发指,无论理查三世还是亨利七世,都必然会甘拜下风。找到历史书里的一个“疑似”谎言,就足以成就铁伊的“神作”。如果让她知道这世上还有谎话连篇,甚至以混淆黑白为己任的历史书,不知道她会不会昏死过去。世道险恶如斯,铁伊女士是应该庆幸呢?还是庆幸呢?还是庆幸呢?

精彩短评 (总计67条)

  •     终于开看铁伊全集……很特别的作品,就是有点绕
  •     故事开端交代清楚之后 一直到听证会开始才精彩起来。相比之下还是《时间的女儿》比较有阅读性
  •     当最后一本看果然是对的,看完头也不疼了感冒也好了,甚至所有铁伊小说都看完的沮丧也没有了,开心的只想跳。一个女孩什么时候开始想要变得狡猾呢?14岁?那就去看铁伊吧。当然不是说学习贝蒂那种笨蛋女孩。
  •     超赞!就是翻译、排版还是有点问题
  •     古典式的逻辑推理。没有太多的杀人噱头,倒是点出了不少社会问题。半个世纪之前能够写出“点当今社会痛处”的书,很难得!
  •     有些人就是喜欢装的自己很无辜
  •     06年的时候读过,再读一次,这个版本质量一般,多处印刷错误,怀疑还有翻译错误。
  •     要是放到现在的话,铁伊大概类似于阿黛尔,三五年出一张专辑,出来就是屠榜;阿加莎阿婆就好比泰勒斯威夫特,作品无数,成绩斐然。各有千秋,没法儿比较。
  •     好看极了!!当看到一个好的英国人可以好到何种程度,你简直可以原谅这个国家所有的愚蠢。有一会儿我想起自己为什么一直回避推理小说。它们推销一种可能性,却不得不笨拙地一边暴露出许多可能,一边粗暴地给出答案。而面对这样的一本小说,谁能仅仅轻易地贴上一个「推理小说」标签就以为万事大吉呢!又,这本书对于现下微博众简直有教育意义。
  •     翻译有些瑕疵
  •     喜欢,尤其是时间的女儿这本书
  •     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
  •     书的内容绝对让人耳目一新,所以在图书馆看完这八册后又买了一套自己来收藏。好的书真是可以历经时代的转换而经久常新。很不错的一套书,我最喜欢的是《时间的女儿》和《法兰柴思事件》。
  •     #推理推荐#买的最值的书。看了几年了也一直念念不忘。推荐给刚想看推理的和一直没看过这套的同学。一套8册,题材广泛,有史有据有人性有黑暗有少女。
  •     除了卷福、波罗与马普尔小姐、加贺,我们还可以留意这位极具特质的格兰特警长,8篇“推理” 像冬夜红炉旁女人的针织活儿不紧不慢,不是阿婆的扑朔错综下的机智,而是女人的另一个侧脸,读完,仍让你温柔感叹:是个好故事~
  •     历史盲表示好痛苦
  •     同事非常喜欢约瑟芬·铁伊推理,铁委托我买一套全集!到手后,爱不释手,喜欢的不得了!
  •     补记
  •     就我现在看过的几本来说,有些译者的中文水平实在是太差了
  •     离阿加莎的书差远了
  •     没什么好说的了纸质一般排版翔一样还有错别字(。)终于读完了……
  •     时间的女儿印象深一点,其他尔尔
  •     偏爱也是偏见,疯子犯事,傻子担责。
  •     把铁伊归在推理类实在折煞她也对不起“推理”了,她就是那种最典型的英国人,时不时的冷嘲热讽其实大多善意。写的也是那种自顾自的眼中所见脑中所想,你觉得被冒犯被打动等等全是你的事,她既不负责收场也不负责醒世,一切全看你的悟性,可爱死了!
  •     不血腥不暴力的推理小说,很适合女生读,推荐!
  •     时间的女儿
  •     果然以貌取人错的多么离谱,而众多highclass的犯罪分子长着一张单纯无辜的脸。
  •     好喜欢。铁伊笔下有一种悲悯。
  •     当你不再把一切重心都放在推理上时,你才会发现铁伊的精妙处
  •     看到是第一本。因为英国史知识匮乏和各自晕忽忽的人名大约没有读出十分之一的趣味,就算这样也觉得好喜欢。
  •     当当缺货没买到
  •     至此,铁伊的书一套八本全部看完。写导读的唐诺很会说,不过我的看法和他不同,什么推理小说家中的张爱玲啊,不就是缺乏时代特征,日常琐碎么。照我看,铁伊的故事情节拖沓,缺乏精妙的推理设计,她比不上阿加莎。不过《时间的女儿》的确是好的,因为那本书没有足够的史实就写不出来。
  •     怎么能把铁伊归类为类型小说(侦探/推理)呢?她的书毫不逊色于任何摆设于文学殿堂的作品XD 对生活细节的把握、优雅的叙述方式、慧心的幽默,更重要的,让人感受到一颗温暖的热爱生活的心。
  •     不比杀人的侦探小说别有一番风味
  •     一直很喜欢看推理小说,也确实看了不少,这套推理小说却不走一般套路,独树一帜,另辟蹊径,在一堆光怪陆离的谋杀案中显得格外亮眼,不看到最后,你很难想到结局,不亲自读过,也很难领会其中的奥妙!这套小说是我已经仔细看过之后才决定买的,值得收藏。
  •     与其说是推理小说,不如说是一本逻辑严密的历史翻案著作。
  •     不同于一般的侦探小说,要把读者带入到侦破过程中去,反而是把读者隔离在事件职位的感觉。如果喜欢自己推理谁是凶手的读者大概会不适应,很多信息都是谜底揭晓时候才透露给读者的。不过抛开侦探小说这个概念的话,倒是对社会及人性的描写非常微妙。想必作者也是个任性的人吧。
  •     我有两本没有读过,不过不记得是哪本了
  •     这个系列之看了两本,其他的还没看。只是刚看《时间的女儿》时觉得这小说的难度还是有点大。怪不得作者终其一生只写了8本。精雕细琢就是这个意思。打算慢慢看,这种书不能急,要慢慢去消化
  •     非典型推理小说。
  •     断断续续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将这套铁伊全集看完,除了《时间的女儿》让人耳目一新外,其他几部都没有想象中的好,当然,主要还是风格不对胃口。铁伊的小说重过程而轻结果,重人物而轻悬念,重生活而轻犯罪,对我这样通俗的侦探迷来说过于文艺,缺乏引人入胜的情节,更像是带点推理性质的生活小品了。
  •     慢慢看到后面几本才看出味道。这几本书主要都不是写凶杀,而是人性。大多到最后揭开谜底,前面没有多少内容可以拿来推断凶手。从破案的好看性来说,不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
  •     比起剧情,更喜欢约瑟芬铁伊的冷调英式幽默对话。“你以为有那么多悬崖是做什么的?保卫英国么?不是的,就是方便自杀。”“你可以把那个关于大衣的故事解释的厚实一点么?--事实往往都是脆弱不堪的,不是么?”“婊子总是以为全世界都是婊子。”另外,唐诺的导读真是旅行的好远……
  •     对一切都能细微观察,又有心观察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似乎与当前社会的浮躁距离甚远.不象克里斯蒂的小说那么戏剧化,却觉得这就是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只看你有没有注意过身边哪怕一点点蛛丝马迹.平装本正适合拿在手里看,简单,不重,很满意.
  •     对07年买了扔的我痛骂到极点。传说中的三杰最爱,也是唯一真心喜欢的。
  •     其实
  •     一个靠直觉破案的侦探。
  •     读了<时间的女儿>,非常好...
  •     《法兰柴思事件》:描摹人性、洞察世事、批判社会,这些都很赞。除了罗勃和玛莉安的感情戏令我不太喜欢。——2016.4.4
  •     太久没看到这样一本让我欲罢不能的侦探?小说了。作者太会勾人!而其中的一些讥诮的言语,读来很是过瘾。很有画面感。旧时的事情现在依然发生着
  •     似乎不宜被冠名为推理书籍
  •     《时间的女儿》读完。历史史实的推理,查理三世本身惊喜不多。不过铁伊 对史学家略带调侃的语言,以及汤尼潘帝的历史观倒是很精彩。
  •     谨以此表达对约瑟芬·铁伊女士的敬意。这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推理神作。虽然这一版的插图太小学生读物了。
  •     情节觉得一般吧。。但看了以后更觉得适合母后了【啊哈哈哈我好坏心!
  •     有话可说才进行创作、字里行间有着火气的铁伊。最喜欢《时间的女儿》、《法兰柴思事件》、《萍小姐的主意》这三部最不像推理小说的小说。
  •     虽然历史知识很空白,读起来还算是流畅的。
  •     不能归类为推理小说,在我看来就整本书里基本就不存在推理的过程--一般都是在最后几个章节才出现问题和答案,而且能破案还大都带有巧合的成份,而不是我喜欢的动脑的结果;前面都是作者对社会的现象及人物描述(还基本和要破的案没大关系)。按序作者的说法,那应该是我这类读者层次的问题,呵呵有一点同意,作者非常具有社会感、人文感。她关注的是人和社会,不是某个案件还是喜欢阿加莎多一点
  •     铁伊从某种程度比阿婆更加好,虽然自己不愿承认。铁伊在用经典文学的态度写侦探,她是最好的。
  •     高中时期读过,现在只记得不连贯的画面了···
  •     看到现在第一部铁伊“像侦探小说”的侦探小说,还是很舒服的文笔~
  •     没有大的犯罪,只有人物的刻划,不等同于一般常看的推理小说,所以不是看得太习惯,也没有那种看了还想重温的冲动
  •     发货的时候弄得前一本和后一本满是划痕!特别不好还不干净
  •     我真的很喜欢这部书,里面对于舆论的反思,真的很喜欢。但是铁伊阿姨是不是略有点以貌取人呢~
  •     独树一帜的风格
  •     挺好
  •     说实话,这本书和推理的关系非常有限,算是一本很好看的社会小说
  •     行文走笔一看就知道是女人写的,几角旮旯总见伤怀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